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一派胡言。”李关山明白,如果这些不能说服并团结南洋华人那就真的玩了。李关山严历指责老者:“朝廷为了南洋华人都对洋人宣战了,这还不能表明朝廷维护我南洋华人之心意吗?你如此毁谤朝廷到底是何居心?”
“李市长你以为朝廷真是为我南洋华人而来?你以为老夫真不知道,朝廷不过只是打着保护南洋人的幌子来抢南洋的财富来了。你以为老夫不知道广州发生的事,朝廷舰队抢钱都抢到洋人眼红了。”老者明显的是过于激动了,一双面颊已经涨的通红。
李关山的脸却气的发白,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李关山明白。从他家老大那里他早就知道朝廷的举措就是为了南洋华人为了复国兰芳,虽然朝廷还不足以于洋人抗衡。最少朝廷已经在做了,可这些他又不能说出去。没想到朝廷为了欺骗洋人的抢劫行为。却把自己华人给骗的死死的。怎么办?应该怎么解释?情急之下,李关山不容细思的说道:“朝廷有抢过一个华人的吗?朝廷好像不把抢来的带不走的分给华人吧!”
“那只是他们带不走而已。要是能带走朝廷会分给我们吗?”老者不依不让:“老夫已经责成下人,不准收一件朝廷给的东西。只希望借此一来,将人荷兰人的报复能轻一些,为南洋的华人留下一条根。”
让人想不到的是,老者的这些话还让其它华人深以为是,点头赞许者有、懊悔莫及者亦有……
“你……你……他哪来的?”李关山气坏了,也不想多解释:“既然大家都有信不过朝廷,那好我这就去北京向皇上问个明白。朝廷还管不管南洋的华人,有愿意一起去的就一起去。不愿意的就各自逃命去吧。”
李关山说完一摔手就向外走去。走到门边突然回头指着那老者说道:“反正你信不过朝廷,你就不用去了。”
“真可笑。若朝廷不想保南洋华人干么还要冒着得罪洋人的风险跟洋人开战。南洋的财富七成都在华人手上,就这些穷土人有个屁可抢呀。”李南星走在李关山的身侧,轻轻的抚摸着父亲的背为父亲消气着说道:“说实在的。这些次南洋之战的收益跟本不上在前次在日本收益的一半。不了南洋华人,朝廷费这劲干嘛。父亲消消气。为了这些人生气实在犯不着。”
“为父哪里不知道,但实在气不过呀。皇上都说要团结团结,可南洋华人却如散沙一盘,这今后怎么的了呀?”李关山是忧心忡忡呀:“方才为父说要进京朝见陛下,不知可否随舰同行?要不叫南柯回来问问?”
“问二弟管什么用,直接去问问吴司令不就知道了?”
坤甸码头,清军大营外。自从南洋舰队被找到返回停靠坤甸后,这里从来都是人山人海。大军想要补给其实只要出来打声招呼。当地华人就赶着马车驴车,装好了果蔬鸡鸭就往大营里送。后来几支分舰队回来甚至招呼都不用打,当地华人已经装备好了各种新鲜食材就等着舰队搬走就行。舰队的后勤人员省了事自然很高兴的接待了热情的南洋华人,可当舰队按军规要付钱时南洋华人却不高兴了。
“朝廷的舰队远征南洋,不就是来救咱们南洋华人的吗?现在朝廷廷舰队为南洋华人征战四野,如今没了吃喝咱们华人给补上就当是捐赠给朝廷了。如果还在收钱,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华人们很生气,他们认为这是舰队看不起他们,后果会很严重。
既然华人都这么说了,负责补给的官兵自然没有意见。这就准备动手搬了。可舰队宪兵不乐意了,军纪写的很明白,不得接受百姓任何东西。说话间。宪兵的枪就指着负责补给的官兵。反正一句话,不给钱就不准拿,军纪写出来是拿来遵守的。
南洋的华人见此,一面高赞朝廷舰队军纪严明,一面向宪兵说好话。都是百姓的一份心意,又都是自愿的,这不违反军纪。可宪兵不管,他们的职责就是纠察军纪,反是违反军纪就不行。华人代表大怒。指着宪兵大骂,可宪兵不吃这一套。华人代表一气之下就要把所有东西给扔进海里。你们不要,我们也没脸拿回去。你们看着办。刘冠雄不敢做主,最后等到冯祁回来拍板。都是华夏儿女的心意,这么干不就寒了南洋华人的心嘛。所以都收下,但军纪也不可违,做好帐让华人签好字,也要打好收条给华人。就是白拿也要拿个明白,不然皇上追查下来,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
最新鲜的当地果蔬,最肥美的鸡鸭牛羊,南洋华人还派了最好的厨子来给舰队做饭,衣食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有了南洋华人的资助,舰队算是过上了好日子。整个军营要卫兵萧瑟的守卫下,却依然透露出一片祥和。
看着守卫严密的军营和军营外热闹的人群,李关山淡淡的笑着。军人与百姓的良性互动,这是多么和谐的氛围呀。不过也有不和谐的地方,几个年青人吃点吵着要参加舰队,不让不行的那种。而这些人又打不得骂不得,一脸严肃的军官却是不知所措。
李关山向一丝不苟执勤的卫兵抵上了自己的名贴,他要求见舰队司令吴德仁。
“虽然我是参谋长,但我还是得警告你。不许打这两箱黄金的主意。”冯祁说话很不客气,他实在是怕了。每当自己的司令看着这两箱金子时,他的眼睛中的狂热的抱加家的*。
“千辛万苦才搞到手,再千里跋涉运回北京。然后老子不远万里从北京拉到澳大利亚,再运回坤甸。就他n的为了送还给英国佬?”吴德仁很是想不通,皇上干么要送回给英国人。都到了自己口袋里了干么还拿出去?
“我的吴大司令呀,南洋事态好不容易平息下来。这时候再不能节外生枝了。”冯祁都快要跪下了,自己这个司令就是个不安份的主。皇上刚说要在南洋试探一下英国,他立马出主意说强冲马六甲一下。
“那我拿两根去玩。”吴德仁说完就伸走拿两根就要揣进怀里。
“你是我的爷成不?”冯祁劈手拿回金条放回箱子,亲自上锁贴封条,边干边说道:“想要了你去找户部要。现在还是去看看舰队补给进度如何,后天咱们就要返航了。”
“屁话,搞个补给还要老子这个大司令出马,还要下面那些兔崽子干么。”吴德仁哈哈一笑:“不过你说的找户部是个好主意。你说我要是带一个海军陆战团做警卫去户部,会不会太嚣张了一点。”
冯祁的手明显剧烈的颤抖了一下,好一会后他才站起来抬手轻轻给了自己一嘴巴:“叫你呀的嘴贱。吴司令,您大人大量,忘了小的话可好?”
吴德仁本来还想说几句,可就这时有人敲响了舱门:“报告,坤甸市华人自治临时政府市长李关山求见。”
在卫兵的引导下,李关山踏上了通向旗舰龙吟号的舷梯。大清海军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司令吴德仁、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冯祁亲自在甲板上迎接,这又惹的李关山双眼含泪。
轻轻的抚摸着这冰冷的舰体和粗大的炮管,李关山再也忍不住。泪雨滂沱是号啕大哭,五十多岁的人却哭的像个月子里的娃娃,他只想倾泻心中的痛苦。巨舰大炮呀,这才是一个国家生存的基本保障……
“草民等南洋华人欲进京面圣,以叩谢皇上恩德,还请吴将军首肯草民等能随舰队进京。”
“进京能不能见着皇上我可不管,不过随舰进京嘛。咱们就坐这艘军舰如何?”吴德仁把炮塔拍的嘭嘭直响。(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二百六十四章 回国
从清国对荷兰宣战开始,光绪就过着提心掉胆的日子。到不是担心打不赢荷兰,也不存在这个问题。可这必竟也是大清国第一次对白人宣战,但凡出现个万一什么的,大清国就麻大烦了。事实证明,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欧洲其它各国一切平静如初,那自然的也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不仅参于作战的太平洋舰队和南洋舰队官兵有了更丰厚的分成,就连北洋舰队官兵也有分红。当然了,北洋舰队官兵的那点分红自然不能跟其它两支舰队的分成相提并论,所以眼红的官兵向朝廷打报告说要与南洋舰队互调也就不奇怪了。
反应最激烈的就是陆军,惹不起英国还能怕你法国不成。以段祺瑞、冯国璋为首的陆军将领已以开始暗地里鼓动两广总兵刘永福在安南北部去挑动摩擦。谁让法国人一听说黑旗军回来后就老实了,这年头欺负的就是老实人。而做为兵部尚书的欧阳振华对此保持了沉默。
保持沉默那就是默许。光绪在每月一度的参谋本部例会上严厉批评了这样的行为,并勒令这种言行不得传出参谋本部,否则引起外交纠纷必要惩罚传言的当事人。这些陆军将领们一致的认为皇上过于偏袒海军,虽说眼前日本海军的威胁最大,可为了建造新舰,陆军都已经放弃扩编了,就连只剩编制的第四师都没有重新组建起来。陆军要求从海军战利中分给陆军一部分,陆军不要求扩编,但至少要将第四师重新组建起来。
做为海军总参谋长的程诚却指责陆军在搞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把戏:“你们陆军说是不扩编,那第九师的事你们怎么说?”
说到第九师其实陆军将领们比其它人更恼火,每年都会有一笔陆军军费用拨到第九师名下,可第九师就如同传说一样。都听说有个第九师可就没人见过这个师的人。就连兵部尚书欧阳振华都搞不清楚这第九师是怎么回事,因为除了经费外,兵部没有向这个师拨付过任何武器补给。如果不是出来个莫明其妙的第九师。有这笔经费第四师早就组建起来了。众海陆将领见参谋总长一言不发,所有人都看着王士珍。
经过皇上同意。在只留下核心人员后王士珍这才解释道:“第九师为海外师,驻地吕宋,全师所有将士都是吕宋华人。师长是刘亨赙。”
“你们参谋本部够可以的呀,我们这边在打印尼你们就已经盯上了吕宋了。为什么我们海军部没有任务。”邓世昌很不满意,做为海军部长他竟然不知道参谋本部要对吕宋下手。所以邓世昌生气的看着诚程,同为海军有这么大的事竟然不提前通知一下,海军有好处怎么可能少了他的一份。
“行了。”光绪怒了,拍着桌子说道:“参谋部内有无数想法是不是每一个想法都要告诉你们呀?只是前期外围准备。通知作战部队干什么,就不怕走了风声。到了准备实施阶段自然会提前通知你们,你们海军还是想着如何把日本舰队给打沉了再说吧。”
皇上既然说了话,众人自然不能反驳。只是大家都知道,皇上发火归发火,其它的事你该说照说。所以段祺瑞还是说到海军有海军部统一调度海军作战部队,陆军也希望能成立陆军部来整体协调大清所有陆军。光绪同意了,让他们内部先行讨论方案和人选,写成奏折呈报。只是强调无论海陆军军部皆是兵部下属单位。
“哦,南洋华人要进京面圣?”光绪才回到瀛台。杨度就呈上总理转呈的电文:“李鸿章是怎么个意思?”
“总理大人以为,此事可大肆宣扬。总理大人亦可亲往大沽迎接。”
“你以为如此可妥否?”
“卑职以为,既然要做不如再做的更大些。若皇上能亲临最佳。”
光绪似有似无的望了杨度一眼。点点头:“告诉直隶总督张之洞,让他在大沽口安排一个亲切一点的接待规格,到时朕会亲自迎接。记住是亲切而不是奢华。”
“呜――”龙吟号战列舰响起了汽笛声,随着螺旋桨的转动,推动着战舰缓缓离开码头。
码头上欢送的人群并没有爆发出想象中那震耳欲聋的欢送声,拿在手里的龙旗和准备舞动的狮子都放在一旁。码头上所人送行的人群都静静的看着前面跪满一地的、出生南洋的、却被强制开除出大清海军的官兵们。所有人都不明白,这些出身南洋的子弟在朝廷舰队中都是兢兢业业,甚至还获得过战役勋章。如今就因为他们在南洋的战斗中不听军令擅自出兵攻击荷兰人,就被全部开除军籍。
南洋的华人想不通。这些被开除军籍的将士们也想不通。对荷兰宣战出兵南洋,目的不就是为了保护南洋的华人吗?难道还能眼睁睁的看着华人受苦受难而不管不顾?陆战队中是有些人是可能过激了。可舰队中的总没有犯过错吧,为什么舰队参谋如李南柯也用这个理由将他开除。
这次开除涉及面很大。九成的南洋子弟通通被开除出去。其中陆战队中大部南洋子弟1300余人、海军舰队中400余人、宪兵里80余人全部开除。理由全部相同,违返军纪。就连宪兵们都想不通,作战时他们从来没有退后一步,纠缠军纪他们没有例外,他们自信自己没有违返军纪的事发生,却也被这个理由开除。所有人者想不通想不明白,所以他们要问清楚:为什么?
本来要升官的儿子却莫名其妙的被开除了?看着码头上哭泣的儿子,李关山满脸怒气找到吴德仁。面对同样提问的李关山,架着二郎腿的吴德仁坐在会议室内品着茶水:“为什么?还能为什么?还不是为了你们南洋华人。兰芳立国过百年,却在一夕之间被荷兰人灭国,还不是因为你们打不过荷兰人。舰队不可能长驻南洋,这与情与理都说不过去。可我们一但离开,你们有自保的能力吗?所以我们开除了舰队中的南洋子弟。难道你们都没有发现,他们有海军、有陆军还有宪兵。不是已经提前给你们送了一个师的装备过去了吗?去重新把他们武装起来嘛。说到底其实就一句话:兰芳国必需要有自己的国防力量。嗯,说话多了有点口渴。”
进京面圣的南洋代表有数十人。但大部分都乘坐驱逐舰。能登上海军旗舰的也就李关山等三人,三人相互对视一眼。脸上都泛起莫名的红晕。李关山更是主动提起茶壶给吴大司令续上茶,然后有些激动的小心问道:“吴将军话的意思是,朝廷会支持兰芳复国?”
“我的话?我刚才有说话吗?几位都是老于事故的人了,泄露如此机密之事的罪名,几位可不能扣在我头上呀。”说完吴德仁端起茶碗轻轻的咀了一口:“嗯,茶不错。”
李关山等人突然笑了,他们哪里不明白吴德仁这是另一种表态。朝廷已经决定要帮兰芳复国,开除南洋子弟就是第一步。只要有朝廷的支持兰芳复国就不再是梦想。同时也表明,复国兰芳这件事还是绝密之事,不宜宣言。
李关山忙点头称是:“那是那是,道听途说的事别在这里乱嚼舌根。只是码头一片混乱,吴将军看不是不先要安抚一下方好?”
吴德仁没有说话,到是一旁的冯祁接过话来:“道听途说也不可以,不能传出任何消息让洋人察觉。至于安抚之事,自有兰芳开拓者来办。随便说一下,兰芳开拓者是朝廷秘密派来兰芳的联络员。”
“老冯,这南洋有三四个开拓者。能查出来是谁吗?”不等李关山等人反应过来,吴德仁接过来就问。
“没去查,也不可能查得出来。这些人的档案只有中情局才有。听说皇上都不清楚。”冯祁若无其事的说道,跟本不在乎会李关山等人知道。
开拓者这种事连海军总司令都不知道,那就是最高级机密了。这种机密的事,他们这些人还是知道的越少越好。所以,李关山立刻示意其它二人赶紧一起出去,留出空间让将军们商议机密为好。
舰首劈开海面,海浪翻涌而上,咸湿的海风夹杂着点点浪花打在李关山的脸上。李关山笑的开心呀,别人不知道可他知道。兰芳开拓者就是他的嫡长子。自己现在是临时市长,长子是兰芳开拓者。次子是海军舰队参谋,家中仆人的次子在陆战队也是高级将官。有这些人的助力加上李家在兰芳故地的影响力,将来兰芳国的总统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他没有理由不开心呀。
他的发自内心的开心在别人看来却是为兰芳复国而高兴,当然他们也同样高兴。另一位从坤甸过来的华人代表问道:“李市长,您在南洋也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这次进京面圣也是尊您为首,面圣时是何章程还请示下呀。”
“此次进京面圣除了叩谢皇恩外,就是听听皇上对兰芳的安排。哪有什么章程,唯皇上旨意而已。”
“那是那是,只是这些我们进贡的东西会不会太寒酸了?这些朝廷舰队可是从南洋带了不少好东西回去呀。”
“皇上不惜与洋人开战来助我南洋华人,此等胸襟非明君不可为。既为明君又岂会以进贡之物之贵贱来衡量我南洋华人之心。皇上富有四海,我等表表心意就是了。”李关山抬头看向北方:“几百年了,今日我们终于踏上回到故国的旅途了。”
“是呀,已经几百年了。”另一位老者也长叹道:“先祖自下南洋起就惦记着要回国,今日我等能在已近花甲之年完成先祖遗愿,总算能告慰先祖的在天之灵了。”
“也许你们不知道,我到现在还记得家父离世前的情景。”李关山说着说着,就陷入到深深的回忆当中:“那日风形雨大作,家父于病榻召集家人。回光反照的家父从病榻上坐了起来,大家都以为父亲要安排后事。没想到父亲没交待一句家事,只是反反复复只说一句话:无论李家今后如何,也要让所有子孙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别忘了华夏先祖,别干有辱先祖之事,终有一日定要回国。那日我只记得,父最后弥留之际只是反复说着‘回国’二字。离世时,父亲的双眼如何也无法闭上,至到我对着父亲的遗体对天发誓:子孙后辈定有回国一日。父亲这才闭上双眼。父亲,你可知道孩儿从来没有忘记呀。”
“我李家自前明末年从福建跑到南洋以避战火。几经周折四处搬迁,无论家业兴衰,几百年来父子口口相传的祖训就是终有一日要回国。”说着,李关山突然跪在地上抬头望天:“父亲,您看到了吗?孩儿正坐着朝廷的舰队回国。您九泉之下有知,可为孩儿高兴。”李关山双手伸展撕心裂肺的吼道:“父亲,您的在天之灵瞑目吧。”(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二百六十五章 对准英国的军舰,撞上去!
“呜-呜――”
大清舰队正航行在中沙群岛附近,突然旗舰发出一短一长的汽笛声,刚吃完午饭正在休息的水兵们听到鸣笛后纷纷离开休憩之地,快速向各自的岗位跑去。
一短一长的汽笛是舰队进入备战状态的命令。应该来说,这时的大清舰队是不会有敌人的。但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传承自英国并在中国加强了的海军军规――海面航行中的舰队,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在高度战争状态,以应付任何可能发生的局面。所以,不论航行在何地、无论出港还是返航,舰队上的每一个人都保持在精神高度集中当中。海面航行的情况也是千变万化,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特别是舰队被潜艇攻击,并且两艘战列舰都被“击沉”的情况下,舰队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变的更加重要。
精神集中却不代表着紧张也不会放松,紧张会崩断一个人的神经,放松会让人在碰到突发情况时手足无措。只有精神集中,这样舰队中的每一个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有效的反应。因此航行中时不时的拉响备战号角,就成了舰队在航行中从未间断过的训练。按吴德仁的话说,就是要把舰队上的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训练成身体的本能,只要警报响起,就算脑子里装的是屎身体也会自动反应。为此,吴德仁最多的时候曾在一顿饭的时间里拉响过五次警报。水兵们当然不乐意,一顿饭吃了两个时辰,最后还要清扫慌乱中撒满军舰还被踩的到处都是饭菜。直到舰队进港,第一个下舰的水兵都登上岸后,司令又拉响了一次警报……
事实证明,这些做法虽然有些过分。但从军事角度上来说却保证了舰队最快的反应速度,对任何突发情况都能做出有效的反应,而且也能训练出水兵们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深刻理解。比如。水兵们为了保证自己能在训练结束后不至于拿着被踩扁的饭盒欲哭无泪,经过无数的的教训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已经写进了舰队行军条例:每条走道的中间画一条黄线用于放置饭盒。并且按右侧通行规则进行。为了不让司令每次训练后笑话水兵们,愤怒的士官与水兵们跟据自己在战事和训练中的经验教训,总结了舰支上各战位最佳支持地点并重新调整与规划了休息舱室与临时休息地点,并用黄线做出了明确的标识。结果让吴德仁很是尴尬,他被水手们笑话了。
天天看水兵们操练的李关山很激动,精兵强将的首要条件就是令行禁止。整个舰上除了不太靠谱的吴司令外,每一个水兵们脸上从来都是坚毅。他们一丝不苟的抚执行着合理或是不合理的命令,他们从没有一句抱怨。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这句话出自《管子?立政》,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当李关山与水兵闲聊时告诉他们这句话时,这些坚毅的水兵们却脸红了。因为水兵们认为这是很高深的学问,他们只是一个当兵的丘八,这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
“原本我们都不识字的。可要想留在舰队就必需要读书。没办法,皇上亲自定下的规矩。半年一考,要是考核不过关是要被海军开除的。老先生。您是大学问家,您说我们能开炮打沉敌人不就行了,干么要去做学问。我们也就出海才不用上学,这一回去估计要学三个月,其实我一点都不想回去。做学问太――难了――”这是水兵们对李关山描述这次返航后的凄惨生活。说话间,那是满脸的痛苦神色。
“老先生您是不知道呀,当年咱们横行日本海岸时那叫一个嚣张呀。二话不说先给小日本来一顿火炮,您是没看着,那山都被咱们给轰塌了。”这是水兵们告诉他李关山他们当年的所作所为。这时水兵们高兴的手舞足蹈。
“其实俄国佬的炮打的也蛮准的。一颗炮弹打下来甲板就砸了这么大一个洞。我有一个兄弟刚好在炮弹爆炸的地方,战后我就只找到了一副肠子。还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可是俄国佬的炮弹没咱们历害,咱们一舰没沉。不仅打沉了他们四艘大舰,还把他们全给俘虏了。”这是在描述对马海战时水兵们告诉他李关山的。那悲伤过后全是漫漫的骄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