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烈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流口水的老鸡
刘龑听了这话,望了望刘献之,又看了看一旁的伍思成和薛伯仁。说实话邱逸儒这番话切中了刘龑的要害,如今府库空虚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那么一旦国家有什么急需用钱的事情出来,除了增加税赋便无计可施了。而这显然不是刘龑想要看到的局面。对与王汉新的措施,明眼人都知道这将改变山南西道的贫富不均的局面,可是那得是在道路修通以后的数年乃至十几年以后,在此之前百姓对于这一举动的反应必然是怨声载道的。邱逸儒的说法看似针对王汉新,实则也是在质疑王汉新这样激进的做法可能导致的灾难性结果,如果刘龑无视他的意见强行推行的话,那就确有可能发生邱逸儒所说的话来,除非刘龑能够解决掉财政上的困难。
此时燕王刘献之突然开口道:“陛下,邱大人所言确有其道理,但却并非没有解决之道。陛下可吩咐王汉新,将这修建道路的事情分成五年进行,如此一来既可以节省民力,也可以延缓对财政上的压力。至于国库空虚的问题么,臣弟倒是有一点建议,只是还需陛下圣断。”
刘龑一听大喜,忙问:“燕王有和良策,快快道来。”
刘献之微微一笑,道:“启禀陛下,这生财之道无非两条,一是开源,一是节流。这个节流嘛,我朝廷上下便是节衣缩食,也不能省出多少银两来,反倒有可能逼得那些原本不愿盘剥百姓的官员变成贪官;因此臣弟以为当以开源为上。然我朝自开国以来便不曾增加税赋,为的就是不增加百姓的负担。只是因为这些年来连年对外作战,而国库收入却只有这些,因此才出现了今日的局面。既然不能增加税赋,而让富户出钱捐官又是历朝历代腐败的开端,自然也不能用。为今之计臣弟以为有两策可用。其一便是整顿吏治,抄没那些贪腐官员的巨额财产为国所用,其二便是开通商路,增加对外贸易。自从西域都护府设立以来,陆上的商路已经逐渐恢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域各国便会源源不断的把财富送到我国手中来,但是臣弟以为陆路的商业贸易,道路崎岖难行,沿途用牲畜驮运,其成本既高,数量也难以形成规模。反观海上贸易,以船只运输,既省力,数量又大,对于扩大贸易额度十分有利。因此,臣弟建议当扩大我朝对海外的贸易数额才是生财之道。”
“海上贸易吗?”刘龑听了皱了皱眉头:“这海上的风险可是一点不比陆上来得小啊,而且这船只一来一去,时间上也??????”
刘献之道:“陛下忧虑得极是,这海上贸易最大的缺点就是行程太长,来回时间全靠季风,且海上情况瞬息万变,风暴一来就有可能血本无归。可是这海上贸易的利润却比陆上要丰厚得多。臣弟这些年来做了大量的调查,别的不说,单以我朝与倭国之间的贸易来说,我朝价值十文的银针贩到倭国就可卖到三十两白银!且臣弟听闻倭国盛产白银,可惜我朝与倭国的贸易受限额所制,每年只有那么点,远远满足不了对方的需要,结果只给走私商人提供了绝佳的赚钱空间。倭国与我朝相隔不过几千里,其利润之丰厚尚且如此,至于南海各国更无需多言。据臣弟调查所知,这些年来有一个李家商团发展迅猛,目前我朝在安东都护府的贸易有约四成落入了这个商团的手中;与倭国的走私贸易中的七成在这商团的控制之下,而我朝朝廷与倭国的贸易仅仅占走私贸易总额的一成都不到;与安南、暹罗、爪哇等南海诸国的贸易中这个商团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这个商团甚至还和辛德拉,帕斯,阿鲁巴尼亚乃至新崛起的帕尔契都有大宗的贸易往来。初步估计下,该商团的每年贸易额度可能高达数千万两白银之巨!”
刘献之的这番话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阵惊叹——要知道绢之国这样的大国每年的国库收入也不过一千四百万两白银而已,而这个商团的贸易额度竟然是绢之国的几倍,这个商团富可敌国都已经不足以形容了,这叫这些大臣们如何不惊?
“竟然会有这么多?”连刘龑也被这个数字吓到了,忍不住开口问道。但是他的心中隐隐升起了一丝疑虑:李家商团,这个名字为何如此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说过似的。可是一时之间刘龑又想不起曾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
刘献之道:“虽然是估计的数字,但是实际数字应该相去不远。可以试想一个民间的商团竟然能拥有如此庞大的财政能力,那么试问它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干呢?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以我朝发达的海上军事力量用以开战商业活动的话,那么这其中的利润又将是何等的可观?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拥有像李家商团这样庞大的贸易额度,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以我朝廷之力,数年之内就能够大大改善国库空虚的问题!”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三十八章 二 密谈
对于刘献之的说法,朝堂之上的官员们都被震撼到了,只有邱逸儒一人还继续反对:“陛下,燕王殿下所说虽然能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可是由国家出面经商,便成了与民争利,此风一开,恐怕会难以收拾,最终演变成官与民争利,则民心必变,天下必乱啊。”
对于邱逸儒的说法,刘献之立即加以反驳:“仆射大人,小王说的可不是与民争利啊,请您不要曲解了小王的意思。那个李家商团事实上已经不是我朝的子民,而且以他们的实力完全可以成立一个海外之邦与我朝分庭抗礼了,小王所说的其实是从这个商团手里夺回本应该属于我朝的财富,同时也遏制这个商团继续膨胀下去,以免将来成为我朝的外患。”
刘龑听到这里伸手制止了两位重臣的争辩:“两位爱卿不要再说下去了。邱爱卿的所虑的乃是我朝的根基,而燕王所考虑的则是我国一个潜在的对手,两位的初衷都是为了我国的利益着想。至于这件事情究竟该如何行事,朕还需仔细琢磨一番。这样,退朝以后朕将召集三省的正副主官以及各部的尚书并燕王一起继续商议此事。”
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邱逸儒也不便继续坚持下去。
退朝以后绢之国的统治核心们再次聚集在了皇帝身边,继续讨论这件事情。
刘龑首先问刘献之道:“燕王说这个李家商团会成为我朝的潜在对手,这话究竟从何说起?”
刘献之答道:“启禀皇上,臣弟这话并非单单以这个商团的经济能力而言,虽然他们的经济能力已经完全超越了小国,甚至连许多大国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了,可是他们的经济能力其实还是依托于诸国之间的贸易,而且较为分散,要维系这样一个海上帝国单凭经济能力是不够的。可是臣弟从派出的探子经过数年时间打入此商团内部后传来的消息看,这个海上帝国恐怕早就已经着手对于陆地的征服了。”
刘龑眉毛一动,道:“你是说他们已经在海外建立了国度了吗?”
“千真万确,陛下。”刘献之道:“据报目前李家商团的首领并非是他们的正主,而是一位代理人。自从这位代理人接管李家商团以后,他们的行事风格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前李家商团固然已经十分强大,可是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扩张性,但是这位代理人上台以后,李家商团的侵略性便暴露无疑,他们利用其强大的实力扫平了几乎全部的海盗力量,并且把这些海盗收编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由此他们迅速占领了各地的海上贸易,如果与他们有竞争的话,那么这些商船不是失踪便是遇上海难,除了俯首称臣别无它途。”
“等等,你说这一切都是一个代理人干的?那么他们的正主子究竟在干什么?”刘龑问道。
刘献之笑了笑,道:“陛下您这算是问到点子上来了。他们的正主子干的事情就更厉害了,他呀,他组建了一支私人军队,做了一个叫帕尔契的小国的女婿,然后把这个小国的敌人亚基给灭了,然后顺手又和另一个大国阿鲁巴尼亚开战,据说已经打到了阿鲁巴尼亚的首都了。”
“竟然有这等事?”刘献之的这番话就连刘龑都为之动容:“亚基朕是没听说过,可这阿鲁巴尼亚不是帕斯西边的强国吗?怎么竟然弄到了这步田地?”
刘献之道:“那亚基是与阿鲁巴尼亚交战多年的一个古国,不也被灭了?这消息已经是一年多以前的了,要是不出意外的话,此刻阿鲁巴尼亚已经成了帕尔契的领土了吧。陛下请想,这个李家商团以强大的经济力量作为后盾,如今已经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的疆域包括两个大国,其势头之猛恐怕为史上所罕见吧?要是继续放任这样一个国家继续壮大下去,有谁能保证它不会对帕斯帝国出手?要是连帕斯帝国都挡不住它的话,那么下一个难道不会是我朝吗?”
“此人究竟叫什么名字?”
“他名叫李天昊!”
“李天昊?”刘龑的脑中闪过了这个名字,一瞬间他忽然想起来了,这个李天昊不就是当年自己做太子时,偷偷溜到泉州游玩时遇到的那个少年的名字吗?
刘龑的心中大吃一惊,忙在心中警告自己:这一定是巧合,巧合而已,不可胡思乱想。
刘献之并没有察觉刘龑内心的波动,继续说道:“据说此人是个军事天才,自他起兵以后战无不胜,一路高歌猛进至今未尝一败,因此他的传说已经在其国内广为流传。此外臣弟还打听到一件要紧的消息,这个李家商团之所以能够横行海上,扫平两国,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了我国的两样宝贝。”
“宝贝?”问这话的不是刘龑,而是薛伯仁。
“不错,令人费解的是他们拥有了我国舰队才有的外轮船,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然还装备了我朝神机营才拥有的武器火铳!”
“什么!”薛伯仁听了大惊失色,别的他或许不关心,可是这神机营的火铳他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在高丽征伐之时火铳兵曾经立下汗马功劳。但这武器是绢之国最高的机密,普通军官别说接触这些武器,就连见都没法见到,可这样重重保密的武器怎么会落入了远在海上的一个商团的手中?!
此时的刘龑已经确认自己所怀疑的事情绝无动摇的可能——要说外轮船技术的外流,除了当年的那个少年李天昊外再无第二人。正是由于当年自己获悉李天昊重金购得了军用的舰只,回朝以后自己才向父皇请命严查严惩了一批泉州港的官员。自打这件事情以后,泉州再无可能外流此种船只,那么当时的李天昊自然便是今日的这个李天昊无疑了。
“文王梦熊,龙归大海,天地初分,业火遍地??????”刘龑突然想起了当初给自己看相的那个相士说的几句话,不经意间便喃喃说出了口。
刘龑的话虽然说得很轻,却已然被几位离得最近的重臣听到,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皇上说的是什么意思。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 预言
看到几位重臣的神色,刘龑这才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已经被他们听见了,忙咳嗽了一声道:“朕身体有些不适,各位爱卿暂且退下,咱们择日再议吧。”
“臣遵旨。”众臣纷纷行礼,准备退下。
“献之,薛爱卿,你们两位且留一留,朕还有几句话要说。”
刘献之和薛伯仁听刘龑如此说,停下了脚步。
等到其他人都退下去以后,刘龑吩咐侍从队长季重欣把伍思成宣进来。
没过多久,早就在外等候的伍思成被季重欣给带了进来。
刘龑这才开口道:“献之,薛爱卿,伍思成,还有小季,今天把你们留下来,是因为你们要么是我朝军事方面的专家,要么是与朕下面要说的事件有关联的。朕觉得必须先询问你们几位的意见才行。”
刘献之见状,便道:“臣弟看陛下的神色有异,不知究竟为了何事?”
刘龑道:“你们相信命运吗?”
在座的四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如何作答。
刘龑继续说道:“朕从前是不信的。朕以为只要朕与诸位臣工们一起好好治理这个国家便是了,和命运什么的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今天朕的这种信念第一次产生了动摇。你们中间有些可能不知道,但是伍思成是当事人,他是知道的,在朕还是太子时,曾经偷偷溜出长安,四处游玩,当时随侍在侧的是小季的老哥季重海。”
伍思成点点头道:“微臣自然记得,微臣与陛下就是在泉州相遇的。”
“不错,正是那一次。”刘龑道:“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在朕与你相遇之前,朕还遇到了一个相士。朕问这个相士当天的运势如何,那相士说朕那日主遇贵人,卦判文王梦熊,龙归大海。又说他的叔父曾经预言过朕那日会与其相遇,而那一天是天地初分,业火遍地。当时朕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朕遇到了一个少年,而那个少年揭发了朕的身份,当时的捕快们全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朕的身上,只有伍思成这小子想到了去追击那个少年。可惜的是伍思成这小子武功太差,结果被人家绑了起来,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溜走。”
伍思成脸上一红,道:“陛下,这都过去多少年了,您怎么还提这件事儿啊。”
刘龑苦笑了一声,道:“其实朕早就忘记了。只是今天听献之说的,朕才记起来,那个少年名叫李天昊。”
在座的除了伍思成以外都大吃一惊,齐声道:“难道是那个李天昊?”
刘龑点点头道:“朕敢肯定是他。因为当时他就说自己是一家商团的继承人,而且他还透漏出他在泉州定制了十艘外轮船。”
刘献之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臣弟说到外轮船的时候陛下神色有变呢。”
“正是如此。当日那个李天昊逃走以后便乘船往海外而去。当日朕心里琢磨着这个文王梦熊,龙归大海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这个叫伍思成的小子就是朕的姜子牙吗?但那龙归大海又是说什么呢?时至今日,朕才想明白了,这伍思成虽然不至于是朕的姜子牙,倒也不算太辱没了这文王梦熊四字,可这龙归大海指的原来是李天昊。想不到他离开我国以后,竟然还真是龙归大海,竟然成了一国之主了。”
薛伯仁喃喃道:“要是真如陛下所言,倒是能与这两句合得上。”
刘龑道:“朕担心的不是这两句,而是那个相士说的另外两句。天地初分,业火遍地。如果说朕是天,那么这个李天昊就是地,朕与他在那天分开了,然后李天昊便成了一国之主,那么业火遍地难不成是指我朝会和这个李天昊的帕尔契开战,搞得生灵涂炭吗?”
伍思成低头沉吟道:“要是说起这个业火遍地,自从陛下回朝之后,先是高丽之战,后来又与突契作战,要是按照邱大人的说法,已经是生灵涂炭,业火遍地了。”
刘献之点头道:“那要是从李天昊的角度来说,他灭亡了亚基,又打败了阿鲁巴尼亚,这战火也算是烧遍了西边了。而且帕斯刚刚经历了内乱,吐蕃也才完成了统一,辛德拉也出现了一场兄弟阋墙的内斗,细数起来这几年整片大地还真不能算是太平时节呢。”
刘龑点头道:“正是如此,可如果这一切都只是开始的话,那么这场烧遍大地的业火未免也太可怕了。所以朕在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我们用国家的舰队去和李家商团争夺海上贸易的主导权的话,会不会激化这种冲突,从而使得事态变得更接近预言中所说的那样?”
刘献之想了一想,答道:“陛下,臣弟以为即便陛下有此忧虑,也不能坐视李家商团继续扩张下去。且不说这江湖术士说的预言究竟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我们也不能毫无作为。理由有三。其一,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朝的经济问题要解决起来就会更加困难;其二,李家商团的势力如果再不加以遏制,那么今后再要遏制它恐怕会变得更加困难重重;其三,如果那位相士不幸言中,我朝真的有可能和这个李天昊开战,那么这场战争的规模很有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大战,而要支撑一场大战的基础必然是强大的经济能力和军事能力。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至少应该努力营造在这场战争中获得胜利的条件才是,因此争夺海上贸易权,赚取更丰厚的经济利益更是当务之急了。”
“难道燕王殿下真的打算打这一仗吗?”薛伯仁狐疑的看着刘献之问道。
刘献之回望向薛伯仁,突然破颜一笑:“还是薛大人老谋深算呐。小王当然不想和李天昊打这一场仗了,所以我们才需要先和他展开一场海上贸易的战争,让他知道开战谁都没有好果子吃,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啊。”
天地烈风 第一百三十八章 四 对策
被刘献之这么一说,在座的几人都笑了起来——刘献之果然是个厉害的角色,他主张与李家商团争利的背后,隐藏着绢之国的几个战略选择。展开官方海上贸易,则绢之国可以利用其无与伦比的强大海军作为后盾,迅速占领海上贸易市场,这不但使得原本在绢之国所进行的战争中无用武之地的海军有了发挥它力量的渠道,还能为国家带来巨额的贸易利润,缓解目前绢之国经济上的窘境。与此同时,此举还可以剥夺李家商团的贸易份额,从而达到在经济上遏制帕尔契的目的;就目前的态势来看,帕尔契即便有与绢之国开战的可能,那么也将是在征服帕斯帝国的遥远将来,这给了绢之国足够的时间拉近两家的贸易差距。如此一来,即便帕尔契依然执意要与绢之国开战,则其经济上的力量已经衰减,那么在抗争时必然处于不利境地,这样就给了绢之国在可能的战争或者可能的谈判过程中都留下了足够的余地。刘献之的提议虽然还只是一个架构,却已经考虑到了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可能发生的情况。
“既然如此,那就照着献之的办法做吧。”刘龑轻声道:“问题是这件事情该交给谁来办才好呢?”
薛伯仁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我满朝文武不是科举出仕就是行伍出身,这个经商之道,只怕没有多少人擅长,就更不用说精通了。若是所托非人的话,恐怕此事还真难办好。”
伍思成道:“若说这舰队指挥,那倒是好办。如今的幽州防御使郑梦龙原本就是统帅水师的武将,在征伐高丽的战争中他的功勋足以表明他在水军指挥上的能力。可是要论起这经商的能力来么,就??????”
刘献之微微一笑,道:“陛下,臣弟保举一人,此人或许可以作为海上贸易的代理人。”
“哦?是谁?”刘龑问道。
“陛下可还记得当年推荐烈候卢清翰的是谁吗?”刘献之答道。
刘龑当即皱起了眉头,这毕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朕记得好像是位洛阳的士绅,名字叫??????”
“朱毅均。”刘献之道。
“对,对!就叫朱毅均,朕想起来了,他是溧阳候朱倩的后代!”
刘献之点头笑道:“正是这个朱毅均。他家原本就是巨富,自从晋王之乱以后,这个人就进入了臣弟的视线。据臣弟这些年来对他的暗中调查来看,这个朱毅均的财富比十年前整整翻了六倍之多。他的主要收入并非普通士绅那样的买卖土地田产,而是经商。”
“经商?”薛伯仁和季重欣同时问出了这个问题。要知道在绢之国的人民中,商人的地位是排在最末位的,作为一个士绅,必然是首重习文出仕,次重经营田地,商业活动不过是枝末细节而已。这个朱毅均作为名门之后居然主动经商,这也算是个不羁小节的人了。
刘献之的嘴角变得更歪了,显然他对这两人的反应很满意:“而且有趣的一点是,他的商业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正是和这个李家商团合作。”
“什么?!”这回就连刘龑都大吃了一惊。如果这个朱毅均竟然是和李家商团有所勾结的话,那怎么还能担任这个经商代理人呢?
刘献之见到刘龑的反应,这才拱手行了一礼道:“陛下无须吃惊,臣弟认为这并非是一件坏事,且听臣弟细细道来。”
“好,你说。”
“遵旨。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这个朱毅均是个什么样的人。正如陛下所知,他从本质上是个名门之后,当地有体面的士绅,可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不过,臣弟想提醒陛下注意他在关键时刻的做法,这才是真正的他。晋王之乱时,如果没有他的及时引荐,那么洛阳必然被我父亲攻破,那么局势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我们或许可以说朱毅均是为了自己的家园不被战火荼毒才这么做的,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那场洛阳保卫战中他是出了大钱,立下大功的。单凭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个朱毅均的内心是向着我朝,向着陛下的。”
众人听到这里都点了点头。
刘献之继续说道:“其次我们来看朱毅均为何要和李家商团合作。陛下也知道,我朝对海上贸易是有严格限制的,这当然有种种原因,不过臣弟以为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朝疆域广大,人口众多,仅仅依靠国内的商贸活动就已经足以获得相当的利润和由此产生的税赋了。但是我朝的商贸活动历来已久,巨商富贾数之不尽,同时这些商贸的利润也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因此,在海外从事走私贸易的人往往是那些在国内无法占据足够利润的人,他们有野心有能力,却缺乏在国内打开局面的先决条件。而朱毅均的情况恰巧符合这两点,他从先人手中继承了大片的土地田园,以及巨额的财富,可是如果要用这笔钱来经商的话,却无法打入国内商贸体系之中,而他的庞大财富如果不能及时投资,又如何产生大量的回报呢?因此他只能另辟蹊径,寻找其他经商的门路。而海上商人们恰巧缺少的就是启动的资金,拥有的却是广阔的海外市场需求。因此朱毅均与他们可以说是各取所需,而作为迅速崛起的海上商贸霸主李家商团而言,他们当然不希望朱毅均的金钱投资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里,最为合理的做法当然就是与之合作,然后与朱毅均分红获利了。”
“有道理。”刘龑点头道。
此时伍思成突然开口道:“依微臣推断,燕王殿下的下一个理由就是这个朱毅均能够有如此的胆识和见识,足以说明此人不俗,而且他必然已经十分熟悉李家商团的经商手段和内幕,与李家商团竞争起来最有底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