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谍战岁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猪头七
“很好,盯住方木恒。”影佐英一高兴的点点头,“一定要揪出这一帮反日分子。”
“直觉告诉我,我们距离这些人越来越近了。”刘波也是神情颇为振奋。
……
老莫被杀之事有了线索,影佐英一心情愉快。
“濑户君,潜伏支那十余年,辛苦你了。”影佐英一起身,微微鞠躬。
“是啊,十三年了,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日本人了。”刘波叹口气,十三年的时间,他在上海落地生根,当了巡捕,娶妻生子,有时候,他有时候真的会下意识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了。
“卑劣的支那人,怎么能够和伟大的大和民族子民相提并论。”影佐英一表情严肃,“濑户君,你受委屈了。”
“影佐君。”刘波看着影佐英一,“我有个问题。”
“请说。”
“如果程千帆是在事先知道宫本三郎被何关所杀之事的情况下,依然为何关做了伪证,这就一定说明程千帆对帝国不友好吗?”刘波反问。
“难道不是吗?”影佐英一反问。
“他是一个中国人,他对帝国的印象再好,这也改变不了他是中国人的事实,何关是他的好朋友,宫本只是一个他根本不认识的帝国浪人,宫本的死亡,他根本不会有太多理会,他选择帮助他的朋友何关,有错吗?”刘波说道。
他看着脸色变得不太好看的影佐英一,并没有住嘴,而是继续说道,“甚至于,现在的一些反日分子,只要他们愿意放下武器,对帝国友好,在我看来都可以既往不咎。”
说着,刘波朝着影佐英一鞠了一躬,“影佐君,即使是刺刀之下的友好,那也是帝国所需要和认可的友好啊。”
看着刘波转身离开的背影,影佐英一冷着脸说道,“濑户一川,濑户君,请记住,你是濑户一川,不是刘波,你是高等民族大和民族的优等子民!”
刘波回过头,再次朝着影佐英一微微鞠躬,转身离开了。
……
方家。
昨天半夜醉醺醺归家的方木恒,睡到第二天半晌午才醒来。
他蹑手蹑脚的下床,出了自己的卧室,小心翼翼的观察。
“少爷,你起来了,要不要给你准备吃的?”女佣姜妈妈正在收拾茶具,见状问道。
“太太和小姐呢?”方木恒拍了拍还有些昏沉沉的脑袋问道。
“小姐去女校了,隔壁罗律师家的太太来找太太出去逛街了。”
方木恒长舒了一口气,妹妹和妈妈都不在家,太好了,不然肯定又要被数落一番。
方木恒刷牙、洗漱后,下了楼,“姜妈妈,太太回来了,你就与她说,说我去上班了。”
“少爷,你不吃饭了?”女佣姜妈妈从厨房快步走出来问。
“不吃了。”方木恒骑了一辆自行车,逃一般的离开了家门。
他担心再不走,万一父亲提前从厂子回来、他被堵在家里那就糟糕了。
……
约莫一个小时后,方木恒来到了公共租界中区山东路与汉口路的西南转角之申报馆大楼。
申报馆大楼建于民国七年,是一幢带有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的近代欧式建筑。
大楼是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总共有一百多个房间。
外墙檐口下部和壁柱均有花纹。
申报馆二层挑出阳台,栏杆美观,阳台座下亦有装饰性的图案。
报馆大楼的底层是印刷厂,有排字房、铸字房、纸版房、铅板房及铜锌版制造工场等。
二楼是营业厅。
申报馆三层是经理室、董事会、餐厅、会客厅。
四五层有图书馆、校对室、照相间,编辑室则在二三四层皆有。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楼还设有搬运货品的大型电梯,这在此时的亚洲地区可以说是极为少有的。
从美国归来的方木恒第一次见到申报馆大楼的时候,也是震惊不已,这样先进的报馆即使在美国也是为数不多的。
方木恒所在的编辑组的编辑室在四楼。
“方编辑来了。”四楼编辑室的文员小孟是一个个子不高,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女孩,看到方木恒,小孟眼中一亮,忙不迭的拿着签到本过来。
“小孟,中午好啊。”方木恒微笑说,他是一个骄傲的人,但是,对待同事或者是普通市民的态度却还算不错。
“方编辑,今天采风顺利吗?”小孟关心询问。
“啊,还好,还算顺利。”方木恒打着哈哈。
他签到完毕,找到了角落办公桌忙碌的一个戴着一副有些老旧之黑框眼镜的年轻人,“阿海,谢谢了。”
他今天上午实际上是旷工了,得亏阿海帮他报备说出去采风了。
阿海扶了扶镜框,笑了笑说道,“应该的。”
方木恒瞅了瞅四周,看到没有人注意到这边,就凑近了,低声说,“阿海,我告诉了一个朋友,说了你们铲除汉奸之壮举。”
呃——笑容在阿海的面容上凝固了,他抬头,直愣愣的看着方木恒。
时间往前回溯一个钟头,被皮特以政治处查缉班副班长的名义‘征调’,‘合法翘班’的程千帆离开了捕房大厅。
历经一个小时的车程,他搭乘皮特的小汽车,来到了江边码头仓库。
就在阿海在编辑室内直愣愣的看着方木恒的时候,皮特得意洋洋的拉开盖着货物的篷布。
程千帆同样是惊呆了,他直愣愣的看着这些货物。





我的谍战岁月 第131章 货仓验货
看着程千帆目瞪口呆的样子,皮特哈哈大笑,这正是他所期待的效果。
程千帆看着这垒放的整整齐齐的木箱,上面的法文他自然认识,这全是枪箱。
“你打劫了军火库?”程千帆问。
“打开来看看。”皮特努努嘴,叼着烟一脸得意。
程千帆随手拿了个撬棍,撬开了其中一个枪箱。
看着枪箱里面摆放着的整整齐齐的手枪,他拿起来看,整个人的表情更加夸张。
“皮特,你从哪里搞来的这些老古董?”
确实是老古董,里面赫然是法国制造的m1892型转轮手枪。
m1892是法军历史上第一款制式手枪,属于法军19世纪后期的制式手枪,在一战时候就在大规模使用了,这种老古董,现在来看性能已经完全跟不上需求。
最奇葩的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右利手持枪将转轮手枪的弹轮朝左边甩出才更方便,而法国人的这款制式手枪,却是朝右侧摆出弹轮的手枪,或者直白的说,这就是一款过时了的右轮手枪。
鬼知道法国人是的脑子是怎么想的。
看到程千帆一脸嫌弃的样子,皮特呸的一口吐掉烟蒂,“白送的,你还嫌弃?”
白送?
程千帆有些不解。
却是看到皮特没有继续解释,而是拿起撬棍,自己上来找了找,撬开了一个枪箱。
“卢比手枪?”程千帆拿起来看了看,枪支保养的还算不错。
这款枪同样是法军的制式手枪,ruby手枪诞生于1903年的西班牙,一战时期被法国采购,用于取代m1892转轮手枪。
这款枪的实际性能,也可以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因其售价低廉、易于批量制造,在一战时期曾被法军、芬兰等国家大量装备。
在此前国内军阀混战时期,法国又将该手枪倾销给了中国,当时的汉阳兵工厂也仿制了一批该手枪。
不过,因其可靠性差、射击不精准,枪体寿命短等缺点,实际上并不太受欢迎。
……
“皮特,你这次可是失算了。”程千帆看着这些枪箱,皱了皱眉头,“这些老古董可不好卖。”
无论是m1892右轮手枪,还是卢比手枪,在国内都不太受欢迎,价格高了,根本无人问津,价格低了,恐怕连本钱都捞不回来。
“睿智的皮特是不会犯下愚蠢的错误的。”皮特得意洋洋说道,他朝着程千帆挤挤眼,“这些枪支,我们没有花一分钱本钱,连运费都没用我们自己出。”
“你从军火库偷来的?”程千帆惊讶问。
这两款枪虽然不受待见,但是,却确确实实是法军的制式武器。
是的,尽管现在已经是民国二十五年了,但是,这些在上世纪十九世纪后期以及一战时期大量使用的、几乎已经被时代淘汰的枪支,依然是法军现役制式武器。
“不,确切说,是那些家伙送给我们的。”皮特咧嘴笑,“还帮我们出了运费。”
“少卖关子,快点说。”程千帆没好气说。
原来,皮特的新婚妻子琳达的父亲是法军在马赛的一个后勤军官。
有法国议员提交了一份提案,鉴于欧洲和平形势大好,强大的法国陆军在欧洲没有对手,他建议法国军方进行裁军。
这个提议获得了法国舆论的普遍支持。
军方自然不愿意,不过,为了平息舆论,军方表示会开始逐渐销毁庞大的军火库之库存军械。
皮特的岳父的新工作就是负责销毁马赛的军火库的这些枪械。
皮特得知此事后,就敏锐的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
他向自己的岳父提议,他可以帮忙‘销毁’这些枪械。
于是乎,其中一部分要销毁的枪支以及弹药,就被搬运到了轮船上,由皮特带来中国。
经过皮特岳父的私下里运作,法国军方不仅仅不收一分钱,还支付了从马赛运往中国的运费。
这在他们看来,这是很划算的,相比较这些运费开支,要销毁这些枪支的花费还要更多。
……
“你可真是个机灵鬼。”程千帆哈哈大笑。
难怪皮特如此得意,虽然这两款枪支不太受欢迎,但是,不需要本钱,售价自然可以压低一些,卖出去就是纯赚的。
而且,所谓的‘不受欢迎’也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售价合适,这两款枪支绝对在国内不愁卖。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法军的制式武器,要知道国内很多军阀武装,甚至是两三名士兵共用一支枪。
程千帆已经在琢磨着,可以通知上海红党地下组织,可以购买一部分卢比手枪。
相比较老掉牙的m1892转轮手枪,卢比手枪毕竟是法军第二代制式武器,性能要好得多。
红党武器匮乏,这些枪对于红党来说,也称得上是好东西了。
“这是什么?”程千帆看到枪箱里面还有几十箱不同式样的木箱。
“这同样是要被销毁的军资。”皮特扬了扬眉毛,低声说,“吗啡,琳达的爸爸将这些药品也加入到销毁名单。”
说着,他还抱怨说,和枪支是他们独赚不同,这些药品琳达的爸爸也有份分红的。
程千帆心中了然,这是皮特的岳父利用职务之便,倒卖药品捞钱的手段。
“贪婪的老头子,他不愿意承担运费,还要分钱。”皮特骂了句。
……
程千帆没理会皮特的抱怨,他心中大喜,相比较枪支,他对吗啡更加感兴趣。
红党武装对麻醉药品的急缺程度,远在枪支之上。
枪械可以从国府军队那里缴获,药品想要缴获就太难了。
“这两箱是什么?”程千帆看到药品箱子中,有两箱的颜色和别的不同,上面写的法文他不认识。
“那是……”皮特想了想,一脸嫌弃,“叫什么,叫磺胺,说是一种新型药品,我也搞不清楚是做什么用的,我在军需库看到了,就一起搬来了,这玩意估计没人要。”
这种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新型药品,很多人听都没有听过,想要卖出去很难。
程千帆只是觉得‘磺胺’这个名词,自己似乎在哪里听说过,不过,他也没有太在意。
他现在满脑子是想着怎么能够尽可能吃下更多的吗啡份额。
ps:和编辑老大沟通了下,三江还要等,看目前情况,要等三周甚至是一个月,也就是说极有可能要到七月份才上架。
整个人都有些懵,那意味着上架的时候要四十多万字,接近五十万字了。
老七现在已经接近三个月没有收入了,就等着新书上架呢,上有老下有小,说句实在话,几个月不见收入,实在是太艰难了。
老书已经完本了,现在全部心思都在这本书上,我会尽力去存稿,就等着上架爆发。
自己安慰自己,未来会好的。
现在满脑子想的是,有多少人在看这本书,又有多少读者大大会订阅?
真的是……太难了。




我的谍战岁月 第132章 阿海
申报馆大楼四楼的编辑室。
阿海脸上的笑容变得僵硬,他看着笑吟吟的方木恒,内心里仿若有一个声音在狂吼:
方公子,革命事业不是这样做的啊。
方木恒是海归学子,学识渊博,性格爽朗。
非常难得的是,虽然家境优渥,但是,其人秉性善良,对待贫苦人家多有同情。
对待日本侵略者更是恨之入骨。
阿海是上海红党地下党员,他很快就注意到这位从海外归来的资本家少爷的革命热情,第一时间将方木恒的情况向组织上作了汇报。
组织上也倾向于吸纳和引导方木恒走到光荣的红色革命的道路上。
一直以来,阿海都对方木恒是比较满意的,他相信这样热情如火的方木恒,会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红色战士的。
不过,今日方木恒的行为,让阿海意识到了方木恒身上最大的缺点。
这位满腔热血的方公子,革命热情不容怀疑,只是做事情太鲁莽了。
方木恒现在给阿海的感觉就是,太天真,太稚嫩了,完全没有意识到革命工作的残酷和严峻形势。
……
“木恒,你和谁说的?怎么说的?”阿海压低声音,表情严肃问。
“我昨天认识了两个朋友,两个令人敬佩的英雄,是的,我认为他们是英雄。”方木恒没有注意到阿海表情的严肃,兴奋的说道,“你知道吗?他们两个联手杀了一个日本人。”
看着言语中流露出崇拜目光的方木恒,阿海忍不住下意识的扶了扶额头。
且不说方木恒所言之事是否真实,只说一点,对方对他提及杀了日本人这么大的事情,方木恒本身就应该有一定的保密意识,更遑论就这么在公开场合和他提及,实在是太不谨慎了。
“木恒,我现在要去库房搬些东西,你过来帮帮忙。”阿海说道。
“没问题。”方木恒明白,这是阿海要和他找一个隐秘的所在谈话,他心中顿时有一种做地下工作的刺激感。
……
库房在地下一层,隔壁就是印刷厂,此时正是中午时分,库房没有其他人。
“木恒,你详细与我说说是什么情况。”阿海表情严肃说道。
方木恒看到阿海表情无比严肃,终于意识到了有些不对劲,讷讷说,“阿海,怎么了?”
“你先说说情况。”
方木恒开始讲述昨天的事情。
阿海会不停的打断他,询问具体的细节。
“你是说,这两个人是巡捕房的巡捕,他们杀了那个日本浪人宫本三郎?”阿海问。
“是的,同我所认识的一个反动巡捕不同,他们两个是爱国巡捕。”方木恒先是强调了一下,才继续说道,“何关与刘波对于侮辱残害同胞的宫本被无罪释放很愤怒,他们决定自己动手除掉宫本。”
“具体是怎么行动的?”
“刘波假装要和宫本谈生意,骗他出来,何关早就埋伏在那里,他突然偷袭杀掉了宫本三郎。”方木恒说,“这件事是真的,宫本被杀的事情,你也知道的。”
阿海点点头,这件事他当然知道:
宫本三郎被无罪释放,激起了极大的民愤,昨天宫本被人杀死的消息传出来,报馆这边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还派遣记者去发现尸体的地方拍了照。
包括阿海在内的很多中国职员都是觉得极为解气。
“你觉得他们所说之事,真实性如何?”
“绝无可疑。”方木恒提高声音说道,对于阿海竟然怀疑自己的朋友,他有些生气。
“你不要生气,我只是要确认一下。”阿海看着愤怒的方木恒,他有些头疼,“木恒,革命工作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任何事情不能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需要多方印证。”
“我相信他们没有撒谎,何关与刘波对日本人的痛恨,装不得假的,我看得出来。”方木恒说道。
“我不是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的傻子,我仔细分析了,宫本是何关亲手抓的,这说明他是一个正直的巡捕,后来他们愤怒于宫本被释放,最后决定亲手处决宫本,整件事的过程,杀入动机,这都是说得通的。”
“你的分析我是认可的。”阿海点点头,“我也认为宫本应该是被他们所杀,不过,按照组织原则,这件事我会向组织汇报,一切以组织上的调查结果为准绳。”
看着方木恒,阿海拍了拍他的肩膀,“木恒,革命工作是极为严谨的,我们的革命环境极为残酷,大意不得啊。”
“我明白了。”方木恒看着阿海深邃的目光,点点头。
……
“你为何对他们说,你知道是谁杀了老莫的?”阿海问,他心中也是稍稍松了口气,方木恒没有对那两个人提及他的名字以及其他更加详细的信息,总算还没有犯下更加严重之错误。
“老莫那个汉奸不是你们除掉的?”方木恒惊讶反问。
“我什么时候说过我们除掉了老莫?”阿海气急,语气也非常严厉。
“你上次不是说过你们的锄奸队刚刚做了一件大事么……”
“那是我们……”阿海气的顿足摇头,不过,及时止住了要说出口的话,“总之,事实就是,老莫不是我们除掉的,你向你的朋友传达了错误的信心,而且,最重要的是——”
他来回踱步,斟酌措辞,方木恒还不是红党同志,对待这样的热血爱国青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和态度。
阿海双手搭在方木恒的肩膀上,表情认真说道,“木恒,你记住一点,我们的事情,没有经过组织允许,目前来说,就是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你不可以对任何外人提及。”
“这个外人不仅仅指的是你那两个朋友,也包括你的父母家人,总之是一定要保密。”阿海语重心长说道。
方木恒有些无法理解,他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同何关与刘波提及,在他想来,就应该多讲点这样的振奋人心的事情,才能够吸引更多类似何关这样的爱国志士加入进来。
“我知道了。”不过,看到阿海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他知道对方生气了。
阿海是一个平素非常随和的人,这种很少生气的人突然生气,方木恒心中居然有了几分害怕。
“关于这两个巡捕的事情,我会向上级汇报,请组织上调查清楚的。”阿海板着脸,“在接到我的进一步通知之前,你最好不要再和他们见面。”
方木恒鼻腔里发出一声‘恩’。
阿海摇摇头,他觉得有必要向组织上提一下建议,对待方木恒这样的有爱国热情的进步人士,确实有必要发展进来。
但是,还是具体操作上还有必要完善,最起码要提前教导他们什么叫做组织纪律性和保密性原则。
下午的时候,阿海加班加点的工作,他想要提前完成今天的工作,这样的话,下班之后就能立刻离开,他想着立即去面见自己的上级暨市委的王钧同志,向他汇报这件事。
下班时间到了,阿海刚要收拾东西离开。
“阿海,工作效率很好啊,正好,这还有些工作,你抓紧完成吧。”
看着总编背着手离开了,阿海窝火的抓了抓头发,在心里骂了句‘狗日的资本家’。




我的谍战岁月 第133章 列车、咖啡馆、戏楼
马希文换了一身干净的长袍马褂。
这是他的妻子许孟芸去年亲手为他做得新衣,他平素舍不得穿。
再次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好几年的城市,马希文的鼻头有些酸楚,再见了,杭城,再见了,孟芸。
“走吧,妹子。”马希文对身旁的母子俩说话的时候,他弯腰抱起已经睡熟了的豆仔。
是的,组织上安排三妮和孩子跟随马希文一起离开杭城。
‘蝴蝶花’是敌特重点缉拿对象。
三妮和孩子也正在被党务调查处所搜寻。
为了安全起见,安排这两大一小一起去上海,两个大人一个孩子可以扮作一个家庭,也便于掩护。
组织上穷的叮当响,若非马希文此前从程千帆那里得了赏钱,坐火车的路费都很难凑齐。
买的是三等车票。
车厢里人挤人,马希文一只手抱住孩子,竭力用不算强壮的身体护住三妮,好不容易挤上车。
车厢里弥漫着浓烈的旱烟、臭脚、鸡屎、馊臭头油交杂的味道。
吆喝声,吵闹声,吃东西biaji嘴巴的声音,放屁声,有孩子拉稀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充斥着人的耳膜。
发车没多会,有孩子在哭,没完没了,母亲便训斥,孩子哭声更甚,母亲便打,孩子嚎啕大哭。
母亲无奈,从衣服了摸出半块馒头,孩子不哭了,这是饿得不行了。
1...4243444546...4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