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p:每逢佳节倍思亲,鹏羽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华苍穹 第二百二十五章 退已无路可退
“咻――轰轰轰――”
“杀给给――”
身穿黑色士兵服的日军如黑潮般涌过鸭绿江冲进清国的领土,鸭绿江西岸的滩头阵地在连日的争夺中早已经被夷为平地。失去了地形掩护的朝鲜士兵死伤惨重,虽说国王就在他们身后、虽说为了复国而士气如虹,但必竟能活下去干么非要死呢?
鸭绿江上,朝日两军打了五天还是十天,李熙自己都记不得了。白天,日军反复的冲击朝军阵地。入夜,又要防着日军夜袭。前线力敌不支,他要亲自带卫队上去打退日军。留在城中之时,乱七八糟的事务都要他来处理,还要留心日本的炮弹。李熙早已是疲惫不堪,却又不能不强打着精神。白天与黑夜对他来说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至于日期已经不重要了。他明白,这是清国对他的一次考验,如果他不能顶住日本的人攻击,也就说明朝鲜没有扶持的必要。所以,清国给了武器、给了弹药、给了粮草,甚至给了大炮,就有没有给一兵一卒。最终,还是配了一个炮兵连过来,那也是因为整个朝鲜跟本没有对清国来说是合格的炮兵。
这个炮兵连在帮朝鲜教导炮兵的同时也完全听朝鲜军指挥,朝鲜军要求打哪炮兵就打哪。经过最初几日的火炮奢侈的炮击,整个朝鲜军很轻松的打退日本人的攻击。那时整个朝鲜军从他这个国王开始就对炮兵连的劝告置于脑后:炮弹是有数量的,我们不再有炮弹补充。
终于等到没有炮弹的日子,李熙才知道节省炮弹的重要性。已经连续三日只能用人命把日本人堵在江边,每日翻倍的伤亡让整个朝鲜军队士气大跌。终于,李熙再也忍受不了每日严重的伤亡。他下令放弃滩头阵地退守城内,希望还算坚固的城墙能减少伤亡。
错了,犯了大错。九连城城墙上,朝鲜国王李熙后悔的痛心疾首。谁能想到,原本还打的有模有样的军队一接到撤退命令就没了形。小鬼子跟在屁股后面就直楞楞的杀了上来。各级主官连组织抵抗都没有,跑得比士兵还快。滩头阵地可以不要,九连城丢不得。
“命令卫兵集合,跟着本王把日本人给拦下来。” 李熙决定纠正自己的错误。
“大王身系朝鲜复国命运。万不可轻身涉险。”卫队长洪启薰连忙站出来:“还是臣下去吧。万一臣下抵挡不住,还请王上退回奉天,再图复国之策。”
退?退又怎样。给你武器弹药支援结果连隔着江防守日本人都守不住,那你们还能收复故国吗?这样一来大清上国就是简慢朝鲜,即使将在在大清的帮助下复国,那朝鲜也只能被大清彻底掌控。朝鲜不是琉球,朝鲜也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果朝鲜自己组建的军队一无是处,那大清就会亲自掌控朝鲜。这样的朝鲜国不是他李熙想要的朝鲜国。退已无路可退。
“慢。”李熙出言拦住了转身就要离开的洪启薰:“上国皇帝答应过本王,如果本王战死,世子李坧会是新的朝鲜王。朝鲜国是在本王手中丢掉的。如果不能亲自夺回来也只有战死沙场才能面对列祖列宗。洪启薰――”
“臣下在。”
“现在本王命你立刻赶去奉天侍奉世子左右。如果本王战死,世子就拜托你了。”说完深深一鞠躬后的李熙转头下了城墙。留下了早已泪流满面的洪启薰。
洪启薰很忠心自然也很听话,他很快带上一排士兵转头朝奉天绝尘而去。
仅有一百七十人的王室卫队,是整个朝鲜军队全部的后备兵力。在连日的激战中,作为堵漏的曾经几千人的王室卫队就只有眼前这点人了。李熙看着全是伤兵的卫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话后转身向城门走去:我想回家。都是些被日本人赶出来的人,回家谁不想呀。如今连日本人的都打不过,上国又不派援兵,这如何回的了家。但这并不妨碍卫队士兵跟在国王后面走向战场。
李熙坚持认为,这些让朝军独立防守是清国对朝鲜的一次考验。所以他要在上国面前证明朝鲜人是能打仗的,他要让上国皇帝清楚的认识到,朝鲜是有扶持的价值的。其实他想多了。光绪只是想更多的消耗掉现有忠诚于李熙的军队,这也是为了将来掌控朝鲜军队做准备。就算是朝鲜人再废材,光绪也必须要扶持他复国。这是作为宗主国的义务,也是地区政治需要。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藩属国安心。也只能这样做,才能让脱离大清但却心怀大清的曾经的藩属国重新投回中华的怀抱。
强大不是用嘴说出来的。强大不是用钱买出来的,国家的强大是军队在弹林弹雨中打出来。现在的清国还是一个弱国,远远还不是英法等国的对手。但是在东北这块土地上两线做战,还能第一次与欧洲人作战就是全歼的战绩。所以,想让别人承认你。你就必需展示你自己的力量。是朋友要让他知道你能保护他,是敌人就要让他害怕。关键还是琉球,上国大清对琉球的一举一动都被这些曾经的藩属国看在眼里,如今大清全歼的俄国军队,千年泱泱帝国的威严还在。所以不少曾经的藩属国有了别样的心思。
比如缅甸,当年皇上就说过:一但出兵缅甸,就要连路上每块石头是什么样子都要搞清楚。为了能达成这个目标,云贵川三省总兵赵尔丰在练兵之余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缅甸的侦察。如今在中情局的调度下,潜入印度勒德纳吉里以生意为名实刺探之实的特工外围人员,竟无意间接触到了缅甸贡榜王朝的末代国王锡袍。结果被专业特工给吹晕了的锡袍,相信了清国特工欲图营救锡袍,恢复贡榜王朝的话,交出了曾经贡榜王朝忠诚老臣的名单。宗主国厚待琉球让他们向往。现在,大清国战胜俄国人给了他们无比的信心,这批原以为复国无望的贡榜老臣正为组建缅甸现代化军队出钱出力,请求清国帮他们培训士兵的使者在赵尔丰的护送下,已经在向奉天进发了。
再比如安南。两广总兵、第二山地团团长刘永福发来密电:安南王阮福昭派密使请求晋见皇上。刘永福问,要把密使送到哪?
“皇上,依微臣看还是让使者全部进京晋见吧。”唐绍仪想了想说:“上国应该要有上国的威严。”
“朕难道不明白在京城召见更合适,只是朕回去后……”光绪长叹了口气。
这次回去。该如何面对满朝的大臣?重新掌权是必然的,但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反复,必然要对慈禧一党的人有所动作。慈禧好办,找个院子软禁起来也就是了,但那些后党官员们才是麻烦。慈禧之所以能掌握朝局,就是通过这些忠心于太后的官员办到的,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官员,慈禧才能在去年末发动宫变。光绪明白只有除掉这些官员,失去支撑的慈禧才能对光绪再无威胁。怎么除?架空甚至是免去官职?没用的,上次就是这么干的。要想真正一劳永逸只有一个字――杀。光绪不是个屠夫。他不想大开杀戒。不管这些人如何反对光绪,他们在平乱和维护朝廷统治上还是有一定的功劳的。其实李鸿章一直在催皇上回京主持与洋人交涉事宜,但光绪依然留在奉天就是想等这些人主动上折辞官,但一个都没有。
这个道理唐绍仪也明白,参谋本部的人也明白。他们对杀人没有顾虑,但不能明说。所以,唐绍仪说:“皇上,总是要回去的。”
“是呀,总是要回去的。既然躲不过,那就面对吧。”光绪站了起来拍了拍手:“收拾收拾,这二天就回去吧。对了。日本人打过了鸭绿江,他们应该很高兴吧。”
“说实在的,在这种局势下没什么可高兴的。”
大山岩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平息了日军前线指挥官们激动的心情。多日来的艰苦作战终于有了结果,大日本帝国的军队再次踏上了清国土地。可是大山岩却高兴不起来,打败的只是朝鲜的军队而已。又不是清国的军队,实在没有高兴的必要。
按大山岩的意思,既然朝鲜事变时跑了朝鲜国王,既然俄国海陆两军已经失败。那大日本帝国的军队就应当立刻退回汉江以南,恢复开战前的日清局势。再辅以外交手段。利用英国也不希望日本被清国彻底打败的外交优势,让英国出面胁迫清国不能越过汉江,从而保住日本崛起的基石。而不应该向山县有朋说的那样去穷追猛打,希望用陆战的胜利来换取对清国谈判的筹码。
大山岩痛苦的摇了摇头,别说是现在的日军已经不是清国的对手,其实甲午年的日军实力也不是清国的对手。只是那年的清国有个草包统帅,在他的带领下全军跑路才有大日本的势破如竹。岂不见辽河边上清国皇帝不再退后的清国军队,是如何一战就将大日本帝国的军队打的一蹶不振。
现在的日军实力不仅依然还不是清国的对手,而且距离还越来越大了。日军使用的还是甲午年间的武器,还好有大量在甲午年缴获的清国武器武装了帝国军队,不然单发步枪和青铜火炮还将是日本军队的主要武器。帝国付出了未来的十年而换来的资金全部投到了海军上面。现在清军已经开始整师的装备大口径火炮,而日本能分给陆军的资金却只能维持现有的规模。
在正面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打败一次清国是大山岩的梦想,可惜没有机会。那次差点包围清军第七师,也是因为他侧翼的朝军败的太快,使得第七师来不及后撤而已。堂堂正正的从正面突破一次由清国皇帝率领的清国皇家陆军的防线,难道就这么难吗?
大山岩无奈的举起了望远镜,看着江这边渡河的日军密集的已经看不见江水了。看着战场的可不止大山岩一个,江那边的山坡上还有一群。
“师长,我看可以了。”师参谋放下望远镜说。
“不急,等日本人攻到城下再说。” 雷震春知道自己的独立炮兵师已经准备就绪,但他认为还可以放一些日军进来。
“差不多就行了,放多了这不是加大自己的伤亡嘛。”寿山很不满意的说道:“我们第四师搞的跟救火队员一样,怎么一说到增援好像就是第四师的活一样。”
“可以了,最起码你还有仗可打。没看到第六师,增援奉天没赶上,铁岭没赶上,好不易才跑到四平人家俄军直投降了。没看到皇上让聂士成带队去海参崴时,聂士成眼睛都红了。” 雷震春放下的望远镜,在嬉笑声音中下达了炮击的命令。
“步炮协同嘛,让第四师也开始进攻吧。”寿山也下达了攻击命令。
人家的增援都是用火速来形容,争分夺秒,生怕晚了时间。李熙的增援只能用悲壮来形容,不到二百人的卫队迈着凌乱的步伐总算是走到城门边上了。还想出城与日军血战呢,他们还没到城门边上,日军已经先到了。出城增援已经是不可能了,那就上城墙作战吧。还没等李熙才张口说话,呼啸的炮弹声就把他的声音给彻底淹没了。
“轰轰轰轰轰……”铺天盖地的炮弹砸向地面,巨大的烟尘笼罩了整个滩头。
哪里来的炮弹?李熙和大山岩都想知道,所以他们一个冲上城头,一个冲上观察位。只见炮弹全部落在日军阵地中,两人都明白,如此猛烈的炮火只意味一个可能――清军的主力部队到了。
李熙笑了,这就意味着他用不着上去拼命了,也就意味着他将得到清国的支持而收复朝鲜,也就意味着可以继续当朝鲜国王。但大山岩哭了,此时日军已经超过半数渡过了鸭绿江,尤其是人挤人的鸭绿江上,一颗炮弹就能杀死一大片。清军的炮击彻底断绝了过河日军的最后的退路,当江那边清军进攻时的杀声震天,意味着过了河的日军即将全军覆没。
收回所有能收回的兵力,大山岩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当最后一个离开鸭绿江边的大山岩,哭着喊道:“山县有朋,这就是你要的结果吗?”
或许大山岩哭的不是已经失去的部队,或许他哭的还有自己的命运。游弋在对马海峡的清国北洋舰队已经将他们回国的道路彻底隔断,清国的海军陆战队正从釜山杀向由商贩师团驻守的汉城。就算退,他们又能退到哪里?其实,退已无路可退。
中华苍穹 第二百二十六章 谈判进行时
“外臣寿山(雷震春)见过王上。 ”
九连城内,大清皇家陆军第四师长与独立炮兵师长联抉面见朝鲜国王。合适的礼仪和标准的军礼显示了良好的个人素养。
原本还摆着王上架子的李熙看着两人蔑视的眼神,站了起来连忙赐座,一连翻感谢的话脱口而出。
“王上,吾皇有旨。大清皇家陆军第四、第七及独立炮兵师将奉旨协助王上复国,第七师现在丹东驻守,师长刘盛休未见面见王上,还请王上恕罪。现请王上下达作战命令。”寿山说的很恭谨,也说的很清楚。但是,不仅是他还有雷震春二人,孤傲的眼神出买了他们,也吓住了李熙。
李熙连忙说道:“两位将军说笑了。若非两位将军救援及时,恐怕小王连这九连城都守不住。如此小王有何德何能指挥上国精兵。若两位将军不弃,小王愿将朝鲜军队交于将军指挥。一应军事行动全凭两位将军指挥。”说完,李熙还有模有样的行了一礼。
回礼是必需的,但话也是要说明白的。
“感谢王上的信任,我等也相信不会辜负王上的信任。我等来前皇上一再强调,大清可以提供弹药等支援,但汉城作为朝鲜国都只能交由朝鲜军队收复。我等抖胆请问王上,收复朝鲜之时,是由清军跟着朝军打,还是朝军跟着清军打?”
朝军又打不过日军,当然是朝军跟着清军打。这句话李熙也只敢想想却不敢说出来,让别**队帮你收复国家,那收复回来的还是自己的国家吗?估计是不成了。所以想想也就是了,话一说出来就成了:“请以朝军为先。如上国不弃,请大力协助。”
定好的大方向。那后面的事就好办了。寿山与雷震春谢过王上之后,借口要安排收复朝鲜的军事行动很快离开了。
第二天,九连城与丹东的清军同时越过鸭绿江向朝鲜进军。也是同天,大清国从奉天发表了一篇声明:日本为吞并朝鲜无辜挑起战事。先攻入朝鲜王宫奸杀朝鲜王后。后引兵强占朝鲜。作为宗主国的大清,岂能视藩属国无端陷落。为保全藩属国以尽宗主国之义务。大清强驱逐朝鲜国境内一切之日本人。日本政府之不义行径,必将遭到全世界各国的一致谴责。
其实这个声明的最后一句就是屁话,谴责是个什么玩意。朝鲜事件的第二天,全世界报纸都发表了谴责。但是人家奸杀你的王后就奸杀了。人家强占你的国家就强占了。你朝鲜如果不靠着大清的武力,你的谴责抗议有个屁用。但这次不一样,发表谴责的是大清,这对日本就有一定的威慑力了。
不仅是山县有朋,整个日本内阁都很紧张。日本国土狭小,还是天灾不断。自己国内种的粮食连自己的国民都养不活,原本清国是日本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自从甲午战后大清就开始对粮食这种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的对日出口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日本政府为了囤积战时所需的粮食,整个国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今年从朝鲜事变以来大清更是直接中断对日本所有的出口,现在日本天皇真的一天只吃两顿饭,还是一干一稀。手里的半个朝鲜。成了日本最大后补给基地。如果清国真的收复整个朝鲜,那日本国内……
日军战败已成定局,刚刚开始恢复生机的日本沿海地区又将再一次面临清国海军洗劫的可能。而实事上,锦州的大清参谋本部内正为此吵的不可开交。海军司令吴德仁坚持要攻击日本海岸线城市,他认为可以抢劫日本补回出兵的费用,如同甲午战争那样说不定大赚一笔。他这么想很正常,去年这么干的结果是,抢回来的东西二成落到了舰队身上。这个提意得到兵部尚书欧阳振华的大力支持,欧阳振华坚持要将陆军派上去,因为可以对皇上提出来的登陆行动进行半实兵演习。他的理由行充分,没有比这更好的演习条件。吴德仁很不高兴陆军公然的抢海军的好处,但他没有理由驳斥演习的需要,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而海军部长邓世昌与海军总参谋长程诚则认为上次洗劫的太过分了,这次肯定收不回成本。没办要大动干戈,就让北洋舰队去日本边上晃晃,逼他们赔点钱就算了。而参谋总长王士珍则强调连派兵的费用都省下,让外交部出面吓唬一下日本人估计就成了。争吵进行了数天依然没有结果。
日本内阁已估计到这个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疏散海岸边的国民。但这么一来,日本政府战败的结果就不宣而喻。这是日本内阁不能接受的结果,因为去年一年日本已经爆发了二起农民起义事件,因为今年打出再征清国的口号才适度平息了国内的骚乱,一但战败的消息传来,那整个日本就完了。所以除了封锁消息外,如何快速平息清日之间的战火就成了当今日本内阁的重中之重。与似乎,整个日本内阁全面出动。各国驻日公使馆就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英国公使馆让山县有朋三天之内接连拜访,希望大英帝国能出面为日本保住最后的半个朝鲜。公使馆做不了这个决定,但能做决定的英国政府却置若罔闻。让你们停止进攻时你们不理会大英帝国的劝告,如今却要让大英帝国为你们出面,不能接受。
远东的德国人正兴高采烈的看着日本地图,尤其对佐世堡。清国人出了一个好注意,借口德国人在日本被害,实在不行找个死囚由清国动手,然后就可以出兵占领佐世堡。仅凭远东那几块可有可无的小岛,实在让德国在远东没有多少话语权。只要占领了佐世堡,德国远东舰队才能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在德国国内,虽然德皇威廉二世叫嚣着让远东舰队立刻进攻佐世堡为冤死的德国人报仇,但是冷静的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却劝住了他们的皇帝:“日本必然会借英国施压于清国,迫使清国放弃对日本的一大部分要求。而清国鼓动德国去进攻日本。就是想借德国来平衡英国的压力。所以尊敬的陛下,你做好了要与英国正面冲突的准备了吗?如果陛下准备好了,远东舰队可以立刻出发。”结果当然是没有准备好的威廉二世遗憾的放弃了。但放弃佐世堡却不意味着放弃远东放语权,于是德国内部开始为能争取远东话语权而各献智慧。
法国、意大利、美国自然也想从中分一杯羹。各国公使都伸长了脖子等着光绪回京。
唯有留在奉天的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在他的努力虽然达成清军不会越过边境线的要求,但清国要求完整执行清俄北京条约中关于共管海参崴的条款。并且已经下令第六师进驻的命令让喀西尼很不满。与是喀西尼面见光绪,提出立刻释放被清国俘虏的俄国将士的要求。
光绪愤怒的拍了桌子:“你们想侵略大清就侵略,说要释放俘虏就要释放。你们当大清是什么?”怒不可遏的光绪立刻召来唐绍仪,当着喀西尼的面下旨:“传朕旨意。下令第二、第三师立刻越过边界向俄国进攻。下令留守第一师立刻北上增援。中断与俄国的所有对话,直到拿下伊尔库茨克。”说完,光绪只留下了一个背影给目瞪口呆的喀西尼。
白金汉宫里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也在暴跳如雷,一个弱懦的清国竟敢向强大的沙皇俄国索要战争赔款?一个还被西方强国予取予求的清国竟然敢公然的扣压着,向让西方强国都不得不小心应对的强大的沙皇俄国的士兵?
“必需要给那些黄皮猪一点深刻的教训。” 尼古拉二世挥舞着拳头在众臣面前咆哮着,他坚持认为才派出去的那一万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需从西方战线的调兵。调五十万重兵去教训一下“嚣张”的清国。
他的提意自然遭到了群臣们的反对。对大臣们来说,远东或许现在会有麻烦,也许是大麻烦,但也仅仅是麻烦而已。只要等俄国喘过这口气。只要等俄国重新训练好士兵,清国还能是麻烦吗?西线强大的德国才应该是俄国的防范重点。固执的沙皇陛下虽然听不进众臣们的劝谏,但他却听见去了来自清国的谏言。
六声巨大的爆炸声彻底断绝了俄国向远东快速增援的可能。已经向远东进发的先头部队的一万人,连同装备补给被塞进六列火车。但火车只走到半路,在同一天内同被袭击。爆炸不仅仅是导致火车出轨造成人员伤亡这么简单,关键是爆炸地点的选择才是让尼古拉二世偃旗息鼓的真正原因。二座重要的桥梁倒塌,四处陡峭的山壁崩塌,而且都还是在人迹罕至的荒原。曾经作为王子的尼古拉二世就亲自主持过远东铁路的修建工作,他明白光是修复这几处铁路的工程量就需要数年才能够完成。但他也做出了重要的决定:不会向清国赔偿哪怕是一个卢布,因为伟大的沙皇俄国需要颜面。
“他是皇帝,他和大清都需要颜面。”对着几乎是被赶出来的喀西尼,唐绍仪如是说:“真搞不明白,明明你是去商谈赎回战俘的赎款问题,怎么又提到了释放战俘?”
“谈判谈判,就是要边谈边判。可是你们的皇帝连谈的机会都不给,是看不起俄国吗?”喀西尼摆着架子问道。
“如果我国发表声明说,现在清俄之间的局面就是由你的自大所导致,我大清要求俄国重派使者,同时大清将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你说你自己会是个什么结果。”唐绍仪悠然的蔑视着喀西尼。
还能是什么结果,只能被吊死在绞刑架上。喀西尼太了解他的君王了,也终于在唐绍仪面前他摆正了姿态。
现在的大清不再是当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那无还手之力的大清,在皇上带领下的大清仅仅经过短短四年就已有拥有了两线作战的能力。现在的大清不再是那个对洋人唯唯诺诺的大清,连战连胜的大清不需要再仰视你们这些白皮鬼。撇下神色慌张的喀西尼,唐绍仪昂着头迈着自信的步伐步入皇上的行宫。
相比自信的唐绍仪,林启兆却是满脸沮丧,因为奉天的小朝廷没钱了。这次战事的规模太大了,甲午年战事主要也就是辽河之战,涉及范围也就是辽东山东一带。但今天不一样,不仅整整个东北三省成了战区,就是朝鲜也是主要作战区域。虽然动用的清朝琉联军总兵力略多于甲午之战,但质量却不一样。不说炮兵,单是手榴弹就用去六十余万枚。强大的火力是这次大清能两线作战的底气,同样这种胜利也是用钱堆出来的。最最关键的是,甲午之战可以调动全国的力量支援。而眼前的战事,能提代支援的却只有两江。如今严复已经明确的告诉他,两江能动的最后资金只有银行里最后的储备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