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柳暗花明又一村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李好
齐氏说道:“这我还不明白?肯定是准备好的,她几个婶子都准备了自己做的衣服,就凭这个,也比外人强一些,老大这出去也好几个年头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一趟。”
杜老爷子说道:“当初让你跟着,你不去,现在又说这个话了。我看那,这次要是老大留在京里了,咱们也跟过去,不然别人要说老大的闲话的,家里的这一摊子,你就放手吧,老三他们几个,不都弄得挺好的?
你看胡家那边,为了胡鑫,不都去京城里住着去了?他们这当官的,最在乎这个孝道了,有忠是老大,要被别人说,自己在外面过好日子,放着父母不管,你说他还能在京城呆着?”
杜老爷子读过书,读的还挺多,这家里人发达了,以后总会把家里人都带到那繁华的地方去,老家这边不过是留一些看房子和看门的。
说不定以后老三他们都要进京呢,他现在只不过说让他们老两口进京。
齐氏说道:“知道了,你个老头子,不就是想进京吗?京城里你可别看花了眼了!要是这次老大真的留在京里了,我就去京城又咋了?我还怕了不成?”
齐氏这一辈子真没有怕过谁,而且想着胡姥娘都能在京城住着,她为什么不习惯?
元元满月的时候,胡家请了几桌客人,基本上都是胡鑫在翰林院的同僚们。
另外加上黄大奶奶等几家经常走动的人家。
杜榆的娘倒是没有赶上满月宴,不过提前托人送了一套婴儿用的金锁,金项圈。另外好几套小孩儿的衣服和鞋袜。
这些衣服鞋袜都是胡氏亲自做的。能做出这么多来,绝对是用了好长时间的,这份心就沉甸甸的。
从出了月子后,杜榆就觉得轻松多了,不用每天都躲在屋子里,躺在床上。
因为月子做的好,她恢复的也快,然后就把家里的事儿接手了,是季氏赶紧给了杜榆的,她实在是不乐意管这一摊子事儿,觉得自己都理不明白了。
还是带带孙女好,她又高兴又觉得轻而易举。
胡鑫回来后,就带了一封信,告诉杜榆,她娘和二哥二嫂要来京城来了。
这可真是大喜事儿啊,胡姥娘忙问道:“这是真的?可别是诓我们的吧。”
她好几年没有见到女儿和外孙了。
“是真的,姑父年底就要来京城述职,让姑母他们先过来。”
季氏忙道:“那就要先给他们准备地方了。我看,我们这边的东厢房和西厢房都能用。”
说的是第一进的东西厢房。
胡姥娘说道:“我那边房子还空了好几间呢,让你妹子过来了,就先跟我去住,也不碍事而,至于二郎两口子,那就住在东厢房吧。”
季氏听了说道:“娘说的是,那就这样?榆儿,你好好准备准备。”
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住在什么地方都没有什么讲究的,以前在乡下的时候,几个人挤一间房也不是没有经历的事儿。
杜榆觉得,先这样安排也好,等爹和娘定下来了,再去看房子。
杜榆也知道,这几年,他们在彭泽,绝对不会是只有那点俸禄,手头上是不缺钱的。
彭泽那边海产丰富,爹他们和海家还有朱家的关系都好,赚钱的事儿,是很容易的事儿。
杜榆这边准备住的地方,又过了几天,杜大郎也来信了,他通过了乡试,成为一名举人,所以年底的时候,也要来京城的。
胡姥娘笑道:“这可真是一大家子都要团圆了,咱们元元的名字就是好啊。”
胡大舅听了觉得就是如此!
而元元呢,早就吃的饱饱的,还在睡觉呢,虽然是让人抱着的。
这丫头,真是,被惯坏了,连睡觉都要人抱。除非是睡的特别沉了,才会不知道没有人抱,不然要是刚睡着,你给放下了,她指定要哭醒。杜榆决定以后给她改过来,只是看着这个任务是很艰难了。
“大表哥要是单独一个人过来,就和我住在一起呗。”胡惢说道,他一个人占了第二进的西厢房呢,住着就空旷,所以想着杜大郎来了,他就和杜大郎一起,也好问问他学问上的事儿。
胡姥娘笑道:“既然惢儿这样说了,那就这样安排吧,”
胡姥娘心里高兴的很,她的子女都要和她在一起了,能不高兴吗?
而且还是在京城这个地方,以前做梦都想不到。
杜榆晚上和大表哥商量,是不是和牙行说说,让他们先帮着寻寻宅子,到时候看中了,也好直接买下来。
胡鑫点头,说道:“这事儿我已经打招呼了,不过看姑母他们准备买多大的宅子了,还有就是不知道姑父到时候要是留在京里,是在哪里办差,找个近点的宅子以后也不用起来那么早。”
总之是要靠近内城的,那个地方不论是哪个方位,离这京城各个衙门都挺近的。
只是价格嘛,当然也让人咂舌。
杜榆也不知道爹娘现在到底有多少钱,这事儿,她一个出嫁的姑娘也不好问,毕竟她现在是胡家的媳妇了嘛,帮忙是可以,但是问娘家有多少钱,这就不合适了。
现在大哥和二哥都娶了媳妇,有了孩子呢,所以只是帮忙打听,最后做决定的是爹娘他们。
杜大郎是考中了举人,还没有在家里怎么呆着,就要告辞了家人,去京里的,明年的会试,他不一定能考上,但是先去京城看看,也不错,尤其是爹到了年底也会到京城,他作为长子,得先去打点打点。
京城居不容易,杜有忠也给他写了信,让他到京城,也要先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总不能什么都靠胡鑫这个女婿。
不然养儿子是干什么的?
所以倒是他先到了京城这边,“大哥!“杜榆激动起来,好几年没有见到大哥了啊,大哥连胡子都留了。看起来成熟多了。
不过呢,虽然大表哥比大哥大一岁,大表哥却没有留胡子,所以反而是大哥看起来年纪大一些了。
杜大郎是男人,感情不那么容易外露,虽然心里也激动,还是强忍着,和平时一样。
他先去见了胡姥娘,胡大舅和季氏,这些是长辈,当然是要先见。
从云阳那边也带了东西,看妹子这住的房子,也不错,心里就放心了不少了。
他们这样的人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大家都是久别重逢的喜悦。
杜大郎看着才几个月大的外甥女元元,都有些不敢抱了,生怕自己力气大了,把孩子给抱坏了。
结果元元这小家伙见到自己的大舅,就咧着无牙的小嘴笑了。
季氏忙笑着说道:“看来这外甥是和舅舅亲呢,第一次见面,就喜欢舅舅了。”
要不然怎么乐和成这样?胡鑫听了还有戏吃醋呢,他和自己闺女一起的时候,闺女就很少笑啊,一般都是睡觉,然后睡觉。
所以看着杜大郎还在抱着自己闺女,他就想抢过来,然后让闺女对自己也笑一笑,结果杜大郎是不让,还就是抱上了。
两个大人跟小孩一样,胡姥娘都笑的不行。
胡鑫很想对杜大郎说一声,你抱你自己的闺女去,别在这里和我这个当爹的抢了。
可是呢,如今这话他说不出口啊,不然就真的被大家给围攻了。
好吧,这闺女是自己的,就不信你能一直就抱着,到时候,还是我这当爹的抱得多。
杜大郎如今有一子一女,女儿文慧杜榆是见过的,现在已经有四岁了,儿子文泽比元元要大一岁多一点儿。
因为孩子们都小呢,所以这次也没有带过来,主要是这边什么事儿都还没有确定,所以就不先带过来了。
杜榆想着,二哥的儿子文清这次可要过来了。文清比堂哥文泽就小几个月呢。
杜大郎这次过来,另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考明年的春闱,虽然春闱有时候会让翰林院的人去帮忙,但是那都是大学士之类的,和胡鑫这种庶吉士是沾不上边的,所以也不存在避嫌之说。
来京城过来赶考的人,巴不得能找到门路呢,总比两眼一抹黑的人要强一些吧。
主考官是明年开春皇上亲自任命的,所以说什么都为时过早。
杜榆在算着,娘和二哥他们啥时候能到,彭泽离京城可是要远了,比从云阳县到京城远多了。
大哥是赶在十月初过来的,还是中了举后,在家里都没有停歇几天就朝这边赶了。
而胡氏他们是在彭泽过完中秋节,知道杜榆生了的时候,才开始赶的,估摸着,非得十月底才能到,结果他们是到十月中旬就到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226章 娘家
原来他们是搭了海家的船,走的是水路,在中州下的船,中州那边水路就不通了。
所以这才快了这么多天。不然走旱路,就不会这么早就到了!
胡氏见到胡姥娘,激动的奔过去,但是却不知道说啥好了。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啊
杜榆作为小辈,也不好开口,还是季氏说了,让大家都进去了。
杜榆看着小侄儿文清,就喜欢上了,长得胖乎乎又很萌的小男孩儿,谁不喜欢那,杜榆真想在他的胖脸蛋上捏几把,那手感一定很不错啊。
虎头虎脑的孩子,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喜欢。
文清现在还不会说话,可把田氏给急了,不过问了这周围的人,知道这也是正常现象,这心里就安稳了不少。
又听说她祖父田先生现如今过的很不错,就更开心了。
嫁了人,又生了孩子,重心就朝婆家这边转移了,但是并不代表她就忘了自己的祖父。
好在祖父有楚院长等人照顾,还有婆家这边也时不时的派人过去看望,日子过的悠闲又有趣。反而比以前还显年轻了。
胡氏自然有好多话和自己的闺女说,但是头一天,这么多人都要见面,还要接风洗尘,就没有那个机会了,不过他们还要在这里住一段日子,以后有的是机会。
第二天,杜榆处理了家里的事儿,胡氏就过来了,元元是在季氏他们那里哄着呢,根本就没有杜榆什么事儿。
她和娘也有机会单独说话了。
“娘,你这几年过的好不好?”从出嫁了,她都没有见过娘了,彭泽那边天气也潮湿,杜榆当时还让娘他们有空了就多吃火锅呢,这样也能祛寒。
想一想出嫁前的日子,真的是好久远了。
她现在都是孩子的娘了,自己生了孩子,才知道当娘的不容易。
特别是,她生孩子那个痛苦劲儿,自家娘可是生了好几个,那更是难受好几次。每次都是在奔命呢。
“娘,你都有白头发了,我帮你拔了吧。”杜榆看着娘的头发,怎么有白发了?娘才四十几岁呢。
胡氏笑道:“都当祖母的人了,有白头发也不奇怪,别拔了,这白头发是越拔越多的,我也不用问了,你这日子肯定是过的好了,娘也不说啥了,好好过日子就成,你大表哥是个心里有数的。
”当娘的,可不就是盼着儿女能过的好?
其他的都是小事情了。
“娘,那你以后多吃核桃,还有黑芝麻,这些能让头发变黑的。我从书上看到的,”杜榆说
道:“咱们家现在也不缺这个,您可不能减省。”
“知道我爱惜自己呢,咱们的好日子且长着呢。”胡氏笑道。
杜榆问道:“娘,你们要不要在京城买宅子?
我觉得,不管以后到不到京城任职,这买宅子也是势在必行的,到时候大哥和二哥有机会留在京里,能有自己的房子,比什么都好。”
胡氏点头,说道:“我和你爹已经商量了,是想买房子,你们在京城里熟悉,给我们看看,到哪里买房子好。钱这个不是问题,我和你爹在彭泽那边,都说这当官的不能经商,不过呢,有那出海海外的,我们也投了点钱,一趟下来,也能赚不少。你二哥在那边就打点这些呢。”
对自己的闺女,倒是没有什么不可说的。这赚钱的营生,也不是见不得人的。
杜榆笑道:“娘,你就不怕我心里不满意啊,让你们给我添嫁妆?”
胡氏笑骂道:“你爹还说了这话了呢,到时候让你爹给你。”
“娘,我不过说说,你可别让爹给我再添什么了,家里有了大嫂二嫂,还添了几个侄儿侄女儿,以后开销更大,让爹都留着,好给他孙子孙女呢,我这都成了胡家的儿媳妇了,大表哥还养活不了我啊。”
胡氏说道:“你到时候跟你爹说去呗,我也做不了你爹的主。难道给你添一些了,你嫂子们还有意见?”
得了,不说了,估计爹他们这几年赚的不少,只要是正经渠道,没有压迫老百姓得来的,也没有什么。
本来这海外生意就是一本万利的事儿,自家爹也不是清高不识时务的人,自家投点钱进去,然后赚出钱来,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且杜榆相信,等爹不在彭泽那边当县太爷了,也绝对不会再做这个事儿了。他本身就不是贪心的人。
和海家朱家这样,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为了和彭泽的大户关系弄得更好一些。
胡氏问了杜榆,他们这几年在京城过的日子,然后小声的问道:“你姥娘还不知道那事儿吧。”
那事儿?杜榆反应过来,忙说道:“娘放心,我们都心里有数,绝对不会对姥娘说的。”
姥娘也一把年纪了,这事儿能瞒一辈子,就瞒一辈子了。
真要知道了真相,受不住那就是大罪过了。
“只是舅母那边也挺苦的。”为了不让自家娘埋怨舅母,杜榆就把那季老娘过来要钱的事儿说了出来,“娘,你说说,有这样当娘的吗?竟然用一百两把这母女之情给买断了,当时我听了就气得不行,这都什么人那,要钱不要人的,回去了也得不到好。”
她对那季老娘可是没有一点儿恭敬的心,反正她本人做的事儿也不像个当长辈的。
“这季家的人除了你舅母,就没有一个好东西!”胡氏听了也很气愤,这些都是什么人那,你说你上门投亲,你好歹提前给打个招呼吧,这样什么都不说,把家里的东西都给卖了,你再上京来,到时候不收留你们吧,会被人说成是心狠,连亲戚都不管。
可是要收留你们了,就凭着你们这一家子的德行,到时候绝对给这个家搅合的天翻地覆的。
幸亏他们在还没有进京城的时候,就出了那个事儿,现在这个结果,也是能忍受的了。
胡氏想起了自己还没有出嫁的时候,那季老娘就喜欢到自己家里打秋风,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现在为了钱,竟然说什么断绝母女关系,就这母女关系,还卖了一百两银子,真是太龌蹉了!
“反正以后也不和他们家来往了,一百两就一百两吧,总不过看在舅母的面子上。”杜榆说道。
“你说的对,以后你们也见不着面了,就当时一百两买个清静。”
如今这一百两,胡氏还真没有看在眼里。
杜榆想着,以后要是爹在京里当官了,那么老家那边,该准备怎么安排呢?
这到了京里了,也算是稳定了,爷爷和奶奶也是该接到身边尽孝了,尤其是京城里,御史也多,这方面也盯得紧呢。
好在爷爷和奶奶都是明事理的人,不会担心会出什么乱子。
只是这事儿,她只能说一说,具体该怎么安排,也是娘他们的事儿了。
“你们这个宅子花了多少钱买的?”胡氏问道。她只知道女儿和女婿在京城买了房子,但是并不知道用了多少钱包括这大过年的要被赶出去的事儿,杜榆和胡鑫都没有告诉他们,不想让他们担心。
杜榆把牙行的事儿说了,听说才花了八百两银子,胡氏就说道:“这可真是捡了个大便宜,我也问过海家的人,他们在京城里也有铺面,一个临街的铺面,竟然要一千两银子,还只有两个房间那么大!”
当时听说了,胡氏就觉得,这京城的房子真是太贵了!
“娘,你也说了,那是临街的铺面,说实话,现在是有钱都难买到的,不过只要买到了,就没有不赚钱的,最迟有一两年就能把铺子前赚回来了。”
所以啊,这临街的铺面,没有关系的,根本就买不到。
杜榆难道没有打听吗?
自然是打听了的,可是真心是买不到一间铺子,实在是太难买了。
就是有那落魄的人卖铺子,也是被有身份背景的人给先买了去了,所以根本就不要打那些铺子的主意,没有那个势力,没有那个钱,就不要想。免得这心疼那。
“你说的也是,这铺面以后再说吧,那这房子一般多少钱?”
榆儿这房子,是占了巧了,可是别处的,肯定不会这么便宜。总不能让人家牙行的人再吃一次亏吧,那不是他们这些人家的做派。
“娘,这个,我已经让牙行里去打听了,到时候把人请上门来,您可以仔细的问问。”所以是一点儿也不担心!
知道娘肯定要操心这个事儿,杜榆说道:“也问问大哥和二哥的意见,是要大一些的,还是要精致一些的。毕竟以后人会越来越多,还有到时候也和奶奶来了,这也得住下来是吧,万一三叔他们都来京城了,更是需要地方了。”
胡氏点点头,所以这选地方是很重要的僻静的地方,当然是便宜一些,地方也大,要胡氏自己认为,就这样的地儿也行,到时候上差,不是有马车吗,宁可早点起来,反正晚上睡的也早,那么多人还不是就那样过下去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227章 买宅
“你大哥要看书,这个事儿,我先看看,然后让你二哥去说一说。你二哥现在办事儿还很不错的。”胡氏说道。
大郎明年要春闱呢,可不能耽误了。
胡氏也希望儿子明年能中了进士,然后或者派官,或者也留在京城,都是很好的。
过了几天,牙行的中人果然是来了,这几年,他们买人或者别的,都是请这位中人帮忙的,所以大家彼此也熟悉了。
中人觉得以前用八百两卖了这个宅子也是划得来的。
看看,这几年,胡家跟他们介绍了多少生意了,除了他们本人外,他们认识的,都说自家的这个牙行很不错,大户人家每年不是要买卖多少人那,更不用说这铺面,房子田产之类的,然后再跟旁人介绍。
他都从中间赚了好多中人费了。
现在又是一笔生意,杜二郎说了下自己的情况,那中人笑着说道:“以我之见,贵客买个三进的宅子就好了,也不必离内城太近,关键的是要道路通畅,坐马车去办差也方便那。”
胡氏听了很以为然。就是这个意思,三进的宅子,也尽够用了。
杜榆道:“还请您多帮帮忙,尽量找路程近的地方,环境也好一些。”
这里的环境好,是周围的街坊四邻,要是遇上恶邻了,那真是不得消停。
中人忙说道:“这个是自然,我和贵府做生意也不是第一次了,绝度是有保障。不好的也不会说出来,说出来了,那就是打我们自己的脸!”
中人接着介绍了,说道:“三进的宅子,我们牙行的倒是也多,不过我就选了四处适合贵府居住的,这四个宅子,有以前也是官宦之家的,后来是分家了,觉得这宅子有些小了,所以就想出售的。
有一个是在京城经商,然后如今想回老家的,宅子就想给卖了。还有的是手头上钱不够用,家里房产多,所以想卖一套凑出现钱的。这样的倒是有两处。”
也就是说这些宅子来历都很正规,不存在是非法得来的。
中人见大家都没有意见,就继续说道:“有一个三进的是在城东那一片儿,周围居住的也都是当官的,道路也通畅,虽然是三进的,但是里面也很精致,还有小花园,到了有景儿的时候,还可以看看。”
胡氏心道,这花园子倒是占地方了,但是这京城,没有个花园子,以后办宴席都有些不方便了,特别是女客,难道只能是在屋子里坐着?
但是她也知道,这样的宅子肯定是价格不便宜。
但是如果好,她咬一咬牙,也就买下来了。也不是买不起的。
另外几处,都大同小异,三进的宅子,京城宅子的风格都差不多,只是里面小处不同。
杜二郎问道:“不知道价格几何?”
真是贵了,他们也买不起啊。
中人道:“城东那边的那个有花园子的宅子,要价是五千两。”
五千两,这个数量,让大家都倒吸一口气,这也太贵了!多了一进就多出这么多银子来?杜榆越发觉得自己买这个宅子,是占了好大的便宜。
中人道:“别看是三进,其实算上小花园的地方,也比普通的三进要大多了。且三进的后面,还有后罩房,另外还有单独的跨院,绝对值这五千两!”
中人也不是瞎说的,这个宅子,要是买下来,确实是很值得的。
三进三出的宅子,加上一个小花园,五千两,就是杜榆在京城呆了这几年了,也觉得划算的很。
不过,她不忙着开口,杜二郎又问道:“不知道另外三个宅子的价格是多少?”
另外三个宅子,就和杜榆家里这样的差不多,只不过多了一进,房子多了些,地方大了些,主要就是住人的,没有什么花花草草的。
“这另外三个宅子,最贵的是三千五百两,最便宜的是二千八百两。要是你们不能决定,不如亲自去看一看如何?”
这倒是个好方法,胡氏等人点头。
等中人走后,胡氏让杜二郎把杜大郎也给叫过来了,把情况一说,杜大郎说道:“五千两的太贵了,咱家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
1...9091929394...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