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按体制来说,张长亭的话是没错的,换上一个别的官员,或许就不吭声了。
焦国平却不一样了,他和苏城一样,是周老的隔空幕僚,对政策走向是烂熟的,撇撇嘴就道:“什么是解放思想?什么实事求是?石油总公司犹豫不决,延误战机,还要怪责先锋大将,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还要像计划经济那样,买一根铅笔还盖三个章?要我说,中国的改革,就需要苏董这样的企业家,有能力,敢执行!中哈管道,是大华为国家争取来的切实的利益。哈萨克斯坦的油田,世界各大强国林立,大华实业能为我们抢回一条石油管道,多不容易!这位张局长,你如果分不清好坏,我有一个办法,咱们打开门,请一些记者来,把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的写到报纸上,让全国人民评评理。”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六十一章 悬而未决
..“这是什么意思?”张长亭又惊又怒,疑惑的看向两边的外交部领导。他还不知道这只浓眉大眼的货色是什么人物呢,开口就扯记者,记者是那么好打交道的吗?
按照对等的接待原则,外交部这边也派了个副部级的老领导,就是老的有点精力不济了,坐下以后就在打瞌睡,叫醒了也就是“哦”的一声,又没了声息。
礼宾司的司长就变成了能说话的最大的官了,他瞄了眼苏城,又看看焦国平,也拿不准两人是什么意思,只淡淡的介绍:“这位是欧洲司的副司长焦国平同志。”
就这么一句话,刚才还健谈的司长阁下突然开始显露他沉默寡言的一面。
要说能源企业有多厉害,90年代的普通人或许不是很清楚,但外交部的官员怎么可能不清楚。拉丁美洲、北非、中东、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地方的事情,一旦牵扯到能源和石油,那就麻烦的要命。90年代,外交部每年最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和美国谈最惠国待遇,每次公关美国的国会议员,都有人要说到石油,真是想不知道都不行。
即使最迟钝的外交部人员,也能明白拥有中东油田的大华实业,具有什么样的破坏力。
国内是个笼子,暂时还能圈着他们,这中哈石油管道,可不就露出国际石油公司的峥嵘了?
至于焦国平的态度,就更值得琢磨了。这家伙。从来不是省油的灯,如今摆明车马的支持大华实业,那肯定是留着后手的。
没有利害关系的礼宾司司长这么一想。才不管张长亭高兴不高兴呢,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接待任务,多的一句话都没有。
石油部和石油总公司是挺厉害的,那也要分地方。外交部这样的大部委的**性极强,受外界的影响也就小的多了。
反而是焦国平,眼热中亚的机会,挺胸抬头道:“刚才忘了介绍。我就是外交部的焦国平,我来这里没什么意思,就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支持。中哈石油管道利国利民。大华实业做的事,不管放在中央部委,还是放在大众媒体上,我向大家都会支持的。”
“石油管道是石油部管理的。你支持个什么劲。”张长亭气的六窍冒烟。渣土味的东北腔也冒了出来。
林永贵就是担心张长亭施压,听说这厮来了北*京,马上跟着过来了。现在一看外交部不买他的账,就轻松的笑道:“外交部的同志有什么意见,我们虚心听取,张局不要急嘛。”
“你当然不急了!”张长亭满脸的不高兴,没有遮掩的意思。他也是从从一线提拔上来的干部,年纪大了。火气没有年轻时那么旺盛了,但也不属于好说话的主。
他懒得和林永贵说。直面苏城,瞪着眼道:“大华实业究竟要搞什么?我们和俄罗斯谈了一年多的时间,费了多少钱,多少时间?你们倒好,不知使了什么手段,找来哈萨克斯坦。这不是拆台吗?”
苏城一个人坐在下面,就像是接受一群领导的面试似的。不过,他的脸上可没有接受面试的谦逊,轻松的道:“我们也是费了钱,费了时间才做成的。”
“哼,这才多久的时间,谁知道你们谈出了什么丧权辱国的条件!”
“老张!”林永贵可不能让他这么定性,即刻拦住道:“有话好好说,条件你也看到了,总公司没说反对的话,你要反对,也不要上纲上线的!”
“那你说说,这么短的时间,不卖人家的好,怎么谈?”
“能力问题而已。”苏城再下面轻飘飘的。
“你说什么!”张长亭的声音是越来越大,像是咆哮了。公司的小年轻要是敢和他这么说话……令其愤怒的是,几年前的苏城,也不过是胜利油田的一个小年轻罢了。
苏城撇撇嘴,不屑的道:“不管是俄罗斯的石油,还是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谁能提供中国所需要的,我们就买谁的。你说谈了一年多的时间了,那就继续谈好了,如果你能谈下中俄石油管道,我们再说哪条更有利。如果你谈不下中俄石油管道,你就是民族罪人。”
自从要与大庆争夺石油管道,苏城就让信息局收集了张长亭的资料,这是个吃硬不吃软的男人,典型的石油工人的风格。因此,他把话说的很重,但也没有脱离实际。
一条正确的石油管道,提前10年或者推迟10年建设,不光能帮助国家节省几亿美元的运费,而且在国际活动中,能够减少很多的顾忌。俄罗斯从苏维埃时代开始,走的就是石油政治的路线,到了90年代,更是变本加厉。要从他们的嘴里找一条物美价廉的石油管道,那是想也别想。就是哈萨克斯坦,那也不是好相与的。日本早在70年代,就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寻找石油了,为了获得里海石油,他们也没少付出。
苏城如果不是抓住纳扎尔巴耶夫想要建都这件事,带去的几千万美元,非得全部用掉,才能有目前二分之一的效果。
不过,虽然没有花费现金,但许诺的建筑队也不能说是没有付出。而且,省下的几千万美元,也不见得真能省下来。接下来的程序依然复杂,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张长亭却是被苏城说的呼吸不畅,胸前起伏了两下,气哼哼的一拍桌子,站起来道:“好,我这就去莫斯科。让你看看,平等条约是怎么回事。”
“祝您顺利。”苏城的脸上看不出喜怒来。
张长亭不理他了,转身对外交部的官员道:“中哈石油管道,我们不同意,你们也请注意一下,不要被那些蝇营狗苟的公司给骗了。”
礼宾司的司长一脸尴尬,笑道:“我送一下你吧。”
张长亭甩手走了,经过焦国平的时候,又哼哼了两声表示不满。
焦国平当没听到,转身对苏城笑道:“苏董,旬日不见,你又放了卫星。”
苏城和他握了一下手,道:“正好遇到了。”
“没想到你对中亚国家的研究也这么深,纳扎尔巴耶夫可不是个好相处的人,你能让他主动邀请中国铺设石油管道,真不知你怎么做到的。”焦国平说的半真半假,有些恭维的因素。
他和苏城都是周老的幕僚,以前见面的机会不少。不过,周老的年纪大了,参与国政的时间越来越短,主要精力也慢慢从国内外兼顾,转移到了国内部分。如此一来,外交部的焦国平和“国际问题专家”苏城同志,被呼唤的机会也就慢慢的少了。
不过,对两人的关系来说,见面的少了,反而会亲切一些,也免得二人在国际问题上总是出现不同意见。而随着周老沉默的时间增加,焦国平对苏城的态度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
假如没有了周老的光环,苏城的势力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焦国平就有从天堂跌落凡间的可能了。
攀上苏城,不是焦国平的第一选择,但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也不放过。
苏城对焦国平的示好表现的很平淡。他如今的目标是推林永贵上位,到了这个层次,一个副司级干部的态度,就不怎么放在心上了。
焦国平也不指望苏城倒履相迎,又说了几句自己对哈萨克斯坦问题的认识,就主动告辞了。
苏城也和外交部的几个人打声招呼,就与林永贵出门上车。
坐到后座上,林永贵才皱眉道:“张长亭在俄罗斯是有关系的,你激了他,这家伙说不定真能谈下中俄管道。”
“谈下中俄管道哪有这么容易。”苏城靠着椅背,慢吞吞的道:“张长亭有俄罗斯的关系我知道,他在巴库工作学习过一段时间。其实,我今天激不激他,他也会去莫斯科吧。”
“这倒也是。”林永贵叹了口气,道:“就我所知,张长亭认识俄罗斯现政府里的好几个当权派,在能源方面的影响力不小,否则,总公司也不能那么容易同意安大线。当年就有人提出其他的管道线路,是张长亭亲自到俄罗斯,确定了安大线。其他人提出的线路,全部被俄罗斯那边给否决了,表示只有安大线这一个意向。如果张长亭现在过去,真的谈成了协议,咱们就被动了。”
如果在安大线和中哈线中选择,中央十成十的会选择安大线。和俄罗斯保持良好的关系,是比中哈关系更重要的。
苏城知道安大线的前生后世,听了林永贵的话,却是笑道:“有意向和签合同是两码事。安大线是俄罗斯的私人公司提出的,和政府又没有隶属关系,张长亭再有本事,也得一口口的啃下去,他啃的时间越长,越说明中哈线的价值。”
“他要是真的啃不下来,事情就好办了。”
“他全力谈判,两三个月悬而未决,也够他受的了。我们要是能在这段时间,说服总公司接受中哈线,也算是推进了一步吧。”苏城说着怪笑两声,道:“张长亭去了莫斯科,他总不好遥控总公司吧。”
林永贵登时乐了。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六十二章 先拔头筹
..即使没有苏城的刺激,张长亭也是要去莫斯科看看的。
中哈线出乎意料的先拔头筹,俄罗斯的态度就变的很重要了。如果安大线还是浑浑噩噩的不清楚,那天平肯定会向中哈线倾斜。这种国际工程,政府的态度往往很重要,有时候一两个小小的让步,就能促成一个大工程,光是增加的税收可能都要比付出多的多。
不过,全世界的政府都是一个德性,在不威胁官员们的位置,又没有足够的好处的时候,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会为了企业而损失政府的利益,巴巴的主动寻找工作的官员更是濒危动物。
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会花费巨资公关政府,就是为了让政府主动一些。而中国的企业,多半是依靠关系的。
像是张长亭,他认识许多的政府高官,通过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办成不少事,也许比用钱办事的效果还要好。因此,即使明知道大华实业在国际竞标中屡战屡胜,他也没有畏怯的地方。
或者说,哪怕有什么畏怯,张长亭也无路可退了。
能源开发就是如此,你可以按兵不动,混吃等死,然而,你一旦决定开始某个项目的时候,就再没有后退的空间了。
安大线不成,张长亭损失的将不止是一条石油管道,还有他毕生奋斗的正部级头衔,以及掌控全中国石油的诱人滋味。
其实林永贵也是一样的,如果他想从别的方向来竞争,那就从别的方向来。而他决定了支持中哈线以对抗安大线,那他也是没退路的。
只用了一天时间,张长亭就办好了出国手续,悄悄离开首都机场,和几个几个换班的外交部官员混在一起。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行踪。他还找人用假名登记机票。
尽管如此,未等飞机降落,苏城还是收到了董峰的消息:“张长亭去了莫斯科。”
大华的信息局时刻盯着张长亭呢。他的手段对付普通媒体或者有效,对付国际市场里杀奔出来的大华信息局。那就显的有些稚嫩了。
苏城倒是不着急,让董峰再次确认,看到了莫斯科方面传真过来的张长亭下机的照片,方才通知林永贵。道:“张长亭到了莫斯科。”
“时间正好,今天下午就有一个会议。”电话另一端,林永贵颇有些惊喜的问:“他什么时候到莫斯科的?”
“刚到。”
“刚到你就知道了?”
“正好遇到。”苏城说的言不由衷。
林永贵呵呵的笑了两声,自不会去追究。他甩了甩手。从办公桌的抽屉中拿出几份文件,从中选了两份,装进了公文包里。然后。再次拿起电话机。道:“准备车。”
不等下面的人进来报告,林永贵拎起包就往院子走。
一墙之隔,就停着一辆皇冠,一辆奥迪100和一辆桑坦钠。驻京办的伍主任飞奔而出,手上还拿着哗啦啦的钥匙,见到林永贵,脸上就堆出笑容。道:“林书记,皇冠的油多一点,咱们坐这个?”
“嗯。”林永贵的脸上看不出表情。
伍主任连忙去开车门。
和苦哈哈的油田基层部门不一样,级别很低的驻京办事处,却因为接待领导的需要,往往能配备好车。
林永贵在油田管理局,也就坐一辆皇冠,而胜利油田的驻京办,却同时拥有皇冠和奥迪。
这两辆车,任何一辆放在驻京办都是超标,实际上,就算是驻京办事处自用的桑塔纳,也属于超标的车型,同样的京城处级干部,还处于骑自行车的状态呢,底下富裕些的政府部门,能给处级干部配个北京吉普就算不错了,等闲的县委书记,也坐不上名字洋气的轿车。
林永贵以前也曾整顿过驻京办,奈何跑部钱进的传统未取消,驻京办的功能就变的日益重要,两辆好车竟然有些不可或缺的意思。
对此,林永贵也只能暗自摇头。
整个下午,林永贵来往奔波。
他是抓紧了时间,拜访那4名中立的局长。
就石油总公司内部来说,18名局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项决议的结果。因此,争取多数票,对林永贵和中哈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林永贵又约见苏城,两人共同去拜见石油总公司的总经理。
只有总经理不做表态的时候,18名局长的多数票才能发挥作用。
在一般性的问题上,总经理通常是不做表态的。不过,石油管道这个问题太大了,没有哪个人敢保证成功。
拜访了总经理,林永贵接着拜访上一次赞同自己的7名局长。
和那4名中立的局长不同,赞同林永贵的7名局长,都是他多年积累下来的老关系。
林永贵毫不吝啬的带上苏城,没到一处,就给他细心介绍。
这是将自己的关系介绍给了苏城。
林永贵也想的明白。自己若是成功坐上总经理的位置,也不会失去支持,但若是失败了,留着这些关系也是没用。
一家家的拜见过去,有的用半天时间,有的用一天的时间。张长亭不在情况下,局长们的回应也相当不错。
这样,到了月末的时候,林永贵已积累出了10名局长的同意。
若是按照18名局长,一名总经理的配置,下一次的局长会议,他很可能拿到多数票。
“是不是该尽快申请举行局长会议?”苏城有点熬出头的感觉,道:“纳扎尔巴耶夫主动邀请我们开采石油,做天然气管道,石油总公司总得有个表示吧。”
说到内部斗争,林永贵就是宗师级的水准了,他沉稳的道:“局长会议前,总经理还可以召开党组会议,咱们在党组里,就不占优势了。”
苏城拍拍额头,很是无语的道:“那就还要分别拜访党组成员?”
“或者等张长亭的消息。”林永贵建议道:“他如果不能短时间内成功,国内的支持也会减弱。那样的话,党组会议估计就变成了陪衬。现在担心的,就是他能短时间内谈下中俄管线……那样的话,我们就彻底被动了。”
看的出来,这个问题纠结了林永贵不短的时间。
要是换一个命题,苏城也许会犹豫不决。
然而,安大线这样有名的石油管道,命运几乎从开始就已经决定了。
因此,苏城毫不犹豫的道:“我们继续做我们的,再熬张长亭半个月的时间。”
“嗯……半个月,这个时间点不错,也能顺便熬一下石油总公司。”林永贵笑吟吟的。
国际合作往往是需要一个契机的,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国家,可能再过三十年五十年也不会有什么联系和深入交往,可是,一旦契机出现,合作的速度和程度会迅速加快。
纳扎尔巴耶夫的目光,原本是放在欧洲和美洲的,通往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是苏联时代就建造好的,稍加修缮就能使用。美国也积极的想要建造从哈萨克斯坦到土耳其的出海石油管道……中国等亚洲国家,虽然就在哈萨克斯坦的近邻,但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缘故,纳扎尔巴耶夫并未感到商机。
他这也是正常的想法,去年的时候,中国还是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出口国呢,摇身一变进口石油,除了中国人自己,其他国家的人,注意到的真是不多。
然而,苏城的到来,给纳扎尔巴耶夫打开了一扇窗户。
财大气粗的2000万吨每年的销售合同,与美国和俄罗斯的石油管道也没什么区别了。这可是每天几十万桶的销售量,相当于两三个大型油田的产出了。
看到这样一份销售合同,纳扎尔巴耶夫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整的调查中国的商贸和工业情况。
正处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中的中国数据,不管丢在谁的桌上,那都能吓人一跳。
一年15%的gdp,全年上千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全年上亿吨的石油消费量……如果是一个中国人,还担心日后难以为继的问题,换成纳扎尔巴耶夫这个哈萨克人,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卖了那些石油!
他才不在乎中国是不是金融危机的前夜,也不关心中国此刻的投资过热能不能维持,他倒是愿意在正高位的时候,将石油卖给中国。
因此,苏城让他主动提出管道建好以后,纳扎尔巴耶夫并不是闲呆着等待中国政府的。
他也在不断的询问和跟进此事。
石油管道虽然是大事,不用急匆匆的做决定,但石油总公司不能总是避而不见,他们也需要拟定合理的处置方案。
远隔万里的张长亭,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延迟局长会议的时间。
时钟一秒又一秒的转动着。
留给张长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总有人满怀期盼,希望张长亭能带回来一份中俄石油管道的协议。至少是相似的东西。
只有苏城知道,先天畸形的安大线,完全没有给张长亭创造出发挥的土壤。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六十三章 无功而返
..中俄石油管道的谈判岂止是艰难,用刀尖上的马拉松来形容还差不多。
俄罗斯是一个脆弱的能源国家。它的地域广大,资源充沛,但寻遍俄罗斯,真正能够充当国际货币的,只有能源,更准确的说,是石油。哪怕是昂贵的钻石和鱼子酱,在总量方面,也无法与石油货币相提并论。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如此,二战后的苏联亦如此,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或者叶利钦和普京的俄罗斯,在这一点上都没有什么区别。
俄罗斯或者苏联,需要的东西很多……谷物、机械都是他们大宗购买的商品。事实上,如果不大量购入谷物,苏联每年都是要饿死人的。60年代,苏联第一次大批量的购入谷物,一口气花费了国家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一。赫鲁晓夫言之凿凿的说: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用黄金来购买食物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要扭转这一现象。
赫鲁晓夫说这句话的时候,充满了雄心壮志,但没有任何的意义。真正让苏联人避免饿死的,仍然是石油产业的新技术和新发现,而并非是它们糟透了的农业技术。
自那以后,苏联的谷物进口越来越多,支撑这一切的,只能是石油,也只有石油……
近百年的历史,令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难以自持的缠绕在石油巨兽的身上。吃饭靠什么?石油;维持加盟国的向心力靠什么?廉价的石油;军事竞赛的预算从哪里来?只能是石油。
解体以后的俄罗斯,好似百废待兴的模样,可它真正吸引到外国投资者的,依旧是石油。
这样一个国家,它表面上敞开胸怀,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任何一个能源投资商,好像着代表着大庆石油公司的张长亭,都会在初到俄罗斯的时候,受到郑重而热烈的对待。
然而,一旦事情进展到了实质性的地步,俄罗斯的政客、官员和民众,就开始了永无止境的担忧。
外国投资者在俄罗斯开采石油,在俄罗斯人眼里,就像是自己的血液被采走了一样。
没错。如果将石油当作是俄罗斯的血液。那这个国家,就是一个依靠卖血才能存活下来的国家。他们对出售石油,就像是对出售自己的血液一样忧心忡忡。
如果有人希图自俄罗斯的能源交易中大赚一笔,俄罗斯人就会像是被偷走了血液的卖血者一样愤怒。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俄罗斯人只能继续出卖它的石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喜欢这种方式,就像是任何一个卖血者一样,但凡给他们些微的机会,他们都愿意选择另一种生活。
张长亭行走在苏联老大哥过去的地盘上,鼻子里呼吸的是苏联老大哥逝去的尸味,眼睛里见到的是苏联老大哥不屈的细胞壁,手掌触碰的是苏联老大哥骚动的灵魂。没有一件事能顺顺当当的办理下来。
提出了安大线的俄罗斯尤科斯公司,完全没有要催促俄罗斯政府的意思。犹太籍的老板霍多尔科夫斯基的主要目标放在自己的石油公司增产上。对他来说,将石油卖到中国去,是一个长远而有意义的目标。但是。自己公司的增产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张长亭几次拜访,最终没见到霍多尔科夫斯基。从尤科斯公司得到的回答,是不能令他安心的“等待”。
等张长亭呆的时间稍微久点,他也逐渐体会到尤科斯公司的处境。以一个公司推行两国间的石油管道。该公司必须极为强大才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