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虽然荷兰人渐渐衰弱,但清国衰弱的速度更快。英法等国发起的二次鸦片战争都以清国战败结束,这更加壮大了荷兰人的胆子。与是乎,印尼屠华每隔二十几年就要重新上演一次。规模也从最早的一个城市发展到遍布整个南洋。即便是已经衰弱但也比荷兰人更大强大的清国却从来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于是所有人都知道清国政府已经放弃了这些在海外的侨民。于是印尼屠华变的更加明目张胆也更加肆无忌惮。
此次有些不一样了,清国抗议了、清国说要荷兰人后果自负,可是荷兰人忽略了。清国刚刚战胜了俄国。清国的光绪皇帝刚刚囚禁了太后掌握了权利,而就在此时清国的抗议却被荷兰人错误的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刚刚掌权皇帝表明自己权利的行为罢了。荷兰人还是用老眼光看待清国,所有荷兰人都认为这仅仅只会是一次抗议而已。没有想到的是,清国人这次居然玩真的。
“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荷兰女王哭丧着脸问她的大臣怎么办。而她的大臣们也全部面面相遏,谁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荷兰人的远东舰队沉没了、总督府为化为了废墟、总督卡尔死了、荷兰人的军队完了、荷兰人……都没了。
“女王陛下,我国已经请英国出面调停了。好在愚蠢的清国人竟然敢冲击英国驻扎在新加坡的分舰队,经过英国调停后,现在清国政府已经下令撤回所有在印尼的舰队。据英国方面的可靠消息称,英国将出去远东所有舰支去寻找并带回所有的清国舰支。现在我们恐怕也只能等待英国方面行动结束了。”年迈的外交大臣将现在的情况通报给女王陛下知道。
“难道我们现在只能坐在这里等消息吗?茫茫大海上要找到所有清国舰队那还需要多少时间呀。我们要为自己的国民做些什么。因为他们正在遭受屠杀。”女王心有不甘的说道。
“当然不会只坐着,现在需要陛下确认来自清国的要求。”外交大臣将驻华公使刚刚发回的电报呈上。
“只要清国能立刻停止对我荷兰人的屠杀。即使苛刻一点的条件我们还是要答应下来。”女王接过一看,条件还好便一条条的念了出来:“清国要求我国给与当地华人与土人一致的待遇。这点没有问题。允许华人自费开办的学堂自由经营不得干涉,这也没有问题。废除所有对华人有歧视或敌对的不合理的法律条文,当地法律必需保证华人在印度尼西亚的合法正常经营与工作生活,这当然也没问题……”
清国提出了很多条件,不仅是荷兰人,就是英国人都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条件,最起码清国都没要求法外治权这就让荷兰人很高兴了。只有最后一条。
“清国要求荷兰赔偿一千万英镑的损失,他们是要抢劫荷兰政府吗?”荷兰女王尖叫起来:“荷兰不可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来。”
“陛下,清国政府已经答应,只要我们同意这些条件,等所有舰队集合后清国将立刻从印尼撤回全部军队。这点英国人可以为清国担保。只要清国不占领印尼的土地,这些损失最终还可以从印尼慢慢赚回来。赔偿虽然有些多但相信是可以谈的。”
“其它的条件可以立刻答应下,关于赔款数额让驻华公使尽量去争取。也请英国人尽快去寻找清国舰队让他们停止攻击我们。”女王做出了决定:“现在请首相先生看看国库能拿出多少钱来,我也会将王室的钱拿出来。也请各位大臣尽量拿钱出来用于支付清国的赔款,尽可能的帮助我们在印尼的子民吧。”
这年头打仗不要赔偿还打什么仗,所以对于清国提出来的战争赔偿就连英国都没有反对,只是一再调停说尽量的减少。鉴于荷兰人一次性无条件的同意了其它条款,清国政府“大肚”同意了荷兰人减免的要求。但在新加坡经过几次中英荷三国会谈,清国外交部长唐绍仪却咬死了五百万英镑的底价。就在谈判陷入僵局时,唐绍仪提议如果荷兰人同意撤消荷兰在华租界和法外治权的话,清国方面可以再次下降赔款额度。否则。清国舰将继续驻扎在坤甸、巴达维亚等地以保护当地华人的权益。
荷兰人一听反到乐了,本来荷兰人在中国就没几个租界,整个中国就那么几个寥寥可数的荷兰人,法外治权基本也就没动用过。只要不影响清荷两国正常的经济交往,不要就不要了。
荷兰人放心了,但有人揪心起来。曾经报道清国太平洋舰队洗劫日本海岸的原英国驻日本的记者詹姆斯,他这次又来到了印度尼西亚,从坤甸到了巴达维亚后就再也没有去其它地方,因为无论是幸存的荷兰人还是土人都对清国人报之以深深的恐惧,并且他从当地华人的嘴里了解到事情的经过。
于是他个人第二篇成名作新鲜出炉。同当年一样引来了各国转载。他是这么写道:满目疮痍的城市、遍地哀鸿的声音和还在燃烧的火焰,这一目目如同当年被清国太平洋舰队洗劫过后的日本。但是消灭俄国远东舰队的清国舰队经过几年来的训练,比起曾经洗劫日本的那次显得更加有目的性和更加高效。曾经清国舰队是集中在一起从一处进攻到另一处。这次他们将舰队打散同时洗劫五个地方,而且他们的军队也在与俄国人的战争中变的更加成熟老练,同样洗劫的效率也更高。曾经,我认为“我们应当去感化东方古老的国度,让他们重新回归文明的社会。”现在我却认为也许这时用军队来称呼他们并不恰当。因为他们的军舰后永远都跟着至少两艘货船,来装载他们抢劫来的货物。印尼比日本要大,海线岸线比日本要长,还有当地的华人为他们提供信息,这让都让他的抢劫变的更快。规模也更大。日本被洗耳恭听劫的还只是海岸线城市,而印尼的内陆都遭到了清国海军陆战队的光临。我相信。用抢劫这个词来形容已经结束正面战事后的清国舰队的行为是准确的。(未完待续投推荐票、月票。)
ps:ps:现在的历史书上是用“排华”二字来形容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对华人的屠杀,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历史真实的情况才会发现,美国的排华才是真正的排华。美国只是驱逐或是制定限制华人的法案,并没有公然的屠杀华人。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历史书中对美国及南洋都使用“排华”二字来形容。
我只是希望将来的新政府在重新描述南洋华人悲惨运命时,不要再用“排华”这种借口。如同我书中所写的那样,实事证明,南洋土人们跟本就是在“屠华”。谢谢!





中华苍穹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多事之秋
清荷二国在英国的见证下很快达成了协议。而赔偿数额经过荷兰人努力的争取,再次下降可以接受的260万英镑的地步。没想到,清国皇帝却收到电文后斥责了唐绍仪。清国皇帝认为,此次对荷兰宣战实非得已,而宣战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南洋的华人而不再于索取战争赔款。清国皇帝认为只要荷兰赔款能支付此次宣战中军事行动的费用和需要支付给英国人的协助费用即可,所以清国经过估算后,皇帝下旨暂定赔偿额最高为230万英镑,具体数额需要等舰队全部返航后再行确认。但对于暂时还未正式签订的此协议的其它条款必需立刻执行。清国此举一下子迎来世界各国的欢迎。
事实证明,清国是一个讲道理有情义的国家。就在清荷二国才坐下来谈判的时候,清国皇帝的旨意就已经转到英国远东舰队和新加坡分舰队的每一条船上,于是英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全部出动了。茫茫大海上要找几艘船的确不易,好在清国舰队的行动都很有规律,他们只会沿着海岸线前进而不会到处乱跑,这就给了去寻找清军的英国舰支一个明确的方向。可即便如此,英国舰支寻找的行动依然成效不大。整整过去了一周,除了找到了位于加里曼丹岛南岸的南洋舰队,其它舰队连影子都没看到。英国人还很崩溃的发现,他们时常与清国舰队擦肩而过。明明他们刚刚经过这里没有发现清国舰队,结果六到八个小时之后清国舰队就再次光顾。等他们听到消息后再返回来时,清国舰队早就跑的没影了。
荷兰人很伤心,因为清荷两国已经达成了停火协议而且清国已经明确下令要让各舰队返航,但因为通信的原因使得清国舰队却一直无法接收到这个命令。印尼岛上所有能联系上的荷兰殖民政府机构也得到了清国下令舰队返回的消息,可当他们拿着电报做小船好不容易碰到了清国舰队。却被人家用主炮干翻后被机枪扫射在海里。从仅有几名幸存者的口中得知,人家跟本就不听解释。不过说的也没错,交战国的一方拿着另一方的命令去要求另一交战国停止行动。这的确是天方夜谭。
不得不说的是,英国必竟是百年老海军了。介于目前的情况。英国各舰都很自觉的将所发现的情况尽一切可能发报回去。于是,在新加坡打听消息的唐绍仪幸看到了英国海军新加坡分部内的南洋海图上详细的情况通报,并且英国海军把以自己的经验得出一套全新的寻找方案通报了唐绍仪。
此时唐绍仪可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文人,经历过战争的他已经明白战略战术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乎,唐绍仪经过详细的询问,在了解了英国海军方案形成的由来及实施细节之后,便深深的记在脑海里面。他认为大清的海军虽然接连大胜,但在战略方案的推算和实施上与英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点需要他回国后告诉海军将领和参谋本部的高参们。
自从清国对荷兰宣战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天。也就意味着清国舰队在印尼也整整肆虐了整整四十天。也许是清国海军补给不足,在英国发起搜寻行动的第二周内,又找到另外三支清国分舰队。不过英国人更愿竟相信的是印尼海岸线已经抢无可抢,因为清国舰队停在简陋的港口外修整,而军舰上却仅有勉强开动军舰的人手。其它水手等人都跟着陆战队冲进内陆去帮助受迫害的华人。更让英国人崩溃的是,当舰队招回陆战队后英国人发现。随着陆战队返回的不仅仅疲惫不堪的军人士兵,还有数不尽的货物。从珠宝黄金到玉石香料,就光是装上在跟在舰队后面的货船就用了二天时间。此时的英国海军官员深刻的认为,此时需要帮助的不是华人而应该是当地的土人。心里滴着血的英国海军们最终还是没能拒绝清国海军的邀请,穿上清国海军的军服一起进行了数次友好“演习”。直到货船装不下为止。
真的装不下了。原本已经装船的名贵木材都已经卸下来刷上桐油捆扎后扔在海里由货船拉着前进了,就连英*舰里都尽可能的塞满了货物。英国人还不知足的试探让清国的军舰一起来装却遭到了清国海军军官的无情拒绝,因为海军条例明确规定军舰内不能装载与行军作战一切无关的物品。英国海军一面高度赞扬清国海军的军纪严明。一面却在背后嘲笑不知变通的清国人,一面还将军舰上多余的物资如燃煤和被给交给清军以腾空位置好多装东西。以至于英国宣布寻找到清国舰队已经是一个星期后的事了。
李亮有些兴奋的指挥着水手从英*舰运送燃煤和其它补给物资,其它他心里早就憋着火了。看着值钱的东西被装上英*舰而卸下了不值钱的煤,还得装出高兴的样子,是谁谁火呀。
“那都是我们的钱。”李亮回到龙啸号舰桥后恶狠狠的说道。因为击沉英*舰事发,整个大清就完蛋了,这点海军上下还是能明白的。
“算了,就当交保护费吧。”另一条航线上的冯祁在多次评估过击沉英*舰再打捞财宝的可行性后,无奈之下放弃了这个想法。为了能尽快平息南洋事态。为拉拢英国海军,这次就算了吧。
荷兰人就这看着清国舰队开向坤甸集结。却无可奈何。因为跟据协议要等全部舰队到齐才会返航,即使荷兰愿意提前支付一半的赔偿都没用。而最后一支舰队至始至终都没有消息。
由清国海军司令吴德仁亲自率领的爪哇北路分舰队好像失踪在大海中一样。无论英国舰队如何寻找,整个爪哇北岸已经十多天没有他们的消息了。光绪也很着急,因为他也没了这支舰队的消息,无论如何发送无线电,都没有回复。等收到关于这支分舰队的消息却发现是来自苏拉威西岛的。可没等英国舰队抵达苏拉威西岛,葡萄牙人又传来新的消息:一支挂着清国海军旗的舰队袭击了东帝汶。
光绪当着前来质问的葡萄牙公使和打听消息的英国公使的面,向海军部询问为何会发生这事时。清国海军部长邓世昌解释说:“我们只有普能的货动航线图。而没有那一带的详细海图,怕是走错路了。”
这个理由很充分。还不好反驳。但心竟中攻击了葡萄牙,于是光绪立刻向葡萄牙公使致歉,并表明可以做出赔偿后,葡萄牙公使很满意的离开了。但清国分舰队却从此失去了消息,直到一周后。
“不好了,不好了……”
副官惊慌的声音差点把正在吃早餐的欧格纳给噎死,剧烈的咳嗽之后的欧格纳很生气的说道:“你也是外交使臣,为什么不能再稳重一点。”
副官这才焦急的说道:“发现最后一支清国分舰队了……”
欧格纳气愤的放下手中的餐具。打断了副官的话:“即使清国舰队杀死了葡萄牙的东帝汶总督,也不需要如此惊慌。我们是绅士,要注意形象。”
“不是……跟葡萄牙人没有关系。可是清国的分舰队差点炮击了达尔文市。”副官的声音明显有些变形了。
“只要不是大英帝国的领地,你管清国人炮击……”欧格纳突然停了下来:“你说清国人炮击了哪里?”
“达尔文市,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市。”副官见欧格纳平静下来,这才说道:“昨天中午,清国舰队突然出现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市外海,并向达尔文市发射了一枚炮弹。炮弹落在近海并没有造成损失,却让达尔文市的巡逻舰队发生了恐慌。清国人发现不对劲后,经过询问才知道他们已经到了澳大利亚。清国舰队的解释说他们的罗盘全部损坏了。他们迷失了航行。他们说自己已经没有足够的燃料所以强行进入达尔文市停靠。达尔文市的官员上船检查后,证实了清国人的这些说法。现在清*舰上除了执勤的人员外,其它人员包括清国海军总司令吴德仁都已经下船接受当地官员的看管。”
“靠。这种事也有?”光绪气急败坏的骂道:“做为海军,为什么不能靠着太阳定位向北航行却要向南?”
“陛下请息怒。从达尔文传来的消息看,舰队所剩的燃料几乎耗尽。如果从东帝汶向北的话,他们在燃料耗尽前不可能找到补给地点的。”欧格纳示意光绪不要再拍桌子。
“那也不能跑到澳大利亚开炮,吴德仁想干什么?这要是挑起清英冲突怎么办?”
“不不不,尊敬的陛下。贵国舰队只是迷失了方向,还好他们在燃煤耗尽之前抵达了达尔文,不然贵国将要失去一支勇敢的海军舰队。”欧格纳尽力安抚着暴怒的清国皇帝。
“哼,看在公使先生的面子上朕就先饶了吴德仁的死罪。还好没有给大英帝国造成损失。也还好大英帝国足够大肚。不然朕就会一刀杀了他以谢英国。不知英国方面对此事有什么要求?公使请放心,对此清国一定会给大英帝国一个满意的交待。”
没什么要求。就是卖给清国舰队的燃煤和补给物资的费用会比较高,因为达尔文市需要补偿。欧格纳很纠结。为什么本意要去质问清国的最后却变成了去劝解清国了?不过想想光绪才二十六岁也就释然了,年青人哪能没点脾气。按中国话说叫他老人家不必跟年青人一般见识。
没问题,光绪爽快的答应了下来。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反正会算在荷兰人身上。于是荷兰人收到清国最后的通知,清国要求190万英镑的总赔款。
荷兰人很高兴,清国舰队现在就停在坤甸哪都没去,安安静静的等着最后一支舰队返航。只要清国人不占据印尼的土地,一切都不是问题。所以,在收到清国协议后,在英国人的见证下,《清荷新加坡条约》签订。条约签订的第二天,荷兰人就支付了赔款。虽然与英国人一样,荷兰人唯一不明白的地方就是,协议中不再使用清国等字样而要一律改用中国字样来代国家。不过那也是清国人的事。
清国分舰队抵达达尔文市的第三天,达尔文市就收到了英国政府要求对清国分舰队进行的补给的指令。但整个补给却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其实达尔文市本来还希望能再补给几天,因为清国海军实在太有钱了。清军在达尔文这十天里,整个达尔文如同过节一样热闹。出手大方的清国官兵们在短短十天内就使得的达尔文市出现断货的现象。做为市政府自然也有大把的税收入账,而这十天内的税收就已经大大超过了清军没来前的一个月的税收。而且达尔文市的高层官员还获得了来自清军将领们的额外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市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其实都希望清国人能多待几天。
但是军令难为,达尔文市的官员只能遗憾的在码头上为清军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送别酒会,并依依不舍的拉着吴德仁的手说:以后有空常回来看看。
至此,只要清国最后一支舰队回到坤甸,所有清军会按协议在三天之内全部从印尼撤出,清荷两国之间的战争到此就算是结束了。
曾经战火分飞的印尼再次平静下来,各国公使也有了大把喝下午茶的时间。曾经因为印尼战事而空空如野的四海酒店再次客盈满门。每天不同的音乐重新响起,一个个美丽的侍女的风言风语再次成为大家的热议的话题。但这种平静不没有持续多久,从南洋回来的货船打破了这种宁静。广州码头上的货物这次为整个世界的舆论焦点。
“先是清俄战争,后是清国政变。然后是南中国海上的风雨不断至今不停,今年真是一热闹年呀。”驻华公使见面时无不相互感叹道。
而在大清国的皇宫中,光绪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却在说到:“秋初对荷兰宣战,然是冲击马六甲试探英国,再有达尔文的变故。如今还未到秋末现在又轮到广州出事。真希望这个多事之秋早点过去呀。”(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二百六十章 英国在南洋被抢走的财宝出现了
林永祥很忙,是真的很忙。
四年前皇上曾跟他说要他在五年之内控制太平洋货运的一半。如今这才过了四年,整个太平洋货运量的六成都被由皇上控股的太平洋货运公司所完成,这还不算皇上强行分给北洋轮船招商局和琉球王尚泰的两成。林永祥相信如果皇上放手让他施为,这两家早就被他给挤垮了。而另两成的货运量基来还都是美洲东岸,太平洋货远暂时还顾不上的地方。
这都有赖于皇上提出的标准箱式运输。别的货运公司总是一船一船的收钱,太平洋货运不是,咱们是一箱一箱的算钱。如果你的货装不满一箱,但只要你能找到别人的货愿意也能够和你的货拼箱的话,那两家加起来也只收一箱的钱。太平洋货远还提供专门的快递业务,可以跟据客户要求专门派小船专门为一批货进行运输,虽然价格很贵但比别的公司还是要便宜。低廉的价格和多种可选的业务模式,太平洋货运公司想不发财都不行。如今太平洋货运的航线早已远伸到欧美等全球各地。
太平洋货运公司还有一个特别的部门――航线优化部,当初成立这个部门时林永祥是老大不乐意的。外面抢钱都抢不过来,还想这东西干嘛。但是皇上的旨意不能违背,不就多养几个闲人嘛,关系户还是要照顾一下的。但林永祥认为此事不可扩大,否则就会重蹈当年江南制造局的覆辙。可他当小心的向皇建议时却被皇上给打了出门,最后皇上亲自安排了人手进入了该部门,要求只一个:所有船支必需将所运货物的性质、起运时间地点、交货等等所有信息交付该部门一份。没想到这个部门在沉寂了一年后爆发了,按照他们设计的航线可以使用现有七成船支以八成满载的方式来回运送就能满足眼前的货运量,事实证明这个部门是正确的。更少的船支来运送更多的货物就意味着利润的爆涨。为此皇上赏赐林永祥一个玉如意。
如今的太平洋货运公司已经是一个拥有包括12艘万吨货轮在内的近三十艘五千吨级以上的货轮、邮轮,五千吨级以下的货运船支数不胜数。这还仅仅是在海面上的船支,还不包括在正在船台上建造的船支。如今的太平洋货运公司已经是欧洲各大造船厂的金主。它不仅仅是亚洲第一的海上货运公司,更是太平洋、印度洋上的第一大货运公司。这种规模甚至超出的一些欧洲老牌货运公司。太平洋货运公司的航线遍布三大洋,如今它正以低廉的价格和更高效率的运输已经开始慢慢侵蚀欧洲本地的货运业务。同样由太平洋货运带来的标准箱式运输的模式也已经开始在欧洲蔓延开来。不过也好在太平洋货运公司在欧洲的业务不涉及本地的短程航线,只接受运往亚洲的远航业务,所以也并没有引起欧洲本地的货运公司的敌对。
可也正是因为优化后的航线使得效率更高,所以能空出更多的船用于开拓欧美等远洋航线。而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此次清荷战事爆发时,部分货船还远在印度洋以西,已至于跟进舰队的大型货运船支不足。由于运力不够,大清海军各分舰队只能被迫“邀请”英国舰支进行“友好演习”。使其物尽其用。
同时,做为东南亚最大的货运公司在保证战利品运输时,也需要尽可能的保证本地货运的稳定,所以如何更有效的调度现有的船支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战事还没开打之前,林永祥就已经蹲在航线优化部与这些年青的学子们一起商议着未来航线的安排。但确实没能想到的是,那群海军的王八蛋抢钱都抢疯了,竟然还派遣陆战队进攻到内陆,战利品的丰厚程度到了装不盛装的地步。可货轮必竟只是货轮,又不能让他飞起来。当一些价值不高的货物被抛弃时,别说是海军里那些土匪了。就是林永祥自己都心痛。如果能都运回来,自己又能去造好些个货轮了。好在也没浪费,都分给了当地的华人。就当是对他们的一种补偿吧。
战利品的运输还是和普通货运出现了冲突,不仅东南亚其它他各国码头上出现了大量滞留,大清本国的港口码头上也堆满了货。没办法,舰队供应是战时优先保证的对像。如果说清水和食物可以让舰队就地补充,但弹药、药品等补给物资就需要货船从国内装载运送。要不然就靠舰队出海前装的那些弹药,是远远无法满足舰队及陆战队在海外四十余天连续作战需求的。所以大清国内出现货物滞留也就不奇怪了。而对于航线的选择更是慎之又慎,货船无论是出航后还是回航时,基本都不会走最快的航线。时常还在在海上绕一个圈,因为货船还担付着另一项更重要的使命――为舰队提供警戒。
1...133134135136137...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