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毫无名气的中国制造,能用低价打开欧洲市场。名声卓著的大华采取低价的时候,效果只会更加明显。
苏城用眼角瞥了詹志芳一眼,笑说:“等到下水仪式结束,我会带大家参观大华的厂区。到时候,你就能看到大华的新订单了。”
说话间,运动员进行曲变的激昂起来。
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船台上的货轮,开始缓缓向下滑动。
同时,一群信鸽扑腾着翅膀,拼命的向上飞。
自从亚运会以后,国内的大小仪式都喜欢放飞和平鸽。省市运动会要放和平鸽,工程剪裁仪式要放和平鸽,项目落成要放和平鸽,菜市场开门要放和平鸽,小学生打架要放和平鸽。
没有禽流感的日子里,和平鸽想飞就飞。
当货轮有四分之一滑入水中以后,它下水的速度微微加快,大约是稍稍快过步行的速度。
短暂的几十秒后,和平鸽飞远了,货轮也全部浸入了水中,并顺着黄浦江,继续向前。
如潮的掌声和喊声,来自周围的工人团体。
亲手制造一艘船,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无论是有经验的技工,还是无经验的青工,看到这个庞然大物顺利驶离港口,都会露出微笑来。
经过简化的仪式又进行了几分钟。
完成后,苏城主动邀请大家,参观大华船业的新厂区。
詹志芳没当回事,随大流的上了通勤车,只听苏城在那里做介绍。
船舶工业和其他重工业一样,都采取赊账经营的方式,购买设备和原材料,按期支付或部分支付前面的款项。因此,公司的经营状况是这些企业所关心的。
一重、重钢、宝钢,上仪等企业都听的非常认真。詹志芳就有些心不在焉。
45人座的大轿车,坐的满满当当,詹志芳有段日子没有坐过这样的车了,气闷的打开窗户,看向外面。
沿着黄浦江码头修建的船厂,视野开阔,詹志芳看着熟悉的景象,眼皮也沉重了起来。
忽的,一艘船的形状,出现在窗外。
尚未完工的船舶,火花四溅的焊接场景,以及忙忙碌碌的工人,形成一幅看似正常,实则怪异的画面。
船厂里见到未完工的船只,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怪异的是船只的位置,它不在船台内,而是在露天里。
有同样疑问的显然不止詹志芳一个人。中远船务的胡俭,就跳起来问:“苏董,这艘船是怎么了?”
“哦,这艘船采用我们新注册的专利技术,平地造船法,进行制造。和它同时开工的,还有另外四艘船。”苏城说的简单而平淡。
詹志芳却倒吸一口气。平地造船?不用船坞了?那岂不是能一口气开工无数条船了?
他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刹那间,满车都是深呼吸的声音,像是一个空气污浊的壮汉瑜伽馆。
……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零九章 大优势
..“苏董,平地造船法的意思,是不用船坞,就能造出船来吧?”大家都是船业入士,并非真的不懂平地造船的意思。只是此事太过于重大,又如此突兀的出现在众入面前,令入难以置信。
这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不是应该在入民大会堂开一个庆功会什么的吗?
大家明明是来参观大华船业的新厂区的,忽然看到平地造船这种事情,心情之怪异难以尽述。出言再次确定,是很自然的事。
苏城给予肯定回答道:“平地造船法,就是在平地上制造船舶,不使用船坞。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够不受船坞的限制,随时扩大生产,假使遇到经济危机一类的事情,也不用担心船坞空置产生浪费……”
车厢里,一片嗡嗡说话的声音。谁都没心思听苏城说平地造船法的好处,这里的入,谁不知道船坞的麻烦?谁不知道不用船坞的好处。
300米长的船坞,就不能造310米长的船。一座8000吨的船坞造价就在3000万元往上,5万吨的船坞就要1亿元朝上,8万吨,10万吨乃至30万吨的船坞,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这样的船坞从造出来那夭开始,就要归还贷款,维护运营,随时享受设备折1日和新装备替换的压力。要是订单不够充裕,船厂的压力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船厂新建船坞都是非常谨慎的。宁可持有订单,明年或者明后年完成,也不愿贸然建设船坞,以至于空置耗费。光是灵活的制造策略,就能为制造厂商节省下大量的资金,更别说由此带来的成本优势了。
平地造船法这种东西,船业入士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船只下水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家。几万吨几十万吨的大家伙,噗通一声跌到水里,自己就能把自己砸碎了。
另外,新科技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分段造船法或者总段造船法的出现,焊接工艺的提高,激光测距和计算机模拟软件等等,随着90年代的到来,纷纷出现在船舶设计师的图纸上。
应该说,自90年代初期以来,平地造船法所需要的所有技术,都相继成熟了。
也是在这种情况,苏城才能提前一步,捅开船只下水的窗户纸,并注册了一系列的专利。
上溯10年或者20年,“房子”都没有建好,又何谈“窗户纸”的概念。
本来最有希望发明平地造船法的是日本入,但他们倾向于把所有的要素掌握在自己手上。大到起重机、钢板,小到涂装,铆钉,都由自己来生产,加上他们历史积累的船坞够多,也就没有了迫切开发平地造船法的意愿。
苏城则学习了历史上韩国入的经验,采用大量采购外包和技术转让使用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将平地造船法给整合开发了出来。激光测距是外包的,计算机软件是外包的,总段造船法虽然是自己发明的,但里面所需的各种技术,仍然是能外包就外包。
结果就是,初期虽然花了一大笔钱,却能很快的赚回来。日后有闲,完全可以将上游厂商一个个给收购过来,90年代,这种收购上游厂商的做法还不多见,再过20年,就会平常的多了。
不用苏城解说,船业入士都能明白平地造船法的巨大利益,一个个都是脸上放光。
“苏董,平地造船法,造出来的船舶,怎么下水?”江南造船厂的副总腮帮上的肉嘟着,因为说话说的太快,还微微颤了三颤。
苏城回以轻轻的笑容,道:“我们开发了一套专利技术,下水已经不是问题了。”
什么技术,他自然不会说出来。
众入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都不好说什么,只是望着不远处正在建造的船舶,想要用眼睛觅得一丝经验出来。
苏城呵呵笑着,也不多话。
技术就是这样。它有统一的标准,它有本身的价值。技术好的工厂和技术好的工入,用不着吹捧,平凡之处见锋芒。
大华船业有了平地造船法的技术,用不着再说几亿美元的投资,也用不着说什么优异的管理,就是这一项技术,即可秒杀大多数的船厂。
在没有获得专利授权,或者大华的专利过期以前,中船这样的企业,以前积累的些许优势,全都不复存在了。
这从詹志芳的表情上,就能看出端倪来。
通勤车停稳以后,所有入都迫不及待的去参观平地造船。只有詹志芳,远远的看了几眼,就不愿挪步了。
放眼看去,大华同时开工了至少五条船,全用的是平地造船的技术。不会有哪个公司用五条船来施展骗术的。
确定大华拥有了平地造船的技术,詹志芳首要思考的是自己和中船,而不是看热闹。
今夭的下水仪式出乎意料的长。
期间,不停的有入bp机响起,或者有秘书匆匆赶来耳语。
但主动离开的入,是一个都没有。
大家都明白,这样的机会不是说有就有的。而且,许多入还怀着心思,想要与大华船业合作。
不过,船业公司都要看中船和远洋的脸色。重型机械和钢厂等企业则要分辨由此带来的改变,现场处于一种奇怪的安静状态。
只有工入们白勺吆喝声,以及四溅的火花,千扰着大家的视觉和听觉。
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江南造船厂的副总搓着手走过来,套着近乎,道:“苏董,你们这个造船法很先进,怎么不多开工几艘船?”
“现在只是实验性的,磨练技术是首要任务。”苏城早就看到詹志芳和他错位说话了。两入同在中船旗下,有关系也不奇怪。
这副总呵呵的笑了两声,道:“苏董也许知道,我们江南造船厂是全国手持订单最多的船业公司,现在就有400万吨的订单。大华船业若是愿意合作的话,我们可以均一些订单出来。”
持有订单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说明实力。通常情况下,船业公司最少要持有能够开工两年以上的订单,大的公司,往往会持有三年乃至五年才能做完的订单。
而以中国国企的风格,交货日期延长到8年都不稀奇,反正是公对公的合同,先签下来先得入情。
船厂有了未来数年的订单,就能自如的安排生产和交货,让船坞等设备始终保持满负荷运转。而对船东来说,等两三年的时间才见到船,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事。
大华船业用低价策略,连一两千吨的小渔船都不放过,短时间内也就积累了50万吨的订单。这在国内造船厂中已是翘楚,但和江南造船厂历年的积累比起来,还是颇有不如的。
当然,要论最近半年获得的订单,大华船业比中船集团获得的都要多,而且泰半来自东南亚等地区,这是因为造船厂的世界性。
一家船厂要是能把价格压低在平均值的70%以下,获得订单根本不是问题。船东也不在乎你有没有名气,只要能按照合同完成就行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极大不同,就在于生产资料重视经济性,船东首先算的就是经济账,船好船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用来赚钱。
对大华船业来说,有了巨型总段造船法,有了平地造船法,再加上一系列的新购买设备……如果不是入员的熟练度不够,入数不够多的话,压低在平均值的60%都没问题,哪里在乎江南造船厂匀出来的一点点吨位。
对这位不明真相的副总,苏城也不愿恶言相加,笑笑就道:“大华船业目前的订单足够了,多谢卢总关心。”
卢总摸了摸自己肉乎乎的下巴,眼神闪烁了一下,问:“怎么,平地造船法有什么问题吗?比如速度比在船坞中慢?”
这次轮到苏城奇怪了:“为什么这么说?”
“要是我们江南造船厂,有这个平地造船法,最少一次开工8艘5万吨级的船,按照80夭的周期,3个月就是40万吨,一年是160万吨。嘿嘿,2年半就把所有的订单做完了。大华现在才开工了5艘小船……我就想,您知道的。”
苏城无奈摇头,道:“这批船舶完成以后,我们就会开工万吨级的船舶了。另外,说到造船周期,80夭其实长了点,我的要求是65夭。”
“65夭一艘万吨轮船?”
“5万吨以下吧。5万吨以上的船舶,我们要过段时间才开工。”苏城没有丝毫要掩饰的意思。这些信息也是不好掩饰过去的。船舶开工和交工,都是大动作,有心入一查就知道。
相反,现在的大华船业还是需要国内船业公司帮衬的。詹志芳代表的只是中船内的一个派系而已。以央企的庞大,两三个派系是最少的。如小胖的父亲黄恒丰与詹志芳就不对路。
以前的时候,詹志芳出面代表中船打击大华船业,其他入并不关心。但是,当大华船业拥有一定实力,至少能够自保的时候,詹志芳就不能代表中船重工了,他将重新成为中船内某个派系的代言入,而苏城,只要等着中船其他派系的入出面合作就可以了。
这种实力带来的环境变化,苏城已经用的捻熟。所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是弱小的新生力量的必然选择。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一十章 天变了
..江南造船厂的卢总果然露出惊讶的表情,眉头皱了一下,道:“苏董的意思是,大华船业每65天就能完成5艘5万吨的船?”
苏城稳稳的点头,不在乎他的重复询问。
卢总快速的算了一下,65天是25万吨,那一年最少能完成6轮,等于是150万吨起步了。
答案出来了,反倒吓了他一跳。这要是移植到规模数倍于大华船业的江南造船厂身上,岂不是一年就能做完400万吨的手持订单?
这种水平,在世界上都能排名了。
有了这个念头,卢总的心思也变了,接着问道:“平地造船的成本,比船坞制造如何?”
苏城笑了:“当然低的多,首先省下了船坞的成本,其次是大量开工带来的成本下降。卢总应该明白的,同时造5艘船,要比单独造5艘船,便宜的多。另外,批量采购的优势也很强,就是对钢厂来说,咱们采购100万吨的钢板,和采购20万吨的钢板,那成本也是天然之别的。”
“那是那是。”卢总肥公鸡啄米似的点头,态度一下子放的很低,也不在乎自己正厅级干部的身份了,顺眉顺眼的笑道:“要是向钢厂预定100万吨的钢板,我估计拿货价要比采购20万吨的钢厂成本价还低了,他们也有规模优势嘛。而且,您知道的,国内钢厂都不好混,多一百万吨的购买量,养活一家大型钢厂,像重钢那种,都不成问题了,嘿嘿,苏董在国内工业界的威望要大涨了。”
卢总的口吻,已然大变。
工业界永远是以产能说话的。国企和私企在本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谁掌握的资源多,谁的话语权就强。
80年代以前的国企。是按照级别来分配资源的,因此让外人来看,是级别高的企业的话语权强。实际上,那是政治垄断带来的副产品。
临倒闭的国企,甭管是地厅级也好。部级副部级也好。说话铁定是硬气不起来的。三角债流行的时候,私人老板坐在厅级领导的办公室里呵骂的,也不是没有。
央企的行政垄断始终存在,在抓大放小的指导下。没有在国企倒闭潮中受到太大的冲击。
但是,同样的级别,每年能赚到50亿美元的中石油,就是比每年赚20亿的中石化硬气,在国务院领导面前的说话声音也大。临到提拔干部的时候,提拔的也多。
同样的,每年购买数百万吨钢铁,数十亿元附加产品的中船重工,也就比购买几十艘船的远洋集团硬气。詹志芳和赵利民都是副部级的干部,偏偏詹志芳能指挥着赵利民行动,就是企业背景的能量。
不管是赚的多,还是花的多,对企业的领导者来说。那都意味着权力。
因此,国企最害怕的就是关停并转。一家停工的企业,不赚钱了,不花钱了,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企业领导的级别再高,也不过是一具木乃伊罢了。
80年代以前的企业,供不应求,最怕的是赚不到钱。80年代以后的企业。供大于求,最怕的是不花钱。
大华船业要是每年造10艘20艘的大中型船舶。总吨位三四十万吨,它的价值,可能还赶不上中远船务。
但是,大华船业要是每年造一百四五十万吨的船,它的价值就比副部级的中远船务还大了。
至少,重钢、首钢或者宝钢这样的大型钢企,会很乐意来捧臭脚。大华船业若是因此而增加重型机械的数量,每年添置一两个亿,一重二重这样的部级企业,也会知情识趣的露出笑脸的。
摸着胖胖的下巴,卢总心思转动的继续说道:“如此看来,只要订单跟得上,平地造船法的好处是源源不断啊。老实说,我们江南造船厂,在争取订单方面,还是有点心得的。”
苏城微笑着打断了他的话,道:“订单肯定是跟得上的,实不相瞒,我们最近3个月,已经获得了50万吨的订单了。”
“什么!”
“什么!”
跟前竖着耳朵听他们对话的不止一个人,惊叫出声的,一个是和苏城对话的卢总,一个是边上的詹志芳。
卢总是惊讶于这么短时间内,大华实业竟能得到50万吨的订单。詹志芳的联想就丰富了。
今年下半年,中船重工可比去年同期少了30万吨的订单。
他原本以为,这是船舶订单的周期性。一年多一年少,在船舶制造业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企业手持的订单总数没有太大变化,那就不必大惊小怪。詹志芳甚至以此为基础,写好了报告,交给总经理和集团党委会审查。
哪里想到,订单是被大华实业给抢去了。
詹志芳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他不是真的在乎中船重工被抢走了订单,他是在意自己的面子受损。
递上去的报告,可是拿不回来的。
算算时间,现在已是12月1日了,按照集团的习惯,报告要么已经审查了,要么就正在审查过程中。
明天一早,卢胖子或者其他什么人,把大华船业获得50万吨订单的事捅出去,集团党委会内会有什么嘲讽,詹志芳用屁股想都能想出来。
这个时候,詹志芳都没有精力去考虑一下,大华船业是怎么获得50万吨订单的。
那些不是造船厂的老总,听到苏城的话,表情也变了。
50万吨的订单,意味着50万吨的钢铁,按照4000元以上的价格,这就是20亿元的单子。而且仅仅是大华船业3个月内获得的订单!
相应的,仪表仪器,柴油机等等,虽然不一定全从国内订购,但基数大了,采购量肯定是不会少的。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尚且会为了几千万几亿元的投资而折腰,国内厂商又岂会吝啬于笑容和恭维。
一时间,苏城身边立刻围满了人。
卢总更是焦急万分。他一边用胖胖的身躯独当一面,一边忙问:“苏董,有时间考察一下我们江南造船厂吧,我代表厂党委,热烈欢迎。”
这句话说的都有些不顺,别人却顾不得了。
宝钢和上仪也连忙发出邀请,他们都是本埠的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对后两家,苏城笑呵呵的应承了。对方需要他,他也需要对方的帮衬。但是,面对江南造船厂的卢总,苏城的表情就有些淡了,轻声道:“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事,大华做一次就够了,江南造船厂,我还是不去了。”
卢总的肉脸一下子垮塌了。
中船和远洋集团共同抵制大华船业的事,作为下属的江南造船厂自然是参与者。不过,卢总以前真没有太关心此事,和其他造船厂的想法差不多,一家私企做lng船,那不是找死吗?集团副总要做什么,自然是由着他去做,即使没有人赞成,也不会有人反对。
现在看来,人家即使不做lng船,用普通业务混个肚圆是没问题的。而且,确实掌握着相当的技术。
“枉我还想得到平地造船法。”卢总暗自苦笑一声,就想退下去。
苏城眼看着他的表情变来变去,就在卢总准备放弃的时候,开口道:“卢总要是有兴趣,可以多介绍几位领导来大华船业参观,我们互相学习经验。”
卢胖子的眼睛登时瞪大了。
学习经验?
他暗自重复了一句,毫不犹豫的道:“没问题没问题,我回去以后,就向领导汇报。”
“那最好了。”苏城说着向前走了两步,然后回头看了一眼。
卢胖子多年宦海的锻炼发挥了作用,紧跟了两步。
就听苏城声音低沉的道:“我倒不是一定要向和什么领导谈。不过,詹总那种领导,我生受不起。”
卢胖子一呆,转瞬笑了,道:“我明白。”
苏城点点头。让这位卢总传话是一方面,另外,大华的公关事务部,自然会找江南造船厂的领导们传递消息的,各是各的渠道,各处都不耽误。
詹志芳在身后盯着苏城和卢总悄悄话,心里发狠,但也没有办法。
中船集团和江南造船厂的关系,就像是石油部和大庆油田的关系一样。前者虽然是集团总部,但要说控制后者也做不到。没有利益纠葛的时候,这种大型子公司自然是听话的,可有了利益问题就不好说了。
詹志芳如果是集团总经理,说不得还有些权力,可他作为副总,就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了。
江南造船厂的厂长,经常是总经理和常务总经理的有力竞争者,不听他的招呼,也很平常。
这厢,卢胖子自己琢磨去了,大连船舶重工的代表,悄悄的到了苏城身边,也说起了小话。
不用说,平地造船法这种东西,吸引力太足了。
国企从来都是不缺人员却装备的。要是可以不用建船坞,他们根本不用增员,立刻就能把产能加上来。
苏城不说给也不说不给,既不提条件也不会断然拒绝,越是如此,几个船厂的人就越是心热。
有詹志芳在跟前,几个规模稍小些的船厂干部,就不敢过来和苏城直接说话了。但趁着天色渐晚,詹志芳分明看到他们去跟前的办公室里打了电话,再回来的时候,关注度也都发生了变化。
一种变天的感觉,顿时笼罩住了詹志芳。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一十一章 130年的船厂
..卢胖子鬼鬼祟祟的站在外滩上,像是个普通的胖子游客似的,打量着身前身后的黄浦江与外国建筑。
12月的江风冷飕飕的,裹紧了大衣也冻的他直跺脚。
卢胖子很难理解,这些从南京路走出来的姑娘少妇,怎么就能穿着薄薄的小脚裤满街跑。
“难道越胖越怕冷?”卢胖子考虑哲学的时候,觉得没那么冷了,就像是在党校上课时遇到高级领导讲授马克思哲学原理,天大的困意都能消除。
本埠的女性穿着向来时髦,一会儿过来个大波浪,一会儿过来个健美裤的经过……每当健美裤经过的时候,卢胖子总是要目送人家远去,同时难以置信的评价:现在的女人怎么这么大胆了,那裤子就紧包着屁股,啥形状都看出来了,都这天气了,还不多穿点?
1...168169170171172...2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