升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晨光路西法
果然,杨维天的话说完之后,常委们的脸色纷纷有些变化,彼此相熟的人马上开始交换眼神。
这其中,新调来没多久的常务副县长盛诸石却是看向秦国同,很明显是为秦国同马首是瞻。
对于这位常务副县长的身份,杨维天专门调查过,听说是从京城某个部委空降下来的,之前的经历也很普通,看不出什么地方来,到了武德县之后,按照规矩也来向自己汇报了几次工作,可话里话外一点都看不出他的站队意思。但是在政府工作方面,却是一直追随着秦国同的脚步,如果秦国同反对的事情,他肯定不会投赞成票,但是平时听说跟秦国同又没有什么私下来往,让人有点琢磨不透他到底是因为秦国同的县长身份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站队的学问在官场里面,本身就是十分让人很无奈,站对了队,鸡犬升天,站错了队,虎落平阳。实力强的、底气足的,态度通常会很明确,就好像县纪委书记白天佑,他就明确的在常委会上表明了自己态度,他很清楚,不管是杨维天还是秦国同,拿自己都没什么办法,纪委跟其他部门不是一个系统的,就算自己得罪了他们,谁都拿自己没什么办法,所以白天佑干脆就直接在常委会上面来个公事公办,该拿的好处绝对不放过,就事论事,该支持谁支持谁,并没有确定投靠谁。
至于势力稍微差一些的,比如组织部长伏醉之流,在常委会上一般就是察颜观色,见机行事了。因为他是组织部长,上面有县委书记管着,身边还有分管人事的书记在,说句不好听的,这手里面的权力,可时时刻刻都容易被人分走,所以伏醉一般在常委会上面都不会明确表态的。
他也是个聪明人,总结出来了三个方针:不支持、不反对、不表态。
外面都传说伏部长是不倒翁,可徐君然给杨维天分析的时候,却说,这位伏部长看似聪明,实际上却是最笨的。
所谓三个方针看似很高明,其实两边都不讨好,因为两边都觉得你不是自己人,都把你当墙头草,都认为你好欺负。这一点,从伏醉治下的县委组织部屡次被县里面的大佬伸手进去,就能够看得出来。
当时杨维天就问徐君然,怎么样的站队才是最好的办法?
徐君然沉思了许久,给出一个他自己也不太确定的答案,那就是不管怎么做,都让争斗的双方,觉得自己是在帮他。或者说,一碗水端平固然很难,那索性就打出自己的风格来,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偏向任何一方,也不以权谋私,这样任何人都说不出你的毛病。
这样的做法,说起来简单,可真要是付诸实践,可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最起码,徐君然就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淡化自己身上的派系色彩,而是努力做成绩出来。
杨维天摇摇头,目光在会议室内的常委们身上扫过,再次开口道:“大家有什么看法,都谈一谈吧。”
他今天是打定主意,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彻底的解决掉。
既然书记都这么说了,自然有人要响应,作为杨维天在常委会上面的头号心腹,副县长王凤举咳嗽了一声,说道:“我觉得可以试试,上面的文件既然有关于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我们武德县完全可以照着上级的指示搞。”
他是杨维天提拔起来的,没可能不顺着杨维天的话来说。
他开了头,其他人自然不敢再玩沉默,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杨维天的脸色,伏醉少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道:“我同意凤举同志的意见,这个事情是好事儿,虽然没有经验,不过最高首长不是说了吗?改革开放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只要是对群众有益处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搞。”
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沈勇敢的眉头皱了皱:“关于承包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不过李家镇公社的这个承包,具体是怎么执行的?承包之后这县啤酒厂归哪里管?”
县委办公室主任吴梁新连忙附和道:“是啊,之前县啤酒厂归县里面管辖,可一旦承包给了李家镇公社的话,这责任归属……”
接下来,县委的常委会成了菜市场,大家纷纷按照自己的想法发表意见,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自然不甘心轻易的就这么把事情定下来,都希望能够从中获取一些好处,哪怕只是在杨书记心里面留下一个好印象,那也是值得的嘛。
杨维天眯起眼睛,看着大家唇枪舌剑,目光最后定格在一直默不作声的秦国同身上。
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来,杨维天直起了身子,摆摆手,等到众人都安静下来之后,他看向秦国同,淡然的问道:“县长,你怎么看这个事情?说说吧。”
原本还有些嘈杂的会议室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甚至于连人的呼吸声都能够听的清清楚楚,大家都很清楚,这才是今天常委会的重头戏,县长的意见才是决定今天到底会有什么结果的关键所在。
就看到秦国同同样对杨维天微微一笑,平静的说道:“杨书记,您的想法呢?”
杨维天很固执的看向秦国同:“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一种名为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在会议室内每一个人的心头泛起,县长和县委书记之间的对话虽然看似简单,可是实际上却隐藏了刀光剑影,两个人分明就是在争夺着常委会上面的主导权。要知道最后发表意见的那个人,往往是最为重要的,简而言之的话,谁最后发表意见,往往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一般情况下,一把手都是最后发表意见的。
发言的顺序很讲究,尤其是一把手,如果一把手开始就大谈特谈,那叫定调子,是给后面的人发言做了一个榜样,一般不出意外的话,后面的领导发言都会按照一把手的话头继续说下去。而如果一把手最后谈的话,那就叫做下结论了,毕竟是党委领导政府,党委书记下了结论的事情,轻易是不会被改变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一把手才轻易不会说话。
而此时秦国同和杨维天之间的对话,分明就是两个人在争夺最终话语权。
不过很明显,一向温和甚至于有时候显得有些懦弱的杨维天,这一次似乎并不打算像平时那样,对秦国同的某些逾越行为予以包容了。
眼睛直盯着秦国同的脸,杨维天的语速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让人能够清楚的听到,他平静的说道:“县长,关于啤酒厂承包的事情,我希望你今天能够给我一个态度。”
那一刻,杨维天第一次在常委会上面,露出自己隐藏许久的獠牙。(未完待续)
升迁 第二百零六章 下乡调研
杨书记在常委会大发神威的事情徐君然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如今正琢磨下乡考察呢。
不得不说,徐君然对李家镇公社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李家镇公社的大概情况而已,除了那些前世听说的东西之外,剩下的很多东西,他都并不太清楚,做了多年领导的徐君然知道,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
所以徐君然决定,自己要下去走一走。
坐在办公室里面,永远都没办法真正掌握第一手的情况。
徐君然知道,现在的情况是自己把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能不能出成绩,就要看杨维天有没有那个魄力在武德县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而这个时候,自己就不应该像前段时候那样冲在最前面,而是需要隐藏起来。
什么样的下属领导最喜欢?
两句话来概括的话,出风头的时候后退一步,做事情的时候前进一步。
这样的下属,没有哪个领导会不喜欢的。
回到公社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徐君然吃了一点东西,拿出来公社下属几个生产队的资料,大致上翻看了一下,就放在了一旁。并不是他不信任这些资料,而是因为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很多东西不是光看一组组数字就能够发现问题的,这一点,徐君然上辈子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和经历。
“郑书记,有时间吗?”
徐君然抽空来到郑慧彬的办公室,对郑慧彬问道。
郑慧彬一愣,随即点点头:“有,怎么了?”
徐君然笑了起来:“是这样的,我想去下面几个生产队转转,琢磨着郑姨您情况熟,想让您带我过去溜达一下。”
他跟郑慧彬的关系毋庸置疑,郑慧彬作为徐君然母亲最好的朋友之一,对徐君然可以说视如己出,私下了徐君然都是叫阿姨的。
郑慧彬果然没有犹豫。点点头道:“那好,我跟老秦说一声,叫上几个人,这就陪你下去。”
徐君然答应着,又去跟冯红程打了一声招呼。毕竟自己要下乡调研。总归是需要跟他这个书记说一声的。
没想到冯红程却很高兴,徐君然肯下去调研,说明又在琢磨怎么让李家镇公社的日子更富裕呢,这是好事。他没有理由反对。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几个公社的办事员,再加上郑慧彬和徐君然一行人,六七个人直奔徐君然调研的第一站,长青大队而去。
长青大队距离公社大概有十里多地。不算远,也不近,走路的话也要走上两个多小时。
徐君然等人是早上出发的,到地方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因为这个时候通讯不发达,所以徐君然干脆也没有通知任何人,就那么一路走进了生产队的大院。
这个时候的大队下面有几个生产队,实际上就是后来的村一级行政单位。看着长青大队那一排排的破屋子,徐君然叹了一口气,低声对郑慧彬说道:“穷啊,这就是我们以穷为光荣的后果!”
郑慧彬没说话,她可不是徐君然。顶着一顶理论高人的帽子,有些话徐君然可以说,她是没办法说的。
长青生产大队的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名叫马奋,这名字很有喜感。让徐君然第一次听到的时候着实吃惊不小,他跟郑慧彬是老相识。之前曾经共事过,见徐君然来调研,顿时惊讶的差点没翻个跟头。
“这,这徐记您怎么来了?”
不由得他不这么惊讶,如今的徐君然在李家镇公社威望之高,已经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石墨加工厂的机器轰隆隆的运转着,李家镇公社的人这辈子都没想到还能有工厂开在自家门口。县里面最近还传说,连啤酒厂也要被公社承包下来,到时候李家镇公社也就算整个武德县头一份的地界了。
最关键的,还是那个建筑队。
当初徐君然跟李乾坤商量,从全公社五个生产大队里面各自找二十个工匠,去鹏飞市干活,另外连力工也是按照五个生产大队出一样的人数来找,这眼看着一个多月过去了,建筑队的人已经发了第一个月的工资,虽说因为之前每个人发了一百块钱,所以这第一个月的工资被扣掉了一半,可即便如此,每个人也都领到了几十块。
对于一年到头工分根本不够用的很多家庭来说,这几十块钱,就是他们的救命钱。
一时之间,徐君然成了李家镇公社下属各个生产队当中口口相传的大善人,因为没有他,就没有公社的建筑队。
“马支书,你就不要客气了,我就是过来看看。”
徐君然微微一笑,对马奋说道。
马奋点点头:“这样,我叫队里面的干部都过来,咱们说说话。”
徐君然本来就正有此意,不一会儿马奋就着急了生产大队的几个重要干部,包括各个生产队的队长大家坐在大院里,聊起了家常。
此行的目的,徐君然就是为了了解一些真正的情况,他刚刚也看了一下大队的情况,发现这里真的是不太富裕。就对马奋问道:“建筑队的工资收到了吗?”
马奋忙道:“收到了,收到了,大家都夸您呢。”
徐君然笑了笑,心里面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对马奋问道:“马支书,要是给你们弄几台冶金机床的话,你们大队能不能搞一个小五金厂出来呢?”
他这句话一出来,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起来,郑慧彬不由得一阵苦笑,心说你可真敢开口啊。
犹豫了一下,马奋无奈的说道:“徐书记,这个事情,是不是向县里请示一下?”
徐君然一怔,随即恍然大悟,马奋这是不希望担责任,毕竟现在农村的很多地方,都担心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事情重新出现,对于很多新兴事物,尤其是乡镇企业那一套,有着不小的抗拒心理。
想了想,徐君然看向马奋:“马支书,我这个人性子直,实话实说,就像公社搞的建筑队是集体企业一样,我看你们的这个五金厂,也可以算作集体企业,赚钱了全大队均分,这不算违规吧?再说了,我正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允许你们各个大队自行组建建筑队,说实话,咱们公社的建筑队在鹏飞市那边做了不少工程,现在是工程多了,人手不够用。”
听到徐君然的话,马奋和周围长青大队的几个干部,眼睛一下子都亮了起来。他们都知道,虽说徐君然是公社党委副书记,可谁都清楚,公社的这些企业厂子之类的事情,都是徐君然在抓的,冯书记早就放出话来了,他不懂这些经济建设上的事情,只抓党建,经济建设的问题徐书记可以做主。
这就是冯红程聪明的地方,他越是这么做,徐君然反而是越要尊重他。
马奋也是干了多少年的支部书记了,当然明白徐君然刚刚话里面的意思,他很清楚公社最近这几个月发生的变化,都跟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不出意外的话,光是那个建筑队,就能让公社原本紧巴巴的日子一下子翻过来,更不要说那个什么石墨加工厂了,人家能从省里面搞来工人和机器,光是这个本事,找遍武德县都没人有。
咬牙看了看周围几个大队的干部,马奋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渴望,这么多年苦日子过下来,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最起码不用在求爷爷告奶奶的为一口饭而挣扎。
“徐书记,我听您的!”
想到这里,马奋对徐君然沉声道。
徐君然笑了笑:“那好,回头我就找省里的朋友帮忙,给你们弄几台机器过来,钱可以先欠着,不过最迟一年,你们就得用建筑队的工资来还账,没问题吧?”
马奋既然想开了,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无所谓的点头道:“您看着安排就是了。”
这是一种农民式的狡猾,反正你徐君然既然出口帮忙了,那就要帮到底,不管以后的结果是什么,起码现在的成绩表明,这位徐书记指出的路,看似是光明的。
徐君然笑了起来,他下乡就是在考虑这个问题,李家镇公社要想发展,就不能只靠公社集体经济那一点成绩,真正想把经济搞上去,还得深入到最基层的生产大队甚至生产小队。
建筑行业是未来几十年内,华夏繁荣程度排在前几位的行业,徐君然的想法很明确,他要把李家镇公社打造成为华夏最早的建筑行业领头羊,确切的说,要通过建筑行业,让李家镇公社捞到第一桶金。有了这第一桶金,起码在十年之内,徐君然能够保证,李家镇公社的老百姓将会因此而受益匪浅。
所以,徐君然才会想到扩大建筑队的规模,让各个生产队都组织小型的工程队,然后再组合成一个大型建筑队,进而组成李家镇公社建筑公司,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格局。
不管做什么企业,自然是规模越大越能赚到钱。
(未完待续)
升迁 第二百零七章 招待的难题
给长青大队的干部们许下一个美好的未来,徐君然又了解了一下大队现在的工作情况,眼看着就要到吃饭的时候,他却诧异的发现,似乎马奋没有安排吃饭的意思。
周围的人不吭声,徐君然也不太好意思说什么,只好饿着肚子跟马奋等人继续聊天。
一直等到快一点了,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马奋起身朝外面看了看,这才对徐君然一脸抱歉的说道:“不好意思,徐书记,您饿坏了吧?”
徐君然一愣,身旁的郑慧彬低声帮他解释了起来。
原来刚刚之所以一直拖着徐君然聊天,除了谈工作之外,是因为马奋派人去公社里面买菜了,这时候公社还没有什么像样的饭店,想买菜都得去镇里的招待所,都是现炒现卖,拿回来热一下就能上桌。
徐君然愣了一下,却没想到自己只不过是调研一趟,居然还给下面的人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眉头轻轻皱起,徐君然对郑慧彬道:“这样做有必要么?”
郑慧彬知道徐君然的脾气,开口解释道:“这种事儿也是没有办法,不是所有人都跟你脾气一样,这公社领导干部下来,各个大队要是不好吃好喝的招待着,真要是惹的领导不满意,随便给点小鞋穿,今后这工作可就没法做了。”
叹了一口气,徐君然没再说什么,可吃饭的时候,却味如嚼蜡,一点都提不起兴致来。
平心而论,他对于这种迎来送往的事情倒是没什么恶感,毕竟华夏几千年来的习惯,不是自己一个人能改变的,只不过徐君然感慨的是,自己走了这么远的路下来,虽然帮大队解决了不少困难,可最后还是给他们添了麻烦。想到这里。徐君然对于基层某些干部常常说的那些所谓下乡就是吃苦的话,不由得嗤之以鼻起来,除非这个干部的素质很低,让各个大队的干部都讨厌他,否则其他的干部。到了基层要说自己光吃了面条。恐怕都是编出来的。
这一点,从某些人下乡回来满嘴酒气就能够看的清清楚楚。
“我们下乡调研,反倒是成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啊。”
临走之前,徐君然对马奋无奈的叹气道。
马奋却没有他那么悲观。而是连连摇头道:“徐书记,不怪您,不怪您,是我们条件不好,委屈领导了。”
徐君然没说话。而是转身上了车,回了公社。
回到公社,徐君然直接进了冯红程的办公室,两个人谈了有一会儿,最后冯红程叫通讯员通知所有在家的公社党委成员以及各生产大队队长、支部书记,第二天召开全公社党委扩大会议。
一直到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大家都很奇怪,这公社的两大巨头究竟要搞什么名堂?
会议开始之后,冯红程先开口。他讲话的内容很简单,大致就是向大家传达了一下上级的最新指示精神,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再就是把近期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文件向众人宣读了一下。
接下来。徐君然开始了自己的讲话。
“同志们,昨天我去了长青大队调研,说实话,给马支书添了不少麻烦。可也让我有了一个感慨。这吃喝招待的事情,咱们可要重视起来了。不说别的,就这些吃吃喝喝的钱,加起来一年也不少了吧?”
徐君然的开场白让所有人都是一愣,心道这位年轻的书记这是要干什么?
笑了笑,徐君然看向冯红程:“冯书记,您比我经验多,您说说吧。”
冯红程点点头,接过话头道:“徐书记年轻,没怎么在基层呆过,你们别以为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老冯可清楚的很。咱们有些干部下基层,纯粹就是为了打牙祭去了!我的意见,从今天开始,以后下乡的干部,不允许在各个队里面吃饭,如果吃饭的话,也得当场付钱。还有一点,没有重要的工作,少去人家队里面捣乱,公社这儿一摊子事情,谁要是喜欢呆在下面,我给他特批,调到基层去!”
所有人都愣住了,想不到徐君然跟冯红程居然来了这么一手,虽说有点意外和不近人情,可这各个大队的干部,心里面却高兴起来,要知道徐君然的这个提议,可让他们减轻了不少负担啊。
与他们相反,公社的干部们脸色却有些难看起来,没想到徐君然跟冯红程居然来了这么一手,这么一来,他们以后去基层调研蹲点,恐怕再也享受不到那种吃吃喝喝的待遇了。
徐君然看着台下众人脸色各异的表情,侧头跟冯红程对视了一眼,轻轻点头示意。
冯红程笑了笑,接着说道:“另外,我跟徐书记研究了一下,有这么一个想法,因为咱们公社的建筑队在鹏飞市那边发展的不错,徐书记通过他的个人关系,又为我们争取到了不少的工程。所以我们在考虑,是不是重新改组一下我们的建筑队!”
这一句话,一下子让所有人眼前都是一亮,如今在李家镇公社,最热门的事情可就是这个建筑队了,别的不说,各家各户收到的真金白银可不是假的,那些个家里面有壮劳力和木匠、瓦匠的家庭,如今都翘首以盼,纷纷打听工程队还缺不缺人手。
冯红程微微一笑:“我现在正在考虑,是不是安装徐书记的建议,允许各个生产队组织小型工程队,然后以各个大队的名义,成立建筑公司,公社这边以后就是你们的总部。”
顿了顿,他看向公社党委的成员们,平静的问道:“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意见?”
所有人心中都是苦笑不已,心道当着这么多公社干部的面,你问我们有什么意见?没看见下面几个生产大队的队长、书记呼吸都急促了吗?有性子急的眼睛都红了,这个时候谁敢提出反对意见,就等于是自寻死路,用不了晚上,提反对意见的人家就能被人给抄了!要知道,穷疯了的人,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
必须要说,徐君然和冯红程的时机把握的很好,先是提出不准公款吃喝的事情,然后又抛出这么大的一个诱饵来,让公社和生产队的干部们根本就措手不及,一点反对的余地都没有。
最终,冯红程的建议全票通过,李家镇公社,再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段。
以生产小队为单位,允许各个生产小队组织工程队,这些工程队将会以各个生产大队的名义组建建筑队,被公社派往鹏飞市,取得的盈利,除了各个工人的工资之外,剩下的统一归集体所有。公社只负责联系工程,并不会从中抽取任何费用。这些建筑队都会归属到那个以李家镇公社名义跟曹俊伟和陈宏涛联合办的建筑公司名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