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当其它三人目光集中在帝师孙家鼐身上时,孙家鼐深深吸了口气站了起来,向着还爬桌子上哭泣的杨枣儿抱拳道:“老夫乃帝师孙家鼐,自皇上小时就一直向皇上传授课业,可以说皇上是老夫看着长的了。皇上从小仁厚,对老夫亦是敬重有佳,老夫对这个学生也是寄予后望。后来皇上长大了,老夫就少于皇上身侧,但皇上一言一行老夫却是关注。无论是清日之战还是清俄之战皇上都亲临沙场,为的就是要保护这个国家,而为此皇上甚至以身为饵。被洋人欺辱了这许多年,终于迎来了一位愿为国死战,能带领国家走向富强的帝王。身为臣子身为子民,老夫愿为皇上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身生命。当然,这只一个老头子个人的心里话,你不必介怀。至姑娘你将如何去做,那也是你自己的事。老夫言尽于此,何去何从就由姑娘你自行决断吧。老夫等人这就告辞了。”
四大老臣离开了,杨枣儿的哭声却越来越大了。会议室外很安静,没人去打扰会议室。虽然楼下操场上围满了人,但没人可以靠近,因为总理大人离开时留下的足够的侍卫,守在会议室外。
杨枣儿哭累了,她晃晃悠悠的走出了会议室。门外的侍卫也不说话,四周环绕的走在她的身边。
“你们能不能离我远点,我不想看见你们。”杨枣儿有些歇斯底里。
“姑娘请见谅,卑职也是奉总理大人之命护卫姑娘安全。姑娘放心,卑职等接到的命令仅护卫姑娘到明日,后日一早就会撤走。在此期间,姑娘请自便。”
杨枣儿怒气冲冲的进了宿舍,重重的关上了门。门内杨枣儿想了很多很多,这期间除了给她送饭,再没有人进来过。杨枣儿就这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梦里她好像当上了皇后,前乎后拥好不威风。梦里又好像她回到了家乡,嫁进一个普通的人家,过着总在为下一餐忙碌的日子。梦里她好像又坐在山颠,看着朝阳升起。又好像游在水里看夕阳落下……很多很多。
光绪到是和平常一样,洗完澡看看星星吹吹口风琴,那曲调平和极了。
太阳还是年复一年的升起落下,从不为谁改变。皇上照常起床跑步,洗漱后换上朝服上朝。大臣们也日复一日进行的同样的举动,只是奏折中的内容在不停的变化。而此刻的寇连材却守在瀛台桥的这头,眼睛巴巴的望着桥那头,目不转睛。
太阳从天上滑过,东边太阳初升时的霞光,在西边变成了晚霞,红红的日光将天边渲染的美丽极了。皇上处理完一天的朝政,早早的伸着懒腰回了主楼,然后坐在夕阳下静静的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当夜幕降临满天星光闪耀时,皇上深呼吸了一口气:“夜深了,该睡了。明天当太阳升起时,又是美好的一天。”
寇连材伺候皇上睡下,又回到了瀛台桥的这头,他睁大眼睛要看清楚每一个从眼前经过的。可等到宫门落锁,也没有等到他想见的那个人。寇连材今天选择在门房里睡下,可坐在门房后隔着玻璃依然望着桥的那头。
“梆梆梆――梆梆梆――”子时的更响了,已经是三更天了,寇连材听着更响倒下睡着了。可参谋本部里却依然灯火通明,总理大臣、八部尚书、两局局长却长长的叹了口气,然后继续他们没有完成的工作。
太阳升起来了,皇上精神抖擞的上朝去了,大臣们也拖着疲惫的身子上朝去了。和往常没有区别。
大学堂那间关紧的大门打开了,睡了一天多变的浑浑噩噩的杨枣儿终于奈不住腹中的饥饿打开门出来了。门外的侍卫依旧站了笔直,见到她来后只是向她行了礼,然后默默的招呼着士兵集合,然后静悄悄的离开了。大学堂里虽然都很好奇在杨枣儿身上发生了什么,却都很自觉的没有问。只是看着她吃完早餐去办公室收拾自己的物品。
午饭过后,杨枣儿回宿舍收拾好了自己的行囊,洗了个澡,换上她最喜欢的白裙子,然后拿起已经收拾好的简单行囊,将宿舍钥匙交给宿管员。
宿管员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妈,拿着杨枣儿递给她的钥匙问道:“枣儿姑娘这是要走吗?如果只是请假出去几天不用交钥匙的。”
“谢谢大妈一直以来对我照顾。我会回来的,只是这钥匙用不上。”杨枣儿笑的很甜,很开心。
宿管大妈只知道,这跟前日朝中的大官老爷来找过杨枣儿有关,却不知道是什么事。宿管大妈走出房间,远远的看着穿着白裙子的杨枣儿走到校门前又回头望了一眼,然后在西下的光芒中坚定的走了出去。(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二百九十一章 “我没有来晚吧?”
“朕不同意。”光绪将手中的折子在龙案上拍的啪啪作响。
早朝后,李鸿章与八部尚书两局局长以要事密奏之由,在中海岛上的机密会议室内,向皇上呈奏了同要进行南下与北上的军事行动方略。
光绪此刻手中的奏折,正是经过兵部与参谋本部对南下北进战略构思的奏折。奏折上写的很清楚,对整个战略有一个明确的思想和目的,各主要战略进攻线路也一一注明 ” 。海陆两军分别进行以各自为主的计划,目前以各军现有之实力,有能力并且有信心完成作战目的。
会议室内,李鸿章闭着眼睛安坐一侧,如同闭目养神一般。呈递折子的王士珍却站起来低着头一言不发。
“南下与北进确实是自清俄战事之后就已经决定的行动计划,可当初是怎么说的?陆军需要完成对骑兵的训练并建立一支汽车战队,海军需要等登陆舰完成建造。可你们在干什么,是谁同意私自变更计划的?”光绪此刻是愤怒的,去年赢得对俄战争后的中国应该是扮孙子装可怜,借而取得国际财富的援助。突然发主动的发行对外战争,这种变更不仅仅是战略规划的变更,更是国朝内政外交政策亦需要做出重大调整。还不仅仅如此,中**队此刻正是战略战术思想全面改变的关键时期,如汽车、登陆舰等作战辅助装备的引入还没有来的及进行实战测试。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式武器开始引入军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无论是作战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战术战略思想的更新。从甲午前的新军开始,光绪就在军队中大量引进机枪。并使炮兵独立成团。甲午后,火炮覆盖、步炮协同的思想就从光绪传入军中。同时让军队思考新的工业产品的出现会对军队战斗力有哪些提高作用。光绪的目的就是要让军队的作战思想走在武器装备之前。航母在一战前就已经出现,可真正被重视却是在二十年后的二战当中。这就是一种落后,光绪宁可让思想去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去等思想。因此,当天津汽车厂的第一辆汽车刚刚在图纸上呈现时,军队就很敏感的在注意到汽车的各项参数后,就秘密接手汽车的设计工作。因为光绪提出来的快速机动作战的战略思想,汽车是最好将其实现的工具。
现在无论是蒙古还是西班牙,他们的军队对于大清来说还是弱小的。正好可以借着弱小的敌人对新的武器装备和战术进行测试演练。在达到战略目的同时对军队进行实战训练。可是这些人在干什么?光绪始终认为再严格的训练也不能代替实战,这样一来汽车和新的登陆舰无法在实战中进行测试,这才是让光绪愤怒的原因。
被光绪盯到发毛的王士珍当然知道这样做不好,可是不如此,皇上暴戾之气渐盛后对国朝更加不利。憋了半晌后终于鼓足勇气说道:“皇上在参谋本部的早餐会上曾说过,武器虽然重要,但必竟武器是由人来操纵的。如今军中将士重视武器的程度远高于对作战意志的要求。微臣以为必需要让军队在艰苦环境下作战,如此才能提高和坚定作战意志。”
“兵部也是这么认为吗?”光绪的声音沉了下来,大臣们都知道皇上心中开始有了怒气。
“微臣也是这么认为。并且微臣与各军令部与各军总司令商议过,大家一致认同。”欧阳振华站起来回答道。
“执行该计划,西方列强的反应考虑过吗?”
“考虑过。”唐绍仪站了起来:“蒙古乃我大清内政,朝廷出兵蒙古乃是平叛。英法等国早就希望大清能对抗俄国。因此不会反对。而俄国远东铁路尚在修复中,俄国此时对蒙古虽有心却无力。而吕宋,我们借口以保护华人为由。只要我们速度够快在列强反应过来之前做成既成事实,事后扶持华人当政然后一撤军。无论英法美等国都没办法。只有德国,他们也许会要求参于。”
“考虑的很周全嘛。”光绪环视一周。冷笑道:“今天诸位一起来此,看来补给物资什么的都准备好的吧?”
“托皇上洪福,这几年朝廷财政充裕,粮食丰产,各类物资储备充足。户部已按兵部要求将各项物资备妥,只待皇上一声令下,户部便可将物资向各军拨发。”林启兆说的很肯定。
“那前期准备呢?情报、通讯都准备好了?”光绪的声音有些大了。
“中情局自结束对俄战事后,主要精力就放在吕宋。虽然人手尚不全,但此次卑职将亲自前住,确保完成任务。”
周勤才说完,被光绪转头盯着的冷峻也站了起来:“卑职也将亲往蒙古。”
“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确实是,吏部尚书孙家鼐明确的告诉皇上,吏部已经在挑选战后任职官员。工、礼两部皆附议,就连在朝政中一向保护中立的刑部尚书礼亲王世铎都坚决的附议。
“好呀,这都是准备好了。李鸿章,这都是你的授意的吧?看来你这个总理做的很好呀。今天朕看来是答不答应都要答应了吧,你们这是要逼宫呀。”说完光绪一拳砸在桌上,将折子远远丢了出去:“军队都集结好了吧?”
皇上暴怒而立,众臣却惶恐跪下。欧阳振华也单膝跪地奏道:“微臣虽已下令取消休假,但无皇上旨意,微臣不敢擅调一兵。”
不错,该有的准备没有少,也无一人越权。光绪看到了李鸿章能协调内阁成员达成协议,看来他光绪刻意培养的责任内阁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各部却用如此逼宫的方式强迫光绪答应,却不是光绪所能接受的。光绪喘着粗气。他不知道自己的眼睛因为愤怒慢慢变的通红。
李鸿章没有说话,只是走过去捡起地上的奏折。然后走到光绪身边说:“皇上还能克制住心中的怒气吗?”说完双手托起奏折高举于顶,躬身奏道:“请皇上照准。”
“够了。”光绪伸手打掉呈到面前的奏折说:“一个二个都莫名其妙。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都在说朕心中有戾气,朕怎么没觉得。前日廷仗翁师傅是朕的是不是,朕不是已经道过歉了吗?”
李鸿章还是捡起奏折恭谨的呈上:“请皇上照准。”八部二局皆同请。
“拿国朝前程和将士性命来做赌注,就为了平息所谓朕莫明其妙的戾气?”光绪一把把桌子掀翻:“那只是冲动,冲动。朕就不信你们从来没有冲动过一次?”
众臣皆不说话,只是低着头。
光绪见此情形已不容他拒绝,强压怒火说道:“朕以为这份计划有待商榷,摆驾参谋本部,诸臣工同行。”
参谋本部沙盘上。王士珍详细的解说战略,皇上也不停的提问并提出建议。李鸿章站在一旁却看着全身心投入军事推演中的皇帝,此明的皇帝无比冷静。
虽说皇上欲改革国体因为顾及国内稳定,并未有实制性的改动,但很多无关紧要的地方都有很大的变动。比如将军机处改名为国务院,比如太监不再临朝。
自从上朝的工作交给秘书长杨度之后,寇连材就安心皇宫内部事务。宫内的房屋已经四年没有修缮,多处已经破败。花房、膳房、园林都需要他来操心,就连颐和园的很多事也要他来拍板。虽说现在内务府总管是李莲英。但谁不知道能作决定的只有寇连材。李莲英事实上已经沦为库房总管。
皇家警卫团并不是一个终身的职位,很多从军校毕业后的学员都需要先到皇家禁卫营任职一年再调去各部队。正如皇上说的那样,先让这些人学学规矩。
原则上,这些学员只会担任外围防务。并且一但调出就不再调回,但一些重点培养的学员还是会进入瀛台充当大门侍卫,让他们与大臣有些接触。这对他们将来可能担任长官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外围有皇家警卫团戒备,瀛台也四面临水。唯一通向外界的瀛台桥也没人敢冲撞。皇家禁卫营的工作其实很枯燥。为缓和情绪,皇上给换岗休息的侍卫配上了一台留声机。让他们闲暇之时可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所以第一听到木头盒子能发出好听的声音的侍卫们总是听不够,必竟他们全部都出身平寒,没见过这么高档的东西。所以能动敢动留声机的不多,一但他们被匆忙调走后,寇连材就要重新教一遍新来的侍卫。
寇连材知道皇上今天去了参谋本部,也知道皇上一但进了参谋本部后不让人打扰也不一定会呆到什么时候。上一个会用的侍卫昨天突然接到命令被调走,配给侍卫们的留声机就没人会用。等寇连材安排好瀛台内事务已经夕阳西下,此时皇上还没回来,于是他就让人搬留声机到门房来,自己好一面教这些新来侍卫,也好一面等着皇上。
留声机被摆在窗户下的桌子上,寇连材指着留声机说:“这留声机呀在咱大清可是个稀罕玩意,很金贵的东西。要知道到这整个瀛台可就这一台留声机,皇上怕你们这些侍卫换岗下来无聊就把这赏赐给你们听听。这可是皇上的恩典,记住了吗?”其实光绪是不听的,一则他不喜欢这个时代的音乐,二来他自己有口风琴吹。
“谢谢皇上恩典。”侍卫们很恭谨的回答。
“嗯,要记在心里头。真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对你们这么好,咱家现在想听都听不到。”
“寇公公若是想听到,您随时来。卑职定好好侍奉公公。”侍卫们满脸堆笑的迎奉着。
“你们有这心咱家就心满意足了,只要你们效忠皇上,皇上就不会亏待你们。你们见皇上亏待过将士们吗?”
“那是那是。卑职等定效忠皇上报效朝廷。”
寇连材满意的点了点头。以上是例行对话,每批新来的侍卫寇连材都是这么训话的。下面该教这些侍卫们学放留声机了。于是他插上电,摆上唱盘,一手提着放声的悬臂就要开始说了。
“寇公公,桥对面有一位女子要见皇上。”执勤的侍卫来报。
寇连材猛的抬起头看向桥对面。桥的那头,一位身穿白色长裙的少女手提着碎花布包,笑盈盈的看着桥的这边。夕阳西下的绚烂的晚霞照在那女子的白裙子上是那样的艳红。
留声机的悬臂从寇连材手中滑落,重重的砸在唱盘上。寇连材急忙转身拔开人群就向外冲去,丝毫不管留声机被摔的七零八落。他匆匆走过瀛台桥来到那女子身边,却又不敢看那女子的眼睛。
“寇公公,我没有来晚吧?”杨枣儿笑的很甜。
中华苍穹 第二百九十二章 同命运
皇上给杨枣儿三天考虑的时间已经过了,就连寇连材都不再抱有希望。然而在这一刻,杨枣儿却问他有没有来晚?当然没有。只要能来,什么时候都不晚。激动之下的寇连材却只会摸眼泪。
“我想来拿我的东西,就是不知道还在不在?”杨枣儿依然笑的很甜。她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果东西还在那她就当这个皇后。如果东西不在,那她就买一张火车票回家去。
“在,在。”寇连材摸了把眼泪:“东西一直没动,还原样放在茶几上。皇上不让收拾,说等皇后娘娘回来亲自收拾。”
原本还表情自然的杨枣儿听到寇连材叫她皇后娘娘,脸上羞的通红,整个人也变的不自在起来。低着头小声的说:“那请寇公公带路吧。”
“喳,奴才遵旨。”
杨枣儿抬步走上瀛台桥,寇连材提着杨枣儿的包袱在后面亦步亦趋的跟着。杨枣儿之所以会决定回来,就是因为孙家鼐那句:愿为皇上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身生命。
孙家鼐是谁?孙家鼐是帝师,是大清国乃至整个东亚最大的报业大亨。在上海,即便是洋人领事想要见他一面都需要提前预约。身份、地位、权势、财富,他哪样没有?他是一个能左右上海言论的人,只因为皇上一句话他就抛弃这数年在上海拼搏的成果,依然回京当一个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朝廷一品大员,确实位高权重,但哪里比起的了在上海的呼风唤雨的自在。他所拥有的已经足够多了。朝廷?难道他不知道即便现在退出,也没人敢招惹他,他不知道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就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强国的理想,而且他也看到了希望。所以他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身生命在内,就是为了这个希望。
如今整个大学堂谈论的最多的不就是要强国吗?多少学子为了这个理想来到大学堂学习,不就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实现这个理想吗?大学堂里更多的是富家子弟。他们抛弃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裕生活,来到京城过着自己洗衣叠被的日子。还有那些远离家乡远渡重洋去求学的学子。不也都是为了强国的理想吗?
既然所有人都能为理想而牺牲,那么她为什么不能?如果她真能平息皇上心中的戾气,就当也是一种为国牺牲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并不是自己完全不能接受的,自己有信心当好皇后。
她于皇上相识四年。皇上脾气禀性都很好。应该说是一个做夫君的合造人选,除了他皇帝的身份。虽说让皇上只娶一个女人不太现实,但看看民间那些富裕些的家庭,哪个男人没有妻妾?通房丫鬟可能都数不过来吧。既然如此,当这个皇后也就是了。
走过瀛台桥,杨枣儿看着宫禁深严的宫门,抬腿跨了进去。瀛台她之前就来过一次,还是为了大学堂里出现中兴会乱党的言论和李菊藕来过一次。那天,皇上带着她们两个参观了包括中海、北海在内的皇家园林。那次她还沉浸在皇家园林的恢宏和精美当中。今天自己却成了这里的女主人。
四月瀛台早已是花红柳绿,吐着花苞的花蕾、伸展着枝叶将这里渲染的春意盎然。
“都眼大眼睛看清楚喽,从今儿起。这位就是咱大清国的皇后娘娘。都小心伺候着。”寇连材告诉每一个经过的侍卫太监宫女们,大清国现在有皇后娘娘了。
无数次的请安,让原本还很自信的杨枣儿羞涩着满脸通红,不知该如何应答。从宫门到主楼短短的距离让杨枣儿感觉走了很久很久。
主楼前,寇连材推开大门。杨枣儿一眼就看到如同她四天前离开那样,还是混乱的茶几。茶几上画册乱七八糟的随意放着。那本皇上亲手编写的“全国教育普及的设想”的册子还是翻开在那页没有动。就连皇上为他写的承诺书都还摆在茶几上。
杨枣儿转身问道:“寇公公,我必竟是来晚了。不知皇上那边……”
“皇上一早就去上朝,下朝后就直奔参谋本部。皇上在参谋本部例来不谈与军事无关的事,此时就是娘娘来了奴才都没办法通知皇上。娘娘请放心。”
“那它就是我的了!”杨枣儿转过身将“全国教育普及的设想”的册子抱在怀中开心的说道。
寇连材又忍不住摸了把眼泪跪下说道:“奴才寇连材叩请皇后娘娘金安。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寇连材给杨枣儿送上茶水后就轻手轻脚的退了出来,轻轻的掩上房门。因为娘娘刚才发话了,娘娘要一个人静下心来看皇上写的册子。寇连材吩咐下去所有人都不得惊动娘娘后,就冲出瀛台骑上一匹马疯了一样向颐和园冲去。
颐和园内,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戏曲,两宫太后听的也是聚精会神。颐和园外,寇连材直接骑着马就冲进了园子,在两宫太后的殿门外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然后不等通报是撞门而入。
大门被“咣”的一声撞开,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了两宫太后正在看戏的兴志。不等两宫太后发话,寇连材也不行礼,喘着粗气指着门外:“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她……”
“啪”,慈禧将手中的茶碗重重的放在桌上:“还有没有点规矩了,咱大清国哪来的皇后?”
“不是,是皇后……不对,不是皇后……”寇连材被慈禧吓了一跳,一想到皇上还没正式封告,太后亦未认可。杨枣儿的皇后身份就不算确认,可到了嘴边就全是皇后皇后的。
“到底是还不是。把气喘匀了再说话。”慈惠明显对皇后二字的由来更为重视。
寇连材深呼吸几下总算冷静了下来,但话中依然透露着兴奋:“杨枣儿姑娘今日进宫了,她答应当皇后了。”
“杨枣儿?你是说几日前皇上选的那个在大学堂当小先生的杨枣儿姑娘?”慈惠激动的问道。
“回太后话。正是这位杨枣儿姑娘。皇上已经许下皇后之位,并许下数年后接任教育部长之职。”
慈惠高兴之下却突然脸色阴沉起来,挥退了身边的宫女,让台上的戏子退下。这才向慈禧问道:“皇上选出皇后本应是大喜之事。可皇上确要让这杨枣儿以汉女身份入宫,这祖制上……”
慈惠的犹豫在慈禧听来却不是这么回事。皇上已经跟她说,娶汉女入宫实是形势所迫,这也是为稳定汉臣的心思以保家国。慈禧一拍桌子:“只要能给哀家生孙子。就是洋人婆子哀家也认了。”
即如此,那还等什么?两宫太后立刻摆驾瀛台。路上。寇连材向太后说明了杨枣儿的身世。
为保护皇上安全,皇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要查八辈祖宗的,所以杨枣儿的身世早在四年前就已经查明。杨枣儿是江浙宁波府下一个靠近海边的小渔村一个普通杨姓人家的女儿,家中仅有她一女并无其它兄弟姐妹。杨父杨岐山是咸丰年前的秀才。后因屡试不中则绝了科举的心思,娶家乡黄氏之女为妻,以教书为生,数年后杨黄氏生下一女取名枣儿。之后,杨父因无子则对其女倍加重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有教授,虽算不得上成之作,但也能看得入眼。后京师大学全国招生,因其父与杭州府官员相熟借此将其女推荐至大学堂读书。后杨枣儿入学就读国文系。因成绩突出而留任教书。杨父还有一同胞弟弟,育有两子以打鱼为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