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医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长白山的雪
顾承勇有点儿懵,他哪里有得罪李氏了,惹得李氏来这么一顿?“爹,这是咋了?我哪里做的不对了,值当我娘来这么一通的?”顾承勇也冷下脸来,沉声道。
“你还说你哪里做的不对了?我问你,你今天带着孩子去干啥了?是不是去镇上学堂了?三个孩子都送去念书,你可真是有钱啊?你有钱不知道多孝顺孝顺爹娘,就知道给旁人填坑。”没等老爷子说话呢,李氏那边就拔高了声音质问道。
“你自家的儿子也就罢了,去学堂念书总算是件好事儿。以后孩子有出息了,那也是老顾家的光彩,这个我们不说啥。可是你咋还把别人家的孩子也送去念书了?老四家那两个儿子,你的亲侄儿还没去念书呢。你可到好,把一个不知道哪里捡来的野种弄去念书,你这心里头还有老顾家么?”
文韬兄弟三个都在顾承勇的身后呢,此时听见李氏这么说,文韬的脸色立即就变了。“爹,我先回去了。”文韬低着头,神情黯然的嘟囔了一句,然后就朝着西院蹬蹬跑了。
文平和文治一见这样,不由得有些担心,“爹,我们去看看二哥。”说完,也急忙去追。
文韬与顾家人相处五个月了,最开始的时候,文平等人对文韬也是很排斥的。这小子一身富贵公子的臭脾气,又倔又傲,十分让人看不惯的。可是时间长了,尤其是路上经历了这么些事情之后,文韬的改变,是大家伙有目共睹的。
到了如今,文韬已经真正的融入到了顾家,适应了乡下的生活。现在的文韬,不再是娇娇贵贵的知府公子,他和大家一样,一起练功一起劳作,而且从来不喊苦,从来不说累。文韬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为他高兴。孩子们也把文韬真正的当成了顾家人,当他是自家的兄弟一样。
所以,当文平他们见到文韬伤心难过的跑掉了,也是很着急。生怕文韬再想不开,万一出什么岔子就不好了。
顾承勇更是担心不已,文韬的个性本来就倔强刚直,不会转弯儿。他好不容易暂时忘记了父母的事情,安心留下来学本事慢慢长大。可是今天李氏这话说出来,怕是又会勾起来文韬惦记父母,想要为父母报仇的那些心思了。
文韬还小,他现在没有那个能力去做这些,倘若这些事情始终压在他的心里,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妨碍的。
顾承勇想到这些,脸色就难看了很多,“韬儿虽然是我的义子,但我对他,就如同亲生的儿子一样。韬儿的父亲对我有恩,当时把韬儿托付给我,嘱咐我一定要好好把他抚养长大。我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到。”
“爹,你儿子不是那忘恩负义的王八蛋,只要我答应了,我就要做到。韬儿就是我亲生的孩子,就是文修他们的亲兄弟。以后家里人要是再说什么野种之类的话,可别怪我不客气。”顾承勇的语气里,隐隐含着怒火。
李氏一听顾承勇这话,可就气不打一出来,她瞪着眼睛,张嘴就想要骂顾承勇。还是顾家老爷子拽住了李氏,示意李氏不要乱说话。
“老二啊,你这话说的倒是不假,咱们老顾家不是那些忘恩负义的人。既然文韬他爹对你有恩,咱们帮他抚养孩子也是应该的。可是老二啊,你也得想清楚,养活这么一个孩子,就已经有不少的花销了,你还要供他念书,那可就是个无底洞啊。”
顾家老爷子很明显的也是不太高兴,只是他比李氏深沉些,不会那么张嘴就骂人罢了。“咱们家这样子,除了那百十亩地之外,哪里还有别的进项儿?老五这些年读书,家里所有的银钱都供给他了。就这样,老五也不过是个童生,还没有考上秀才呢。”
“那个文韬不是原本念过几年的书了么?既然他已经读书识字了,那还去学堂念书干啥?难道你还打算让他考科举不成么?老二啊,你想一想,那不是咱们家的孩子。你就是供他读书,将来考了状元,难道还能有你多少好处不成?等他有能耐了,他准是要回归到自家去的。哪怕是他没了爹娘,他也不能忘了祖宗,他不是咱老顾家的人,就不可能跟咱一条心啊。”
顾老爷子盯着顾承勇,一张老脸上,带着明显的不赞同。“老二,爹娘这都是为你好,你有四个儿子,还有那么多侄儿,为啥非得对一个外姓人这么好?你这是瞎好心,等以后你会后悔的。”
顾承勇摇头,“爹,我不后悔,别说文韬的父母留下了文韬生活用的银钱,足够他这辈子花用了。就是没有,我也一样要把文韬培养成才的。文韬爹娘对我们夫妻恩比天高,我们唯一能报答他们的,就是让文韬长大有出息。”
“文韬读书好,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有好多先生夸奖文韬,说他以后考科举定然没问题的。既然如此,那我就得支持,只要文韬能出息就好,别的我管不着。至于家里的孩子,文修他们也不会攀比,文修文齐是自己不想去念书的,不然,我一样也会供他们读书。”顾承勇根本没有受老爷子的影响,很是斩钉截铁的说道。
“至于说以后文韬出息了,要回自家的事情,那是应当应分的。做人不能忘了自己是谁,不能忘了祖宗。要是文韬出息了,结果却不想着父母,我第一个收拾他。”顾承勇扭头看了看西院自家住的屋子,心里有些担心,文韬不知道怎么样了。
“爹,我不跟你们说这些了,这些事情不用爹娘操心。你们就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享福就是,别的事情还是少费那个心思吧。”顾承勇说完,迈步就要往西院走。
“站住,你个不孝顺的玩意儿,我和你爹说了这么半天,你怎么就还是不明白呢?那不是咱家的孩子,你给他一口吃喝,管他吃饱穿暖就算是天大的恩德了。谁家能把捡来的孩子当宝贝,把自家的亲人不放在眼里?老二,你这是犯浑呢。”李氏气的脸上通红,手都有点儿哆嗦了。
”你要是非得供他读书,那也行,你把文景也送去念书去。那可是你的亲侄儿,比外面捡来的可是亲一百倍,你总不能偏着外面的,把自家侄儿给撇到一旁吧?”李氏这是看着实在说不动顾承勇了,干脆就提出这个条件来。
“只要你同意了,文景文安念书全都有你供养着,那我们就不说什么了。那可是你的亲侄儿,你不会是要六亲不认吧?”李氏原本也就是这个打算,她和老爷子都商议好了,两个孩子念书的花销不少呢,要是这个钱能让顾承勇出,那家里就能少了不少的负担呢。
顾承勇闻言冷笑不已,“娘说这话我弄不懂,文景文安都有爹有娘的,他们的事情,自然有他们的爹娘去管。老四要是连供养孩子读书的本事都没有,那还算什么男人?文韬读书,自然有他爹娘留下的钱财,用不着我花费什么,文景文安,凭什么跟文韬相比
农门医女 106.第106章 越发寒心
供文韬读书,是顾承勇一家都商量好的,所需要的花费,顾承勇也会一力承担。林瑾瑜还有楚家送来的银钱,顾承勇根本就没打算动用。
但是顾承勇也明白,今天要是他不把事情说清楚,李氏准是会闹个不停的。所以也是没办法,顾承勇只好说出来,说是文韬念书的花销,是他爹娘早就给预备好的。
李氏听了当然不信,“你骗哪个呢?他爹娘要是能有那么多的银钱,为啥不自己养着孩子?还非得让你帮着养?老二,做人得凭良心,你的亲侄儿啊,你就忍心看着他们念不起书,没有个好前程么?”
顾承勇回身,冷冷地看向李氏,“当初家里只有十几亩地的时候,你们不是也能供老五念书么?如今家里有一百多亩地,怎么就连文景和文安念书的银钱都拿不出来?老四自己有手有脚,凭啥让旁人帮他养孩子?你说这话,不觉得心里虚得慌?”
顾承勇的话,很噎人,李氏被顾承勇这话给噎的够呛。顾家的银钱,都在她手里攥着呢,她当然明白,家里别说是供文景文安念书,就是再多两个也是能行的。
李氏却是并不想动用那些银钱,那些除了要供养老五读书考科举,还要给老五说媳妇成亲办喜事,另外也要留一些当做他们老两口的过河钱。在李氏看来,顾承勇是顾家的人,他手里的钱,就该是顾家的钱。让顾承勇拿钱出来花用,那是天经地义的,谁也不能说出什么来。
“你和老四那是一家子骨肉兄弟,你伸伸手帮衬老四一下,那不是应该应分的么?咱们家还没有分家呢,你们还都是老顾家的人,这时候分的那么清干什么?你是旁人么?你是文景他们的二伯呢。你那两个侄儿,就跟你的亲儿子一样,他们要是出息了,到时候还能忘了你?”
李氏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心虚理亏,从来都是别人做的不对,她什么时候都是理直气壮。不管她占不占理,她都能讲出自己的理来。“你是老顾家的儿子,老顾家养了你那么多年,咋地?你有能耐了,就想把老顾家都撇一边去?”
顾承勇被李氏这些歪理给气笑了,“老顾家养活了我?你怎么不说,我当初在家里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动不动的就挨打。这一切,都是拜你所赐吧?我能有今天,那是我拼了命挣来的,不是你们给的。”
“你们给我什么了?我娶妻生子,哪一样你们管过?这些年,我往回送的东西银钱,还有给家里置办的土地房子,林林总总加起来,不说有两千两也差不多了。怎么?这些还不够还顾家养育我的恩德么?这些,够不够文景文安念书?家里但凡有点儿什么事情就想从我手里抠钱,你们是不是还得要了我的命才算完事儿?”
“好啊,既然你们这么说,咱们就找人来评评理,看看人家怎么说?”顾承勇气的转身就要往外走。
顾家老爷子一看顾承勇掉头要往外走,心里知道顾承勇这是要去找人来了。前一次七太爷的警告,李氏忘了,顾老爷子可是还没忘呢。这才消停了一个来月,要是再闹起来,只怕老妻真的得不到什么好处,还要受罚了。
“老二,回来,你娘就是那么个有口无心的人,她不是坏心,就是心疼孙子而已。老二,我们老两口岁数大了,还不知道有几年的活头呢,你就别跟她一般见识。好了好了,一家人有什么事情都坐下来好好商量,可不能动不动的就去找外人来家。”顾家老爷子这时也不能再端着当爹的架子了,连忙替妻子说好话,想要把顾承勇哄回来。
顾承勇心中无奈,只好站住了脚步。“爹,我再说一回,钱是我自己挣回来的,我爱怎么花,爱怎么用,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孝敬你们两位,那是我应该应分的,但是我不可能连着兄弟侄儿都一起孝敬,没那个道理。”
“要是娘还觉得不满意,咱们就真的找人来说道说道,正好把家里的财产也都算清楚了,顺道分了家就完事儿。以后各自过各自的日子,也省得成天的有人算计我,真当我是傻子好欺负呢?”顾承勇此时的语气也不太好了,关键是这一出一出的,实在是让他寒心。
“你别总拿分家吓唬我,我告诉你,咱们村子的规矩在那儿,你还有弟弟妹妹没成家呢,我们两个老的也在。你要是提分家,出去大家伙的吐沫星子都能淹死你。你真觉得自己有本事啊,成天的拿这个来吓唬人,我还就是不怕,有本事你就找人来分啊。”
提起分家来,李氏当然是心里害怕的。可是她这个人,从来都不会服软,即便是心里害怕畏惧,也会做出一种气势来,绝对不会让人看出来。而此刻,李氏很显然就是用的这一种手段。
“爹,娘,这又是在干啥呢?咱家才消停了几天啊,这咋又开始了?今天都五月二十一了,再有十来天,秀丽就要出门子,家里家外这些活还没忙完呢,你们倒是有工夫在那拌嘴?老二,你还不赶紧回你那边去,刚刚我还听文修说,,你媳妇找你有啥事情呢。”
那边,吴氏和顾承忠,顾承义和赵氏一起从西院过来。他们都是听见了这边的吵闹声,过来看看帮着解围的。顾承忠夫妻已经听了一会儿了,这时看着闹得太过,才出言劝解。
顾承忠的话,算是提醒了顾老爷子和李氏。是啊,秀丽的亲事就在眼前了,这个时候闹起来,对秀丽脸上可是不好看。再说,秀丽成亲,少不得还要顾承勇出力呢,眼前得罪了顾承勇,万一到时候顾承勇撂挑子可怎么办?
想到这些,李氏心里就有点儿后悔了,她今天不该跟顾承勇闹这些的。可是她这个人,哪里肯拉下脸来向别人赔情啊,于是就那么沉着脸,扭头看向别处。
顾老爷子刚刚就后悔了,这时见到儿子儿媳出来帮着打圆场,自然是就坡下驴,赶忙道,”行了,行了,都是话赶话的说到这儿的。老二,你也别往心里去,你娘向来就是这么个脾气。一根肠子八下挂的,成天就是瞎操心。”
顾承忠上前,轻轻的推着顾承勇往西院走,“快点儿回去看看吧,我瞧着好像文韬像是哭了。”他低声说了一句。
顾承忠并不是不帮着顾承勇,他也想分家单过的。但是村子里的习俗规矩就是那样儿,在秀丽和顾承仁没有成家之前分家,那他们这几个哥哥就会被人骂死了。人家不会管谁有理谁没理,只会说顾家几兄弟不仁义,不知道帮衬弟弟妹妹。
尤其是秀丽要成亲了,这个时候闹分家,大家只会说他们心狠,不给自家妹妹留脸面等等。所以,不管他们心里怎么盼望着,也都得忍耐一时,不能在这个时候闹起来。
顾承勇听说文韬哭了,心里当然是记挂着,于是也不去管身后的那两个老人,直接迈步就离开了。
顾承勇走了,承忠和承义也懒得留在这边,只是跟老爷子说了几句话之后,就各自离开了。只留下老爷子和李氏,两个人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便不停的摇头叹气。
“我就说,自从老二回来了,咱们家这日子就没有顺当过。你看看,如今老大老三也跟着老二学坏了,他们现在连正眼都不瞧我一下了。老头子啊,咱们两个,以后还不得掉了树杈子上啊,他们一个个的,还能听咱们的,还能养活咱们么?”李氏觉得心里委屈,就在那里抹眼泪。
“你们都说让我忍一忍,不要跟他计较,我这不是忍了么?这一个来月,我低声下气,就跟当奴才差不多了,那又怎么样?人家不还是该干啥就干啥?他什么时候把我放在眼里了?他不是你的儿子啊,她是老顾家的祖宗啊。”
李氏在顾家当家做主了多少年,在顾家,她早就习惯了一言堂的管理方式。老顾家就她说的算,她说什么,别人就得做什么,不能有半点儿的反驳。可是顾承勇却半点儿不给他面子,这让李氏真的是很窝火。
尤其是最近这段日子,李氏为了秀丽的亲事,也是害怕七太爷的话,消停了好些日子没有骂人,说实在的,真的是把她憋坏了。眼看着儿子媳妇一个个的都不怕她了,各自做什么事情都不跟她商议,李氏心里除了生气,还有害怕。
李氏害怕自己在顾家没了地位,害怕以后她说话没人听,要真的有那么一天,那她这个婆婆当的还有啥意思?眼下拿捏不住儿子媳妇,以后分家了,谁还能把她放在眼里?谁还能听她的吩咐办事?
“老头子,我命苦啊,我嫁给了你,一天的福没享,结果老了老了,还要受儿子媳妇的气啊。老头子,我真是活够了。”李氏拿出帕子来,不停的擦眼泪。
农门医女 107.第107章 医者之心
帮着师父处理好那个胳膊受伤的人之后,娇颜也是一头的汗了。关键那人的伤口很深,割草的时候不小心,镰刀挥到了自己的胳膊上。当时恐怕是用力太大了,那伤口翻着,露出了里面的肉还有血管等。
师徒两个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算是给那人止住了血,上了药。苗素问交代人家,回去好好养着,不能乱动,要不然伤口崩开就坏了。
伤者也是村子里的,是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婆家姓孙。身上穿的衣裳打了无数的补丁,一张脸上尽是岁月沧桑。这女人是个寡妇,她家男人前几年去世了,只留下四个儿女,全都靠着女人干活来养家。
苗素问知道这个孙家媳妇的情形,所以等到包扎结束之后,也没管她要钱。只是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又说以后让娇颜过去帮忙换药,就不用孙家媳妇总过来了。
“苗郎中,这药费怎么算?我拿给你。”孙家媳妇右手捂着左胳膊上的伤,神情很是局促的低声问道。
苗素问摆摆手,“嫂子,不用啥药费的,你家啥情形我都知道,这个钱我就不要了。”她行医也不是为了发大财,日子能过得下去就好。像是这样的人家,再管她要什么诊费药费的,那她们家的日子真的就不用过了。
“那哪行啊?苗郎中给我治伤,我就感激不尽了,要是你不收药费,那我这心里可是过意不去。你家一样也得过日子呢,这可不行。”孙家媳妇有点儿着急了,脸上红了一大片,“苗郎中容我几天的工夫,过两天我就把药费给你送来。”
“婶子,我师父既然说了不要药费,那就是不要。婶子要是觉得心里不过意,就让强子哥给砍些柴送来吧?以后要是我师父这边有什么活,强子哥还有刚子哥都过来帮帮忙就行。”那边,娇颜一见这情形便赶忙说道。
苗素问在村子里行医也快两个月了,一般的时候,都差不多是这个情形。有钱的人家就收一些药费诊费的,价钱也不高。没钱的人家,苗素问一般都不收钱,别人可以送一些家里的东西过来,或者是帮着捡些柴禾等物都行。反正只要日子能够过得下去就好,苗素问也不是那种野心特别大的人。
孙家媳妇当然是知道这个规矩,但是心里还是有点儿过意不去,“那,那我就让强子他们每天都往这边送些柴禾吧,反正他们也闲着,有的是力气,这个容易。以后苗郎中要是有啥事情,尽管开口,我们家那两个小子都能过来帮把手的。”
孙家媳妇身旁,一个年纪大概在十一二岁的男孩,这时也是赶忙的点头,“对,苗婶子这边不管有啥事情,只要招呼一声,我们都过来帮忙。”
苗素问含笑点头,“行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回去好好照顾你娘。最近一段日子,不能再让你娘干活了。你们兄弟也都大了,以后得学着把家里外头接过来,不能再让你娘吃苦受累,明白么?”
男孩点头,连连应声,又向苗素问道谢之后,这才扶着母亲离开了。
送走了孙家母子,娇颜赶忙动手把屋子里收拾了一番,地上一些染血的纱布等物,全都划拉划拉,扔锅底去了。
“师父,孙家婶子那个伤口,难道不能想办法缝一下子么?这样包扎了,也是不容易愈合的,伤口太容易崩开呢。”娇颜刚刚看着苗素问给人家治伤,只是止住了血,然后清洗伤口上药。但是那样深度的开放性损伤,最好还是应该缝合一下的,对于伤口的愈合比较好。
“缝一下?怎么缝?”苗素问觉得奇怪,娇颜这个想法太稀奇了些啊。“娇娘,你来,跟师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娇颜也清楚,恐怕这个时空里,还没有出现什么清创缝合之类的外科手术。或者也有,但是并没有成为学医者最终的共识,所以并没有听苗素问提起,别的郎中那里也没有见过。
在娇颜看来,目前做清创缝合还是缺少很多条件。不过,一些简单的小手术,应该还是可行的。以苗素问的医术来说,首先麻醉这一方面肯定能想出办法来。没有麻醉剂,但是针灸麻醉,亦或是口服麻醉,都是很可行的。
目前娇颜比较纠结的,是手术的器械,这些东西要怎么弄呢?上哪里能够找到不生锈的手术器械,这个是个难题。另外,还有缝合线,也是需要考虑的。
跟随苗素问学习医术的这些日子,娇颜时时刻刻都在想这些。她真的很想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可以用的替代品,让自己的前世所学,能够发挥一些作用。
“师父,我就是想啊,我娘做衣服,不都是把两片布缝一起去么?那要是像孙家婶子这样的伤口,或者是更深的那种,能不能也想办法缝起来,那样伤口就不会崩开,好的更快啊。”娇颜知道,自己不能直接就说出心里的想法,所以就用小孩子的口吻说道。
娇颜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天方夜谭,可是苗素问细细思索,却觉得真的有些道理。“娇娘,你这孩子还真是敢想呢。这事情让师父好好想想,要是在人的身上动针线的,我还真是怕人家接受不了呢。再者,那针得用什么样儿得?还有线?总不能就用咱们缝衣服的棉线吧?”
“在身上缝针,那可是很疼的,还要想办法让人感觉不到疼,这些都是难题。娇娘,咱们慢慢想办法,然后尽量的去试。师父觉得,你这个想法要是真的能成,说不定还真是有用呢。”苗素问是个医术高超的人,而且还是个不拘泥于形式不古板的医者,所以对于娇颜提出的这个想法,她很有兴趣。
娇颜听了苗素问的话,不由得眼前一亮,就知道,这些事情师父肯定能够接受。不过,她也不好露出太过兴奋的模样来,那样就太容易让人起疑心了。“呵呵,师父,我就是那么一个念头,胡乱想的。师父觉得行,咱们就试试,要是不行,师父别训我就好了。”娇颜笑嘻嘻的说道。
“小孩子的脑子更好使,娇娘,你这可不是胡思乱想,你这个想法应该是有用的。就是具体怎么做,咱们得好好得想一想。今天你也累了,咱们先歇着,这事情不能着急,得慢慢来。”苗素问摸了摸娇颜的头,温柔笑道。
娇颜抬头看了看外面,果然是快要到中午了,“师父,那我先回家了啊,我爹今天领着哥哥们去镇上的私塾报名,也不知道结果如何了。我得回去看看,下午再来师父这边。”娇颜心里记挂着哥哥们念书的事情,正好这边也没啥事儿了,干脆就告辞回家。
“稍等一下,绍远快回来了,让绍远送你回家吧。”苗素问连忙拦住娇颜,让她等一等。
绍远去山里了,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绍远就加大了自己练功的强度,除了每天早晨比文修他们多练一个时辰之外,晚上也会加一个时辰。每天还进山去,试着打猎或是采药等等。山林里无时无刻不是充满了危险的,绍远要在山林里锻炼自己,努力让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