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光绪吩咐去搬张躺椅来,自己也掏出口风琴想吹上一曲。可手上一滑,口风琴就掉到了湖里。等侍卫捞上来也吹不成了,看来眼下只能先补个觉了。
躺椅摆好了,光绪伸个了懒腰这就要躺下了。屁股还没挨着躺椅,侍卫来报:总理大人有紧急事务呈报。按理来说,今日他带皇后给太后请安,这里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不会来打扰的。光绪眉头一皱,左右思索一翻却没有想到什么特别的事情,嘴上却说:“传――”
“微臣李鸿章见过吾皇万岁。”
“说事儿。”
“日本舰队在地中海汇合了由奥匈帝国建造的军舰后。日本舰队规模已达到25艘之多。并于三日前进入苏伊士运河……”
“这似乎是早就呈报过的事了。”
“是的皇上,对于日本舰队确实早有对策,但日本舰队后面还跟着另一支舰队。俄国自远东舰队在对马海战中被大清一战而灭,整外远东地区俄国就没有可以远海作战的军舰。刚刚收到确切消息,就在日本舰队进入苏伊士运河的当天,俄国突然宣由布将派遣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接任俄远东舰队司令一职,并且调派亚历山大二世号、尼古拉一世号两艘战列舰为主力重新组建新的俄远东舰队。目前俄远东舰队共七艘军舰已经启航向远东开来。”
“他大爷哦――”光绪是痛苦的哀嚎:“怎么回事?为什么俄国派出舰队之事之前没有预警?中情局底是干什么吃的?!”
这俄国佬这明摆的是要等清日两败俱伤之后来捡便宜来着。历史上的俄国是算好远东铁路通车的时间才向远东派出舰队,希望海陆并进的与日本争霸中国东北与朝鲜的控制权。可现在不一样了,俄国急不可耐的向远东派出舰队。就在清日大战不可避免之时向远东派出由二艘战列舰组成的舰队。难道俄国一点也不看英国的脸色,非要给英国佬上眼药?尼古拉二世是不是疯了?
这是一个全新的历史事件。这是一个历史上从来没出现的过事件。光绪太过于相信自己对历史的判断了,已致于完全没考虑过亚洲历史已经被他改变的面目全非的情况下。对全球势力划分做出来的变化。光绪还沉浸在由清国代替日本的原有历史格局中思考问题。现在历史不一样了,突发事件让从来都对未来信心满满的光绪第一次感到措手不及。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是光绪的底牌,现在却不是了?那么这个历史新事件会让现在这个世界做出怎样的变化?世界局势会有怎么样的改变?光绪对此一无所知。
心中没有丝毫主意的光绪脸上却依然没有半点慌乱的表情,这得益于这些年执政所养出来的稳重性情。但此刻光绪一脸黑线就是李鸿章也看的明明白白。光绪让侍卫传话给两位太后与皇后,自己带上寇连材就出了颐和园。光绪没有同李鸿章回国务院,只是传话外交部留意西方列强反应,参谋本部重新做出战略评估。自己却回到瀛台让寇连材守好门,一个人关上大门上了三楼。
书房内,光绪移开办公桌。打开角落的暗格。暗格里只有一个半大的铁箱,被链条牢牢锁在墙上的铁柱上。这是光绪在建这座主楼时秘密从牢中找死囚建的,就为了保住这里的面秘密――光绪刚来这个世界时记录下来的,关于历史发展中所有他记得的所有事件。光绪必需要保住自己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的这个秘密,所有参于修暗格的死囚全被处死。包乱寇连材在内的很多人都知道主楼被皇上秘密改造过,但改造了哪里却无人知道。之所以光绪会在主楼下建地下室,就是为了转移外人的视线。
现在光绪再次打开暗格,拿出自己的记录,从头到尾翻了一遍。跟据自己的记载和现在国际局势。光绪可以肯定的是东亚因为自己的出现导致翻天覆地的变化,接连的胜利使得大清在东亚已经有了一点的话语权。但较国际形势而言,比起列强们还很弱小的大清却不足以改变国际整体局势。那是什么导致俄国突然派出舰队重组远东舰队的呢?历史上的俄国在与英国在中东以划定边界线的方式缓和了与英国的关系,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巴尔干和相关条约缓和了欧洲局势。欧洲达到了相对和平的时期。这时在欧洲没有发展余地的俄国才将眼光放到远东。可即便是这样,俄国向远东发展也是极其缓慢的,远东铁路直到19o4年才全线通车。新派遣的舰队也在这个时候抵达远东。虽然借着那时软弱的大清渗透进来,可包括旅顺等地的各个炮台工事均没有完成修建。就是尼古拉二世也明确的说:时间是俄国人最好的盟友,他也不想急着发动对日本的战事。
但是今天这个世界却不是这样。大清在陆地上消灭俄国远东军事主力。在海上更是全歼了俄国远东舰队,炮击后如同废墟的海参崴依然到处都是残墙断瓦,被炸毁的远东铁路还在修复当中,就连海港内的水雷都没有清理干净。俄国新的远东舰队此时连锚地都找不到,是什么让尼古拉二世做出看似疯狂的决定?英国的国际政策依然还是地区平衡政策,甲午之战后英国会不顾大清反对和可能失去在中国利益的可能,都要支持日本重建海军,就是因为英国人要平衡远东各地实力。在这个时候俄国派舰队进入远东,一但清日两败俱伤,那英国就必需直面俄国的威胁,这不是英国人所愿意看到了。英国人没有在第一时间发表言论,这就已经很奇怪了?那么欧洲发了什么事?
光绪回想了历史脉络,仔细分析现有世界局势。认为除了俄国是急不可耐的想等清日两败俱伤后重新显示强国地位外,没有发现俄国突如其来的举动还有其它意义。
光绪打定主意后,放好记录、摆好办公桌、转身离开主楼。国务院机密会议室内,光绪、李鸿章、欧阳振华与王士珍四人坐在桌前,听唐绍仪报告欧洲列强对于俄国向远东派出舰队的反应。
“俄国在宣布向远东派出舰队的当天,英国首相就已经召见俄国驻英国公使,并直言俄国这样做是在加剧远东局势恶化。但俄国公使以沙俄在太平洋沿岸已经没有一艘可以保护海岸线的军舰为由拒绝了英国。英国方面虽没有反驳这个理由,但也提出俄国不得向远东派遣战列舰的提议,俄国目前没有答复。德国对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情报部门却发现,停靠在威廉港的军舰近日却突然增加了补给量,部分未到保养期的战列舰突然进港进行保养。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英国不能阻止俄国战列舰进入远东,德国可能也会派战列舰进入远东。法国方面也仅仅表示关注,法国在远东仅有安南一块殖民地,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但我们认为,法国对此会乐见其成。必竟这么一来英国在远东的压力巨增,必然要向远东派遣更多的力量,这么一来英法在非洲殖民地的争夺对法国更有利。至于西班牙、荷兰等国虽然有意见,但却实不太在乎,因为他们殖民地都在南边。而意大利、奥匈等在东亚洲没有殖民地的国家,他们报的是看热闹的心态。唯有美国反应极其强烈,美国在清俄之战中损失巨大又没有得到赔偿,虽然美国对我东北三省没有继续投资,但原有资产还是很多的,美国已经正式向俄国提出反对。据可靠消息,美国议会已经要求加强太平洋舰队并提交开建新式战列舰的提议,据说是四艘。”
“嚯,美国佬就是有钱,一下四艘战列舰,再加上其它辅助舰支,这一下就是整个中国海军的规模。”光绪坐在上首感叹到。美国果然牛气,经济、工业能力强大就是好呀。可光绪反问道:“远东地区中日大战一触即发,世界各强国都在等中日决战的结果来决定远东政策。在这个时候派舰队来远东,无论中日将来战事如何,都不会待见俄国人。为了一点远东的利益,尼古拉二世如此急不可耐的派出舰队,难道他就真的就完全不顾及世界其它国家的想法?朕想要知道的是,俄国佬这么干到底想要干什么?尼古拉二世疯了吗?”
中华苍穹 第二百九十四章 祖宗成法
光绪走出帷幕,没听到往常惯例请万岁的声音却见满朝大臣全部看着他,光绪就明白自己的后身没人了。来上朝的一路上,光绪一直牵着枣儿的手,就这会没牵着人就没跟上。
光绪掉回头转入帷幕中,深情的拉着杨枣儿的手说道:“事到临时需放胆。既然怎么也免不了走这一遭,那还有何惧之?身为夫君,自当为妻子挡住一切风雨,你跟在我身后就好。你已经是大清皇后了,要相信自己 ” 。”
杨枣儿将手从光绪手中挣脱出来,红着脸说:“我跟着就是了。”
光绪开怀一笑,还是上前拉着杨枣儿的手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拉着自己老婆的手碍着谁的事了。谁敢有闲话,我打他屁服。”
光绪就这么一手牵着杨枣儿从帷幕之后转了出来。众臣见过杨枣儿的人并不多,但皇上拉着一个女子的手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没有说叩见皇后,因为按程序需要等皇上亲自宣布之后的事。
“都免礼吧。”光绪说完等群臣都站起来后说道:“朕身边这位诸位当中也有不少人是认识的。朕在这里向诸位重新介绍一下。她,杨枣儿,汉人,现任京师大学堂国文系教师。但从此刻起她杨枣儿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她还是大清国的皇后。不抬旗,不着满服,以汉女身份母仪天下。”
“臣等叩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臣等恭贺皇上皇后百年好合……”
在一片恭贺的声音中传来了不和谐的话:“臣有本要奏。”
“世铎,是不是要拿祖制说事呀。那还是别说了。朕敢带汉女皇后上朝就没把祖制当回事。太后都没意见,要你有什么意见。如果是政务今天先缓缓。一会儿朕还要带皇后去颐和园给两宫太后请安。”
“皇上――”世铎语带呜咽的说道:“皇上忘了太祖爷的七大恨吗?满汉不通婚是自太祖爷定下的祖制呀……”
“闭嘴!”你当着八成汉臣的面提七大恨这是要挑动满汉之争呀,你世铎这是要搞到朕的朝廷要分崩离析呀。光绪大怒:“朕不仅要立汉女枣儿为后,而且大婚礼上皇后之礼还会依前明皇后礼来进行。将来她生下儿子朕还要立为太子,以继承大统。告诉你世铎,朕的太子也只会娶汉女为太子妃。你不满是吧,那就递上辞呈滚蛋。”
光绪真的是急了,要是让世铎这么闹下去天下非大乱不可。被逼到这份上了,只能以先安抚汉臣的心为主了。李鸿章等汉臣听皇上这么一说却是眼中一亮。这个时候的大清虽然还是满人皇上,但事实上。朝廷内外大员,军队组成皆是以汉人为主。李鸿章做为汉人从北洋时期就已以在着手让汉人踏上朝堂,当却受制于慈禧太后的压力只能缓缓进行。自光绪当政以后,自皇上起就开始重用汉臣,更是让他这个汉人当上宰相,普通汉人的实际地位已经和满人平起平坐。如今皇上当朝说要立汉女之子为太子,太子妃亦为汉女,如果再让太子的太子再立汉女为后的话,那这帝王血统就已经和满人关系就不大了。皇上既然同意依前明汉礼迎娶皇后。那教授太子汉礼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再多几代教下去,加上皇后推波助澜,只要自己在太子师傅人选上动些心思。让太子只能学汉礼的话,那将来的帝王是不是就完完全全变成了汉人了呢?
自光绪以“膝盖打弯是用来走路的”为由彻底废了日常跪礼,但在这朝会上的大礼却被大臣们劝住。大臣们都认为自古向皇上行跪礼乃是以示忠臣。皇上仁厚,但在这朝堂上还是依此礼。
李鸿章自然是第一个再次跪下。这次是向皇后行君臣大礼:“臣等恭祝皇后娘娘早日诞下龙嗣,以定国朝民心。”李鸿章说完。其它众臣也跪下行礼。唯有以世铎为首的满臣还在哭丧着脸叫喊着,光绪一怒就让侍卫给拖了下去。
杨枣儿从来没见过大朝会,更想不到大朝会会有这样的变故。吓白了脸躲在光绪身后浑身颤抖,紧紧的握住光绪的一只手,不敢放开。
光绪等世铎等人被拖出去后,这才轻轻拍了拍杨枣儿的手,轻声细语的说道:“别怕,就是天塌了,我这个高个子也会帮你顶着。你要相信你的丈夫,何况他还是一言九鼎的帝王。”光绪将杨枣儿拉到身前,指着跪在台下的众臣们说道:“这些大臣们在向你这个皇后行礼,这个时候该是你这个做皇后的向他们施恩,让他们免礼的时候了。别怕,只要你记住你是皇后就行。”
杨枣儿必竟是小门小户出身,哪里见过这样的世面。台下的大臣虽说还没到一言可定天下兴亡的地步,那也都是跺跺脚天下抖三抖的人物。杨枣儿虽为皇后之尊,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见识。即使被光绪拉到身前却依然犹犹豫豫不敢开口。光绪只能:“别怕,跟着我一起说。众卿平身。”
……
来回折腾几回,杨枣儿还是说不出惶惶正大的声音。她依然颤抖的话语表明她一时还无法适应这种场面。
光绪笑了:“好了,皇后初到朝堂,未学过相关礼仪,众卿见谅。礼部,立刻着手大婚之礼,皇后这边依前明后礼草拟。今日朝会到此。退朝吧。”
“恭送皇上,恭送皇后娘娘――”李鸿章站了起来,一只手伸到身后轻轻的摇了摇。示意众臣有本也不要在今日朝会上奏。
帝后二人出了中海,坐上国务院的公务车直奔颐和园。当皇上远去,王士珍凑到李鸿章面前:“大人。日本舰队已经全部集合,此事何时可奏报陛下。”
“即便日本舰队回国。朝廷该想的对策不都已有了对策吗?”李鸿章望着远去的帝后的背影,似有深意的笑道:“既然如此。又何必急于一时。诸位先回吧。”
光绪亲自开车带着杨枣儿向颐和园而去,车开的不快。但二人才进颐和园,远远就听见有人在哭泣,那声音真是万分悲痛。
“给两位太后请安。”帝后二人向进殿给两宫太后行礼。礼毕光绪言语冰冷的对跪在一旁哭泣的世铎说:“世铎,你在朝堂上当着所有汉臣的面跟臣说太祖的七大恨,是不是嫌大清朝的命太长了。”
世铎仗着这是在两宫太后面前,所以也就言无顾及:“自皇上亲政以来,朝政多变。先设有宰相之权的总理之职,后废六部满汉两大臣之位。祖宗成法皇上还看在眼中吗?如今皇上更迎娶汉女为后。更将祖宗成法弃之如敝屐。皇上如此任意妄为,何以面对列祖列宗。”
世铎说的是义愤填膺,一幅天下正义公理在握的模样。光绪挥手让所有侍从退下一个不留后,却突然大笑起来:“既然礼亲王要与朕说这祖宗成法,那好,朕就与你说上一说。说到底呀,这违背祖宗成法的朕可不是第一个,这第一个不守祖宗成法的可是咱大清朝开国的太祖皇帝。你想想,太祖皇帝的父亲本是前明建州左卫指挥使。这可是前明朝廷亲封的。你要不去问问太祖皇帝为何将祖宗成法弃之如敝屐而背叛前明朝廷?”
“放肆。”拍案而起的不是慈禧却是慈惠:“皇上如此诽谤先祖,可是为人子所为?”
“这怪不到儿臣身上,儿臣说的可都是实事吧。要怪就怪咱们的礼亲王爷非要和朕论上一论这祖宗成法。朕总不能说太祖爷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吧。朕跟两位太后说的很清楚,满族人能不能继续统治这天下。就看满人自己有没有出息。如果满人中都是如世铎这样的蠢货,这大清朝不亡那就是怪事了。”
“嗨――”坐于一旁的慈禧长叹了一声,幽幽的说道:“现在不是太祖时候了。时代不同了这祖宗成法也是该变变了。可是皇上,真这么变下去行得通吗?”
“朕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变一定得死。尽人事而听天命吧。”
“太后不可呀――”世铎依然跪地哭求道:“皇上真要喜欢这汉女立为宠妃便是。可太后不知,今日早朝皇上当着众臣面立此汉女为后,还当场下旨立汉女之子为太子,并欲让太子再娶汉女为后。皇上如此肆意更改祖宗成法,长之以往,这大清还能是我满人的大清朝吗?奴才请太后做主呀――”
当着两宫太后的面,光绪双手一摊,摆明让太后看着办。慈禧没有说话,她知道皇帝说的是事实。她掌权之时,汉人实力就已经是压倒性的,她从中多方制衡才得已维持一个平稳的朝局。如果没有洋人来犯,那她这套是可行的。可一场甲午之战就让大清颓势立显。如果不是皇上力挽狂澜,那现在的大清早被洋人分割了。而皇上启用汉臣也不过为振兴国势计。不然,一如当年明未崇祯皇帝没有军饷了找他的老丈人和大臣们借钱,结果那些人谁都不借。他们忘了,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大明王朝的基础上的。最后等大清进城了以后,大明都没了,这些人再多的财富都被抄家灭族成了大清朝的了。他慈禧明白,如同皇上说的那样,想要保住这满人天下,就要先保住还有这天下。慈禧犹豫着不知该说什么好。
慈惠怒了,真让皇上立汉女之子为太子那还了的。但又不能正面来说,所以她只能转个弯来讲:“皇上娶汉女为后哀家是答应了的,世铎说的并非全无道理,皇上总不能只娶一个皇后吧。这皇家呀讲的就是多子多福。这事还是哀家说了算,哀家这就选为皇上选妃。”
“那朕只能放话出去了,朕会在妃子入宫的第一个夜晚就将她给杀了。这样一来就不知道额娘还能不能选到妃子。别怀疑,朕亲手杀过的人自己都数不过来了,不在乎再多上一个二个。”光绪说的很绝情。却在转头的一瞬间脸上又变的春风满面:“你再别拉我衣服了,拉破了就要换新的了。很贵的,得咱自个掏钱的。”
“你别再跟额娘吵了。我……我还是走吧――”杨枣儿低着头在低声哭泣。
“你是我老婆。你走到哪我都会把你找回来。”光绪才软语轻言安慰完杨枣儿,转过头来瞪着世铎冷言道:“世铎你多了一个罪名,挑唆皇帝与皇后、皇太后的关系。你是管着刑部的,说说看这该是什么罪名该判何罪呀?”
“皇上不顾祖宗成法肆意妄为,皇上立后一无纳采大礼,二无祭告天地和社稷,更无金书为凭,杨枣儿何德何能为我大清皇后。奴才不过据实上奏就被皇上拖出朝会,奴才何罪之有?”
“朕只要认定你在挑唆就行了。这需要证据吗?世铎,你是铁帽子亲王,可你知不知道现在军中的将士都有帽子,还是钢帽子,比你的铁帽子牢多了。可钢帽子可挡不住子弹近距离的枪击,那也是一枪一个洞呀。朕真要当着两宫太后的面杀你,你以为还真能有谁能拦的住呀。这次朕看在西太后的面上可以不与你计较,但你想清楚再说话,朕可不是什么心胸大肚之人。”
“世铎――他是皇上。想立谁为皇后立、谁为太子那是皇上的事,你这个做奴才的还是少说的好。”慈禧打断了正好说话的世铎,这可能是她最后的心腹之臣了。皇上说的没错,皇上真要当着她的面杀了世铎。她一点办法也没有。慈禧拍了拍怒起而立慈惠还放在桌上的手:“妹妹也不要急了,皇上这新婚燕尔的哪里听的进这许多,过些日子等皇后有了身孕就好了。”说话间。慈禧向慈惠表露出一幅你也懂的表情真。
皇后有了身孕这十个月内是不能伺候人的,皇上能忍住十个月慈惠是不看的。虽说皇上先前忍了四年之久。那也是大权旁落,内忧外患。如今皇上大权在握。不正是因为没有女人而戾气渐盛吗?等皇后有孕在身,那时再为皇上纳妃就好办了。
慈惠当然懂,所以她点点头:“世铎,如今这天下局势已到了祖宗成法非改的地步了,但如何改,改成何样,这还是由两宫太后做主的。杨枣儿的皇后身份是姐姐与哀家都认可的,你就不要多话了。退下吧――”
世铎抬头看着慈禧也点了点头,只能无奈退下。
“好了,不哭了。你看脸上的妆都花了,就不漂亮了。”光绪一边轻声安慰杨枣儿,一边温柔的为她擦去流出的泪水。良久之后,杨枣儿虽然止住了哭泣,但还是一脸委屈,无论光绪如何劝也没能让杨枣儿破涕为笑。光绪只是一直在安慰杨枣儿,对坐于上首的两位太后置之不理。整个房间内显的无比尴尬。
世铎怕是已经保不住了,可要再这么下去,怕是满朝都没有一个满臣了。慈禧知道如何搞活气氛,所以她用羡慕的语气说:“皇上,你当着两个孤老婆子的面卿卿我我,这是要给咱这两老太太上眼药呀。瞧瞧皇上对皇后那个好哟,真让人羡慕。”
光绪回过头来说:“那是必需的。我媳妇我不疼谁疼。对吧枣儿。”
就是这样,杨枣儿也只不过才露出了一点笑容。台上,慈禧轻轻的拍了拍慈惠的手,示意她也说几句。慈惠望了慈禧一眼,然后走下来说:“枣儿呀,你当这皇后是哀家和姐姐的都认可的,那就是定下来的。这纳采金书咱后面补上也就是了。别去管大臣们说什么,这祖宗成法还是哀家说了算的。来来来,陪着哀家去出走走。”
慈惠拉着杨枣儿的手就向外走去,慈禧也跟上来走到一旁。光绪见状,也只能亦步亦趋的跟着。
“枣儿呀,今儿你在早朝的上的事儿呀哀家都听说了,你这可不行呀。不管皇上怎么宠着你,但你必竟已经是大清皇后了,这该有的礼仪呀还是不能少的。一会哀家找个嬷嬷好好教教你。”
“不必了。”跟在后面的光绪出言阻止:“能教出什么样子来,还不是只会整天板着张脸,面无表情的显示所谓的皇后威仪。枣儿,你不许学呀。”
慈惠转过头瞪了光绪一眼,对杨枣儿说道:“皇后的意思呢?”
还能有什么意思,杨枣儿施了一蹲礼后说:“媳妇全凭太后做主。”
“瞧瞧,枣儿一看就是个通情达礼的好女子。来陪着哀家逛逛这园子。”
中华苍穹 第二百九十六章 借力打力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中华苍穹》更多支持!尼古拉二世没有发疯,而是他的*驱使他派出舰队向远东出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