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马踏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路人家
不过,为了不真个使关系搞得太僵,李实又道:“若是马公子真的人手紧缺,我们还是可以出一分力的。我堡中人四百多壮丁,这次可以借给你三百……”
听到这话,马越更是苦笑不已,自己原来想要的是三千人马,可对方却只肯给三百,这也实在太……
就在马越还盘算着该如何继续说服对方的时候,突然一阵咳嗽声从外面传了进来。那李家兄弟一听这动静,立刻就都从席位上起了身,恭敬地看向了门前。不一会儿,一个颤巍巍的老人便在两个少年郎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见过父亲!父亲,你身体一直不见大好,今ri怎的突然来了?”李家两兄弟都有些诧异地问道。这个突然而来的老者正是李家的家主李佑了,只是今ri说好的,父亲是不会来搀和此事的,怎么却来了?
“公子便是董仲颖帐下的幕僚,马……叫马什么来着?”老者一双浑浊的眼睛上下端详着马越道。
“小子马越,见过李太公!”马越不敢托大,也行礼如仪道。
“哦,马公子果然仪表非凡哪,比起我的这些个子孙要有出息得多了,年纪轻轻的就已经为国效力了。”李佑说着又咳嗽了两声,随后才又道:“你此来为何?”
马越就又把刚才的一番话说了一遍,然后静等李老太爷的回应。他隐约地猜到,这个老者的出现,绝对是事情有转机了,不然他根本不必出来的。
“你要多少兵?”李太公笑了笑后问道。
“三千,只要三千就足够了。”
李太公略一思索,随后点头:“好!我们李家给你,不过我却有个条件。”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80章 事情有变
见李佑到来,马越心里就已经犯起了嘀咕,李家只让李实二人和自己商谈已经够了礼数,实在没有必要让家主出面,那么他的出现就一定藏着什么其他原故。而李佑的说话更是让他感到诧异,居然突然同意借兵一事了,这实在太值得玩味了。
而李实和李虚二人也感到有些不解,李实更是忍不住叫了一声:“父亲……”想要询问一二,却被李虚用眼神示意打断了。既然是父亲亲自来做的决定,就必然有其原由,他们两人可不敢在此大事上违背家主的意愿了。
经此一耽搁,马越便已打定了主意,无论李家怀着什么样的目的,肯出兵总是好的,所以他便是一笑后道:“还请李太公直言条件,只要我能够做主的,在下一定答应。”
“好,爽快!”李佑轻咳了两声,才用嘶哑的声音继续说道:“我们李家也是汉人,自然是希望为家国地方做点事情的。不过,我们李家毕竟势力单薄,一时是拿不出太多兵力来的,如果官府真要向我们借兵,就请宽限个两三ri,待我们从当地招募一些人马之后再行援助于你,马公子以为如何?”
对于这个条件,马越是很能够明白的。这是李家为了防止官府事后拿这一点说事,以他们蓄养私兵的名义定他们之罪,才想出的托词。对此,马越自然不会不肯了,便点头道:“三千人马并非小数字,以李家一家的确有些难为,宽限几ri也是应该的,在下能够替我家主公做这个主!”
“好……咳咳……”又是一阵咳嗽之后,李佑才伸出两根手指:“这第二个条件,则是事成之后,我们李家希望能获取陇西一地供给军队粮食和一切辎重的差事,至于以往在陇西及西凉其他郡的生意也能不变,不知马公子能做得这个主么?”
马越一听这个要求,心里便是一动,知道对方这是为了将来在作考虑了。一旦此战得胜,朝廷在西凉各郡的兵力必然会大增,只要李家能揽上了粮食和辎重的生意,势必能扩大其在地方的影响,从而使家族势力大增。对此一点,马越倒是无所谓的,想必即便是董卓,也会做出妥协,毕竟有个庞大的家族为军队服务还是很有利于军队发展的。
不过,马越却也不敢轻率地就把此事一口答应下来,他不过是个无官无职的幕僚而已,朝廷大事可没有他拍板的权力。所以在沉吟之后,马越只有如实说道:“此事在下可无权做主了,不过我却可以尽力去劝说主公,由他出面来做成此事。不知在下这么说,太公可否接受?”
李佑笑了,随后点头:“马公子果然是个做大事的,即便在如此情况下也不肯轻易承诺一些自己无法做成的事情,好,好,好!有马公子这一句话,老夫便信你了,人马必在三ri之后派往临洮!”
“多谢太公仗义出兵,在下代凉州百姓谢过李家上下!”马越闻得对方已经应允,便立刻欢喜地从席位上起身,郑重其事地朝着李家三父子行礼道谢。随后,又道:“至于李太公的赞扬,在下实不敢当,我不过是尽了一个幕僚谋士的本分而已。”
既然事情已经达成的共识,马越和李家之人的关系就变得很是融洽了,当下里,李佑便命人摆下了酒宴,请马越喝了一顿酒,然后才将他礼送出了李家坞。当看到李家人如此高规格地款待马越时,王风等心腹之人都有些傻了,这个公子还真是好手段哪,这让他们对马越的敬仰更是加深了。
骑着马离开李家坞后,王风等便在那啧啧赞叹了起来:“公子真是好大的面子,这李家身在陇西,向来是连太守的面子都不怎么卖的,没想到今ri竟会如此礼待于你,实在是让我等也是与有荣焉。”
马越打了个哈欠,摇摇头使已经有几分醉意的自己清醒一些,这才说道:“事情可没有你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李家态度前倨后恭,最后更是如此客气,也出乎了我的预料,而事情如此不同寻常,他们竟会这么痛快就出兵,也必然有着什么缘故。”
“那是什么缘故呢?”众人不禁有些好奇地问道。
马越苦笑道:“这个我也想不到了,或许是他们已受到了来自羌人的威胁,为了自保才不得不与官府合作。又或者是,他们已经能够断定我们此战必胜了,但连我都没有这个把握说此战必胜,他们又哪来的底气呢?不过能借到兵终究是件好事,总算是能对主公有个交代了。而且,一旦有一家肯出兵相助,其他六家便会被带动起来,七家能借到两万多人马,再加上主公手中的一万多人,有此三万jing兵,就足以和陇县的人马遥相呼应了。”
王风等人听了这话后,也是连连称是,心中更是乐观,但马越心里依然对这次李家的行为感到疑惑,但至少目前看来却是得不到解答了。只是他不知道,自己在回到临洮之后,便能很快知道事情的真相为何了。
??????????
去时匆忙,借到兵归来的马越就轻松得多了。不两ri工夫,他就回到了临洮县。但他进城之后,就发现了城中军民都有些异样,似乎人人都很是兴奋,没有了之前那种人心惶惶的压抑,这让他很是不解。
不过现在却不是细究城中变化的时候,在吩咐王风等回住处休息之后,他便径直去董卓那里回禀一切了。才进了门,他便看到了方正从对面行来,对于这个已经有些撕破面皮的同僚,他只是略点了下头,就算是打了招呼了。
但今天着实有些古怪,往ri见到马越只是鼻孔向天,哼上一声的方正这回却主动开口了:“哟,这不是马仲凌么?怎么,你终于又立功回来了?”
虽然对方这话里还是带着明显的调侃和恶意,马越还是笑了笑道:“原来是方兄哪,在下确实是立了点微末的功劳,替主公借到了数千人马。却不知方兄最近又做了什么呢?”
方正听出了马越的嘲讽之意,脸上闪过一丝怒容,但随即又平静了下来:“我自然没有马仲凌你这么能干了,你们马家个个都是厉害人物,我这等小人物自然是甘拜下风了!”说着似是幸灾乐祸地看了马越一眼,便扬长而去。
这让马越很有些摸不着头脑,只得在自失一笑之后,继续向里而去了。很快地,他便来到了董卓ri常处理事务的所在,立在门前道:“在下马越求见主公!”
“进来吧!”李儒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但听在马越的耳朵里却有着几分别扭。但他还是应声走了进去,而后再次恭敬行礼之后,等待着董卓的垂询。在正事上与董卓有所接触的时候,马越都显得很是有礼,这样才能不使对方对他生出什么不满了。
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有些不同,在马越行礼之后,董卓并没有如往ri般亲切地叫他坐到一旁,然后开始谈事,而是沉默了一阵,随后才道:“仲凌,某可真没有想到如此待你,居然还换不得你的一片忠心!”语气里充满了失望。
“啊?”马越微有些惊讶:“在下自从投效主公之后一直便忠心办事,实在不敢领受主公的如此形容,还请主公将此话收回!”
“哼,收回?你最近做了什么,难道真当某不知道么?”董卓冷笑了一声:“莫要以为自己借口借兵离开了此地,某就会忽略掉一些事情。”
“在下委实不知主公所说是何。在下这几ri来一直奔波在外,忙于借兵之事,如今刚从李家借得三千人马,回来想要报于主公却被如此责怪,实在是难以承受!”马越说着便是一躬到地,只等董卓的回应。他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竟让董卓怀疑起了自己,怪不得刚才方正会有如此态度了。他可不想事情真的无法挽回,那样对自己可很是不利啊,必须用直接的方式来告诉董卓自己的委屈。
“哼,到了这个时候你竟还想欺瞒于我么?”董卓拍了一下几案道:“文优,把那战报交给他看个清楚!”
“是!”李儒拿起一份竹简来到了马越面前,递了过去:“仲凌,你自己看看吧!”
马越接过那写满了字的竹简,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随即脸se也是一变,事情竟发生了如此变化,怪不得李家会突然改变主意借兵自己,怪不得董卓会有此态度,原来一切根源都来自此哪!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81章 兵发陇县
这一份战报,其实真正意义上是一份捷报,是陇县汉军大破羌人的一份捷报。就在五月十九ri,当马越还在赶往李家坞的时候,陇县汉军就设下陷阱,重创了围城的羌军。
张温通过查出城中内jian李相如,从而将计就计,伪作开城投降,实则却在城中设下了陷阱,当羌人妄想于夜间突然入城夺地之时,却正好一头撞进了汉军的包围圈中。几万想要一举夺下城池的羌人被困在了外城和瓮城之间狭小的空间里,完全无法发挥出该有的战斗力,就被汉军杀得人仰马翻,损失惨重。
战报的最后,就提到了双方的伤亡对比,汉军只有不到千人在最后时刻因为羌人弃马夺外城而逃时被杀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损伤,而羌人则在城中丢下了上万具的尸体,再加上随后汉军衔尾杀出,又斩首数千,可算得上是一场完胜了。
这场胜利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汉军所用的策略——将计就计。因为找到了羌人在城中的内应,从而借此引他们入彀,而后一举歼之。而马越也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一定是董卓认为这次之胜有自己的功劳,所以才会如此怀疑自己的,尤其是他还看到了那战报最后所记录的有功之人中便有自己的父亲和兄长的名字。
“怎么样,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么?还不承认你在暗中替陇县那里出了力么?”李儒见马越抬起头来,便问了一句。
马越苦笑了起来,将手中竹简递了回去,然后才看向董卓:“主公以为此番陇县的大胜是因为有在下出谋划策么?”
“难道不是么?陇县有羌人内应可是你率先提出的,你更是让兄长急急赶了回去,照时间来推算正是他回到陇县之后,这一场大胜便来了。你父兄都立了大功劳,想必你马仲凌的功劳也应该不小吧?”董卓沉着张脸很是不快地说道。
马越叹了口气:“这功劳的确够大的,想必事后朝廷也一定会重重地封赏有功之人,奈何在下实在不曾与此战之胜有任何的瓜葛哪。不错,我确实让兄长赶了回去,但也就此而已。我只是想让城中汉军有个防备,不至于祸起萧墙而不自知,更不可能去为他们设下这么个反守为攻的策略了,还望主公明鉴!”
“你对此事真的一无所知?”李儒盯着马越的眼睛问道。
“确实全不知情!若在下真对主公有何异心,这次就不会再回来了。想必以这次立下的功劳,在下必能在张温的麾下谋得一官半职,又何必再回来呢?”马越的回答很是直白,却也一句话点中了要害所在。
马越很清楚董卓为人,他确实多疑,但却也是个心狠手辣之徒,一旦真对某人不再信任了,那一定会想法子除掉的。而自己,能够安然地见到董卓,并与之说了这么多话,显然是因为他还存有疑虑,没有真个把自己当作叛徒看待。而这其中的关键,应该就在于自己这次按时归来了吧。
事情也确实如此,在收到这份战报后,董卓就怀疑马越对自己隐瞒了什么要紧之事,从而生出了不快。好在有李儒于旁劝说,说道马越若真有异心,这次就不会回来临洮,反之就不存在什么问题,才让董卓没有立刻就下令杀人。而马越的归来,也算是在董卓心里挽回了一些印象,这才能如此为自己辩驳。
“就算你说的没错,你也确实不曾背叛主公为他人筹谋,但此事也是你闹出来的。”李儒见董卓已经被马越的一番话打动了,便用这似是责备的话语继续为马越开脱。
马越如何不明白这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便立刻恭敬地再次行礼道:“这一点在下的确也有责任,若非我让兄长回去,就不会有这场大胜了。”
马越之所以如此说话,便在于他的立场了。董卓在对张温一事上,向来是希望对方不断失败,从而好衬托自身的。而之前所发生的一切也都符合这一点,张温和其他几路人马不断输阵,几乎被困死在了陇县。而董卓一路人马却在望垣硖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从而保住了这一路人马的完整。只要事情继续这样下去,董卓取代张温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虽然朝廷对张温更是信任,但在西凉事态近一步恶化的情况下,为了扭转局面,朝廷也必须选一个更有能力的人来指挥一切,这个人自然非已经立下了不小功劳的董卓莫属了,这也是马越和众谋士们在去年就定下的策略。
但谁料人算不如天算,陇县汉军居然就在绝地之中突然反败为胜,打了个大大的翻身仗,这对董卓的既定方针可就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自然让他愤怒不已了。而马越,作为此事的始作俑者——是他最先想到了有内应,这才有后面的一系列变化——自然是难辞其咎的。
其实就马越的本心来说,还是乐见于此事发生的。一来在这次战斗里,自己的父亲和兄长都得了大功,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二来,对董卓这个后世评价很差的枭雄,马越其实并不想他能这么快就获得整个西凉的控制权,只是如今身在其侧,必须依靠董卓来一点点获取属于自己的力量,马越才不得不全力为其所谋了。但这并不代表马越就会全心为董卓设想,有些事情上他还是乐于见到董卓吃瘪的。
董卓可不知道马越心里的真实想法,现在看他一副自责的模样,而且事情也的确如他所说般只是意外,便也稍稍收敛了一些怒意,问道:“如今事情已变得不受控制,张温在帅位上是坐得更稳当了,我们却该如何是好?”
这显然是不再打算追究马越此事了,这让他大大地松了口气,却也更希望能表现一下以让主公不存芥蒂,所以便道:“其实以在下愚见,这次的胜利对主公来说也不算是全无好处,至少西凉局面不至于太过糜烂,而最终失去控制。”
“这一点我也与仲凌的看法一致。随着前次战斗的连连失利,羌人的气焰已经嚣张已极,若不能及时胜上几场,势必难以振我军威,从而改变眼前的困境。至少现在这一场胜利已经大大地鼓舞了咱们城中军民的士气,倒也不全是不利的。而且,即便张温军胜了这一场,也只是暂时的,一ri不曾彻底将羌贼击溃,这最大的功劳还不知道是谁的呢。”李儒也同意地说道。
“不过要想从他们手中抢夺到最大的功劳,我们却还必须尽快出兵,与陇县的大军一起前后夹击羌贼!”马越打铁趁热地提议道。之前董卓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一直都没有下决心出兵陇县。但这一次,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自然不可能再拖延了。
果然,董卓点头道:“这一点某早已有了决断,只等向七家借兵之事有了着落,便即出兵。”
马越见董卓面se好看了些,便继续说道:“主公,还有一点这次的胜利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有利的。本来我们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拉来世家豪门的力量为我所用还有些困难,但有了这次的胜利,情况便自不同了。”马越这才有机会将自己在李家的遭遇说了出来,最终分析道:“显然李家也是在突然知道了陇县胜利之后,才会点头答应借出三千人马来的。而其他六家,想必也会做出相同的决定,很快地,主公就能平添两三万的助力了。”
“哦?”这样一来,董卓的神态就变得有些高兴起来了。事实上,这段时ri里他一直在为兵员的数量伤脑筋。西凉毕竟地广人稀,想要征兵也不那么容易,在之前失利损失了一部分人马之后,董卓的势力也受到了不小的损伤。现在能突然得到两三万的生力军,而且都是jing锐之士,对他来说自然是大好事了,这足可以抵消掉由张温的大胜而带来的副面影响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没错,但这些人马终究不是主公一手一脚招收来的,事后七大家总是要收回去的,对我们又有什么助益呢?”李儒却有些不以为然地道。
“这点在下也想到了对策,只要我们能把这些人马的兵卒之心收拢了,就能叫他们彻底归顺了主公!”马越淡然一笑,已是胸有成竹。
??????????
消除了心中的疑虑,董卓行事便很是果断和迅速了,短短两ri之内,那一万多人马就已整顿成功。而后不久,李家的三千人马也赶到了,随即被迅速编入了董卓军中。而随着李家人马来到之后,其他诸如林、童、周、张等豪门也纷纷派了人马前来,他们多者派遣了五千,少的两三千,这样董卓军一下子就凑成了一支接近四万人的队伍。而他们的说法也很是一致,因为心向朝廷,要为汉人对羌人的平定出一份力,所以特从地方上招募了这些jing壮前来相助。
当然,这只是他们的一个托词而已,为的就是事后不被朝廷问责。但这些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个随意找到的借口,却给了马越以可趁之机。
六月初四ri,天刚蒙蒙亮,临洮城中人马就开出了城,直往陇县而去。这一回,除了留下两千jing兵由牛辅这个心腹率领守城之外,董卓是倾尽所有要与羌人决一死战了!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82章 张董内斗
陇县一战的胜利,一举扭转了此次汉羌之战中汉人处于颓势的状况,终于让被困陇县多ri的张温得以反手为攻了。
其实以当下汉军的战斗力,并不怵面前的羌人。这个时代正是即将风云际会的三国之始,绝不同于后世的晋、宋和明的中后期般,汉人彻底的衰败而可任由外族欺凌。只是因为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又连连吃了败仗之故,汉军斗志才会消散,从而被羌人赶到了绝地,几乎困死在陇县城中。
但这一场出乎敌我双方的胜利,却打破了原来的格局,汉军终于重拾了信心。在羌人吃亏后退之后,有了取胜信心的汉军便即发动了反击,提兵出城与之一战。不过,因为在兵力上汉军终究还处于劣势,所以虽然时机不错,却无法真个占得主动。而随着羌人慢慢地稳下心神之后,他们反而开始占居了主动,眼看着汉军又要重蹈覆辙,被迫再次退守陇县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董卓的援军总算是赶到了。这支兵力足有三万余,且已养jing蓄锐多ri,斗志旺盛的生力援军一到,情况便再次发生了变化。有它在后牵制,羌人再也无法全力对张温军发起进攻,而在面对张温军的进攻时,也要时刻提防身后董卓军的趁势袭击,顿时就陷入到了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之中。
如此一来,战斗就再一次的陷入了胶着,只不过就态势来说,汉军已经开始反过来控制了局势,只要两路人马之间的配合足够默契,或许一战就能彻底击溃当面之敌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董卓军的动向却变得有些怪异了起来。几次那边汉羌开战,已经有了可以直插羌军后路的机会,董卓军都没有及时出兵,只是坐等着机会白白从眼前溜走。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况,便在于董卓有着他自己的考虑。
就在两军形成有利态势,对羌人成前后夹击形势之后,董卓便就眼前的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问计于马越以及李儒两个心腹,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提议。
对此,马越和李儒的意见是一致的:“如今我们已出兵来援,羌人自不可能再全力进攻一方,这样张温就不可能再失陇县。而这,已经是我们的目的所在了。接下来,就是我们为自己考虑的时候了,绝不能在这个时候便让这支叛军被歼灭,不然主公的功劳也就止于此了。我们该做的,就是使眼下的局面一直存在,逼迫羌人退兵,然后再主动进攻,以我军一己之力击败羌贼,如此才能揽到更大的功劳!”虽然马越真心里是不希望董卓独揽大功的,但在眼下局面里,只有这么说了。
对于这样的方针和策略,董卓是非常赞同的。本来他就因为张温的陇县之胜而大感不满了,现在自然更不希望对方是在自己率军的配合之下取得根本xing的大胜,要知道如果是在两路人马前后夹击时取得对羌人的大胜,此战最大功劳必然会是张温,而不是他董卓。而这势必会让张温成为朝廷重点封赏之人,最终被就地封为凉州牧也是可能的,这并不是董卓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他不可能助张温达成此战的胜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