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烈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流口水的老鸡
高丽军从西瓯城出发时有四万之众,能够回到西瓯城的人则连一千都不到,开平之战至此算是告一段落。那是开平之战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并不是因为这一战中双方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而是因为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开城战俘事件。
当王汉新率部追击到开城的时候,当初因为开城爆炸而受伤的士兵们中的大部分人还留在了原地——能跑得动的伤兵早已经脚底抹油。剩下的都是动弹不得的重伤员,他们除了接受投降的命运外已经没有选择。可是王汉新下达的命令却是将这些投降的伤兵全部斩杀!
的确,在追击高丽败兵的时候分出仅有的兵力和粮食给这些伤员是有困难,但是王汉新的做法还是引来了士兵们的强烈不满,这些士兵不是当初的虎卫营,他们固然对在平壤城指挥他们挡住高丽军队的王汉新很敬重,却不能不向杨莲告发了王汉新的所作所为。这也为后来安东都护府内发生人事变动埋下了伏笔。
回过头来再说崔健江,当他带着侍卫第一个逃回西瓯城的时候,情况至为凄惨:他的侍卫活下来的仅有七人,剩下的都在高定边和虎卫营的截杀之中丢了性命。如果不是西瓯城及时发现并派兵援护的话,那么崔健江很有可能死在乱军之中。而且进入西瓯城也不是一件可以宽心的事情,因为此时盖言晓已经带着绢之国主力逼近了西瓯城。
崔健江还没来得及停下来喘口气。不幸的事情就再次发生——仅仅两天之后,西瓯城的城门就人被打开了,虎卫营杀入了城中!
那些在崔健江之后败退回来的高丽军队同样遭遇到了高定边的截击,可是能够幸运的逃回西瓯城的部队中却并非全部都是高丽人,高定边早就选了一批精通高丽语言的士兵化装成了高丽士兵混在败兵之中进入了西瓯城,这些人聚集以后趁着夜色打开了西瓯城的城门,在睡梦之中得知这一消息的崔健江想要召集士兵们将敌人赶出城去,可是黑夜之中无法判断敌军的数量,高定边又故意大造声势扩大了高丽士兵们的恐慌情绪。进城之后更是到处放火制造混乱,因此当崔健江整装完毕后。城内已经是一团糟,他几乎完全控制不住军队。最后崔健江只得忍痛放弃了继续抵抗的念头。带着家眷逃出了城。
即使逃出了城,危险依然如影随形,因为盖言晓的部队已经接近西瓯城,在得知西瓯城已经被拿下以后更是撒开了天罗地网来围捕崔健江,在一天之内崔健江就经历了六次截击,其中有两次更是达到了与敌军短兵相接的程度,幸好此时巧遇败退下来的明义救驾才暂时转危为安。
明义保着崔健江和他的家眷一路朝南逃去沿途的景象让崔健江触目惊心:他看不到一座完整的城池,城内除了高丽士兵的尸体以外鲜有人烟,百姓们早就四散逃入山间荒野之中,以至于他想吃顿饭都变得十分困难。
当他穿过忠清道后不得不避开全罗道直奔庆尚道,因为郑梦龙和他的水军正在全罗道攻城略地。在几天的山地行军之中,全员绝粮,即使身为国王的他也不得不用野菜充饥。好在周嗣义的部队数量不多,因此庆尚道的城池还有泰半得以保存,进入庆尚道以后崔健江总算能喘口气了,可是当初随他离开西瓯城的部下已经只剩下了不到两百,情况至为凄惨。
战争进行到此,王汉新当初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基本完成了目标,高丽全境除了庆尚道还有一半在高丽的控制下,全罗道还没有完全拿下之外,其余地区都落入了绢之国的手中。尽管绢之国并没有足够的兵力驻守这么广大的地区,但是高丽的武装力量也被消灭殆尽。高丽民间自发组织的义勇兵还在各地抗击着绢之国的军队,可惜一来他们很难找到绢之国的军队,即使找到了绢之国军队的驻地,其规模也不是这些缺乏武器装备的义勇军能对付得了的,他们的行动除了毁坏了更多高丽的农田,剥夺了更多高丽劳动力进行耕作以外,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战果,却为日后高丽发生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身为安东都护的杨莲控制的地区面积陡然间增加了将近一倍,可是军队数量还是那么些,因此他不断向朝廷上书,除了报捷邀功之外,更重要的一条就是恳请皇帝刘龑调集更多士兵前来戍守新领地维持治安。
与此同时杨莲还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剥夺了王汉新的兵权,并把他软禁了起来。(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八十一章 三 严惩不贷
当杨莲在酒宴上喊出“给我绑了!”这句话的时候,王汉新迟疑了一下,以他的武艺要硬闯出一条路来也不是不可能,可是却难免有所伤亡,因为他脸上露出了微笑,慢条斯理的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都护大人,这为末将庆功的酒宴原来是如此凶险吗?”王汉新一边任武士们将他绳捆索绑,一边问道。
杨莲正色道:“王安远,本督与你无冤无仇,怎会害你?只是你犯了军法,杀害受伤的俘虏,为了肃正军法本督不得不为。”
王汉新冷笑道:“哦哦,末将明白了。在都护大人眼中那些敌军士兵的性命比我军士兵的性命更加重要是吗?”
“胡说!你不要偷换概念,你冒天下之大不韪屠杀伤兵,你可知此举会引来高丽上下多大的怨恨之情吗!高丽各地到处都有义军反抗我们!如今你还火上浇油,你让本督如何治理这片地方!”
王汉新哈哈大笑:“杨大人呐,你好糊涂。我们是侵占了他们国土的外国军队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对我们充满怨恨的。不错,我知道大人想通过实施仁政来赢得民心,可是请容我说一句实话,那些有血性的男儿是不会真正向我们屈服的,不论您的施政有多么优秀,在他们眼里我们还是万恶的征服者。既然不可能改变,那么就把他们全部杀光,留下那些懂得乖乖服从我们的人来,等到您的施政出现成效以后,这些人或许会改变他们的看法放弃继续抵抗我们,他们的后代或许会对我们产生认同感,那时他们心中将没有高丽这个称谓。而真正成为我们的同胞!可是如果您把那些执意要反抗我们的人留下来,那么仇恨的种子就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不管经过多少代他们还是高丽的子民。我们永远是需要被赶出去的征服者!我所做的正是为了这片土地能够长治久安进行的清洗!如果您害怕看见眼前的流血,那么以后还会流更多的血。这其中还包括我们的同胞的血!”
“住口!住口!”杨莲气得满脸通红:“你这是诡辩!为了你自己的罪行开脱的说辞!本督知道你是常都护看重的人才,更是皇上心中的将才。他们都对你寄以厚望,可是你不能这么恃宠而骄,置军法与国法于不顾!常都护是我的至交好友,我绝不会允许他看重的人误入歧途!自现在起,本督剥夺你所有的权力,禁足在本督府中好好面壁思过!等你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后本督才解除你的禁足令!”
王汉新冷笑了几声,道:“杨都护。您的确是个有种的男人,既然现在您是我的长官,末将自当照您的将令行事。不过如果您能想通末将所说的道理的话,那么千万不要碍于脸面不肯解除末将的禁足令啊。”
“痴人说梦!”杨莲一挥袍袖,武士们便把王汉新押了出去。
就这样王汉新被禁足在杨莲的都护府内,可是杨莲并没有把这件事上报朝廷,以至于刘龑一直以为王汉新还在前线作战,而高定边和周嗣义得知此事以后的陈情书也被杨莲给压了下来。
杨莲这么做当然有他的目的,王汉新历来行事过激,可每一次都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他生怕如此下去这个年轻的武将行为越来越放肆,最终害了他自己,因此借着这次的机会想好好惩治一下他。让他能够吸取教训。另外这位皇帝刘龑偏爱的武将被禁足的消息一旦传到刘龑耳中,皇帝下一道圣旨过来,那他就不得不将其放出来,那么一切就前功尽弃了。他也明白王汉新的智谋和武勇是安东都护府的宝贵财富,可是眼下绢之国已经取得了对高丽的绝对优势,那么王汉新的存在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这才敢将其软禁在府中。其实王汉新在都护府中除了不能离开自己所在的小院子以外一切都与平日无异,杨莲还特意在他的屋子里备下了许多典籍供他无聊时消遣,实则希望让他多读些古圣先贤的书。明白道理。杨莲此举也称得上是用心良苦,可惜并没有取得他所期望的效果。因为他没有想到高丽的战局还会出现变数。
随着王汉新被禁足,前线的战局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首先就是王汉新的义兄周嗣义。他在几次上书求情不果的情况下进攻的积极性大为降低。加上他的兵力本来就不多,经过长时间的作战以后不但伤亡惨重,而且疲敝不堪,因此他把战线维持在了庆尚道东部山区,利用那里的地形便利固守;其次是高定边在得知王汉新的事情以后,连续两次从前线赶回平壤要求面见王汉新,但是都被杨莲所拒绝,他的行为还遭到了杨莲的严厉责备。由于他不在指挥岗位上,虎卫营的进展也因此被拖慢了,直到六月下旬才帮助郑梦龙完全肃清了全罗道的高丽军队,开始从西面进攻庆尚道。
由于这东西两支军队都进展缓慢,中路的盖言晓也受到了阻扰,他的大军在向南推进时承受了更多的压力,直到七月的时候才得以夺取了庆尚道的大部分地区,将崔健江的势力压缩到了大邱以南的狭小地区。而此时郑梦龙的船队已经完全封锁了对马海峡,并且与倭国达成协议不出兵援救高丽,高丽已经完全陷入了包围之中。
战争持续到七月下旬时,就算是最底层的士兵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高丽完了,它已经不可避免的会走上灭亡一途。如今崔健江麾下的士兵,包括农民志愿兵加在一起也只有不到七千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兵,而他们的敌人却有三万以上。面对日渐残破的大邱城,谁都明白这个原本就不够坚固的城池已经坚持不久了。明义提出退守要塞釜山做最后抵抗,崔健江思考再三,同意了他的请求。釜山当年曾是抗击倭国海上攻击的第一线要塞,在与倭国作战的过程中被不断加强,成了一座难攻不落的城,那里粮食充足,武库中的武器虽然陈旧却数量众多,如果能在那里站住脚跟的话,就算无法取胜,也能支撑相当的时间。明义这么提议就是在向自己表面既然无法避免灭亡,那么至少也要战到最后一刻。关于这一点崔健江心知肚明,他们早就错过了降服于绢之国的时机了。(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八十一章 四 八月围城
盖言晓当然不会让高丽军队顺利撤出大邱城,在明义的精心安排下,高丽军才得以在撤进釜山城以后仍然保有五千人的规模,剩下都成了绢之*队的饵食。
但是当绢之国的将领们看到釜山城的时候,都不禁感觉到了后悔,他们后悔没能在高丽军撤退时杀伤更多的敌军,造成现在不得不强攻一个要塞里大量敌军的结果。
釜山城东倚高山,西南靠着大海只有北部有一片毫无遮挡的平原地带可以进攻,釜山城作为曾经防御倭国从海上袭扰的要塞,它对于来自海上的进攻的防御尤其坚固,在这种情况下绢之国利用船队进攻一样会困难重重,只能从北面发起进攻,可北边这片空旷的平原一览无余,无论何种行动都会被城内的敌军看得一清二楚。釜山城坚固的城墙和里面充足的武器装备使得任何企图强攻者都会陷入地狱般的泥潭,尽管绢之国的军队基本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也无法不对这样一座城池感到暗自心惊。
攻城的行动如同大家所预料的一样不顺利,八月炎热蒸腾的暑气让穿着铠甲的士兵汗流浃背,他们要顶着城上高丽军如雨般的箭矢,石块,滚木,灰瓶,朝着城头发起一*的进攻。可是过于狭窄的进攻正面,让绢之国的兵力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就连兵力不足的高丽军都能够将兵力分成几拨,轮流休息,这使得持续进攻也变得毫无意义,每一天的进攻只是在拿人命换取对方的人命,但是绢之国的伤亡数字却大大超过了高丽方。
这样的进攻进行了四天后,高定边建议盖言晓停止这种毫无意义的消耗战。
其实盖言晓又何尝想打这样的窝囊仗呢。可是如果不持续进攻的话,那么就只有选择围城一途。围困战最关键的就是拼谁的粮食能撑得更久,眼下他们远离平壤城身处高丽的最南端。这中间转运粮食的消耗非常巨大,在旷日持久的围城战之中。对于安东都护府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在高丽境内大量人员流亡,土地荒芜的前提下筹措粮食并非易事,漫漫运粮路线上不知道会遭遇多少高丽民兵的袭扰,这围城战究竟能支撑到什么程度还很难说。所以他对于围城战的策略并不完全认同。
高定边却持不同意见,他觉得强攻绝非上策,那么困死对方是最合理的选择,只要建立有效的粮食转运通道就能打赢这最后一战,彻底消灭高丽这个国家。为此他向盖言晓请命亲自负责护送粮食。
既然高定边都这么说了,盖言晓也就不好再反对什么了。毕竟高定边是安东都护府里首屈一指的武将,如果由他押运粮草那也没有其他更加合适的人选了。另一方面盖言晓也明白高定边想趁着这个机会能够回到平壤城去向杨莲为王汉新求情,自己要是强行把他留在这里作战的话,他恐怕也难以定下心来。其实不光是高定边,周嗣义,虎卫营的许多军官,就连他本人也对这件事情有些怨言,战事还没结束就把宝贵的战力王汉新给软禁起来。盖言晓对于王汉新的所作所为不是不反感,但是他对王汉新给作战的帮助更为看重。尤其是现在面对釜山城这个要塞的时候,盖言晓很希望能够听听这个坏小子有什么鬼主意。
“你把这里的情况仔仔细细的跟都护大人说清楚,就算他还要继续软禁王汉新那小子。至少可以让他贡献一些点子吧。”高定边临走的时候,盖言晓突然对他做了这样的嘱咐。
高定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便飞身上马,领兵而去了。
事实正如高定边所预料的,他转述盖言晓的话之后得到的回答还是不行。其实从杨莲之前的态度他就明白这次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办到,就连自己请求见王汉新一面都遭到了拒绝,更何况是因为盖言晓的这一句话呢。
尽管困难重重,高定边还是鼓动着他的唇舌。试图能够为自己的兄弟争取些许的利益:“都护大人,现在表面上我们已经取胜。高丽已经仅剩这一座孤城,可是实际上前线的情况不容乐观。釜山城很难被攻陷。能偶聚集在那里的高丽人都已经舍生忘死,决心与我军死战到底,反观我军则都有打完仗以后就能领功受赏的心态,谁都不愿意在这个当口拼命向前。自古以来在最后关头出现变局的战例也不在少数,我们不能懈怠,因此如果有能快速解决战争的方法,务必加以运用,以免再生变数。大人,王汉新虽然犯下大错,可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望大人能网开一面,容他戴罪立功,也可解我军顿兵孤城之苦。”
杨莲摆摆手,道:“高长史,你所说的道理本督当然明白,可是本督此时松了口,那么这次软禁王汉新就变得一点意义也没有了,因为战事不利而将他放出来,今后他行事便会更加无所顾忌。高长史既然已经定下围城之计,那么本督自会全力配合,尽一切可能保证前线的粮食供给,高长史请不必再多费唇舌了。”
高定边叹了口气,这结果他早有心理准备,只得拱拱手道:“如此末将就告退了,请都护大人早日将粮草准备停当,末将即刻上路。”
“这个尽管放心,本督立即着手去办。”
出了都护府,高定边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旧相识,那就是被王汉新派去高丽行反间计的贺建义。这一次的战争之中贺建义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因此杨莲已经上表朝廷加封他都尉之职。
贺建义一件高定边,立即迎上来见礼:“高长史,在下有礼了。”
高定边对于此人并不了解,但是他能被王汉新选中来行反间计,他的随机应变和智谋一定有过人之处,便还礼道:“如今已经是贺都尉了吧,真是应该恭喜你了。”
贺建义看看左右无人注意到他们两人,便压低声音道:“大人一定在忧虑安远将军的事吧,在下也在暗中活动,只可惜至今为止都未能见上将军一面,不过今日见了长史大人,在下倒想出一个拙计,或可帮助王大人脱困。”
“哦,贺都尉请讲。”高定边忙道。
贺建义轻声道:“杨大人不是个善于军事的人,那么或许我们可以制造一个够分量的失败,那样杨大人或许会改变主意。”
高定边连连摆手:“不妥不妥,王汉新虽是我的义弟,可我怎能为了私情而毁了公事?”
贺建义摇摇头,叹了口气,笑道:“既然大人不愿意,那在下也无别法可想。只是在下担心我们不用一次假失败来营救王大人,恐怕就得付出一次真失败的代价了。”
“我不会让局面变成那样的。”高定边正色道。
贺建义也不多说,拱拱手告辞而去。(未完待续。)
天地烈风 第八十一章 五 不速之客
当仆人来报告绢之国使者来访的消息时,拜巴斯巴恩摸了摸嘴上的小胡子,露出了一抹诡异的笑容。
对于绢之国的造访,他丝毫不觉得奇怪。根据他的情报,早在两个月前,有一支吐蕃派出的使者团前往帕斯首都。虽然吐蕃与帕斯并非没有交往,但是那个满是雪山荒原的地方既没有什么值得交换的货物,也没有什么战略上的价值。帕斯不会蠢到去进攻这么一个毫无价值的蛮荒之地,吐蕃也没有越过崇山峻岭来进攻帕斯的能力。因此两国之间的和平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从来都属于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势。这一次突然派出使者来,从任何方面分析都难以判明其目的所在,因此拜巴斯巴恩对于这支队伍给予特别的关注。
既然吸引到拜巴斯巴恩的注意力,这支使者队伍的所作所为自然在他的掌握之中。其实这次的使者团里唱主角的根本就是绢之国派出的特使,以伍思成为首的三位使者试图与帕斯达成同盟,共同讨伐突契国,而吐蕃则作为第三方一起缔结同盟,为了避开突契人的耳目,才伪装成吐蕃的使者。
与帕斯国王会晤的结果还算顺利,之所以说还算顺利是因为其实帕斯宫廷上下基本都愿意与绢之国达成同盟,因为突契与绢之国的敌对关系导致了路上商路的断绝,这给帕斯的贸易关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恢复这条商路的畅通是众望所归。可国王陛下却不愿意立即答应这个盟约,其根本原因就是巴丹那领主拜巴斯巴恩公爵曾经私下与突契大汗阿比契力尔缔结了同盟一起消灭并瓜分了西突契。这个盟约至今仍然没有被打破,而拜巴斯巴恩的实力大增以后已经具备与帕斯分庭抗礼的能力,在那之后已经处于半自治状态,如果因为这个盟约而使得巴丹那领与帕斯反目的话。那就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了。为此国王的许诺是如果能获得巴丹那领主的首肯,那么这个盟约就自动生效了。所以绢之国使者会造访自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准确的说拜巴斯巴恩这几天一直在等待对方的到来。
从感情上来讲。拜巴斯巴恩很欣赏阿比契力尔,自己的领地能够得以大大扩张也要感谢与阿比契力尔的合作。可是路上通商的断绝对于巴丹那领也没有好处,况且自己毕竟还是帕斯帝国的从属,国王陛下也已经应允了将有帕斯王宫最美丽的鲜花之称的米迪尔公主下嫁给自己的要求,身为女婿也不能太让国王陛下为难。从拜巴斯巴恩的立场出发,绢之国和突契打个头破血流当然是好事一桩,可是最理想的状态是这条商路时断时通,这样的话他就能以此为借口经常出兵保护那些商路上的绿洲国家从而加强他在那里的统治地位,更重要的是他还能乘机囤积居奇狠狠赚上一笔。让绢之国和突契都深陷在战争的漩涡里。那么巴丹那就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东方,如果吐蕃也参与到其中,那么就更容易让他们形成一种三国争雄的混乱局面之中了。既然绢之国的使者来谈判,现在自己又把握着此次会面的主动权,那么把握好尺度是关键的,争取将利益最大化。想到这里拜巴斯巴恩吩咐将他们安排进驿馆之中好生款待。
为了接见绢之国的使者,拜巴斯巴恩当然要重新整装,并且召集了自己的那些文官武将们一同等候在大殿之中。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才派出专人去驿馆将使者们请了过来。
绢之国的正使比他想象的要矮了许多,也称不上相貌堂堂,更是看不出有什么出色的武艺。可是那对烁烁放光的眸子却令拜巴斯巴恩印象深刻。当拜巴斯巴恩的目光扫过绢之国的两名副使的时候,他心头不禁一紧:那个看起来一身儒雅的中年男子是个伸手非凡的人物,自己竟然觉得有一股寒意从心头升起。
“啊呀。绢之国的使者伍思成大人,真是贵客啊。快请坐。”拜巴斯巴恩笑着说道,不过他的语气中却并没有多少热忱。
伍思成双手抱拳,行了一个绢之国的礼道:“公爵大人太客气了,能够得到久负盛名的帕斯帝国最伟大的勇士拜巴斯巴恩大人的接见,在下实在倍感荣幸。”
“哪里哪里,那不过是不值一提的虚名而已,帕斯帝国人才济济,在下实在不敢大言不惭的接受这种称号啊。”拜巴斯巴恩故意扯开了话题。
伍思成微微一笑。拱手道:“公爵大人,在下这次不远万里迢迢来到贵国。只为了能够与贵国结成同盟,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突契。”
拜巴斯巴恩故作震惊的说道:“哦?贵使竟然为的是这个?可是突契与我国原本就是盟友。是什么原因让贵使认为帕斯会背弃自己的盟友转而与其为敌的呢?”
伍思成笑道:“公爵大人所言差矣,在下并不认为巴丹那领主您私下与阿比契力尔达成的合作协议,能够作为帕斯帝国与突契两国结盟的象征。这充其量不过是公爵大人您为了帕斯帝国和巴丹那领的安全对烧杀掠夺成性的突契做出的权宜之计罢了,英明如您一定不会拿这样的口头协议作为己方安全的保障,更不会成为与突契这样的虎狼之国保持长期和平的凭证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