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药结同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希行
山西口音的人也不是没遇到过,不过她可不敢随意上前去和人家认老乡,谁知道这老乡是敌是友,更何况这可是在李长三的地盘,刘梅宝丢开了心思看卢舫去了。
卢舫并没有什么大事,是拎水时不小心跌了脚,擦破了一层皮,不过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这的确很疼。
“丹丹真乖,比铁勺还勇敢,铁勺上次自己撞破了头皮哭的发了大水一般..瞧我们丹丹,一滴眼泪都没掉..”赵娘子一面给他小心的擦洗,一面笑道。
卢舫坐在地上,绷着嘴,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句话也不说。
跟着刘梅宝过来的铁勺露出不服气的神情。
刘梅宝谢过赵娘子,又抚了抚儿子的头。
“娘知道你想帮忙,但要做些力所能及的,要不然,不仅帮不到忙,还会添麻烦哦。”待赵娘子走了后,她搂着卢舫笑道,“下次不要去拎水了,等你再长大些。”
卢舫点点头。
“疼不疼?”刘梅宝亲了亲他的额头问道。
卢舫便又点点头,到此时眼圈发红,眼泪打转。
“疼就哭出来,哭出来就不疼了,没事,该哭的时候就要哭。”刘梅宝笑着再次亲亲他,将他揽在臂弯里。
卢舫依偎着娘。
“爹是不是不要我们了…”他忽地小声说道。
刘梅宝伸手将他再揽紧一些。
“没有,他只是找不到我们,我们藏的太好了,连他都找不到..”她低声笑道,低头看儿子认真的说道,“小船,你有多想爹爹,你爹就有多想你。”
卢舫点点头,眼中的几分阴霾一扫而光。
“我知道,等娘生下小弟弟,我们就能去找爹了。”他露出笑低声说道。
刘梅宝笑着说了声是,安抚了儿子一刻,她又去前堂收拾,见那个吃茶汤的山西口音的男人已经走了。
“方才那人是山西人吗?”她迟疑再三,忍不住问道。
“大概是吧。”小伙计利索的收拾着桌面,“谁知道,问我哪里有药铺,估计是病了找大夫呢,咱们这里哪还有正经大夫,不是死了就是早跑了…..”
刘梅宝哦了声,望着门外发了会儿呆,便接着忙去了。
转眼到了八月,这期间又变得不太平起来,貌似官兵又打过来了,城里的人跑了一半多,谁知道打起来时他们会不会被抓去当城墙垫子。
赵老汉的饭店没有人来吃饭了,****闭紧门户。
“沈娘子你真的不跟我们一起走?”赵娘子拉着刘梅宝的手问道。
刘梅宝看着自己高挺的肚子,苦笑一下。
留在这里生还有一丝活路,如果跟人逃难,荒郊野地兵荒马乱的境遇下生孩子,那估计只有死路一条。
赵娘子也显然明白,叹了口气。
她看了看明显就要临盆的刘梅宝,又看了看依偎着刘梅宝的卢舫。
“你们这..这大的小的..”她一脸焦躁不安。
“大娘,你快走吧,这些日子已经多受你们照料了。”刘梅宝冲她笑道,握了握赵娘子的手,“我在这里给你们守着家,等太平了你们再回来。”
赵娘子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
“大娘子,你莫要说这话,当初你救了我家男人..”她哽咽道。
“大娘,这世上救人的人多了去了,也并没有都能有回报的,更别提这兵荒马乱,易子而食的时候,你们夫妇是我沈刘梅的恩人再生父母..”刘梅宝说着话也是忍不住掉眼泪,她真的觉得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一路遇到的都是好人,好心的人,是老天爷弥补那一世幼时丧母的遗憾吗?她真的很感激老天爷的厚待。
刘梅宝推了推身旁的卢舫,“我身子不方便,就让丹丹替我叩个头..”
卢舫听了,立刻跪下来,冲赵娘子咚咚的叩头。
赵娘子流泪忙拉她起来。
“快走吧,天黑了就更走不得了….”赵老汉从门外探身进来催促道。
铁勺也探身进来,看着卢舫。
“快走吧。”刘梅宝擦了眼泪,推着赵娘子说道。
赵娘子转身要走,感觉抓着自己胳膊的刘梅宝的手忽地用力。
“怎么了?”她问道。
刘梅宝面上浮现一丝勉强的笑。
“没事,你们路上小心。”她颤声说道。
赵娘子看着她,赵老汉在外催促。
“你是不是要生了?”她忽地大声喊道。
此言一出,大人小孩都大吃一惊,瞪眼看着刘梅宝。
“哪有,没有,大娘,别多心了,下个月才到时候呢,你们快走吧。”她笑道,用力收回放在赵娘子胳膊上的手。
看她笑容如常,赵老汉便不再多问,瞪了老婆子一眼。
“快走吧。”他低声催促道,拉起铁勺转身迈步。
铁勺挣开他的手,几步进来往卢舫手里塞了一个东西便又跑开了。
卢舫低头去看,见是一个石榴。
家里只有铁勺和卢舫两个孩子,年纪也相仿,但却并不在一起玩,用铁勺的话来说,他是个男子汉,怎么能跟丫头片子一起玩,而卢舫自然更不会和别的孩子玩。
其实这孩子打心底关心着这个“妹妹”。
“快谢谢哥哥。”刘梅宝说道。
卢舫看了铁勺一眼,垂下眼没说话。
赵娘子转身往外走,刘梅宝送了她两步,便站住脚不送了,只摆手嘱咐他们小心些,看着老夫妇二人拉着孩子慢慢走出院子。
“丹,去帮娘烧热水..”刘梅宝忽地说道。
卢舫正看着手里的石榴,闻言有些惊讶的看了娘一眼,见娘的脸色变得煞白,八月天气头上冒出汗来。
“娘。”他大声喊道,一把抓住刘梅宝的手。
阵痛袭来,刘梅宝身子发抖。
“小船,别怕,娘要生小弟弟了,你听着,先去烧水,然后把门插好….”她深吸几口气,对卢舫说道。
她不能慌,她要是慌了,卢舫就更害怕了。
卢舫眼睛睁得圆圆的,小脸紧张的绷起来,有眼泪在他眼里转啊转,但始终没有掉下来。
他重重的点点头,飞快的向厨房跑去。
刘梅宝咬着牙迈步走向屋子,东西都是早早准备好了,包括小孩子的包被以及尿布,她铺床拿被褥,点火盆,又取来烧酒剪刀。
“娘,我烧水了。”卢舫蹬蹬跑进来说道。
“走,我们去把门用桌子顶住..”刘梅宝说道。
阵痛伴着走动更加的痛,她不时的倒吸凉气,但还是坚持的迈步迈步。
这样宫口才能开的更快,没事,她是第二胎,一定很好生的。
卢舫太小了,在挪动桌子上根本出不了力,只能在一旁费力的挪动板凳。
刘梅宝费了好大力气才将桌子顶在门上,这时阵痛越来越厉害了,她只觉得胃里一阵翻腾,转身低头就哇哇的吐了起来。
卢舫小小的神经终于奔溃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扑过来抱住刘梅宝的腿。
“没事,没事,别怕,小船,这是正常的,是生小弟弟的反应,刺激胃…”刘梅宝吐得出了一身汗,好容易熬过这一阵,抓着卢舫的肩头安慰。
正混乱着,门被拍的咚咚响,吓了母子俩一跳。
此时的天已经黑下来了,街上不断的跑动大人哭孩子叫喧嚣声已经沉寂下来。
“是我们。”赵大娘的声音响起来。
刘梅宝很是意外。
“快开门。”赵大娘在外催促道。
莫非外边已经走不得了?刘梅宝猜测着,用力挪开桌子,将门开了一条缝。
赵大娘先挤了进来,紧接着赵老汉拉着铁勺也进来了。
“外边走不得了吗?”刘梅宝看着他们问道。
赵大娘也不理会他,和赵老汉先将门关好,将所有的桌子都挪过来,将门堵的严严实实。
“你去烧水,做饭。”然后她吩咐赵老汉。
刘梅宝怔怔看着她,眼泪忽地流下来,方才那样痛那都没哭,可是此时她再也忍不住。
“大娘,你们何必…”她哽咽道。
“生死有命,我家老头子的命是你给的,如果我们就这样走了,老天爷是要罚我们的。”赵大娘整容说道,一把拉住刘梅宝的胳膊,“老妇我自己生养过六个孩子,你自己也生过,不是那头胎孩儿,来,别怕,跟我进屋去,这孩子必定平平安安的生下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药结同心 第二百六十八章 感恩
四月微雨,你打赏我太多了亲!!这些钱可以多看很多书的!!我心里过意不去啊啊啊啊
--------------------------------------------------------------------------------
永祯三年八月十三辰时,刘梅宝生下一个女儿,赵娘子用称菜的盘子称称了下,五斤三两。
瘦的像只猫,铁勺好奇的来看时说道。
坐在一旁如同老母鸡一般守着孩子的卢舫给了他一个白眼。
铁勺有些讪讪的。
“你还吃石榴不?”他没话找话低声问道。
卢舫低着头专心的看着熟睡的妹妹没有理他。
铁勺摸了摸鼻头,颇感无趣。
“小丫头片子。”他哼了声,“我去玩打仗,跟你真没话说..”
他蹑手蹑脚的出去了。
卢舫小心的伸手将小被角搭住婴儿的头,赵奶奶说了,小孩子家的不能让头顶吃风。
生下来才三天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睡觉,也没什么可看的,但卢舫还是饶有兴趣的端详这她,看了一会儿,他坐正身子,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物件。
这是一个木头做的小人,手里拿着一把刀,只不过因为磕碰或者挤压什么的,刀已经掉了,只留下握着刀的形态,做工粗糙,依稀可以看出是个官兵的打扮。
卢舫握着手里的这个小人,忍不住轻轻的挥动。
“杀呀,杀呀..”他低声嘀咕着,嘴边浮现一丝笑。
他专心的玩了起来,直到身后传来刘梅宝翻身的声音。
他忙将木头小人塞进怀里,转过身。
刘梅宝正面向这边,对他笑了笑。
“娘,你醒了。”卢舫抬脚跑过去,趴在床沿上贴近刘梅宝。
刘梅宝面色还有些孱白,声音也无力,不过精神还不错。
“辛苦你看着妹妹了,娘睡得很好,一下子有力气了。”她抚着儿子的头说道。
卢舫扎了两个小辫子,梳着齐齐的发帘,越发衬的下巴尖尖。
因为生了妹妹喜庆,赵娘子给他梳头时,从院子里摘了朵桂花插上去,粉嫩嫩香喷喷的,刘梅宝看着儿子的打扮又想笑又有些心酸。
刘梅宝坐起来,卢舫忙小心的搀扶她。
将女儿的小摇筐搬到床边,刘梅宝又躺下来。
“娘,你喝水不?”卢舫又小声问道。
刘梅宝看着儿子殷切关怀的脸,心里又是酸涩又是欢喜,她点了点头。
卢舫脸上露出笑容,带着几分我能干的小小得意,踩着小凳子小心的给刘梅宝倒了一杯水端过来。
刘梅宝一口喝光了,意犹未尽的舔了舔嘴。
“多亏有了丹丹你。”她抱住卢舫在他脸上亲了亲。
卢舫也抱住她,闻着母亲身上好闻的奶香味。
“娘,我生下来时也这么点吗?”他依偎着刘梅宝,侧头看着摇篮里的婴儿问道。
“是啊,不过,你比妹妹稍微大一点,长一点。”刘梅宝端详这婴儿,带着几分回忆说道。
卢舫就笑起来,更加认真的看妹妹,想要从她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这种感觉很奇特。
熟睡的婴儿嘴角动了动露出一个微笑。
“娘,妹妹笑了。”卢舫惊喜的摇着刘梅宝的胳膊,不自觉地提高了声音。
刘梅宝也笑了。
“她是不是听到我说话了所以笑了?”卢舫兴致勃勃的接着问道。
才出生几天的孩子哪里能听到,刘梅宝抿嘴笑。
“是呀。”她笑道,“她知道有哥..你守着她关心着她呢,所以那么高兴的,做梦都笑。”
卢舫激动的眼睛放光,恨不得贴到婴儿脸上去,嘴里嘀嘀咕咕的不知道说什么悄悄话给她听。
刘梅宝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想,如果卢岩在的话,一定高兴的傻掉了吧,这个念头闪过她的眼泪忽的涌出来,不过转瞬她就忙抬手擦掉,深吸几口气,她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保证奶水,没有奶娘,也没有丰富膳食,她要自己把自己养的壮壮的好好的,才能让这个孩子好好的。
赵娘子端着一碗面汤进来了。
“醒了?来,快吃口饭。”她说道。
刘梅宝看着她,又有些想掉泪。
“快别这样啊,我可是说了,娘掉一滴泪,孩喝酸辣奶。”赵娘子忙拉下脸说道。
刘梅宝又忍不住扑哧笑了。
“哪有那么厉害。”她笑道,伸手接过饭碗,没有再说客套大口大口的喝起来。
说是面汤,其实并没有多少面,只淡淡的有一层油腥,但对于此时此刻来说,能吃到加餐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
就在刘梅宝生孩子的那一晚,官兵和李长三的人马又打起来了,战场就在城外五十里。
赵家的饭店前堂已经被烧了,所幸及时扑灭没有殃及后院,夫妇二人加上铁勺和卢舫一起用了一天一夜将后院封堵起来,院子里有井水,不愁喝,但吃的东西是几乎没有了。
他们不敢出去,也不知道外边怎么样了。
“大娘,别单独给我多做饭了,也不知道要熬多久。”刘梅宝喝完了,说道。
赵娘子叹了口气,目光落在一旁熟睡的婴儿身上。
“你说你这个小丫头,生的这个时候,可是要受罪了。”她笑着摇头说道,一面轻轻的晃了晃摇篮。
“大娘,我们母女三人的命是你们给的,如果你不嫌弃,你和大叔百年之后,就让我来送终吧。”刘梅宝整容说道。
赵娘子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高兴,当初在野外自己男人突然犯病上天无门入地无路的时候,这个逃荒的妇人路过停下脚,不知道用什么法子让自己男人大吐了一回,然后挖了一些草根让自己嚼了喂了,竟然捡回一条命。
她之所以愿意帮这逃荒妇人一把,这救命之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看着她一个妇人带着孩子,却并不像其他那些逃难的人一样绝望而迷茫。
赵娘子没见过什么世面,也不识字,说不上什么大道道,只是当这个拉着孩子的妇人站到她面前时,给她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便本能的直觉让她开口邀请这个妇人到自己家歇歇脚,然后才有了后来的相处,相处之后,这歇脚便一直歇到现在,现在又极有可能成为一辈子。
或者是想自己和老头子突然闭上眼后,赵家的这根独苗能让着妇人保住,在这乱世里多活几年吧。
这个妇人身上充满了那种活下去,也能活下去的气息。
“好,好,老婆子我真是修来的造化,算命的说我命中有三子四女,加上你正应和了..”赵娘子拭泪说道,“虽然那六个都没寿活下来…”
她很快压下悲伤,将这消息说给自己男人听,赵老汉也很高兴,于是简单的举行了个认亲的仪式。
“铁勺,以后就要喊姑姑..”赵娘子拉着铁勺说道,又指着一直安静守在摇篮边的卢舫,“这真是妹妹了,两个妹妹呢,你这个当哥哥的要好好的护她们…”
铁勺又有些得意又有些害羞啃啃唧唧的不知道说什么,干脆跑出去了,刚跑出去没多久,就有咚咚跑回来,带起屋子里的尘土飞扬。
“你慢点!”卢舫站起来对他怒目,张开手护着摇篮。
赵娘子拉过他要打。
“奶奶,奶奶,官兵打进来了!”他喊道。
屋子里的人都大吃了一惊,赵娘子夫妇立刻冲出门,扒着桌椅板凳等等堵着的缝隙里看出去,听得街道上隐隐有整齐的脚步声,以及越来越亮的宣告声回荡。
“平蛮军入城…”
“王师进城…..”
“反贼已灭…”
“秋毫无犯,城内百姓无须惊慌”
永祯三年八月中旬,平蛮军大捷,湖广流寇反贼全军覆没,李长三等仓皇出逃,正在追击。
虽然没能阵斩李长三等人,也没能擒获献俘,但这个消息对于内外交困的皇帝来说,还是个好消息。
九月二十,这一日天不亮京城外的军营外围,便有一队人马正在集结。
他们动作很快,几乎是在片刻之间就列成几个整齐的方阵,然后便纹丝不动的肃立。
“这是哪里的兵啊?”有路过的闲人好奇的问道。
“是平蛮将军的吧,陛下不是召见要亲自犒赏他们…”有人答道。
他们说着话,背后也传来人马集结的声音,大家便有惊奇的回身去看。
这边也集结成一个方阵,但因为有这边的做对比,速度也好军容威势上也好,他们怎么看都差了一点。
“咦,这又是哪里的?平蛮将军也不可能带这么多人进京啊?”大家很惊讶,目光在两边的方阵看来看去,方阵中旗号陆续竖立起来,终于识字的人看清了。
卢字大旗。
“那是山西兵!”
“是卢阎王的兵!”
听到这个话,大家都轰的一声,竟忍不住下意识的躲开一些距离。
据说山西出了个卢阎王,那些曾经如同恶鬼的鞑子都吓得见旗便逃,由此可见肯定是个吃人肉喝人血的可怕人物。
陈清已经在不远处看了好一会儿,他的视线也在这两边的军阵上来回移动,看似一样,其实差别还是很明显,尤其是时间越来越长,队伍的变化就越来越大。
他的队伍开始有些散漫,兵丁也不经意的在舒缓自己的四肢,还有人仗着排在后面中间开始低声说话,而再看山西兵那边,依旧一动不动,似乎每个人都是石头雕成的一般,冷血冷面无知无觉。
陈清吐了口气,转过身,看到一个红缨凤翅,身着银白铁甲系着大红披风的男人正上马,在他身旁有好些将官围绕,如同众星捧月。
陈清眯起眼,其实和卢岩已经很久没见了,不得不说,那个曾经站在人后毫不起眼的小小的管屯官,已经通过征战的磨砺露出璀璨让人不可直视的光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药结同心 第二百六十九章 言谈
这样的男人才是一个女人最想嫁的吧。
陈清扯了扯嘴角,露出自嘲的笑。
“小陈爷,咱们也走吧,陛下等着呢。”有将官在一旁恭敬说道,打断了陈清的出神。
陈清点点头,翻身上马。
皇帝犒赏平蛮军,同时也犒赏边军,是他们阻击了鞑子的南下,这样里外应和,才能保的天下太平,大家功劳皆不可没。
平蛮将军携武顺公家小公子陈清觐见,这一次他作战英勇建有奇功,而山西这边自然是卢岩来了。
宴席很丰盛,气氛很热烈,新老武将聚集一堂,皇帝和大家一起追忆往昔,竟有好些老臣情绪激动伏地大哭,皇帝情绪也有些激动,最后大家齐齐叩拜,称君恩深重,必勤勉任事,不负圣恩。
宴席散了退出御花园,很多人依旧心情激动难平,三三两两的边走边谈。
卢岩落在人后,面色沉沉,好些有意与他搭话的人被他的神情打消了念头。
“仗着皇恩,年纪轻轻的,也太张狂了些。”便有些老将忍不住非议。
卢岩这次进京,没有住朝廷安排的住所,而是和自己带来的兵将住在京营里,如今的他虽然是边军将领,但对于风吹草动便有察觉的朝廷官员来说,这个叫卢岩的太原左参将身份地位可不仅仅如此,据说兵部已经准备他山西副总兵的文书告身了,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地位,除了他自己能征善战屡建奇功外,也彰显了皇帝对这个年轻人的恩宠倚重,这显然是为太子打造的左膀右臂,培养的可以护佑江山社稷的重臣能将。
于是卢岩尚未踏入京城,一路上受到的待遇规格高出了总兵,进了京更不必说,宴席邀请拜访相谈的帖子如雪片般纷纷而来。
不过,卢岩一概都推了,据说只接受一家官员的邀请。
这个官员姓孙,曾是吏部主事,但随着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的位置被新人代替,如今在六部一个清水衙门做着散官,虽然还是正六品的官职,但却已经是大家眼中可有可无的人了,听说已经打算辞官,带着老婆孩子回山东去养老了却残生。
没想到这几天竟然有消息传来,这个姓孙的官员被调任了吏部侍郎,要知道这个位置足足空了半年,多少人挣破了头,竟然落到了这个任谁想破头也想不到的人身上。
说什么这位孙官员探花之才,又曾任吏部主事,对吏部事务熟悉,勤勉可敬乃不可或缺栋梁之才云云冠冕堂皇狗屁倒灶的话根本没人信,大家很快就联系到卢岩身上,联系到那个唯一接受的宴席邀请身上,顿时孙侍郎家原本冷清的长了草的门槛几乎一夜之间要被踏破了。
当然这让很多人不服气,其中还有些朝中重臣或明或暗的对于一个武将干涉朝廷文官员任职很是不满且担忧。
1...119120121122123...1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