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三国之马踏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路人家
马越见状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各位也不必气恼,以我之见,此番羌人抽调人马当在这五六ri内。因为当初我军闯营时,所遇到的阻力还是很大的,远不是区区一两万人能够做到。而且从他们突然派将领与我们斗将来看,也是在那时候,他们才定下的策略。”
这么一听,众人才稍微冷静了一点,但依然很是不忿。在汉人眼里胡人多是重蛮力而少谋略的代表,而现在自己居然中了他们的计,的确让人觉得丢脸。
马越也看出了这一点,便安慰道:“事实上,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桩好事。要不是羌军被抽调了许多人马,我们又怎能如此轻易就突围出来呢?不然,只怕将有一半人伤亡在突围的道路之上吧。”
这么一想,众人心里的气氛才平息了一点,至少这一战的胜利是无可更改的了,这可是今年汉军出兵以来的首胜哪。
“话虽如此说,但我们的问题依然很是严重。”见众人的心情已经平复,李儒便提到了最要紧的话题:“那就是羌军已经东进了,而这几ri时间,已经足够让他们对其他郡县造成一定的威胁,此时不知朝廷其他四路人马又如何了。”
董卓也严肃了起来,虽然他希望其他四路大败,唯有他这一路取胜,这样事后功劳就由他一人独享了。但事实却是,一旦四路大军真个都败了,那西凉之地只怕就要尽数落在羌人掌握,他可就没有根基之地了。一旦没了根基,他董卓便是再有功劳,想要在朝廷里占据一席之地也是不可能的。
“不成,我们不能坐视此事成真,当赶紧前去相助!”董卓当即下了决心。
听他说出这话,李儒和马越二人才住了口,知道自己的意图已经完全达成了。至于接下来事情能不能有所挽回,一切就都不在他们二人的控制之中了。两人想到这里,都忍不住向对方看去,然后相视一笑,似乎是为对方的心有灵犀而感到高兴!
???????????
而就在董卓军将全速向东推进的时候,东边的汉军已经遭受了极大的威胁。羌人果然是如马越他们所说那般,早在数ri之前就抽调了边章军的部分人马东进了。而后,他们便在重新夺取一些要塞之后,将矛头直指此时张温屯军的金城县。
在连续抵挡了羌人的数次进攻之后,汉军伤亡不小,但最要命的却不在此,而是粮食的短缺。在送过两次粮食到来之后,临洮那边就再没有了动静了,此时的金城县内,再次出现了粮食断绝的情况,这让汉军的军心斗志落到了底点,这城显然是守不住了!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75章 各怀私心
金城县城内,汉军士卒们一个个都木无表情地搬运着城头战死的袍泽们的尸体,将他们放到西北角落处焚毁。而一些人则难得有些表情,却也是惊恐不已地被补上城头,以待再次与敌一战。这一切落在匆匆从粮仓处赶回来的周慎眼里,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打算。
很快地,周慎就来到了以前的县衙门,如今的张温驻跸之处。门口的卫兵不知是因为对周将军已很是熟悉了,还是因为早没了心思查证进内之人,就这样随意地将人放了进去。不过周慎此时也是心里有事,完全没有在意这点细节,几步就来到了内堂,正看到一脸愁容的张温还在看着四城送来的军报呢。
“哎,一ri时间,又战死了不下千人,这金城县城防实在太差了一些,却该如何是好啊。”张温心里念叨着,一抬头看到是周慎来了,便赶紧问道:“怎么样,城中粮食还能支撑几ri?”周慎正是他派去查看粮仓的。
周慎一声苦笑:“大帅,城里之粮所剩无几,只够如今这三四万残军用上两三ri的了。要是再这么下去,后ri,最迟大后ri,我们就要断粮了!”
“什么,粮食已经彻底告罄了?”张温诧异万分地站起了身来,心里更是如火烧一般。
周慎却并没有安慰主帅的意思,点头道:“是的,我们已经无法可想了。所以,末将只想向大帅进一言,为了保存实力,留此有用之身报效朝廷,我们还是赶紧弃城吧。”
“弃城?”听到这个说法,张温的面容猛地颤抖了一下:“我已经从前面败过一回了,现在还要一退再退,却拿什么给朝廷一个交代哪?还有,一旦我们弃城而走,羌贼势必衔尾追击,到时没了城墙的倚仗,我们何以自保?”
“大帅,若此时不走,你我就真要全部死在此地了。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能出去,只要朝廷肯再派人马,我们还有将功赎罪的机会哪大帅!这不是只为了你我自身,更是为了这剩下的三五万军士,我们总不能让他们空着肚子去与羌贼厮杀吧?”周慎赶紧鼓动自己的三寸之舌,急急劝说道。
听了他这一番话后,张温本已经打定的主意还是有所变化了:“那你说,我们出了城,该如何自保?”
虽然张温没有往细里问,但周慎却还是听出了他话里的两层含义。其一自然是如何从地位的追击里脱身了,其二则是如何向朝廷有个交代。毕竟大败亏输,还弃城逃跑的罪名可是相当不小的。
“让皇甫将军率一军殿后,阻挡羌贼。想必以皇甫将军之忠勇,足以抗衡羌贼了。”周慎早知道张温会有这方面的顾虑,便当即提出了自己的办法:“还有,此番失利,真论罪责当在董仲颖身上。若非他极力主张分兵迎敌,以我大汉军威之盛,何至于被羌贼个个击破?另外,粮草方面也是他的责任,我军久不得粮,这责任自然要让他担下了。”
还有一点,周慎并没有说出来,在他看来,已经被羌军包围,久无音讯的董卓所部现在只怕是凶多吉少了。而有了这支全军覆没的军队打底,他们能保存一定实力退回东面,显然是可以对朝廷有个交代了。但这说法却过于幸灾乐祸了些,实在拿不到面上说的。
有了这么两个解决的办法,张温就没有再犹豫了:“既然如此,那本帅便下令退军。希望我们能脱得这有用之身,将来再与敌周旋!”
“大帅英明!”周慎当下里便赞了一句,然后就领命前去做弃城的准备,以及下令给皇甫嵩,让其率部殿后了。
五月初八黄昏,当羌人停下一ri的攻城,开始埋锅造饭的时候,守城数ri的汉军突然弃城向东而去。这着实出乎了羌人的预料,但他们依旧紧追了上来,却被早已领命的皇甫嵩率军从侧面袭击,从而截断了他们的去路。
一场苦战之后,皇甫嵩在付出近半人马的伤亡之后,才得以再次脱身,但总算是将羌人阻了一阻,给主力人马以从容脱去的机会。
眼见再追也是难以赶上了,北宫伯玉便下令大军先在金城县里驻扎了下来,稍作休整之后再继续向东。不过,他也并没有就这样放过汉军,谴韩约率一部远远地追杀了过去,务必要更大地杀伤汉军,以为下一步横扫西凉创造更好的条件。
漏夜追击的韩约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自从投顺羌人之后,他名义之上虽然是与北宫伯玉等平起平坐的首领,但事实上他的地位却很是低下。每当有胜仗可以打时,他和麾下的两万汉族军队就被排斥在外,而一旦有辛苦之事时,他们便又想到了自己。比如前几ri的攻城,比如今ri的追击,都是由他这一部为主的。
策马奔驰在道路之上,韩约的脸seyin沉得能滴出水来,而与他并行的一名亲信部将杨秋很快就看出了自家将军的心思来了:“将军,再忍忍吧,只要取下了西凉,情况就不一样了。”
“取下西凉情况就不一样了?”韩约重复了一遍后,却摇头:“你想的也太简单了。只怕到时候我们更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被这些羌人来个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哪!”说这话时,韩约心里竟不由得闪过了那封由自己的亲信带回来的,由马腾所写的书信里的一句话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对我来说,北宫和边章之流皆为异类,而对他们来说,我和这些兄弟又何尝不是呢?现在,是因为各自还有利用价值,所以大家才能和衷共济,却也已经分出你我了。一旦西凉真落入我手,只怕我们这些汉家人,就会被他们视为不安定因素了,只怕……”越想之下,韩约心头越是发凉,当即一勒缰绳,停下了马来,同时下令:“让大军暂停前进,就在此驻扎,到明ri天亮之后再向东。”
杨秋根据韩约之前的几句感叹已经猜出了他所想的,便也没有再进言什么。至于其他的汉人兵卒,也不想这么大半夜地在外奔波,既然将军说休息,大家自然乐得轻松了。很快地,这支追兵就在路边驻扎了下来。
就是当初想用离间计的马越也想不到,自己之前的一手准备居然挽救了汉军,不然要是让韩约他们继续追击下去,只怕已无斗志的汉军会彻底崩溃的。、
而北宫伯玉他们显然不知道这一点,在金城县里整顿了两ri之后,才留下千把人守城,而后继续率军东进,这次他们的目标将是哪里呢?
??????????
就在羌军主力离开金城后不久,董卓军便已悄然掩到金城县附近。此时通过一路之上的种种迹象,以及询问逃散的西凉百姓,他们已经可以确信羌军主力果然又一次东进了。这让董卓和众将对马越、李儒的判断大为佩服,想不到这两人竟真的一下就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在派出人马查探那边金城县里的情况后,董卓便招集了麾下将领,商量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办了。当然,大家都很清楚,他主要想问的,还是李儒和马越二人,两人经过前次的优秀表现,已经得到了全军上下的信任。
马越也不谦虚,在沉吟了一阵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公,以在下之见,无论金城县里是否驻有羌军,我们都不必惊动,悄悄地从旁绕过,继续东进为好。如此,方能起到奇兵的效果,想必到了现在,羌贼尚不知我军已突围的事实吧?”
董卓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了更为信任的李儒,看他有何见解。而李儒也果然没有让他久等,随后道:“仲凌所言很是稳妥,现在我军不过万余,论起战力来实在比不得正交战的双方。若是强行介入战斗,我们的折损必大。反倒不如利用现在我们最大的优势——敌我皆不知我们已脱困——来做一做文章。只要我们能找到一个恰当的时间,在一个恰当的地点突然出击,在战局上才能起到大用处。”
两人都这么认为,其他人便更没有反对的理由了。只有郭氾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以二位先生看来,我们接下来该往救何处呢?是去陇县,还是回临洮?”
“临洮!”李儒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里还屯有我军必须的粮草,只要我们保住了那里,便还有与敌一拼的机会。”
马越没有做声,但他却知道这是董卓的真实意图了。董卓早就想要看到其他四路人马溃败,而独有自己一路胜利了。现在,正是时候,只要将粮草控制在手,便能另图他谋。至于西凉此时的局面,当然由张温去顶。
马越知道其中利害,却并没有出言反对,因为这也是他之前定下的策略。
谁能想到,本来很是简单的一场战斗,因为敌我四方面各自有着不同的私心,竟开始变得有些复杂起来了……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76章 唇齿相依
董卓军在于是夜趁黑从金城县下经过后,便ri夜兼程,直往临洮而去。其实董卓军中上下人等对临洮是否能保得住还是有着不少疑虑的,毕竟那里现在只剩不过一两千人守城了,若羌军强攻的话,或许没等他们抵达,城便被破了。所以这一路之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以最快的速度赶向临洮。
而这马不停蹄的赶路,也体现出了之前马越所带来的那些肠袋装粮食的好处来了。这些本就已经煮过,只要和上一点水就能充饥的食物,使得大军根本不用停下来埋锅造饭,这就大大地节省了时间,这让董卓对马越更是心生赞赏。
而正因为有此内外之因,董卓军只用了六天时间,在五月十三这天便来到了临洮城外十余里处。不过旋即,大家便都听到了城那边传来的厮杀之声,远远望去,正看到了有一支人马正对着临洮的西门猛攻呢。
“是叛军!”众人当即就反应了过来,但面上却无惧se。因为他们已经可以确信临洮城并没有被破,而且这攻城叛军的兵力尚不及自身。
原来,就在数ri之前,当北宫伯玉从金城县离开,兵发陇县的路上,便有人向他提出了分兵攻下周围州县的计划。在其看来,只要将陇县周围的州县尽皆拿下,已成孤城的陇县自然更难以守住了。而临洮,作为羌人已知的陇西,乃至于西凉一地的粮仓所在,他们自然不会放过了。
但这一分兵,羌人自然不可能派出太多人马攻打临洮。好在通过细作查得,现在临洮城里不过一两千的守军,那只要派出五千人马,就足以慢慢地夺下此地了。
但羌人全然没有想到,就当他们攻打临洮小城时,竟会有一支人马突然从后方出现,而当他们发现时,汉军已经来到距自身不到数里之内了。
此时,临洮城已经陷入了一片恐慌。因为要救董卓,牛辅前番已经派出了半数人马,现在手底不到两千兵卒。在看到羌军五千来攻时,顿时就让举城为之惊骇。但到了这个时候,也只有死守一条路了,好在城中尚有数万百姓,牛辅便把他们都召集了起来,配合着守军一起对抗不断攻来的羌人,这才勉强抵挡住了羌人的几番进攻。
这些百姓虽然放在城外,与敌一战只有送死的份,可有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只要搬起石头砸下去,或是拿起长矛大刀往下挥刺的情况下,他们所能起到的威慑作用还是不小的。也好在临洮城现在粮食充足,再加上有前番被围攻之事,有了一些准备,才能靠着这些百姓和少数的军士顶住了敌人的进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的伤亡也在迅速增加,待到董卓大军赶到的时候,他们也已经陷入到了困境之中,坚持不了太久了。
而就在此时,远远地,一面绣着斗大董字的旗帜突然被人张了起来,旋即,无数人马奔腾着向城外的羌人发起了进攻。看到这一幕的城头军士和百姓都是jing神大振,纷纷高叫着用手中的兵器向还在攻城的羌军发起了疯狂反击,顿时又把羌人的一次进攻给粉碎了。
“杀啊!”一万多汉军高喊着,杀进了全无防备的敌军阵中,又一次将前段时间郁积下来的怒火尽情地向敌人身上发泄。而羌军则因为突然受袭,再加上本就是在攻城,体能上就差了一截,顿时就被杀得大败。
除了千许羌军得以脱身逃走,其他人不是被俘,就是被当场格杀在临洮城下。在几个月后,羌人再一次于此城下受到了重创。
当看到羌军溃散,危机终于解除之后,牛辅才打开城门,急急迎了出来。一见到军前身着戎装的董卓,他就立刻大礼参拜:“末将见过主公!主公能安然归来,实在是可喜可贺。”其他随他一道出迎的将士也纷纷拜倒,人人都喜不自禁,这段时间来的不安情绪这回终于算是可以过去了。
董卓这时才跳下了马来,大步来到牛辅等将面前,将他们一一搀扶了起来:“你们做得很好,没有让我董卓失望!尔等个个都是有功之臣,待此番战事得胜,某必会向朝廷具表褒奖,到时各位俱能得朝廷封赏!”
“谢主公!”众人再次行礼感谢。而后,众人才簇拥着董卓进入了临洮城。
这时,在迎接大军的人群之中,两双眼睛却盯向了跟随在董卓身旁的马越,目光里流露出极深的嫉恨之意,而这两人,正是方正和许令。
“没想到,他马仲凌真有如此好的运气,此番一去,就立下了大功劳……”方正的话里充满了愤恨不平,深为自己没有能捞到这个机会而后悔。
“这一来,他马仲凌在主公心目里的地位就再不是你我这样的幕僚所能比了。你看,他跟随在主公身旁的位置,几乎可与李文优相当了。”许令看着与李儒一起伴随在董卓左右的马越,心头更是愤愤难平。
两人把话说到这里,都忍不住看向了对方,一个想法已经从他们的心里产生。
一个才投效主公不过半年多的黄毛小子,居然就已经爬到了他们这些追随主公多年的谋士之上,这换了谁都难以接受的。但在这个情况下,他们又能怎么办呢?正因为如今只靠一人之力无法再与马越一争,两个一向交情不怎么样的人才生出了唇齿相依,惺惺相惜的感觉来。
是ri夜间,已经洗去了一身疲惫和征尘的董卓就把属下的所有文武都召集到了自己的大堂之上。虽然他身体依然没有恢复过来,但眼下的局势已经容不得他休息了,必须尽快对西凉的情况做一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做出下一步的计划来。
与会的,除了有之前他所重用的武将和谋士外,还多了两个人——马越和华雄。前者之前就曾参与过这样的重要会议,但都是身在最末的,但这回却已不同,其位置只在李儒之下。而后者,随着那次对羌人的连战连胜,也已经深得董卓之心,便也将他提拔到了心腹的高度。当然,以华雄现在的见识和谋略,来这样的会议亦不过是表明其不同一般的身份而已,谁也不会想要他当堂提出什么意见来的。
“牛辅,你身在此地多时,想必对如今的局面所知更为详细,就由你来说说现在羌人的情况吧。”董卓很快就进了主题,看向自己的心腹手下。
牛辅沉吟了一下,便道:“羌人势大,如今已对我陇西各县进行了攻打,而他们的主力更是已经陈兵陇县之下。虽然目前还不曾收到陇县被攻陷的消息,但若是继续这么下去,只怕陇县终将难保!”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想出对策来了?”董卓说着将目光转移到了一众谋士的身上:“各位可有什么主意么?”
“主公,以我们如今的兵力,守在临洮或许还行,但若想出兵救陇县,只怕是力有未逮哪!”方正急忙开口说道,显然是生怕有人抢了风头。
“不错,以在下之见,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还是守住临洮,静等事态的发展。想必朝廷是不会坐视我陇西乃至于西凉完全被羌人所得的,很快就会有援军到了,到时我们再出兵攻敌也不为迟!”许令也力挺方正的看法。
董卓听了他们的话后,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把目光移动到了李儒和马越二人的身上,等着他们的意见。虽然他之前一心想着保住临洮,更希望张温等大败,可马越也曾提醒过他一旦真让陇县失守,他这小小的临洮成了孤城就更守不住了。
马越感受到了董卓的意思,却并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看向了李儒,毕竟论起与董卓的关系,他还是无法与李儒相比的。但后者却没有说话,只是略一点头,做出了由他先说的示意,马越这才开口:“在下却认为两位的看法不妥!这陇县乃我西凉治所,若是真出了什么意外,谁都难逃其责!还有,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难道就想不到么?若是整个西凉尽被羌贼所得,临洮即成孤城,纵有再多的粮食也根本无济于事。所以在下以为我们必须出兵,若我们不能尽快出兵,只怕到时候整个西凉都将被羌贼所得。”
“你说来轻巧,以我们现在的兵力,怎是羌贼对手?”许令出言反对道:“还是守在城中才是正经。以我城中存粮之丰富,足以守住数月了!”
“就是,而且就我看来,你马仲凌有此想法还是因为自己的家人身在陇县之故吧?你这是要用主公的人马去为自家打算,实在是让我等齿冷!”方正和许令已经结成唇齿相依的关系,当然是要出言相助了,而且一句话就点中了马越最敏感的身份问题之上。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77章 被忽略的问题
在决定劝董卓出兵之时,马越已经想到了会有人拿此事作为攻讦和否定自己的手段。所以在面对方正的质疑时,他并没有显出慌张来,只是坦然一笑:“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人非草木,岂是无情,家人身陷险地,我这个为人子的自然想要搭救。但我劝主公出兵却并不是因为此,而是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主公今后在西凉的发展。”
“巧言令se!你可有自己说这话的凭据么?我却认为还是任由羌人攻下的陇县为好,这样主公在凉州也少了掣肘。”方正不屑地冷笑一声,这里都是董卓的亲信之人,有些话倒也不怕说得直白些。不过,董卓在听方正如此说话后,依然有些不快,这点当事者就不知道了。
“鼠目寸光!”马越忍不住嗤笑说道:“适才我便说过了,陇县乃我西凉治所,若是一旦被羌人攻陷,对我西凉的战事大局的影响将是极其巨大的,到时以我一万多人马,凭的什么与数倍之敌周旋,就凭城中那些堆积如山的粮食么?而且这民心也必将因陇县的失守而彻底崩溃,便是之后朝廷大军来了,想要收拾残局都不是易事!”
方正被马越如此当面奚落,心头更是火大,但一时却又想不出反驳之话来,只得将目光投向许令寻求帮助。许令心里暗骂一声笨蛋,这才开口道:“仲凌所言虽然有些危言耸听,却也有几分的道理,这陇县的确丢不得。但你也不要忘了一点,我们现在的情况可只有一万多人马,凭的什么去与羌人一较短长?”
“若只论兵力的话,我们确实是要大大地弱于羌贼的,但这只是表面的情况而已,战斗之胜负向来不只看人马多寡,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还少了么?各位不要忘了,这里是西凉,是我大汉的疆域。羌贼,远道而来,终究有着缺陷,只要我们能善于利用这一点,就不怕他们不败!”马越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儒听他这么一提,眼睛就是一亮:“仲凌所言可是想到了什么可以借助的势力么?”
“不错。西凉除了我们所在的城池之外,尚有不少豪门世族的坞堡。既然他们身为汉家人,此时家国有难,也该是让他们尽一分力的时候了!”马越信心满满地道。他之前就已经埋下的种子,到了这一刻,终于可以开花结果了。
1...2930313233...1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