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天地烈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流口水的老鸡
刘龑叹了一口气道:“朕何尝不知道爱卿你的一片苦心呢?只是你也得考虑一下其他人的感受,并非所有人都像朕一样愿意看到捷儿的这一变化的。”
王汉新挠了挠头,道:“这真是令人困扰啊,陛下。臣昨天刚刚答应了殿下悄悄溜出城去,见识一下民间的风情呢。”
“你说什么!”刘龑差点从龙椅上站起来,好在他及时醒悟,把已经僵直的身体又压回了座椅上。对于王汉新的胆大妄为刘龑是有心理准备的,只是没想到他还真敢教唆自己十二岁的儿子偷偷溜出宫去,就算自己当年出宫那都是十八岁以后了。
刘龑勉强稳住情绪,道:“你还真是敢作敢为啊,王汉新。亏你还敢直接告诉朕,你觉得朕会允许你这么做吗?”
王汉新露出一副不解的表情道:“陛下难道不愿意太子殿下去见见民间的疾苦,知道为政者应该心怀天下百姓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臣觉得这或许更能激发殿下为解救天下苍生的心思而发奋读书,难道这样不好吗?”
刘龑嘴角不由得抽搐了起来:“朕不是说这么做不好,但是你也要考虑一下你做这件事情的度吧?还好你现在跟朕说了这件事情,不然你私自拐带一国储君出宫,单单这个罪名就够你的敌人们好好弹劾你的了。”
“臣觉得太子乃是一国未来之君,太子的英明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能否持续陛下您缔造的繁荣和强大,所以臣身为辅弼之人自然应该以天下,以太子的利益为优先,至于其他人的看法,说法,做法臣并没有放在心上。只要他们的矛头不是针对太子殿下和陛下,那么臣就是和他们针锋相对玩玩也无不可啊。”
看着王汉新一副坦然的样子,刘龑不由得摇头苦笑起来:“你这个家伙啊,真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你明明看得很明白,办起事来却这么胡来!你的心思朕明白了。不过带太子出宫这件事情必须暂缓!朕会加强警戒,让你无懈可击,这样你就可以和太子解释了。”
“臣领旨。”王汉新见刘龑如此说,只能答应下来。
刘龑不知道他的这道口谕差点让他后悔不迭,因为他错误估计了刘捷的决心,也错误估计了王汉新的执行能力。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六 太子出宫计划
王汉新回到太子身边,自然要按照刘龑的吩咐劝说太子刘捷打消出宫的念头,怎奈刘捷正是少年心气,若是一开始没有人提这个头他倒也没什么,现在有人开了头却又突然不能做,这叫刘捷怎么能俯首听命?
在刘捷的反复软磨硬泡之下王汉新只得把实情说了出来。可着非但没有打消刘捷的念头,反而激发了他的兴趣。刘捷眨眨他那双有着长长睫毛的大眼睛,望着王汉新道:“如你所说,父皇其实并没有正式说不允许我出宫吧?父皇说的是暂缓,对么?”
王汉新点点头,心中却隐约觉得踩进了陷阱似的。
刘捷摇晃着右手食指,道:“这就是了。这个暂缓么,就有很大的余地了。一年两年是暂缓,一月两月也是暂缓??????”
王汉新忙阻止道:“殿下,这个暂缓咱们可不能这么解释。”
刘捷看了看他,轻轻咳嗽了一声,道:“既然王太保说了,那么咱们就不这么解释。暂缓么,是一个需要有比较才有实际意义的词。假如我准备明年做什么事情,那么拖到后年来做就叫暂缓,我春天要做什么事情,拖到秋天也叫暂缓,我明天要做什么事情,拖到后天也叫暂缓。”
王汉新摇头道:“殿下,您这么算不是和刚才的解释一样吗?”
刘捷听了脸一沉,道:“王大人,父皇这口谕是针对您的呢,还是针对我的呢?”
“??????自然是针对我们两个的。臣不但要打消殿下的这个念头,也要管住自己。”
“好,那么您现在是我的太保,只要不违背父皇的旨意,您是不是应该听从我的命令呢?”
“是。可是??????”
“没有可是!”刘捷一摆手阻止了王汉新继续往下说,然后背起手来一边踱步一边说:“大人您传达的父皇的口谕我已经完全领会了。我必定会遵照父皇的旨意行事,暂缓出宫的时间。所以,你已经没有理由以抗旨的名分来阻止我了。本来呢,我是打算今晚就出宫去的,现在我决定不这么干了,我们至少要在明天以后才出宫!”
面对刘捷这种诡辩,王汉新咂咂嘴,道:“殿下,臣觉得这么做实在不妥,就算臣答应殿下也难以施行。陛下已经加强了太子府周围的警戒,要想出宫绝非易事。”
刘捷绕到了王汉新的面前,抬着头看着王汉新认真的说道:“孤没有听错吧?你可是大名鼎鼎的镇西将军王汉新呐。那突契几十万大军都挡不住你来来回回,这小小的几个侍卫看守就能难得住你?”
“那不一样,殿下。臣在战场上那是生死相搏,杀出来的一条血路,如今这是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出宫去,难道臣还能硬来不成?”
“据我所知镇西将军可是个智勇双全的良将,俗话说有力使力,无力使智。我就不信堂堂镇西将军太子太保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除非,你不打算帮我。”
王汉新翻着白眼在心里咒骂了所知道的每一个神明一遍,太子的胡搅蛮缠让他头痛不已,可是却颇有几分歪理,自己就是想发作也没处发,只得强咽了一口苦水,道:“请殿下给臣一点时间来思索办法。”
刘捷这才微微颔首道:“孤可以等,但是不要用太长时间哦。”
王汉新不愧是王汉新,仅仅两天后他就拿出了一份计划,趁着没人的时候递交给了太子。他的计划其实很简单,由他的义兄陈世杰趁着夜色潜进太子府内,然后带着太子出宫。
刘捷看了这份简单到无以复加的计划皱眉道:“这就是你的计划?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万无一失的计划?”
王汉新见了刘捷的表情,笑道:“这当然不是计划的全部。在行事的当天,我还会带个孩子来与殿下相会。”
“孩子?谁?”
“回殿下,是臣收养的一名孤儿,名叫潘熙。他与殿下的年龄,身量,模样都差不多,乍看之下不易分辨。就让潘熙作为殿下的替身留在府中稳住众人,殿下自然可以脱身。”
刘捷仍然是一脸狐疑地说道:“这么做难道不会让侍卫们发现吗?没准儿我一出门就让人给截住了。”
王汉新笑道:“殿下请容臣把话说完。首先臣的义兄陈世杰出身绿林,蹿房越脊高来高去的本领可比在战场上打仗的本领更高一筹;其次殿下一旦出发,想要不被侍卫发现的可能性的确不大,可是臣和殿下的替身还在府中,侍卫们一定会怀疑这是臣的调虎离山计,为的只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趁机脱身。只要给他们造成这个假象事情就好办了,侍卫们即使派出兵力阻截,也不过是为了做做样子,目的在于骗臣实施‘真正的’计划,这时候臣就来个将计就计,和殿下的替身一起出发,把他们尽量往远处引,这样殿下自然就可以轻轻松松摆脱追兵,逃出宫去了。”
听到这里刘捷才恍然大悟:“虚虚实实,虚即是实,实即是虚,虚实互化。看来确实可以一试。”
“既如此,就请殿下稍作忍耐,待臣安排妥当便可施行。”王汉新行了一礼道。
刘捷自从定了这个计划,便改了一副模样,表面上看起来他对王汉新依然故我,但是却明显减少了和王汉新一起练武骑马的时间,老老实实地开始温习功课来。当然,他这么做的目的还是为了麻痹众人,给自己创造机会。对于太子的聪慧王汉新也颇为欣慰,他在暗中也加紧准备,寻找着合适的时机。
遗憾的是这个计划最终并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就在王汉新准备停当,想要动手的当口,绢之国宫廷出了一件大事——皇后病危!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七 后宫之变
华皇后病危这件事情对于大家都是一件突如其来的变故,其对绢之国朝野的震动真不亚于一场地震。
就算在当时,人们也无法理解华皇后何以会突然病危,直到后世的历史学者结合了当时太医留下来的诊断和整体政局的分析后才给出了一个比较让人信服的推断。众所周知的一点,华皇后在产下刘捷以后得了一场大病,那场病的病根始终没有完全去除干净,在她生下公主刘思贤以后其实身体已经变得十分虚弱,好在之后她细心调养,身体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可是这一切的努力最终还是白费了,都是因为绢之国政局的变化所致。由于国丈平国公华天羽以及其党羽的势力迅速抬头,使得后党在朝野之中成了举足轻重的一派,而作为后党一派的根本人物华皇后来说可以说是不得不卷入这场权力的纷争之中。如果华皇后能够好好调养身体的话,那么她的身体很有可能会有所好转,至少也可以维持原样,但是很可惜的是华皇后是个善于权变谋略的女子,如果没有她在暗中为华天羽护航的话,后党一派的势力是无法如此迅速的发展壮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华皇后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坏,可是生性好强的她又不肯轻易露出病态来动摇军心,于是这病情逐年累月的加重,直到这个时候才发作出来,而此时华皇后的身体已经完全无法再支撑下去了。
经过太医院的众多太医会诊之后,刘龑得到的结果却是皇后的脉象已经是绝脉,纵然是用尽天下良药也只不过是多挨些时日罢了。听到这个消息刘龑悲恸不已,华皇后虽然个性好强,不肯服输,这几年也因年老色衰而逐渐被刘龑冷落,可是毕竟两人是多年的夫妻,刘龑尚在盛年却要与发妻诀别,其悲痛之处自然非外人所能领会。
扔下群臣上奏的问安折子,刘龑直接来到了皇后居住的月谒宫。说起来刘龑已经有超过半年不曾踏进月谒宫了,这么一想刘龑不禁更加内疚。等到他来到皇后面前时,他被皇后的虚弱所震惊:本来华皇后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即便如今过了而立之年,那份美貌也不是寻常女子所能比拟的,可是现在皇后的脸上浮现出一层灰暗的颜色,就连眼神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皇后,朕??????朕来看你了。”说到这里刘龑不禁有些哽咽。
华皇后朝着他笑了笑,道:“陛下,臣妾只怕要先陛下而去,臣妾心中也很是不舍。”
“你别胡思乱想,太医们已经会诊过了,他们开了方子,药很快就会送来了。你这个病就是忧思太过,只需好好调养,假以时日自然会康复的。”
华皇后苦笑了一声道:“陛下不必好言宽慰,臣妾的身体如何臣妾心里也有些数目。臣妾心里还有几件事情未了,想要请皇上成全。”
刘龑柔声道:“皇后只管讲来,朕都照准。”
“多谢皇上。”华皇后大咳了几声,直喘了半天后才道:“太子如今还未成年,且今日听闻他的课业多有耽搁,臣妾知道太子太保这么做也是好心,然此般玩闹终要有个限度。将来捷儿的事情陛下还需多多费心,然臣妾思量陛下忙于政务,只怕难有分身之术。而且思贤尚且年幼,更需有人照顾,臣妾想那丽妃至今还未给陛下生下一儿半女,不如将捷儿和思贤公主交给丽妃抚养,这样既可以为陛下分忧,也可以了却臣妾的顾忌。还请陛下玉成此事。”
刘龑点点头道:“此事朕准了,丽妃平日里对朕的孩儿们就爱抚有加,若能交给她来管教这两个孩子,朕也能放心。”
“多谢陛下。臣妾的父亲如今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是大不如前了。如果还让他继续在门下省,只怕会耽误国家大事,因此臣妾想让陛下下旨免去家父门下省侍中的职务,改任闲职,只为陛下建言献策,省却他的案牍之苦吧。”
刘龑听了暗自点头,却又心中不忍:华皇后真可谓是个深谋远虑的女子。她知道自己死后后党便失去了最大的支柱,往后其党羽出现内乱分裂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刘龑本身对于后党也不是十分放心,必然会趁机瓦解后党的势力。与其如此倒不如先让自己的父亲从第一线退下来明哲保身,同时又拉拢平素不参与政事的丽妃成为太子的继母。如今丽妃虽仍不问政事,可是她的弟弟米益国却在西域都护府掌兵,其实力不可小觑。有了他们这股外戚作为刘捷的外援,那么太子的力量自然会得到加强,而从第一线退下来的华天羽自然会与外孙站在一边,由此后党的势力很快就会转到太子名下。这样既稳固了太子的地位,又为后党谋了一条出路,可谓以退为进,一举两得。想来皇后如今已经油尽灯枯,却还在为这些政事操心,她的身体怎能不垮?
想到这里,刘龑点头道:“皇后既然如此说了,朕自当照准。只是平国公他为朕效劳多年,却一夕之间从政坛退下来,朕心中甚是不忍。”
华皇后笑道:“皇上能准家父引退,便是我家的幸事了。臣妾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请陛下恩准。臣妾想见见那位太子太保。”
“见他?这却是为何?”刘龑对于皇后的这个请求大惑不解,但是他知道皇后对于此事必定已经在心里有了盘算,只是自己一时猜不出皇后的意图何在,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皇后叹了口气道:“陛下无须担心。臣妾只是听闻此人很得捷儿的欢心,而此人素来行事张狂,难以辖制,只怕除陛下外再无一人能管住他。如此之人,以捷儿之年幼如何应付得来?因此臣妾想见见此人,若此人能为捷儿效命,则臣妾当借陛下天威以警之,若此人会将捷儿引入歧途,则还请陛下免去此人太子太保之职,外放京城之外。”
刘龑见皇后如此说,便道:“皇后有这样的心思,朕召他前来便是,只是若是单独见他一人终究惹人猜疑,不如将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一并请了来才好。”
皇后点点头道:“还是陛下考虑周全。”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 平衡
对于皇后的召见,三位辅佐太子的大臣都是一头雾水,除了王汉新以外的两人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月谒宫。
三位大臣还没等到来到皇后的床榻边就纷纷跪倒在地:“微臣晏明,微臣邹枫,臣王汉新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坐在皇后塌边的刘龑看着三人跪下磕头,可是他注意到王汉新与晏明、邹枫不同,他并不像那两人那么恭敬,而是偷眼瞄了榻上的华皇后一眼。这个大胆的举动在一个臣子而言实在可以治他一个大不敬的罪名,可是刘龑却不打算这么做,一方面是此时皇后病危不宜小题大做,另一方面则是他知道王汉新对华皇后有着一种奇妙的感情,因为华皇后长得颇似王汉新死去的女友。
“三位爱卿请起。来,赐座。”皇后轻声说道。
“多谢皇后娘娘!”三人闻言都站了起来,晏明和邹枫都低首垂目坐在那里,只有王汉新用眼神扫视了一下四周。
华皇后轻声说道:“三位爱卿都是我朝的栋梁之才,太子殿下平日里多承三位的教导,本宫在此先行谢过了。”
“微臣惶恐。”晏明忙答道。
皇后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本宫请三位爱卿前来,是想拜托三位爱卿,今后还请三位爱卿继续辅助我儿,督促他的学业,不要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微臣必将尽心竭力,不负皇后娘娘所托!”晏明起身垂首道。
“微臣亦当鞠躬尽瘁,为太子殿下效命!”邹枫道。
只有王汉新没有出声。
皇后看着王汉新,道:“王爱卿有何为难之处么?”
王汉新听了忙起身道:“皇后娘娘所托臣岂敢不尽全力?只是臣出身行伍,于学问治国之道一窍不通,若是应了娘娘实在是有心无力,实为欺君之罪,若是不应又是不妥,故而踌躇。”
华皇后听了嘴角微扬,道:“王爱卿何须过谦?你的聪明才智别说是陛下,就是本宫也早有耳闻。况且文武之道都是太子殿下需要学习之处,你明于治军之道,如何不能教授太子殿下?本宫所虑的只恐你不肯尽力而已。”
王汉新忙道:“皇后娘娘如此说,臣便是万死莫恕其罪了。臣自当全力辅佐太子殿下,以尽人臣之道。”
“如此本宫便放心了。”皇后说到这里再次躺了回去,又道:“太子就拜托诸位了。”
刘龑从一旁冷眼旁观,只见华皇后的眼神分明就是冲着王汉新而去,而王汉新此时竟然再次抬起了眼,虽然他的目光一与皇后相遇便又垂了下去,但是却没有逃过刘龑的目光。
“三位爱卿权且退下吧。”皇后轻声说道,随即闭上了眼睛。
三人退下去之后,刘龑趁着皇后睡着,便出了月谒宫,然后便派人把伍思成给找了来。
一见到伍思成,刘龑便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跟他说了一遍。伍思成仔细听完后,便道:“陛下难道是在担心王汉新的向背么?”
“正是。那晏明本来就是有名无威且无权的人,邹枫本是邱逸儒一党的,便是答应了皇后也难真正任皇后所摆布,但王汉新是在外领兵的大将,皇后此举就是为了拉拢王汉新嘛。她故意把太子托付于他,便是让他一心辅佐太子之意。若皇后果有不测,那么后党自然而然会倒向太子那边,尤其是平国公华天羽,即便是退居幕后也会成为太子一派的实际掌控者。如此一来朕扶植太子一党之对抗的意图非但不会实现,反而是让后党顺理成章的控制住了太子。如果再加上丽妃的弟弟米益国和王汉新这两个掌兵的武将加入,则太子一党的势力势必盖过邱逸儒的儒生党,这朝堂之上的平衡将被打破!”
伍思成点头道:“陛下忧虑得是。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原本我们为了制衡后党与儒生党的策略如今反而成了掣肘,这也是微臣始料未及的事情。然陛下既然已经答应了皇后,那也无法反悔了,为今之计只有想法加以补救。”
“只是这计将安出啊?”
伍思成在屋里踱着步道:“为今之计,只有另起炉灶再造一派新的势力出来了。”
“这个谈何容易?况且新兴势力又如何能够和根深蒂固的后党抗争呢?”
伍思成道:“这另起炉灶之人自然不能是没有根基的了。依微臣所见,陛下只有扶植宗族一派来与之抗衡了。”
“宗族势力?可宗族之中人丁稀疏,况且都是些不掌权的人,如何能成气候?”
伍思成道:“陛下可还记得忠义郡王刘献之的胞兄刘坦之么?”
刘龑点头道:“朕怎会忘记此人。只是一来他是犯臣刘潜之后,二来他素来不问政事,难道让他来领军不成?”
“正是如此。刘坦之虽然不是个可以挑起重担的人,可是此时却是最佳的人选。一来他与陛下是堂兄弟,身份够高,二来他有忠义郡王这个胞弟在外领军作为靠山,三来即便他将来坐大也不会对陛下形成真正的威胁,他的作用只是制衡其他两派而已。”
刘龑摇头道:“刘坦之深恨其弟刘献之当年出卖父亲刘潜,兄弟两人只怕难以化解仇恨,而且以他的能力只怕很难成为其他两派的威胁。”
伍思成点头道:“陛下所说不差,只不过微臣这里还有一招可以削弱后党的办法,若是能牵制住后党的发展,那么儒生一党为了打败后党自然会倾向于和刘坦之合作的道路了。”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二 说客
次日早朝,刘龑便解除了平国公华天羽的门下省职务,改封为太傅的闲职,由此华天羽便从绢之国的政坛退居幕后,然而他的影响力却依然强大。
半个月后,华皇后薨。刘龑下令举国哀悼,并特旨加封丽妃为贵妃,且由她来统领后宫,并将平国公主刘思贤交由米贵妃抚养。向来不问政事的米贵妃可以说是被已故的华皇后硬架到了第一线上,从此踏入了政治的漩涡之中。
除此之外,刘龑还加封刘坦之为孝康郡王,特进尚书省仆射之职。这道人事命令一出,满朝文武都明白这是要扶植宗室力量壮大了,刘龑这么做显然是为了防止后党势力坐大。正当人们揣测皇帝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的时候,一个人回到了京城,那就是金吉尔。
金吉尔的归来对刘龑来说可说是又惊又喜,惊的是金吉尔一直在西域地区活动,这次回京并没有得到刘龑本人的旨意,喜的是能与自己的贴身侍卫队长金吉尔再次相逢。不过刘龑的这种情绪并没有维持很久,当他从金吉尔诉说了他这几个月来的经历以后,刘龑脸上的笑容就逐渐凝固了。
“这么说来,你这次回来见朕,是受了合撒的指使咯?”
金吉尔听了忙跪倒在地道:“启禀皇上,微臣怎敢受突契大汗的指使?只是微臣困在龙城之时,与合撒曾多次会谈,从各种迹象而言合撒并不像他的父亲阿比契力尔,他对于我朝颇有好感,而且以他目前的力量完全无法对我朝构成威胁,单单是期岩部的彻尓列就让他应付不来。微臣觉得目前突契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这正是我朝在突契发展势力的大好时机,如果此时能够与突契的某一方合作,则不仅可以制衡整个突契,为我朝营造一个安定的北部边境,更可以将我朝的力量逐渐向北扩张。然而微臣不敢擅自做主与突契的关系,故而回到京城来请皇上的示下。”
刘龑听了这话,脸色和缓了一些。道:“这也罢了。突契目前的乱象朕也早有耳闻,只是不及你亲身经历而已。关于对突契的战略朕心中已经有了盘算。不过朕想要先听听你的看法,我们应该与哪方合作更为合适?”
金吉尔答道:“微臣以为当与合撒合作为好。首先合撒是阿比契力尔的儿子,在道统上更为名正言顺。而且他已经奉阿比契力尔的阏氏别列齐格尔为母,别列齐格尔乃是前大汗伊迷迪的女儿,巴丹汗的妹妹,这个家族在突契人心目中是相当有分量的。其次合撒目前的实力较弱,而彻尓列则强大许多,如果我们扶植强者则势必很快统一突契各地,而且彻尓列野心勃勃,到时候他还是会成为我朝的心腹大患;而合撒却宅心仁厚,对我朝有向往之心,他要统一突契需要走的路更为艰辛,而且也更容易与我朝达成和平协议。第三从地域上来看龙城离我朝更近,如果要支援对方的话也更加简单。”
1...257258259260261...2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