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东海王这段时间压力极大,烦躁不已,直接道:“难道我不想吗?奈何门下没有三寸不烂之舌的谋士,不如傅中书代本王走一趟?”
傅祗沉默了一瞬后点头应下,表示愿意去见一见苟晞。
东海王不觉得他会成功,冷笑着让他去。
赵仲舆见他们商量完这件事了,便道:“西平县令殉城,应该给他们派个新县令去,王爷可有合用的人选?”
东海王现在就缺人,他怎么会派人去西平那样被匈奴围住的小县城?
又不是什么重要关塞,因此不在意的挥手道:“诸位爱卿看着办吧。”
其他人都知道西平是赵仲舆的故乡,因此也乐得卖他一个面子,纷纷问道:“赵尚书可有推荐的人选?”
赵仲舆道:“县令的人选没有,县丞倒是有一個”
赵仲舆推荐了自家侄子赵铭。
便有人道:“我记得赵铭早年定品,定了中品,那他出任县令绰绰有余,为何只定县丞?”
赵仲舆道:“他没有经验,目前只有做县丞的才能。”
可他当了县丞,还有谁敢去西平当县令?
不说赵氏是西平望族,就说赵铭的品级,他都中品了,那当他的县令,怎么也得是个中品或者上品吧?
但不管是中品还是上品,谁会去一个小小的西平县当县令,而且还有可能受制当地士族?
大家都觉得赵氏太装,直接县令就是,假装谦虚给谁看啊?
不过大家还是很有面子的恭维了一下后同意了,汲渊为主簿的任令也就是捎带手的事,没几个人留意到。
而留意到的人叫傅祗。
赵铭当县丞已经够奇怪了,汲渊竟然跑去当主簿,那空出来的县令到底要给谁?
或者说方便谁?
傅祗觉得他好久没和孙子联络,是时候去信问候一番了。
赵仲舆回到家中,告诉赵济,“写信告诉子念,就说他拜托的事办成了,朝廷的公文不日就会到达西平。”
赵济应下,他也很不解,“父亲,子念为何不直接做县令,而是要做县丞?”
他哪里知道?
赵仲舆道:“你可以去信问一问他。”
赵济不想问,显得自己智商很低的样子。
赵仲舆疲累的揉了揉额头,沉默了一会儿道:“告诉子念,朝廷如今没有兵马援助汝南,让他一切小心,若不行,便带着族人北上,暂时躲避此次战乱吧。”
赵济闻言一惊,“情势竟如此严重了吗?”
“有消息来称,刘渊要北面称帝了,此时他若能打下豫州,那便是在天下人面前立威。”
赵济不解:“王爷为何不派兵去驱赶匈奴军?”
“王爷是没想到匈奴军退去时会往南去,他先派兵去收服了长安,如今京兆郡收复了一大半,不能前功尽弃。”赵仲舆叹气道:“只能看傅祗能不能说过苟晞了。”
只要苟晞退兵,那东海王就能挤出一点人手来支援豫州。
但是,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事,赵仲舆还是希望赵铭能够立起来,保住西平,保住赵氏坞堡。
他的目光落在案桌上的信上,汲渊给赵铭当下手,他们这是收服了汲渊吗?
有汲渊在,多少有些胜算吧?
虽然匈奴兵在豫州肆虐,但朝廷的通讯没有被拦截,赵含章很快收到了公文。
没错,公文是直接送到县衙来的,所以是赵含章收的。
来送公文的士兵很惊奇,他没想到现在县衙做主的似乎是个女郎,他左右看了看,问道:“赵铭呢?”
赵含章柔柔弱弱的道:“伯父回坞堡去了,他不知使者会送公文来,我这就派人去请伯父回来。”
士兵没怀疑,问道:“久吗,我还得回去复命。”
“不久的,我们赵氏离县城不远。”士兵便当赵含章是赵铭的家眷,估计是打理后院的,只不知为何到前院来了。
赵含章起身离开,让秋武来招待人,“看紧了,别让他到处乱走,也别让他听到不该听的。”
秋武躬身应下,“是。”
赵含章让人去坞堡里请赵铭,她则回书房里继续处理公务。
赵铭很快赶来,接了公文以后写了回执给他,将公文交给了赵含章便拍拍屁股又要走,走到门口他想起了什么,回头道:“汲渊他还在上蔡吧?”
赵含章满意的看着手中的公文,闻言抬头冲他笑道:“这里暂时还用不到汲先生。”
明白了,她就是要确保县丞和主簿都是她的人,以便她掌控西平而已。
赵铭想了想道:“一旬了,你也该回坞堡见见族老们了。”
现在西平县已经稳定下来,一切都回到了正轨上,她的确是要处理一些后续问题了。
她不仅要回坞堡,还得回上蔡一趟,不知道这段时间上蔡县的柴县令能不能睡着觉呢?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134章 人质(给书友“思倾岚语”的打赏加更)
第134章人质(给书友“思倾岚语”的打赏加更)
自从赵含章走后,柴县令就一直在担惊受怕中。
害怕乱军从灈阳和西平过来,他无兵可挡,也害怕赵含章把他的人给拐走了,而他还看不住赵家母子。
但这种害怕很快就转为忧虑,因为赵家竟然还送了四个孩子进来,听说是西平那边连夜送出来的。
乱军竟然逼得赵氏送出了火种,柴县令瞬间有逃跑的想法。
但他还强撑着没敢跑,就是因为赵含章之前劝说他时说的,实在不行就投降,也能保全城中的百姓。
柴县令在此担惊受怕中收到了西平的战况。
听说西平县的县令殉城了,西平县城被破,死伤惨重;
听说赵氏带着部曲收回了西平县城,赶走了乱军;
听说赵氏派去收复西平县的是个女郎,是赵家的三娘,还是赵长舆的孙女;
听说赵三娘很厉害,重建县城,安抚百姓,发放赈济粮,领着县中的百姓秋收;
听说赵三娘打败赵铭,现在还是赵氏坞堡的实际掌权人,在京城的赵仲舆被架空了;
听说柴县令听说了很多传闻,脸上的忧虑慢慢转为面无表情。
每日上衙后他最先问的一句话就是,“赵三娘回来了吗?”
常宁一脸复杂的告诉他,“未曾有消息。”
今日柴县令得到了同样的答复,不由的生气,终于忍不住问出声来,“她怎么就这么放心,她母亲和弟弟还在我手上呢。”
常宁沉默,难道你敢对王氏和赵二郎做什么吗?
还不是得好吃好喝的招待对方?
柴县令一身的忧伤,“赵氏那四个孩子也在我们这儿,他们怎么也不着急?”
赵氏还真着急,尤其是那四個孩子的家长。
他们早就派人去上蔡接人了,但到了上蔡的庄园才知道人被送到县城里去了。
在庄园里他们倒是可以说接走就接走,但在县城就不行了。
别说柴县令不答应,就是汲渊也不答应啊。
“人既送到城里,那便是和二娘子二郎一样,是三娘托付给柴县令的,三娘一日不回来,他们便一日不能离城,这是诚信。”
这样的态度让柴县令感动不已,最近这几天已经和汲渊成为异姓兄弟,感情快速升温中。
柴县令仔细的想过,以赵氏在汝南的权势地位,他们要是强硬的把人接走,他还真拦不住,所以汲渊这样守诺,这样为他着想,他如何能不心折呢?
柴县令却不知道,常宁看着他的感动异常沉默,他很想告诉他,汲渊之所以拦住不让赵氏的人接走那四个孩子,不仅仅是要留下他们做柴县令的人质,也是留下做赵含章的人质。
真以为那四个孩子是在柴县令手中?
他们分明是在赵含章手里。
只要赵氏一日接不走他们,那他们就有命脉握在赵含章手里。
看赵含章在西平县多顺利就看得出来了,尤其是在西平县县丞和主簿的任命下来之后。
赵铭一个当地豪门士族,曾经中品的士,竟然才被定为县丞。
空着的县令留给谁?
常宁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啊。
奈何柴县令最近对汲渊感情快速升温,汲渊那小人挑拨他和柴县令的关系,以至于他最近常被猜疑训斥,常宁便没有把这些事说出来。
反正柴县令也不会相信,最后他反而还会招来一顿骂。
常宁佛系的等待着,等待赵含章回来换人。
坞堡里好几房的人也在等待。
别看送出去的只是四个孩子,只有四对父母,但他们身后可还站着一帮亲族呢。
在第一次派人去上蔡没把人接回来后,坞堡里的亲族对赵含章便重新有了一个认识。
在坞堡被围前,赵含章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聪明的后辈,如果一定要定义一个身份,那就是长房的孙女,长房实际的决策者;
但,她还是个孩子。
在坞堡被围解困后,赵含章在他们眼里是一个能干的,胆大的,聪明的后辈,是可以商议族中事务的女郎;
而在接不回孩子后,他们终于意识到,赵含章独身一人便可以站在和赵氏同一位置上商量大事的人。
所以,她想从赵氏这里得到什么呢?
这一刻,她在亲族们眼里已经不仅仅是赵三娘,她还是赵含章。
赵三娘是赵氏的三娘,是一定要听从家族安排的,但赵含章显然不是。
赵含章把县城交给傅庭涵,自己带上两百人便和赵铭一起回了坞堡。
再次见面,明明才过了一旬,赵淞却觉得过得比一年的时间还长,他静静地看着赵含章。
赵含章却和以前一样,跳下马就笑盈盈的冲赵淞跑来,行礼叫道:“五叔祖。”
赵淞脸色不由自主的和缓了些,微微点头道:“回来了。”
赵含章狠狠点头,一脸孺慕,“回来了,西平县现在终于步上正轨,这才能回来的。”
赵含章指着她眼皮底下的黑眼圈道:“您看,我已经连续一旬睡不好了,每日都只能睡两三个时辰。”
赵淞不由的心疼,“怎么睡这么少?”
“西平县死伤惨重,百废待兴,有太多的事情做了,我年纪轻,经事少,就只能熬夜处理公务。”
赵淞叹气,终于忍不住问出口,“你一个女郎,为何要去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赵含章声音低落,“五叔祖,我在上蔡看到西平的狼烟时便知道坞堡凶多吉少,当时我手头没多少人,更不要说武器和马匹了,简直是要什么没什么。”
“我当时五内俱焚,非常害怕坞堡出事,这里面可是我们赵氏上千的族人啊,若是你们出事,我可怎么办呢?”赵含章道:“所以我只能四处恳求,和县令借兵,又忍痛让母亲和二郎去上蔡县里做人质,为的就是给部曲们换来一些兵器和马匹。”
“那时我就发誓,只要能保住坞堡,我一定要积蓄力量,将来再有这样的事,我不会再拿母亲和弟弟去做人质以换兵马。”
赵淞惊讶的看着她,没想到她是这样的想法,一时心痛不已,拉着她的手就忍不住落泪,“好孩子,难为你了。”
才将赵含章带回来的人安排好的赵铭回来就看到爷孙俩正抱头痛哭。
赵铭:
明明这几天还在生气自己看错了人的,怎么现在又好了?
? ?晚安
?
????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135章 加深认识
第135章加深认识
赵淞提起还在上蔡的人质,赵含章立即道:“我明日就带着柴县令借我的兵马回去把人换出来。”
赵淞越发满意,“这段时间事情纷杂,大家都吓坏了,多少有些误会,一会儿我把你叔伯长辈们都请来,你好好的与他们说知道吗?”
赵含章乖巧的应下。
再次见到赵含章,长辈们都有些沉默,就是赵瑚都安静了许多。
她在西平县做的事都传回了坞堡里,加上赵铭亲自写信去求官,但听他流露出来的意思,他并不打算住到县城里去,而是还在坞堡里打理族中事务。
那县城里是谁做主就不言而明了。
此一刻,没人再敢把赵含章当一个普通小女郎看待。
赵含章见他们如此沉默,便起身亲自给长辈们奉茶,特别是那四个孩子的家长,解释道:“因我之故,让叔伯和弟弟妹妹们经历分离之痛,确实罪过,待我把弟弟妹妹们接回来,我再登门赔罪。”
众人脸色和缓了些,和赵含章道:“也不怪你,西平遭此重创,你也忙得很。”
就有人提起西平县令之职,“朝廷没有安排西平县县令,而你铭伯父也说不去县城,那县务”
赵含章笑道:“我会暂时代理,等将来有了合适的人选再交出此重担。”
那要是没有合适的人呢?
众人心中吐槽。
赵瑚一直收敛脾气,这会儿也忍不住了,道:“三娘,你毕竟是女子,女子掌政务不好吧?”
赵含章坐回自己的位置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抬头笑问,“哪里不好了?是我政务处理得不好,还是军务出错?”
对上赵含章的目光,赵瑚脑海中先是闪过被按在棺材上的画面,然后闪过她冲锋陷阵的画面,他声音弱了八度,心虚的道:“从古至今都是男主外,女主内”
赵含章浅笑道:“但在我这儿只有能者居之。”
她扭头和赵淞道:“正要请五叔祖示下,西平县现在百废待兴,正是需要人才时,族中这么多兄弟姐妹读书,若有空,不如去县城里帮帮我。”
赵淞就看向赵铭,他此时谨慎了许多,沉吟片刻后道:“你铭伯父就是西平县丞,族中的事也多是他打理,这些事你问他就好。”
赵铭看了一眼他爹,一方面觉得他终于学会了戒备,一方面又觉得此时已经大可不必。
他都给赵含章作配,打了掩护,难道他还会拒绝她用族中的人吗?
于是他直接道:“有合适的你就选走吧,让他们出去历练历练也好。”
说到历练,赵淞想起来了,立即道:“现在外面乱得很,派人去找一找子途,让他带着孩子们回来吧。”
赵子途,单名一个程字,是赵瑚的唯一的儿子,他此时正带着好几個侄子在外游历,也是因此,这次送出的火种只有四个,因为其他房的孩子,要么和赵二郎一样跟着家人在外,要么就是在外面历练。
赵含章没见过这位叔叔,但记忆中听王氏提到过,这一位和她便宜爹爹年龄相近,关系很好,以至她父亲病死后,他伤心到不愿意再见他们这一房的人。
哦,听说他和他父亲关系极度不好。
和赵淞赵铭父子间的相爱相杀不一样,听说他和赵瑚只有相杀,没有相爱。
为了不见他爹,他热衷于游学,哪怕是需要带侄子们回乡,他也绝不住回坞堡,而是找各种理由去朋友家蹭住。
赵含章为什么知道这么清楚呢?
因为他们搬到上蔡别院时太穷了,开始四处找东西典当,然后就从别院里找出不少他的旧物,成伯就感叹的说,“这是程郎君的东西,想当年他和你父亲”
然后赵含章就知道了。
赵含章端起茶杯喝茶,沉思起来,赵程要是回来,赵瑚这只鸡应该更好杀吧?
赵铭已经应下,“儿子晚些时候就写信。”但人回不回来,什么时候回来就不一定了。
赵含章看了他一眼后道:“伯父不如将近来坞堡和西平发生的事写上,叔父若知道家族情势如此危急,一定会回来的。”
赵淞立即点头,“三娘说的对,写上。”
赵铭看了一眼赵含章,应下了。
开完会,赵含章并没有过问坞堡的事务,她并不打算过多的插手赵氏内部的族务,所以走出议事厅她就直接往老宅去。
才出门,一个小姑娘便从街对面冲了过来。
站在门口守卫的秋武吓了一跳,立即伸出手挡住对方,刀差点儿出鞘。
赵含章认出了对方,忙拦住秋武,“范女郎。”
范颖在赵含章跟前站定,深深一福道:“我来此一是谢女郎的救命之恩,二是想请女郎让我回西平县,我,我想祭奠我家人并为家人守孝。”
赵含章忙应下,“这自然可以,女郎是自由之身,想去何处都可以。”
她想了想道:“范县令是为西平殉城,忠肝义胆,我等莫不感佩,女郎是范县令唯一的亲人了,我等有责照顾你,这样,我让人在西平县里收拾出一个宅院来,到时候女郎可以在那里为范县令守孝,如何?”
范颖谢过,就和赵含章约定离开的时间。
赵含章便笑道:“收拾房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范女郎不如等我从上蔡回来,到时候我带你一起回西平县城。”
范颖想了想后点头应下。
等范颖离开,赵含章便回身招手叫来一个守门的门房,道:“去铭伯父那里叫个人来,最好是跟在铭伯父身边的人。”
门房愣住,踌躇了一下还是去了。
不多会儿,赵铭身边的长随长青便出来了。
赵含章一看到他便笑问,“是铭伯父让你来的?”
长青笑着行礼,躬身道:“郎君说三娘必定是有什么话要问,所以就让我过来了,让小的有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三娘尽管问。”
赵含章:“你们拦着范家的女郎出门,不让她走?”
长青顿了一下后道:“族中说范家女郎身上牵扯甚多,三娘在县城里还没站稳脚跟,她进去弊大于利,而且范家女郎悲痛,留在族里还有人陪着开解,所以”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136章 同盟
第136章同盟
赵含章点了点头,“替我谢谢伯父,就说他们的情我承下了,不过现在西平县局势已定,既然范家女郎住不惯坞堡,就不要强留了,我下次回来会带她离开。”
长青应下。
赵含章问:“族中没人欺负人小姑娘吧?”
长青立即道:“范家乃忠义之士,族中厚待还来不及,怎会欺负呢?”
赵含章就放心了,回到老宅还让下人收拾出一些礼物来给范颖送去。
范家虽不是西平县人,但范县令在西平县当了好几年县令,这一次为了守城,全家死得只剩下一个人了,不管她想不想,范颖都关系西平县的安定。
虽然赵含章也不惧分歧带来的麻烦,但能省事谁会特意去找事呢?
赵含章手指无意识的点了点桌面,等把所有事情想一遍,确认没有错漏以后才去休息,第二天便精神满满的回上蔡去。
她一路急行军直奔上蔡县城。
柴县令本来以为今天依旧是无望的一天,结果被她杀了一个措手不及,他又惊又喜,立即带着常宁迎出去。
柴县令看到她带回来的人,大松了一口气,“三娘,你终于回来了。”
赵含章一揖,“含章幸不辱命。”
柴县令连忙抬手虚扶,请她上座,问道:“快说说战况如何,西平县情况如何?”
虽然这段时间他收到的消息不少,但他还是想听正主说一下。
赵含章便给他描述了一遍,然后说起这一次她带走的人的伤亡来。
是真的伤亡,所以她不能还给柴县令满员。
柴县令早有预料,其实在听说了西平的战况后,他觉得赵含章能还回来一半的人就算不错了,没想到伤亡并不是很重,他已经很满意了。
赵含章便顺嘴提了一句阵亡士兵的抚恤,柴县令随口应下,“县衙会负责的。”
赵含章就满意了,这才提起家人。
柴县令立即表示,她随时可以带人离开。
柴县令想要起身送客了,“三娘凯旋而归,一定是想家人了,我就不拦着你们团聚了,这就让人领你去见夫人和二郎君?”
赵含章却道:“不急,不急,虽然来自于西平一边的威胁已解除,但不知灈阳那边如何了?”
就赵氏得到的消息来看,灈阳那边竟然还在打,而且情况还很不好。
柴县令就叹气,“匈奴军还未退走,情况不太好啊。”
“还没有援军吗?”
“颍川有一支军队下来了,只是”
赵含章:“只是什么?”
“唉,只是他们没有粮草,需要灈阳负责,我也正要和三娘说呢,刺史下令各县筹措粮草,每丁加秋税二成,三娘,你看你家庄园”
赵含章:“县君,您是知道的,这次我带兵去平西平,那粮草都是我自己出的,这上千人十天的粮草可不少,夏收的粮食已经不剩什么,秋收唉,不提也罢。”
柴县令默默地和她对视。
半晌,赵含章问道:“颍川来援的兵马有多少?”
“听说有三千之数,都饿得不轻,若是没有粮草,他们怎会替灈阳卖命?”
赵含章目光便扫了一眼堂屋中的人。
秋武很机灵的带人退了下去,常宁没动。
赵含章也不介意,凑近柴县令小声道:“县君,刺史手中有铁矿,就三千兵马而已,他会养不起?”
柴县令一听,也忍不住和她抱怨起来,“奈何那都是刺史的私产,非我等下属能提啊。”
1...3940414243...2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