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三国之马踏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路人家
“你……”孙坚面se大变,手便搭在了刀把之上,但当他的目光落到袁术身后,看到那些并不属于自己的人马后,却又放开了手。他算是明白了,在自己拼命追击敌人,却中了埋伏时,这些之前只是旁观不出力的家伙却带兵入了城,摘取了胜利的果实。
现在,孙坚军伤亡惨重,便是想守住阳城都不可能了,自然只有任由这些人进军此城,并且对他冷嘲热讽了。这个认识让孙坚大感愤怒之余又多了几分的无奈,只是对袁术冷哼一声,便带了儿子和部下与他擦身而过,没有多作理会。
对于他的反应,袁术也抱以冷笑。到了这个地步,孙坚再不是威胁,他自然不用再把心思放在这个人的身上。一个无兵用的将领就是再厉害,也跟没有了爪牙的老虎一般,最终只会成为他人的猎物。不过因为孙坚如今刚帮联军打下阳城,正是众人瞩目的时候,袁术自然不好真对他下手,只有静等机会了。
很快地,袁绍和其他各路人马也陆续进了阳城。众联军主将就在城中再次聚会,对联军接下来该如何行事作一个统筹的安排,同时也叙了下孙坚的功劳。
对于此战能这么快取下阳城,孙坚的功劳自然是无人能够否认的。而对于他损兵折将的结果,大家也都表示了一定的关怀。不过这些关怀只是口头上的,没有一个人提出会给孙坚什么事实上的补偿,甚至有人还提出要孙坚分出缴获的城中粮草辎重给其他各军。
对此,孙坚当真是又气又急,为了取下此城,他伤亡如此惨重,结果却还换来这些人的猜忌,甚至他提到粮草辎重早在破城时被烧他们都不信。最终,愤恨难平的孙坚拂袖而去,再不理会这些明着是为国除jian,其实却各有算盘的军阀们。
众人对此虽然多有不满,但此时终究还有个强大的敌人在对面,倒也不敢真将孙坚怎么样。所以很快地,他们就开始商议该怎么进一步扩大战果了。有了这次与华雄军的作战经验,这些人再不敢小看西凉军的战斗力,一座阳城已经让他们吃尽苦头,接下来的虎牢关更是易守难攻的雄关,想要夺取就更加不易了。
所以当袁绍询问众人,谁敢带兵去夺虎牢关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怎么,各位就不想趁此大胜之机去将西凉人扫平么?”袁绍看到所有人都不作声,眉毛就拧了起来,很是不快地问道。
“虎牢关可不比阳城,若没有一个妥善的攻法,我们去了也是白搭!”广陵太守张超当即说道:“却不知盟主可有什么破关妙计么?”
“这个……”袁绍一时语塞,此时他自然没有什么主意了。
“以在下之见,如今我们只要摆出抢攻虎牢,直逼洛阳的态势即可,这样或许便能让西凉军先动起来。只要他们动了,我们的机会或许也就会到了。”曹cao在这个时候突然开口说道:“至于真的出兵攻虎牢,却可以慢慢来。”
“孟德兄说得不错,我们虽有小胜,但也损失颇大,实在应该稳妥为上。而且,想必在这次胜利之后,天下忠义之士也必会响应我等一同讨伐董卓,过上几ri或许对我们更为有利!”兖州刺史刘岱也附和着说道。
接下来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还是等等看的好,其实大家是因为畏惧了西凉军之战力,担心自己的人马象孙坚部和鲍信部般伤亡太大,才不敢出的兵。对此,袁绍也不好反对,强令其他几路人马进攻,因为他自己也有私心,所以只得点头答应了大家的这个保守之法。
就此,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战斗在他们打下阳城后便停了下来,而此时洛阳城里,也因华雄丢了阳城而再起波澜……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160章 纵论战局
前方西凉军与关东联军的战斗牵动着整个洛阳城中人的心,上自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几乎人人都对此战很是关注。虽然这些人希望看到的结果不同,但依然无法改变他们关心前方战事,忧心战事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的事实。
如今洛阳城要说对此最看得开的,就要数马越了。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他在之前已经把该说和不该说的都说了,也把该做和不该做的都做了,又因为拥有后世的记忆,知道此战最可能的结局,所以反倒看开了。无论最终西凉军是胜是败他都不会感到意外,现在就只等结果出现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就不会再插手此事,身为董卓信重的幕僚,身为几次都能妥当调派粮草辎重的人,这一回他肩膀上的担子也颇为不轻。好在有了之前的经验,马越已经能妥善处理这看似繁重的工作,在开头几ri之后便慢慢轻松了下来。
如今,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马越便在自己家中闲坐。两个人,一盘棋,再加上一瓮好酒,他和贾诩二人相对而坐,一边喝着酒,一边下棋说话。
自从前番李代桃僵之事后,贾诩和马越间的关系就更近了一步,如今两人已成好友,他闲来无事都会来找马越下棋说话,而马越也在其指导下会了这中国最古老的休闲和养心游戏——围棋。
此时两人这局棋已过了中盘,执白先行的马越的处境已相当不妙,满盘棋中他几乎都没有了什么可以腾挪的地方,只得苦着张脸,仔细盯着棋盘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落子,甚至是翻盘的机会。
而对面的贾诩却显得很是悠闲,拿起酒杯小嘬一口,这才说道:“仲凌你当真是好生悠闲哪。”
“悠闲?我看你才悠闲吧,没看到我为了这一步棋都快想得头发白了么?”马越依然没有落子,很没好气地看了对方一眼。
“我说的并非棋盘上的事情,而是指眼下我们的处境。”贾诩笑了一下:“如今整个洛阳城能有几人还象你这样悠闲下棋的,只怕也就只有仲凌你一人了吧?”
“还有什么人?你不也一样么,居然还在那说我悠闲。”
“我不同。我是个真正的清客,也不被董公重视,也不用承担什么责任,自然乐得清闲了。何况,我也正因为发现你如此悠闲,受影响之下才会这样的。”
“是么?”马越说着,手中一颗棋子终于落到了盘中:“我已将我能做的一切都做了,至于结果为何已不在我控制之中,我又有什么好忧心的呢?无论他们是胜是败,我都有应付之法,更不会因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而焦心了。”
“仲凌果然是个豁达之人,在下佩服!”贾诩赞了一句,但手上却不留半点情面,落子就吃了马越一大块棋。原来马越刚刚落下的一子填死了自己一块棋面,使他盘上的局面更显狼狈了。
马越苦笑地看着盘里七零八落的白子,将手中棋子往盘上一丢,投子告负道:“任我想得再细,却依然难敌你哪,这局我又输了。”
“仲凌能在短短时ri里就学会围棋之道,且有如此进步已属难得了。”贾诩安慰了一句后,又把话头转到了这场战事上来:“你认为此战究竟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阳城可还守得住么?”
马越摇头道:“此战胜败我现在是看不出来的,这世上的变故是太多了些。”这是马越的真心话,当他开始对历史有所改变之后,原来熟悉的一切就可能出现转变:“至于阳城——我想,只要关东联军中有人肯放弃自身私利去打的话,此城被破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这阳城不是什么险要之地,而且我们西凉军将士重攻轻守,让他们守城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贾诩听马越这么一说,也忍不住点头:“你说的不错,阳城总有失守的一ri。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包括董公在内却都不这么看,那一旦阳城丢失,对我方的打击也必然很大哪。”
“这却不是你我能够改变的,不过我也相信西凉军不会因此就消沉了。毕竟我们还有虎牢关可以凭险而守,这可比阳城要难攻得多了。”
“那你就是认为此战我们应该能取胜了?”贾诩问了一句。却见马越摇头否认了这个推论:“虎牢关的确易守难攻,而且以那些关东联军诸部之间的提防和猜忌他们也很难通力合作来夺下关城。不过……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就算是胜了。”
“此话怎讲?”虽然是在问马越,但贾诩眼中却并没有什么疑问,显然他也已想到了问题的原因所在。
“即便关东联军一时拿不下虎牢关,他们进攻的态势也不会转变。而这在天下人看来,便是我们处在了弱势。这自然会使一些尚在摇摆的地方势力转而投向关东联军,到那时我们的敌人就会更多。所以我以为就是董公也不会在丢了阳城后继续死守虎牢的。
“我们只有主动出击,取下几场可观的胜利,才能抵消掉之前阳城被夺的不利情况。而如此一来,就给了关东联军以可趁之机,我们攻了出去,他们只要战胜了,再趁势夺关就比强攻坚守的雄关要容易许多了。
“所以,若是董公真铁了心要以进攻来挽回之前的失败的话,只怕……这场战斗我们必将以失利而告终。而一旦虎牢关被破,这洛阳便也不能继续待下去了。”说完这许多,马越也感到了口干,便拿起了手边的酒杯大大地喝了两口润喉。
而贾诩却皱起了眉来:“你所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被他们夺下阳城的基础上的。你就真那么肯定,这阳城必将失守么?”
“当然,双方兵力上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些,何况我们西凉军善攻不善守也是客观的事实,以这两点观之,此城坚持不了太久的。”
“那你之前还去信,叫华雄坚守?你究竟怀着什么心思?”贾诩突然看向马越的双眼,嘴角略扬,似乎是看出了一些什么端倪来。
“终究是瞒不过你哪。”对于自己的一点小算计被人识破,马越也不见慌乱,因为他的心意对方是很清楚的,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我确实是有意如此做的,为的就是尽快结束这场战斗。
“若让这场战斗一直拖延,洛阳城里的粮食和物资就会ri渐紧张。到那时候,董公为了保存实力,势必会将手伸向百姓家中,那百姓就要遭殃了。而一旦如此,西凉军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某种形象就会轰然倒塌,百姓便会生出二心。在外有强敌,内部又不得安稳的情况下,你以为我们真能守得住么?
“所以还不如就此让西凉军尽快输了这一场呢,至少这样洛阳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还能少上一些。这就是我会出自下策的原因所在,和城中几十万无辜的百姓比起来,董卓那点野心的破灭根本算不得什么了!”话说到最后,他对董卓已全无半点忠心可言了。
“原来如此!”贾诩这才恍然点头道:“我之前也真感到疑惑,你虽然怀有异心,但总也算是西凉人,总不至于会帮外敌才对。原来一切的根源是在这里哪,你能为那些无辜百姓作想,实在是让人感佩。那照你的意思来看,这阳城是必然陷落了?”
“不错。以时间来看,或许这两ri里,阳城陷落的消息就会传回来了。我唯一感到有些惭愧的就是利用了华将军对我的信任,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能否安全到达虎牢关。”马越不无忧心地道。虽然他又另做了安排,但也不敢保证此事一定能成,何况历史上的华雄便是在这次的战役当中被杀的。
就在他说完这句话后,王风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堂外:“公子,有军报送进了洛阳,这就是其中的一份抄件!”说着将一卷竹简递了过来。
马越立刻接过,匆匆看了下去,脸se忽明忽暗,最后终于吐出了一口气道:“成了!阳城确实被他们给夺了下来,而华将军也在吕将军的接应下安全退到了虎牢关。”对于华雄能逃过一劫,马越还是相当欣慰的,不然他便会觉得是自己害死了对方,良心上会不好过。而眼下的情况,却是最好的了,不但阳城真个陷落了,华雄还保住了命。
贾诩也接过了竹简快速看完,随后也叹道:“仲凌,你希望看到的已成了真。但是,接下来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洛阳城里的官民会怎么看待此事,而董公等人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马越也是一声叹息:“有些事情还是避免不了的。若有人以为这将是他们有所作为的机会,那他们也就离死不远了!”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161章 论功叙罪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华雄丢城失地,损兵折将的消息在传回洛阳城后不久就被传得满城皆知,无论百姓还是官员都知道了阳城被关东联军所破,西凉军大败退却的事实。
对此一点,已心想西凉军的百姓们自然是深为忧虑的,只恨自己没有本事,不能帮到西凉军共抗强敌。而一些被董卓以武力胁迫,ri子一天比一天难过的洛阳官员们则是在暗地里弹冠相庆,欢欣鼓舞,只希望关东联军早一ri杀进城来,帮他们铲除这些逆贼。
同时,一些手上还有些实力的人也有点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如今正是反击的好时候,只要自己以大义登高一呼,必然应者云集,足可以让本就惶惶不可终ri的西凉军更加的头疼。所以这些人便开始有所举动,甚至想要对洛阳几处大的粮仓和辎重仓库下手了。
不过他们还是小看了西凉军在洛阳城里的势力,还没等他们真个下手呢,无数西凉兵就已包围了他们的住处,将这些处心积虑想要在背后捅刀子的家伙给揪了出来。
短短两ri工夫,就有十多名心怀不轨的官员被董卓下令就地正法,他们的家财也被尽数抄没,成了西凉军的后勤保障。
此事引来的后果,就是使得董卓对洛阳官员更加的不信任,但凡有人表露出一点对他的不满,本就因前方战事不利而愤怒的董卓就会以各种理由将他和家人全数拿下法办,以儆效尤。如此一来,董卓凶恶之名更盛,虽然剩下的那些官员暂时慑于董卓武力而不敢再明着反对,但背地里却更恨这个把他们践踏在脚下的武夫了。
而这,却还只是属于外部的不利因素,在西凉军内部,却也随着这次阳城的丢失而有人再次提出了要迁都的意思。他们认为洛阳之前除了一座虎牢关外,其他诸城都难挡关东联军的进攻,为了不至于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也为了能有条更好的退路,还是应该迁都长安,如此才能背靠西凉故地,继续与关东联军交战。
对此,董卓却也有些心动,不过他也明白此事太过重大,必须征询众多属下的意见才能做出最终决断。所以在兵败的消息传来后的第八ri上,他便把还留在洛阳的一众手下都召集了一起商议大事,马越自然也在其中了。
不过这次商议的事情在一开始就偏离了主题,就在董卓讲到阳城丢失之事,让手下众人说说该如何处置之后,便有一名叫孙及的将领站出来说道:“主公,以末将之见,如今最紧要的是追究华雄的责任。他丢失阳城,还使近万大军被杀,必须要担负起全部责任!还请主公严惩于他,也好给死去的将士们一个交代,同时也能借此jing示三军!”
“孙将军说的极是,还请主公严惩华雄!”
“华雄丧师失地,不杀不足以振军心,还请主公速下决断!”……一时间,不少将领都站起来纷纷附和,堂上一片对华雄的讨伐之声。
马越有些疑惑地看着这些将领,不知道他们为何突然会如此说话。但很快地,他就明白了问题所在,其实他们针对并不是阳城被夺的这件事情,而是华雄这个人。因为华雄这两年来蹿起得太快,立下的功劳太多,超越了太多原来只在他之上的人。这些人心里自然对华雄充满了嫉恨,只是因为之前华雄一直没有犯错,而且深得董卓重用,他们才不敢有所表露。
但今ri却不同了,华雄犯下了大错,丢了阳城不说,还折损了近万人马,这就让他们找到了个合理的借口,对他口诛笔伐,只逼董卓杀他泄愤。
见下面将领群情汹汹,扬言要杀华雄,董卓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华雄可是他的心腹爱将,虽然丢了阳城他很是恼怒,但也没有想过要拿他的命来抵罪。可是,眼见如此多的将领口口声声说要杀华雄以震军心,董卓自然也不好直言否决了,这些人也是他倚重的手下,可不能因一人而失去了其他许多人的心哪。
眼见董卓如此犹豫,马越心里也略感紧张。他费尽心机地保下华雄,自然是想今后能用到这员虎将了。若是因为那些人的嫉恨就让董卓下令杀了他,就太不值得了。所以马越此时必须出言为华雄开脱。
在略一沉吟之后,马越就已有了想法,当即开口:“主公,此事万不可行,杀了华将军,只怕不但不能提振我军士气,反而会让前方将士心寒,担心失败后被责而投降敌人哪!”
见马越出言解围,董卓心下一喜,立刻就顺着他的话道:“仲凌你是说若严惩华雄必然会使前方拼杀的将士心存忌惮,从而无法全力对敌?”
“不错!胜败乃兵家常事,纵然华将军是败了一阵,还丢了阳城,但他这也是在兵力远不如敌军的情况下才会被击败的,实在不能全怪他一人。此事前方的将士都看在眼中,若主公因此怪罪于他,甚至是想要拿他抵命,只怕前方将士心中难免留下yin影,到时候恐怕就难以放开手脚去与敌人一战的。
“当此大敌当前的时候,更不宜自斩大将,以弱声势。若主公真要惩罚于他,也该等到退敌之后,再根据他所立之功和所犯之错,一起定夺。”
众将见马越又一次站出来为华雄说话,都很是不服:“马先生,你这是收了华雄什么好处,才会如此一再地为他说好话?此番他丢失阳城,使我们如此被动,难道还不是大罪么?”
“丢城就是大罪,就该被严惩?这一点还恕在下无法接受。华将军并不是全无作为之下被敌人攻占了阳城,之前他也取得过数场胜利,若非麾下将士身心皆已疲惫,再加上敌人用上了诡计烧了城中粮草,致使军心涣散,他又怎会丢城呢?所以此战之败也非华将军一人的责任,我们更不能因此就要他以命相抵。”
说到这里,马越又把目光扫向那些口口声声要华雄以死抵罪的将领:“若你们真如此坚持,我也没有办法。但是,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在杀了华雄之后,接下来前方数处城池,包括虎牢关都由各位前去把守,若是也出了什么差错,你们也当与华将军同罪!”
“这个……”这些将领听到马越这话后,身子顿时就往后一缩,不再如刚才般咄咄逼人了。他们自然清楚自己的能力,要是由他们去镇守城池,只怕关东联军一攻就会被破,即便不死在敌军之手,回来也难逃一死,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如此一来,这些人便不再纠缠于这个问题了。
但马越还没有松口气呢,一人却嘿笑着开口了:“马越,看来你和华雄之间确实关系非浅,竟如此巧言为他开脱。我叔父治军向来赏罚分明,既然华雄败了,还丢了城池,就该受到严惩,你竟还如此说话,真是让人不齿!”说话的正是董卓的侄子,董璜了。
其实对于是否问华雄的罪,董璜是不怎么上心的。可一旦此事马越出了面,他就一定要站出来与他对着干了。前番被马越如此折辱,还被打了几十棍,躺在榻上一个月才得起身,这使董璜对马越真是恨之入骨,凡是马越支持的他都会站出来反对。
而有了董璜出面,本已偃旗息鼓的众将又都有了信心,也开始顺着他的意思再次劝说董卓,要他重责华雄,这也让董卓再次皱起了眉头来。
马越见是董璜跳了出来,也不以为意,他知道此人就这点能耐,很好对付。便朝董卓一拱手道:“主公治军赏罚分明在下自然是清楚的,想必前番董公子也领教过了。不过赏罚分明可不单强调一个罚字,还要提赏字。前段时ri里,华将军率军屡次击败关东联军的功劳,这里众位可也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请功哪,怎的到了现在却都一个个要追究他的过失了?
“他丢城的确是过,但之前所立下的几次大败关东军的功劳,却足以抵过此番的罪责,所以在下才以为不能因此就定华将军的罪。不然,主公就成了有功不赏,有过必罚的昏庸之主,这会让下面的将士们如何看待?他们又怎么还肯为主公出力呢?”
“仲凌说得不错,此次之败不能全怪在华将军一人身上。主公可以下书切责,要求他将功折罪,至于其他的处置办法,还是留待战后再论吧。”一直不曾出言的李儒已经通过董卓的神情判断出了他的心意,便在这个时候开口了。
有了李儒的加入,情况就更朝着有利于马越这边发展,一些原来没什么倾向xing的人也纷纷表示认同马越的观点。这些人都是董卓手下得力的将领,比如李榷、张济等等,这让其他那些还不曾得志的将领再不敢反对了。
而董璜也因此无话可说,只得以恨恨的目光盯着马越,但后者却连看都不看他一眼,明显是不拿他当回事了。
董卓见此事终于圆满解决,才松了口气,随即把话题重新引到了如何处置眼前难题之上:“各位以为,如今我们是该如何应对眼下的局面哪?是继续在此与反军一战呢,还是暂时退却,退到长安去?”




三国之马踏天下 第162章 机关算尽
对于如何应对眼下的局面,董卓麾下众人态度是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是认为该当迁都搬城,离开洛阳去长安,如此才能背靠西凉与敌周旋;而另一派则认为不能如此轻易就离开洛阳,那样会有损军心士气,何况虎牢关足以抵挡关东联军,根本不必如此害怕。
对这两种看法,董卓是倾向于后一种的,要他只是略有小负便弃洛阳而走,他也有些不甘心。但前一种的顾虑也不无道理,因为一旦虎牢关被破,洛阳城就整个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之下,到时再撤可就有些来不及了。
一番争论之后,众人终于达成了一个相对两全的决定——在兵力调配上,只抽调一小部分人前往长安,同时将洛阳城里的财物,以及朝廷官员预先运往长安,以做好迁都的准备。而西凉军主力则继续留在此地,继续和关东联军一战。
这样的好处是既能保障自身有条后路,又不会因此就使军心士气受到太大的打击。而且,没有了那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在底下扰乱,他们也能更好地与敌人周旋了。
1...6263646566...1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