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医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长白山的雪
“中午我会尽量回来陪你,若是我没回来,你就自己吃饭。多吃饭,把身体养好了,接下来咱们要忙的事情可是还不少呢,我要再娶你一回。这一次,我会给你一个最隆重最盛大的婚礼。颜儿,你等着我。”说完,绍远也不管屋子里还有旁人呢,低头在娇颜额头上亲了一下。
农门医女 816.第816章 文平救人
随着新的一天到来,人们又开始了各自的忙碌。太子谋反一事,必须尽快有一个结果,而皇帝偏偏又身体不好,不能操劳,于是,所有政事皆由靖王处理。
朝堂之中,因为太子谋逆案,牵连了不少官员。王相自杀,另外一位宰相也抱病告假,闭门不出。靖王没有办法,只好命令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大理寺、三法司等衙门的官员,全都到御书房商议政事。同时,靖王也把绍远和劭安两个叫了过去帮忙。
朱家、安家、夏家、方家等,这回也都受到了重用。原本跟太子过从甚密的官员,则是全战战兢兢,生怕靖王的大清洗,将他们都牵连进去。朝堂大换血,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个谁也没办法的。
别看靖王常年在外带兵,但是处理起政事来,却也丝毫不含糊。一项项命令传达下去,底下的人迅速执行,效率也还是很不错的。经过众人三四天的努力之后,事情也就基本上有了个轮廓。
四月初六,京城各处张贴榜文,上面公布了废太子的种种罪行,以及所有牵涉废太子谋逆案官员的惩处。废太子通敌叛国,与北辽私通,向北辽传送大齐的机密,又用歹毒伎俩暗害皇帝,最后更是起兵逼宫,实在是罪大恶极。
虽然废太子已经自杀了,但是他的罪责也不能就此结束。废太子一脉被贬为庶民,从秦氏皇族中除名,以后便不再是皇室中人。同时,废太子一脉所有人等,皆发配边疆做苦役,终身不得再回京城。
这样的惩罚,说起来已经不算重了,废太子谋逆,按说就是满门抄斩都不为过。不过靖王并不是那种嗜杀的人,也多少顾念些兄弟之情,不管怎么样,他并不希望废太子一脉就这样断绝。
荣郡王秦劭康,生性骄纵跋扈,仗着身份和皇帝的宠爱为非作歹,同时更是参与了废太子谋逆。按理来说,荣郡王是要被处死的,不过靖王念在荣郡王已经成了废人,便没有要他的命,只是允许他带着家人,一同去边疆。
秦劭康手脚筋脉被废,虽然被钱御医给接续上了,但必须得好好休养才能有恢复得希望。可惜,废太子谋反失败,皇帝直接下令将废太子一脉所有人打入天牢。
秦劭康才躺了一天,就被人硬生生的带到了天牢里,别说是静心调养了,连口正经饭都没有。这种情形之下,没用两天,手脚上的伤口便发炎溃烂。虽然天牢里的人给请了郎中来诊治,可惜也没什么用处,秦劭康只是保住了性命,手脚再无恢复的希望。
秦劭康一向心高气傲的,哪里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在得知手脚再无恢复的希望后,便疯掉了。
身在后宫被监禁的皇后,在知道了废太子兵败的消息之后,便撞柱而死。但是皇后的娘家人,依旧是没能逃掉应有的惩罚。王相自杀了,王家直接被抄家,所有财产充公,王相家所有族人,尽数被发配充军。
另外那些官员,除了几个官员罪行较重判处斩首之外,其余的官员,大多是抄家流放,或者仅仅是贬官,并没有株连满门的情况出现。
就此,太子和王相的党羽,尽数被清洗,也幸亏靖王不想多造杀孽,所以京城中并没有出现血流成河的景象。百姓们对于靖王这样的处置,都觉得很意外,同时也是赞叹不已,这才是一个盛世君王应该有的气量。
因为废太子的谋逆,北狄和北辽的俘虏只能暂时都停在了京城之外,直到京城里各项事情都处理差不多了,靖王才想起这件事来。于是定下,四月初八,由绍远朱泽青等人,率军进京献捷。
之所以还要走这样的一个仪式,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炫耀。而是要借着这个机会,封赏所有的边关将士,更是郑重的向世人介绍绍远的身份。同时,也是宣告了靖王正式成为太子。把所有事情都放在这一天一起解决,也就不用再费劲了。
于是,四月初八这天,京城之中简直是热闹极了,百姓们纷纷上街,观看大军献捷的场景。当然,这些百姓都是要在规定的范围内看热闹,其余的地方,是不允许去的。
那些有钱的人家,当然是包下了大军进城沿途的酒楼茶馆,安安闲闲的在上面观看。而普通的百姓,就只能是站在街上,翘首以盼了。
巳时初,一万将士从东城门进城,一路押送着北狄可汗,还有北辽的一些贵族,连同无数辆装满金银珠宝的大车,就这样浩浩荡荡的进城。
这一万将士,都是精挑细选出来,差不多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一个个身强力壮精气神十足。将士们身穿崭新的铠甲战袍,手中闪着寒光的刀枪,腰间还配着腰刀,昂首挺胸的向前进发,让人瞧见了,不由得点头赞叹一句,“这才是咱们大齐的铁血男儿啊,都是好汉子,英雄。”
队伍的前面,当然是绍远和朱泽青,带领着所有的将领。众人骑在马上,一个个也是身穿战袍铠甲,脸上带着微笑,身子挺的溜直,目不斜视的看着正前方。都是些年轻的将领,一个个都特意收拾的整整齐齐,这样一看上去,个个英姿挺拔,勇武不凡,倒是吸引了不少女孩子的目光。
街道两旁站了好多人,那些还没成亲的女孩子,一个个都用崇拜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些出色的小伙子。要是有缘能够认识他们就好了,这样伟岸的男子,才是女孩子梦寐以求的夫婿啊。
也不知道是谁开始带头,往那些年轻将领的身上扔荷包帕子,结果,就见到无数女子争相效仿。一时间,将士们的身上,真的落了不少的荷包帕子等物。弄得这些守卫边关,奋勇杀敌时面不改色的勇士们,这时候却是一个个脸上通红,不知所措。
街道两旁的酒楼上,也有无数人凭栏而望。楼上的女孩子都是大家闺秀,倒是做不出那么热情的举动,不过也是一个个含羞带怯的看着下面经过的将领,然后低声窃窃私语,议论哪个儿郎最出色。
而这种人多的场合,总是充满了危险,哪怕是在酒楼里,也存在着不可预料的危险。就在下面那些将领即将路过一家酒楼时,这家酒楼临街的那个围栏,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断裂了。那上面可是站了不少人呢,挨着断裂位置的一个女孩子,就这样毫无防备的从二楼掉了下去。
楼上的人发出了很大的尖叫声,其中两个小丫头吓得脸都白了,“小姐。”俩人已经吓傻了,不知道应该做啥。
文平等人正目不斜视的骑着马向前面走呢,忽然间,就听见头顶上有人发出好大的声音,接着,一个黑影就从自己头上落了下来。文平反应很快,迅速的往旁边歪了一下头,伸手去接住了上面掉落下来的东西。
等到文平接住了那个掉下来的东西仔细看时,才发现,原来事掉下来了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年纪在十五六岁,长的眉清目秀的女孩子。看那个样子,这女孩也是吓坏了,小脸惨白,双眉紧锁,身子还在不停的发抖。
“姑娘,你没事了,我接住你了啊。”文平瞧着这女孩害怕的模样,颇有些楚楚动人的风姿。也不知道怎么了,文平说话的声音便温和了许多,“姑娘是哪家的?可有带家人出来?我送你回去吧。”
虽然大军还在行进,可是他也不好一直抱着人家一个大姑娘啊,于是文平便停了下来,扭头去寻找着女孩的家人。“谁是这姑娘的家人?快点而把人带回去吧,她恐怕是吓坏了。”文平抬头,朝着刚刚那女孩掉落的位置高声问道。
而这时,楼上的那两个小丫头才算是反应过来,连忙从楼上跑下,来到了文平的马前。“多谢将军救了我家小姐,我们是兵部黄侍郎府上的。将军救命大恩,还望留下姓名,改日我家老爷定然登门道谢。”其中一个小丫头,向着文平行礼道。
文平抱着那位黄小姐从马上下来,“不过是巧合罢了,举手之劳不算什么。这位姑娘怕是受了不小的惊吓,你们还是赶紧带她回去找个郎中看看吧,别再吓的出了什么毛病。”说话间,便扶着那黄小姐,送到两个丫头的身前。
文平将人送到,也就没啥事了,于是转身就要再次上马,他还得去追赶前面那些人呢。这时,身后忽然响起一个柔弱的声音,“将军请留步,将军救命大恩,小女子无以为报,总要知道恩人的姓名啊。”
文平扭头,看向身后,说话的,正是刚刚自己救下来那个女孩子。很显然,她这时候还是有些惊魂未定,身子还在发抖呢。
文平心中涌出一股怜惜之意,“在下姓顾,顾文平。姑娘,你还是赶紧回家去好好休养吧,今天街上人多,太危险了,当心。”莫名的,文平就觉得不想让眼前的女子失望,于是姓名便脱口而出,并且还说了一串关切的话语。
农门医女 817.第817章 封赏众人
黄小姐听了文平的话,默默将文平的名字记在了心里,然后向着文平深施一礼,“恩公有事,小女子便不打扰了,后会有期。”说完,又看了文平一眼,便在丫头的搀扶下,离开了此处。
文平看着那女子离开,这才转身上了马,然后快速的赶到队伍前面,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同行的那些将军们,见到文平回来,便笑道,“顾将军好运气啊,天上掉下个大美人来。看来顾将军这是要走桃花运啊,哈哈哈,好事将近喽。”
众人的调侃,让文平有些抹不开,“别胡说,这种事关系人家姑娘的名声,可不好胡乱拿来说嘴的。”军中的汉子说话难免没个顾忌,但是文平却很是在意,他可不想那样一个柔弱的女子,受到旁人的非议。
文平这样正经,众人便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于是大家都闭上嘴,专心向前赶路。众人行进的速度不慢,又走了两刻钟,便来到了皇城之外。
此时,皇帝和靖王率领文武群臣,都在承天门之上,满面笑容的等待着。见到远处走过来的将士们,坐在椅子上的皇帝,也是十分高兴。皇帝这几天经过御医的悉心调养,身体状况倒是还勉强将就,尤其是今天心情好,看起来精神还是不错的。
等到众将士来到跟前,皇帝便示意礼部官员,宣读圣旨。第一份当然是表彰众将士的功劳,所有相关的将领,全都有了封赏。
这其中,朱泽青被封了镇远侯,兼任辽东总兵。文韬封了宁远侯,同时兼任兵部侍郎。原本兵部应该有两位侍郎的,但是其中一个参与了废太子谋逆,已经被罢官,正好出缺。
文韬追击北辽图罕可汗有功,加上他原本就是状元郎,如今再立下战功,皇帝和靖王商议之后,决定让他出任兵部侍郎。这个位置对于文韬来说,绝对是破格提拔了,哪怕是一个状元郎,也要在翰林院磨砺几年,才能进六部的。要到侍郎的位置,最少也得磨练十年左右。
同时,圣旨里也明确点明,文韬父母曾经犯下的过错都可以被赦免,同时也允许文韬恢复本来的姓名。这个对于文韬来说,才是他最渴望的。之前一心为之而努力,此时终于达成所愿,文韬也是感激涕零。
另外,文平也被封了武安侯,同时兼任五军都督府中,前军都督同知。之前的那位,在平定太子叛乱时身亡,所以就由文平来填补空缺。自然,这样的职位其实并不缺接任的人选,不过是皇帝和靖王有意提拔顾家,才会特意如此安排。
其余的,像是文庆文景等人,也都各自封了官职。有做了五品将军的,也有做了六品校尉的,反正每个人都安排的很是妥当。
这一份圣旨之中,并没有关于绍远的。众将士听到了最后,也没听见有关绍远的只言片语。众人不由得都纳闷起来,这是咋回事?不成想,接着又有人拿出第二道圣旨来,这一道圣旨,才是给绍远的。
绍远身为皇室子孙,又立下这样的战功,实在是难能可贵。皇帝和靖王商议之后,封绍远为亲王,封号为勇,也就是说,绍远成了勇亲王。一般来说,像是绍远这样,身为亲王儿子的,顶多就是封一个郡王罢了。大齐还从来没有这样的特例,绍远是第一个。
众人听了这份旨意之后,这才恍然,原来不是皇帝忘了绍远,是人家太特殊了,不能跟大家伙用一道旨意。
绍远听了这份旨意,心里也是很高兴的。不管怎么说,他现在总算是名正言顺的皇室子弟了,不再是那个尴尬的身份。
圣旨里还赐给了绍远一座亲王府,自然,这亲王府需要修缮。并且需要绍远在宫中成亲,住满三个月之后,才可以搬到亲王府去。对于这个,绍远倒是没什么意见,只要不让他进靖王府就好,其余的,住在哪里都没问题。
第二道旨意宣布之后,接下来又是第三道,这份旨意说的,就是关于北狄可汗的处置问题了。皇帝和靖王商议之后,决定留北狄可汗在京城,给予北狄王的封号,赐一座府邸给他。同时,将北狄可汗的长子,送回北狄去,重新统治北狄。
这个做法与以往的惯例不同,前朝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情形,一般都是留下一位王子在京中做质子。还从来没有把可汗留下,却放王子回去的。这么做,也是皇帝和靖王,以及文武百官商议之后的结果。
北狄可汗今年不过才三十几岁,正是男人最好的时候。若是让他回北狄,用不上三五年,只怕是北狄就可以重新恢复过来,到时候难免还是大齐的威胁。
北狄的那位王子,今年才十三岁。若是让他回北狄,一来可以解决北狄如今群龙无首,各个部族混战的局面。如今北狄各部都在虎视眈眈,不少部族的首领都想要做可汗,并且因此而明争暗斗。
与其让这些人再推举出一位能力卓绝的可汗,反而不如让一个年幼的王子回去。这样一来,在这位王子成长起来之前,北狄是没有实力跟大齐对抗的。
二来大齐会派过去一些官员,辅助北狄王子治理国家。这样,各个部族的反抗肯定会遭到大齐的镇压,而北狄从此以后,也就算是控制在大齐的手里了。更何况老可汗还在大齐,只要老可汗还健在,北狄就不敢有任何的异动。
不管大齐做出这份决定背后有多少用心,但无论如何,北狄可汗不会死,北狄王室的那些人也不会死。这对于北狄可汗等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了。于是,北狄可汗带领妻儿和臣子们,尽数跪地磕头,感谢大齐皇帝的恩典。
与北狄王室的结果相对的,是北辽席丹部被抓的那些人,他们的结果,可就没那么美妙了。席丹部明着投降,暗地里却勾结孟根图谋不轨,实在是罪不可恕。故而席丹部所有人等,全部都被贬为奴隶,留在太仆寺做马奴,帮助大齐养马。
席丹部的郎主一听这个,当即就差点儿晕了过去。落到如今的地步,怨不得旁人,谁让他不甘心来着。无奈之下,席丹部的那些人,也只能认命了。
所有相关人员都有了安排,这一次的献捷仪式也就算是差不多了。接下来,自然是庆功酒宴,皇帝当中宣布,众将领前往武英殿,群臣同乐,共同庆贺这难得的胜利。
于是,众将领便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一路从承天门进入了皇城,然后向着武英殿行去,准备参加庆功宴。
自然,那些被抓获的俘虏,以及缴获来的大量金银,也有专门的人安排。俘虏按照皇帝的旨意去安顿,北狄可汗等人直接带到事先就预备好的王府。等到休息几天之后,会有人专门护送着王子回归北狄,至于王子要带哪些人回去,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所有的金银财宝,都要送到国库中去,充盈国库。今天封赏一众将士,可是动用了国库里的不少东西,当然要赶紧填补回来的。
当然,这些缴获的财富,比起封赏出去的那些,可是多出来几倍甚至十几倍了。户部的官员一边清点,一边笑的眼睛都快要看不见了。国库充盈,他们户部的人才能理直气壮。不然的话,每每朝廷有事需要银钱时,户部的一众官员,全都是愁眉苦脸,还要面对皇帝的问责,真真是煎熬。
不说外面的官员是如何处理善后的,只说此时的武英殿之中,早已经摆好了美酒佳肴。无数年轻的宫女打扮的美丽非常,来回穿梭于大殿之中,为这欢庆的气氛,增添了几许色彩。
官员将领都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坐下,皇帝坐在大殿的上方,左边是靖王,右边是绍远。其余的各皇子,则是坐在了下首,文武官员等,更是坐的远了些。
按理来说,绍远是不应该坐在皇帝身侧的,毕竟说起来,他是晚辈,下头还有那么多的叔伯呢。但今天是庆功宴,就是为了庆贺大齐将士立下的战功的,所以皇帝特意让绍远留下,那些皇子,倒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大齐与北辽北狄对峙十数年,时有战事发生,各有胜负,大齐因此也消耗了不少国力。这一次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可以说是举国上下都高兴的很。皇帝看着大殿里这些年轻的将领,心中也是豪情万丈,兴奋不已。
“诸位爱卿,今日是我大齐上下,庆贺北疆安宁的好日子,诸位将军都不要拘束,尽情畅饮便是。今日这武英殿内不分尊卑,不论官阶高低,尽可随意欢庆。朕年岁已大,又身体欠佳,饮不得酒,便以茶代酒,先敬诸位爱卿。”
皇帝说完,便把手里的茶水喝了一口,下面的所有官员,便都连忙举起杯子来,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皇帝敬酒呢,哪个还敢不喝?大家伙心里都高兴的不得了,尤其是那些边关的将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还有面见皇帝的时候啊。
农门医女 818.第818章 庆功、回乡
皇帝终归是身体不好,所以三杯酒过后,便离开了武英殿,回到寝宫去休息了。皇帝一走,这边的气氛倒是热闹了几分,将士们对靖王还是特别熟悉的,不至于特别的拘束。
靖王带着绍远,分别去拜见了其余的众皇子,绍远挨个叔伯都见了一遍,按照规矩行礼。这些皇子们早就猜到了今天会见到绍远,故而也都提前预备了见面礼,一圈叔伯见下来,绍远倒是收了不少礼物。
这些皇子们出手,那都是难得的珍品,绍远见了难免有些为难,后来还是靖王劝着,这才收下了。
武英殿内欢歌笑语,众人开怀畅饮,又有歌舞伎助兴,的的确确一副歌舞升平的气象。那些将领们大多都是穷苦出身,好不容易熬到了如今的成就,一个个也是非常高兴。他们都是些豪爽的汉子,还没有在官场上打滚,依旧保持着最初的性子。故而也都不顾忌许多,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在场的那些官员,有的就觉得不成样子,这也太没个体统了啊。宫里的宴席就是个名堂,大多数时候,其实并没有人真的可劲儿去吃,只是意思意思罢了。像眼前众人这般的吃相,说实在话,也还真是头一回见到。
那些官员心里这么想着,脸上眼神里难免就带出来了几分,结果不小心,就被靖王给看了出来。靖王心中有少许的不悦,脸色略微阴沉了两分。
在靖王眼中,那些将领吃喝的样子,只觉得亲切,并不会觉得粗鄙。他们镇守边关这么多年,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美酒佳肴?难得有机会吃一顿,难道还不许人家吃个过瘾么?
“诸位将军,今天的宴席是特意为各位准备的,各位随意吃喝就是了。北疆苦寒,咱们在那边镇守十几年,也是吃尽了苦头。陛下有旨,诸位将军劳苦功高,故而庆功宴大宴三天,诸位尽可以随意,无须任何拘束。”
“另外,陛下还特旨,今日这武英殿内伺候的宫人,皆是年轻貌美的妙龄女子。若是诸位将军有看中的,可以禀报于本王,本王愿意给诸位做个媒人。”
这个也是历代以来的规矩,但凡这种庆功宴,都会安排一些年纪适合婚嫁,并且依旧是清白身的宫女过来。酒宴上难免就有看对眼的,这样一来可以解决这些将领的终身大事,二来也可以借机放一批宫人出宫,省得这些人在深宫之中蹉跎岁月。
靖王看着面前的这些将领们,这其中还真的是有不少都是光棍一个的,如今不用再去边关打仗,该是解决他们终身大事的时候了。“当然了,原本家中有媳妇的就算了,还是回去好好跟媳妇团圆吧。”
众人一听这话,就全都哈哈大笑起来,“王爷这话有理,俺离家也有七八年了,中间就回去过两回。俺家媳妇在老家,伺候爹娘,养育孩子,也是不容易,俺可是做不得那负心汉呢。等京城的事情都有了结果,还请王爷恩准,给俺在俺们县城找个差事,到时候也能离家近便些,俺也该好好孝顺孝顺爹娘了。”
此话一出,在座的众人心里都有些不太得劲儿了。他们离家从军,在外都是不少年头,这期间有的回家去看了一两回,有的根本就没时间回去。一想到家里白发苍苍的爹娘,还有未曾谋面的孩子,众人的心里,难免有些怅然。
靖王当然也是明白众人的心思,于是便点头道,“本王已经让人安排了,原籍有家室的,尽量就安排回原籍,若是原籍已经没有亲人的,可以留在京城附近。你们回去,跟其余的将士也说一下,如果有别的要求,可以提前说出来,本王好让人安排。”
如今北疆战事结束,虽然说不至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是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士兵。这些人都在北疆熬了许多年,也该是他们回去享福的时候了。靖王对待下属向来都是很关切,也非常愿意为他们多考虑一些。
“放心吧,你们的前程,本王都会好好安排,这么多年你们随着本王出生入死,本王不会亏待了任何一个人。”靖王郑重的向众人承诺。
靖王的话,众将士自然是相信的,于是众将士都纷纷谢过靖王。没有了顾虑,众人更是敞开了吃喝,大殿里的气氛,再次热闹了起来。别说,还真有几个年轻未婚的将领,跟旁边伺候的宫女看对眼了,当场就求了靖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