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苏城对答案有自信,根本就不关心那些学者们胡扯的理由。
候海青却做不到这一点,他特意提点道:“今天除了苏老之外,还会有其他部门的同志列席,一些同志的意见也许与你相反,所以,必须得有理论支持。”
看他确实是为自己考虑,苏城领情的道谢,然后说道:“除了套期保值的部分,我在伦敦市场买空数千万美元的石油期货,还有比这更好的理论支持吗?”
候海青愕然。
苏城平平淡淡的道:“你以为大家为什么相信我的判断?因为我是拿着本钱下注的。赌场之上,什么理论大师都是骗子,只有场上的赌徒才最可信。”
候海青重重咳嗽一声,道:“这怎么是赌徒呢,这个就是资本市场的判断,对市场的预见力。”
“你的理论学的不错啊。”
“学校里读的是哲学。”候海青羞涩又骄傲的说。
“你好像不是本科毕业?”
“读了人大的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候海青怀念的道:“学了逻辑学,西方哲学方法,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真难啊。”
苏城悠然的想:这厮真是好命,再晚几年,就只能去大学教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哲了……
车队绕过广场,准时停在人民大会堂的一处侧门前。到了这里,说明是一次正式的会面,苏城收起各种想法,整了整羊绒大衣,跟在候海青身后。
一间小小的会客厅里有四个人。
坐着的是苏振国,旁边是苏东元,然后是苏城刚刚认识的毛主任。一位三十许的小眼男人站着迎接,苏城开始以为他是某人的秘书,待介绍以后才知,是国储局的干部。
不用说,这位就是今天的专业人士了。严格说来,国储局的干部也当得了期货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亦是中国少数允许参加国外期货交易的单位。
国家物资储备动辄数十万吨乃至上百万吨,使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方式,能够锁定价格,虽然不会因为期货市场的上涨而赚钱,但也不会因为国际行情的下跌而赔钱。从国家储备的角度来说,最适合不过。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昂贵的几次“学费”中,就包括国储局的培训费。
苏城的脑子转的极快,打了个忽,自己坐在了苏振国侧面,完全无视了苏东元的吹胡子瞪眼。
身为父亲,苏东元的心情大约也是复杂的。苏刑被双开以后,仕途再无路可走,经商也只会倒卖票据,为了避免被连累,苏东元又叫停了苏刑的商业尝试,把他当宠物一样养起来,如今人已经差不多废掉了。
苏城的上升出乎苏东元的意料,甚至到了不能忽视的地步。但两人的关系也僵到了极点,恐怕有生之年都难以弥合。
苏振国没有给他们太多情感发酵的空间,看着苏城坐稳,就倚着沙发问:“苏城,大华实业集团,购买了很多石油空单?”
“是。”
“具体数量呢?”
“现在是8700万美元,价格集中在35到40美元之间。”苏城没想到苏振国问的如此直接,于是也就干脆利落的回答问题。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未来的盈利也无可隐藏。
“你认为油价会跌下来?”
“迟早的事。能问一下,发改委为什么关心此事吗?”苏城看向毛主任和国储局的朱恩波。
三十岁的小眼男人挪动了一下身体,道:“我们认为石油价格会上涨,短时间内上涨到45美元到50美元,中长期维持在30美元,所以,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有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你是说多单?”苏城看了过去。
毛主任笑道:“国储局打了报告,苏主任认为,值得讨论一下。”
这可是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的讨论。
……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就请收藏本站,以便下次方便看书。如有章节错误请与管理员联系。本月为您推荐唐家三少最新巨著《绝世唐门》
看最快更新,就来--
列表rq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七十一章 拿不上台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石油价格将会下跌。因此,我认为国家的石油政策应当以保守为主。维持现状并做好油价下跌的准备。”苏城平铺直叙的回答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或者说,重新强调了自己的意见。
错误的选择将导致极大的损失。假如有可能的话,苏城都会尽可能的说服苏振国,这与个人无关,而有关于国家。
如果说,三角债是肉烂在了锅里,石油期货的行差错步等于把肉送给了别人。
毛主任和朱恩波都表现的很认真。在这样一个私密的场合,面对老中青三个苏姓男人,不免令人浮想联翩。
朱恩波不愿得罪苏城,但他同样负有强烈的责任感,坚持道:“11月末,联合国就通过了战争议案,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已经争取到了法理上的正义性,他们随时都会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一旦战争开始,石油价格就会上涨到我们难以承受的程度。”
朱恩波说的有些激动了,小眼睛睁的溜圆:“苏董,我们国家本小利薄,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终究会传导到国内制造业体系中来的。到了那个时候,化肥、农用薄膜、渔网、渔业用品的价格也会上涨,带动粮食、蔬菜和肉类价格的上涨,化纤的价格也会上涨,也就是衣服价格会上涨。另外,橡胶价格和燃料价格的上涨,也会让国家增加负担。”
1990年的中国,车辆较少,取暖和生产用能源主要是煤炭,并不像是美国那样对燃料有着无比的冲动。但化纤价格是个大问题。“的确良”、“尼龙”、“涤纶”、“腈纶”等等名词,全是用石油做出的化纤原料。此时的中国,棉花和羊毛的产量很少,石油化纤制品是衣料的主要来源,国内的服装价格已经够贵了。若是再受此冲击,纺织业首先要出大问题。
苏城承认朱恩波说的有道理,但也就是个道理罢了。
他想了一下,说道:“你说的只是普通状况下的油价变化。现在的问题在于,海湾危机已经提前预支了油价的上涨。从18美元到38美元。最高40美元,上涨了一倍还多,就算战争真的开打,也就是这种情况了。何况,油价现在已经回落到了35美元左右,一旦买多,首先就要面临很大的账面亏损。”
“战争初期。石油肯定要有一个大的涨幅吧。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石油价格也会稳步增加的。而且,战争有可能把沙特阿拉伯牵扯进来,一旦中东打烂了,油价涨到多离谱都有可能……”朱恩波轻吁了一口气。又道:“别看咱们国家是石油出口国,那是针对原油本身的。咱们国家每年进口的成品油数量很不少,石化类的产品更多,到时候,这些东西都会疯长的,不购买原油充抵。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也是储油设施最多的国家,如同欧佩克的缓冲池一样。伊拉克若是入侵沙特并产生一定的成果。世界石油市场立刻崩盘。
毛主任就不自觉的点头,在他们看来,拥有数十万铁骑和大量高精尖装备的伊拉克,对沙特阿拉伯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地面战争开始期间,沙特的原油供应利用出现问题。
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就是眼下的情况。虽然很难说服对方。苏城依然尽力为之,道:“海湾战争会打成什么样。我们先不做讨论。但是,从8月中旬到12月中旬,已经有4个月的时间了。美国人还没有开打,就是为了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充分准备。中国怕石油涨价?美国和西方国家更怕,谁都不想要第三次石油危机。所以,作为战争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美国做了很多的工作。我猜测,一旦战争开始,美国就会把战略石油储备向市场投放。国际能源机构的成员国的石油储备高达36亿桶,可供世界消费96天,这是很大的一股力量。”
朱恩波摇头道:“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美国也许会投放战略石油。但是,一旦中东的石油供应紧张,或者战线延长,油价反而会报复性的上涨,美国不仅会停下战略石油的投放,而且说不定要反购。我说一个可能性,伊拉克使用导弹等装备,封锁波斯湾的同时,再打击沙特的石油设施,石油供应立刻就变的艰难了吧。”
在历史上,美国和多国部队在沙特油田布置了大量的高射炮和导弹,并用厚重的混凝土将油田的控制计算机保护起来,就是为了方法伊拉克的招数。
沙特也没有掉链子,使用大量的小船穿梭运输,把石油运到波斯湾外的大型油轮上,努力将石油出口维持在了战前的水平。
不仅如此,西方各大石油公司还配合政府的呼吁,没有趁机哄抬价格。战争打响的当日,埃克森,谢夫隆,大陆石油,大西洋石油等集团公司,都宣布冻结石油价格……
但是,所有这些并非必然发生的事,是老布什拼命争取回来的,为了说服沙特王室,说服石油公司,花费了不知多少精力。自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四五个月的时间里,美国政府的外交方向,全都用在了这上面。
现在已是12月末了,苏城认为,这些历史上的事实还会发生。但他不能把这些作为理由。
变数太多了。
沙特油田确实有被点燃的可能,中东油路确实有被切断的可能,石油公司确实有为钱不要命的可能……
然而,事情没发生之前,谁知道呢?
1990年的中国,不光指望着海湾战争打成越南战争,而且指望着苏联援助伊拉克呢。按照冷战思维,苏联资助仆从国参战再正常不过了。它们国内虽然乱成一片,但送几艘船的军火,想来是不难的。
用马后炮的方式,事后推理,许多人都能说的头头是道。但在战争开始之前,谁有能猜得到细节。
像是戈尔巴乔夫这种闷蛋,做了半辈子的错误决定,谁知道下一个决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中国改革的幸运,就在于不停的有国家在我们前面犯错。苏联采用了“休克疗法”,结果经济一团糟,中国于是采用了价格双轨制,延缓了全面市场化所产生的危机。日本首相欣喜的同意了“广场协议”,结果日元升值远超预计,中国于是采取了控制汇率……
再英明的判断者,面对迷雾,其实也是迷茫的。
苏城不迷茫,但要说服朱恩波,是不太可能的。他将目标转向毛主任和苏振国,道:“国储局的任务,首先应当是保证国家物资供应的安全。咱们现在是石油出口国,首先应当考虑套期保值,选择买空,油价上涨,我们的利润不变,油价下跌,我们的利润也不变。且看石油市场的变动好了。”
这是最保险的做法,虽然赚不到钱,但也不容易亏。
朱恩波不太舒服的道:“我的工作单位在国储局,但我的报告是准备提供给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的。他们有盈利任务,也有保障任务,应该分开来对待。”
“名义上是企业,但中石化中石油本质上还是有稳定国内物价的职责。”
苏东元很不满意的哼了一声:“暮气!”
要是苏刑的话,就要立刻低头受教了。
苏城却是眼睛一横,道:“战争期间,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难以做出判断的时候,自然以稳为主。这么大的国家,难道还要用市场投机的方式筹集资金?赢了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输了才是麻烦。而且,入了赌场的人,总有输掉裤子的人。”
候海青听苏城又说了赌场,眼皮动了动,赶快低下了头。
苏东元抓住了话柄,呛声道:“期货市场是赌场,你怎么也进去了?”
“我还年轻,输的起。”这是针对暮气说的。
苏振国挥挥手,打断了两人火药味浓郁的对话,笑着问道:“小朱,你说说看,如果让你购买期货,你准备购买多少?”
难得的表现机会!
朱恩波拼命的调动脑筋:期货购买的多不好,购买的少估计也不好。
他想到苏城的8700万美元的期货单据。朱恩波犹豫片刻,开口道:“我准备先做一段时间的短期期货,合约金额大约2亿美元左右,等战争打响,就向中长期进军。如此既能保证盈利,又能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提高石油行业的利润。根据情况,中长期的期货合同可以提升到5亿美元。”
以1990年的政府经费来看,这笔钱着实不少了。
苏振国转向苏城,也问:“你准备买多少?”
“抵押金1亿美元,合同金额10亿到20亿之间。”苏城说的无比肯定。
朱恩波呆住了,心想:怎敢!
苏城眼观鼻鼻观心。
苏振国不置可否的问:“那海沧计划的石化基地呢?你还参与吗?”
“当然。”苏城的语气更加肯定。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七十二章 做好自己的事
资本市场上,说一千道一万,资金就是硬道理。
要说家大业大,国储局比大华实业强太多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之类的机构,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也经常以硬扎的形象出现,买卖期货都不用银行杠杆的贷款,亏钱了就交割,每年上亿吨的原油产量就是他们坚实的后盾。
但是,要让国储局、中石油或者中石化一口气购买20亿美元的期货合同,没有任何一个领导能狠下心来。
责任太重大了!
从权术的角度来说,国内机构投入2亿美元购买石油期货盈利,和够买20亿美元石油期货盈利的意义相差无几。但是,2亿美元产生了亏损和20亿美元产生了亏损,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朱恩波对国企的风格知之甚深,提出的5亿美元还是在2亿美元盈利的基础上做出的,若以银行杠杆而论,只相当于投入2000万美元到3000万美元的资金
以国家的面貌出现,千万美元级确实有够寒酸。但要从绝对数量上来说还真不少了。所以,短暂的惊讶后,朱恩波不相信的道:“1亿美元的保证金,对10亿美元的合同是够了,对20亿美元的期货合同就有所不足了吧。”
“如果不够,集团会考虑追加保证金到2.5亿美元。”苏城因为是老板,所以可以这样说。换成国储局的任何一名官员,都只能按照既定的政策工作。
1990年的2.5亿美元已经不能算是普通的钞票了,而是能够接受省长膜拜的资金量。
朱恩波敏感的问:“大华实业有这么多资金吗?”
“瑟坦油田是新油田,除了给台塑签了一些固定供货协议之外,新开采出来的原油都是自由进入市场的,所以利润比较丰厚。另外。浦东的地产和大华燃气公司的管道都获得了国外银行的较高评价。融资渠道很顺畅。”苏城简单解释了两句。
作为现金流超高的石油企业,石油企业和大型钢铁、大型交通企业很相像。90%的负债率都能正常运转,资产负债率60%就会被银行踩破门槛。说你们怎么这么保守。换成食品企业试试看,40%的资产负债率就要被强行追债,25%的资产负债率就会被说太不健康……
朱恩波叹然。暗道:掌握这么大一笔资金,做什么不好要投到期货的熔炉中去……
转瞬,朱恩波就意识到了苏振国问话的意图。
这就是信心啊!
大家都能说的出理由。但是,两人对自己阐述的理由的信心是不同的。
朱恩波觉得石油价格会涨,所以准备用2亿美元买多。但是,如果让他用10亿美元买多就不行了。说明他对石油上涨的信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足。
朱恩波闭口不言,其他人也都不吭声了。
苏东元神光四射,忍不住比较苏刑和苏城的优劣,心想:苏刑要不是与苏城闹的太僵。现在做生意说不定还能有个依仗,至少资金方面是不用愁了……也许还能学些技巧……
苏东元最后暗叹一声:老天要是把苏城的能力赋予苏刑就好了,也免得如今家宅不宁。私生子做这么大的事业又有什么用。对家族没有好处。反而容易产生争锋……
毛主任和候海青却对苏城佩服之至。这种场合下是不好说大话的,10亿美元就是10亿美元。20亿美元就是20亿美元。在他们眼里,苏城敢于做出这样的决断,本身已经令人佩服了。
苏振国则眯着眼,不知思量着什么。
许久,苏振国睁开了眼睛,眸光威显,问道:“购买5亿美元的石油期货,总量是多少?”
“1500万桶左右。200万吨。”回答的是朱恩波。
“如果按照你们的预计,石油涨价,能赚多少钱?”
“假如涨到40美元以上,盈利预期将近30%,相当于1.5亿美元,如果是50美元的话,则有2.5亿美元的涨幅。最重要的是,我们能直接交割石油期货,避免石油匮乏。”朱恩波希望给自己的期货计划挂上更多的属性。
苏城扁扁嘴,道:“中国是石油出口国,交割来不是还要卖出去?”
作为石油出口国的正常期货思路,就是套期保值,也就是购买和石油产量相当的空单,买石油价格下跌。如此一来,假如石油上涨,空单虽然亏损了,但石油现货上涨了,不亏不盈。假如石油价格下跌了,石油现货亏损了,但空单产生了盈利,同样不亏不盈。听起来套期保值好像做了个无用功,但实际上,它消弭了石油生产中的价格风险,保证了石油生产商的盈利固定。
石油商想要多赚钱,别瞅着石油价格上涨,想办法增加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才是正理。这也是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价值。
以这种思路来看,国储局或中石油的保险做法就是买跌,消弭海湾战争的风险。只是因为朱恩波,或者大量的老期货人的自信,他们才会做出买涨的决定。
这个时候,国储局的决定,其实就脱开了它的本职工作,属于灰色地带了。
当面讨论到这个程度,朱恩波略有些心虚。但是,想到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油价飙涨的故事,朱恩波终究没有退缩:“战争一旦发生,石油的供应会变的异常紧俏,购买石油不仅仅是纯粹的经济问题,还应该考虑到相应的政治和外交影响,我们拥有的石油越多,发言权也就越大,即使重新转让,也能得到利润以外的好处,比如交换技术等等。关于这一点,中石油和中石化也是同意的。”
苏城不禁一笑,道:“他们手上的石油越多,确实是发言权越大。对国家来说,1500万桶石油又能怎么样。做决定的是日产150万桶的国家。”
朱恩波一滞。道:“也许可以增加合同金额。”
苏城马上逼问:“到多少?”
“这个……”朱恩波只能看向苏振国和毛主任。他不能当国储局的家。更不能当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家。
苏振国呵呵笑了两声,却看向苏城,道:“大华实业的原油。现在出售到哪里去了?”
“台塑得到了一部分,剩下的就在市场上出售了。”
“给你们一年时间,能拿出1500万桶石油吗?”
“当然可以。只是我们半年的产量而已。”
苏振国笑了笑,才对朱恩波道:“既然如此,大华实业把原油抵押给国储局,不是皆大欢喜?国储局的原油储备增加了,大华实业得到了更多的资金,等于提前买空……”
朱恩波听的心惊胆战。他可不想这样,纯粹的购买行为和期货市场上的斩获是两个概念,这让国储局在石油战场上的价值降低了。
朱恩波还在考虑如何拒绝,苏城先说话了:“我不太想出售原油给国储局。如果石油价格真的下降了。国储局岂不是要亏钱?我担心会有不好的言论。我的建议,国储局做好他们套期保值的工作,期货市场交给我们自负盈亏的公司好了。”
朱恩波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的。做期货的国家机构。其实是国储物资调节中心。一个很低调的国家金融机构,本身只做金融期货。用国家的钱,用别的部门的物资。对他们来说,本身是不用承担损失的,确实缺乏自负盈亏的单位的那种底气。
毛主任始终不发一言,此时不得不出来和稀泥道:“国储局的同志考虑问题的方向不同,国外金融机构的交易员,也不是在用自己的钱做交易嘛。我觉得,国储局的同志再做一些细致的研究,争取考虑的周详一些。大华实业自负盈亏,不参与不干涉。”
苏振国笑看苏城两眼,问:“大华呢?”
说了这么长时间,苏城也放开了,道:“大家做好自己的工作,天下太平。”
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自己的工作,就是套期保值。苏城明知道油价要跌,当然不希望朱恩波拿着2亿美元或者5亿美元去证明自己,这里面也有大华自己的税款。
苏振国用手指敲了敲桌子,沉思片刻,道:“嗯,这样吧。大华实业要做石油期货,国储局的同志也想做。干脆,大家坐到一起做,多商量,多讨论,都不要太固执。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朱恩波愕然。这怎么搞?
毛主任没少经历过这种事情。计划经济时代,科研单位,金融单位和地方政府每年都要在部委决斗无数次,专业性太强或不好决定的时候,就放在一起好了,最后活下来的那拨,自然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和重视。
他咳嗽了两声,建议道:“我在招待所安排一些房间,让国储局和大华实业的同志们住过去?”
“可以。从委里派人过去做协调,不要搞对立,要**且联合。”苏振国停顿了一下,继续道:“把他们两个加到政策研究中心的名单里去,石油价格和世界形势密不可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问题怎么解决,美国人打开门商量,我们可以关上门讨论嘛。”
苏东元眼皮直跳。苏振国说的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务院的政策研究中心,相当于国家领导人的智库,里面除了专业的学者,就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干部。很多时候,两者还是相通的。
朱恩波即使有些才能,也还够不上政策研究中心的门槛。苏振国此举,明显是为了培养苏城的。
1...110111112113114...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