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魏晋干饭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这主要得益于赵含章热衷与搞各种比赛活动,还有相亲活动。
于是打西平来的光棍部曲们都跟打了鸡血一样的投入到泌阳县的建设训练中。
赵含章戴着草帽,手上拿着镰刀,直起腰来看了眼黄橙橙的水稻,摸了摸后腰道:“真是比习武还累埃”
有士兵骑着马跑来,跑到田埂边就跳下马,将身后的包袱取下,跑下田埂奉给赵含章,“女郎,今日有加急的公文。”
赵含章一听,伸手接过,加急的公文被放在了最上面,汲渊估计是怕她看不见,还在上面写了一个急字。
? ?明天见
?
????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320章 民生多艰
第320章民生多艰
被加急的公文有两封,一封是催促赵含章筹集曾答应给何刺史的军粮,一封是今年派发给汝南郡的赋税。
汝南郡的赋税,豫州规定了缴足的时间,就在下个月十二。
赵含章眉头一皱,待看到最后各县的赋税要求时,脸色更是一沉。
公文的最后夹了一张纸,是汲渊写给赵含章的信。
洛阳的战事一直相持不下,秋收已经开始,不管是大晋还是匈奴,都想要在天冷前结束战事。
所以一直在战场划水的苟晞终于认真,开始想要逼匈奴退军。
连和东海王恩怨深重的苟晞都出手了,就在洛阳边边上的豫州自然不能再做壁上观,何刺史不管是为了自身的名声和前程,还是为了国家大计,他都必须出兵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想要在入冬前结束战事,那就得在秋收结束前征集到足够的粮草。
所以这次要求的赋税很重,但给的时间又极短,这简直是逼百姓去死。
可是,不出兵,一旦洛阳被攻破,不仅豫州,整个中原都会暴露在匈奴铁骑之下,大晋若亡,落在匈奴手中的百姓又能好过吗?
这几乎是个死循环,赵含章第一次感受到了位居上位的压力。
她拿着公文和信坐在田埂上沉思。
拿着镰刀,卷着裤腿和赵含章来体验生活的傅庭涵静静地站在她身后,伸手拿过她手中的公文,一目十行地扫过后道:“他们要求的粮税可以支撑二十万大军一个月消耗,而这只是汝南郡的粮税。”
赵含章回神,眉头一蹙,捏紧了手中的信。
她扭头看了眼正在田里收割水稻的人,嘴上说是来体验生活,其实是为了解泌阳县今年的秋收情况,以及百姓们现在的心理,对衙门的看法。
因为郡丞亲自来和他们秋收,他们脸上都还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跟着赵含章来的光棍部曲们不似在秋天,倒像是在春天,几个人拿着镰刀远远跟着一个小女郎,把她周围的水稻都割光了,就留了一小片给她。
附近的长者看到了打趣,让小女郎的父母在部曲中选一个做女婿,这样将来春播秋收就不怕没人用了。
小女郎羞红了脸,她的父母却认真思考起来,大大方方地去打量那几个部曲。
几个青年挺足了胸膛任他们打量,耳朵尖也有些泛红
赵含章收回了目光,垂下眼眸思考片刻后道:“将此公文发下去,通晓各县,今年的赋税减半收龋”
听荷立即到马车上取来笔墨盒,将笔墨取出来后将盒子放在地上给赵含章垫着。
因为她总是移动办公,所以听荷习惯了随身携带笔墨纸砚,傅庭涵见了,特意让工匠给赵含章做了一个简易携带的笔墨箱,里面除了笔墨纸砚,还可以放不少的公文纸张,合起来放在身前还能当书桌用。
是野外办公的必备良品。
赵含章在公文上做了批复,盖上自己的印章交给差吏,“此乃加急文书,立即送往各县。”
差吏应下,赵含章这才翻起其他公文处理起来。
她处理得很快,主要在汲渊的要求下,各县报上来的公文都简练,直接说明缘由,少了大家发挥文采的空间,因此很精炼。
赵含章一目十行的扫过便知道是什么问题,提笔就可以批复。
等批完这批公文,赵含章便抽出一张白纸来,沉吟片刻后便给汲渊写信。
“民生多艰,虽外敌强悍,需我们万众一心,但也要由中分辨上所需是真的全都投注于国战,还是有人趁机敛财。”
赵含章悲伤的写道:“前有灈阳这个前车之鉴,现又有泌阳乱势征兆,其他县的情况只怕也好不到哪儿去,我实在不愿看到,外敌未清,内乱便起。”
“我中原百姓之坚韧,若不逼到极处,断不会行谋反暴乱之事,所以先生,含章不愿看汝南生灵涂炭,还请您帮忙看顾,含章亦会各县巡视,与上周旋,给百姓争这一线生机”
赵含章将信放在一旁留待墨迹干透,坐着沉思起来,傅庭涵不知何时也坐在了田埂上,见她一脸呆呆的,便道:“实在不知道怎么和铭伯父写信,不如将两封公文抄一份给他?”
赵含章赞许的看了傅庭涵一眼,然后将两封公文的大致意思写下来,托付赵铭看顾一下西平县,顺便帮助一下汲渊。
给赵铭写完信,再给何刺史写回函就要简单多了,其实就是打官腔,表示自己会尽力筹措粮草,不过今年民生艰难,夏税时汝南郡便已经元气大伤,到现在郡内各县都有些异动,百姓流散离开汝南郡的不少,只怕很难筹措到足额的赋税。
赵含章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推脱之话,最后叹息一声道:“希望明年能少一些战事,也风调雨水些。”
傅庭涵抿了抿嘴没说话,如果真如她之前所言,这时代正好处在天灾频发的时候,那想要风调雨水就太难了。
赵含章心里也明白这一点儿,所以她才那么急着让各县修建水利工程,不惜自掏腰包以工代赈。
只希望这些水利工程在将来多少能有些用处,哪怕只是一点儿,那也能多缓解一下趋势。
不过天灾先不管,还是先把人祸摆平吧。
赵含章有了种紧迫感,不再在泌阳县停留,她直接指了梁宏为新县令,为此特意招了调派过来的队主李天和郭老爷马老爷一起吃了一个饭,主角就是梁宏。
宴上,赵含章亲自把盏给郭老爷马老爷倒酒,笑吟吟的道:“以后泌阳县就有劳郭老爷和马老爷协助梁县令,大家一起努力让泌阳县越来越好。”
郭老爷和马老爷消息灵通,主要是赵含章人就在泌阳县,公文一批复,泌阳县这边就贴出公告来。
县衙要求的赋税直接比公文上公布的少了一半,便知这是赵含章的意思。
不管他们和赵含章的恩怨,只这一事他们就是真心钦佩赵含章的,不是谁都有胆子拒绝朝廷和刺史府分派的赋税的。
即便胡县令是他们的好友,这一刻,他们也觉得泌阳县的县令换得好。
俩人心中幽幽叹了一口气,扫了一眼坐在梁宏身侧的李天和,知道他是赵含章留给梁宏的底气,于是挤出笑容,举杯和赵含章道:“我等荣幸。”
? ?哎呀,差点儿更错,更到满宝那边去
?
????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321章 多情不寿
第321章多情不寿
赵含章很满意他们的识时务,将李天和交给梁宏,她和梁宏道:“李天和便是我留给你的底气,他会给你撑腰,所以你不用惧怕谁,只需听我号令,管好治下百姓。”
梁宏没想到自己一个没定品的士都能当县令,因此又激动又感激,他郑重的应承道:“下官定不负郡丞所托。”
赵含章亦对他郑重的点了点头。
对李天和,赵含章只有一句话,“屯兵屯粮,每日都要坚持练兵,即便是农忙时,也不可松懈,如今天下不安,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到了伱们。”
她道:“今日辛苦一些,你们在战场上活下来的几率就大一些。”
李天和亦郑重应下。
赵含章这才继续巡视之旅,他这一次去的是确山县,走过确山县便往东南去正阳县
如今正逢秋收,哪怕今年的收成很一般,甚至因为夏季那会儿吃了不少青苗而产量不高,但因为地里有粮食,百姓内心的不安被微微抚平,大家又龟缩在壳里得过且过的过着。
赵含章一路走过去,巡视民情,考察县令的能力。
因为赵含章诛杀胡县令的事早已传遍汝南郡,所以近来县令们都老实得很,不管他们认不认赵含章这个女郡丞,她手中都拿着官印,名正言顺的管着他们;
且她手中还有兵,又心狠手辣,谁敢招惹她?
于是就在赵含章留在泌阳县的一个月时间里,汝南郡下跑了两个县令,哦,不能说跑了,文雅的说法是挂印而去。
他们不屑与赵含章为伍,所以挂印回家或云游去了。
赵含章没有派人去追,也没有秋后算账,当时便下令让两个县的县丞暂接县令之职,安抚百姓,整改县治。
透过赵含章在西平、上蔡、灈阳和遂平泌阳的政策,各县官吏都摸到了这位新郡丞行政的特点。
她同情百姓,所以每到一个县,最先要求的便是安抚百姓。
两个县丞也不笨,当即就接过县令之权,亲自下乡安抚百姓。
县令本来就是坐在县衙里发号施令的人,具体实行还是得看县丞和主簿等人。
尤其大晋的官员多以风雅为傲,对太过庸俗的庶务是看不上眼的,所以百姓们对县令可能还没对县丞熟。
县丞亲自出面,百姓们的躁动勉强被安抚了些,尤其赵含章还令西平和上蔡支援了一些他们粮食,他们又打开库房赈济,百姓们便慢慢安定下来。
剩下的三个县的县令则是安静如鸡,甭管以前什么样,现在看着都很是老实。
赵含章特意留在泌阳县一个来月,为的也是等着看他们的反应和处理事务的能力。
一路巡视和考察过去,她不追究以前,只要安静如鸡的县令有心有能力,她便能既往不咎的待之;
若是一个多月的时间都处理不好县务,那不是无心,便是没有能力了。
而在县令这个位置上,没有能力和无心一样不能忍受,所以赵含章又换了一个县令。
不过她这次没杀人,而是直接和县令道:“君不适合这些俗事,何必在这红尘中沉浮?”
换言之,你不适合当官,回家去吧。
这位于县令也知趣,没有让大家闹得很难看,赵含章这么一说,他包袱一收便带着家人潇潇洒洒的走了。
赵含章还亲自去送人。
于县令站在马车边上,上下打量了一下赵含章,因为不是上下级关系了,她对他又还算礼遇,他便没有把自己再摆在下属的位置上,立即拿出了士人的风度来。
他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含笑道:“郡丞如此操劳,小心不得善终。”
跟在赵含章身边的伍二郎和听荷立即眉头一皱,全都凶狠的看向对方,觉得他在诅咒赵含章。
赵含章只是愣了一下便一脸知己样的叹息道:“还是君懂我呀,但在其位谋其政,若是百姓故,不得善终便不得善终吧。”
于县令被革的原因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只不过他的行为还在赵含章的忍受范围内,所以赵含章才让他平平安安的离开,她也不想立一个杀人狂魔的人设。
于县令笑容微浅,认真地看了一眼赵含章后退后一步,深深地与她揖了一礼,转身便上马车离开。
赵含章站着受了这一礼,目送他离开。
于太太见他放下帘子后便叹息,就问道:“郎君可是舍不得?”
“虽然丢了前程可惜,但还不至于为此叹息。”于县令摸着小胡子道:“我是可惜赵含章,她太过多情,只怕难以长寿。”
于太太一脸迷茫,“她不是定给傅家了吗,昨天还看到傅家的大公子跟在她身边了,怎么,他们闹掰了?”
怪不得今天没看见傅庭涵陪在她身边。
于县令:“我说的多情不是男女之情,而是她对百姓的慈心。唉,这个世道,民生艰难,她如此忧民,将来必定伤心,寿命能长久才怪了。”
于太太目光微闪,顿了一下后压低声音道:“但听说她还禁止神仙方,自己不吃,竟是也不许别人吃,郎君,那神仙方是真是假?”
“当然是假的了,不然今日何晏在何处?”
于太太:“你少糊弄我,何晏若不死于人祸,焉知不能长寿百年?”
于县令:“是真的假的,不然你看舅兄百年之后,看他能不能活成神仙。”
于太太:“他要是真活成了神仙,难道我还能成仙一样看见吗?”
夫妻俩斗着嘴渐行渐远,赵含章则在烦恼起新县令的人选来。
这一位于县令是真的不太管事,所以县务一塌糊涂,赵含章看不上县丞,派人一查,直接依律把人塞到牢里去了。
所以赵含章现在不仅缺一个县令,还缺一个县丞。
没有人才便开始琢磨起她赵氏的那些兄弟起来,赵含章开始列举名单,还问傅庭涵,“你觉得谁合适?”
傅庭涵看不出来,“你要是不能决断,那就让他们考试吧。”
赵含章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好主意,那我给他们出几个题目,嗯,你也给他们出几个题目,作为县令,最少要会计算田亩赋税这些吧?”
傅庭涵没有犹豫便应了下来。
“既然要考试,那就不能只面向赵氏了,干脆广而告之,召集天下英才吧。”
“天下英才?”
“呃,汝南郡人才?会不会太局限了?”赵含章不甘愿道:“或者是所有听到这个消息赶来的人才?”

? ?明天见
?
????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322章 招贤令
第322章招贤令
秋收即将结束,各地在轰轰烈烈催缴秋税时,赵含章公告各县各地求才。
既然已经做得这么大,赵含章当然不会只求一二人才,她无限量的求才。
公告上说:“民生凋敝,奸宄不禁,天下有识之士莫不伤心,含章力有限,只求在这汝南郡内给百姓一片净土,愿与诸君共努力,让百姓在此不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天下有才者,凡闻此公告,有愿与含章同道的,都可往西平而来,含章在此静等诸君。”
公告张贴而出,消息很快从汝南传到豫州,甚至是豫州之外。
商人们来往,旅人们出行,都带上了这个消息,有的甚至还抄了一份公告带到外面。
酒楼饭馆里,有人眼含热泪的看着这张被传递许多次的公告,喃喃道:“让百姓衣能蔽体,食能裹腹吗?”
旁边一人听到他的低语,也略微激动起来,拉着他问,“王兄可要去汝南吗?”
王臬沉吟片刻,最后咬咬牙道:“去1
对方立即眼睛一亮,与他道:“我与你同去1
“好,那我们这就回去收拾行李,即刻启程。”
“走。”
说走就走,这个时代的士人就是这么任性,俩人回家一收包袱,和家里说了一声便跑了。
家人追出老远,见追不回来人,只能无奈的放弃,不过家人们觉得他们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回家来,“那是个女郎,虽已做了郡丞,但未来能走多远?竟然就被一求贤的公告勾去,真是任性妄为1
王臬和好朋友谢时就这么跑了。
这则公告还在流民苦力中流传,但他们关注的是另一面,“那去了汝南,岂不是可以安居乐业了?”
“这世道哪有安居乐业之所?”
话是这样说,但大家还是忍不住往汝南的方向去,甭管那里能不能真的安居,至少上位者流露出了这个意思,那里说不定活路就比较大呢?
也有野心勃勃的青年捏了捏拳头,看了一下自己勉强强壮的臂膀,觉得他们或许也可去那位女郡丞那里求个职位呢?
虽然他们不识字,但他们有力气,敢不惜命啊,才嘛,总不能只看识字与否,冲锋陷阵也算吧?
也有非世家贵族,但读过书,只是无缘定品的人看到或听到这封公告,加之汝南郡各种消息的冲撞下,他们也决定去汝南。
“观她这两年在汝南郡的所为,不是沽名钓誉之辈,或许可以一试。”
“听说现在西平县县令就不是定品出身,而是寒门,之前是上蔡县的县令的幕僚。”
“那遂平和泌阳县的县令也不是定品出身,而是原来的县丞,可见她取用人才并不看定品与否。”
潜台词是,我们都是有机会的。
寒门出仕艰难,他们有心为国效力,但苦于没有门路。
家世不显,在中正官定品时就被刷下来了,所以寒门出仕只能给人当幕僚开始。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难有所成,近些年比较有名的寒士就是孙秀了。
他算是最成功的寒士了,为司马伦出谋划策,权倾一时,可以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废太子,杀名臣,不该干的全都干了一遍,但就是那样,他也只是幕僚,终生没有得到一个官品。
哦,这位死得也恨惨就是了,寒门士人表示不屑于学习他。
但道理是共通的,孙秀那么变态,未必没有他怎么努力也不能出仕的原因。
孙秀难道没有才华吗?
不,他比当下许多人都优秀,不然也不能在一片混战中站到最顶峰,把朝廷玩弄于鼓掌之中,可他就是没有光明正大站在朝堂上的机会。
而如今赵含章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哪怕只在汝南郡内,那也是一个天大的,难得的机会。
于是不少人相约着往汝南郡去。
赵含章巡视过所有的辖县,带着她的移动小朝廷回到西平,此时秋收已经结束,汲渊主持着让各县收足了赵含章规定出来的赋税,连赵含章欠何刺史的那批军粮也凑出来了。
汲渊如此能干,赵含章感动不已。
看到越发精瘦的女郎,汲渊也很感动,俩人相执泪眼,赵含章眼含热泪,“先生辛苦了。”
汲渊:“我不辛苦,女郎才辛苦。”
一旁的赵铭看不得他们怎么黏糊,眉头一皱就看向赵含章,“你这次出巡时间也太长了,竟然花费了两个多月。”
赵含章就叹息道:“这是无法之事,伯父不知,各县情况都不好呀。”
赵铭瞥了她一眼后道:“你广发招贤令,朝廷那边应该知道了,族长应该也收到消息了。”
赵含章此时并不怂,笑了笑问:“那叔祖父可有恭贺我?”
赵仲舆有没有恭贺赵含章不知道,但朝廷对何刺史竟然把汝南郡给一个女子掌管很有意见。
要不是此时洛阳正需要各方来救,此时一定不能善了。
而此时,洛阳自身难保,朝臣们虽有很多意见,却不好让这样的小事占去精力,当务之急还是催促何刺史和苟晞出兵击退匈奴军。
不过,朝堂上大家没说什么,私底下大家却对赵仲舆阴阳怪气起来,“尚书令,要说厉害还是伱们赵家啊,那赵含章是赵公之孙?我怎么记得继承赵公爵位的是令公子?”
赵仲舆面色平淡道:“多谢夸奖,三娘在家中时便时有人称赞,她也的确贤惠大方,何刺史看中她的才华是正常的,她若身为男儿,我大哥和祖上不知多荣耀,但女子之身也不差。”
他瞥了嘲讽他的众朝臣一眼,似笑非笑道:“若朝廷得用,我那侄孙女又何至于为这些俗事奔波?”
还不是你们没用,何刺史才用了他侄孙女,所以你们有啥可以嘲讽的?
赵仲舆甩袖便出宫回家。
回到家里,他脸色一下就沉了下来。
赵济也听到了外面的流传,甚至还在酒楼里看到了抄来的公告,上面含章两个大字写得真真的。
所以看到父亲回来,赵济立即迎上前去,赶忙道:“阿父,西平老家似乎出事了,三娘竟做了汝南郡郡丞。”
(本章完)




魏晋干饭人 第323章 大局为重
赵仲舆脚步不停的进了书房,将下人都遣下去后才道:“我知道,你慌里慌张的做什么?”
赵济脸色有些不好看,“这样重大的事,宗族为何不告诉我们?”
赵仲舆掀起眼皮看他,“你以为呢?”
赵济直接道:“赵铭父子站在了她那一边,联合起她来对付我们,阿父,我们远在洛阳,他们不知瞒了我们多少事。”
赵仲舆问他,“你待如何?”
赵济张了张嘴巴,总算察觉到父亲态度有异,无言了半晌才找到自己的声音,艰涩的问道:“阿父,我们就什么都不做吗?由着他们这么欺瞒我们?”
赵仲舆冷冷地看着他这个儿子,胸中积郁的怒气几乎要喷薄而出,但他忍住了,脸颊动了动,越发冷肃,“你想怎么做?”
赵济没说话。
赵仲舆越发失望,盯着他问道:“我把你和大郎送回西平如何?”
赵济打了一个抖,下意识的摇头,摇了一下便僵硬住,不动了。
赵仲舆用力的闭了闭眼,睁开以后冷静了许多,眼中的怒气不见,只是澹澹的道:“此事我已经知道了,你下去吧。”
“阿父。”
这一个称呼瞬间挑起赵仲舆的怒火,他抄起桌子上的杯子就朝他的脸上砸去,赵济下意识的偏头,茶杯擦着他的额头砸在地上,四分五裂……
1...9596979899...2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