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由于胖的关系,秦世维终究被苏城给挖角了过来。
不过,在秦世维面前,哪一个老板都不敢摆谱,不光是他的身份地位,还因为那一身彪悍的蛮肉。秦世维,很容易想“铁打的汉子”一类的词汇。如果把脑体倒挂用在这里,那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在学界,秦世维依靠学术成果,也许可算作顶尖学者,但他要是打个擂台什么的,那一定是板上钉钉的第一名。正常研究员的胳膊腿,碰秦世维,也许一个不经意的冲撞,旁边人要惊呼:“双杀!”
即使站在一群俄罗斯人里面,秦世维的身板也显的宽厚异常。着他在人群中指导安放设备,苏城同情的拍拍胖的肩,道:“在家里挺没地位的吧。”
胖不解:“你怎么知道?”
“你老婆比猴子还精明,你老丈人比猩猩还壮,你这200斤肉,还不是想怎么交代怎么交代。”
胖痴痴的着天,有顿悟的感觉。
按照协议,巴威尔等人对前期的技术是没有什么干涉权的,苏城此时才介绍秦世维,也是个通知的意思。
巴威尔知情识趣的与秦世维握手,了几句恭维话,把翻译交了出来。
大部分的工人都是前苏联人,既有俄罗斯的,也有加盟共和国的,都得要翻译从中帮忙。至于前苏联自己的工程师,有名有姓的早都去了西方石油公司,有的还自己去开了公司。
此时的前苏联国家,社会风气比几年前的中国还要金钱化,不仅是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在是想做导弹也不行了。美国人不允许!
结果是,最聪明的脑袋要么去外国研究机构工作,要么从商赚钱。后世俄罗斯的“七大寡头”里面,别列佐夫斯基是苏联科学院的院士,相当出色的数学家,在个人资产膨胀世界第97位以后,流亡海外。
巴威尔尽其所能的收罗了一些苏联专家,但都是西方石油公司挑剩下的了。苏城也不以为意。石油是一个很开放的世界,一切都用薪水话。大华实业若是开的出高薪,德国专家也为其所用,开不出高薪,苏联专家自然会去高薪的企业工作。
与之相比,苏城宁愿培养大华自己的团队。虽然也会有一定的流动,但中国工程师之间的配合与默契会好很多。
而且。中国和苏联将近20年没有交往了,双方的石油开采技术也有了明显的区别。苏城既然要用自己的一套,不准备招募那些普通的苏联专家。事实上。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也是一样的做法。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技术进行方式,除非是牛爆天的苏联专家,否则都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来融入。不能融入或不愿融入的苏联专家,只能充当苏联解体的注脚,以守门人等隐藏波ss的形态呆在屏幕的右下角。
轰隆隆的推土机,吊车和卡车挣扎着从泥泞的土路上滑下来,开始努力向前。苏联在开发西伯利亚上投入颇多,主要目的是获得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相应的工程车辆等等,也有一个相当的提高。
秦世维在越野车的前盖上摊开图纸,首先确定了几个平整的位置,然后对巴威尔道:“重型装备可以入场了。”
巴威尔心领神会。马上用电报机去通知。
没过多长时间,见两架硕大的军用直升飞机,吊着巨大的发电机组,飞临上空。
离的越近,直升飞机的噪音越大。那庞大的体积也显示了出来。
它要是吊装着其他东西,还没有那么明显的参照物,但它吊的分明是两个十几吨重的发电机组,顿时把不少人给傻了。
两架直升机简直如同两座别墅似的,在空中移动。
“这是……怎么有这么大的直升飞机?”
“米26直升机,最大载荷20吨。和大型运输机差不多。”巴威尔得意的笑了笑,道:“我们家在军方有些能力,所以借来了两架军用直升飞机。米26本来有民用型,但都被外国石油公司租完了,我们只能借来军方的暂时用用。研发米26的时候,考虑了全面开发西伯利亚的需求,要求全天候能力。油田开发和石油钻井经常用它,嗯,很方便。”
“这么,它下面挂着的,是真的火箭巢了?”胖还属于不等他回答,忙不迟疑的拿出照相机,交给苏城,喊:“师父,快,帮我照相,要拍火箭巢啊。”
苏城无奈照做,按下快门,道:“这两架飞机要帮咱们运输不少东西,你要有兴趣,可以坐飞机去火车货场,正好监督那边的装备吊运。”
“真的可以?”
苏城点头,巴威尔也点头笑:“我给飞行员一声行了。”
话间,世界上最大的直升飞机缓缓地悬停在了工地上空。
工人们一拥而上,指挥着飞机将发电机组放置在圈定的位置上。
别是放一个设备,也耗费了1个多时,的人都是一身大汗。在此过程中,却是苏联人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石油部门向来使用全苏最好的装备,不仅用过直升机,核弹、空投和高爆炸药等设备也没少经历,端的是经验丰富。
装备吊装完毕,巴威尔用对讲机了一句话,见领头的直升飞机放下了一条绳索。
胖登时有种不祥的预感。
巴威尔顺势推了它一把,笑道:“工地不方便降落,上面会拉你上去的。”
翻译了一半,胖的眼睛直了,求救的向苏城,道:“我这么重,会把肉拉肿的。”
苏城劝:“军用直升机,走过这个村,没这个店了。”
胖咬咬牙:“舍得一身剐。肿肿了。”
在一片欢呼与呼救声中,浑身捆绑的胖,被拉上了数十米高的直升飞机。
当时,他是有些开心的。
第二天,他后悔了。
因为又有了坐直升飞机的机会。实际上,是不止一次。
整个3月,斯科勒油田都在快速建设,直升飞机也是一天两三趟的飞来飞去……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三百五十六章 亚洲人
>5000万美元的预算,还容不得他们铺张浪费。
而且,有巴威尔等人的关系,他们租借设备经常使用卢布,或者是掺杂卢布和美元,也有少量来自国内的设备,用铁路线运过来。由于双方的实力差距,协议签订的很偏向大华和中国银行团,资金虽然说是贷给了三家俄罗斯公司,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由大华实业完全掌控。
总负责的秦世维在国内勤俭持家惯了,根本没有西方石油公司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他是能不用美元就不用美元,能用租的就不用买的。从俄罗斯石油部门来的设备,也往往被连续压价。
两周的功夫,油田已有了模样。供指挥部使用的野营房和发电机组全部安装到位,平整场地等搬家工作也很快完成。与此同时,聘请来的俄罗斯公司开始铺设通往井场的道路。秦世维则重阅地震图,部署勘探井。
直到第一口勘探井钻下来,5000万美元都有剩余。
夏米尔长期睡在油田,一只眼睛瞅报表,一只眼睛看油田。眼见井架搭起来了,钻机轰隆隆的开钻,不禁惊讶的道:“5000万美元真的够用?”
秦世维不在意的道:“他们已经打好了普查井和预探井,数据相当清楚了,我们在他们的基础上做,自然简单。”
他们指的就是前苏联石油部门了。西伯利亚是前苏联开发的重点区域。苏联政府为此投入了巨大,产出也不少。
夏米尔是半个外行,直接问道:“能产油吗?”
秦世维通过翻译,道:“这口井不一定。但总体来说,肯定可以。”
他敢如此确定,也是基于斯科勒油田的状况。前苏联对西伯利亚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投入,很多地区的地质构造已经相当清楚了。像是斯科勒油田这样的,更是排到了等待开发的序列里,属于等待生产的油田,只是因为苏联解体,通通便宜了国内和国外的私人开发商。
夏米尔装模作样的看了图纸。然后低声问:“这口油井您有几成把握产油。”
“这个很难说的。”
“据您估计呢?”
“只能说几率很大。”秦世维奇怪的看着夏米尔。
夏米尔稍稍犹豫了一下,小声道:“我们的投资人,您知道,一些先生都希望能来油田参观。毕竟是数千万美元的项目。”
听他这么说,秦世维理解的道:“五成把握吧。一半一半。所以,最保险的做法,还是等产油了,再请人来。”
“有些人等不及了。”夏米尔说到这里就不说了。
秦世维知道他的意思。储量5000万吨的油田,只是注资5000万就拿下来,自然少不了各种猫腻。不过,他本人是不太愿意掺和到这种事情当中的。想了想,道:“我尽量保证进度。但能不能产油,是无法确知的。”
“那当然。”夏米尔很好说话的笑了。
等了一个星期。巴威尔、夏米尔等人的身后人物,开始陆陆续续的出现在斯科勒油田。
开始的时候,苏城并没有注意,但是,随着人数的在斯科勒,戚晓昆找上了他,道:“来的人,不可能都是巴威尔他们的投资者。”
作为大使馆武官处的成员,戚晓昆的信息渠道很丰富,对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更是有相当的情报积累。
苏城不禁正色道:“不是投资者是什么?克格勃?有这个必要吗?”
戚晓昆被他说的一笑,道:“没那么严重,克格勃都自顾不暇呢。我只是从来人的身份分析,他们没有联合起来的必要。嗯……我注意到,里面身份最高的是一名地质部的副部长,还有退休的通用机器制造部的部长,然后是一名化学和石油加工工业部的部长遗孀,另外几人都属于更低一级的前苏联干部……此外,在俄罗斯政府内任职的还有几个人,有俄罗斯联邦能源署的,俄罗斯联邦工业属的,都是炙手可热的职位……还有俄罗斯联邦地区发展署的官员……”
苏城打断他,道:“这些人为什么不能是投资者?”
“现在的俄罗斯?他们可不会来这么多人,就为了瓜分一个5000万吨的油田。虽然是不少钱了,但没必要,你懂我说的吧。”戚晓昆搓了一下手,道:“我估计,有三四个人联合起来,拿下这个斯科勒油田就没问题了。”
苏城无奈点头。
虽然是上亿美元的买卖,但就像是苏城不愿参与投资一样,这些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官员也会有同样的顾虑。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等待几年时间,然后幻想衣食无忧的下半生的。
“那你觉得,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苏城转头再问戚晓昆。
戚晓昆从兜里摸出一根巧克力棒,边思考边撕开包装,大大的咬了一口,才道:“我个人猜测,估计都是对油田有兴趣的人。”
“但不一定是斯科勒油田?”
“嗯。”
苏城摸着下巴笑了:“我正想着在俄罗斯卖牛仔裤呢,没想到不用自己宣传,他们就找上门来了。”
“什么卖牛仔裤的?”戚晓昆不理解了。
苏城讲了做牛仔裤的人,通过卖结实的裤子赚的比淘金者还要多的故事,然后道:“我不太看好在俄罗斯长期持有油田,不过,做技术服务商,顺便提供信贷服务,还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同样能获得一定的石油控制权和影响力。”
要想在俄罗斯长期持有50%以上的油田股份是非常艰难的事,需要长期的斗争和谨慎的小心。苏城不想把后半辈子都投入在俄罗斯的权力斗争上。不过,如果只是占有较低比例的股份,例如5%或者10%,而且是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获得,那样的危险会很低。
大华实业不可能在俄罗斯获得金融寡头那样的实力,因此,占有一个公司60%的股份,远不如占有6家公司10%的股份更简单赚钱。
当然,这样做的弊端是要分别了解6家公司,从处理两家公司的关系变成了处理7家公司的关系,管理成本会上升不少。
戚晓昆两口吞掉巧克力棒,道:“和你相同想法的人应该有不少,我注意到,参观者里有石油公司的人。”
“嗯?哪家?”
“斯伦贝谢和哈利伯顿,这是在名单上的。还有一些人的身份尚在辨认。”
斯伦贝谢和哈利伯顿是世界数一数二的油田服务商,他们自己不采油,就是靠着做油田服务的,成为了世界五百强公司。这出现在西伯利亚是一点都不奇怪。事实上,在铁幕时代,斯伦贝谢和哈利伯顿也没有断绝与当时的**苏联的关系。同样的,他们也没有隔断自己与中国的关系。
可以说,哪怕有只企鹅要在南极开采石油,他们也会派一个销售团队过去,问“要不要帮忙”。
斯伦贝谢和哈利伯顿的技术手段自然比大华实业先进许多,但收费也贵了许多。5000万美元交给他们,能打一口勘探井就算是好的了,要协助开采一个油田,没有5亿美元是想也别想。两者根本不属于一个量级的竞争对手。假如将油田服务比做装修房子,哈利伯顿就是拥有专属设计师的高端装修服务商,大华实业只能算是有一个包工头领导的小施工队。
万幸的是,1992年初的俄罗斯,也就是一间破房子。
苏城只是念头一动,续问道:“剩下的参观者,你们多久能辨认身份?”
“着急吗?”
“着急。”
戚晓昆手往兜里一伸,拽出了空空的裤袋。
苏城无奈找来几根巧克力棒递给他。
戚晓昆好好的塞进口袋里,然后道:“全部辨认出来的话。两个星期吧。”
“两个星期?你们用的是什么系统?”
“手动系统。划定一个范围,交给档案室的人,一张照片一张照片的翻,翻到了就有,翻不到就算,你还想怎么样。”戚晓昆“兹拉”一声,又撕开一根巧克力棒,津津有味的舔了起来。
舔了一会,他还重新包起来,满足的道:“今天吃好了,剩下的明天再吃。”
苏城转过脸去,绝不想再看一眼。
知道了来访者的目标,苏城也不急着拜访,仍然装作全然不知的样子,只是敦促油田加快建设,任由对方参观油田的开发工作。
想赚钱的人关注的永远是成本和利润,大华在斯科勒油田的表现越好,就越容易拿下更多的订单。
双方各行其是了几日。
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了勘探井下。
这是预定油井出油的日子了,虽然只是一口试验井,能不能出油也无关大局,但就感性上来说,出油自然能给大华实业加分不少。
黑不溜秋的秦世维光是闷着头钻井,也不管跟前聚集起来的参观者,司空冠就站出来招呼。
就在此时,又有一架直升飞机降落在了平整好的土地上。
坐直升飞机来往油田的人不少,苏城只是看了一眼,就要转头。
这时候,三名黄皮肤的男人跳下了直升飞机。
“亚洲人!”苏城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超级能源强国 第三百五十七章 同质化对手
..三人有着亚洲人特有的矜持和矫情,下了直升飞机,前有先导,后有随从,脚步挪移间犹豫不决,只差黄土垫道,净水泼街了。
他们都穿着裘皮大衣,在冰冷的西伯利亚,将自己包裹的像是毛皮动物。除了为首者露出了一张脸,后面两人不仅脖子上有围巾,耳朵上有耳罩,眼睛前方还戴着眼镜,手套也是尽可能厚重的无指手套。
秦世维等技术人员并不在乎谁来谁走,一门心思的观察着电脑上的数据参数。苏城和夏米尔等人,自然而然的转过头,看着他们施施然而来。
“苏城董事长?”站在后排左侧的亚洲人用特别的中文喊话,为首者就远远的伸出手臂,弯腰和苏城握手。
对方的姿态这么低,出乎苏城的意料,也就伸出右手,轻轻的与之相握。
隔的近了,苏城就能辨认出来,为首的明显是个日本人,身后两人则有些面目不清。
在俄罗斯见到日本一点都不奇怪,中国希望得到的安大线,最终就被日本人的安纳线所取代。而日本的财团,全世界购买油田和开采石油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他们本国没有石油,又需要石油,所以采用的都是采油回国的模式。除此之外,日本也是世界几个重量级的石油技术提供国之一,在石油开采和冶炼技术上,并不比英国逊色。
“你们是哪家公司的。”苏城没有客套的意思,居高临下的询问。不管接下来的竞争状况如何。斯科勒油田已经被大华实业拿下了,日本人来此,也就是来到了他的地盘。
“我是伊藤商社的伊藤信重。”
“伊藤商社?”苏城的语气稍稍提高了一点。
“是的。鄙社曾经向大华实业购买过浅海石油技术,也曾参与竞标过阿联酋的瑟坦油田。我在出行前,就得到伊藤隆信副社长的嘱托,言及一定要尊敬苏城董事长。伊藤隆信副社长说,苏董是他所见过的。最有韧性和最优秀的商业人才……”伊藤信重嘴里说着恭维的话,,眼睛用余光注意着苏城的表情。见他一副安之若素的样子,不由轻视之心大起,他忽的一指左手右侧的亚洲人。笑道:“请容我介绍,这位是新马石油公司的李政夫先生。”
苏城如他所料的皱皱眉头,问:“新马石油公司?”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地区石油公司。是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并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国家资产。”伊藤信重笑笑,道:“新马公司拥有250亿美元的资产,拥有一系列的采油和炼油新技术,我们伊藤商社已经与新马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发西伯利亚市场。”
这就是摆明车马抢市场了。苏城心知肚明,此时摆狠话都是闲的,于是只淡淡的道:“既然如此。就祝你们生意顺利。”
要说不担心是假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典型的亚洲国家,他们的人工成本虽然比中国高,但工人的平均生产率也比中国高。如果将人工、平均生产率综合考虑的话,他们的人力成本说不定还低于90年代的中国。这是亚洲四小龙崛起过程里,亚洲国家的核心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的工资越来越高,而工人平均生产率没有增加,才使得增涨陷入停滞。
但在90年代早期,新加坡和马拉西亚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尤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类的国家,不像是欧美国家有着严格到无聊的劳工保护,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生产进度能够放的很快。同时,他们的主力工人还有不逊色于欧美国家的技术和教育水平。
在90年代全亚洲招商引资的战斗中,新加坡的战斗力是最强的。良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个全球性的石化基地,反过来又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熟练工人。
不论是拼技术、拼人力还是拼性价比。1997年以前的亚洲四小龙,都有与中国企业叫板的实力。可以说,97年的金融危机,为中国解决了卧榻之侧的鼾睡之人。
而在此之前,苏城却不得不面对这些同型亚洲公司的挑战。即使是大华实业,若是在本土作战,大约还有较大的胜面,同在俄罗斯拼抢一个订单的话,谁胜谁负就很难说了。
新马公司的李政夫脱下眼镜,指了一下操作室,问:“可以吗?”
苏城点头并道:“我们隔断出一个参观室,请不要打扰里面的工作人员。”
野外的钻井操作室内,通常有各种电子仪器,因此尽量提供较好的环境。不过,除了少数国家的超常规装备以外,大部分还是用活动板房或野营房代替,大华的也不例外,由三个集装箱大小的野营房组成,稍微做了些加固和防风的措施,就把各种电子设备搬了进去。
伊藤信重和李政夫昂起头来,走了进去,再不见适才的谦卑。
隔断的参观室很小,但面对一块大玻璃,倒是能把里面的场景看的清清楚楚。
见到大华的电脑的第一眼,李政夫就“呲”的一声,咧了咧牙,故意用英语大声道:“大华的设备能达到80年代早期的水平,很不容易啊。我们现在很多的设备操作员,都不一定见过这种型号了。”
“我们专注于产油的效率,以及替用户节省开支。”苏城瞥了伊藤信重一眼,道:“如果仅仅是花钱采购设备,我想客户并不需要技术服务公司。我们所做的,就是在达成目的的前提下,为客户省钱。”
“我听说,大华实业是提供融资的,难道说,大华的资金受到限制,不能帮助客户融到更多的资金?”李政夫明显是进攻的路线,他估计早就设计好了各种说辞。
苏城也不恼火,冷静的道:“大华身后有六家银行组成的银行团,如果有必要的话,我还可以联合中国的两家国有石油公司,一起参与建设项目,甚至达到交钥匙工程也没问题。其实,客户融资越多,大华赚到的钱就越多,我们尽量降低开发成本,也是为了降低客户的压力。大华不是为了赚钱,就不管不顾,无视客户资金链的黑心商社。”

他面对的是俄罗斯用户,因此不用讳言国有企业。
若是在拉丁美洲或者非洲等所谓的民主国家,国有企业多多少少会引起一些疑虑。但在俄罗斯,这个刚刚经受了苏联崩溃的国家里,国有企业仍然比私人企业更受欢迎。
事实上,在苏联解体的一瞬间,俄罗斯人就感受到了痛苦。失去了国际大国的身份,陷入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让国民对国家尊严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即使是从苏联解体中获得好处的俄罗斯金融寡头,说起苏联的时候,仍然是饱含着遗憾。普京就曾引用过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当苏城说到两家国有石油公司的时候,就见有俄罗斯人轻轻点头。
李政夫还想说什么的时候,伊藤信重拉住了他,且用日语说了一串话。
翻译立刻用俄语道:“对斯科勒这样规模的油田,日本能够提供三年期500亿日元的贷款,并且提供从开采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1...145146147148149...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