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志鸟村
虽然有建设厅出面协调关系,但是,天然气太贵的说法,渐渐的开始流行。
刘公子则放出话来:“青*岛一人一半。”
..
超级能源强国 两连更,请注意。
.用火狐浏览器更新,好像容易出现点了没用的情况,加上最近记忆力衰退,发布第二章的时候才注意到第一章并未发出,于是一并更新了。.有过这种恐惧的同学,要感谢课本如此之难看,挽救了无数无辜的生命。
诉苦诉了这么多,大家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吗?
双倍月票的最后一天啊!
月票增值的最后机会。
请投给海豚!
它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给一条小鱼,它能表演的更久更好。
求月票!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四十四章 破局
四郎气呼呼的闯进苏城的办公室,“嘭”的坐在沙发上,喊道:“苏子,家华的液化气站又降价了。”
“哦。降了多少?”
“125公斤的瓶子,少一块两毛钱。15公斤的少一块五毛钱。比旁边的液化气站,低了快要3块钱了。”四郎自个给自个倒了一杯凉开水,咕嘟咕嘟的喝下去,道:“这样下去不行啊,建设局的人都旁敲侧击的问,以后天然气的价格究竟是什么样的。”
“天然气的价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来。”苏城说着展开一张报纸,道:“这篇文章就说了,咱们天然气的价格,按照热值来说,只会比液化气更低,所以用起来更划算,液化气降价,就是因为天然气便宜。”
四郎讶然接过:“什么报纸?”
苏城笑着递给他。
四郎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不住点头,道:“说的真好,就像是给咱写的一样。”
“可不就是嘛。”苏城摊开手。
“你找人发表的?”四郎有点不习惯。报纸报刊以及新闻联播的高贵性维持了很久。在1990年,花钱发软文还隐藏在灰色的角落中。大华实业的公关部早就介入了这一领域,但也不会大张旗鼓的宣扬。
苏城不瞒着四郎,颔首道:“先用媒体稳住阵脚,液化气站的事,咱们再想办法。燃气公司内怎么说?”
燃气公司和大华实业不同,乃是按照后世的公司架构来设计的,四郎的决定权受到另两名经理的影响。若是论资历,从大华实业派出去的经理,比四郎在公司的时间还要长。四郎目前还处于学习中,就像是燃气公司本身一样。
四郎掏出一个做记录的小本本,看了一下,说道:“大家觉得,现在这种情况很难处理。要么是我们也降价,降低初装费。要么是咱们和家华燃气公司谈一下。姓刘的想要一半的青*岛,那肯定不可能,也许给他一个郊县就满意了。”
“地盘不能给,管道为王。现在让出去简单,以后想收回来就再不可能了。”苏城也没有闲着,早就思量清楚了。液化天然气将会从青*岛的液化天然气码头登岸,故而本地天然气成本将是最低的,用量却是最大的。自然就是最赚钱的。或许,两三年以内,只有青*岛一地才真的有盈利。刘公子提出均分的条件也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一部分。
刘公子估计也没想着将苏城打倒,而是期待着双方各自让步,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在省部级大员不知凡几的省内混的风生水起。光靠一个正厅级的企业领导的老爹可是不行的。
四郎丝毫不奇怪苏城的决定,翻了一页记录本,道:“除此之外,大家觉得,如果胜利油田把他们的液化气给断了,对方阵营就不攻自破了。他们卖的全是计划内的液化气,要是一半计划内一半计划外,价格就上来了。”
“没那么容易。”苏城在胜利油田的最大政治背景,是与林永贵的互信。但在胜利油田。林永贵并不是一家独大的书记。刘公子的父亲刘副书记,就有与之分庭抗争的能力,回溯两年前,他们还都是同级别的干部呢。一纸委任状,让林永贵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但也就是这样了。分配几千吨液化气的事情,在油田管理局的常委会根本没有提起的必要。刘副书记一言而决,林永贵的手伸不了那么长。
“经济手段解决。”苏城很快做出决定。
四郎不解的道:“真的拼价格?”
“谁说经济手段解决,就一定是拼价格。”苏城不答反问,道:“他们是以计划内的成本卖液化气?”。
“是,现在有十几个的液化气站干脆买他们的液化气了。家华是以本伤人。”
苏城一笑。道:“他们不是真的要拼本钱,他们这是扰乱市场。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和他们拼本钱,以势压人。”
“怎么压?”
“把他们出售的液化气,都买下来,而且,可以每公斤加一毛钱到2毛钱。”苏城说的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从批发到零售,每公斤的天然气差价也就是2毛多些。一瓶15公斤的液化气赚3块多钱,但要送到用户家里,在1990年也是相当不错且能发家的生意了。
不过,零售的利润受到销量的影响很大,有一个确定的极限。苏城一公斤加价1毛钱到两毛钱,一吨就要加一两百元,每月几千吨下来,光是加价就有几十上百万元。
四郎的数学一般,在本子上算了笔账,咋舌道:“那咱们最少得准备1000万才行。不过,气买来储在哪里?”
1吨液化气能装80个钢瓶,一千吨的液化气就需要8万个钢瓶。这东西价高货少,自然不能当作大宗储备的手段。在液化气站,往往有大型的液化气罐,甚至地下储备区,大华燃气公司却没有这样的条件。
苏城轻飘飘的道:“租一艘船。”
……
两天后,一艘2万吨级的液化石油气船悄然停靠在了青*岛港。
在1990年的中国,液化天然气船还比较稀罕,液化石油气船却不少,这是因为液化石油气可以在常温下加压液化,而天然气要在极低温下才能液化。如此一来,液化石油气船可以用碳素钢来建造,液化天然气船却要用镍合金或铝合金来建造,成本上升了许多,租金也差了不少。
从中石油租用一艘lpg船的价格,和租用一艘油轮差不多。
当然,租船本身并不便宜,总得投入几十万元。四郎却觉得兴奋,站在液化气船上,志得意满。看着机灵的二道贩子,骑着三轮车,拉着液化气罐子在码头上排队。
在加价1毛钱的情况下,一个15公斤的液化气罐能赚一块五毛钱,一次拉4到6个瓶子,就有4到6块的赚头。
从家华液化气站到码头的液化气船,一天足能往返五六遍。这还是有排队的情况。因此,才两天的功夫,“的士”司机都不做生意了,开着自己的脚动或电动三轮车,纷纷往返于液化气站。也有货车司机借了邻里的液化气罐来做这个生意。
眼瞅着自己辛辛苦苦弄来的计划内的液化气,无限制的送到了苏城的液化气船里,刘公子又气又急。他本来觉得,苏城就算收购。也收不了多少。就像是市里的其他液化气站一样,储量有限,总不能无限制的收购。
他没想到。苏城为了收购液化气,竟然租用了一艘液化气船。看看那2万吨的吨位,刘公子就觉得后槽牙痛。
难不成真弄2万吨的液化气。塞满这艘船?
刘公子还没这么大的魄力。而且,万一苏城再租一艘船呢?现在这艘船还能开到别的地方,用计划外的价格大赚一笔。
想到这里,刘公子就有立刻停止销售的冲动。
武强也怕了,看着刘公子的脸色道:“要不,计划内的气,还是凭票供应算了。”
1990年的居民液化气,向来都是凭票供应的,有的地方是气票。有的地方是一个小小的液化气本,规定了购买液化气的数量和价钱。计划内的液化气就是有气票或者气本的情况下的价格。除此之外,国企和政府机关还能得到一些计划内的液化气。
但是,由于液化气是紧俏物资,不仅私企和个体户,就是普通居民的气票都不够用,不得不购买一些计划外的液化气来添补。或者既用煤炉又用液化气,无形中造成了麻烦,提升了价格。
刘公子敞开了供应计划内液化气,才会让人觉得液化气便宜,天然气昂贵。要是再搞凭票供应。那和以前就没区别了,等于倒台认输。
想到此处。刘公子一阵子不爽,想了想,又生一计,道:“这样,我们要票做记录,但是不限制普通人购买。多注意那些买的多的,一旦确认是在倒卖液化气,就揪出来拒售,给大华燃气来个釜底抽薪。”
武强局的是个好主意,连忙布置了下去。
结果,聪明的二道贩子们毫不犹豫的借来了大量气票和气证,有些甚至是花钱借来的。能借到液化气罐的人,又怎么会借不到票证。
家华燃气的出货量不仅没有下降,还在日复一日的上升。
就在刘公子一筹莫展之际,液化气站的倒戈,彻底毁灭了他的计划。全市20多个加气站,因为家华不要钱似的提供计划内液化气,很是过了阔绰的一个月。但是,随着大华燃气的液化气船的出现,大家都明白,好日子不长了。
于是,他们或者偷偷的卖出储量以外的液化气,或者自己卖气到外地,将一个小小的口子撕成了破烂的棉絮。
家华公司又坚持了几天,到6月5号,武强不情不愿的到黄能国际,找唐礼出面说和。
看着武强颓唐的样子,唐礼庆幸之余,叹道:“苏董三天前就去广*东了,你要是晚来两天,我也要去了。”
“你也去,去做什么?”
“和山*东的模式一样,广*州、佛*山、东*莞一线由大华燃气公司铺设管道。深*圳和惠*州交给我们做,这才老班的万源也加入,共同开发。”唐礼的口气不像是炫耀,更像是感慨。
武强一阵出神:“深*圳和惠*州,这么好的地方,怎么交给你们?”
“离香港近,而且已经有管道气了。苏董说要加紧开发,免得再有中华燃气一类的企业进来。大华铺主管道做上游,入户管道给我们做,双方分成。”唐礼说到苏董,是真心实意的。
武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样的结果,愣愣的不知该说什么,是后悔?还是悲叹命运?
……
..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四十五章 浦东地产
1990年的中国股市还没有开始圈钱,1990年的房地产还没有开始膨胀,1990年的银行业还没有开始向私企疯狂放贷……1990年的中国商界是一片钱荒的景象。
但大华实业却富的流油。
华107开始产出后,瑟坦油田日产8万桶油,价值160万美元。去掉各项税款和各项开支,每日盈利130万美元,赚钱的速度比印钞机的快多了。
从10月到6月,瑟坦油田的原油产量自万桶油上升到了8万桶,总收入超过2亿美元,不仅偿还了台塑和长荣集团的借款,尚余近亿美元。这些钱,除了用于济柴的扩张、大华实业对海上钻井平台的投资等等之外,还剩了数千万之多。
不能准确算出数字的原因,是快速增涨的收入和大量的支出,令收入节点变的很不清晰。尤其济柴、大华实验室、大华实业乃至海上运输公司和大华燃气公司不定期都有大额收入的情况下,
天然气包销合同自去年10月以来开始执行,苏城虽然没有赚到钱,但也没有亏钱,保持着尚算平衡的状态。去掉了这个最大的危险源之后,苏城向大华燃气公司的投入,几乎不需要动用公司的存款。
瑟坦油田的盈利支撑燃气公司的支出绰绰有余。再大的建筑公司,一天也花不掉130万美元。等到一年以后,全部工程结束的时候。不仅华108,连华109都要开钻了,那就更不会缺钱了。
在广*东签下第二份协议,尽情铺设管道的苏城,分明的体会到了冰火两重天的含义:做能源企业,要么上天,要么入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拥有矿藏且开采出矿藏的能源企业,就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支持,不管做什么都可以。资金的富余本身就代表着资源的稀缺性,获得超额利润也是自然而然的,容错性也很高。幸福的像是在天堂。没有矿藏或开不出矿藏的能源企业就像是在地狱,不仅要竞争稀缺的资金,而且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每日都在烈火中挣扎,一个不小心,就被烧的通透。
像是广*州、惠*州这样的城市,早在80年代中期,就落入了香港大亨们的眼帘。若非国内企业享受了时间优势,或者说,若非苏城请胡集弄那份红头文件的时候。存了个心眼,轮不到他来铺设管道,远比国内发达的香港燃气管道商,估计早就从香港钻过来了。能停靠十万吨级液化天然气船的国际良港不是说说的,他们不仅能省下码头钱。还拥有成熟的团队和数十年的管道运营经验。
换成稍弱一点的燃气管道商,都不敢和香港的公司打擂台。只有国家设置的商业壁垒,争取几年时间,才有分庭抗争的机会。
苏城比历史上多争取了两年的时间,现在看来,实际只有一年左右。这对黄能国际一流的燃气管道商是完全不够用的。但对大华实业已绰绰有余。
当第一根天然气主管道埋入广*东的土地,苏城就对四郎说:“看住这里,若能占到三分之二,大华燃气公司就可以宣告成功了。”
这里是全国消费天然气最多的城市,无论是习惯还是消费能力,即使只占此一省之地,稍微包装一下的大华燃气公司也足以在香港上市,圈到远超盈利的资金。尤其是2000年以前,香港人看中国,还以为这块大地上只有两个区域:广*东和其他地方。成为广*东的城市燃气供应商,在h股就相当于占了半壁江山。
与在山*东相同,广*东的建筑公司,也因燃气管道而获得了1亿元投资的大部分。他们活了下来,就减弱了上游欠款公司的压力,让他们能把有限的现金还给生产企业,从而让停工企业恢复生产,继续还钱给上级企业……
整个清欠工作将持续2年之久,但是,解开头环是最重要的。这一步,前人用了1年时间,济*南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在山*东省的企业现金流有所恢复的时候,其他省市还在建设清欠办的架构,以及清欠顺序上扯皮呢。
这种领先全国的示范效应是强大的,苏城和大华燃气公司一度获得了十多份邀请,尤其是内地省份,由于自身的资金劣势,尤其关注外界的资金注入,甚至有派官员到济南来跑项目的。
但最终,苏城仍然选择了沿海城市。这是资本的自然抉择,投资1亿和赠送1亿元的概念是全然不同的。
第三份协议签在了浙*江省,时隔仅1个月,显示了大华燃气投资加快的步伐。而附属于大华燃气公司的小型燃气公司已有6家之多,等于一个俯冲,就能占据全省的主要城市。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8月末,正在进行浦东开发的上*海市招商局也邀请大华燃气入驻。
所不同的是,由于上*海已有液化气管道,又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并不能做到政策面上的独占,这在大华燃气引起了阵阵争论。
其中就有人反对说:“上*海的区位环境确实好,但上*海市政府的优惠给的太少,仅仅在浦东批一块地就算完了。那是浦东的地,又不是浦西的地,鸟不拉屎的地方,有什么用。而且,上*海的竞争也比较激烈,不光有加气站,而且有液化气管道,等于是最成熟的地方,都已经没有了。我觉得,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不如到其他省份去圈地,首先占住那些好占的地方,再回过头来竞争上*海也不迟。”
大华燃气的高层,在苏城面前纷纷发言,且意见较为统一。等大家都说完了,才眼巴巴的望着苏城,等他一锤定音。
如果以正常的商业思维来考虑,粗放时期的管道发展,确实应该圈占第一,竞争第二。
但是,了解后世的苏城。又怎么会觉得浦东的土地“鸟不拉屎”呢?
他装作认真考虑了一番,轻声道:“上*海市没有给出很好的优惠条件,我们可以继续谈。在此之前。土地先要下来,嗯,由我个人或者大华实业出钱。建一组办公楼,大华燃气公司、大华实业,还有几个公司的联络部门,都能用,也免得再租用办公场所。”
苏城私人出钱,或者大华燃气公司出钱,归根结底都是苏城自己出钱,所不同的是,大华实业是集团的控股公司,而大华燃气公司作为下游服务性公司。未来极有可能上市,到时候再分割土地就比较麻烦了。
有一名经理即是上*海人,很不解的道:“俗话说的好,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办公地点设在浦东。不方便的很。”
“很快就会方便了,如果公共交通不方便,就由公司购车使用。”在这一点上,苏城没有争辩的意思,命令道:“我准备去一趟上*海,你们去联系一下那个招商办的负责人。管道铺设可以继续选在别的城市。”
消息传出。不等他动,招商局的米处长就找到大华实业,送上机票若干张。
对普通的私企来说,买机票确实是个麻烦事,除了昂贵的价格之外,还必须开具介绍信。米处长考虑的如此周全,又一次送上价值上万的机票,简直让人不去都不好意思。
苏城也不矫情,不仅自己,还邀请了舒兰一起去。
两人开开心心的穿上漂亮衣服,像是旅游似的坐上飞机,身后10米外才是拖着箱子的小杨主任。
米处长知情识趣,只简单的介绍了浦东情况,就呆在位置上与小杨主任聊天,绝不去干扰苏城和舒兰聊天说话。
一路上和谐舒适,确实让苏城心情大好。米处长也通过杨明了解了不少的情况。
抵达虹桥机场后,又有招商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接待。
上*海的三角债问题相对轻松,因此,浦东开发区的招商工作就成了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的招商局不光在全国布点,甚至直接派人到国外去招揽企业。所有的市级领导干部,也都被分配了招待工作,每天忙忙碌碌的奔波于饭桌酒席。
接待苏城的是葛副市长,一位年龄并不大的硕士留学生,只用了十年不到,就坐火箭似的蹿升到了现在的位置。
他的性格爽利,见苏城对土地有兴趣,不顾大家仍在吃饭,一挥手就让人拿浦东地图过来,然后挪开自己面前的碗筷,递给苏城一支笔,道:“喜欢哪个地方,随便画,350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着呢。”
苏城一眼就盯住陆家嘴了。
葛副市长察言观色,乐道:“蓝色的是已经批出去的。”
苏城不介意的“哦”了一声,捡出陆家嘴剩下的几十亩土地,然后搓搓手,沿着黄浦江,幸福的画出一个长长的条状区域,少说有几千亩之多。
葛副市长不以为意,这才几平方公里啊,几个月前还是纯粹的农田呢,哪有一家大华实业值钱。
他好奇的问:“大华准备建什么?”
苏城乐的后槽牙都暴露在空气中了,说:“花园式办公群,写字楼什么的。远看像森林公园,近看又是现代化的设备。对了,我给自己建个河景别墅可以吧?”
“当然没问题,欢迎苏董在上*海常居住,这两个区域的地块,我给你做成70年产权。”葛副市长随口开出好处。
苏城投桃报李,呵了一口气,道:“那我再划一片工业用地,大华实验室还在济南动力机厂的厂区里窝着呢。”
论专利技术的出产数量,大华实验室在国内企业中名列前茅,仅比重量级的央企弱些,但它研究的内容是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也是浦东最理想的吸引对象。
葛副市长的后槽牙也笑出来了,说:“如果大华实验室搬迁过来的话,我保证给全政策。转让金比国务院‘22条’四款规定低一半,免缴土地使用费五年,五年后再减半缴纳土地使用费五年……”
苏城瞅着日后普通最精华的一片区域,先用一条直线截取了四分之一,心想,要给其他企业留够土地啊,要不自己发展也就没意思了。
一边想,他一边问:“没问土地价格是多少?”
“开发阶段,还没做七通一平,暂定是1公顷的140万。”葛副市长默算了一下,又道:“陆家嘴地块要按照原价,其他的工业用地,按最优价格算的话,1平方公里1亿元。不过,如果当年投资的话,可以先建设,5年内补足土地出让金,都不收利息。”
苏城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了,只要开建了,5年以后也只要交利息就行了。
1平方公里是100万平方米,等于1平米的土地只要100元的转让费,在苏城眼里是再便宜不过了,何况不用现在付钱,等到1995年,东方明珠都建好了,地价可就完全不同了。
于是,苏城的手又一抖,直线就打了个弯,狠狠的刮走了一个大圈。然后满意的端起了酒杯。
葛副市长高兴的一碰杯就喝,那模样恨不得把啮齿翻出来,放在大腿上磨一磨。
1991年以前的浦东尚未做好七通一平,一点都不吸引人,卖地尤其艰难。当时的深圳特区,做好了给排水、电、气、热、通讯、道路的工业用地,每平米每年的转让金才是年就是50元。
浦东的生地就要双倍乃至三倍的价格,自然不会欢迎。
因此,此时的上*海别说是土地财政了,为了筹集资金,地方财政险些崩溃。中银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银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香港泽鸿发展有限公司、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等开发公司和金融公司,投入数十亿元,用了2年时间,才勉强搭好了骨干,完成了七通一平的公用建设,将“生地”变成了可以工业开发的“熟地”。
为此,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入股开发、海内外公开上市,向社会募集资金等等手段层出不群,堪称中国早期筹集资金的大百科全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