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柳暗花明又一村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李好
王师爷捡着要紧的说了,杜有忠心里已经起了波澜,王师爷说道:“王某的岳母在临终前,让王某的妻子一定有机会要找到这个外甥,不瞒大人说,王某的妻子见到胡教谕,就觉得他长得和家里的那位小妹很像,所以才有了个大胆的猜测,虽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还是想求证一下。”
杜有忠道:“你知道你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王某知道,正因为知道,所以才想着万事都在大人面前透明,也算求个安心。如果真的是巧合,那么我们就不再多想了。”
“师爷这话,让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看来,我不开诚布公,也算是对不起人了。我也可以跟你说,我那侄儿确实不是我舅兄亲生的,而且现在我们也在找鑫儿的生身父母,”毕竟要一个结果,给大家一个安心,免得跟一根扎在心里的刺一样,不拔出来,这一辈子都难受,何必呢?
他们这边也想尽快找出人来,然后他女儿的婚事该如何就是如何。
“但是并不代表鑫儿是你妻子妹子的儿子,何况,你也说了,你妻子的妹子都早已经嫁人生子,如果真的和鑫儿有关系,我想还是要永远不要相认的好。恐怕你妻子的妹子也是这种想法吧。”
如果鑫儿真的是王太太妹子的孩子,那么这种结果也好,没有了亲生父亲,亲生母亲也早已经嫁人,还生了儿女,那么就不必强行的把鑫儿要回去,鑫儿还是可以安安稳稳的当大舅兄的儿子。
只不过已经知道了鑫儿的根,也不算终身有憾了,所以他和大舅兄并不是想隐瞒,而是想办法找出来,如今有了这个机会,他才和王师爷说的。
王师爷听了,心里也高兴,连忙保证道:“大人放心,我那妻子只是想找到自己的外甥,绝对不会多打扰他的日子的。”
心里知道他在哪里,看着他过的好就成。要王师爷说,胡鑫要真是妻子的外甥,那么他维持目前的状况是对他最有利的,而不是非要给认回去,毕竟胡鑫的养父母对他这么好,明知道他不是亲生的,还这么培养他,就是亲生的父母也做不到这样对待孩子了。
双方都说定了,这边王太太着急的等着那边妹子的来信,结果好不容易等到她妹子的来信了,她妹子竟然还把她给怪了一顿,觉得现在日子过的好好的,大姐非要提以前的事儿,那不是让她现在过的不好吗?
王太太的妹子根本就没有说找回原来那个孩子的事儿,从她发现那个男人骗了自己,和别的女人私奔后,她就对这男人和肚子里的孩子深恶痛绝了,要不是因为那时候肚子大了,不生下来,自己有生命危险,她才不会要了那孽种呢。
所以后来她娘把那孩子给扔了,她就没有什么好悲伤的,最后找了人家,她也痛痛快快的嫁人了。
“大姐老想着娘的遗愿,可是当时既然已经做了,干啥还要后悔?你找回来了,你要认你认,别说我还活着,就当我已经死了,我能过上现在的日子我容易吗?
背井离乡,十几年下来,才有了现在的生活,我的儿女还需要母亲呢。大姐,就算是妹子我求你了,你就当作从来没有问过我。”
不过怕这位姐姐到时候恼羞成怒,给自己现在的丈夫写信告诉实情,(当时,她是以再嫁之身嫁人的),就说了要是姐姐真想找人,她记得那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右手内侧有一个小黑点,但是
这也不是痣,长小黑点的人多了去了,所以不知道管用不管用。
有的人那些黑点,长大了或许就是消失不见了,王太太看到这封信,差点没有破口大骂,这算什么?这到底算什么?
好歹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她一个当娘的,都跟那是脏东西一样,一点儿也不想沾上。
说的这叫什么证据,还不如她娘当时说的那襁褓的样式和颜色呢。
罢了,她不是为了自己那个妹子,而是为了自己已经过世的娘亲,也是为了自己,她才想找回自己的外甥的。
“蓝色的小棉袄,上面钉了五个梅花样式的布扣子,里衣是我岳母用岳父的旧衣服改成的,说是小孩子里面穿旧衣服才是对的,那里衣是白色的棉布。下面的小棉裤是黑色的粗布料子,我岳母当时给那孩子穿的时候,有些长了,所以往里面折了有半寸长。”王师爷对杜有忠说道。
杜有忠道:“现在我还给不了你答案,毕竟要等鑫儿自己回来再说。”
王师爷忙道:“应该的,这也只是我妻子的一点念想,我们不会给胡教谕带来困扰的。”
反正他那姨妹子已经不承认有这么个孩子了,那么以后就一直告诉她,孩子没有找着,这还是要她问的前提下,不过看姨妹子的意思,她绝对不会主动问的。
所以如果胡鑫真的是那个孩子,他们只是在心里认了他,以后也会加倍对他好的。
“爹,那王太太是不是大表哥的亲姨母啊。”杜榆问道
杜有忠道:“说的襁褓的衣服都对得上,也不可能随便糊弄就能都说对的,加上他们说,鑫儿的眉眼跟王太太的妹子很像,都是云阳县的,你大表哥也是在路旁边捡着的,我估计着十有八、九就是了。不过看王太太和王师爷没有再提王太太妹子的事儿,我看或许你大表哥的那位很有可能是他亲娘的人不想认他。”
“不认就不认,谁稀罕她认了,这样的娘,不要也罢,我大表哥这么优秀的人,还稀罕她这样的娘啊,我大表哥自己有爹有娘的,谁在乎这样的人?不过是为了给大表哥寻根罢了,现在既然已经知道大表哥的出身了,那么他们不找上门来,那是求之不得!”
杜榆觉得这样才是好呢,那位十八年来从来也没有说找过大表哥,即使她是大表哥的亲娘,那又怎样?
她不认最好,这边有大舅母这个娘照顾着大表哥呢,省了大表哥还要为着孝道来照顾这位。
估计那位是怕大表哥的出现,让她现在的生活被打破吧,这么自私的人,有什么资格认回大表哥?
就是大表哥在面前,她也要这么说,这世上说什么无不是的父母,那是扯淡,真的要有无不是的父母,这世界也就大同了。
接下来就等着大表哥回来了,省城离这边还有些距离,大表哥他们院试也得好几天呢。
不过,等从上头得来消息,说是彭泽县这边中了一个秀才的时候,那真是更沸腾了!三个中一个,这几率也是挺高的,而且明年说不定,这没有中的两个也能中了呢。
成了童生,县衙里都还有奖励发呢,这可是真正的银钱,一人奖励十两银子,对他们来说,这未来的一年都是不愁花销的,何况,杜县令也规定了,只要过了县试的,今后一年的时间,都不用再另行交学费的。并且纸笔都全免,只管好好读书就成。
而这个中了秀才的,正是海家的那位海文!
海文虽然不是县试的头一名,但是他综合起来,条件比较好,而且胡鑫等人在教他的时候,发现他能举一反三,可塑性很强,所以这次中秀才,也是情理之中!
海家的人就不知道多感谢了,海老三的父亲直接让人要给县衙里送牌匾送银钱,连银票都弄好了,直接一千两,被胡鑫给坚决拒绝了,不然就成了收贿了。
他们这本来教导管辖区的学子们成才,都是应尽的责任,哪里能收这些钱财?
“海太爷,县学里的学子们还有很多是家里贫寒的,海太爷能够资助他们继续读书,那胡某和杜大人是感激不尽了。”
海太爷听了哈哈大笑,“好说好说,就凭着你们把我孙子给教出来了,资助这些学子们又能有个什么难的?以后咱们县学里有啥困难,就直接跟我们海家说,海家一定给办到了。”
就海太爷来说,自己孙子是在县学读书的,以后还要跟着县学的先生继续学习,所以他孙子读书的地方,那是越舒服越好,他海家就是不缺钱!
能用钱办到的事儿,那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而且这胡先生和那位杜大人倒是和以前的那些贪官不一样,只想着往自己腰包里捞钱,而是一心想办出个业绩来呢,既然这样,他帮这些,也没有什么错的。
总比钱都进了贪官的口袋里要强吧。尤其是,他孙子现在是秀才老爷了,他们老海家祖坟里冒青烟了!
所以海太爷也要回去彭泽县一趟,要去祖坟里告诉各位列祖列宗,如今他们海家也有读书人了,以后再也不是别人都瞧不起的商户了。
虽然他们这些年暗地里帮衬了不少的官员,可是哪里有自己的子孙以后能走上科举之路要好的多?
而胡鑫在省城也是遇到了熟人,竟然是以前在青阳县当知县的齐大人!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164章 释然
齐大人自从离开青阳县,回京城后,通过关系和考核的成绩,竟然做了一州通判了,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州府,而是在省城的州府,知府衙门就在省会城市,那可是比一般的州府通判要强多了,虽然这个省不算是太富裕的省,可是以后升迁也快。
这边齐大人一看到这彭泽教谕的名字,就笑了,他是知道杜有忠中了进士的,也知道他是在这彭泽县当父母官,彭泽县是个什么地方,他先到的,自然知道,好像就没有到过省城来考试的彭泽籍贯的人,这杜有忠才来不到一年,竟然就出了一名秀才,果然是,怎么说呢,有前途!
或者说是运气好?但是单说这运气好,那也不是,毕竟人家要是不下力气,没有学识,也不可能把人教出来。
所以齐大人是专门私底下见了胡鑫,说起来,也算是半个老乡了。
他乡遇故知,是个很好的事儿。齐大人说道:“以后若是有什么困难,可以写信给我。”
有时候,他一句话的事儿,也当是结个善缘,本来官场上都是需要结交的,尤其是他们这些在外地任职的,不存在和京城一样,结党营私。
都是相互照顾吧。胡鑫说道:“大人的话,下官记住了,回到彭泽,定告诉姑父。”
后生可畏啊,齐大人心里感慨,想着自己的大女儿,那时候差点让两家的关系弄得要破裂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原来的杜有忠只是个举人,可是现在他已经是一县之令了,而且还有个大儿子是秀才,二儿子据说读书也不错,现在这个侄儿也成了举人,还成为了杜有忠的女婿。
他的眼光是没有错,可惜自己的大女儿眼神不好,错过了那么一门婚事。
不过齐太太知道这个事儿后,却在心里说道:“幸亏这婚事不成,不然这结亲就结成了仇家了。
就齐大小姐那个性子,到时候不是祸害人吗?还不如这样,大家也有一份香火情。
胡鑫回到彭泽县,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这以后的县学肯定是彭泽县最热门的政府部门之一了!
而且有人还建议,这县学应该多收几个学子,到时候还能多出几个秀才。
但是也有人反对,所谓的宁缺毋滥,人数多了,并不代表好的学子就多了,所以还是就原来那样吧。
不过既然出了一个秀才,两个童生,这三个名额,就要另外填补齐全的,这三个人所学的东西和别人又不一样了,侧重点也不一样,而县学里终于有了一个正式的生员,那就是海文。
本来这边说的是,让海文去省城,找那些名儒去教他读书,毕竟这乡试真不是那么好考的,海家有钱,是很容易请到大儒的。
不过海太爷却不相信那些什么大儒,非要海文继续跟着胡鑫这边读书,反正海文也小,况且,他们只相信这边的县学。
就算以后中不了举人,凭着海家的能力,也能给海文弄个官职当当。
而县学的其他三个先生,也因为这次的秀才考,而比以前出名多了,这三位先生,也是觉得很自豪,毕竟受人尊敬的滋味,有时候,比真金白银要强多了,他们现在走在外面,都会被人很恭敬的行礼,作为读书人,这就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了。
庆功宴过后,就得有些私事要面对了。
杜有忠找了个时间把王太太的事儿说了,杜有忠道:“说你右边胳膊内侧有个黑点,你自己看看吧,还有当时见到你的时候,所有衣服的颜色和花纹都对的上,王太太又说,你眉眼和她妹子很像,所以,我可以肯定了,你是王太太妹子的孩子。”胡大舅和季氏没有把胡鑫当时的衣服给扔掉,而是一直保存着。
胡鑫沉默了半响,自嘲的笑了笑,原来这就是自己所谓的身世。生父早死,生母不认自己。
这样也好,自己也能放下了,杜有忠说道:“男子汉大丈夫,逆境中能逆水行舟,顺境时能不骄不躁,姑父希望你能很快想通,人的出身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自己能决定的就是自己的未来,孩子,朝前多看看吧。
姑父说句私心的话,当听说了,你这样的身世,姑父是松了一口气的,我是当父亲的人,自然希望女儿以后什么都好,一点儿烦恼也没有。当初说给你们定亲,我也怕你突然冒出个身份贵重的亲身父母,会看不上我们榆儿,不同意这门婚事,或者是,你以前就有了婚约,然后我的榆儿就要面临退婚的尴尬,女孩子被退婚,以后再找婆家被人说,所以,你如今这样的,你姑父还在心里窃喜,能安心下来呢,这好女婿以后就是我们杜家的跑不掉了!”
胡鑫听了,也忍不住笑了,“姑父,你说的我都明白,我只需要几天时间好好来整理整理自己的情绪,以后我只记得我的父母是在胡家棚,别的都和我没有关系。”
王太太知道胡鑫回来了,那是着急的不行,等王师爷回来了,抓着他就问,王师爷道:“应该就是那孩子了,不过,我们还是不要认亲什么的了,毕竟我们对他一点儿养育之恩也没有,这事儿不是什么血缘关系就能定下来的,你和平时一样吧,别着了相,那样对大家都不好。”
王太太惆怅的点了点头,知道连自家妹子这个亲娘都不认自己的儿子,她不过是个姨母,没有先认人的道理,何况,就像丈夫说的,她对胡鑫一点儿恩情也没有。
前面十八年,别说一粒米,就连一口水也没有给他喝过,凭什么,你现在说是谁就是谁了?
要说感情,那还是胡家和杜家的人和他感情深,他现在姓胡,只要他过的好就成。
如果他现在是穷困潦倒,她还可以接济他,认回他,可是现在他自己都是举人老爷了,根本就不需要她的帮助了。
“我会给娘烧纸过去,告诉她,我完成了她对我的嘱托,那孩子现在也过的好,我们就不去打扰他的安静的生活了。
妹妹那边,她根本就不打算回信了,要知道,她以前丢弃的那个孩子,如今大有出息了,不知道她有生之年听到这个消息,会是怎样的感受?是后悔莫及,还是漠不关心?
不过,这已经不是王太太所关心的了。
而胡鑫这边,也没有打算和王太太这边相认,不是他憋着一口气,是因为他已经看开了,只要自己的身世没有麻烦就成,所以对于认姨母,他一点儿兴趣也没有,还是和平常一样对待就成。
何况,姑母这边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呢,要说亲近,王太太哪里能和自己的姑母相比?
大家能点头相识就是很不错的了。
王太太有自己的孩子和丈夫,一个外甥,能在她的生命中占有多大的分量呢?
胡氏也不是迟钝的人,这一段时间,她丈夫,女儿还有王太太几个都有些不正常,好像是鬼鬼祟祟的,或者说是有什么事儿瞒着自己。
就是胡鑫回来了,也是和丈夫躲躲藏藏的说话,她知道丈夫和胡鑫那边问不出来,而女儿那,也是嘴巴严的很,就想从王太太那边得到消息,毕竟王太太相比较起来,还是这几个人中间最好说话的。
只是王太太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愣是问不出来。
把胡氏给搞的尤其的郁闷,一次和丈夫都发了火,说丈夫有什么事儿,都宁可和女儿说,也不和她说,她是帮不了丈夫什么忙,可是别把她蒙在鼓里啊。
能对榆儿说的为什么不能对她说,她好歹也是多长了这么多年吧。
杜有忠被自己老婆弄得很有些灰头土脸的,这次胡氏非要刨根问底的,不得到确切的消息,是不善罢甘休。
胡鑫知道了,然后和杜有忠说道:“姑父,我的身世就告诉姑母吧,我想我爹娘也会同意我的。”
他要娶姑母的女儿,可是却瞒着姑母,以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还有些顾虑,现在已经知道了,就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了。
杜有忠说道:“我再想一想。”他怕说出来了,到时候肯定要被老婆拧耳朵,毕竟这亲事上,是有些冒险了,而且,胡鑫是姓胡,现在告诉老婆,这孩子不是你们胡家亲生的孩子,那对老婆也是一个打击!
“啥?你说鑫儿不是我大哥大嫂生的?”胡氏一听这个消息,吃惊了!
“那他是谁的孩子?你们什么时候知道的?我娘知道吗?你们都告诉了谁?”胡氏这几个问题直接抓住了重点。
让杜有忠有些措手不及,可是再措手不及,也得回答啊,这些问题,早晚也得回答,还不如一次性解决了。
“这么说王太太的妹子是鑫儿的亲娘了?这还真是巧了!你们倒是真会瞒!杜有忠,你真是好样的,联合大家一起骗我,当时,给榆儿定亲的时候,肯定不知道鑫儿是谁的孩子吧,你也真是狠心,要是耽误了我们女儿咋办?你到底是谁的爹啊。”
胡氏就是一顿抱怨,杜有忠赶忙解释,但是少不得被老婆给责骂一顿,“幸亏我娘不知道,不然肯定要气死的。”
倒是没有埋怨大哥和大嫂,毕竟这事儿,也是他们做善事儿,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鑫儿。况且又不是有意欺骗大家的。
“得亏现在大哥大嫂有了惢儿,不然这可怎么办好!”自家娘要是知道鑫儿不是自己的亲孙子,要是没有惢儿,那她就没有亲孙子,这样她会觉的死不瞑目的。
还以为胡家总算摆脱了几代单传的命运,现在看来,还是没有摆脱。不过,鑫儿的身世是那样的,也让胡氏放了心了,不然真的亲娘找上门来了,肯定会不待见这边给鑫儿找的媳妇的,那媳妇可是自己的女儿!
作者有话要说:胡鑫的身世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俺也不想写是什么大官或者皇室的人,这样的身世,毕竟人家大官和皇室的人,要是能轻易丢了孩子,真是不容易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165章 想通
所以只要自己的娘没有因为这,受到打击就成,在胡氏的眼里,鑫儿就是自己的亲侄子,这十八年的感情也不是白说的。就让娘认为老胡家多一个孩子又怎么了?
何况鑫儿这么优秀的,合该就是他们老胡家的子孙!
亲不亲生的又怎么样了?到时候和榆儿成亲了,到时候有了孩子,也照样有着老胡家的血脉。
至于他那亲生爹娘,爹已经死了,娘又是远嫁,说不定一辈子也见不到面,也不会给榆儿他们添
麻烦。
“你们瞒着我,是不是觉得我是个小家子气的,知道这事儿会不依不饶的?所以就不告诉我?我是那样的人吗我?”胡氏开始秋后算账了。
当她是什么人那,鑫儿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疼了十几年的。
哪怕知道他的身世后,她也不会不认的。
杜有忠心道,糟糕!还是赶紧溜吧,不然这话题就不好说了,当时确实是害怕她知道真相后,会心里埋怨,或者告诉岳母那边,这种事儿,就是再开明,涉及到子嗣的事儿,也是要很长时间才想明白的。
不过自己老婆这么快就想明白了,真是让他不敢相信,他还觉得这要生气好长一段时间呢。
胡氏当然不会生气了,鑫儿已经是自己未来的女婿,就凭这个,也不会生气的,何况,鑫儿这么优秀,她哪里生气的过来?
至于哥哥嫂子那边,他们对鑫儿比对自己的亲儿子还要好,这一点就让人敬佩,她干啥要无理取闹呢?
所以到最后是皆大欢喜,胡鑫重新给未来的岳父岳母磕头行礼,当成是自己的新生。
那些彷徨的日子,从此以后就消失不见,放在自己身上的枷锁,也已经摘除,从此以后,他就堂堂正正当他的胡鑫,胡家的大儿子。
“这也太不像话了,哪里能小老婆还告大老婆的状?要都是这样,这还都去当小老婆了,就没有人当大老婆了。”虽然胡氏家里没有什么小妾姨娘之类的,可是也是骨子里看不上小妾姨娘之流。
他们老杜家,就算是暂时生不出孩子来,也不会给人纳妾的,这邹主薄家,可真是乱,上次一起出去参加这茶会,邹太太把那白姨娘也带过去了,然后白姨娘因为在那茶会上受到了冷落,而邹太太没有给她帮忙解围,这白姨娘回来就跟邹主薄告状了,说啥太太不把她当成姐妹。
真是没想到白姨娘是个这样的人,竟然还敢告状。
这也是住的近,大家的消息得的很灵通。
王婆子就说道:“这给人当小老婆的,还想着跟大老婆成姐妹,这不是扯他娘的臊吗?人家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抬进门的,那小妾是啥,是一顶轿子就能抬进来的,连拜天地都没有她的份儿,怎么这么脸皮子厚呢?
我以前见过的那些大户人家里,正房太太都让小老婆天天给它揉肩膀,捶腿,还要给洗脚呢,洗脚的时候,一个不好,窝心脚都有,哪里像这邹主薄家的,邹太太也太仁慈了。”
王婆子觉得这邹太太应该厉害一些,把白姨娘给钳制住,让白姨娘不敢矫情了,可惜邹太太人家是不屑为之。
秦太太也对胡氏说道:“从过来这几年,看见邹太太都是这样的性子,好像就没有啥在意的事儿一样,白姨娘要这个要那个,她也从来不争,由着这白姨娘了。也是这男人家自己不争气,一个小妾,宠成那样算个什么?也得亏是邹主薄官位小,不然被人参一个宠妾灭妻,他的仕途就完蛋了。”
1...6465666768...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