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柳暗花明又一村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李好
等知道胡家那边是要举家去京城的时候,也点头,说道:“他们人口少,老是分开也不好,他们去了,也能帮衬着榆儿他们,不然两个小的,在京城也是无依无靠的。”
只是那胡家亲家这么大把年纪了,折腾过去,还真是让人担心那。
但是不去,留着她一个人在家里,也太不像话了,只能是在路上慢慢的走,宁可多走一段时间,也不要出什么事儿。
像他们家,因为儿子不是在京城定居,还是在偏僻的地儿当官,她和老头子不去才是孝顺呢。
因为杜榆怀孕了,大家都很高兴,也都准备到时候一起把东西送过去,无非都是些小衣服小袜子,鞋子等等。
送的是一片心意,尤其是陈氏,那更是要准备多做几身衣服,给杜榆的孩子穿。
她也希望能够接着这个好消息,自己也有好消息呢。
虽然吧,她现在生孩子,要比榆儿的孩子高一辈。但是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杜榆大嫂楚芳菲把两孩子的旧衣服都准备给杜榆带过去,小孩子穿旧衣服才舒服。
她和杜大郎还商量着,要不要找个机会,直接去京城看望杜榆他们去。
等杜榆生产的时候,也是差不多了吧。
这些都是琐碎的事儿,总之,大家知道杜榆怀孕了,心情是非常高兴的。
至于彭泽县的杜有忠他们,当天得到消息,杜有忠就喝起了酒来,想着自己就要当姥爷了,这个感觉啊,真是又高兴又心酸那。
没想到一转眼,女儿都要当母亲了。
胡氏倒是很想去京城照顾女儿,不过想着大嫂那边肯定也有打算,她就强忍着了。
算了算这时间,丈夫这边还有两年的任期呢,那么就是说,女儿生产她都不能在跟前了。
这要是还在乡下,那不是做个车就到的事儿,可是因为当官了,一下子隔了几千里地,真是想看看都不容易了。
唉,真是儿大不由娘。他们这个家,分成了好几份,多亏有二郎两口子陪着呢,现在儿媳妇也生了孙子了,她才不那么寂寞。
“要是你到时候能留在京里就好了。”胡氏跟杜有忠说道。
杜有忠道:“我尽力吧。”他在外面是任了两任,政绩还不错,只不过一个七品官,留在京城,也是很小的官了。
但是如果能一家子团聚,也是不错的。
当初,他只是想着能考个秀才,能给家里免了田税后就可以了,谁知道是现在这个情况。
或许人都是往高处走,所以才停不住脚步的。
在年前的时候,杜榆和胡鑫收不到家里或者爹娘的来信,因为这个时候,送信的都不方便了。
所以他们不知道家里的打算,但是能想像得到,大家知道这个消息,都是很开心的。
杜榆从进入冬月的时候,就开始觉得胃口不舒服,特别是早上的时候,尤其是想吐也吐不出来,但是还是很恶心。
胡鑫这个时候,天天都是按时回家了,每天都要到街上给杜榆买好吃的。
见杜榆什么都吃不下去,还跟旁人请教。
把翰林院的人都给惊呆了,因为他们都是当爹的,但是这妻子怀孕的时候,他们哪里有这样关心过的?不是有下人吗?男子汉大丈夫,关心这些干什么?
都说胡鑫是第一次当爹,当的有些傻了。以后慢慢就习惯了。
不过王翰林倒是挺欣赏胡鑫的,觉得他跟自己当年很像。
遥想当年,他妻子怀孕的时候,可不也是那样,吃什么都吃不下去,让他着急了好长一段时间。
等王翰林回去问王夫人,当时她怀老大的时候,吃什么都吃不进去,最后是怎么弄得,王夫人是吃惊了,这都多少年过去了,怎么老头子竟然问这个?
王翰林说道:“胡鑫这小子,不是见他妻子吃什么都吃不下去,就到处在打听。”
“哈哈,”王夫人笑道:“果然,我就说这小子是个好的,跟我们当年一个样,想当年,我怀了老大的时候,是啥也吃不进去,你可是到处找吃的,唉,岁月不饶人,一转眼,我这祖母都当上了。”
王翰林说道:“是啊,岁月不饶人,我们还有多少年活头呢,所以要好好的过。”
“这个,我让老大媳妇去看看胡大奶奶吧,这事儿你就不要操心了,我倒是觉得,胡鑫这个孩子,不错,一个疼老婆的男人,总比那些无情无义的人要强的多。”
那什么,生孩子是女人的事儿的想法,真是混蛋透顶,女人从怀孕到生产,得经受多少的困难,这中间各种难受,像他们还好,家里单纯干净一些,像那些世家名门里,大老婆小老婆一大堆的,谁怀孕了,那就是在拿命博。
男人只为了自己一时的痛快,女人却要受那么多的罪。
所以对疼老婆的胡鑫,王夫人很是赞赏,觉得和这样的人走动,那是眼光真好。
杜榆怀孕了,黄大奶奶也带着礼品过来了,她是过来人,说了些注意的方面。
陪着杜榆说了些话,杜榆听黄大奶奶说话也是很开心,她本身年纪也比杜榆大很多,跟杜榆娘年纪都差不多了,送一听她说话,很有长辈的感觉。
“我那儿媳妇啊,当初怀孕的时候,也是这个不吃,那个不吃。真是把我给折腾坏了。你这边长辈不在,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没有长辈在千万别大度的说什么,给自己的丈夫弄个通房之类的,不然苦的是你自己,本来女人怀孕都是难受的不行,给男人生孩子了,这男人忍一忍又怎么了?又不是色中恶鬼,这几个月就忍受不了了?”
尤其是他们这没有长辈在身边的,那不是条件好的很,完全没有必要安排通房伺候。
当初黄大奶奶怀孕的时候,她那婆婆可是迫不及待的就送丫头过来了,哪里还有一点儿矜持?无非是学了大房那边的样子,也得亏黄大爷当时没有碰那通房,不然黄大奶奶非得气死不可。
所以说,黄大奶奶和婆婆是积怨颇深,虽然现在黄大奶奶都做祖母了,可是对楚姑太太是一点儿都没有从心里尊敬过。
黄大奶奶在自己儿媳妇怀孕的时候,都没有安排通房,就因为这个,还被婆婆给说了一顿,弄得她自己就要插手了。
她是看着自己家里不鸡飞狗跳,她就不消停那。
杜榆知道黄大奶奶是把自己看作是自认人才说的这话,于是点头说道:“我心里是小气的人,自然不会给我丈夫安排通房什么的,别人说我是乡下来的,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正因为我是从乡下来的,所以我就按照我们乡下人的规矩。”
黄大奶奶听了哈哈大笑,这姑娘,说话就是爽利。
在这京城,杜榆所属的交际圈里,她已经很熟悉了,偶尔也会遇到那些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知道杜榆的身份,都会说些乡下人的话,当然,人家不会当着杜榆的面说,但是会嘀咕,而且嘀咕的内容还能传到杜榆耳朵里,她不过是一笑而之,跟这些人较真了,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什么是乡下人,什么是城里人?杜榆一点儿也不介意,她的行为准则,只要不出差池,不给丈夫抹黑就成。
乡下人又怎么了?大家认同她这样的乡下人就成。
可以说,杜榆表现的是非常好的,什么穿的土里土气,暴发户气息的,杜榆统统没有。
也就是那些特意打听人的出身的人才会这样说一句乡下人。
杜榆真是对这样的话免疫,她做好自己就成,何必跟这些人争的你死我活的?
日子过下去了,就知道乡下人会越过越好,早晚有一天,这个乡下人会比你过的更好的。
黄大奶奶走后,王大奶奶又来了,她不但来了,还给杜榆带了一罐子的泡姜和泡蒜。
“你啊,真是个有福气的人,这东西是我婆婆让我给你带来的,你吃了以后,就感觉胃口好多了。”王大奶奶笑着说道。
“夫人怎么知道我胃口不好的?”杜榆问道。
“所以说,你是有福气的,你家相公在到处问吃什么能够不吐呢,我们家老爷都知道了,这不,就问起了我婆婆,我婆婆就让我带来了。”
杜榆听了,感动的很,大表哥竟然为了自己,问了这么多人。他们在京城没有别人问,大表哥肯定是找同僚中已经当爹的人问了。
不用说,她嫁的人对极了!
“多谢你!还有多谢夫人!”杜榆忙说道。
“谢什么?你吃着这个有效才成,我婆婆说了,要是不行,她再想想办法。”
作者有话要说:特别想吃泡菜了,什么泡椒啊,泡笋那,泡萝卜,想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214章 团聚
王夫人送的泡姜和泡蒜真管用,杜榆吃了一些,胃口就开了不少。
胡鑫回来知道后,就让人去请教这东西怎么弄得了。
王夫人听了后说道:“这东西不值当什么,过段时间我会让人送的,干什么那么麻烦?怎么你们家大人还要自己亲自做?”
王夫人这话一说,杜榆也知道了,胡鑫解释道:“只是想找个能做这个的人,咱们给买回来,你以后要吃,咱们自己的,不是挺方便吗?”
杜榆笑着说:“既然王夫人都这样说了,那咱们就暂且不买人了。我这胃口是不定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喜欢吃别的了。”
这还真不是说着玩的,她这胃口有时候喜欢吃酸的,有时候喜欢吃甜的,有时候又喜欢吃辣的。
真没有定的时候,所以这买人还是算了。
因为杜榆怀孕了,所以这过年准备的东西,都没有让杜榆操心。
又因为有去年的旧例可以寻,大家照着去年去采买就成。
直录的庄子上也有送来的东西,加上今年住的是自己家的宅子,不用担心大过年的被人扫地出门,这个年过的很好。
而正月十五之后,杜榆他们这边就收到了各处来的信,还有各种小衣服。
舅舅和舅母他们全部都要过来,这对杜榆来说,是个好消息,尽管自己觉得自己很能撑得住,但是生孩子的事儿,她还是担心。
如今舅母和姥娘都要过来了,上头有长辈坐镇,她能轻松不少。
于是接到信的那一刻,她就开始准备房子了。
前面一进的正房腾出来给舅舅和舅母住,后面一进的正房是给姥娘住的,就是他们带了丫鬟也是够住的,正方旁边各有一间耳房呢。
小表弟胡惢也十岁了,他们这宅子也没有什么外院内院的说法,总共才两进呢。
而且都是亲人,没有什么要避嫌的。所以让他住到了二进的西厢,杜榆和胡鑫就住在了东厢房。
这样忙忙碌碌的准备着,又给爹娘那边回信,还有大哥和大嫂那边说了情况,算着时间差不多了,就让白禄天天去城门口接人去了。
胡大舅他们是正月初八就出发的,胡家棚的一切都让人安排好了,大家知道他们要去京城住了,这个心里都是羡慕的,要知道啊,这胡家棚还没有一个能去京城里的呢。
人家生了个好儿子,在京里当官呢,而且在京城里还有房子,这接了爹娘去享福,别人就是嫉妒也嫉妒不来啊。
至于这留在胡家棚的产业,虽然是下人在这边守着,可是谁也不敢去占便宜啊,当官的就是当官的,人家就是不在,这镇上和县里的当官的,都能记在心里呢,只要你敢随便占便宜试试看,县衙的大牢等着你呢。
可不是人家走了,这就没有影响力了,要真是那样想,那就是瞎扯淡了,是要倒大霉的。
只是胡玲一个人在这村里,胡玲却知道,她已经嫁了人了,就是婆家的人。
再说,她娘家越好,她在婆家才越有地位,就是她爹娘去京城了,也没有人敢欺负她。
何况,她这边丈夫和孩子都有,还是在家里好好过日子吧。
没看见,表妹人家嫁人了,就和娘家隔得那么远,也不是照样过日子?
所以她倒是劝了娘和奶奶一阵子,表示自己肯定过的好,让他们不要担心自己。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季氏的娘家人也知道他们是要去京城的,就觉得机会来了,想着趁这胡家的人不在,来这边占占便宜,要知道他们可是正经的亲戚,这胡家的田产也多,到时候恐吓恐吓,那粮食什么的,不都进了他们口袋里?
但是他们算计的好,可是却没有成功,这留下的人也不是吃素的,看这季家的人找过来耍无赖,直接去镇上找了人过来,来的还是捕快,不管这季家人怎么说,都给抓起来投入了大牢里。
开玩笑,竟然还干占人家进士老爷家的田产,这是胆大包天那。
人家人不在,但是影响力还在吧,你不过是个姓季的,竟然敢占胡家人的便宜?真要让你占到便宜了到时候胡家的人知道了,一封信下来,他们这些人不得挨批啊,所以,大牢里很凉快,你们进去歇歇吧。
把季家的人抓进了大牢,这下子还有些小心思的人都知道了,胡家的东西是惹不得的,就是人家不在了,还是有权有势的,人家的奴才也能跟这些人说的上话。
怪不得叫,打狗还得看主人呢。就是这么个理儿。
所以有小心思的人都歇了那么个小心思,知道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还是安安分分的吧。
二月初的时候,白禄在城门口接到了全家都过来的胡大舅一家子。
这个时候,杜榆怀孕也都五个月了,肚子也大了起来,有前来报信的人说老爷和太太已经到了,杜榆跟着丫鬟们在门口等着。
一会儿就看到了马车,胡姥娘和季氏都下来了,见到杜榆还在门口,就急着过来说道:“看看你这丫头,还出来干啥?赶紧回去躺着去。”
都这么大的肚子了,担心死他们了。
杜榆笑着说道:“奶和娘不要担心,我这大夫说了,正该多走动走动,这才几步路啊,完全没事儿。”
杜榆把人都领进来了,跟他们说了自己的安排,为了不是一进门就看见正房,她还让人在第一进院子那边立了一块儿石头屏风,这样就能遮挡住了。
转过了石头屏风,就可以见到正房了。
胡姥娘和季氏看着这房子,都觉得特别好,然后问花了多少钱,听说是八百两,都觉得贵了。
胡大舅却说道:“京城里能和咱们那边比吗?我看这八百两能买到这样的一个大宅子,已经是很便宜了。”
还是大舅有眼光啊,不过这话杜榆可不说,免得舅母和姥娘丢面子。
杜榆解释着把这房子是怎么买来的告诉了大家。
胡姥娘一听这两孩子还被人大过年的都扫地出门了,心疼的不行。拉着杜榆的手说道:“乖孙女,这房子买的对,哪怕就是再贵咱们也该买,这京城里的人也太坏了,哪里有大过年的就赶人的?咋能为了钱就干这么缺德的事儿啊。“
季氏也说道:“就是,这人简直是太没有良心了。幸亏你们遇到了一个好牙行,咱们得多谢谢人家。”
“奶和娘也别为我们担心了,事情找就过去一年多了,我们现在不是过的很好?”以前不说,是怕他们担心,现在说了,是事情已经过去了,怕他们说自己和大表哥浪费钱,所以才说出来的。
反正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让他们去洗漱,也让人去找大表哥回来了。
因为不知道舅舅他们是什么时候过来,总不能天天都在家里等着,所以胡鑫还是去翰林院当差,等人来了,再给他送信去。
胡鑫是很快就回来了,他们翰林院,要是忙的时候,就很忙,要是闲的时候,也闲的要命。
现在就是闲的要命的时候,但是也得去点个卯。
虽然这京城每年也有秀才诗,但是和翰林院无关那。
要是考秀才,都要翰林院的官出来,那也不像话了。
所以胡鑫是打了个招呼就回去了,见到了爹娘和奶奶,还有弟弟。
胡惢见到他大哥,就扑了过去,他大哥这一身穿的真是威风那。
胡姥娘是好久没有见到这个大孙子了,眼看着这大孙子就要当爹了,高兴的直点头。
这一大家子叙了旧,说了些在路上的事情,知道胡姥娘一路上都平平安安的,这心里就松了一口气,要知道,年纪大的老人,稍微生一场病,就能伤了根本了。
又有王总管带着下人来给胡鑫和杜榆磕头,这以后就是要在这里扎根了,或者说,以后胡鑫走到哪里,大家就跟到哪里了。
各自安排不说,胡姥娘见自己竟然单独住了这么大的几间房子,忙摆手说不要。
她在胡家棚的时候,就住一间房子就够了,哪里用得着这么多房子,真是太浪费了。
杜榆忙道:“奶奶,你可是咱们家的老太太,就该住这样的房子。等过后,再让人给你找两个丫头,陪着你说话,聊天都成。”
胡姥娘笑道:“还不如找些年纪大的媳妇,小丫头说话,我也接不上趟啊。”
“那好,您想要什么样的就要什么样的,不过这丫鬟也要,他们干活儿利索些。而且看着这些小丫头,咱们也能年轻一些呢。”杜榆也笑着说道。
王总管这次带了也有十几号人,还有是全家一起过来的,这些人总得都安排差事。
作者有话要说:人都过来啦!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215章 身份和地位
外面的差事,大表哥跟王总管商量商量,就可以了,而这里面的女人的差事,她和秦婆子商量商量,另外还有王总管的老婆也得商量商量,总之,是人多了,这事情也多了。
晚上的时候,大家吃了一个团圆饭,总共就那么几个人,也不分什么男女桌了。一算下来,还真是三男三女了。也算是齐全。
因为知道他们这一路过来,也比较辛苦,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来说话,所以杜榆和胡鑫就先回房了,让他们也早点歇息。
胡姥娘对季氏说道:“既然来这边了,家里的事儿,你多操心一些,等榆儿生了之后再说吧。”
看今天他们过来了,榆儿又安排这个,又安排那个的,比平时更忙了,这不是添乱吗?哪里是过来帮忙了。
季氏却有些发怵,她在家里那边,没有什么事儿,也就是吃吃喝喝的事儿,都有人安排好了,现在让她在京城做这管家的事儿,她就有些缩手缩脚的。
“你怕个啥?啥子不会慢慢学,也就这几个月的时间,还有外面的总管,就是榆儿丫头那边也有个秦妈妈不是?你就把胆子放大一些,别人还敢不听你的?总不能事事都让榆儿去做吧,那等她生的时候,坐月子的时候,这家里没个人管,还不乱套了?”胡姥娘见儿媳妇还真是胆怯了,就直接说道。
“那,我试试?”季氏硬着头皮说道,实在是底气不足,从来没有干过。
就怕给儿子和儿媳妇丢人了。
“嗯,咱们这家里,出不了啥乱子。”
其实胡姥娘心里也发怵啊,不过再发怵,她也得把胆子练大啊,不然以后还在京城里住呢,要是缩头缩脑的,那不是给孙子和外孙女丢脸?
“你就记住,你是这家里的女主子,你想一想,在家里你就胆子小了,以后咱们还要去外头去吃酒席去,那时候要是害怕的不得了,还不是丢人那。”胡姥娘是说服自己的儿媳妇,也是说服自己,千万不能丢脸那。
胡大舅他们过来了,黄大奶奶知道了,就上门探望了,黄大奶奶说话也很平和,胡姥娘和季氏都觉得此人不错,尤其是黄大奶奶和季氏年纪差不多,季氏觉得以后可以跟她多学学。
胡大舅也没有闲着,还带着人去了直录的庄子上看了一遍,对那庄子很满意。
杜榆说道:“等什么时候,大表哥休沐了,咱们一起去庄子上玩上几天就好了。”
胡姥娘就说道:“怎么着也得等我重孙子生出来了,然后长大了才能去吧。”
季氏也笑着点头,认为是该这样,不然小孩子多小啊,所以还是长大了好一些。
杜榆有些无语,真要等孩子长大,什么时候是长大啊,以前在乡下的时候,这孩子生下来,就放在地上长,谁也不会这么担心的。
如今换到了京城里,就好像突然一下子金贵了不少一样。
不过长辈们现在说说,也算不得数,等以后她再慢慢的磨吧。
从舅母他们来了之后,杜榆能吃上姥娘和舅母亲自做的饭菜了,胡姥娘虽然现在是老太太了,但是这手艺是一点儿也没有忘。做的特别好吃。
杜榆想着,是不是该分出来个小厨房,大厨房里给这些下人做饭,小厨房里是他们主子做饭的。
或者小厨房是让姥娘和舅母觉得手痒的时候,自己练练的地方?
对于杜榆找奶娘,胡姥娘和季氏都一致认为,孩子还是自己喂的自己亲,要是自己有奶水,干啥要找别人喂?
杜榆解释说道:“我自己也打算喂,就是多预备一个,到时候我有事儿不在的时候,也饿不着他了。”
在这京城,随时都有各种宴会,别家的红白喜事儿,可不是都要去赴宴?
这一去,就到了点赶不回来的,所以需要一个奶娘。
胡姥娘和季氏一听杜榆这样解释,也明白了,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这边和胡家棚不一样,这边人多啊,这人情往来就多。
“奶奶,娘,我知道你们来到这京城有些不适应,其实也不用担心,像一般的酒宴,也不会让姥娘还专门去,毕竟姥娘还是长辈呢,所以能推就推了,如今我已经怀着孕呢,人家自然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娘还要照顾我,以前也不认识,所以咱们只要送了礼过去就成,再说,还有大表哥呢,只要大表哥到场了,就不算失礼了。”
1...8586878889...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