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对。”赵含章就起身,冲他招手,“来,刚才的动作你来一遍。”
傅庭涵站起来,看着她白皙瘦弱的脖子,一时下不去手。
赵含章见他这么磨蹭,一把将他的手抓起来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别磨磨蹭蹭的,来试试看。”
傅庭涵手别抓住她的肩膀,一手虚握着她的脖子往后推。
赵含章:
她一手就能打掉他这两只手,不过为了配合他,她没动手,而是配合的顺着他一推的力道倒下。
傅庭涵手忙脚乱的要去扶她,赵含章干脆伸手拽住他往下一拉,傅庭涵猛的一下倒在赵含章身上,手掌撑在她的脸侧才没压下去,但俩人这一下离得极近,呼吸可闻,傅庭涵紧张的屏住呼吸
赵含章心漏跳了一瞬,也没想到俩人会离得这样近,她咻的一下收回手,有些不自在的移开对着他眼睛的目光,虚虚的看向他的耳朵,“这一按一掐的动作要快,不然对方一旦反应过来,你就很难得手了。”
见傅庭涵没应,她就收回目光看向他,见他脸涨得通红,她察觉不对,忙伸手抓住他,“傅教授?”
傅庭涵猛的回神,一下呼吸起来,他翻身离开,坐在草坪上脸色通红。
赵含章起身探头去看他,若有所思,“傅教授,你你喜欢我?”
傅庭涵脸更红,看着赵含章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赵含章挑了挑眉,正要继续追问,成伯已经狂奔而至,拦在俩人中间道:“三娘,傅大郎君,有话慢慢说,慢慢说,可别打架呀。”
赵含章便把话咽了回去,“成伯,我们不是在打架,我们是在切磋。”
傅庭涵一脸窘迫的起身,点头道:“对,我们在切磋,时间不早了,我去看看砖窑,你回去吧。”
说罢转身就走,颇有种落荒而逃的感
? ?晚上见
? 书友们说的没错,感情戏份的确不太好写
?
????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87章 成功
第87章成功
成伯看着他的背影消失,一脸不赞同的看向赵含章,“三娘,傅大郎君独身一人来为郎主扶棺,您可不能欺负他。”
赵含章:“我没欺负他,真的!”
成伯一脸的不相信,但他毕竟是下人,还是顺着赵含章的话道:“我知道,三娘定是好的,但我们也不能让傅大郎君委屈,一会儿您送傅大郎君回去吧。也不知道他吃不吃得惯我们汝南的饮食,这段时日竟也忘了问”
赵含章被他念叨得不轻,忙道:“我一会儿就去问,我让厨房给他做适合他口味的食物,我还亲自把人送到房门口。”
她忙不迭的跑了,生怕他再扯住她瞎扯。
傅庭涵面对赵含章时还有些不自在,微微偏过头去不看她。
俩人沉默的坐在砖窑边上,现在已经烧制到半途,陆焜仔细的听过,没有异响,目前还算顺利,于是劝说俩人回去休息,“天要黑了,女郎和郎君不好还留在这里,这砖窑我们守着就行。”
赵含章虽然很想留下看进展,但知道结果要明天下午才出,她留在此处用处不大,反而还会让工匠们束手束脚,干脆就起身,“傅大郎君,我送你回去?”
傅庭涵下意识的道:“不用。”
说完见赵含章还站着笑看他,便起身,“有劳了。”
俩人沉默的往回走,赵含章说到做到,将人送到房门口,“一直忘了问,傅教授喜欢什么口味的饮食?”
傅庭涵:“我都可以。”
“总有比较喜欢的吧?”
傅庭涵想了想后道:“我喜欢吃面。”
“什么面?”赵含章追问,“小面、拉面、刀削面、杂酱面”
“都可以,”傅庭涵无奈的道:“我又不是只能吃一种面。”他一天换一种面吃不行吗?
赵含章一想也是,“那我让厨房给你做一碗面?”
傅庭涵此时不太有胃口,但见她如此坚持,还是点了头。
王氏一直在正院等着,见女儿终于回来,连忙迎上去,“你这孩子是怎么回事,我让你矜持些,结果你不仅白天和傅大郎君在一起,还和他在外面留到这么晚,幸亏这庄园里都是我们家的人,不然这些话要是传出去”
赵含章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不在意的道:“阿娘,我们是去看砖窑,没干什么。”
“我们知道,但外人不一定知道,”王氏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先前应该听你五叔祖的,趁着热孝把你们的婚事办了,有了名分也好行事。”
赵含章道:“要是办了婚事,那我就不好再和西平要东西了。”
待嫁闺中,那还是赵氏的女儿;
出嫁了,那就是泼出去的水,她的姓氏前面得先冠上夫姓,彻底成了外人,她再和赵氏来往,那就是亲戚,而不是自家人了。
赵含章道:“现在这样挺好的,阿娘你别操心。”
王氏没想到她还打着这个主意,一脸震惊的看着她,“你,你如此势力,傅大郎君知道吗?”
“知道呀。”
王氏再度震惊,“那他就没怪你?”
“他尊重我的决定。”
王氏沉默了下来,第二天便让人炖了一锅鸡汤送去给傅庭涵,让他好好补一补身体。
傅庭涵看着饭桌上的一锅鸡沉默,“早上喝鸡汤吗?”
赵含章也一脸震惊,同情的看了他一眼道:“都是我娘的心意,你吃一碗吧。”
一旁的赵二郎蠢蠢欲动,“姐夫,你要不爱吃,我替你吃了吧。”
傅庭涵立即笑着把鸡推给赵二郎,“你正长身体,是该多吃一点儿,吃吧。”
赵含章憋住笑道:“傅教授,你现在也在长身体的阶段。”
傅庭涵只当听不见。
砖窑烧了一天一夜,陆焜让人将水从窑上浇下去,撤掉柴火,等窑冷切后便打开窑口,夹出一块砖来看。
砖为青色,且坚硬,大家欢喜起来,“是青砖!烧成了!”
赵含章也没想到运气这么好,扬起笑容看向傅庭涵。
傅庭涵却很谨慎,“把所有的砖拿出来看看。”
三千砖,不代表所有的砖都能烧成。
果然,等把所有的砖拿出来,他们发现有些砖没烧好,傅庭涵清点了一下破损的数目,和赵含章道:“应该是温度不够,成功率只到七成二,我打算再烧一窑,这次加大火力。”
赵含章点头,“好,这边就交给你了。”
她叫来成伯,“再让人多建几个砖窑,砖已经烧出来,让人开始打地基准备建房吧。”
“那地里的麦子”
“我们人手这么多,不至于夏收都凑不出人来吧?”
成伯道:“我这就去安排。”
赵含章见他要费这么多心力,便道:“成伯,挑几个忠心又能干的下人出来,有事吩咐他们去做。”
赵含章想起逃难时遗落的下人,叹息一声,那些都是她的陪嫁,之前挑出来做管事的,“让人放出话去,路上走失的下人,只要回来,我都厚待,也传出话去,庄园招识字或者有经验的管事。”
一千多人,将来人还会更多,得需要管理人才,光靠汲渊招募是不够的。
“对了,汲先生有消息回来了吗?”
“正要和三娘说呢,汲先生派人送粮食回来了。”
赵含章一听,立即回去。
汲渊没回来,他让人送回来了十车粮食,押运粮食回来的部曲很高兴的道:“汲先生买了好多粮食,这只是第一批,后头还有好几批要送过来。”
成伯解开粮袋看了看,压低声音和赵含章道:“都是去年的陈粮。”
赵含章,“今年的粮食还没收呢。”
她问部曲,“可知道价格?”
“我隐约听了一耳朵,好似是九文一斗。”
“嗯?”赵含章疑惑:“汲先生是怎么说服他们以这么低的价格卖给我们的?”
这个粮价和前些年太平盛世时相比贵了三倍不止,但和这两年飙升的粮价相比却是便宜了一文到四文钱左右。
积少成多,这个价格可便宜了不少。
部曲道:“汲先生骗那些人说女郎要为郎主祈福,所以买粮食做善事。”
赵含章:好借口,比她还奸诈。
? ?明天见
?
????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88章 赚钱的来路
第88章赚钱的来路
汲先生有钱,借着赵家在汝南的名声,直接从当地士绅和粮商手中购买了大量的粮食。
且随着夏收的进度将价钱一压再压,“除了颍川,今年豫州的收成都还不错,新粮即将下来,粮价必然下降,诸位留存陈粮有什么用呢?”
虽然陈粮留个三五年问题不大,但口感大受影响,粮食留的时间越久越廉价。
汲先生道:“诸位不如将手中的陈粮出与我,我家女郎主要是拿来做善事,倒不必要一定是新粮。”
众人欣然同意,于是一车又一车的粮食从外面运进庄园。
庄园里的人看到这些粮车进来,心慢慢安定下来,干活儿也越发卖力。
地里的麦子每天都在减少,收割好的麦子被拉回来晾晒,然后妇人和孩子在家里脱粒。
为了分出建造房屋,庄子里分出三百来人去建房子和修路,连赵驹都亲自上阵,每天除了教赵二郎武艺外就是带着大家去打地基。
等汲先生在汝南逛了一圈回来,庄园里的房子已经起了一排又一排,傅庭涵现在已经能把烧窑的成功率控制在九成以上。
他已经不管此事,让陆焜带着庄子里的长工们自己烧砖,他则每天躲在屋里做自己的事,除了偶尔出来和赵含章学习一下武术外,他基本不出门。
汲渊站在路口望向远处冒烟的砖窑,惊讶不已,“这才半个月,竟起了这么多房子吗?”
赵驹带着人出去巡视其他的庄子,半路正好遇见他,因此两队人马一起回来,他看了那边一眼,不在意的道:“烧好的砖起房子,速度能不快吗?”
他道:“现在砖窑一天能出三万砖。”
“砖头是有了,那糯米汤呢?造这么多房子,得需要多少糯米汤?”
砌砖需要石灰砂浆,但石灰砂浆很粗糙,建造的房屋不能很高大,雨天还会冒水,不够坚固。
只有在石灰砂浆里加上糯米汤搅拌,砌出来的墙体才又密封又坚固。
赵驹道:“三娘让成伯拉着粮食去县城和坞堡里换糯米了,庄园里这么多人,不会浪费的。不过三娘也说了,要是能找到黏性好的黄粘土,那边可代替糯米汤,成伯正带着人找呢,就是一时没找到。”
汲渊见他们安排得井井有条,松了一口气。
他打马回去见赵含章。
赵含章没事做,正拿着一把长枪在院子里练枪法,教她的是一什长季平。
他是骑兵,最擅长的便是枪法,之前他的枪在奔袭中损坏了,所以才改了大刀,到了庄园才开始想着重新打一杆枪。
赵含章见他耍的虎虎生威,很是羡慕,于是要跟着一起学。
汲渊到的时候,她正回身刺出一枪,直取他的头脸,吓了汲渊一跳。
赵含章唰的一下将枪收回,丢给季平,从听荷手里接过帕子擦了擦汗,笑着上前,“汲先生回来了。”
汲渊松了一口气,上前行礼,“女郎怎么想起来练武?”
“喜欢就练了,”赵含章请汲先生去正堂,问道:“最近外面有什么消息吗?”
“朝廷还流落在外,洛阳还未夺回,近来从洛阳逃出来的人越来越多了,”汲渊道:“既然说了买粮食是为做善事,三娘何不趁机收拢一些难民?”
这也是做善事了。
赵含章欣然同意,“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名下许多田地都没有耕种,或是种得不仔细,全因人手短缺。”
赵含章地是够多的,尤其是赵仲舆交换给她的那些土地,留下的佃户和长工并不怎么用心,加上这两年因为各种原因人口流失严重,所以很多土地都丢荒。
所以她只要招人便有地给他们耕作,她只需保证他们劳作时的吃住就行。
而逃难在外的难民们此时也只求一个安身之所罢了。
赵含章道:“汲先生,此事还是要托付给你,你带上粮食去城门口招人吧。”
她道:“离乡之人恐怕不会想着在外面安家立业,我们可以把条件放宽一些,凡招募的长工和佃户都只签三年,三年过后,他们若想走,我们绝不拦着。”
“待遇呢?”
“长工的工钱按照市价给,吃住我们包,佃户的话,第一年我们会给予他们果腹的粮食,所以收他们四成的租子,第二年以后,我们只收两成租子。”
汲先生惊讶,“三娘,这佃租也太低了,汝南现在的佃租都在四成和五成之间。”
赵含章道:“不低,粮食和钱财在庄民手中和在我手中区别不大,这庄园本就是由庄民组成的,我既然说了要养他们,自然要给留足够的空间。”
“可您还养着部曲呢,只两成佃租,能养得起他们吗?”
“只要我们田地够多,佃农够多,自然养得起。”
汲先生:“那还有武器和马匹呢,还有盔甲,这些都需要钱。”
赵含章:“粮价虽然上涨许多,但粮食是基础生存所需,靠基础生存的资源来获取战备物资是不行的。”
她道:“战备不该从卖粮食上来,今后我们的粮食要尽量留作己用,能不卖就不卖,至于买战备的钱”
赵含章沉吟片刻后道:“我来想办法。”
汲渊惊讶的看向赵含章,“三娘不愧是郎主的孙女,郎主也说过,家中部曲所耗费的钱财不该从粮食上获得。”
赵含章一听,兴致起来,忙问道:“那祖父的钱从哪儿来的?”
“经营的铺子,酒楼,园子这些来,”汲渊道:“不过赚钱的铺面和酒楼园子多在洛阳和长安,所以”
不说现在洛阳和长安都陷入了战乱中,就是和平,赵含章也一股脑的都换给了赵仲舆。
赵含章一听地点,立即不感兴趣了,“我们另外找路子。”
汲渊苦恼起来,“但我们有什么路子呢?上蔡虽不穷,但也不怎么富有,您在县城里虽然有铺子,但没有豪富之人,东西也难卖出去,何况,我们有什么好东西?”
赵含章想了又想,“你觉得我们卖砖怎么样?”
汲渊一愣,“啊?”
赵含章却好似打开了任督二脉,一拍掌道:“先从小的来,积少成多嘛,先卖砖,等傅大郎君做出玻璃这些好东西再卖更贵重的东西。”
? ?明天见
?
????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89章 回坞堡
第89章回坞堡
青砖这种东西,家境一般的百姓是用不上的,须得家资丰厚一点点,且最近又有建造房子的人家才有需求。
当然,汝南这么大,人这么多,建造房子的人还是有的。
赵含章觉得再把价格略微放低,让更多想建房子的人买得起砖。
反正他们烧砖的成本并不是很高,只要有泥和人,他们可以源源不断的烧出砖来。
不过这个很廉价,赵含章还是想做利润高一点儿的生意,她跑去找傅庭涵想办法。
“烧玻璃不难,我先把温度计做出来。”
赵含章:“炉子和人工”
傅庭涵笑道:“用烧瓷器的窑炉就可以,工匠最好也是会烧瓷的工匠。”
在傅庭涵看来,瓷器和玻璃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使用的原材料不一样,手法有些差异而已。
对于他来说,配置烧玻璃的原材料并不困难。
“你想做什么玻璃制品?”
赵含章道:“好看的玻璃杯,好看的镜子,好看的玻璃工艺品。”
傅庭涵:“没有模具。”
这才是难处。
赵含章笑道:“你只要能做出玻璃,模具不是问题。”
工匠们自有办法将它做得漂漂亮亮的,实在不行,让王氏画几幅好看的花样子就是了。
傅庭涵就拿出庄园的地图看,“那你说玻璃作坊建在哪里?”
赵含章仔细看了看,考虑到需要用水,她指了沟渠边上的一块地道:“这里如何?”
“有水,是旱地,距离西营也近,一旦有事,西营可以很快赶到。”日常还能够巡视保护。
傅庭涵:“窑炉我来监督建造,但所需的工匠。”
赵含章:“我来想办法。”
办法还是只能从西平那边想。
做瓷器的工匠不同别的工匠,这类工匠更值钱,也更稀少。
上蔡县就没几个,仅有的那几个还不是自由身,是在官府的官窑里工作,除非贿赂县令把人的籍书注销成死亡状态,不然她连买都买不到。
赵淞喜欢瓷器,他名下似乎就有一个瓷窑,那是属于他的私产,并不是族中的公产,赵含章想要人,只能去求赵淞。
这和之前借用的泥瓦匠和烧砖的匠人不一样,赵含章决定亲自去西平走一趟。
正好,夏收快结束了,她也回去看看西平那边的田地收成如何。
于是赵含章换上更素淡的麻布衣服,带了听荷就要去西平。
傅庭涵听说,连忙带了傅安跑过来,“我和你一起。”
赵含章好奇,“你去干什么?”
傅庭涵:“不是你说的,过几年中原一带会混乱吗?我打算出去看看附近的山川和道路,做成舆图,以后这里要是也乱了,我们逃命的时候不至于分不出东西南北。”
赵含章一听,立即冲他伸手,“上来。”
傅庭涵看见伸到跟前的手顿了一下,伸手握住,轻松上了马车。
俩人分坐在马车左右,傅安也挤上车,和听荷一起坐在车辕上。
赵含章:“可惜我们正在守孝,不能访友,不然去县衙里借县志是最有效和快速的办法。”
傅庭涵:“没关系,我们有的是时间,你在庄园里这么大的动作,县衙不可能不知道,到时候你不去拜访,他们应该也会上门来。”
赵含章一想也是,点了点头,决定静等佳音。
赵长舆在坞堡里也有产业的,除了老宅和几间铺面外,还有田地。
其中,祖上传下来的田地地契他都交给了赵仲舆,剩下的一些是他这些年陆续添置的,或是和族人买的,或是开荒出来的,不是很多,也就二十来亩地吧,就在赵氏坞堡边上。
这些地是留给了赵二郎。
除了这些外,西平县其他地方赵长舆也购置过土地,赵仲舆知道要在故土留田地,便是为了子孙后代,他也不会全交换给赵含章的。
基本上他换给赵含章的都是距离坞堡远的田地和铺面。
这些田地,有的有庄头管理,有佃户耕种,有的则是丢荒,原先的佃户和长工早跑没影了。
赵含章预估,夏收结束,还会跑掉一批。
她沉思起来,“你说我写信给赵仲舆,提议让他把汝南这边的田产和铺面都交给我打理会不会太过分?”
傅庭涵:“收益归他还是归你?”
赵含章,“收益要是归他,我管个什么劲儿?”
傅庭涵:“你在汝南之外还有没交换给他的田产铺面吗?”
“有啊,但很不幸的是,那些地方现在都是战区,你觉得他现在还能吃这个亏吗?”
这是一个单纯的疑问句,赵含章满怀期待的看着傅庭涵。
傅庭涵直接道:“不能,他不蠢。”
“如果他答应了,那多半出自于心虚,但”傅庭涵想了想后道:“你这位叔祖就算心虚也不会这么大方的,现在整个朝堂都流落在外面,正是急需钱和各种资源的时候。”
“逃难那会儿他们又丢失了这么多行李,恐怕现在窘迫得很,他不问你要钱就算了,怎么可能还白给你东西?”
赵含章闻言惋惜的一叹,“可惜了,早知道洛阳会那么快乱起来,当初换田地铺子的时候就应该谈一下这件事,把事情定下来再说。”
俩人都不知道,此时赵仲舆的信使正在赵氏坞堡里呢,为的也是钱财和田地铺面的事。
这边的田地铺面,赵仲舆是家中有下人在管,赵长舆虽然也派了下人在这边打理,但决策和监督一类的事却委托了赵淞。
多年来,族兄弟两个的习惯都是赵淞汇总好这边的所得后让人送去给赵长舆,或是赵长舆有安排,直接写信回来把这些钱财和粮食给用了。
赵仲舆此时派信使过来,为的就是接手赵长舆交给二房的那些田地和铺面。
赵淞翻开单子看,看见上面用笔划去了不少,不由蹙眉,“这是何故?”
信使忙道:“这是郎主给三娘和二郎的田地铺面,地契和房契都交给了三娘和二郎。”
赵淞去看,发现祖产都没动,其余大部分田地和铺面都被划去了,虽然资产分薄了,但他还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族长疼惜晚辈,三娘和二郎年幼,的确是该多拿一点资产傍身。”
话音才落,管家高兴的进来禀报道:“郎主,长房的三娘和未来姑爷回坞堡了。”
? ?明天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