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结同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希行
“请回吧。”宋三娘子不待她说完,就伸手推了她,忽的又停下,刘梅宝见她的脊背挺得直直的,“孟娘子,你也知道我小姑是怎么死的吧?我们如今是活着,但也不是惧死的,要是想逼迫我们,就不用费心了。”
她的小姑自然是刘梅宝的母亲,那位殉夫的节妇,虽然刘知县获罪,但朝廷民间对于节妇还是褒扬的。
有这样的母亲,她的女儿自然也是要视贞节为性命的。
孟娘子听明白这话的意思,面色不由更是尴尬,讪讪说了几句话,便忙带着人走了。
看着礼物被退回来,再听孟娘子转达的话,师爷神色有些不安。
“大人,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你是不知道,那些人家的妇人可都是真敢如此的…”他低声说道。
要是真逼的那姑娘一气之下出了什么意外,这事可就闹大了,官府当然不会追究什么,但这刘知县在解县百姓心里的地位他还是知道的,如今好几个地方都闹起了民乱,朝廷很是震怒,万一这些百姓也闹起来,这事可就可大可小了。
卢岩穷丁才起身,上边可没千头万绪的关系罩着,能打能杀又怎么样,真要调来卫所官兵,剿了你一个小小的盐巡司九品盐贩子还不是什么难事。
为了一个女人,把眼瞅着的好前程搭进去可是不值。
对于门第之见,估计不能指望这个穷丁出身的卢岩明白,师爷琢磨着话,要好好认真的权一劝,可不能由着他肆意行事。
还没张口,自从孟家老爷派的人走了后便没再开口说过话的卢岩说话了。
“我知道了。”他点点头说道,又轻轻的叹了口气。
想要接近那姑娘不能,又请人提亲无果,通过师爷从青楼请教来的怎么讨姑娘欢心的办法,让一群人都去找那刘姑娘鉴别药材,第一个砸了,还让那姑娘生了警惕之心,最终这条送人情的路也断了,再次提亲,还是被拒绝….
师爷忍不住揪了揪胡须,跟着叹口气,娶个媳妇真不容易啊。
所以说跟这些死犟死犟的清高官宦人家打交道就是麻烦,这样也好,大人折腾到现在,也该死心了,整个河中府土豪乡绅大家多得是,这些人家总有几个长得俊的姑娘。
师爷忍不住乐滋滋的想,要是跟这些人提亲,可就简单多了,心里大大的松了口气。
“这就是说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一条路终是走不通了..”卢岩紧接着又说道。
师爷才放下的心又猛地提起来。
“大人…”他怔怔看着卢岩,那句你想干什么差点脱口而出。
难不成要动手抢人逼婚了?
师爷觉得自己有点岔气,伸手按着腰肋,老天爷,你是在惩罚小老儿曾经做过那些亏心害人的事吧,才让我置身于此的吧。
“大人,任命大人为巡检的公文已经下来了,有好些关系要处理,老儿我先去忙了。”师爷咽了口口水,说道。
卢岩点点头,对于公事他从来不会耽误懈怠,在这一点上比那些科班出身的官员兢兢业业的多了。
师爷如负释重,忙转身就走,才抬脚还没迈步,身后的卢岩又轻轻飘来一句话。
“还有件事你去安排一下。”他缓缓说道。
师爷脚步一个踉跄,差点自己把自己绊倒,他恨不得只当没听到,加快脚步离去。
“你不是说书上讲过那些私定终生后花园的事…”卢岩说道,将手里的笔转了转,甩了纸上几点墨汁。
师爷最终是不敢装作没听见,哭丧着脸转回身。
“大人,刘姑娘一天天关在家里,就是出门也都是她哥哥陪着…”他说道。
再说已经挑明到这地步,人家一定对他避之不及,哪里还给他机会私定,这些莽汉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啊,师爷很是头疼。
“大人,人家是看不上..”师爷一咬牙,将话挑明了。
卢岩面上并没有他意料的恼怒,只是握了握手上的笔,他学会写字没多久,拿笔的姿势还是很僵硬,好似握刀。
“她是不认识我,跟我不熟,我..我会对她好的。”他淡淡说道。
“那要怎么样才能跟她熟啊。”师爷有些抓狂,问道。
“这不是请教师爷你呢。”卢岩依旧气定神闲,看着师爷一笑,“你读的书多,知道的事多。”
万能的夫子啊,师爷忍不住想要下跪,救救学生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药结同心 第六十五章 悦之
在这种压力下,师爷再一次走进花园子的时候,也没有先前来这里的那种欣喜雀跃,一边吃着娇媚姐儿喂来的酒,一边不时叹气。
“吆,大爷,你这是在家受媳妇气了?”姐儿揪着他的胡子调笑。
我是小媳妇受气还差不多,师爷叹气,美人在怀也有些索然。
忽听的外边一阵笑闹,师爷随意依着窗口看了眼,见是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子拥着一个瘦高男子向楼上而去,看上去也是个穷酸,不就是仗着年轻脸皮嫩就得了着待遇,从来没有得到过这种待遇的师爷心里愤愤,看等你没钱了,照样一脚踹出去。
“哎呀,这个酸秀才终于得到香姐儿的青睐了..”倚在师爷身上的姐儿拍手笑道。
香姐儿?师爷更是嫉妒。
“花了多少钱?”他问道,一面盘算着,眼瞅这差事是完不成了,不如最后敲大人一笔,睡上一次,也不枉来着花园子一次….
“没花钱..”姐儿笑道。
“没花钱?”师爷大为吃惊,“你们花园子改做善堂了?”
“去!”姐儿嗔笑推他一下,“人家可是给香姐儿写了整整一个月的诗,一天一篇….”
说着满面艳羡。
师爷便切了声,“不就是几篇酸诗,也就哄哄你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女人….”
说到这里,他猛地坐直了,挂在身上的姐儿猝不及防差点摔倒,扬起粉拳就捶他。
“别闹,别闹。”师爷连连说道,瞪着眼似乎失了魂,就在这姐儿要掐人中叫人来看看的时候,他猛地一拍腿跳起来。
“可不是嘛,诗思之和之悦之….这是个好东西啊。”师爷抚掌大笑,说着话吸上鞋子,衣衫不整的就往外跑了去。
周良玉踏进家门,刘梅宝就第一时间接过来。
“今天没什么新鲜事。”看着眼前女孩子亮晶晶的面庞,周良玉忍不住笑道。
刘梅宝瞬时情绪有些低落,关在家里,真是没意思。
“你今天挖到了什么?”她低头去看周良玉的筐,一面絮絮叨叨的说着,“哥,大黄你挖的时候要四周多刨开些,你看伤了根茎了,就不好了….”
周良玉给宋三娘子说声回来了,走出屋子应了声,冲刘梅宝悄悄招招手。
“做什么?”刘梅宝问道。
周良玉依旧给她做手势让她过来,且示意她小声。
刘梅宝这才不舍的放下那还带着冬日泥土寒气的药材走过来,就见周良玉从怀里拿出一本书。
“本草拾遗!”刘梅宝惊讶的差点脱口而出。
周良玉忙摆手示意噤声,一面小心的去看宋三娘子的屋门,织布声依旧不急不缓。
“哥,你从哪里来的?”刘梅宝惊喜过后旋即狐疑,问道。
“我这几日除了打柴挖药,还给一大户人家修院子去了,挣了些钱…”周良玉咧嘴一笑,眼中难掩几分自豪,“你在家闷,又没书看,我便给你买了本,他们说,这是很好的书呢。”
刘梅宝愣愣看了他一刻,并没有接过书,而是就手将周良玉的手翻过来。
手上新旧茧子慢慢,掌心红红着,还带着石灰沫子,怪不得这些日子他总是早早的就走了,天黑才回来,打得柴挖的药也不见多。
“你傻啊,挣了就挣了,干嘛要买这书.不当吃不当穿的.”刘梅宝觉得鼻头发酸,闷声说道。
周良玉只是一笑,“你看了书,还可以再挣钱嘛,能当吃也能当穿,这不是浪费。”
“多少钱?”刘梅宝抬头看他,问道。
“不贵,不贵。”周良玉只是不说。
这时候书籍并不流通,好些读书人读的书都是自己抄的,再看宋郎中铺子里,统共只有两本药书,珍贵的很,轻易不外借,自己都舍不得看。
这本书,做工精良,肯定下不来一百文。
“抵一斤猪肉吧?”刘梅宝塌嘴说道。
临近年节,物价又是飞涨,米价已经涨到一斗五百文了,猪肉也由曾经让刘梅宝觉得贵的一百文,飞涨到二百文。
周良玉嘿嘿笑不言语,刘梅宝也没再问,去烧了热水,拉周良玉在灶火前坐下,给他洗擦手掌。
看着并头而坐的两人一边低声说话一边不时笑,宋三娘子从窗缝收回视线,轻轻叹了口气,揉了揉酸疼的肩,再次走回织布机前。
吱吱呀呀的织布声再次在小院子里响起来。
对于书的事,二人都没有跟宋三娘子讲,宋三娘子也不问,双方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只是周良玉的眉眼难掩那一丝自豪,吃饭时总是忍不住咧嘴笑。
已经进入腊月了,天气越发的冷,到吃晚饭的时候,还下起了雪,一家人挤在灶火间,就这尚未熄灭的灶火,这饭倒也吃的暖和。
宋三娘子正给周良玉说明日买些花红香烛祭祀的事,忽的听巷子里细碎的脚步声,紧接着门咚咚的被拍响,吓了三人一跳。
“三娘。”门外有人喊道,是宋郎中的声音。
刘梅宝忙起身过去开了门,看宋郎中抱着一个小童也不打伞,就站在外边。
小童穿的厚厚的戴着虎头帽,不过三四岁,咬着手指好奇的看着刘梅宝。
“虎头,吃饭了没?”刘梅宝伸手戳戳他的脸蛋,笑问道。
这是宋郎中的小孙子,宋三娘子和周良玉已经过来了,热情的请他们里面做。
“我就过来说句话。”宋郎中看他们吃饭,并没有进门,而是忙说道,“我也正吃饭呢,有人来说个事,我等不及,特来先告诉刘姑娘。”
“那也进来,这么冷,看冻着虎头。”宋三娘子说道。
“不了,”宋郎中依旧坚持,忙说道,“今日董庄的王六七让人捎信来,他又新进了一批货,要请姑娘去掌掌眼。”
刘梅宝激动的差点立刻点头,总算等来了。
“去河中府?”宋三娘子迟疑问道。
宋郎中点点头,“我正好要去采买些药材,和姑娘一起去,我雇了车。”
他这是特意陪着去的吧,宋三娘子三人心下了然,再三道谢,宋郎中抱着孩子不便多留,又嘱咐几句明日来接她,便忙忙踏雪走了。
“宋郎中真是个好人啊。”刘梅宝唯有感叹道,总算有生意上门了,她的眉眼忍不住笑意,激动的连饭都吃不下。
周良玉也同她一般高兴,只有宋三娘子神色依旧,一面慢慢的吃饭,一面想着什么事。
“明日你和她一起去。”她对周良玉说道。
这是自然,周良玉点点头,吃过饭收拾好,宋三娘子又拿了几吊钱并一些碎银子给周良玉。
“住客栈的钱咱们付,务必不要宋郎中出。”她郑重说道。
刘梅宝和周良玉都点头应声,宋三娘子又将周良玉的旧袄里面缝了一个兜子,钱便仔细的贴身放好了。
“出了门,别多说话,别乱看,跟着你哥哥,你只看你会看的,别的事让你哥哥来说。”宋三娘子对刘梅宝说道。
刘梅宝恩恩点头,一口应承了。
“但愿这雪别下起来。”临进屋子前,宋三娘子看了看漆黑的夜空低声道。
这一晚上这一家三人估计谁都没睡好,第二日天不亮便都起来了,雪果然没有下起来,地上只淡淡的一层雪粒,只是天更冷了,风刮在脸上刀割一般。
“三娘你回去吧,放心。”宋郎中对送出门的宋三娘子说道。
已经坐进车里的刘梅宝和周良玉也对宋三娘子摆手。
“路上慢点,天不好就住下,别急着赶路。”宋三娘子说道。
驴车吱吱呀呀的上路了,这是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出远门,刘梅宝心中有好多好奇要问,但没有青丫在,她的诸多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捡些最简单的问题问个大概。
河中府,距离解县有四十多里地,掌管包括解县在内的八县,人口众多,总之是个比解县繁华很多的大城镇。
走的是官路,但依旧是坑坑洼洼,刘梅宝估计的超不过一小时车程的路,终于在颠簸了至少六七个小时后看到了城门。
府城的城墙比县城要宏伟多了,刘梅宝从车缝中看去,目测至少有七米左右,冬日天短,落日的余晖罩在城墙上,更增添了几分沉厚的气息。
让刘梅宝惊讶的是竟然在城墙上见到貌似火炮的东西,这个时候有这种火器了吗?对于历史一知半解,对于军事半点不知的她很是好奇。
“哥,哥,你看你看。”她再忍不住好奇拉周良玉的衣袖,指给他看。
周良玉毕竟也是少年心性,一路上也看着外边,他早看到了,神情却是一暗,他还记得当初有人说姑父曾向河中府借火炮支援,结果当然没有人送来,要是有这个在,也许姑父和爹都不会死吧。
他没有说话,垂下视线。
“最近不太平。”赶车的汉子听到了,便回头笑道,“你看,这城墙上的兵也多了呢。一到冬天,这鞑子们就出来祸害人。”
刘梅宝哦了声,看了眼周良玉的颜色,便不再说了。
----------------------------------------------------
注:我写的时候也不是顺手拈来的,银钱物价也都是查过的,所以不要用这一点吐槽我。
以崇祯十五年记载为例,河南内米价一斗七百文,豆价一斗四百文,猪肉每斤钱二百五十文,大牛一头价七千文,小牛一头价四千文。
这本书的背景是一个朝代的末年,比如宋朝末年明朝末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药结同心 第六十六章 能助
路上来往的人也比解县多了很多,穿着裘衣暖帽骑马坐车的人也多了很多,当然大多数人衣着打扮却依旧是穷困,神情也多是木然,看来大城镇还是小城镇,如今的生活都是不易。
城门的守兵跟解县的守门兵一般装扮,看来这是统一的军装了,只不过这军装实在是算不上威武,破烂灰旧,如果不是手里握着长枪,说他们是乞丐都有人信。
士兵们一边说笑,一边警惕的注视着过往的行人,刘梅宝想起自己第一次进解县城,就是因为过于好奇引起了士兵的注意,便忙放下车帘坐好,但依旧被叫住,两个士兵懒洋洋的过来盘问,宋郎中忙介绍了自己是大夫,来这里买药材,又塞了几个钱,便被放行了。
河中府城街巷密集,虽是天寒地冻,街上人流簇簇,店铺比邻皆是,比解县城热闹许多,进了城里就可以看到不时有衣着光鲜的人在仆从的拥护下招摇而过,与路旁街角瑟瑟发抖的乞丐们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乞丐的数量多过了刘梅宝的意料,她从来不知道,来到古代那些电视中描述的奢华生活一个没见到,反而入目皆是这种流民困顿,看着这些神情哀苦眼神绝望的流民乞丐,当初醒来对自己这具身主境遇感觉悲惨的她再没了丝毫抱怨。
至少她还有家,手头还有钱,还能希望的活着,如果她穿越成这么个流民,只怕此时早已经又转世投胎去了。
按照宋郎中的意思是先去见王六七,但刘梅宝因为颠簸了这么久,身子都酸了,又累又饿,觉得这种状态去见客户形象不好,便提议先找地方住,吃饭稍歇息一刻再去。
对于她的话,宋郎中和周良玉自然都不反对,宋郎中便直接寻了自己熟悉的一间客栈,要了两间房,刘梅宝自己一间,他和周良玉共住一间,洗漱后便出来简单吃了口热饭。
“哥,房钱..”趁着宋郎中还没下来,刘梅宝忙提醒周良玉。
“我已经给了。”周良玉笑道,“方才宋大叔洗漱的时候,我出来给了两天的,伙计说了如果明天不住,就还退给我。”
刘梅宝便笑了,宋郎中也下来了,招呼他们去吃饭。
这客栈不算多好,但前店后住很是方便,大堂里散摆着桌椅,用于客人吃饭吃茶歇息,此时尚未到饭点,只坐着一桌三人在吃茶说话,见宋郎中他们过来坐,只看了一眼便不再注意。
“这里的扯面很有名,你们尝尝。”宋郎中坐下来含笑介绍道。
“好啊。”刘梅宝兴致勃勃点头道。
“这天真俩,宋大夫有日子没来了。”店伙计显然认识他,笑着过来问好,带着浓浓的口音,又看刘梅宝和周良玉,“你家娃儿?”
三人一笑也不多解释。
“真俩?”刘梅宝悄悄问周良玉。
“就是真冷。”周良玉低声道。
刘梅宝是从京城来的,说得一口吴侬暖语,对这里的方言还是不熟,这也正给了沈刘梅不用装懂的机会。
“第一次来吧?可是来对了,我们这好些嚎嚎的可得都尝尝…”店伙计又说道。
“嚎嚎的?”刘梅宝又没听明白,抬眼看他。
“就是好吃的。”周良玉笑道。
刘梅宝还没问有什么好吃的,就听后院传来女人孩童的哭声。
“有人病得要死了!”有人喊着跑出来。
这话让伙计们都吓了一跳。
“快快赶出去。”一个伙计反应过来,撒脚就往后边跑去。
人死在客栈里可是不吉利的。
“怎么了?”宋郎中医者之心,立刻皱眉问道。
“一个汉子带着媳妇娃子投亲来了,没寻找,汉子病了,在这里住了好些天了,掌柜的看他们可怜没收钱。”站在他们身边的店伙计一脸同情的摇头。
“我瞧瞧去。”宋郎中便站起身。
“对,对,宋郎中你给她看看去,一家子是从太原府流落过来的,可怜的很。”伙计说道,立刻引着宋郎中去。
刘梅宝和周良玉自然也跟着去了,紧挨着骡马院的是最便宜的大通铺,房屋前已经围了好些人,女人孩子的哭声越发凄厉。
“要是不行了,可得快些抬出去,要是死在这里就不好了。”掌柜的跟几个伙计在一旁说道。
虽然孤儿寡母的可怜,但毕竟做生意的有忌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大夫来了大夫来了。”伙计喊着,众人立刻让开一条路,让宋郎中过去。
“是宋郎中啊。”掌柜的认识他,忙说道,一面低声道,“看看还有救不?”
宋郎中点点头,走到那展开着门的平房前,推开门,看到最靠近门边的地铺上的一家三口。
衣衫破旧的妇人,趴在一个破被褥下盖着的男人身上大哭,身旁一个还不走的刚能坐的孩子也放声大哭,听得人心悸。
“吴娘子,大夫来了,快让大夫看看。”伙计说道。
妇人听见了,抬头看了眼,就立刻砰砰叩头哭着请大夫救命。
宋郎中安抚她几句,便就在地铺上坐下来,掀开被子望闻问切。
刘梅宝和周良玉也站在门口,看着宋郎中凝神诊断,不多时宋郎中收回手,面带忧色捻须。
“大夫?”妇人眼巴巴的看着他。
宋郎中打量着妇人一眼,看他们一家衣衫褴褛,比街上的乞丐好不到哪里去,最终叹了口气。
“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要是能吃的独参汤,倒也还能救上一救。”他说道。
虽然大家听不懂前边说的那些病症,但最后一句独参汤却是都明白,那就是必须用人参来吊命了。
大家都看了那妇人一家一眼,叹气摇头,人参啊,这家人怎么吃得起。
掌柜的叹口气,准备让伙计们往外抬人了,却见那妇人猛地向地铺里面爬去,口中还喊道“人参!人参!我有,我有。”
这话让众人一怔,她竟然有人参?
宋郎中也是很惊讶,人参价格一直很高,尤其是极品的野山人参,堪比金银,他祖辈几代铺子里都没有进过这种药。
这个困顿如乞丐的妇人竟然有。
在大家怀疑的视线中,妇人捧着一个布包过来了,放在地上打开,果然是一根人参。
“来了这里,想要投亲,亲者年高,便变卖了最后的家产置办了这补身子的礼品,没想到亲者没找到….正想着变卖了…”妇人哭哭啼啼的说道。
宋郎中哦了声。
“先用二两参再加枣五枚煎了…”他便说道,一面伸手拿起那人参,忽的面色一变,“这人参不能用了!”
此话一出,才松了口气的人们又大吃一惊,纷纷问道怎么了。
“这参已然发霉了。”宋郎中指着手里的人参说道。
妇人大惊,颤抖着接过,看着宋郎中指出的那参上的斑斑霉点。
“不可能,不可能,我们这是才买了没多久的…”她面色苍白,身子抖得筛糠一般,“我们也不懂这个,那药商说是最好的…”忽的尖声嚎哭一声,便瘫在地上,口中只喃喃道没了没了。
周围人都明白,人没了,变卖人参孤儿寡母唯一存活的机会也没了,都面色凄然,摇头叹息,却谁也无法,不忍心再看下去,纷纷离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