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任何工人到计算机房都可以根据工种和技术等级,随机抽取打印测试题,以随时测试自己的理论水平。培训基地也是敞开了供应废料给他们练手,晚上自己玩,白天则有驻场的技师进行辅导。任何技术工种都是用材料堆出来的,国企通常是在工作期间用好材料堆,看似省钱了,实则浪费甚巨,私企和民企通常是从国企挖人,把材料钱彻底省下来。大华采取了国外常用的方式,用废料堆技术,再废一茬后,才丢弃材料。
公司也鼓励工人比较水平,再加上差距不小的工资体系,整个基地都覆盖着良好的学习氛围。
也由不得大家不去学习。
一级技术职称300元,二级技术职称330元,三级技术职称360元,四级技术职称400元,五级技术职称450元,到六级技术职称500元,全部倍于市场平均薪酬,好的技工和差的技工,薪酬差的如此之多,放在以前,绝对是要受批判的。
但在1990年已经没人考虑要去做批判了,即使眼红,也只能在培训基地里拼命的练习,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好机会等到甲醇设备安装以后,再想进行如此系统的培训就必须争取了。
工人其实是非常需要学习的工种,也是非常需要知识的工作。车床铣床要算角度,钳工的模具钣金要算矩形,电工要算电阻电容,就算是缠一个线圈,也得算出缠多少圈才行。这些计算,如果要熟悉原理少说得不错的初中知识,普通的高中水平。
中国特色缘于基础薄弱,建国后的工人数量很少,懂数学和物理的更少,于是研究了很多的土办法,用死记硬背的经验公式以做代替,并一代代的传下来。当年的出版界,就很有一批《机械工人数学》似的出版物,这样的做法是避过了不少的现实问题,但要培养高级技工土办法就只能期待天才了。
越发达的国家高级技工的数量越多是有缘故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工人不懂几何和代数,要看懂说明书和图纸都困难年轻的工人还有机会继续学习,三四十岁以上的工人,要从四则运算起步难度是相当大的。
大化工基地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即使是购买国外的成套设备,对方也会考察客户的工人水平,如果达不到标准,就必须掏钱进行培训,否则不予供货。这是为了降低他们的维修成本和风险。大华实业在培训基地上花的钱,完全可以从订货中节省出来。
前提是培训卓有成效。
在工人们训练和自我训练的当口,大华实业集团继续改组成更具现代化的企业公司。采购审查委员会被分割成采购委员会和审查委员会两部分,并由采购部门进行具体的采购和信息收集。全集团供应链改善后,杜绝了债务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控制了产品质量。首先受惠的就是动力机厂和大华燃气公司。
大华实验室内部的科学进度审查委员会被提升为集团直属部门,开始学习nih的审批制度,组织了简单的同行评议流程。全部由科学家组成的评议会,中期进度审查,结案审查和评价审查都得以完善,无法达到要求的项目被削减资金和补助,不能产生效益的项目也有被砍之虞,稍稍有些放松的实验室,再度紧张起来。
此外,一线工人的比例持续增加,减少的管理人员,要么下到基层去工作,要么到培训基地去,若有不愿意的,就自请离开。
离开的人很少,却是大华实业第一次成规模的清退人员,而且是往昔的管理层,仅仅这点,就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苏城巍然不动,继续整合内部。在现在的情形下,资金和利润是相对确定的,要想拥有台塑一样的竞争力,这是唯一途径。
也许是中文系的基因作怪,苏城在闲暇之余,会将整合过程撰写下来,自己读自己改,发觉问题就进行标注,然后再在战略部和董事局的会议上进行讨论。
每当一项整合内容被确定下来,能够予以实施,苏城就会形成文字,然后发表到报纸和杂志中去。
如果说,《大华实业推行ci》尚有跟风之嫌,不能引起企业界的重视,《大华实业集团整合概述》,《大华实业集团科研管理分析》,《大华实业采购三步走》等文章,就不能让人等闲视之了。
很快有人发出了学习文章,询问和邀请的信函纷至沓来。
舒兰已经上到了第三年,该到实习的时间了,就帮苏城整理文件,以为观政。她把信函分成四部分,政府机关的来信是一叠,国企的是一叠,民企乡镇企业的是一叠,最后还有一叠民间来信。
每一部分,都有两本书的厚度。
苏城到培训中心住了两天,回到临时办公的上*海国际酒店,就见地上全是信封,舒兰还在分拣。
“全是给我的?”苏城也席地而坐。
舒兰擦了一下额头,甜甜一笑:“还有从集团转来的,但内容是给你的,也都拿来了。”
“这怎么看的完?”
“那就找几个秘书帮你看吧。
就怕有一些私人内容。”舒兰起身给苏城倒了一杯水,自己伸着小腰,好身材暴露无遗。
苏城舔了下嘴唇,忽道:“舒兰,你要18岁了吧。”
“快过18岁生日了,你要买礼物给我?”舒兰眼睛睁的大大的,笑道:“我要一个音乐盒,香港电视剧里常有的那种。”
苏城心中涟漪,连忙说好,然后抓起一叠信件问:“都是说什么的?”
“主要是想要学习大华的方法,还有一些是邀请函。这个深*圳市的信比较奇怪,是让你参观证券交易所的。”中国早期的股票交易所,都叫证券交易所,因为用的久了,现代人几乎把股票和证券给等同起来了。实际是当年的股票交易所为了审批容易,特意用了证券两个字,到2000年以后,如上*海交易所,就悄悄的把名字给改了回来,还叫股票交易所。
苏城默算了一下时间,淡定的道:“这两家证券交易所,估计是要开张了。”
上交所是12月19日开市的,他们当时已经有了正式批文。深交所为了抢在上交所的前面,在12月1日“试开市”正式批文到91年7月才下达。
想到这里,苏城的心思更淡了,说:“深交所估计想考察大华实业的资质,我还不想上市,你回一封委婉点的信给他们吧。”
中国的股市很赚钱,这是相对于股民来说的。以苏城目前的资本金,买哪支股票,哪支股票就会涨到无人出售,卖哪支股票,哪支股票就会被抛成废纸。不管是采取长时间建仓的方式,还是用野蛮短线,一个操纵股市的名头都跑不掉。在这种危险的新鲜事物面前,政策风险大的惊人,苏城已经不划算参与了。
他一门心思的经营实业,若是纯粹的投机,反而是选择美国更简单有效。
想到此处,苏城又拿起电话,笑道:“我给小胖说一声,以他的体格,挤上几天的股市,又减肥又赚钱,一举两得。”
雪片般的委婉的拒绝信,又从大华实业飞回来各家企业。
大部分企业都放弃了,但也有少部分的企业和少部分的人,非常坚持的想要见到苏城,于是就到上*海来,既有参观大华实业的,也有交流经验的。
苏城一一接待,初始阶段尚觉得烦闷,随着聊天的深入,他渐渐有了其他的想法。
这些主动跑来的家伙,要么大胆要么勇敢,难得的是水平都不错。
于是,劝说苏城的人,迅速的被苏城劝说:“我们大华实业的薪酬水平是业界最好的,说是全国最好的也可以……”
观察到不在乎钱的文青,苏城又有另一套说法:“集团百废待兴,管理者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你到大华实业来工作,绝对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好途径。”
对于看重未来的家伙,苏城又拿出大华版的分红制,说:“我们大华实业非常看重员工的价值,我们参照了通用汽车的薪酬体系,对特定的员工进行分成。凡是‘用自己的发明、能力、勤奋、忠诚或是特殊的工作,为大华实业集团的成功提出了特殊贡献”的员工,在公司盈利超过资产5%到7%的情况下,都可以获得红利。这笔钱是非常多的,今年估计有上万元,以后还会更多。老实说,员工要进入分红范围,员工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才行。我相信你绝对是有资格的。”
见面的人越多,苏城的说服力就越强,大华实业收入囊中的人手就越多。只是极短的一段时间,大华实业突然变的门可罗雀。
谁还敢再派人来联系啊。
……(未完待续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五十三章 请托
时间晃眼而过。
1990年10月7日。北”京亚运会结束。全国人民和国家领导,终于又将目光转向全国经济和世界形势。
此时,自1988年起的全国性通货膨胀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消费低迷。民众只觉得钱不贬值了,物价不涨了,疯狂的购物欲顿时消减了下来,企业却如同行走于冰火两重天中。几个月前,尽管有债务和政策风险,东西毕竟是能卖的出去了,现在却好,花大价钱买回来的原料,生产出成品以后,竟然无人问津,库存的压力让每个企业都喘不过气来。
转眼间,报纸开始用“市场疲软”来形容经济状态,结束抢购潮的中国人重新进入了储蓄时代,不同的企业又陷入不同的麻烦当中。
厦”门海沧仿佛一片静海似的,没有感受到丁点的浪潮。一如大华实业集团。
经过整合的集团公司,拥有数以亿计的资产和现金,在此时的民企中,当属一流。加上偏向专业性的市场,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大华燃气公司也完美布控五省之地,最早的山”东境内已进入收费送气阶段,由于使用预付燃气卡的方式,回收资金的速度虽不多,却足以填补日常的经营性支出。
苏城本人将目光转向海沧的甲醇基地。
第一批的12万吨设备已运至工地,让昔日空旷的土地,渐渐变的丰腴起来。
数十名外国工程师随车而来,在工地上摆开阵势。一边对图纸进行修订,一边落实装备,等待施工人员到场。
如甲醇和乙烯这样的大型石化装备,向来都是订单制的。下一份订单生产一套装备,有时候还根据客户需要进行修改。例如苏城现在订购的甲醇设备,就要求能够使用国产催化剂,相比国外产品,这种方式能降低不少的成本。
与之相对应的,是装备到位的时间不一。小型的通用零件,往往是第一批到货的,如反应罐等大型装备,就需要慢慢等待。一些热门的年份,甚至要等待一半年的时间。
苏城一方面催促,一方面整饬基地的基建。除了甲醇设备之外,宿舍、食堂等生活装备也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大华实验室也暗地里学习研究卡萨利公司的12万吨甲醇设备。
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因此,主要是国企的石化公司制造的甲醇等石化设备,也均以煤炭为原料。比起气化的天然气,固态的煤炭令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国内甲醇设备始终处于追赶世界水平的阶段。
苏城以石油起家,如今回溯上游到石化产品,已经是绷紧了弦的状态,再要自己生产石化设备力不从心,也不符合经济原理。不过,他也没放过这次机会,大华实验室偷偷成立了一个石化装备研究所,网罗了一些人手,先做起了国产化的工作。
这也是中国式研究的必经之路。先买来成套的装备,不管人家是怎么设计的,首先想办法做出零件来,等到每一个零件都能做出来了,就可以生产100%国产化的山寨产品,再下一步才是自行设计,自行研究。
中国特色的研发方式,听起来好像没有外国研究机构的方式酷,但却非常实用。
科学研究宣传的再漂亮,说的再好听都是虚的。能够研发出好东西,并让企业赚到钱,让企业和研究结构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外国企业动辄数百亿元的资产,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有的是资本进行从头到脚的研究,有的是资本接受失败。像是瑞士卡萨利这样的公司,研发一套甲醇设备,每年就能投入数千万美元,他们同时还要研究乙烯、乙醇、合成氨等等大型设备,每年能成功一半就不错了。
至于收回成本的时间,估计要落到5年乃至十年以后。
因此,他们现在赚钱的12万吨甲醇,很可能是10年前,乃至15年前的投入所产出的。10年前的1980年,中国又如何拿得出数千万美元,持续数年的研究甲醇设备,15年前的1975年更不用说,就算是投入研究,也会优先研究合成氨之类的大化肥产品。
即使是1990年的中国,中石化也不敢轻率的投入1亿美元搞甲醇设备,别说是一半的成功率了,七成的把握也不行。
相比之下,一步步的国产化,对各方的压力都小。任何企业,都可以选择进口设备中的某个或某些零件进行仿制,首先仿制易损件替代国外的售后服务,其次再仿制常用件和通用件,最后仿制专用件和重要零部件……
这种方式,每进行到一步,每有一些研究成果,都能短时间内转化为收入,也许只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就能启动一个项目,并在一两年内收回成本,无论是生产方还是客户方,都能从中得到好处。
对尚在不发达阶段的中国来说,再没有比维持企业生存更重要的了。要是企业因为研发投入太多,失血而亡,以前的研究再漂亮,估计也没有人欣赏了。
相反,逐步国产化的方案,却能让中国资产数亿元的企业,启动国外资产数百亿美元的企业才能启动的项目,实则是中国发展的大杀器。当然,对国外厂商来说,这个过程就没有那么美妙-了,一些国外企业甚至会因此而提起诉讼,并在合同中千方百计的阻止中国进行国产化。
偶尔,他们会成功,但大多数时间,都是失败的。
正如现在的大华实业,派遣几十名专业人员免费帮助卡萨利的工程师,就算他们再小心,也总有一些资料泄露出来。即使都是公开信息,对第三世界的中国而言,也是难得的资料了。尤其是有的放矢的情况下,反而能够了解更多的东西。
双方通力合作的情况下,仅三天时间,设计图纸就全数到位。领头的瑞士工程师巴克曼非常高兴,一个劲的表扬工程进度。他们全球开工,完成工程越快,获得的奖励和薪酬也就越高。
苏城等大华系的成员自然更高兴,国际市场上每吨三四百美元的甲醇价格,意味着早一天投产,就能多生产出10万美元的甲醇。
上”海石化厂等单位,也兴致勃勃的参观工地。早在瑟坦油田竞标期间,为了对付能源部,苏城就许诺从上”海石化厂进口甲醇装备。不过,他们的甲醇装备产量难以满足大华的需求,双方重新协调,就变成了学习卡利萨的技术,并以改造拆解自巴西的装备为主。
唯一不觉得高兴的,也许就是台塑系的王胜了。大华的进度越快,给予台塑的压力就越大。偏偏他们还不能阻止大华实业的投产——自己不能敲定合同,难道还让别的公司不能敲定合同?何况,大华实业还是他们邀请来的。
王胜无话可说,只能在海沧的工地无聊的转悠。这时候,又是一个车队卷着黄土而来。
“还有新设备?”王胜一阵无奈。大华实业的甲醇设备要是真的投产了,台塑可就尴尬了。这不光是大陆方面的压力,还有台湾方面的压力,他们可不会把大华和海沧基地分开来看,只会觉得海沧计划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对台塑来说,这明显不是什么好消息。
车队最终停在了大华石化公司的外面,一队队人提着铁锹铲子之类的东西跳下车,然后松散开始排队。
苏城也注意到了,丢下外国专家,慢慢踱了过来。
“这是做什么?”王胜满心疑惑。要说他们是来干活的,工具也太简陋了,而且就在大华石化公司的隔壁,哪里也就刚刚平整了土地罢了。
苏城尚未看出个丁丑寅卯出来,这些人就喊着口号跑了起来。只见前面人推着独轮车划线,后面人就锄头铁锨一起上阵,跑出一条沟渠。
“这是要挖水渠?用得了这种阵仗吗?”现场有8辆大车,三四百人,站成一排声势逼人,干起活来热火朝天,王胜明显是理解不能了。
苏城和他并排站立,不确定的道:“好像还有植树。”
两人瞎猜了一会,摸不着头脑。杨明跑去问了问,神色古怪的回来,道:“他们是市里组织的建设小组,全是工商局和税务局的干部,要在咱们厂区外面弄个公园。”
大华化工公司有400亩土地,按说是比较宽敞的,但也只能随便搞一下绿化,不可能像花园一样铺开。
看来眼王胜,杨明继续说:“全市的企事业单位,都要组织人手来参加海沧建设,以后每天都会有一个单位的人来,直到咱们工厂边上的公园建好。”
王胜奇怪的问:“怎么不让工作做。”
“市里要表示支持,组织下属单位就更有诚意吧。”苏城苦笑两声,见杨明欲言又止,又问:“怎么了。”
杨明踌躇了一下,轻声说:“刚才我问话的时候,有个税务局的处长问我说,大华石化能不能再塞几个人。我说我做不了主,他就不太高兴。”
说到这里,杨明有些不安。他是苏城从胜利机械厂带出来的,非常了解国企和行政机关做事的风格,深怕自己给苏城招惹了祸端。
苏城却只楞了一下,就笑了,说:“恐怕不会只有你一个遇到请托的。这样吧,你去问问其他干部,有要求的,统一报上来。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五十四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杨明搜集了两天信息,报上来的请托数量有300多人。有的领导,一个人就能递十几个条子,看的苏城又好气又好笑。
看上大华石化公司的人自然是不少的。1990年,国企下岗方兴未艾,应届毕业生也越来越不好找工作了,就是当兵的回来的孩子,要落实一个不错的工作也很艰难,300多块钱薪水的公司,早就落在了有心人的眼中。
按照招商引资的一贯原理,在石化公司谈判期间,大家是要全力捧起的。
当石化公司开始建设了,装备都拉来了,这就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
谁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尤其是国企效益不好的情况下,有不少人打的都是停薪留职的主意,人送到大华上班拿高薪,还保留一个国企的身份双保险。
当然,请托的是请托的,苏城要是绷着不让,估计也不会有人翻脸,但得罪人是一定的,指不定什么时候使个绊子。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苏城想了想说:“定个数量吧。”
“真的要?这些关系户可不好伺候,好吃懒做不说,肯定要求拿高薪,没的破坏厂里的气氛。”杨明在国企里呆了十年有余,对里面的作风深恶痛绝。
“只要拿住一点就行了,同工同酬。不管是哪个领导送来的,他都得按照咱们厂的规章制度工作。好吃懒做不行,具体怎么管理,你让下面的班组长互相商量。”苏城说着又加了一句:“为了300块来上班的关系户,既然进了咱们工厂,就是咱们的职工,和递条子的本人是不同的,要有联系也要有区别。注意一些,用不着低声下气的,正常安排。”
“他们要是不服从管理呢?”
“哪个工厂没有刺头?咱们培训了这么久,现在的班组长也是有经验的,谁没有几手办法,放权给他们去做就行了。”
“处理刺头总得有惩罚措施,这个怎么办?”
“如果普通的处理方式不行,就请家长,谁送来的人谁管理,让递条子的过来处理。”
杨明算是看出来,苏城是要用管理小学生的方式来管理这些关系户了。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他担心出现问题,又偷偷找来霍昌商量。自从胜利机械厂出来以后,霍昌就给苏城做副手,两人一老一少,一个了解现实情况,一个看得清未来,真是最好的搭配。
霍昌也许不是天才的企业家,或者精明的管理者,但作为执行者,他非常理解苏城的意图,做事既是圆滑的一面,也有强硬的一面,乃是极恰当的副手人才。
配合的久了,霍昌也渐渐的竖立了一些权威。大华化工公司新建,苏城亲自监督,霍昌继续做具体的事务,依然默契。
听了杨明的叙述,霍昌稍稍考虑了一下,说道:“就按苏董说的办。召集干部,我来给大家说明。哦,麻烦你邀请集团公关部的李琳到会,这些都是她喜欢的。”
“好。我什么时候通知这些关系户?”
“我来通知。”霍昌拿过名单,道:“不用通知他们,咱们直接通知写条子的,得让家长知道我们的政策。另外,你派几辆车去接人,用大华的车。”
大华化工的轿车,全是沃尔沃的公路客车,和香港的巴士一个模子,组成车队进入市内,绕城一周,煞是显眼。半天的功夫,大家就听说了化工公司一口气收了300多个关系户的消息。
写条子的自然喜笑颜开,觉得面子有了,好处也得到了,没写条子的就议论纷纷,掂量着自己的身份,能不能也写两张条子。
但是,中低层的干部不知道大华化工公司的甲醇设备投产的重要性,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又哪会不知道。
经过一夜的思考,市委秘书长钟离善被派了出来安抚苏城。
钟离善是个大脸的中年干部,多年的行政生涯,让他的眉头遍布壕沟,像是被炮击后的防线。10月的天气,他还出了一头油汗,也不擦一下,就与苏城快速的握手,深刻的道:“苏董,是我们市委工作没有做好,没有严格要求干部,市委正在召开扩大会议,专门批评给大华石化批条的问题。苏董有哪些要求和疑问,都可以提出来。”
“我要感谢市里的干部给我们大华送人才,如果不是大华化工的编制满了,真想再要一些。”苏城熟练的说着套话,要学这些东西太简单了,尤其是每天都听的人,自然而然的就说出来了。
1...102103104105106...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