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曹真见众人都退了下去,才道:
“怎么,安祥侯还有话要说?”
程武欲言又止,把心一横道:
“大将军以为凭王司徒三言两语可退诸葛亮?”
曹真颇感举趣地笑看着程武道:
“难道安祥侯以为不可能吗?”
程武摇了摇头:
“如大将军所言,诸葛亮本就是舌辩之士,何况其身肩托孤重任,受蜀丞相之职。末将更闻诸葛亮出师之前曾上出师表,言辞恳切,其心之坚可比世间玄铁。莫说一个王司徒,便是名家精英尽出,也难折诸葛亮之心。”
曹真闻言哈哈大笑:
“安祥侯所言与某不谋而合,不过,随王司徒去吧。”
说至此处,扭动着肥大的身躯站起来看着程武道:
“某要听听安祥侯对战局的看法。”
程武闻言肃然道:
“末将以为,蜀军兵出箕谷,连挫我军,但武以为局势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般严峻。诸葛亮用兵奇诡,末将以为大将军切不可轻出。试想诸葛亮远道而来,粮草必难以维系,定会急不可耐发起进攻,待那时其自会出现破绽,那时才是大将军出手之机。”
“所以,连日来蜀军叫阵,你却一直不肯出兵?”
程武俊脸一红,垂头道:
“赵云悍勇,武帐下实无人能敌。”
曹真却哈哈一笑:
“你倒老实!”
但程武的一番论断,确实让曹真刮目相看,到底是名臣之后,其腹中确有韬略,只可惜其修为低了点,否则定可成为大魏栋梁。
曹真点头肯定道:
“安祥侯所言深合某意,因此某才允王司徒先理后兵。诸葛亮此人不骄不燥,即使我军只守不攻,他也定会让我军先露出破绽。或许,王司徒可以打开一丝缺口。”
程武闻言恍然,由衷赞道:
“大将军真高见!”
当晚,曹真令人去蜀寨下了战书,约定明日箕山脚下阵前对阵。
次日上午,鼓声大作,铿锵声四起,魏蜀两军于祁山脚下列阵对圆。但见曹军盔明甲亮,刀枪剑林,气势森然,透着强悍精干。王朗在曹真、程武的护持下立于麾盖下,遥看对面蜀军。但见蜀军队列井然有序,列阵极有大家风范,他也曾是征伐杀场的宿将,自然看得出蜀军训练有素,暗赞诸葛亮御军有方,当即打了个手示。
中军拍马离阵而出,来至阵前高呼道:
“请对阵主将搭话!”
话音方落,但见蜀军门旗飘动,两员轻年将领自旗门处分左右而出,威风凛凛立于旗门两侧。紧接着一队队骁将分列而出,待众将出尽,一辆四轮小车才缓缓被两个儒童推出。王朗知四轮车上坐得必然是卧龙诸葛亮,当即凝神于左眼之上,但见其左眼仿如烟云涌动。却见四轮车上坐着的中年男子,羽扇纶巾,素衣皂涤,儒雅威风,举手投足间超然脱俗,气质卓然不群,却与这金戈铁马的杀场氛围极不相符。但王朗却冷哼一声,心中大为轻视。此人号称卧龙,还真以为是天龙傍身,原来不过是个道德之士,如何与大将军相媲?王朗乃是叶公转世,对龙身最是另眼相看,今生虽入修真道,但毕竟是些枝节末流,不知修真大道。其料想在大将军威势之下,借其龙气必可说服诸葛亮立下不世之功。想至此处,不由得信心十足,满脸鄙夷地扫了一眼诸葛亮。
诸葛亮坐在旗门下,自然感应到麾盖下的目光,抬头看了一眼,与其目光在虚空中交织在一处,登时会意。扫了一眼其身后的大旗,上书军师、司徒王朗,不由淡笑道:
“王朗既有意先理后兵,某自当奉陪。”
说至此处,吩咐左右:
“请王司徒阵前搭话。”
天明道了声诺,自阵中跃众而出,但见其步履轻盈,仙意盎然,于阵前恭恭敬敬施了一礼,朗声道:
“我家丞相请王司徒出来搭话!”
声音清脆动听,辨识度极高,惹得王朗及一干众将面面相觑,想不到蜀军派出的这个儒童竟如此彬彬有理,丝毫没有杀场将士的粗野蛮横,尽显上邦大国风范。
曹真冷笑一声,颇为玩味道:
“有意思。”
王朗也淡笑一声:
“老夫去会会这位卧龙先生,看他是真龙,还是假龙。”
他语气俏皮,说罢大笑而去。
程武与曹真相视一眼,心中俱蒙上一层忧色。
待王朗来至阵前,诸葛亮的四轮小车已然推出,见王朗出阵,拱手做礼。
王朗立于马上拱手还礼道:
“阁下可是诸葛卧龙?”
诸葛亮扶扇拱手道:
“正是!”
王朗又细细打量了一番诸葛亮才点了点头:
“久闻诸葛先生大名,今日相会实是三生有幸!”
话锋一转道:
“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言语间态度极是傲然。
诸葛亮却淡然应道:
“我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王朗冷笑一声: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百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他运用真气将此话说出,自有一股豪气干去,气势如虹,让人望而生畏,蜀军将士无不肃然起敬。
诸葛亮淡然一笑,暗笑王朗无自知之名,在其强大的气势下,面不改色,长身而起,但见无风自起,皂袍飘飞,气势凛然。在其强大的气场下,身处其中的王朗亦不由得为其气势所摄坐直身子直视诸葛亮,仿佛其身上由内而发散发着一股磅礴之气,另人为之一滞。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二章 说死王朗
身处阵中的曹真、程武不由相视一眼,曹真再将目光移到两军阵前的诸葛亮身上若有所思道:
“你觉不觉得诸葛亮身上有一种……”
他一时竟想不到怎样去形容诸葛亮身上散发出来的这种气势,或许不是不知道,而是觉得说出来不合适。
程武盯着阵中的诸葛亮悠悠道:
“正气凛然!”
曹真恍然道:
“对!他身上就是带着一股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话说出来方意识到不妥,却见诸葛亮已离开四轮车来至阵前傲然而立,手摆羽扇,好似极为可惜般摇了摇头:
“我原以为王司徒身为汉朝旧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王司徒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说至此处,深敛口气:
“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诸葛亮说话间慷慨激昂,磅礴之气喷薄而出,旁人只觉得诸葛亮浑身正气,人也随之高大起来,背后闪现出光芒。但看在王朗眼中,却是另一副景象:山河破碎,血雨腥风,而立于天地之间的诸葛亮仿佛浑身上下都散发人性的光辉。
这一刻,似乎他说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王朗的左眼中仿佛看到一条金龙升腾而起,对自己张牙舞爪,怒目而视。见此情景,王朗心中震撼,不由讶然失声指着诸葛亮惊呼道:
“你……你……”
诸葛亮却威风凛凛喝道:
“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朗眼中仿佛看到又一条金龙自诸葛亮体内喷薄而出,不由更是惊惧,瞪大了眼睛盯着诸葛亮:
“我……我……”
立在阵外的程武却没有王朗的感观,见王朗方寸大乱的样子,眉头微皱犹豫道:
“大将军,怎么感觉王司徒有点……不对劲?”
曹真眉心微震:
“不好!莫不是王司徒着了诸葛亮的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两人相视一眼,越发肯定曹真的说法。
但阵中诸葛亮已然开口喝斥:
“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轰然间,王朗眼中乍出无数条金龙,张牙舞爪朝自己扑来。刹那间,仿似有无数条金龙扑面而来,王朗瞪大了双眼,身体不住地向后仰。
“快!速速鸣金!”
曹真的嗓音已经有些震颤,他的话音方落,却听得阵前传来一声长嘶,再看阵中,王朗已然翻身落马。
程武惊呼:
“不好!速速救下司徒大人!”
刹那间,魏军阵中马蹄齐动,尘土飞扬,数骑如离弦之箭扑向阵中。
未及魏军抵达阵心,忽听得阵前一声高呼:
“曹真!吾不逼你!待你整顿军马,来日决一死战!”
这一声高呼,仿若来自天边,却说得真真切切,曹军众将一时竟都被震在当场。话音落处,才想起行动,再看王朗,已然气绝身亡,魂归阎罗投胎去了。
出师未捷,先折了一个三公,曹军士气极受影响。此次随曹真出兵的大都是洛阳的中央军,及洛阳附近的各部人马。这些将士大多跟诸葛亮没有打过什么交道,只是听过诸葛亮的名头。这次算是开了眼界了,三军将士无不为诸葛亮的口舌之利、人性的辉所震撼,对其惊为天人。
曹真身处军中,自是深深感觉的到军营中的微妙变化,一面逞伫王朗肉身,一面召来程武一干众将商量对策。
见到程武等人,曹真大为感叹:
“本想老司徒能激起诸葛亮内心波澜,找到一丝破绽破局,不曾想,反被诸葛亮所乘将了我一军。”
说罢,连连苦笑。
程武安慰道:
“大将军无需自责,诸葛亮有卧龙之称,自有鬼神末测之机,非是易与。先皇都曾多次在其手下折戟,更何况咱们?”
曹真点了点头:
“安祥侯说的虽有理,但对王司徒……某心实不安。”
“大将军节哀,眼下还不是咱们悲伤的时候啊!”
诸葛亮于阵前说死王朗,凯旋而归,赵云、邓芝等人陪同在侧,邓芝不禁赞道:
“昔日只以为苏秦、张仪是被古代文人夸大了,今日见丞相风采方知非虚!丞相口舌能断事亦能杀人,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赵云也大觉快意,捋须笑说:
“昔年张三哥当阳桥一吼,直把曹将吓破胆而死。今日丞相却能以唇舌之利把王朗那老贼说死,亦有万夫莫挡之势。只此一样,胜过我杀场多少将士。”
其余众将纷纷附和,便连天明、天亮也因兴奋小脸涨得通红。
诸葛亮摇头笑道:
“你们就不要在这为我鼓吹了。”
说罢又道:
“经此一阵,王朗怕是活不成了,料想只要我们没有动作,曹真短期内是不会用兵。”
赵云、邓芝深以为然,后者道:
“丞相祁山进展如何?可还顺利?”
诸葛亮微笑道:
“成与不成就看你们的了,你们拖得越久,祁山方面成功的机会就越大。我把关兴、张苞也派过来帮你们,以守为主,但绝不能示弱于敌。”
赵云点头表示明白,诸葛亮深深看了一眼赵云道:
“子龙,这次派你出兵箕谷,你该明白这其中用意,论军中资历、威望,蜀中军方无人能及你,也只有你在箕谷,才能骗过曹真。但这只是其中一层,另一层也是我对你的信任。子龙,你从未让我失望,更没有让蜀国失望,相信这一次也不会。”
赵云心中一暖:
“丞相放心!云定不负重望!”
诸葛亮看看天色,道:
“时候不早了,我该起身了,相信祁山方面该有个结果了。”
说罢朗声朝后面唤道:
“天明天亮!”
二儒童齐声应诺,诸葛亮道:
“走了!”
赵云忙道:
“丞相,我派关兴护送你吧?”
诸葛亮摆了摆手:
“不必了,此地才是重中之重,其他的亮自有应对之法。”
诸葛亮坐上四轮车,三人缓缓向远方驶去,不多时便消失在了视野尽头。
邓芝拍了拍赵云肩膀:
“回去吧,咱们身上的担子也不轻啊!”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三章 将帅乏人
接下来的几天,箕谷战区果如诸葛亮所料,曹真一直高挂免战牌,赵云也并未主动进攻,甚至还特意派了使臣去魏营对王朗致哀。
诸葛亮回到祁山的时候,祁山还是那个山,祁山堡也还是那个祁山堡,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老将吴懿一只胳膊绑着绷带,耷拉着脑袋将这几天祁山堡的战况说了一遍。大致就是祁山堡地势险峻,攻击范围小,无法发挥兵力上的优势,根本无法对祁山堡进行大规模的进攻。
吴懿最后苦涩的总结道:
“祁山堡的龟孙实在太无耻了!一直龟缩在山上死活不出来!箭矢跟不花钱是的往下射,咱们这几天也损失了不少人马。”
诸葛亮见吴懿都挂了彩,显然是他自己也亲自上阵了,知道他已经尽力了,故而也未见责,环顾众将沉声道:
“现在,子龙他们正在箕谷牵制敌军主力,时间越久,敌人便越可能发现我军的战略目的,现在时间就是金钱。祁山堡易守难攻,并非易与,拖在这里不是办法。吴老将军我予你一军紧攻祁山堡,不得有误!”
吴懿得令后脸色难看的跟蔫了的茄子一般,心里更是跟吃了黄莲一般苦涩,显然,他已经深刻地意识到这个烫手的烫山芋实在不好接。只是丞相有令,他也只好应了下来。
诸葛亮又吩咐道:
“广派人手向各州郡散布消息,就说祁山堡已经被我军拿下了。”
魏延听了不禁问道:
“丞相,现在祁山以东还不知道我大军已至,如果丞相将这个消息传出去,曹魏岂不是会有所准备了?”
诸葛亮高深一笑:
“无妨!我准备今日用兵天水,等天水得到消息的时候我大军已兵临城下了。”
众人不由惊呼,没想到诸葛亮进军竟是如此迅速,诸葛亮续道:
“这个消息一路传过去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快就会见分晓了。”
众人不解,魏延已经先想明白了不由道:
“一呼百应!”
诸葛亮面上点了点头,心里却是一震,显然他意识到,对于魏延,自己终究是难以把控的。这个念头在诸葛亮脑中一闪而逝:
“魏延听令!”
魏延忙应了声喏,诸葛亮道:
“予你一军,径取陇西。”
魏延口中称诺,心里已经乐开花了,要知道陇西之后便是凉州。魏延一直挂着凉州刺史的虚衔,若是真的拿下陇西,这个虚衔很有可能就是手握实权了。
诸葛亮又安排了其他一干将领,最后拿起一令犹豫片刻还是放下了。
对于最关键的人选,诸葛亮心中实在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本来魏延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不过方才忽然萌生出的一个不好的预感,让自己产生一个想法:会不会再多出一个李严呢?想想最终还是放下了。
诸葛亮放下将令,朗声道:
“四个时辰的准备时间,现在诸位都各自回营调配人马,三更造饭,四更出发。”
众将闻令齐声称诺。
诸葛亮回到军帐,正准备稍息片刻,忽然听到帐外有人道:
“老师,学生可以进来吗?”
听到是马谡的声音,诸葛亮放松下来,走到帐门前掀开门帐,只见马谡俊秀的面容映入眼帘,但眉头紧蹙显然有心事:
“幼常,怎么了?有心事?”
说话间已经回身回到睡帐,马谡默默地跟在诸葛亮身后也走了进来。
两人坐定,马谡组织了一下语言才道:
“老师,依学生之见,老师今天该是少了一令未发。”
诸葛亮面带微笑着道:
“哦?幼常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马谡分析道:
“以老师的稳重,一定会想到曹魏早晚会从关中派兵增援陇右,只是不知老师为何不曾派人阻击。”
诸葛亮颇为欣慰的点了点头,没有回答马谡的问题,却反问道:
“幼常既然想到这一层,可想过要在哪里布防?”
马谡没有说话,而是走到案几旁,案上正摆着陇右地形图。马谡在上面轻轻的**着,半晌手指停留在天水以南,陈仓以西,轻声道:
“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满脸欣喜地连连点头赞道:
“不错!不错!幼常,以你的才智,加以时日,必能成为我蜀军支柱。”
听到诸葛亮如此赞赏,马谡面色一红:
“老师谬赞了。”
诸葛亮笑着摇摇头,也站到案几前,看着地图道:
“陈仓渭水道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来援军一定不会走这条路,而是……”
他将手指向更北的街亭:
“这里!”
马谡闻言一愣:
“老师为何如此笃定?”
诸葛亮指着陈仓渭水道笑笑说:
“看来幼常并未仔细看过这渭水道的地形啊。从地图上看,从陈仓沿渭水道增援的确是一条捷径,比街亭要快上近一倍。不过这条路,道难且艰,并不适合大军通过,如果我派驻一支小分队便可以将敌军的援军牢牢地拦在渭水道。相对来说,走街亭虽然会花费些时日,但道路却顺畅得多,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地形。”
马谡不无担忧道:
“老师可还记得司马懿八日擒孟达的事?”
诸葛亮神采奕奕的表情明显一滞,半晌才道:
“来援的一定不会是他。”
“为什么?”
诸葛亮叹了口气,半晌才道:
“因为他不姓曹。”
马谡顿时明白过来,司马懿最近风头太盛,先退东吴,再擒孟达,可谓功高震主。曹睿虽为幼主,但身边聚集了一批曹家的精英人物,以他们的性格自然不会看着外臣一家独大,成为权臣。
军帐里静了好一阵,马谡才打破了帐内的宁静:
“老师既然已想到了这一层,为何不派兵驻守呢?”
诸葛亮叹了口气道:
“若是子龙在,确是最佳的人选。”
说至此处,又补充道:
“文长亦可,只是文长打陇西更为合适。遍观军中,能守住街亭的人并不多,当真是将帅乏人啊。”
屋子里又静下来,半晌马谡才仿佛下定决心般道:
“老师以为谡如何?”
诸葛亮微一皱眉:
“你?”
诸葛亮看着马谡热切的目光,目光紧了紧。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四章 天水之危
见诸葛亮眼中的疑色,马谡解释道:
“老师,谡自幼随长兄学习兵法,熟读兵书战策,后又常伴老师左右,自认也学到老师一些皮毛。所以,老师,这一次就让谡去,为老师守这关键的一关吧。”
诸葛亮沉思良久,终还是摇了摇头:
“太急了,再等等吧。幼常,你要知道,杀场征伐非是玩笑,一步之差,满盘皆输。只要你沿着现在的轨迹走,日后成仙得道修成正果指日可待,你又何必如此急功尽利呢?”
马谡急忙辩解道:
“老师,不是谡急功尽利,如今蜀国正值多事之秋,谡亦想为国家尽一份心力。”
诸葛亮叹了口气似乎看破了马谡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不是你真正的想法。”
马谡低着头,像一个做错事被人抓到的孩子一般,低声道:
“谡想与家兄一样,而不是一直生活在他的光辉下。”
诸葛亮点了点头,似乎早对他的心思了若执掌:
“我明白你的想法,只是行军打仗与熟读兵法是两回事,真正的战场不是读几本兵书战策就能打赢的,那是要经历一番鲜血的洗礼风雨的磨砺的,以你现在的经验而言还不足以独当一面。幼常,一步一趋,不是坏事,你的前方有的是机会。”
1...423424425426427...4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