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射雕
作者:燕山
穿入射雕,成为斗酒僧的徒弟……
他本想携美泛舟,行侠江湖,却发现大侠原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因为侠之大者,是需要为国为民的,但面对蒙古铁骑,主角表示不淡定了。
攻略射雕 佛教小知识
出家
出家(梵语波吠儞野),佛教用语,又称从释。指离开家庭生活,加入僧伽成为佛教僧侣,修沙门清净,追求心灵上的解脱。这样的人,又被称为出家人。而所有佛教僧侣的集合名词,称出家众,僧侣共同生活的团体,称为僧团。
有时,民间会将“成为不婚的天主教神职人员”也称作出家。如“方济会创始人圣方济受到《马太福音》的感召,终于出家。”,又如单国玺枢机主教.《真正的自由》:“我是个出家人,跟圣严法师一样,没有自己的财产,我最宝贵的财产,就是我的信仰。”
道教全真道也有不婚的出家制度(历史上全真道南宗不提倡出家)。道教正一道道士一般蓄妻育子,不出家。
民间经常认为人出家是由于受到严重的打击之后看破红尘,然而此见解因人而异。有些人反而称出家为真正的“回家”,意思是从宗教中,回到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
出家的分类
1.身出家:表示虽然在佛门中的形式皈依、剃度、穿僧衣、受三坛大戒、于佛教僧团寺庙之中居住,表面上看起来是出家人的模样,这就是所谓的身出家。若是身出家,但是因为心中仍然想着在家人的生活,甚至过著在家人生活的本质,这就是所谓的“身出家而心未出家”。
2.心出家:表示强调佛门中出家的本质,而非只有穿僧衣、住寺院的表相。因为出家的发心,就是要求得解脱世间的烦恼结缚,所以真正的出家是不为了获取任何的世间法来出家,而是为了出世间法来出家。
还俗
还俗,佛教用语。原本是指僧尼因为破戒,依律被遂出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故称还俗。若因个人诸多因素,自愿舍戒离开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则称为归俗,也称反俗。但到了后来,还俗也包含有归俗的意思在内了,不一定是指负面的意思。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历代的禁佛、废佛活动等政治因素,下令全国的僧尼还俗,例如三武灭佛。反之,也有因非自愿的情况下出家,直到获得准允后才得以还俗,例如**的嫔妃、随侍的奴婢,以及年幼的子女(送去佛寺当小沙弥)等。
至于佛教允许比丘还俗的次数,可以有三次机会,一说是七次;但比丘尼则仅能还俗一次。
除了佛教,在道教中的道士、女冠也常有还俗的情况发生。另外,西方宗教的修道者如修士、修女等不再继续修道时,中文亦称为还俗。中外历史上,许多宗教皆有因受到政治力的介入,而遭到主政者下令拆毁宗教建筑物、禁止传教、强迫还俗的事况发生,造成宗教灾难(简称教难,佛教徒则多称为法难),是属于宗教迫害的其中一种形式。
比丘
比丘(巴利文:bhikkhu,梵文:bhik?u),佛教术语,又译为苾刍、苾礇、碹刍、备刍、比呼、比库,意译为乞士、乞士男、除士、薰士、破烦恼、除馑、怖魔。佛教受具足戒之后的男性出家僧侣,即称为比丘(女性出家众称为比丘尼)。为佛教五众、七众之一,与比丘尼合称出家二众。汉地居民通常以和尚或沙门来作为比丘的通称。
因未成年而未受具足戒的男性佛教僧侣称为沙弥,只需受十戒。但在成年受具足戒之后,则要遵守二百五十条的比丘戒。
沙弥
沙弥(梵语:?rama?era)是佛教中对年龄不足20岁,或其他初级出家男子的称呼,沙弥是梵语,意为勤策男,言其当勤受比丘的策励;又有息慈之义,谓当息恶行慈。其地位低于比丘。相应的女性出家人称为沙弥尼(梵语:?rama?eri)。
根据巴利圣典,最早的沙弥是释迦牟尼的儿子罗睺罗。因为他出家时只有7岁,而不满20岁者不得受具足戒,所以释迦牟尼让他以沙弥的身份修行。
沙弥戒律
欲成为沙弥或沙弥尼者,必须经所欲加入的僧团同意后,举行公开的出家仪式。沙弥由受具戒10年以上,通晓戒律的比丘剃度;沙弥尼由十二年以上,通晓戒律的比丘尼剃度,并换俗服为僧服。剃度后的沙弥(沙弥尼)进一步学习后,依次受五戒和十戒。
沙弥分类
7-13岁,称为驱乌沙弥(尼),因其可以担任在晒食场上驱逐鸟雀等简单工作而得名。
14-19岁,称为应法沙弥(尼),因其能顺应沙弥行法而得名。
20-70岁内出家者,称为名字沙弥(尼),因其按年龄本来可以做比丘,但因缘不具而得名。
未成年出家者在满20岁后,或者成年出家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进一步成为比丘或比丘尼。
按照律藏规定,沙弥尼在成为比丘尼之前,还要经过两年的式叉摩那阶段。
比丘尼
比丘尼(梵文:??bhik?uni;巴利文bhikk混i),又译为苾刍尼、比呼尼、除馑女、乞士女、沙门女,中文俗称尼姑。比丘尼则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侣。“尼”在梵语中是指女性,比丘与比丘尼合称出家二众。
受沙弥尼十戒的称为沙弥尼。之后受了式叉摩那戒者,称为式叉摩那,又名学法女。最后受具足戒者为比丘尼。
比丘尼历史
在佛教僧团中,第一位出家的比丘尼,是养育释迦牟尼长大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在佛陀时代,修行成就的比丘尼甚多,著名的有神通第一的莲花色比丘尼。
印度传统上对女性有歧视,但佛陀建立比丘尼僧团,让印度女性有多一个选择。至部派佛教时期,阿育王派僧伽密多(sanghamitta)比丘尼僧团远渡斯里兰卡,在锡兰建立起上座部的比丘尼僧团。后在公元435年,锡兰派十一位比丘尼僧团前往当时的晋朝,为汉地的比丘尼授二部僧戒。汉传佛教地区就有比丘尼戒传承。汉传佛教地区的比丘尼戒,源自于上座部,分别由分别说部以及法藏部传至中国,直到今日尚有传承。
1996年,斯里兰卡引韩国比丘尼僧团前往授戒。第一位斯里兰卡复兴比丘尼的是bhikk混ikusuma。现时上座部已经复兴比丘尼传承,比丘尼僧团包括斯里兰卡,泰国第一位比丘尼dhammananda(chatsumakabilsingh),第一位西方上座部比丘尼,ayyakhema,澳洲上座部第一批四位尼众受具足戒,1998年10月22日,主持,香港第一位上座部比丘尼,bhikk混iuttaranandi,美国,英国,欧洲亦恢复了比丘尼僧团。
中国地区,因特殊时期影响,比丘尼戒传承一度断绝,只剩港、澳、星、马及台湾地区,尚有比丘尼戒传承。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比丘尼传统也慢慢恢复。
比丘尼戒律
巴利律比丘尼有311条戒。8条驱摈戒;17条暂时拘留戒;30条忏悔心堕落戒;166条心忏悔戒;75条学处戒。
攻略射雕 瓦片下面是什么
电视剧里经常有一个场景,便是人们趴在屋顶,掀开瓦片就可以看见屋内的景色,这样的设定到底靠谱么?
房子建造成什么样子,应该和当地的气候有很大关系,南北方应该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我的考证或许不太准确,还请见谅。
有些地方的盖房子,瓦片下面便是檩子了,如果掀开瓦片确是可以看到里面的场景。
这些地方盖房子是先搭横的大梁,然后再在大梁和墙之间纵向的搭若干檩子,之间的宽度要能搁住瓦片,把瓦片的凹槽朝上一条条的铺在檩子上,然后在两组瓦片上覆上一组瓦,这时是凹槽朝下,人在上面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都是上面的瓦压住下面的,一般屋顶和四面的边缘也会特别小心的处理,防止雨水倒灌。
所以电视里拍的场景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错。
还有一些地方就比较复杂了。
这些地方会铺设两层瓦。下面是一层底瓦,上面一层叫做顶瓦。底瓦和顶瓦咬合在一起,形成一道道沟,叫做天沟。底瓦下面是泥背,所谓泥背应该是一层五到八公分厚的三合土。泥背下面是木板,称为望板。望板下面是席,或者菖蒲。最底下则是椽子。皇宫内院的泥背上面,应该还有一层锡背。就是用滚热的锡浇在泥背上。这样一来房子基本就不会漏了。
所以这些地方的人们,掀开瓦片应该是什么都看不到的。
此外还有一点,椽子是铺在房柁上的,房柁是中国式屋脊的支撑结构。正宗的旧式房柁之间,是不允许用铁钉固定的,必须全部采用榫接方式。建造房屋的时候,支柱应该稍稍向内倾斜,承受屋顶的重量后,会自然垂直。否则,支柱会向外撇,有房倒屋塌的危险。
传统的中国建筑,可以做到房倒屋不塌。这应该榫接结构有关。因为不是刚性的,所有构件之间都有活动的余地,就算赶上地震,也不容易倒塌。
攻略射雕 关于女主
其实写同人的,女主是最受非议的,单女主也好,多女主也好,后/宫也好,都会受到批评。选谁,不选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众口难调。
关于女主,一般的批评是这样:
1.千万别收黄蓉,你能有金大侠写的好么,能写出那个钟灵秀气,冰雪聪明的黄蓉么?黄蓉和郭靖,多么让人羡慕的一对啊,怎么能拆散他们呢?
2.千万别收穆念慈,穆念慈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就是因为她和杨康的爱情悲剧,才能表现出她的坚强、独立,主角若是收了穆念慈,那就不是那个惹人怜爱的人儿了。
3.千万别单女主,主角都到古代了,三妻四妾是合法的啊,那么多优秀的女主,还只收着一个,主角是太监么?
4.千万别后/宫,每个女主都是独立确定的性格,怎么可能都和主角好了,她们又不是花痴的性格。
5.千万别原创女主,没有代入感,没意思。
……
说实话,大家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我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如果完全接受大家的建议,那就没法写了。所以我只能参考大家的评论,但主要还是凭借我自己的心意了。
我也是看小说的,有时候他们写的女主我也很不爽,但现在我自己写了,终于深刻理会到其中的难处,大家多多理解,求同存异吧。
攻略射雕 尹志平和先天功
看了书评区,发现大家似乎对于尹志平得了先天功有些不满,所以在这里说明一下。
首先,我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呢?因为我想要写一些新的东西出来,而不是沿着原著线路重走一遍。
射雕中的反派,无非就是欧阳锋、杨康、完颜洪烈什么的,有的同人还会加上明教之类的。我想要写一个全新的反派,一个由于主角的活动,发生蝴蝶效应,进而出现的反派。
这个反派我把他设置成了尹志平,一个原著中原本就存在的人物。可是如果尹志平武功太差,就完全没有反派的效果,所以我就给了他先天功和古墓地图。
然后,回答一下大家的疑虑。
第一,尹志平已经成了太监,而他今后也一定会是太监,不会因为练了先天功而改变。
就像黑玉断续膏可以治好殷梨亭,却治不了卧床几十年的俞岱岩。先天功或许有神效,但主角所留下的寒气,只要三两年不医治,以后也就治不好了。
第二,尹志平是太监,故而不对小龙女造成威胁。
这一点就很明显了,当年金大侠在明报连载射雕,写到小龙女被玷污了,众多书迷围到明报大楼,要求金大侠修改情节。金大侠尚且如此,我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况且现在小龙女才是小baby,她还没长大,估计这书早就写完了。
第三,尹志平学了先天功,会很牛叉,但不会比主角牛叉。
有的同学已经发现了,尹志平是太监,所以不分阴阳,或许可以称之为“伪先天”,所以修炼先天功会很厉害。此外尹志平还有古墓地图,故而他还会从古墓得到一些东西。
但是伪先天,毕竟是伪的,比不了主角十几年的苦练,以及九阳神功的博大精深(其实在金庸系列里,我最喜欢的内功就是九阳神功)。尹志平会给主角造成一定麻烦,但不会有虐主情节。
最后,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在书评区发言。看到大家的冒泡,我还是很高兴的。
说完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攻略射雕 第001章 重阳访友
巍峨绵延的中岳嵩山,横亘在河南腹地,万千年来未曾有多变化。唐代杜牧曾有诗云: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说的便是如此吧。
时值南宋嘉泰年间,天下依旧纷争不断,大宋朝孱弱之极,将北地的花花江山输给了金人,嵩山一带已经是金国领地了。好在这里山高岭深,金人暂时也侵扰不到这里,山中仍是一副祥和景象,只是不知这样的太平岁月还能多久。
嵩山共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名曰太室山,西部名曰少室山,两山各拥三十六峰。在少室山脚下密林深处,有一寺院唤作少林寺,寺院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形成了天然屏障。
少林寺名头不小,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称,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而在武功一道,少林寺更是武林中的执牛耳者,素有“泰山北斗”的美誉。只是近些年来少林寺封山闭寺,名声不显,故而来此登山拜寺的武者渐渐少了。
这一日,冷清许久的少室山山道之上,却有两个人往山林深处赶去。这二人也不见如何奔跑,但举步之间便有丈许距离,显然是有不俗的轻功在身。
两个人虽是亲近同行,但衣着形貌却是迥异:年长的一位是道士打扮,看上去有六十多岁,一身青色道袍虽然有些破旧,却也十分干净,不见风尘之色。老道士身材高大,背系长剑,手中拿着一把拂尘,颇有些飘逸绝伦的感觉,再加上他面色红润,白须冉冉,更显得气度不凡。
紧跟在道士身后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比起道士的仙风道骨,他看起来就有些狼狈了。这汉子双耳招风,宽口扩翘鼻,形貌着实一般,身上一套褐色劲服也是松松垮垮的穿着,不仅有些破烂,胸前袖口上还粘着油渍污垢。
更奇的是,这邋遢汉子怀中还抱着满月婴儿,不知是从何出得来。汉子不时的抚摸婴儿的脸颊,捏捏鼻子,挑挑耳朵,偶尔还做上几个鬼脸来哄逗他。只是这汉子本就生的难看,做出的鬼脸更是恐怖,好在这婴儿也不怕他,转动这乌黑的小眼睛,不住的打量周围。
少室山山势颇陡,山道却是一长列宽大的石级,规模宏伟,工程着实不小,那是唐朝高宗为临幸少林寺而开凿,共长八里。道士与汉子拾级而上,时间长了未免有些单调。
“师兄,那少林寺快到了么,我都有些吃不消了。”邋遢汉子显然不如道士功力高深,一路奔波跋涉已经有些累了。
“应该快到了吧,为兄只是多年前曾来过这里,现在有些记不清了。你若是无聊,就看看这周围的景色,对你修身养性也是极好的。”老道士仙风道骨,说话也显得云淡风轻。
邋遢汉子撇了撇嘴,不满道:“这里景色是好,可一路上也没什么变化,看着有什么意思。师兄,你不是说要带我去大理么,怎么又跑到这深山老林来了看和尚来了。”
老道士脸上现出缅怀之色,低声道:“少林寺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寺中高手也是无数。我们这次过来,是为了寻一位故人。”
邋遢汉子对所谓的少林寺的威名略显不屑:“什么泰山北斗,现在武林中第一大派还不是咱们全真教;说道高手无数,天下第一还不是师兄你么!若是寺里真有能人,那华山论剑之时,怎得没有一个和尚参加?还不是他们自忖没有把握,生怕堕了祖宗威名,索性便不去!”
“伯通,休得胡言乱语!”老道士怒喝道,邋遢汉子脖子一缩,不敢再说话了。
原来这二人竟是全真教中人,那老道士乃是全真教创世人,“天下第一高手”——王重阳!而另一个邋遢汉子乃是王重阳的师弟——周伯通。
王重阳又怕周伯通上山后胡言乱语,故而耐心的解释道:“少林寺北魏时候就已经立寺了,后来达摩东渡,传下诸多神功。之后经过无数高僧继承发展,少林寺才有偌大名声。单说这等几百年时间的底蕴,就不是我们能够比得来的。”
周伯通却道:“那只是他们早建了几百年而已!几百年之后,我全真教不也是百年底蕴,说不准少林寺那时已经不在了!”
王重阳气的将手中拂尘一扫,正好打在周伯通的头顶。那尘尾本是柔弱的马鬃所制,在王重阳的内力加持下却硬如棍棒,周伯通吃痛叫了起来。
王重阳道:“若再敢胡说,就回终南山去吧!”
周伯通最喜玩乐,怎愿回到无聊的山门,只能求饶道:“师兄,我知错,我知错,我再也不敢乱说了,你莫要罚我!”
王重阳叹口气道:“不是我要罚你,只是你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少林中有本秘籍唤作‘易筋经’,是他们的镇寺之宝,神妙之处与《九阴真经》不过伯仲之间;你知道段皇爷的一阳指厉害,但这寺中有一指禅、无相戒指,恐怕都不在一阳指之下;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刚猛无双,寺中却有大金刚掌、般若掌不再其下。你说少林厉害不厉害!”
周伯通瞪大眼睛,惊讶道:“居然这么多秘籍,那,那,那他们这么些年来怎么没有高手闯出名声?”
“唉,十几年前少林遭逢大变,寺中高手死伤众多。而且嵩山现今是金人之地,少林也只好闭寺不出了。”说道这里,王重阳不由有些愤懑。他一生都在为抗金事业而努力,但现在年华已去,却依然碌碌无为,大宋朝就连中原腹地都已经丢了几十年了。
周伯通见师兄面色沉重,也知道他心中苦闷,不敢再说话了。
二人又行一阵,忽然听见轰隆之声,只见对面山上五道瀑布飞珠溅玉,奔泻而下,再俯视群山,已如蚁蛭。顺着山道转过一个弯,遥见黄墙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周伯通看到寺院有些兴奋,说道。“师兄,我们到了!快快进寺,和那些高手们好好比试比试!”
王重阳知道这师弟嗜武成痴,也不以为意,说道:“寺中高僧练武几十年,或许还不及五绝,但你却是万万敌不过的。而今天我们要拜访的这位故人,就是我也没有胜过他的把握!”
周伯通更惊,他自然知道王重阳性格随和,但对于武功一道却极为自信,这番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这寺里还有这样的高手么?那他怎么没有参加华山论剑呢?”
王重阳叹道:“《九阴真经》出世多年,参与争夺的高手不计其数,为之丧命的高手也不乏其人。他当年也曾争夺过经书,后来遭人围攻受了重伤,无奈隐居在少林寺当中。这些年他精研武功佛法,或许对经书已经看得淡了吧。”
“还有这种事!师兄你怎么从来没和我说过?”周伯通对这些武林轶事也很感兴趣的。
“和你说这些干嘛,当年的血雨腥风有谁愿意回忆起来呢!你看当今江湖,武功最高的当属五绝,但除了我之外,他们四个都只有四十几岁,已经算是年轻了。要知道练武之人,年纪越大武功越是高深,可现在那些武林前辈都到哪里去了,还不是死在《九阴真经》之上!”说道这里,王重阳脸上显出几分落寞,“如今和我年龄相仿、武功相近的武林中人,除了寺中的这位故人,已经没有几个了!”
周伯通道:“不是还有一个林朝英嘛!”
王重阳脸色一变,瞪了周伯通一眼。周伯通自知又说错了话,不敢在多言语,低头摆弄怀中的小婴儿。
这时不远处的树丛后传出一人诵念佛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於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於快乐……”
周伯通对这几句佛经完全不懂,不由看向了王重阳。王重阳道:“这是法华三部经中的《无量义经》。因为有情,众生烦恼无量,是故佛陀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生自一法,而此一法即无相之本性。”
王重阳说完,心中不由想到了活死人墓中那人,他们二人不也是因为有情才有无量烦恼么?周伯通听的懵懵懂懂,只有等他从大理回来,经历过瑛姑之事,他才明白经文的含义。
这时林中那人又说道:“可是故人来此么?”
王重阳闻声,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朝林中道:“全真王重阳,特来此看望老友!”说话间,王重阳跨步而去,周伯通也紧随其后。
攻略射雕 第002章 心明法师
王重阳、周伯通二人拨开树丛,追了过去。只见树后是一条上山的小径,一个身穿青袍的僧人拿著一把扫帚正缓缓清扫着石阶。
这僧人身材高大,年纪应该不少,颌下尺许长的胡子,以及僧帽下的头发都已经雪白。但他的面容十分俊美,竟是连一条皱纹都没有,红润光泽不显丝毫老态,端是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