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终南道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七三零章 双雄秘晤开封城
金秋时节最是难得,当人们还在享受凉爽宜人的好天气时,转瞬间又来到了冬季。
冷冽的西北风从玉门关外吹来,让中原大地的气温连续下降,到了这个时候,躲进酒楼之中叫一份羊肉火锅,外加一壶烫得热腾腾地长河大曲,才算的上是真正的享受。
在一个冷风呼啸的黄昏,司隶地区东部紧邻着兖州陈留的开封城内,一座最有名气的鸿运酒楼迎来了几位身份神秘但肯定高贵无比的客人。
之所以说客人的身份神秘,那是因为酒楼内的掌柜和跑堂的到现在还没有看见过客人的面目。之所以说客人的身份高贵,那是因为开封城内的官兵们这几天将鸿运酒楼里里外外都搜索了好几遍,今天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将酒楼给围了起来。
在鸿运酒楼顶层的一座颇为豪华的包厢之内,只有两个人在慢慢地饮着长河大曲,低声商量着什么。
这两个人,一位是当今皇叔、廷尉、吏曹尚书刘玄德,另一位是皇帝亲封的镇东将军、兖州牧曹孟德。
刘备和曹操虽然不能确定赵兴手下有一支极为秘密而且特殊的密探部队,但他们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被人窥伺和监视的感觉。今天的秘密会晤意义十分重大,甚至将会决定今后见面的两个人的命运前途,所以他们不得不慎重再慎重,秘密再秘密地准备这次的会晤。
开封位于司隶地区的最东边,与兖州治所陈留距离不过数十里,选择在这里会晤,确实是一处绝佳的地点。
刘备和曹操都是极为老练的政客,他们见面之后略作一番寒暄之后,便直奔双方关心的话题而来,毫不拖泥带水。
曹操说:“此次朝廷封赵国昌为平西王,今后若是袁公路、孙文台之辈也欲效仿,朝廷该如何应对?”
刘备回答:“朝廷封赵国昌为王,实在是逼不得已,并非皇帝和朝中大臣的本意。奈何三万多御林军、近两万北军、近三万南军分别被赵兴手下的将领扣押在雕阴、临汾和瘿陶城内,更何况当时又从关外闯进来五万胡贼,倘若不答应了赵国昌,则长安不保,八万多大军便要做了晋国矿山之中的苦力,换做是孟德面临如此境地,又当如何决断?”
曹操一脸忧郁地饮尽了杯中热滚滚的长河大曲,有些自嘲地说道:“想不到当年在洛阳城内贩酒的一个小子,不过短短十五年间,竟然发展到了天下无人能敌的地步,这大汉的江山只怕再过不了十五年,便要改姓赵了!”
刘备也是长叹一口气说:“当年在老师府中第一次见到赵国昌时,我便知道此子不是池中之物,但也没有想到他竟然可以做到今天的地步。难道说这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人?”
曹操说:“赵国昌是不是生而知之我不能肯定,但我却相信赵国昌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大汉文明向前发展迈进的步伐。玄德不见今时今日,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离不开晋国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就连今日所食之羊肉火锅,饮用的长河大曲都是由晋国生产。”
刘备点头,同意曹操的说法,他说:“吾曾分析赵国昌取得成功的原因,发现此人在三个方面尤为卓越出色。一是此人慧眼如炬,信任和重用的人才几乎从未出过差错,可以说只要是被他所看重和挑选出来的人才,今后必定能够大放光彩。”
“二是此人在治军方面堪称前无古人,其提出的赵氏统兵五字诀简单易行,护国军的编成和各级指挥机构的设置也极为合理。原本横行北方的鲜卑人和羌胡人,在遭遇了护国军后,几乎是一败涂地,直到被彻底亡族灭种。”
“三是此人在收买人心治理内政方面,也是每每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举措,到如今在北地的声望更是无人可及,甚至连当今天子都无法与其相比。我们以往总是觉得经商者很卑贱、手艺人很下贱,只有真正的世家大族才是尊崇的,只有读书做官才是高尚的,现在看来,我们错的实在是太离谱了!”
刘备一口气说了很多,到了后来也不知道是因为火锅的热气熏得,还是长河大曲的酒劲上来了,反正看上去他的脸色泛红,情绪变得有些激动。
曹操看着情绪激动的刘备,忽然冒出一句话来:“玄德如此推崇赵兴,而此人又是礼贤下士之人,何不另谋出路?”
刘备听了曹操这句冷笑话,一脸冷笑地看着曹操说:“孟德乃治世之能臣,曹氏一门更是英杰辈出,为何不去投靠?”
得,这两人都是不甘居于人下之辈,这会儿开始相互挖苦起来了。
讨了一脸无趣的曹操于是闭嘴,他埋头猛吃几口涮好的羊肉,又美滋滋地饮完杯中酒,这才抬头对刘备说:“既然大家都不甘就此堕落,那就商量一下今后如何对付赵国昌吧!”
刘备说:“刘焉碌碌无为之辈,窃据豫州多时,不如孟德取而代之?”
曹操心想刘备你一上来就把豫州这么大块肥肉抛出来,估计所图谋的肯定也很大,于是便问:“玄德将豫州这么富庶的一块地盘丢出来,想让我做什么呢?”
刘备也不跟曹黑子绕弯,直接说:“如今想要对抗赵国昌,必须整合各方势力!吴州孙坚不可交,扬州袁术不可留,豫州刘焉不可用,荆州刘表不可靠,益州司马不可信,当务之急便是收了刘焉和袁术的地盘,削了刘表的权柄,将司隶地区、兖州、豫州、扬州、荆州统合在一起,统一军制和号令,形成整体合力。”
曹操一脸玩味地看着刘备,慢悠悠地说:“如此整合下来,朝廷势必将权柄收至中央,豫州说是给了我,还不是到最后归于你?”
刘备似乎早知曹操会有此一说,也不否认,而是抛出了一个十分惊人的提议:“如今你我皆知单凭一己之力,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迟早无法逃脱覆灭之命运。想必孟德也不会向朝廷提出封王的要求吧?既如此,我们何不联手把持朝堂,一展胸中抱负?若是孟德为大将军,吾为丞相,分别执掌大汉军权和朝政,岂不快哉!”
好家伙,刘备这个惊人的提议一说出来,曹操听完之后,脸色都变了!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七三一章 逆天阴谋将上演
刘备提议曹刘两家联手,一人手握兵权,一人把持朝政,当时就把曹操的胃口给吊了起来。
说实话,有谁不想像赵国昌那般风光无限,被朝廷封为异姓之王。但曹操不是那种冒失之人,他知道只要自己敢提出这种要求,就相当于给了赵兴攻打自己的借口。赵兴可以封王,赵兴挟持的两位皇子也可以封王,但别人想整这么一出的话,无异于立即站在了朝廷和赵兴的对立面,到时候的下场一定将会死得很难看!
曹操和刘备都很清楚,如今只有联起手来,才有可能抵挡得住赵兴的三面包围,混一个与赵兴划河而治的结局。而刘焉、袁术和刘表等人,空占着位置极好的地盘却在军事上无所作为,早就应该腾位子滚蛋。
如果真按刘备的建议,将司隶、兖州、豫州、扬州和荆州以及目前被曹操占据的一半青州、小半徐州之地整合起来,则可以形成一股极为壮大的力量。光是这些区域之内的百姓,就有两千多万,如果按照二十出一的比例募兵,则可以征召出一百万以上的大军。虽然护国军的战力十分了得,但以百万大军对抗护国军部署在周边地区的三十万不到的部队,曹操觉得如果是由自己指挥的话,还是有胜算的。
曹操也不跟刘备矫情,直接问道:“如今大将军之职是由外戚何进占据,而统管天下兵马的又是你的老师卢植,你如何让吾登上大将军之位,并且顺利从卢太尉手中获得权柄?玄德需知,若是令出多门,则必定导致军队混乱,如何能够对付赵国昌?”
刘备回答说:“太傅袁隗尸位素餐多年,司空张温心胸狭窄碌碌无为,如今是该让他们归老的时候了!吾将力劝老师退居幕后,接替太傅之位辅导天子,何进不得兵权已久,对于太尉之职垂涎欲滴,此次便遂了他的心愿,让老师把太尉的职位让给他。何进一旦接替太尉之职,作为交换条件,便要交出大将军的位置,到时候他会发现自己就算当上了太尉,今后却轮到大将军执掌天下兵权!”
曹操算是听明白了刘备的算计,就是搬掉袁隗和张温,让卢植接替袁隗走上爵位比三公还高出一等的太傅之位,然后忽悠何进来当被架空了的太尉一职,结果白白地给自己腾出来一个大将军的职位。
曹操于是又问刘备:“张温空缺出来的职位,你又是作何打算?”
刘备答曰:“让于刘表,如果他贪恋权柄,不愿离开荆州,到时候我们收拾了袁术和刘焉之后,便联合益州的司马懿、吴州的孙坚一起将荆州瓜分掉!”
曹操接着又问刘备:“王莽篡权以来,丞相之职已经废置多年,如今玄德又该如何说动朝中上下,最终走上丞相之位?”
刘备回答说:“此事却要依靠老师、皇甫嵩、朱儁等人,以及孟德的大力支持才可实现。”
曹操忽然笑了,他意有所指地说:“玄德就不怕到时候我过河拆桥,自己去谋那丞相之位?”
刘备一脸自信地说:“这也无妨,到时候你便交出大将军的位置,天子自然会让吾来担任!难不成你还能身兼大将军与丞相两个职务?”
曹操于是仰头大笑,说:“玄德果然是个痛快人!既然你如此有把握,这次我便鼎力助你实现愿望!不过我现在十分好奇,对付刘表还是后话,光是这豫州的刘焉和扬州的袁术二人,我们目前又该如何收拾?万一被赵国昌嗅到了什么味道,只怕我们在前面一番忙碌,到最后却让驻军青徐的赵云和张辽捡了便宜。”
刘备点头,同意曹操的说法。他说:“我们绝对不能发生内讧,虽然是要图谋刘焉和袁术,但也要讲究个方法和手段。吾麾下谋士诸葛孔明建议,不妨由曹公出面派人怂恿袁术称王,并私下约定兖州和扬州同时威逼朝廷,袁术一旦中计,只怕徐州张辽就会对其动手。袁术势必无法对抗张辽,到时朝廷便可以逼迫其交出兵权,离开扬州。袁氏一门如今日渐式微,绝对不愿落入赵兴手中,朝廷再以我让出来的廷尉之职相诱,必定能够降服袁术。”
曹操听了诸葛亮的这条计策,也觉得如果操作得当,应该可以制服袁术。曹操又问:“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付刘焉?”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之后,笑了出来,说:“刘焉不过是一胆小如鼠之辈,自到豫州以来,从来不敢脱离朝廷的扶持,否则早就被你和袁术收拾了。如今大难当头,只怕他早已不想再干这豫州牧的位置,就等着朝廷将他召回洛阳呢!”
曹操闻言颇为吃惊,说:“哦,还有此事?不知玄德又将如何安置刘焉?”
刘备一脸自信地说:“益州司马氏如今被朝廷定位谋逆,已经被剥夺了所有官爵,朝廷便封给刘焉一个益州牧的职位,想必他肯定如当年的韩馥一般,打死也不会真的前往益州任职。”
曹操听了刘备这话,一阵无语,心里暗想:刘备真尼玛不是好东西,居然连这种阴险无耻的办法都想得出来。
曹操最后问道:“如今洛阳已经无险可守,不知玄德可曾想过迁都之事?”
刘备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皱眉凝神许久,才回答道:“曹公以为如今哪里还可定都?原来我还觉得襄阳不错,如今凉国的先锋军已经占据了襄阳上游的房陵和上庸,距离襄阳城不过两百多里,只怕那里也不安全!”
曹操一脸自信地说:“其实我倒是想到了一个好去处,不如迁都许县!此地身处中原腹心,便于控制和调动兵马。”
刘备思索片刻,点头同意,说:“孟德果然远谋,迁都许县也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此事体大,还得等到你我上位之后方能实现,如今还是装在你我心中即可。”
“荆州刘表帐下可用的文武之才甚多,玄德到时候别忘记想办法给挖过来!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如果不能整合各方人才,我们还是难以跟赵国昌持久抗衡。”曹操最后建议刘备说道。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七三二章 四位人才到卧虎
曹黑子和刘大耳朵俩人,在开封城内嘀嘀咕咕地密谋算计着赵兴。不过阴谋从谋划到实施总归是需要时间的,赵兴暂时还不会察觉到什么,他现在正忙着接见相继而来的几位外来人才呢。
按照前一阵子达成的协议,孙坚派人护送陆逊和吕蒙来到了卧虎城,而刘表也派人护送着荆州马氏一族的马康和马谡二人到了上党。虽然马康和马谡二人与陆逊和吕蒙相比有些弱,但对于一向缺少文官的赵兴而言,也算是一大收获。
更何况在赵兴看来,也不能仅凭对历史的记忆来衡量人才的优劣,像李铁柱、王路、赵虎这样的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在历史中出现过,现在不一样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吗?
若说从外部引进人才最大的弊端是什么,估计忠诚肯定是要排在最前面。你这边辛辛苦苦地把人才提拔重用起来了,回头他给你来个吃里扒外或者胳膊肘往外扭,到时候你都没处说理去。对于相继来到卧虎城的马康、马谡、吕蒙和陆逊四人,赵兴心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忌惮。
不过作为“老牌人贩子”的赵兴,他还不至于因为这种顾虑而打消了使用四人的念头。在这个众口铄金的时代,背主求荣、吃里扒外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而且世家出身的士人们还喜欢讲究一个各为其主的理念,经常是兄弟几个各自选择一方势力投靠,不会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面。
所以,赵兴准备亲自出马,无论如何都要收服了马康、马谡、吕蒙和陆逊几人。
赵兴首先接见了马良的二兄马康。对于这位马氏五常之中的第二常,赵兴并没有太多的记忆和印象,但想一想历史中的马家一门,曾经出了马良这位兢兢业业的良吏,又出了马谡这位让诸葛武侯都掉泪的作战参谋,想必家教一定十分成功,而马康也不会弱到哪里去。
通过与马康的一番交谈,赵兴基本上已经确定刘表这次没敢悠忽自己。马康虽然已经年过三十,而且名头和声望也无法与其三弟马良相提并论,但还是有本事的。马康生性淡泊名利,原来只是在家中孝敬父母、抚养子女,这次却被刘表说动,想来北方看看大好河山,同时近距离接触一下令鲜卑人闻风丧胆的平西王赵国昌。
既然是一位生性淡泊名利的士人,赵兴就不担心马康会跟刘表有太多的交集。按照赵兴的分析,马康这种士人,属于那种老实本分之人,只要你交给他一份工作,他就会踏踏实实地去完成,平时也不会提出过多的要求。这种人治理内政,属于四平八稳型的,特别适合守成。
赵兴于是任命马康为上党郡太守李亭方的从事,今后协助李亭方处理郡中事务。
说起来也是个奇迹,李亭方如今已经年届八旬,居然身体硬朗,眼不花、耳不聋,还没有辞去上党太守的职务。有好几次,赵兴都想劝说自己的外公赋闲养老,但话到嘴边还是被咽了回去。他理解老人的心思,李亭方这是在向外人表明一种态度,那就是上党是他外孙的领地,始终都得让赵家人帮忙看着,要不然他不放心。
既然老人的心气这么高,对于从政又这么有热情,赵兴只好暗中交待华佗和张机,让他们平时经常为老人检查身体,多开几道益气养年的药方,保证李亭方的身体不出状况。
若是李亭方能活个九十多岁甚至是一百岁开外,那可就是大汉朝的“人瑞”,对于赵兴而言也是一件幸事。如果赵兴的地盘内越来越多地出现一些耄耋高龄的老人,那就充分证明了他的内政治理很得人心,老百姓都安居乐业。
让马康这种踏实本分的人去协助李亭方,最合适不过。说的过分一点,上党郡就在赵兴的眼皮子底下,就算万一马康有点什么问题,以暗影总部、卧虎保卫处以及晋国安全局这多重组织的手段,肯定可以察个清清楚楚。
见过了马康,赵兴又心怀好奇与忐忑地见了马谡。
对于马谡,赵兴之所以好奇,那是因为他实在想看看这位只懂纸上谈兵的“三国版赵括”,到底有怎样的致命缺陷,这才导致了他的人生最终以悲剧而收场。而赵兴之所以忐忑,那是因为他实在担心马谡确实就如历史中记载的那样,只会夸夸其谈,属于山中竹笋“头尖皮薄腹中空”。马谡真若如此,那赵兴还是趁早将其束之高阁来的好些,以免今后给自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见到马谡之后,赵兴发现年前这位小伙子比他预料中的还要年轻,如今才不过十五岁左右的年纪,但确实长得一表人才,举止落落大方,颇有大家风范。经过一番交谈,赵兴看出马谡的性格明显外向,而且十分健谈,可能是因为自小饱读诗书的缘故,前三皇、后五帝,上天文、下地理,马谡都能跟赵兴谈论一番,而且还有自己的见解。
赵兴在心中暗付:想要让诸葛孔明青眼相加,还真得博览群书、俊秀儒雅而且要口若悬河才行,因为诸葛本人就是这样一位牛人,他肯定不喜欢手下的贴身秘书五大三粗、出身卑微、粗鄙不堪。而依赵兴分析,导致马谡最终因败而亡的重要原因,就是马谡缺乏基层锻炼经验,从一开始便来到了诸葛身边,成为领导身边信得过地红人。
历史中的马谡,其人对于蜀国的忠诚自然不必多言,但他却因为长期不沾“地气”,没有从基层的普通将领做起,等到蜀中统兵将领之时,诸葛只好让他来担任先锋将军。让一位长期跟随在“首长”身边,毫无独领一军带兵打仗经验而且手乌缚鸡之力的文士来统率部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无法避免的失败。
此时的马谡,还未真正定型,正处于人生当中接受阅历,磨砺心性的年纪,如果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锻炼,未尝就不能克服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毛病。
最终,赵兴决定还是给马谡一个机会和平台,但他不打算让马谡接触带兵打仗之事,而是安安心心地学习如何治理内政,这样也就从一开始便断绝了马谡将来兵败被斩的宿命。
赵兴安排马谡前往太行书院学习三年,等他年满十八岁时,便放到能吏张既身边培养锻炼,今后作为一名内政官员来使用。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七三三章 子明憋着一股气
赵兴见过了马家两兄弟之后,于当日夜里在府中设下私宴,由陈珪和李儒二人陪着与马康、马谡一起吃了顿饭。
赵兴让陈珪和李儒前来作陪,也是希望这两位左右参谋帮着自己观察一番马康和马谡,同时也让马家兄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重视,也算是收买人心的举动吧。
宴请结束,送走了马氏二兄弟,赵兴将自己对于两人的安排告知陈珪和李儒,并询问说:“如此安排,不知二位觉得是否妥当?”
陈珪回答说:“国昌素来有辨人之明,此次亦不例外,马康性格沉稳,宜于守成,让其跟随李老太公锻炼才干,可谓上佳之选。马谡性躁活泼,如今心性不稳,不宜过早任职,让其入太行书院跟随邴原管宁等人学习,既可以收敛心性,又可以增长才干,也很妥当。”
李儒说:“吾观马谡此人,不宜统兵,可为地方官员。”
赵兴听了两人的说法,觉得跟自己的分析基本上吻合,于是定下心来。
在赵兴与陈珪、李儒评论马康、马谡之时,这两兄弟也在迎宾苑内谈论着赵兴。
马谡首先开口说道:“二兄,今日得见赵国昌,不知做何感想?”
马康思索片刻,慢慢吞吞地回答道:“此人如古井不波,城府深不见底,我难以准确地形容和评价。”
马谡却说:“也没有二兄说得这么玄乎吧?我与其谈论数个时辰,感觉此人长于军政却疏于学识,言谈之间并非坊间传言的那般出口成章、妙语连珠。”
马康摇头,表示不同意马谡的说法,他说:“幼常,你需谨记,赵国昌乃是传说之中的生而知之者,其人眼光如炬,从来都是看得比别人长远许多,能够得到他赏识器重之辈,如今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此人识人用人,有点石成金之能,你若是不能在太行书院脱颖而出,今后又如何赶上季常(马良字)的成就?”
被二兄一番诫勉之后,马谡不再多言,老老实实地等候着进入太行书院的日子到来。
妥善安置下马氏兄弟之后不久,赵兴便听说东吴方向派到晋国的吕蒙和陆逊到了,于是他更加兴奋,准备好好会一会这两位非同一般的牛人。
在见吕蒙和陆逊之前,赵兴便让暗影队员好好地做了一番调查,他如今已经知道吕蒙今年二十岁,比自己小十一岁,而陆逊今年才十八岁,比自己小了十三岁。吕蒙在来晋国之前,刚刚犯了错误不久,只是孙策身边的一位不起眼的跑腿小将。而陆逊也比吕蒙强不了多少,因为生父已经过世,如今寄居在陆姓家族之中,经常会受到别人白眼。
历史中的吕蒙和陆逊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两人真正开始展露才华,得到表现的时候,已经是孙权掌权江东的时候。这一世的空间之中,如今孙坚尚在,孙策更是龙精虎猛,孙权想要接班,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所以吕蒙和陆逊便如明珠蒙尘,成为东吴用来忽悠赵兴的弃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东吴人才济济,如果取平均数的话,赵兴手下的人才还没有孙坚手下的充足,有张昭、张紘、程普、韩当、黄盖以及周瑜、鲁肃,甚至包括孙策和孙权这些牛人在前面排着队,出身一般的吕蒙和没有了靠山的陆逊想要在江东混出头,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暗影队员送来的关于吕蒙的情报,让赵兴十分感兴趣。情报显示: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自己姊夫邓当,而邓当是东吴大公子孙策手下的部将。这几年,孙坚都在忙着清剿吴州境内的山越人,孙策更是首当其冲,领了先锋将军的职务。
1...222223224225226...3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