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上邽经过数日攻打,军心已成颓势,相较而言,祁山堡能否被攻克就越发显得重要了。诸葛亮权衡再三,终还是决定先去祁山堡看看。
西部战势胶着,而南方则是一派太平盛世,但这太平盛世下,却隐藏着一颗颗不安份的心。
建业,孙权书房内,朱然分析道:
“大王试想,曹休身为大司马,辅政大臣,却远离京畿重地总领东线作战,徒有大司马之名辅政之实,相信这位大司马急功尽利的心境比任何时候都要急切。”
孙权点了点头表示赞许:
“义封分析地确实有理!看来,这个时候,确实需要主动一点。”
朱然点头道:
“只要大王能引曹休出动,相信必可大获全胜,或许这便是打破当下局势的一次机会。”
孙权深吸口气,若有所思。黄龙现世,天下三分。三界早有传言,但何时黄龙才能出现啊?难道真要等到自己入土了,才能等到吗?此念一起,孙权满脸布满杀机,点了点头,抬头看着朱然:
“你觉得谁人可行此计。”
“鄱阳太守,周鲂周子鱼。”
“周鲂?”
孙权吐出一口浊气:
“不瞒你说,周鲂与曹魏一直暗通消息,孤正想查他。”
朱然满脸笑意:
“大王放心!此人绝对可靠!”
说罢与孙权相视一眼,仿佛交流着什么。
孙权会意一笑:
“好!就周鲂了!”
次日,孙权下旨将周鲂召入宫中,这位一直在东吴境内平叛有功的太守赶到柴桑,在御书房里与孙权交谈了近一个时辰,才匆匆离去。
诸葛亮既决定去祁山堡,当日便带着天明、天亮驾着四轮车一日千里抵达了祁山堡。但祁山堡的战况比诸葛亮想像的进展要慢的多的多,和数日前的战况相比并无太大变化。
负责攻打祁山堡的吴懿也知道现在这种情况自己实在是难辞其咎,原本对丞相信誓旦旦说好几日内拿下祁山堡,而如今却并没有什么进展,老将吴懿心里的不安忐忑已经显现在脸上了。红着脸的吴懿支支唔唔了半晌,看的诸葛亮都大觉尴尬,不由道:
“明日我与你一道去祁山堡看看战况。”
吴懿听了如释重负般连声称好,心下的大包袱也大为减轻,心中盘算,如果丞相去了一定能体谅到自己的难处。
诸葛亮休息了一日,次日,在吴懿一干祁山堡将领的陪同下来至祁山堡一线。
此时的祁山堡城头已经被蜀军攻打地千疮百孔,却依然**地立在峰上,大魏的皂旗醒目地立在城头,标志着它的归属。
诸葛亮环顾祁山堡地形,问旁边的吴懿:
“可有什么其它上山的路?”
吴懿见诸葛亮发问,大吐苦水:
“丞相,这祁山堡地形险恶,三面临崖高不可攀,只有祁山堡这一面可以攻打。但这条路你也看到了,实在是太过狭窄,根本无法发的挥兵力上的优势。”
诸葛亮点了点头,嘴上却淡淡道:
“祁山堡必须尽快拿下。”
语气中不容质疑,吴懿吞了口唾沫,把本来要继续吐槽的苦水生生咽进肚子里。
丞相总临揽全局,他自然不会关心局部上的困难,更注重的自然是结果。但吴懿心里清楚,就算再给自己一个月,派再多的兵,自己恐怕也无法拿下这座孤城。
诸葛亮显然清楚吴懿的处境,所以他并没有追究吴懿的意思,他环顾祁山堡地形,他只是想看看这祁山堡是不是真的如此坚固,坚固到无懈可击。他忽然瞥到城头上一个矮胖的身影,而这个人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那个胖子此时好像正与人争论着什么似的,他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说话人的身上,所以没有注意到自己。这却更方便了诸葛亮看清这个胖子的长相,也更加确认了诸葛亮的判断,诸葛亮微微一笑心中立刻有了定计。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八章 倒角麒麟
祁山堡城头的胖子气急败坏地扭过头,这个邓艾简直太难缠了,他真想一把把这个丧命星推下城头。拿走了自己的积蓄不说,还不肯放过自己,一定要自己坚守祁山堡。但自己被他抓着辫子,真是进退不能。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城下,一个轻摇羽扇,头戴纶巾的儒雅中年人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因为这个中年人正笑盈盈地看着自己,满脸大尾巴狼的样子,显然已经吃定了自己。
胖子的脸登时变得煞白,好半晌才讪讪地挤出一个笑容,眉眼间,城上城下的敌对双方似乎已经达成了一种不可言说的默契。
“将军,听我的,绝不能把人从那撤了,便是再艰难也必须守住……”
一旁正语重心长的邓艾显然发现了高刚的异样,不由也向城下望去,正看到气质卓绝的诸葛亮满脸笑意地对着城头频频点头。
邓艾并没有见过诸葛亮,但见其神色气质便断定此人必是诸葛卧龙,也正是那位传说的姜太公转世。邓艾收回目光微微一笑,不禁道:
“怎么?高将军莫非与这位诸葛丞相有什么故交不成?”
高刚正神游天外,含糊地答应着,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忙收回心神摆手解释道:
“怎么会?艾艾呀,你可不要给我戴高帽,我要是与诸葛亮有什么故交,还至于守在这穷乡僻壤的?”
说话的时候,背后已经湿了一大片。
这个解释倒合情合理,邓艾微微一笑,点头道:
“高将军的话,艾……艾自是信的,不过艾刚才向将军谏说的事情将军可一定要放在心上啊!祁山堡两千人的性命可都握在将军手中啊!”
高刚清了清嗓子缓了缓解心中的不安:
“艾艾,你说的本将军怎么会不知道呢?这些话你不用再跟我说了!”
说话间,眼睛不时向城下瞥了瞥,城下摇着羽扇的中年人令高刚内心十分不安,此时的高刚五味杂陈,说不出是什么心情。
不过他感觉诸葛亮的眼神有些奇怪,虽说看着自己,却又好像并不是看着自己,那复杂的神情比起先前的淡然显然多出了一些其它比较复杂的情感,是疑惑亦或好奇,高刚说不明白。事实上,他也没心思去深究,自己这一摊事还没搞定呢,哪里有什么心情去想这些有的没的?
诸葛亮此时的确疑惑,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本来不应该存在的人,可是此时这个人就站在这里。如果这个人站在这里,那么自己一直堤防的魏延又是什么情况呢?
倒角麒麟!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只出现过一次的倒角麒麟,此人就是名震天下的汉初三杰之一,汉初三大名将之一,被誉为国士无双的韩信。这一系列至高无上的荣誉称号,无一不彰显着这位传人物的不俗之处。
可以说,刘邦能一统天下,韩信功不可没。这么一位名传天下的人物最后却惨死在吕后的手中,其心何甘?所以,当魏延一出现的时候,诸葛亮便要杀他,但却被刘备拦了下来。后来,魏延一直追随刘备,并无不妥之处,但诸葛亮对其心意一直极其怀疑,因为他清楚韩信死得何其凄惨,那位吕后的手段真可谓阴辣之极。
韩信乃倒角麒麟落世,顶天立地,兵刃不能加身,又得刘邦封三齐王,准五不死,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光不死,见铁不死,见铜不死。这位功勋卓著的当代名将,几乎已经注定只能枯老至死,但吕后却想出了一个办法,非但把韩信弄死了,还伤害了他韩信的本体。
吕后让萧何把韩信骗进宫后,将他吊在长乐宫的大钟之内,头为大钟所罩,脚悬空於地面:可谓不见天,不见地,不见光。又令姬女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将其杀死,可谓不见铜,不见铁。刚好不触犯刘邦准的五不死,却无意间破了韩信本体的顶天立地,兵刃不能加身。
本来得道的道德之士临凡,对凡间的爱恨情仇不过是过眼云烟,但这种有伤本体的手段却是恨意绵绵,任谁都会心生怨念。
诸葛亮第一次看到倒角麒麟的时候便已确定这魏延必是韩信无疑,无论如何诸葛亮也不敢相信他会毫无怨念。即便刘备对其信任有加,也无法扫除他心中的疑虑。
而此时,城头上又出现了一个人,竟也是个倒角麒麟。
诸葛亮心中越发好奇,如果这个人是韩信的话,那么魏延又是谁呢?若是魏延是韩信的话,那么眼前的这只倒角麒麟幻化成出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诸葛亮一阵头痛,故人相见的喜悦早已被眼前种种不解冲得烟消云散了。
旁边的吴懿又轻唤了一声,这才把诸葛亮从重重迷雾中唤了出来。
诸葛亮看着吴懿,他并没听清吴懿刚才的话,目光紧紧盯着城头上与胖子交流的青年人道:
“这个一身青色布衣的人是谁?”
吴懿顺着诸葛亮的目光不由看到祁山堡守将高刚旁边挽着发髻的青年人,年纪很轻,他甚至不明白,这个年轻人有什么资格跟高刚站在一起。
吴懿摇了摇头:
“这个人不知道是什么来头,最近经常出现在城头,但看他年纪轻轻,别人对他也不甚尊重,应该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他旁边那个胖子叫高刚,是祁山堡的守将。”
诸葛亮点头表示了解,却幽幽道:
“这么个人物,不可能不重要,去打听一下是什么来头。”
吴懿心中好奇,诸葛亮为什么会对这么一个少年如此上心?
老将军带着各种奇思妙吩咐下去,这才回过头来续道:
“丞相,祁山堡的形势你也看到了,实在是……不知丞相可有什么妙法破城?”
诸葛亮淡淡笑道:
“无妨,我已有算计,你不必担心。”
吴懿闻言不禁大喜,嘿嘿笑道:
“丞相果然高明!想不到这么快就有了算计。”
正说着,魏延中军来报:
“启禀丞相,魏延将军已经从陇西郡回来了,听说丞相在此督战,正亲自领兵赶来支援。”
诸葛亮奇道:
“莫非陇西郡已经打下来了?”
中军犹豫着道:
“还没有。”
诸葛亮面有愠色:
“既然没有打下来,无我军令,魏延怎么就撤下来了?难道他不知道陇西郡的重要性吗?”
笔者注:动力不足,请求支援,无需998,只需一皇冠,烦劳各位了,寒雨在此谢过了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
面对诸葛亮的质疑,中军更加心慌,这个平日里看似和蔼可亲的中年长者,一旦发起怒来,所产生的气场让人背脊生寒,汗水登时就落了下来,刹那间脸上的汗珠清晰可见:
“丞相,陇西郡上下齐心,魏将军难得寸土。陇西郡太守游楚更是大放豪言,如果我军能切断陇西与朝廷的关联,只要一个月,不用我军攻打,陇西郡都会投降;如果做不到,如此兴师动众皆是徒劳。”
诸葛亮冷哼道:
“不过是缓兵之计。”
中军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道:
“魏将军对游楚颇为赞赏,认为他心会信守承诺,便领兵撤回来了,说是可以集中兵力全力拿下天水,再图陇西。”
诸葛亮沉吟不语,半晌才道:
“既如此,让魏延先过来一趟。”
中军听了如释重负,忙唱了个诺退了下去。
东吴后方起火,山越蛮族叛乱,以致于东吴无力北上,但曹休若想趁此机会南下,也是全无可能。毕竟东吴并没有抽调北线兵力。这显然不是曹休想要看到的结果,他甚至对东吴的消极而感到恼火,真不知道东吴一直在忙些什么,区区一个山越蛮族就把东吴折腾成这样子。这个时候,他又收到一封来自东吴方面的笺书,笺书来自鄱阳郡,署名是周鲂。
曹休对鄱阳郡似乎有些印象,他怔了一下,忙翻腾起自己书案上堆满的笺书,很快他找到了一封来自鄱阳郡的笺书。他忙检查了一下署名,果然是周鲂。曹休对这个人有点印象,他忙叫人来再细查一下案上的笺书,自己则拿起笺书细细看了起来。
这封笺书相比前一封都长,书中讲述了前太守王靖的事。王靖当年因治理鄱阳郡不利,被孙权大加责罚,因此有降曹之意。不想事泄,结果被诛连九族。孙权生性薄凉,只怕我也难以保全。又说诸葛亮叩关,孙权有意北伐,江淮战线空虚,武昌只有三千守军。只要曹休有意入皖,自己马上起兵响应。
曹休深吸口气,内心起伏不定,当即便安排密探将笺书所言一一合实。
街亭此时已近黄昏,残阳如血,将街亭罩上一层金红色,帐外一片详和,只是马谡的军帐中却集合了街亭的所有高级将领。
“参军万万不可可将部队移到山上,倘若魏军四面围定,岂不成了绝地?一旦魏军断我汲水之道,我军必定不战自乱。”王平一听马谡突然要把军营移到山上,当时就急了。
马谡熟读兵法,又蒙诸葛亮多番点拨,如何不知道王平所言?只是斩敌一将,胜斩千军。不替老师诛杀了魏军中的那个怪物,后患无穷。
何况立军山上本也无害,计划好之前,马谡也多番算计推衍,越发觉得设寨山上好处多多:
“我军凭高视下,其势如破竹。魏兵四面围定,我只攻一方,管教他有来无回。若断我水道,我军身处绝境定当将士用力,奋勇死战,必可以一敌百,魏军岂有胜算?”
王平是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深知杀场无情,哪里会信马谡的鬼话?只是苦劝,马谡就是不从,两人反而越吵越大。
最后,王平无奈只得道:
“若参军执意在山上立寨,可分兵与末将,末将自与山西下一小寨,以为犄角。倘魏兵至,可以接应。”
马谡心中已有除玄武之计,王平却不知大局,横加阻拦,马谡也颇为无奈。转念一想,如此也好,不由松口道:
“既然如此,我分兵三千与你。”
王平当即应允,遂与马谡分兵,离山下寨,又将设寨诸事画成图本,飞马传给诸葛亮。
却说马谡上山立寨,又令军士砍伐树木,在山上各角垒成八卦阵势,又以竹、纸做成四凶兽梼杌、穷奇、混沌、饕餮的模样挂于四角,在其上各贴上画好的符印,设成大阵,专屠凶兽。
高山之上,乃日月精华之所在,辅之此阵,效果奇佳,马谡深知其理,故特将此阵设于山上,有伏龟山上之意。
一切安排妥当,马谡心下稍安,又想不如与老师再商量一二,也好做个稳妥。
想至此处,看了看时辰,已是四更天了,放眼望去,夜色如墨,夜空中的星辰并没有带来太多光亮,远山依旧如巨人一般伫立笼罩在黑暗中,让人看不清真容。
马谡抖了抖臂膀,依旧疼痛不已,整个身体也疲累不已,仿佛疼痛已抽干了自己所有气力一般。不过马谡还是决定去一趟上邽,没有老师指点,马谡始终有些许不安。
天空中的孤鹤在空中飞的很慢,若是从下向上张望甚至能看到它的动作极不连贯。马谡拖着疲惫的身体将一个时辰的路生生飞了两个时辰才抵达上邽。当他幻化成人时,右臂已湛出血来。
“丞相不在?”
马谡不由奇怪:
“丞相前几日不还在军中吗?”
李恢看着马谡的胳膊眉头紧皱,解释道:
“上邽战势已稳,估计几日之内便会有结果,祁山堡却似乎没什么进展,丞相便去祁山堡督战。参军,你的伤没事吧?”
马谡不自觉地捂了下伤口:
“无妨,都是些皮外伤,未伤根本。”
心里却在盘算,若是再去趟祁山堡,只怕力有不逮,这可如何是好?
马谡不由道:
“已经发魏军的前哨,恐怕魏军的援军很快便到了,我不能再此久呆。若丞相回来,烦请转告,马谡来过了。”
想了一下,又提起笔来写了封信,将信吹干封好,交给李恢:
“将此信请将军务必交于丞相。”
李恢见马谡面色苍白,但神色凝重,忙接了过来:
“参军有伤在身,不妨在此休息一下,明日再回。”
马谡叹道:
“时局变幻莫测,谡不敢耽搁,就此别过。”
李恢虽然担心,却也不好挽留,看着马谡孤单的背影感叹不已,铁马金戈说起来是何等姿意洒脱,真正身临其境才知杀场铁血的悲鸣。
当马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街亭,便发现了大批魏军踪迹。张合大军距街亭不到三十里,大战一触即发。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章 暗通曲款
魏延从陇西郡退下来,本打算去支援上邽,却意外收到相令去祁山堡。他心存疑虑,祁山堡有吴懿老将军坐镇,还要自己去干什么?总不至于一个小小的要塞,吴老将军都应付不来还想让他魏延挂帅吧?
魏延思前想后不得要领,只好让大部队先开往上邽,而自己带着几名随从亲自前往祁山堡赴命。
魏延一行快马加鞭不过一日便到了祁山堡,此时,祁山堡斗得正酣。诸葛亮亲自坐镇一线,在四轮车上观看战局,羽扇纶巾指点战局,全军将士无不用力。但这小小的城塞就仿如坐落在祁山上的一架绞肉机,尸山血海,堆积成岭。正在此时,中军来报,魏延到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面色平静地继续盯着祁山堡前线。中军退下去,不多时蓄着短须,棱角分明的魏延便来到了诸葛亮跟前,打了一个漂亮的军礼:
“丞相!”
诸葛亮看着城下鏖战,听到魏延沙哑透着沧桑的声调收回目光,正好看到魏延那张风霜雕刻般的脸:
“文长,什么时候到的?”
魏延拜道:
“有一会了,末将收到丞相的调令便快马加鞭赶过来了,不敢有片刻耽搁。”
诸葛亮点了点头以示赞许,他的速度的确已经很快了。
魏延又道:
“不知丞相调延来祁山堡所为何事?”
诸葛亮看了眼城上,此时,城上正有一青年在城上督战,至于祁山堡最高将领高刚,却并没有适时的出现在城头。看着那青年调兵遣将,举手投足间已颇有大将之风,诸葛亮心中疑虑越发凝重了。
“城上的那个年青人,你可认得?”
诸葛亮淡淡的问道。
顺着诸葛亮的目光,魏延正看到邓艾那张面带青瑟的面孔,魏延目光深沉,并无波澜,以诸葛亮细致入微的观察竟也没看出魏延有什么变化。
魏延肯定道:
“不认得。”
诸葛亮心中的阴霾越发重了,不认得?这却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细想之下却又并无不妥,只是心中疑团重重却再理不出个头绪。
三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乱世,竟能同时出现两只倒角麒麟呢?
诸葛亮并没有太长时间去思索这个问题,因为魏延已经开口了:
“不知丞相差某来此所为何事?不会就是为了……”
魏延朝城上的青年人示意了一下。
诸葛亮淡然一笑,将方才的疑惑暂时放在一边:
“我派马谡去守街亭,终是有些不放心,今特令你来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之处,以阻魏军来援。此事万分紧要,必要与你当面说明,方才放心。”
本以为魏延会有埋怨,不想这一次魏延却仿佛有些心不在焉,竟含糊应了,一句废话也没说。
诸葛亮见魏延风尘朴朴,衣甲上的风尘尚在,不由道:
“文长,你一路来甚是辛苦,今天便在祁山堡歇息一晚,明日再走。”
魏延却并没有领下这份情:
“丞相,军情紧急,容不得片刻耽搁。延今日便走,就不在此多做停留了。”
诸葛亮今夜早有安排,故而也并未多做挽留。
于是,魏延带着几名随从下了山,但却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天水附近的一家客栈留了下来。
于此同时,曹休又收到周鲂的第四封笺书,这封笺书主要是与自己建立书信往来的通道,这个叫周鲂的太守安排了亲信专门负责传递书信。曹休不由心中暗赞周鲂的细致,而他的人对东吴的调查也正在一一印证周鲂所言。
其实,曹休对鄱阳的形势一直比较清楚,东吴虽然名义上控制鄱阳地区,但鄱阳地区是山越的聚居地,这些巫族后裔残忍好杀,极不好约束。常常是降而复反,反而复降,周而复始,十分令孙权头疼。而派去辖制的太守几乎都无法有效的辖制鄱阳,所以,几乎派去的鄱阳太守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但武装夺取鄱阳的价值显然是不可忽略的,其将东吴一分为二,西进可兵逼武昌,东进则可直袭豫章,只要占据鄱阳,便可有效突破长江防线,立下不世之功。曹休的内心沸腾起来,当即提笔拟了封书信着周鲂的亲信交给周鲂。送走信使,曹休又拟了封奏折,待安排好一切,曹休站起身来,推开窗,望向东方,但见月朗星稀,不由喟然一笑,脑海中却突然想起一句流传以久的谶语:黄龙现世,天下三分。
曹休的面色突然凝重起来,回过头紧紧盯着案上拟好的奏折。
高刚鬼鬼祟祟地从后山一跃而下,驾了个云便向林深处而去,这一次邓艾似乎并没有发现自己,令高刚不免有些庆幸。如果被邓艾缠住,只怕这一行又会是诸多波折。
还未入山林,便听到了悠扬的琴声自空谷传来,琴声淡雅,仿如清泉流下,水滴石上,鸟山空谷,令人不自觉间竟忘了身处杀场争伐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