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傅庭涵将斥候都分着派了出去,他则占据了一个比较平坦的位置,将随身携带的笔墨和纸张拿出来。
赵含章蹲在了他身边,叹气道:“最担心的就是他们拒不合作了。”
傅庭涵随手捡来一根细细地枝条,在地上划拉着画起来,脸色平淡:“他们恐怕也不平静,说不定正在山上商量着怎么应对你,只有还未决断出来,他们才会这样默不作声,不做反应。”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他们意见不统一,这是好事。”
山上的土匪们的确在争论不休,有人坚持投降,“公告上都说了,只要回归田地,那我们就还是良民,衙门既往不咎。”
“衙门说的话能信,母猪都能上树1
“不错,我们不能下去,说不定就是诓我们的,我们一下去就被杀了,到时候他们还得一个剿灭土匪的功绩。”
“我表兄之前也饿得受不了,和他们村的兄弟一起拦路要钱了,现在就回了村里,里正亲自来找他,把他们带到县衙领了赈济粮,那女官不仅没罚他,还勉励了他一番,让他好好种地。”
坚持投降的那人面色坚毅道:“所以我还是认为我们应该下山去,大哥,这个官和之前的胡县令不一样,这是个女官,或许天生就比男人心软善良好说话。”
一直坐着没发表意见的老大闻言嗤笑一声道:“心软善良好说话?要真是心软善良好说话,她就不会一见面就砍了胡县令。”
“那”
“不过你说的也对,这个官和其他的官的确不一样,”老大沉吟道:“走,下山去看看。”
“大哥,不能去啊1
大半的人表示反对。
所以赵含章他们正在山下百无聊赖的蹲坐着休息时,山上正爆发激烈的争吵。
他们就是一群农民,实在活不下去了才落草为寇的,虽然他们认韦大义是山老大,但其实他威望不足,大家不过是见他人多,所以才投奔过来的。
而且都不是一个两个投奔过来,而是一家,一族,一村,拖家带口的,势力繁多,韦大义虽然厉害,但至今为止没能认全所有人。
他们号称有三百多人,但算上他们背后的妻儿父母,将近千人!
也就土匪们没经验,不知道往外虚喊数字,不然直接号称有两千人,胡县令绝对不敢小瞧他们,哪里还敢怠政,当看不见后山沟这群土匪?
总之,土匪群里势力庞杂,韦大义并不能控制住所有人,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快气氛就白日化,韦大义都没反应过来,底下的两个人出手打在了一起,然后他们的家人、亲朋和同村的人互相打了起来
韦大义:
他才喊了一句,“别打了,当务之急是”
打红了眼的人直接一拳头朝他的眼睛打来
韦大义眼睛一眯,气得抬脚就将人踹飞,然后撸了袖子亲自上,日常跟着韦大义混的众土匪一见,立即撸了袖子就嗷嗷叫的冲上去。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317章 招安二
第317章招安二
赵含章抬起头看向山上,眯了眯眼睛道:“你听,山上是不是有动静?”
正画图的傅庭涵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山上,然后闭着眼睛仔细听了一下,半晌后摇头,“我只听到鸟叫虫鸣声。”
傅庭涵顿了顿,左右看了看后低声道:“我早有疑惑,你的听力似乎”
“异于常人?”赵含章笑了笑道:“是比一般人要灵敏一点儿。”
傅庭涵点了点头,点评道:“虽然我对历史知之甚少,但也知道,很多有成就的历史人物都有些异于常人。”
赵含章:“比如石勒力大伟岸吗?”
她对石勒念念不忘,她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手掌,这一年她苦练武艺,不知道现在她能不能和石勒一战呢?
正想着,一个斥候飞快的从山上跑下来,快速禀报道:“回郡丞,大郎君,山上打起来了1
赵含章挑了一边眉毛,眉飞色舞起来,“为什么打起来了?”
斥候哪里知道,他能知道打起来还是因为冒险靠近山寨,再近一些,他怕就回不来了。
赵含章也不是非要知道原因,想了想后道:“派人去前面探一探,探得他们眼睛的所在处。”
傅庭涵把已经探明的眼睛在图上标出来,看了一眼图纸后和斥候道:“你们去十点钟西北,嗯,以西向北二分之一矩度,向上两百丈到三百丈处找一找”
傅庭涵将两个地点告诉斥候,斥候记下,立即领了下去。
他们之前很顺利的摸到了山上盯着他们的眼睛,且还不被对方发现,就是因为傅庭涵的指点。
等他们走了,赵含章就凑到他身边问道:“要不要学堂换算一下准绳规矩?”
傅庭涵摇头,“这个时代的计量都是统一的,只有我们两个不太一样,没有为了两个人方便就要所有人改换计量单位的。”
他道:“没有的,我们可以统一,已有的,我们来适应他们就是了。”
虽然一开始有点困难,毕竟他从小学的是另外一套计量单位,但以他的智力来转换这个并不困难。
他无意去为难其他人。
赵含章就点了点头,“量度倒是可以精准一下,现在玻璃技艺越来越成熟,已经可以做出透明度很高的量杯了。”
傅庭涵点头,觉得回去就可以和琉璃作坊写信。
斥候很快摸到了两个眼睛,他们记下对方的位置,没有惊动对方,再次迂回的退了下去。
他们目光炯炯地盯着赵含章和傅庭涵看,尤其是傅庭涵,斥候们跃跃欲试,“我们要动手吗?”
赵含章瞥了他们一眼后道:“动什么手,不是说他们正打着吗?等他们打完再说。”
至于为什么这时候找眼睛,自然是为了更好掌握山上的情况啦。
赵含章眯着眼睛看向山上,既希望他们多打一下,又担忧他们打得太厉害,伤亡太大就不妙了。
毕竟她想招安,换算一下,山上的人可都是她的!
赵含章这一等就等到了傍晚,山上的动静慢慢停歇,摸到山寨边上的斥候也悄悄的下山来禀报,“他们停手了,伤亡应该不重。”
赵含章松了一口气,和伍二郎道:“冲山上喊一声,就说他们要是打完了,赶紧下山来迎我1
伍二郎便立即去前面喊话。
傅庭涵愣愣的,“伱怎么知道赢的是偏向你的势力?”
赵含章道:“不管是不是,此话一出,他们都要偏向我了。”
果然,伍二郎的话传到山寨里,正拿着布巾捂着手臂止血的韦大义便冷笑连连地看着大堂里被打趴下的人,“听到了吗,我们山寨距离山下这么远,围着山寨又布置了这么多哨探,但我们山里才动手结束他们立即就收到了消息,显然,我们刚打起来时他们也是知道的。”
“这样的能力和手段,你们觉得能打赢她吗?”
底下受伤的人脸色越发苍白。
韦大义道:“不是我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这一位郡丞在西平县做县令时就赫赫有名,她可是能打退石勒和匈奴刘景的人1
反对的人态度便和缓了不少,何况他们刚刚还打输了。
见他们软和,韦大义便沉吟道:“请她上山来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下山去见她。”
“对,下山去,她要是敢出尔反尔扣下大哥,我们直接反了1
“对,带着山下的兄弟们冲下去,我们人多,不信干不过他们。”
韦大义头疼,“我们也就抢抢东西,谁真的杀过人?”
他道:“但山下那些士兵可是上过战场,真的杀过人的,又有兵器,你觉得我们三百多人就打得过他们吗?对了,他们多少人?”
“不知道啊,我们也不会数,不敢离得太近,反正看着人不多,大约就一百来人?”
韦大义:
最后还是韦大义包扎好以后,换了一套新的衣裳,带上十来个身高体壮,一看就很厉害的土匪一块儿下山去。
赵含章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啃饼,这是干粮,不是很好吃,所以她一口干粮两口水,看到被斥候带到眼前的韦大义等人,她不由的叹息一声,冲他们招手道:“既然来了便一块儿坐下吃一点儿吧。”
正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行礼的韦大义一愣,怔怔地上前,接过赵含章递过来的一个饼子,也蹲在边上啃了起来。
伍二郎拿来一个包袱,打开后给那十来个土匪发饼子。
于是自觉气势强盛下来和赵含章谈判的一众土匪都蹲在了地上和官兵们一起吃了一顿晚饭。
连谈的话都很接地气,赵含章问:“这饼子怎样?”
韦大义:“好吃。”
赵含章:“我觉得有点儿硬了,但这是军粮,得干一点儿才好贮存,你们山上有什么好的干粮吗?”
“没有,”韦大义道:“我们粮食不多,饱一顿饥一顿,出门基本不带干粮,在路上找吃的。”
赵含章握着饼问,“打劫不是应该很赚钱吗?”
韦大义郁闷道:“但我们很难打劫到粮食,打劫到的财物也很难换到粮食,而且县城的人知道我们在销赃,东西很难出手,粮价又高。”
? ?明天见
?
????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318章 招安三
第318章招安三
听着挺可怜的,但赵含章并不是很同情他们,毕竟是打劫来的财物。
但赵含章也很难责怪他们,因为他们不是因贪财懒惰,争强斗胜而落草为寇,而是因为真的活不下去了才上山当土匪的。
赵含章问:“乡亲们手中都还有地吧?卖出去了吗?”
没有把他们当土匪,而是当普通的子民来看待,不仅韦大义,就是跟着一块儿下山来的十多个青壮听着都心里舒坦,同时还有些委屈。
“都还有地,只是也卖了一些,特别好的田还是有人出钱买的,”韦大义道:“现在丢荒的土地多,只要缴得起赋税,出得起种子,地随便耕种,愿意花钱买地的人不多了。”
赵含章微微点头,和他道:“等你们回到各自的村里,我会让县衙给你们一批粮种和农具,待秋收结束,你们准备一下种冬小麦吧。”
韦大义沉默了一下后道:“只是下山后,大家伙儿吃什么呢?”
并没有坚持想留在山上当土匪。
赵含章问,“家里一点儿水稻和豆子都没种吗?”
韦大义有些尴尬,含糊道:“地里的收成不好,总要留些给家人的,而且前段时间有人饿狠了便吃了青苗,地里没多少了。”
赵含章就叹气道:“我会尽量安排赈济粮的。”
韦大义垂下眼眸思索,他身后的青年们听得蠢蠢欲动,能够当民,谁愿意当匪呢?
于是他们悄悄拉了拉韦大义的衣裳。
韦大义就抬起眼来看向赵含章,目光认真而严肃,“赵郡丞,我们下山后,您和衙门真的能够既往不咎吗?”
赵含章点头,“我说到做到。”
韦大义咽了咽口水,问道:“那要是被劫过的商旅找上门来要我们赔偿呢?”
赵含章一呆,她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他们会找上门来吗?”
韦大义一脸严肃,“总要考虑到的。”
有备无患,他们会不会找上来不一定,万一衙门就想从他们身上拿钱,硬逼着他们还呢?
到时候大家已经下山,分散到各村各处,怎么样还不是衙门说了算?
赵含章觉得他的顾虑很对,于是点头道:“这个衙门来解决,伱们要实在担心,不如就跟了我吧。”
赵含章目光滑过他身后那十来个高大的青年,觉得如果土匪是这样色的,那她很愿意把他们招进军队里呀。
赵含章心里作者打算,和韦大义道:“跟我当兵吧,我包他们吃喝祝”
韦大义愣住,他身后的青年已经忍耐不住,忙问道:“那我们的家人呢?”
赵含章笑了笑道:“他们可以选择回村里继续耕种土地,你们在我身边,不必担忧县衙将来秋后算账;也可以选择和我一起走,我会分他们土地耕种。”
做了郡丞以后,赵含章可只配的土地更多了,她现在啥都缺,就是不缺田地。
不说他身后那些年轻气壮,没多少见识的青年,就是韦大义都心动起来。
心动着,心动着,韦大义终于忍不住问出口,“我们真的能跟着郡丞?”
赵含章点头:“当然,只要你们愿意。”
他们是很愿意的,甚至都没问军饷,知道可以跟着赵含章,她包吃包穿包住后,山寨里下至十四岁,上至四十岁全都报名参军了。
要不是更小的赵含章不要,更老的她也不招,人数上可能还更宽泛些。
这世道,其他都是虚的,只要有人愿意养他们,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愿意为对方卖命。
韦大义将此消息带回山寨,寨子里的人立即收拾东西,准备下山投奔赵含章。
韦大义看了一圈,颇为无语,“之前招安你们不是不乐意吗?”
“我们也不知道是要跟着赵郡丞,还以为必须回乡种地呢,”一人道:“说是回去种地,谁知道官兵会不会骗我们,把我们骗下去杀了冒充军功。”
“或是赵郡丞一走,县衙就秋后算账,不然,就是能安稳种地,那么重的赋税,我们日子也不好过。”
“不错,我们难道是因为没地才来当土匪的吗?谁家里没几亩地?还不是那赋税太重,每年缴完了赋税就不剩下什么了。”辛苦一年,累死累活的,结果到头来全是给衙门做的,他们竟是连一季的粮食都落不着。
既如此,何苦来哉?
跟着赵含章,别管前程待遇怎样,至少不会饿死吧?
于是大家包袱款款的下山来,在士兵们的盯视下局促的排排站好,等着赵含章挑眩
赵含章不挑,直接手一挥,道:“凡是愿意跟我走的,直接站到右边来。”
于是大家呼啦啦的站到了右边,韦大义迟疑一下也站了过去,他感觉自己打架还行,或许跟了赵含章有些前程呢?
种地是真的苦啊,若可以,他一辈子都不要种地了。
巧了,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
但非常不巧的是,赵含章带他们走,还是要种地。
赵含章清点了一下人,算上他们的家人,老老少少一起足有八百多人。
她叹息一声道:“胡县令死得一点儿也不冤啊,治下出了这么大一个匪窝,还有家小,这是要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埃”
“这样下去,用不到两年,泌阳县就是灈阳县第二,但泌阳没有郡丞可以杀,到时候被杀的就只能是胡县令了。”
而且,造反的乱军可不会只杀胡县令一个,比如前郡丞,暴乱的百姓冲进去是把他一家都砍了,赵含章摸了摸下巴,自觉救了胡县令一家,她也算功德无量了,于是高兴起来。
傅庭涵也认同她的结论,想了想,他扭头和伍二郎道:“听到了吗?”
“啊?”伍二郎一脸迷茫的抬起头看傅庭涵。
傅庭涵眯了眯眼,问道:“没听明白吗?”
见伍二郎紧张又懵逼的看着他,傅庭涵就点拨道:“这样的话应该让胡太太一家知道才对,胡县令死得不冤,甚至若不是他死,两年后,胡家可能就是前郡丞家的下常”
伍二郎瞬间领悟,立即道:“小的明白了,女郎做了好事,总要宣扬出去,不然不是穿着华服盖被子吗?”
傅庭涵:“这话虽俗却很有理。”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319章 屯兵
第319章屯兵
赵含章领着两百人出城,回来时则带着一千多人,梁宏听到消息赶出来,看到她后面带回来的人,目瞪口呆:“这是”
“后山沟那一片的村民,梁县丞,把后山沟那一片的里正招来,我要见他,还有,将后山沟的地契和户籍都给我找出来。”
赵含章和傅庭涵商量过后,决定在后山沟屯兵。
傅庭涵派出去的斥候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将那一片的地形摸了一遍,傅庭涵做出图给赵含章,还能用泥和沙子给赵含章模拟出简易的地形来。
那是一片天然的,适合屯兵的地方。
傅庭涵将一个小旗帜插在后山沟出来的一条官道上,“看到了吗,易守难攻,却又占据重要的战略位置,只要从这里修筑一条路过去,那灈阳、遂平、确山和泌阳都连通在一起。”
赵含章眼中异彩连连,“从这里可以抵御所有来犯的敌军,同理,只要守着这一个点,也可以为后面三县支起屏障。”
她兴奋起来,“最妙的是,这里有一个盆地,有大片的农田,所以军属们可以在此屯田。”
傅庭涵点头,“我可以根据耕地面积为你算出屯兵数,不过你确定这一片土地都是你的吗?”
赵含章挑着嘴唇道:“当然,我说是就是。”
赵含章大手一挥,直接将后山沟这一片圈起来做军屯,县衙中无人敢反对,就是汝南郡内现在都没有官吏反对她。
不巧,郭家和马家这两年陆续在这里入手了一些良田,此时赵含章直接把他们的地给圈进去了,因为数量不是很多,他们睁只眼闭只眼当不知道。
郭老爷也被赵含章吓得不轻,她从不厚此薄彼,所以在和马老爷买了一千两百石粮食后,又和郭老爷买了八百石粮食。
把从胡县令处查抄出来的钱财和布帛用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一些不好变现的珍宝。
因为她的强势和无耻,加上她的两队人马很快从西平过来,泌阳县上下无人敢对她提出反对意见,郭家和马家也要暂避其锋芒。
既然郭家和马家识趣,那赵含章就不能让他们吃亏。
她找了更换地契的记录,又把良田的卖家找了来,询问过价钱后,很大方的提了百分之十的价格后让人把买地的钱给郭家和马家送去。
郭家和马家:
他们是缺这点儿钱的人吗?
当初他们买这良田时就是把价格压了又压的,就算提了百分之十的价格,那也是很低的价格。
这点钱不仅对赵含章来说不值一提,就是对郭家和马家,那也不过是几顿饭的事儿。
与其念着这笔钱,还不如留着让赵含章承他们的情呢。
可惜赵含章貌似很公正,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解决了军屯的后顾之忧,赵含章这才开始挑选留下的人,她并不打算让很多后山沟村民留在后山沟屯兵。
三分之二的兵马是要从西平调过来的,赵含章则把后山沟的人调回西平。
“这些人彼此有亲,之间都很熟悉,放在一起,就算只是当兵,那也是弊大于利,所以要分开,”赵含章点了点韦大义的名字道:“尤其是他,他曾是他们的首领,更要分开了。”
但赵含章并不是要韦大义做孤家寡人一个,她很大方的将他的心腹都留给了他,并让他直接做队主,带的手下,近一半是他曾经的下属,且在山寨中便很听他的号令。
赵含章此时并不想与手底下的将士争夺士兵的控制权,在她看来,他们能干,且能听她号令就可以。
至于他们手底下的兵是认她还是认他们的什长、队主或者幢主,她全都不在意。
她就是这么大方!
连韦大义都觉得她很大方,忍不住和心腹们道:“没想到她还会让我们在一起,我以为她会打乱了把我们分散到各军呢。”
青年们也很感动,纷纷道:“看来冯大哥说的没错,女郡丞就是容易心软。”
韦大义却摇头,摇到一半后叹气,“是比男子周全许多,也心善,这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咋的还能是坏事?”
“是啊,是啊,上头的人慈悲,对我们来说不是好事吗?”
韦大义却更有见识些,摇头道:“我虽然没读过书,但也听一些有本事的士人提起过,要做将军,做大事的人,那就不能太慈悲。”
他道:“慈悲的人不能掌兵。我先前觉得跟着她挺好的,她能一见面就杀了胡县令,可见是心狠手辣之辈,跟着她,肯定更有前程。”
“但这段时间看,她是真的有慈心,并不是做戏,”韦大义眉头紧皱,“我既高兴,又担忧,高兴跟了一个好主子,担忧于她走不长远,到时候我们又要飘零了。”
“不,不会吧?”
赵含章在泌阳县里留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处理泌阳县的县务倒不多,最主要是练兵和做屯兵的准备。
除此外便是处理郡守府事务。
随着她在外活动,汲渊干脆派了人给她送公文,每天都出来一批人,所以赵含章每日公文不断。
虽然她人在泌阳县,但郡守府的事务她基本都了解,汲渊不仅把需要她做决定的公文送来,也会附上一封信,将他处理掉的公文大致说一遍,以便让她更了解汝南郡各县的情况。
所以汝南郡现在是活动办公,郡守府跟着赵含章四处移动。
赵含章这一留,便留到了秋收,韦大义等人已经被陆续派回西平,西平那边也派来了大队人马,直接驻守进后山沟。
进驻兵马后,他们第一件事便是下地割豆子,割完了豆子便要割水稻,西平来的将士快速的和后山沟出来的土匪和村民们处出感情来,明面上看着非常融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