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接受面试的共有160名的大华石化公司的工人。他们将是首批试机的操作员和替补操作员。卡萨利公司必须培训并测试他们,以保证每个岗位有两到三个人完全掌握,才能收回尾款,这笔费用也是包含在数千万美元的设备费用中的。
对卡萨利公司来说,测试大华的员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责任。一旦所有操作员和替补操作员都通过了测试,试机出现问题,就要首先考虑机械故障,并由卡萨利公司负责到底,直到安全经济的试机成功。但是,如果有操作员和替补操作员未能通过测试,那就不能进行试机,更不可能投产,卡萨利公司的工作也就不算完成,他们必须继续培训大华的员工,直到所有人合格为止。
这样的条款,虽然形成了两种约束,但最严重的约束还是试机的责任。因为试机产生的维修费用,可比培训贵多了。
因此,如卡萨利这样的大公司“面试”向来严格,没有多少人情可讲。
这个道理,苏城稍微提一下,在场诸人立刻就明白了。一个个的眼神都变了。
丁志鹏问:“大华此前有测试过吗?”
苏城答:“没有。”
“第一次?”
“第一次。”
丁志鹏不禁拍桌,用调笑的语气改善气氛道:“你这家伙真是胆大,就不怕未能通过,在毛主任面前丢了面子?”
毛主任果然抛开了世界观念,哈哈笑道:“年轻人勇气十足值得褒奖。看看大华能不能一次成功。”
“非得成功不可。
我可不想再飞大半个中国来观礼了。”丁志鹏一个劲的摇头。
众人莞尔,又暗自佩服苏城的人脉关系。丁志鹏轻松的话语,说明两人的关系非常融洽,透出的信息着实不少。
卡萨利公司是瑞士公司,和中国政府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才不管有多少“大人物”看呢,只在操场上做着自己的事,将一个个模拟操作台,按照顺序进行摆放。其形状,就像是把操作部分给拆了下来一样,正是仿真甲醇操作系统。
这种仿真系统有点像是军队里培养装甲兵的方式。单独做一套方向盘、刹车油门变速箱以及座椅等部分。虽然不具有功能,但操作方式都具有了,考官设定几个条件,操作员依言进行,操作的对是不对一望可知。
整套的仿真甲醇操作系统稍微麻烦一点,考官设置条件了,操作员不光要据此操作,而且要注意前面操作员的反馈。
巴克曼却没有给他们讨论的时间,声若洪钟的道:“模拟操作考核2分钟后开始,请操作员就位……”
大华的员工拔腿就往位置上跑。
令卡萨利公司的工程师们吃惊的是,大部分的大华员工都跑对了得方,对于上百个座位的混乱模拟体系来说,这是颇不容易的。他们却不知道,大华的浦东培训基得早就有了自己的仿真模拟系统。
“开始吧,设定条件,热管压力8兆帕,新鲜气单程通过操作……”巴克曼是个日耳曼血统的瑞士人,身材高大,声音沙哑,站在一个篮球架的前面,像是做防守似的。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中方员工翻译。随后,一名班组长提高音量,道:“单机空负荷一次试运转,压缩机热机……”
王胜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盯着下方,心里的滋味说不清道不明。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五十七章 市场判断
随着班组长的命令,操作员聚精会神的拉下闸门,摁下按钮,锁定仪表,记录信息。
每一组人后面,都有一名卡萨利公司的工程师盯着,不时的在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几个操作员紧张的手心出汗,一个劲的在工作服上抹,神情反而是愈发专注。
石化系统的国企官员看的神情专注。没吃过猪肉的总见过猪跑,12万吨的甲醇项目,比国产设备大了一些,基本操作是相似的。大家一方面是看仿真系统,一方面也是看大华石化的水平够不够投产。外行人总以为工人就是做体力活的,却不知技工、熟练工和生工的区别甚大。论起来,鲁班也算是个八极技工,他的徒弟儿,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还是两说。
像是上石化这样的企业,一门心思的想着卖些国产催化剂给大华,它就得估量出大华的用量。大客户谈判,用心与否是非常重要的。
毛主任和丁志鹏都不懂技术,只看下面的工人忙忙碌碌,并不知情况如何。毛主任看来一会就不明白了,扭头面向苏城,仿若不经意的问:“大华有没有参与到国际石油期货交易里去?”
国内90年代始建期货交易中心,但对石油期货的关注,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了。自从八月份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国际油价就是一个劲的飙升,至11月,价差最高达到了一倍,牵扯到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引得无数人的关注,毛主任看来也是关注的一员。
苏城脑筋转了的飞快,道:“8月末,用1000万美元进场试了试,赚到了一些,很快就出来了。大华本小利薄没有参与石油期货交易。”
这时候,与王胜一同来的台商饱含着遗憾,说道:“苏董真是谨慎人。原油市场,总的趋势是涨的把赚的钱投进去,现在说不定变成几亿美元了。这不是白送钱吗?”
苏城笑了,反问:“是吗?”
这位台商也是石油行业的商人,微胖,衣着宽松,面露微笑,以幕僚似的摇头晃脑,评价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科威特每天几百万桶的配额完蛋了,国际上又封锁伊拉克,他们的石油也运不出来。两家并到一起,少600万桶原油不成问题。两伊战争可是打了8年,谁知道这一次有要多久。马后炮的说,8月份买原油期货,转手赚到四五倍不止,要是胆大心黑一点,10倍都有了。”
期货是有杠杆的,简而言之就是可以轻易的从银行贷款炒期货。因此市场价格涨了一倍获得10倍乃至20倍的利润都不稀罕。
苏城心想,这厮还真的是马后炮。
台商见他不以为然面目不喜道:“我是没有苏董的条件,否则的话,定要进场狠赚一笔。您自己就有油田到时候,不光期货上能大赚一笔,油田还能再赚一笔。”
苏城禁不住笑了,道:“就是因为我有油田,所以买空容易做多难,适可而止。你做期货是一份风险的话,我有油田可是双份的风险。”
“苏董觉得油价会跌?”油价下跌,期货赔钱,油田的收入也会减少,所以才是两份风险。
苏城不做评论,笑笑道:“无论涨跌,我都不准备进场了。”
他印象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初期,也就是8月初,是石油期货涨的最疯狂的时节,他也是此时进场,参与了短短两周,不等石油价格飙升到35美元以上,就迅速获利退出,以1000万美元赚到了8000万左右。
不投入更多,是为了控制风险。越是了解期货市场,苏城对期货的风险认识就越深。也许很多人认为,知道市场大势就能稳赚不赔,这一点只能用来买股指期货,连购买单独的股票都不够——天知道会不会股指大涨却某公司丑闻的情况出现。期货更加危险的地方在于波动剧烈,银行杠杆又令波动加剧。
苏城投入了1000万美元,通过10倍以上的银行杠杆,实际操作的是1亿多美元,原油价格上涨70%左右,他就赚到了8000万。如果他投入1亿美元,的确有机会赚到8亿美元,但是,假如原油价格短暂的下行10%,苏城就必须立刻补仓1亿美元,没有,就会爆仓而亡,血本无归,其后,就算原油价格继续走高,那也与他无关了。
即使是原油飙升的8月份,短暂下行10%乃至20%的情况,也不止出现了一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一个极快的过程,石油价格也从20美元上升到了28美元。这个时候,很多投资者就会想,伊拉克占领了科威特?没错,28美元也该够了吧。只要这种思想一蔓延,价格就会跌到25美元。这个时候,苏城就要填补相同数量的资金额,1000万美元,或者1亿美元。
毫无疑问,如果不懂市场而选择满仓操作,苏城就算知道大势,也会因为短线波动而爆体而亡。
而在石油价格自20美元向35美元,最终40余美元攀升的过程中,跌回30美元以下的情况,屡屡发生。别说满仓操作了,苏城就是用3000万美元入场,也有可能被市场波动毁掉。
而在他看来,金融市场的机会太多太多,完全没必要孤注一掷。
其他人的想法,就很难与他一致。台商慨然道:“联合国关于伊拉克的决议一份又一份,现在没有10份也有8份了吧,什么用都没有。依我看,最终还是国际制裁的可能居多,那样的话,石油只有继续上涨。如果打起来了,估计涨的会更快,除非苏联参战。我估计是不会。”
说到这里,他得意的一笑,说:“所以说,涨是必然的,就是涨多涨少的问题。”
后人站在结果的角度上,总是能对前事分析的头头是道。然而,身在历史之中,重重迷雾只有少数人才能驱散。
没错,2月2日,苏联的确放弃了一党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的军事实力变弱了。在普通中国人看来,苏联老大哥是没有那么望而生畏了,但也没有衰弱到任人欺凌。他们仍然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数量最多的常规武器……假使他们支持伊拉克,即使仅仅是“租借”武器,也能令美国感到无比的头疼。苏联的防空导弹,可是确定无疑的能把美国飞机揍下来的。
不仅如此,许多中**事专家,自始至终都相信,以伊拉克军队的数量和武器装备,以及8年两伊战争的经验,完全能够抵挡美国的地面进攻,充其量是吃些亏罢了。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参与到期货市场上去,输到裤子都当了,也许还会做多,期待一招翻身的幸福。
台商以正常的思维考虑,估计就没有想到油价下跌的可能性,若是分析历史的话,他的依据更充分。70年代的中东战争,就让世界油价永久的上升了。同样发生在中东的战争,为什么不能再次令油价永久性的上升呢?
其实,油价下跌的可能途径只有一种,战争以最快的速度解释,中东恢复到战前的事态。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在这里,现实对历史开了一个玩笑,两个条件偏偏都被完成了。因此,1990年的油价上升,注定了是一次脉冲性的上升。价格一度从20美元上涨到40余美元,最终又回落到了20美元。短短的半年时间过去了,什么都好像没发生过似的。
苏城回忆历史,看着台商自信满满的表情,颇有些感慨的道:“油价上涨的好时间已经过去了,不如冷眼旁观吧。”
毛主任注意到了,问:“苏董认为油价会停止上涨?”
苏城肯定的说“是”转瞬又补充了一句:“短暂的上升,比如持续一两天这样的,还是有可能的,太难把握了,所以说,不入场为妙。”
“如果已经入场了呢?”
毛主任当众说出来,不可能是自己参与了期货交易。90年代的国家干部,私人资产总归不多。既然不是他,就是国家行为了。苏城想了一下,说道:“如果不能退出的话,买空比买多好。”
台商不能置信的问:“买空有什么依据?”
“简而言之,中东局势混乱,油价上涨,局势趋稳,油价下跌。我倾向于局势趋稳。”苏城没有说什么美国速胜一类的话,这在1990年的中国可不受欢迎。这场热战,对中**方和世界军队都是一次大洗礼“无从预料”是最好的形容。
别人只当苏城说的趋稳是僵持状态,这也是9月以后的局势。伊拉克除了宣布科威特是一个行省之外,再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油价已在慢悠悠的回落了。
这种回落,对不少投机者来说,都是相当危险的。毛主任关心的道:“如果大华操作的话,这种情况下能获利吗?”
苏城犹豫的道:“比较困难,资金压力可能很大。”
“但能盈利?”
苏城微点头。
毛主任白净的脸皮上浮现出笑容,沉吟着不说话了。
这时候,下方传来阵阵欢呼声,部分来自工人,部分来自国企观礼的人员。
巴克曼笑容满面的与大华工人握手,苏城一看,连忙告罪一声,往下面去了。在他眼里,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远没有实业发展吸引人。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五十八章 国产化准备
巴克曼笑的嘴角弯弯,日耳曼硬汉形象骤然崩塌,宛若一只披了狼皮的小姑娘,还是婉约派的。
老外总是不吝于语言上的赞扬,说漂亮话又不花钱。巴克曼代表卡萨利公司,以极度的褒扬之情赞誉说:“大华石化集团仿真测试,一次成功实属罕见。作为一家新公司,未曾接触大型化工设备的前提下,要做到这一点的付出可想而知,难得的是每名工人都饱含着工作的热情,让我重新见到了工业时代欣欣向荣之气……”
中国的媒体记者哗啦啦的拍照,然后认真的记下巴克曼所说的话。他们才不管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的就当是真的了,好听的漂亮话,领导也愿意看,读者也愿意看,全场一片其乐融融。
海沧县和厦*门市的官员也高兴的浑身抖擞。1990年的政绩,就是招商引资,大华虽然不是他们亲自招揽来的,但落在海沧的地头上,那就有他们的功劳,至少一句“落实投资”是跑不掉的。
巴克曼说完了,又回答了记者的几个问题,瑞士方面的项目经理站了出来,手持文稿,认真无比的念道:“卡萨利公司致力于化工技术,并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良好的合作,今天,我们选择大华实业集团,作为我们在中国的伙伴企业,共同进行12万吨甲醇设备的研发。大华实业集团及其下属的大华石化公司,以及大华实验室是一家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公司。它们的工人熟练度高,它们的科学家技术水平先进,是理想的合作企业……”
苏城笑眯眯的看着瑞士人表演。这是公关事业部的功劳,卡利萨公司一口气拿走了7000多万美元,等于伊拉克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斩获了。这笔钱,可不是安装一部甲醇设备就算完的,大华接下来还会购买他们两套12万吨甲醇的关键设备。并接收他们转让的12万吨甲醇技术。所谓的合作伙伴云云,既是场面上的说法,也是用钱买来的。
如果要大华实验室自己研发12万吨甲醇设备。数千万的投入且不用说,时间上就耗不起。国外已经开始研发60万吨甲醇了,30万吨甲醇的生产瓶颈已解决。大华已经落后,再搞纯粹的自主创新等同于闭关锁国。
相反,现在买下12万吨甲醇,日后就能自主研发出30万吨甲醇,虽然还是比不上国外最贵好的60万吨甲醇设备,但也有了竞争的余地。
瑞士人表演结束,就轮到发改委的毛主任,体改委的丁主任,以及省委省政府的代表同志讲话。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以及开发区委区政府的代表同志激动的抓耳挠腮。恨不得代替领导念稿子,这种心情,就好象荒凉的公路上,遇到有人在车震,偷窥的同时恨不得代替对方辛苦一样。那面红耳赤的心情就摆在脸上,偏偏被窥视的人也面红耳赤,顾不上他们。
领导同志们互相看,互相说,互相学习互相证明,好似乌云压顶一般。令众多异类生物浑身难受。
上石化的总工申山,悄悄的踱到苏城身边,道:“苏董,恭喜你们大华试机成功。”
“谢谢。”两人声音小小的,好像地下党接头一样。其实也差不多,台上的省委领导只觉得自己的稿子妙趣横生,对于不听讲的干部是深恶痛绝的。虽然他们自己也讨厌开会,但是,站在讲台上和话筒前的感觉,和坐在椅子上的感觉,确实是截然不同,肾上腺素的供应会让人体颤抖而自信,再也想不起那些惨痛的回忆。
表面上看,申山已经干瘪的像是黑木耳了,他浑在在意台上的声音,用同样干瘪的声音说道:“苏董,我们上石化最近研究了卡萨利公司的催化剂,确实是好东西。200度就有活性,230度就能达到活性最大,2年的使用寿命,最长能用三四年,但价格也好啊。我们上石化的催化剂在250度就能得到卡萨利催化剂的效率,14个月的使用寿命,用个两年时间也没问题……”
“我们准备选用石化三厂的催化剂了。”苏城一句话斩断了申山的话。
60年代进厂的申总工,什么勾心斗角的没见过,只一发楞,问:“不是说下月试运行再定吗?”
“石化三厂和我们共享专利,以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来的催化剂,各是各的。不过,我们准备对12万吨甲醇设备进行国产化,你们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参与。”石化三厂的技术规模不逊于上石化,由于位置偏僻,日子比不得上石化,对技术专利什么的也就不在乎了。换成申老头儿,估计还得虚头巴脑的谈判一番。
听了对方的条件,申山自问做不出来,无奈道:“这个12万吨甲醇才引进,就要国产化?外国人能行吗?”
“他们行不行有什么关系。”苏城一晒,道:“上石化要是有心的话,早日参与国产化,日后订单是不会少的。”
“大华要做设备?”
“我们大华的传统是先给自己做设备,然后再扩产。海上钻井平台如此,化工设备也如此。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做久了石化产品,石化设备也该了解不少了,对不对。”
“你们确实自由,我们厂80年代就申请往下游走了,最后还是失了好时间。”申老头感叹一句,马上追问:“苏董准备把哪部分包给我们?”
“不搞承包。”
申老头“咦”的一声,问:“不搞承包?那怎么搞,要是几个厂子搞了一个东西,算谁的?”
“谁先通过验收,就算谁的。”
申老头一愣,脸色微白,道:“真狠啊。”
苏城闪过一丝歉意,道:“大华本小利薄,经不起折腾,等不起时间。只能如此,上石化若不参与,我不觉得怨怪。”
12万吨的甲醇设备,计划经济年代是绝对的国家重点工程,需要汇集全国化工界的精英来做。当时的做法,就是把某一个设备项目,如压缩机丢给某一个具体的厂子,让他们集中力量进行研发,最终大家再把零件汇合起来,交给总装厂,就算是攻关完成了。
这样的做法,好处是减少了浪费,不好的地方是缺乏竞争。任何一个厂子,只要确定得到了某个项目,那这个项目就是它的了。除非整体项目停产,否则要订购某个特定的设备,就得找它。
在所有工厂都铆足了劲上阵的时候,这没有问题。但是,自80年代末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是缺乏时间节点的控制,一家工厂争取项目的时候很积极,得到了项目就倦怠了,更有甚者,什么赚钱选什么,选到手了研发不出来,又不肯给别的工厂,整个项目都被拖累的不在少数。
另外,系统性的风险也在逐渐积累。80年代以前的国企工厂无论如何都是不会破产倒闭的。国家的厂子做国家的项目天经地义。到了80年代中后期,国企停工的停工,破产的破产,很多红红火火的厂子,转眼间就变成了要清偿债务的破产工厂了。一个项目若是不慎分给这样的企业,完不成计划不说,还有可能要不回项目——人家破产清算的时候,说不定就把该项目的订单,当作应收帐处理了,由此产生的合同纠纷,能烦死任何一个部委。
苏城选择的验收制,就没有这种顾虑。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哪个厂子要是选了完不成的零部件,大华也不会产生损失。
崇尚勤俭节约,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申山,深恶痛绝的道:“你这样做,就是产生恶性竞争,两家工厂同时生产一个零件,一家得到了回报,另一家白白付出,这合适吗?”
“12万吨甲醇设备有上10万的零部件,何苦都奔着一个零件去?再说了,试制小部件的成本很低,成功以后的利润却不错。要是准备做大部件的话,完全可以和我们大华沟通,虽然不能保证无竞争,但也称不上恶性竞争。”苏城换了口气,又道:“国外做这样的大型设备,大体上是采取结果导向的,像是飞机坦克这样的重型装备,都是从两三个公司的成品中选择,你换一个思路,没有立刻得到订单的技术,并不意味着该技术就浪费了,你说对不对。”
申山不服气的道:“怎么说都是对你们有利的。”
苏城哑然失笑,道:“双赢是最好的情况。”
“你们这样做,也不是没问题。”申山继续挑刺,道:“大家肯定都先选简单的,短时间出成绩的零件去做,最需要通盘考虑的零部件,反而没有人选择。”
“这种核心零部件,我们有三手准备。”苏城竖起三根指头,道:“第一是继续采购,第二是增加研发补贴,第三是大华实验室自己研发。”
“金钱挂帅。”申老头愤愤不平的说出了运动时代的名词。
苏城表示无压力。
这边说完话了,坐在苏城身后竖着耳朵偷听的石化六厂经理,捅了一下苏城,笑说:“苏董,这个国产化项目,算上我们吧。”
申老头悚然一惊,再看周围,好家伙,都是两人挤一个位置的业内人士。这种积极的气氛,却是他最近几年参加部委项目,再没有见过的。
……rv
..
超级能源强国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看喜欢的书,摸喜欢的菊。一边摸这本书的菊,一边看这本书的句。
看书很愉悦,摸好书的菊更是令人虚荣心暴涨——这么好看的书,竟然被咱摸到了菊花,精神上的愉悦不啻倍也再看这本书的时候,嘴角都挂着微笑。
爆菊的机会不是天天都有的,趁着前书懈怠,一鼓作气,必能得偿所愿。
求月票。
求保佑.
求一往无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