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祝所有人读书愉快,嘴角挂着微笑。
……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外销
[]..林永贵推开办公室的门,就感到一阵热气,连忙脱下大衣,又抖抖手脚,才坐到椅上,准备批复今天的文件
严格说来,他也只有早上的两个小时能批复文件,再晚一点,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干部来请见,再没有一个休息的时间
他刚坐好,搓搓手准备看文件,电话“叮铃铃”的响了
林永贵登时面色一肃敢在这个时候打电话的,肯定不是他的下属,否则就不是办事是找茬了
他特意咳嗽了一声,才接起电话,温言道:“你好,我是林永贵”
“老林,我是刘万海啊”电话里的声音有些震耳朵,像是防空洞中的笑声似的
“哎呀,好久不见了……”
一通寒暄过后,刘万海像是分段似的一阵大笑:“老林,我听说大华实业的苏董,是从你手底下出来的?”
“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油田上班的”
“能不能帮我引荐一下”刘万海笑呵呵的提出来要求
“这不像你的作风啊”林永贵讶异的道:“华南化工厂,还用得着我来引荐?”
1990年,人们穿的衣服多是化纤的,用的器具多是塑料的这些全都是化工厂的功劳以此时的国企分类,化工行业除了有污染之外,待遇地位都是不错的,此时的私企化工厂尚不成气候,化工体系的日还颇为好过,华南化工厂自不例外
刘万海哈哈一笑,毫不勉强的道:“大华的12万吨甲醇眼看着要投产了,我们华南化工厂眼热啊现在的原料紧缺你是不知道,嘿老林你的油田倒是好处多多”
林永贵不禁一笑每吨原油的计划内价格是400多元计划外价格是680元,一进一出是200多元的差价,批给谁不批给谁除了石油总公司之外,全由林永贵来决定,自然舒心
华南化工厂是中游厂商它下面的服装厂纺织厂或者医药厂塑料厂要求着批购计划内的原料,但化工厂自己也要求购上游的甲醇乙烯丙烯等原材料,自然比不上纯上游的油田
林永贵心想:大华生产出来的甲醇,总归是要销售的,华南化工厂也是个大客户,想来能成于是,他就笑了两声,应承道:“我打个电话,看有机会没有”
刘万海千恩万谢
林永贵挂上电话笑着摇摇头,要找秘书要号码的时候,电话又响了
“你好林永贵”
“老林我是老周啊……”又是一个化工厂的同学
几句话说完,林永贵怀疑的放下话筒这一次,他可没有丝毫要承揽的意思没等他想明白呢,电话再次“叮铃铃”的震了
“你好,我是林永贵”
“老林啊,我老钱啊”再一个化工厂的同学
林永贵一脑门的皱纹,截了一个话头,问:“老钱,大华又不是今天才开始建甲醇厂,你怎么现在才打电话过来?”
老钱立刻紧张了:“怎么,还有人向你打招呼?”
林永贵苦笑说“是”
老钱叹道:“这可真是,无漏偏逢连夜雨怎么一个个都想着走歪门邪道呢”
林永贵把话筒举的远了点,好像要看清楚话筒对面的生物,这家伙不也是在走歪门邪道吗?他不明说,拐弯抹角的问:“出来什么事?”
老钱哀怨的道:“大华建的是12万吨甲醇,我们考虑着,两年内能投产就不错了,谁想到,他年末就要投产了,再去联系,想搞几千吨计划内的指标,根本不行”
“都被抢光了?”
“哪里是抢光了……”老钱咬着牙道:“大华实业是私企,他们就没有计划内的指标你说说,12万吨啊,又不是年产12吨,竟然是个私企,谁能想得到”
林永贵无话可说,他也忘了大华是私企的茬了当然,真的要去想,那是清楚的很,但要把它和其他企业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很自然的就忘记了大华的私企身份
国内目前的甲醇工厂,年产1万吨以上的,就不算小厂里年产三四万万吨的,产值就能突破1亿,以地方的眼光来看,可称大厂
大华的12万吨甲醇工厂,虽然不是全国最大的甲醇工厂,但却是单设备最大的甲醇工厂或者说,是设备最先进的工厂改革开放虽然10年了,像是胜利油田这样的上游原料企业,却只会越来越强壮,又哪里会把私企看在眼里便是20年后,大型钢铁企业、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仍然是以国企为主,何尝有民企挪移的空间了
相形之下,1990年尚处在国退民进的当口,大华的私企身份倒也不太扎眼只是12万吨的计划外甲醇,让林永贵乍舌不已各大油田为什么把石油产量作为干部考核的唯一标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多出来的产量可作计划外物资进行分配职工的奖金福利和领导的小金库,都来自计划外的价值
相比之下,大华用1年时间建起的化工厂,计划外的产出比胜利油田还要多了
林永贵惊讶归惊讶,握着电话却不能再应承,拒道:“大华化工是苏城一个人的,他既然不是国企,那也就不存在计划内的配额了,该的是没有?如此一来,让他用计划内的价格发货,不是从他腰包里掏钱?”
“我们哪里让他用计划内价格发货了,现在是计划外的价格,他也不卖所以,才找到了你这里”老钱满嘴的苦涩
“计划外也不卖,他卖到哪里去?”
“出口创汇”
林永贵释然,道:“有出口创汇的机会,你找谁都没用”
国内工业品的价格虽高,还是有点比不上国际价格,尤其是汇率和出口退税的关系,国内销售向来是比不上国外销售的地方和zhongyāng政府也鼓励企业出口创汇别说只是一些企业想要增加产量,即使是嗷嗷待哺乃至命悬一线,政府仍然会鼓励创汇
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老钱自然也知晓,解释道:“其实12万吨的甲醇,出口创汇也没有一口气卖光的道理,本应该多少剩下些的唉,结果正碰上国际市场上甲醇大涨啊这个大华的运气,不服不行”
美国国会在11月中旬,通过了清洁空气法的修正案,顿时让甲醇的价值倍增价格因素虽然尚未显现出来,但供求关系的颠倒是显而易见的大华石化赶在这个节点进行试运行,自然引来了雪片般的订单
在海沧计划中,大陆是要求台塑全部产品100%出口的大华石化公司以海沧石化基地配套厂的名义建在海沧的地皮上,自然要遵守100%创汇的要求
对此,大华实业内部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不少人都劝苏城能减少出口的比例,如80%或60%,以免国外销售渠道不畅,产生积压乃至停产甲醇可不是容易储存的产品,它的流转度越快,仓储成本就越低,对12万吨的产量来说,每吨数十元就是好大一笔钱了
然而,已知历史的苏城坚定的否决了这个建议在未作游说的情况下,签订了100%出口外销的合同,等的就是美国的情节空气法案
甲醇可是能够作为燃料添加的如果用虚拟经济的手段来分析,一年消费9000吨燃料的地区,添加10%的甲醇,就是900万吨的用量,远世界甲醇的产量界限,别的消费不降,此项消费增长,甲醇哪里有不涨的道理
这个时候,苏城100%外销的合同,反而变成了一道护身符进可攻退可守蜂拥而至的采购员就是明证国内的化工厂都和老钱是一样的考虑,12万吨相当于人家几个厂的量了,难不成能全卖掉了?或者,总能找到个什么缝隙,漏几千吨几百吨出来
精明的进出口贸易商同样不少,聚集在海沧县城内,找寻着机会,有利害胆大的就签长期协议,不敢搞包销合同的,就想着提前付定金,用现在价格把货占住再说
王胜看着这些厂商,眼都红了
海沧计划搞到今天,台塑尚未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呢反而是大华实业,建厂又投产,一滴甲醇都没生产出来,竟然有人上赶着送钱
最让他愤愤不平的是,上赶着送钱的,苏城竟然不要
最最让他不平的是,台塑也怕甲醇涨价原料不足,派他上赶着送钱送定金海峡两岸最大的化工厂就是台塑了,他们搞石油炼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供应自己的工厂所以,大陆方面坚持100%外销,台塑同意了下来,因为他们自己用原料,就算是外销了
甲醇价格上涨,对台塑自然有不小的影响找遍全球,将要投产又尚未签订销售协议的,也就是苏城的大华石化了
……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六十章 紧缺
王胜和苏城的关系不错,只得承担签约的任务,请苏城去了海沧新开的*啡厅。
*啡厅名为“海岸人家”大沙发小茶几,有穿着整齐的漂亮女生和漂亮男生,后者尤其难得,吸引了不少女士群聚而来。除了贪新鲜的国人之外,来往于海沧的外国人也是*啡厅的一大客源。看女老板的满面笑容就知道,这些外国友人的出现绝对出乎她的预料。
由于外宾的存在“海岸人家”竟有了些名气,被称作最有意大利味的中国*啡厅,其中奖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大华石化公司的甲醇项目,只是数量的多寡有别,像是买了一张彩票,和买了一箱彩票的两个人。因为这两件事,海沧本地的官员在招商引资中多有借之宣扬风水的,却是引得一阵赞同。
周期长达一两年的工厂和店铺,临到营业的时候,发现市场供不应求,产品开始涨价了……这不是风水又是什么。
台商向来都是信风水的,王胜将苏城请到*啡馆里,就笑着说起来这个故事。故事说完了,气氛也就活络了,王胜这才怅然道:“苏董,我今天可是来求你的。”
“看你说的。”苏城连忙坐直了,道:“当日去台湾融资,要不是王先生和张先生,瑟坦油田能不能办下来都是两说。之后,天然气包销合同,也多亏你们帮忙,才没有违约。何必用求这个字。”
“你真这么想?”
“真的。”
王胜看着苏城挺直的鼻梁,捉摸不透的道:“台塑想包下大华石化公司的甲醇。”
“全包?”
“是。12万吨全包,可以的话,我们希望能有一个10年合同,中间可以重新一到两次议价。”王胜没有要占大华便宜的意思,这份合同优惠至极。对于大华石化来说,产品若有销路,就能一门心思的提高产量,而且减少了销售、维护、仓储、运输等等方面的费用。总收入只有提高的。
苏城惊讶了一下,却道:“台塑缺原料至此,还不赶快落实海沧计划?”
王胜尴尬无比,道:“尚在谈判当中,委实难做。”
台塑当年提出了11点要求,几乎占尽了优势。看在70亿美元的份上,大陆方面积极参与谈判,但也没有做出决定。这不光是条件的问题,还与当事人的心态有关。
苏城始建甲醇项目当日,就有对王胜说过“独建”海沧石化基地的话语。王胜因此亲至美国,向大佬王永庆说明状况。
然而,做了50年商业的王永庆,性格极其坚韧,而且有着中国的商人最好的品质:努力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他的台塑,从来不以出售高价产品而自豪,即使是国际物价上涨,他们也尽量提供低价的原料给下游厂商。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做计划的时候,也往往以物美价廉为要点。
1990年的中国受到西方世界的围追堵截。台塑的70亿美元,不仅是一大笔的投资,还有着超乎想象的政治含义。王永庆待价而沽,自然而得到最好的合同,为此浪费两年时间也在所不惜。
他的心思,中国方面也一清二楚。于是,王永庆又祭出了在台湾投资数十亿美元的六轻计划,表明自己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
于是,双方的谈判再次继续。情况始终有利于台塑,只是漫长的令人想吐罢了。
苏城的干扰,在台塑眼中最多是一股浊流,有一段时间被影响了,终究是会解除影响的。尤其是本月初,王永庆在美国见到了尚是立法委员的**等人,虽未表态,但含混的意味更重了。
王永庆一手是官,一手是商,坐在美国试图用数百亿资产的台塑集团拨动海峡两岸的政府,以求利益最大化。别的且不说,光是这份气魄,也是少有人能及的。
但越是这样,他也就越固执。
倒是王胜在大陆呆的久了,有些认同苏城的观点。与其漫漫的谈下去,不如小小让步,争取时间。
然而,在海沧计划里,苏城和王胜基本没有直接话语权,也只能说到此为止。
作为一只力争上游的鲶鱼,看着台塑受到的影响有限,苏城遗憾的暗叹两声,表面上依旧保持着笑容,说道:“你们要用这12万吨的甲醇也可以,但有两点要求。第一是要用美元付款,第二是用两年内的最高价作为10年里的原料售价。如果同意,12万吨甲醇就给你们了。”
王胜极精明的人,立刻问道:“你觉得甲醇价格上涨是中短期的行为,会在两年内达到最高点?”
苏城并不否认,点头应是。
大宗商品的价格判断,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说法。王胜不会因此影响自己的判断,马上道:“我会回去报告的。不管怎么说,无论成与不成,感谢苏董。”
言下之意,苏城已把以前的人情还上了。这也是王胜下的一份定金,最终台塑若是允诺了这个方案,苏城就不好意思再推脱了,否则赔付两份的人情。
就王胜猜想,台塑总部允诺该方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甲醇价格虽然在上涨,但用量增加着实不少,海沧又临近台湾的工厂,未来的地理位置只会更好。10年的长合同,最高价偏偏出在这两年,岂不是说甲醇价格要连跌8年?对此,王胜是不太相信的。
他却不知道,甲醇的价格顶峰不仅出现最近两年,而且持续到了十多年后。苏城虽然记不得具体时间了,但两年这么长时间的跨度,还是清楚的。这一份包销合同,要比分开签署合同更有利,两人都比较高兴。
苏城心情甚好的要了些小食,准备顺便解决午饭。
王胜奇怪的道:“苏董,大华石化门前那么多的公司,你真的全部放弃?”
彻底依附某个工厂的配套厂不在少数。但在王胜看来,以苏城这样的性格,哪会愿意给台塑做配套厂。
果然,苏城笑了一下,就道:“实不相瞒,大华会扩大投资甲醇项目了。”
“扩到多少?”
“50万吨。”
王胜一惊,忙道:“几年投产?”
台塑在台湾也有一个大项目,就叫做六轻计划,做的同样是大乙烯,45万吨。虽然性质不同,但也能相应的推出50万吨甲醇的规模。
苏城淡定的道:“我原本要在山”西自建石化基地,购买的都是二手设备,如今海沧条件更好,正好全部运回来。”
台塑对乙烯的需求量几近于无限。他们当家的几样产品,全是乙烯制作的,100万吨乃至200万吨都能吃的下。对甲醇就没有这么好的胃口了,王胜犹豫了一下,小心的笑道:“苏董总有大手笔。”
“都是逼出来的。”苏城呵呵笑了两声,道:“要是台塑在海沧投产了,我也许会放慢工程进度,偏偏你们没有消息。这样一来,为了摊平成本,我就只能追加投资了。”
“确实!”王胜叹了口气。大化工对运输条件苛刻,若是建成一个石化基地,自然没有交通的疑问。否则的话,就只能不断的扩大规模,才能把成本降下来。
苏城轻啜了一口*啡,慢慢将头转过去,看向了*啡馆内。
忙忙碌碌的店员形象颇佳,一会弯腰一会躬身的,很有些看点。苏城看了看左侧的标价,心想:1990年花25元看美女,确实是贵了一些。
想到此处,*啡突然变的香甜许多。
如果不是场外因素的话,那就唯有*啡本身的美味了。
将一杯*啡喝完,苏城的心情平复下来,放下杯子,说道:“10万吨甲醇,我们早在两个月前就提速落实了,估计很快就要出现在厂区了。这套设备比卡萨利的12万吨新设备陈旧的多,使用起来也更方便,预计只用半年就能投产。这样一来,到1991年4月前后,我们就有20万吨的甲醇产量了。因为和海沧特区签订了100%外销的合同,我们也不能原料给国内厂商,这样的话,我们很有可能会挑选一些有潜力的下游厂商,集中供应。”
“恩。”
“到时候,一些台湾企业估计会是我们的客户之一。因为台塑在台湾石化领域的地位很高,我提前说明一下,免得有什么误会。”
王胜虽有点疑惑,却没有想明白疑惑的地方,倒是笑着说:“这是好事。现在甲醇这么紧缺,大华能提供原料,对他们是很重要的事。对了,哪几家这么好运气被你选中。”
“泰和,亚旺。”
“这是两家大中型的公司吧。”
“是,泰和生产农药,亚旺生产染料,开工率很高,所以需要稳定的原料。”
“他们还挺好的耐心,能等半年时间,最近半年,你可不能用台塑的原料供应他们。”王胜半开玩笑的说。
苏城摇头,道:“他们现在不缺原料,是给新厂准备的。”
“新厂,在哪?”
“准备建在海沧特区吧。”
……(未完待续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六十一章 波澜微起
王胜傻傻的看了苏城半天,最后“呼”的笑了,无奈道:“苏董,你真是惟恐天下不乱。”
“泰和与亚旺在岛内的生意很好,却因中油供应的关系开工不足,找到我这里来,怎么好拒绝。”苏城眉头都不抬一下的说。台湾中油是比中石油更蛮横的存在,中石油尚有中石化和中海油牵掣一二,台湾中油却是真正的说一不二,民国又多权贵家族,都望着石油的好处,一门心思的想赚超额利润,原料供应赶不上需求的增长。
海沧计划里,就包括迁移大量的台湾小企业。但他们是台塑的下游厂商,使用台塑用乙烯生产出的pvc粉等材料进一步生产塑管等产品。泰和与亚旺搬迁到海沧,工厂所用的原料却是甲醇,这对台塑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动摇了它的基础。
台塑并没有要把海沧建成石化基地的意思,他们只是想建一个台塑的石化基地,或者说,是以乙烯产品为主的石化基地。当然,在他们的计划中,这个基地建成以后,还可以继续扩大规模,向甲醇或者丙烯等等方面发展,都没有关系,中央甚至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准备等他们要扩张的时候,在海南的洋浦、八所等地新建更大的化工基地。但是,在先后次序上,台塑是有了明确规划的。
不如此,他们就收不回投资,后续的扩大也就无从谈起了。
但在王胜看来,以苏城目前的速度,等台塑谈判完了,海沧说不定都被他鲸吞蚕食了。偏偏台塑是一家台湾企业,背后又有无数的股东以及台湾政府盯着,不谈出一个有利的协议,根本不敢动工。
王胜不明白苏城为什么如此急切。他知道问不出答案,于是只就事论事道:“海沧的土地是拨给台塑的泰和和亚旺要建新厂我们管不着,不能用海沧特区的土地。”
“那就用漳州的。”
“漳州的5000亩也是批给台塑的。”
“看你吝啬的,我们用200亩,再找漳州多拨200亩就行了有什么关系。再者说,漳州的土地也说是必要时再拨,拨了以后,也只说了大小没说地方吧,我保证让漳州留足5000亩给你们,总数不变。”这一点,苏城是敢保证的,他还权威的说:“你别担心此事我自己就能安排好。”
王胜怎么会不担心,装作生气的样子,道:“海沧计划是环绕乙烯建的石化基地,你围绕甲醇工厂建两个不大不小的工厂算什么事啊。”
“你当年邀请我建甲醇工厂的时候,咋没这么说?我工厂建好了,你说基地里不许用甲醇?”
“我哪里是这个意思。请你建甲醇工厂,是想解决化工基地的辅料问题。但染料厂和……”王胜说话极快,说着说着忘词了。
苏城提醒道:“农药厂。”
王胜点了一下头,一口喝空面前的杯子,道:“农药厂和染料厂以甲醇为主料估计都不怎么用乙烯这怎么能行。”
“别什么主料辅料了你们工厂都没影呢。”苏城其实有点理亏,插科打诨的混着。
王胜一看这个事没法找苏城解决。
他告辞离开,就向台塑高层报备了,等了一天得到许可后,又去拜见新兴集团海沧计划的负责人张建军。
新兴集团听起来是个俗名,但它的背景却相当厉害。乃是隶属于总后勤部的企业集团。在军队办企业的年代里,它是全军最大的企业,业务涵盖全国各个角落,光是总公司下属的大型厂矿就有100多个,威风凛凛。
由于海沧计划的秘密性,特区的“三通一平”、厂房仓库等等基础设施,全部由新兴集团下属的建筑公司出面完成。
这样一家规模的公司,负责人自然是不好见到的。台塑王永庆来的时候,他们积极出面招待,但像是王胜和苏城这样级别的企业人,要想得到新兴集团的青睐就不容易了。更多的时候,新兴集团只是做自己的事,却懒得掺和进去。
王胜也是通过台塑总部,才联系到了张建军。
这位负责人看似有股懒洋洋的气质,实则有着灰狼的眼神,看在台商的份上,给了王胜15分钟“觐见”的时间。熟悉的人都知道,张建军谈话向来是15分钟,对于15分钟说不清楚的事,他是向来都不插手的。
事情逼到了头上,王胜管不了那么多,一口气说完泰和与亚旺的新工厂,道:“大华这样做,肯定会影响到我们石化基地的布局。图纸是已经做好的,焉能随意修改?”
1...105106107108109...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