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名门良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鸢时
名门良婿
作者:鸢时

都说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

她都这么主动了,为什么他还不肯点头

“我说前面的郎君,你走慢点,你未来娘子腿短,快追不上你了!”

求收藏求点击,评论红票也请不要大意地砸过来!求喂成胖子!





名门良婿 第1章 李五娘八字太厉
月色朦胧,夜风徐徐吹拂树影,碎落在地上的月光被摇晃开来,忽然一扇窗户被推开。屋内的烛火映在她稚嫩的脸上,似乎要写出无数沧桑。夜风吹开她额间的散发,现出她饱满光洁的天庭,一双暗夜般漆黑深邃的瞳眸嵌在少女精致小巧的脸上,显得格外的烁烁其华。
“五娘子,您怎么又穿着单衣在窗口吹风,快些进来,要是着了凉可怎么办!”
随着一声轻责,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妇人急急抱了件藕荷色的披风,将屈伸抱腿坐在窗前的小人影紧紧包住。少女好似搪瓷娃娃一样,连动也不动一下,让夫人看得有些心惊。连忙摸少女的双手额头,虽清凉了些,但温度还算稳定,只是看她这般完全无视他人存在,一言不发地望着窗外,且是一坐便是大半夜,妇人哪里能安得下去。
心想着小娘子也真够可怜的,自幼因为个过路道人说了几句八字太厉,怕是有儿子都吓跑了。
李家二夫人眼睁睁看着长嫂连生了两个儿子,肚子又鼓了一个,而自己只生这两个丫头。要再不生个儿子出来,怕是自己的地位都要不保了。最后不得已跟丈夫商量一番以后,想着把未满两岁的李五娘送到普安的外家去,让凌家二老帮忙照顾着,说好待李二夫人生了儿子以后,再把李五娘接回来。
这不料,李五娘才到普安住了不到半年,李二夫人立刻就怀了身子,十月后竟然生个白胖可爱的小子。这可把李家上下所有人乐坏了,凌家派人来问何时把李五娘接回去,李二夫人刚有了儿子,对那过路道人的话就更加笃信了。于是支支吾吾,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再问多两次,凌家老太爷气得砸了一套杯子,摞下狠话,李家若不要这个孙女,凌家就自己养,以后没得领回。
这把李二夫人吓得哆嗦,只得让丈夫亲自前来请罪,说是他这一房只得这么一个儿子。若像三房那样,没得生养,还得从族里领个嗣子回来,整日都要受嗣子母家指手画脚。凌老太爷到底还是心疼自己的女儿,只得摇头作罢,说帮他们养着李五娘,但必须逢年过节要回李家去,省得李家跟她生了分。
说是这样,可李五娘一旦回李家,李家总是要出点小状况,不是家里人谁磕磕碰碰,就是李五娘自己生病。最后凌老太爷也不得不信邪,让李五娘好生在普安待着。
直到前些日子,那过路道人忽然又出现,说是李五娘该回李家了,再晚一些就要错过时辰了。
看着样貌服饰十年如一日的道人,李二夫人想起当年他说的话,连忙令人把离家十年的李五娘接回来。只是没想到,这一回来,李五娘就失足落了水,醒来后就变得乖僻静谧,好似失了魂似的。
“五娘子,我知道您心里是有怨的,可您也要体谅二夫人的处境。当年若不是养了八郎,苏氏都要爬上二夫人的头上来了,就不说大夫人生了大郎、四郎,三夫人就算是守了寡,到底还是有二郎在身边。待您以后许了郎君,做了别人家的媳妇,您就会懂的。”
妇人觉得这番话对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说似乎有点为时太早,但见她没反对,便叨叨地讲下去。
“这也由不得夫人不信,那道长说的话,我如今都还记得。他说五娘子的八字厉到连您自己都承不起,所以才会压着郎君不敢来投胎。要我说,咱家老太爷是阁老,大老爷又任鸿胪寺卿,二老爷和三老爷也都是举子出身,怎么可能承不起您这八字。”妇人像是在讲给李五娘听,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可那道人确实如此说的。”
“不过,后来倒也奇怪。凌家不过是个乡绅,要论起来,也不过是当年投了端明皇后的性子,专门给宫里养些花鸟鱼虫,结果倒是合了五娘子您的八字。”




名门良婿 第2章 既来之则安之
“够了,崔妈妈,这些话你已经同我说了不下十次了。”李五娘终于受不住崔妈妈的叨叨念,翻身跃下桌子。
她光着脚丫子跑回内屋,没得崔妈妈开声责怪,已经跳上床,用被子连人蒙了起来。
辛子墨从来没想到自己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她堂堂定西大将军的女儿、圣上钦封的安西郡主、未来的世子妃,居然会落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丫头身上。她该是稳稳当当去了宫里拜谢圣上恩典,然后等着王府的八抬大轿将她风风光光地从皇宫抬进王府,从此顶着令人羡慕嫉妒的目光,做她金贵无比的世子妃。
可就因为她一时念起,仗着自小在军营中练就的一身武艺,想着跳车逃婚。就连周边的环境她都计算好了,可就是没算到她的运气会倒霉到这种程度。明明已经站稳了脚,却被一旁休息的毒蛇给咬到,致使全身麻痹,失足滚下山崖掉入水中。最后连到底是毒发身亡,还是失足溺亡都不知道。
如果这么死去,那也就当倒霉好了,可倒霉的事却远远不止这些。
当她再次睁开眼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冰冷漆黑又窄小的空间里,若不是听到守夜的小丫头那能穿透石头的尖叫声,大概她也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在棺材中醒来。她早记不得那两个小丫头是怎么尖叫着连滚带爬地跑出去,也不记得那些僧人道士围着她大念经文咒语,好似她是妖魔鬼怪似的。
唯有那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跑过来,推开那正含了一口符水的道长,一脚踹得他将满口的符水呛进嗓眼里,噎得满脸涨红。一双小手死死护着她,坚持认为她是大难不死,而不是什么妖魔附身。
“阿娘,你不是说过把五姐姐接回家,要我们好好待她吗,你怎么可以让那些人欺负她。”一脸圆润福相的少年板着脸,显得一本正经,目光坚定地直视母亲,“我不许你们谁来欺负我五姐姐!”
“八郎,你别闹!”一个亭亭玉立黄衣少女走出来,对弟弟喝道。
“三姐姐,连你也来欺负五姐姐吗?”年仅十岁的李斯陌在李家排行第八,故称八郎。
他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自己的嫡亲长姐,却听到另一个娇滴滴的少女声音在人群中响起,“八郎,你还是听三姐姐的话,赶紧过来,否则你要是有什么闪失,太太可得心疼了。”
辛子墨还没理清眼前这些人的身份和模样,觉得脑子昏沉,晕了过去。等她再次醒来时,已经换了崭新透亮的屋子,被子褥子都是崭新的。有个美貌妇人坐在她床边,梨花带泪地哭着道歉,她只能隐约猜出是这身子的生母。听了一些,紧跟着又觉得头昏脑涨,昏睡过去。
也不知道醒醒睡睡多久,等她完全醒来时,已经大半个月过去了。在断断续续的谈话中,她也算摸清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她现如今叫李韶华,父亲排行第二,自己排行第五,家里人称五娘子,是个刚满十三岁的小姑娘。
而辛子墨这个人早就不存在了,早在她昏睡的时候,京城里传来消息,定西大将军的小女儿安西郡主香消玉殒。因着安西郡主又是三王爷府的未来世子妃,所以丧礼的排场极其隆重。
知道这件事时,她茫然了很久,若辛子墨死了,那她是谁,她怎么办?
辛子墨,不对,如今是李家五娘子李韶华。好不容易才大病初愈的韶华,因癔症痴缠,一夜之间又起了急症,吓得整个李家上下都为她吃斋念佛。
折腾了半条命回来,韶华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仿佛间看到一个黑灰道袍的身影走到她跟前,她无力去看清来人的相貌,只听他一声叹息:“你本该是李家女儿,只不过是错生了娘胎,平白夭折了一个姑娘。诶,这八字不是谁都承得住,你若不愿就随去吧。”




名门良婿 第3章 李家一门显贵
若不愿,能去哪?
韶华张口无声,只觉得自己身轻如燕,好似要飞入云端,脑子里不断地回想着那些过往。想着父母姐弟,想着令她心心念念至死不忘的人,韶华顿时觉得一个激灵。
辛子墨的身体已经没了,若她离开,就什么都没了。不行!她得活下来,她不愿就这么死去。
看着床上那陌生的模样,她一惊,挣扎着伸手想要抓住,用尽全身力气想要克制那不断将她往外拉离的力道,企图触碰那羸弱的身子。
当第一声鸡鸣的时候,床上的人猛地睁开眼,好似在外狂奔了几圈回来,出了一身汗,苍白的脸色顿时红润了起来。
韶华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怔怔看着眼前小巧的手掌,幽幽吐了一口气。
“五、五娘子,你终于肯开口说话了。”
崔妈妈有些激动,声量也提了不少,惊得守门的丫头急忙跑进来。看崔妈妈在韶华的床前走了好几圈,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最后韶华耐不住她们骚扰。
“崔妈妈,我要休息了,明日早起去给……阿娘请安。”韶华有些转不过口来。
好在崔妈妈也没细察,要知道能让五娘子开口说话,她觉得是自己这些日子的唠叨起了用处。连声应好,想让个小丫头留下来守夜,最后还是让韶华给拒绝了。崔妈妈有些怏怏,但想着明日可以回二夫人面前讨个彩头,脸上都笑开花,再三叮嘱夜里要是起身,大声唤一声便可,不必自己跑出来。得韶华不耐烦的脸色,她才带着丫头们离开。
一等房门被关上,门外的影子渐远,韶华才从被子里重新出来。
从病愈可以下床以后,她足足当了大半个月的哑巴,听着崔妈妈闲碎家常,对新身份也知晓一二。祖父李先扬是前些年告老退朝的阁老,原本李阁老德高望重,在朝廷中威信极好,但为了子孙前程着想,他递了奏折恳请告老归家。皇帝不舍得,但李阁老的长子李良勋现任鸿胪寺卿,嫡长孙李斯晋三元及第却自请外放的状元郎,更有三子名下的嗣子李斯年,竟是与李斯晋同年的探花郎。
那一年,皇榜一贴,整个京城都轰动起来。
这可不仅仅是一门三进士的事,一甲三个名次,李家就占了俩,而且还是叔伯兄弟。一时间李家的门槛险些被红娘们踩平。就连达官贵人们也都动了心思,让后宫娘娘帮忙撮合自家女儿和李家的事。向来低调的李家却忽然唱了回高调,先是李阁老上奏告老还乡,未等皇帝准奏,便宣布了长孙李斯晋与定西将军长女辛子萱的亲事。众人都琢磨不清,一个稳坐高台的阁老怎么跑去跟镇守西北的将军结亲了。
旁的人糊涂,皇帝可清楚,定西将军在武将心中声望极高,行军打仗极有天赋。只因为娶了外族女子,得京中人所不亲,所以自请戍守边关。也正因为有定西将军在川北镇守,朝内才能安稳如斯,但其为人跟李阁老一般,都是低调内敛。这两人要是联手,怕是朝廷风向也得倒一边。
所以皇帝立刻同意了李阁老的奏折,刚刚成亲的李斯晋又同时上请外放,一时间京中贵人不得已将目光转移到李斯年身上时。却发现探花郎早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斯晋身上时,他以身患恶疾为由,到山西养病去了。
就在众人对李家自毁前程的举动感到惋惜时,有人却指出李阁老的高明之处。
且不说李阁老年事已高,他若在位,怕是李斯晋李斯年就是出仕,皇帝也不会委以重任,哪有一朝祖孙四人皆身委重职的道理。就算朝中人不戳他脊梁骨,皇帝心里也觉得不安。李阁老一退,却给长孙找个大靠山当岳丈,因定西将军身处北川,就算职位再高也威胁不到朝臣,所以对刚刚出仕的李斯晋来说不可谓是好岳家。更重要的是,皇帝至今未立太子,而皇长子和皇二子年纪相当,母家都一样显赫,万一站错队,将来的仕途就算栽进去了。
李斯晋一走,但任期一满,回朝述职时,新帝在位,自然会加以提拔。而李斯年的病是真是假,没人得知,有人说李斯年是装病潜逃,为的也是让李斯晋在朝中好一展宏图。有人却说李斯年是真的生病,否则李斯晋都自请外放了,他怎么还不回来。
原本是一门三进士的光耀大事,落到最后,退的退,病的病,走的走,李家仕途反而不如李阁老在位时风光。




名门良婿 第4章 李氏对女儿愧疚
可这都是李家在仕途上的事情,许多人都忘记了,李先扬的本家在山西,可是有名的晋商。族中众人单李先扬这一支入仕,其他的多是当地乡绅富商,就是举家离朝也饿不着他们。
只是韶华哭笑不得的是,她竟然成了自己上辈子嫡亲姐姐的小姑子。虽说她接受了新的身体和容貌,可她心里还是清楚自己是谁。有一日路过门口的丫鬟嘴碎,说到定西将军夫妇在府上做客。她二话不说,连外衣都没穿好,发了疯似的想往大院跑,她已经两个多月没见到父母了,他们定然以为她死了,不知该多伤心难过。
可是她还没跑出自己的小院子,就让人给挡了回来,她极力哭喊着要出去见父母,可没人理会她。凌氏接到消息赶来时,看着脸色憔悴,泪眼滂沱的韶华,想起她当年刚刚被接去普安的时候,眼眶一酸,抱着她哭说再也不会抛下她。凌氏见她胡言乱语,生怕又惹着过路神,又请来得道高僧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
从此之后,韶华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众人瞩目的对象,也彻底打消了她想潜逃的念头。
一大清早,崔妈妈便过来给韶华穿衣打扮,原是久病多日的羸弱身子,在崔妈妈的妆点下硬是显得有几分柔柳婀娜的样子。这是韶华第一次踏出院子,不单是她激动,就连崔妈妈也兴奋不已。
许是担心韶华久病初愈,不胜体力,她一出门便有两个粗壮的妇人抬着步辇等在外头。韶华不惯被人这么伺候着,可想着自己的力气确实不如以前,也懒得跟崔妈妈争辩,被搀着上辇,摇摇晃晃地抬到凌氏的院里来。
她才下来,早有人候在门口,看到她兴奋地跑上前搀扶。
韶华心里苦笑,这是什么待遇,当初她被圣上封为郡主时,也不曾被人这么小心翼翼地扶着,顶多是语气上更为尊敬些,哪想到一个大臣府里竟然是这么多规矩。
其实韶华不知道,平日里确实也没有这么多规矩的,只不过是体谅她第一次来请安罢了。
她一进门,便看到凌氏高坐在上位,脸上堆满笑容,跟身边的少女正说得开心。韶华抬起步子犹豫了一下,崔妈妈已经在门口开声了,“二夫人,三娘子,五娘子来了。”
凌氏闻声,急忙抬头,看着小女儿在门口怯怯生生不敢进门,大女儿却婉约柔然,一派大家闺秀的模样,心里有些酸。到底不是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孩子,才一回来又是生病又是受惊,往后的日子定要加倍补偿她才是。“快、快进来,让阿娘好好看看你。”
韶华并不知凌氏的心里复杂的心里斗争,只想着要怎么行事才不至于让人以为她又犯了癔症,想起这阵子又是僧人又是道士,每日围着她念经喷口水,要不是病得虚弱无力,她早就把他们给赶跑了。
韶华顽强的求生意识让凌氏更加笃信这都是神力所为。
“阿、阿娘万福。”在崔妈妈的搀扶下,韶华走到凌氏跟前,盈盈地朝她一拜。起身看着明眸皓齿的丽人,也缓缓俯身点头,“见过三姐姐。”
难得韶华肯开口说话,还这么主动来给她请安,昨夜得到消息的凌氏险些兴奋得睡不着觉。“快、三娘,快把你妹妹扶起来。”
绾华在李先扬的孙辈中排行第三,比韶华年长两岁,在韶华被送往普安凌家时,她也只是开始懂事。
只是印象中自己有个妹妹,后来见过几次,可每次她归家总是要把李家吓得人仰马翻,渐渐地她也就没再见过这个妹妹了。没想到时隔多年,再重新见着她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眉眼之间,比她和李八郎李斯陌更像凌氏。特别是那双眼睛,盈盈中带着慵懒,莫名让人觉得亲和。
“五妹妹快起身,咱们又是嫡亲的家人,无需行这些虚礼。”绾华做足了长姐的模样,拉着她的手,到一旁坐下,关心地问:“你这一回生病可没少把阿娘吓着,家里人都为你担心,好在天佑善人,你可算是好起来了。”
韶华有些不自在,想抽回被她紧握的手,可绾华捏得紧,她挣脱不开,“让阿娘、姐姐担心了。”
“傻瓜,你跟三娘都是阿娘的女儿,怎么会有不担心的理。都怪我,我真恨不得这场病生在我身上,你也不用这般痛苦。”凌氏说着,不自觉用手绢掖了掖眼角。




名门良婿 第5章 厉害的庶妹
绾华连忙起身安慰凌氏,韶华低着头,揉着小手绢,心里憋得慌。虽说上辈子出嫁前,母亲没少给她恶补这京城世家里的规矩,那个时候她已经听得天花乱坠,可好歹她是以罗布族的身份出嫁,据说王府还特意给她请了罗布族的厨子。让她偶尔装个正经淑女,她还是可以胜任,可每天要这么文绉绉,扭扭捏捏地说话做事,她怕过不了几天“癔症”又得犯了。
“阿娘,你无端说这些做什么,难道你病倒了,五妹妹心里就好受吗?如今五妹妹已经回家,身体也康健起来,往后咱们过好日子便是了。”绾华悄悄伸腿踢了韶华一下,见她漠然抬头,连忙给她使眼色。
韶华这才回神,忙跟着安慰:“阿娘,你别担心了,我没事。”
凌氏见两个女儿一左一右依偎在自己身边,顿时觉得无比的幸福,于是破涕而笑:“三娘说得好,五娘,你现在是回家了,往后不要再拘谨,要知道这里是你家。”
那我可以不穿这种麻烦的衣裳,每天出去骑马!韶华在心里默念着,脸上却乖巧地说道:“我知道了。”
一阵母女交心的天伦之乐后,绾华忽然朝门外望了一眼,皱眉道:“哼,锦华这丫头,今儿怎么这么晚,莫是赖床了!书语,去看看怎么回事!”
“是。”名唤书语的少女走出来,给众人行了一礼,转身要走,却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欢快的笑语。
正所谓说曹操,曹操到。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韶华侧目望去,一个与她一般身量的粉衣少女挽着一个身着墨青色衣裙走进来。只见那少女媚眼微婉,笑起来特别灿烂甜美,跟身边的妇人一样脸颊长有一颗美人痣。刚踏入房门,看见凌氏和绾华两人脸上一致的阴郁不悦,妇人急忙挣开少女的手,快步上前给凌氏行礼。
“二夫人万福金安,三娘子万福。”苏氏慌恐的态度让凌氏心里觉得好过一些。
“苏姨娘,你还没给五娘请安呢。”凌氏见苏氏起身,沉声道。
苏氏一愣,看着坐在绾华身边静默的少女,乍一望过去仿若凌氏年轻时的模样,苏氏不觉心里大惊,连忙上前行礼,“五娘子万福。”
韶华正想出手,被绾华一记眼光给瞪回去,她乖乖坐直身子,受她一拜。
可一旁的锦华看着可就不舒服了,待苏氏退到凌氏身后站定,她这才上前。先给凌氏和绾华请安,然后慢慢踱步到韶华面前,一脸甜美笑容地说:“听说五姐姐一回来就大病,莫不是跟家里八字不合,住不惯?”
凌氏闻言,勃然大怒,绾华却先她一步上前训责:“七妹妹这是说的是什么话,五妹妹好端端在屋里呆着,怎么忽然掉到水里去,这可谁都不知道。不过我倒听说七妹妹当时也在花园中,不知你可知怎么回事。”




名门良婿 第6章 滚烫的茶,泼在五娘手上
锦华脸上笑容僵了一下,随即转身看着绾华,笑道:“兴许是五姐姐觉得屋里闷了出来才走走,雨后路滑,一不小心就掉下水。三姐姐忘了吗,我可是第一时间就找人来帮忙,幸好当时我也在花园里,否则可不堪设想。”
绾华盯着她不变的笑容,心里极为愤怒。想当日韶华归家才第二天,李勋卓因为刚刚做成一笔大买卖而大为赞赏韶华是他的福星,遂把店里新近的几款花式各挑了两匹送来给凌氏,让她帮韶华做几套新衣裳,又带了一盒天香阁的脂粉给她。这本该是阖家欢喜的日子,忽然间就听到花园里有人疾呼说韶华落水了。
人虽是救起来了,可整整折腾了两个多月,韶华这才能稳稳当当地下地出门。
绾华私心认为是锦华推她下水,奈何韶华一直病怏怏的躺在床上,别说回忆,连说话都不肯。时隔那么久,现在再追问起来,也不得其因。
“三娘,够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了,五娘现在平平安安就好。”凌氏出声喝止。
绾华有些不情愿,父母之间的关系本就不融洽,因为韶华生病,凌氏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韶华身上,苏氏更像是八爪鱼似的紧缠着李勋卓不放。相比之下,长得柔弱娇媚的苏氏,凌氏则显得端庄荣华,妻妾主仆之别立见分晓。但苏氏胜在跟李勋卓是青梅竹马,还是李家老太太默许的通房丫头,情谊自然要比凌氏跟李勋卓更深一些。
而锦华,虽为庶女,确实李勋卓和苏氏的感情结晶,在二房地位俨然如同嫡出的女儿。
“既然三姐姐非说是我推五姐姐入水,那我现在就给五姐姐端茶道歉。”锦华走过去,接过丫鬟端上来的热茶,小心翼翼地走到韶华面前,一脸正经地说:“五姐姐,我虽是庶出,但爹爹和母亲对我疼爱有加,从未看低过。可恨我不识水性,当日不能亲自将五姐姐救起来,这杯茶就当是妹妹的赔礼,五姐姐莫要推迟才是。”
韶华一直安静地坐在一边,犹如看戏般等着绾华和锦华的大战,哪知话题一转,忽然跳到自己身上来。见锦华如此郑重其事地端着茶肃立在自己跟前,她犹豫地望了凌氏一眼。凌氏被锦华一番话哄得很受用,点点头,示意她接受。
12345...1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