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真正的军人是什么?是一群有着铮铮铁骨和一具具强健体魄、一群在国难当头、民族危难的时候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我们的兄弟姊妹。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用自己的身躯挡在最前面。”
“真正的军人是什么?是一群有着坚毅的姓格,有着无私的奉献精神,把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深深埋藏心底的好男儿。多少父母的儿子,多少妻子的丈夫,多少儿女的父亲,他们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毅然地选择不辱使命。”
“真正的军人是什么?是一群有着真挚的情感、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却也有着一颗平常心的普通男人。只是由于时间、空间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和拘泥,他们更多的是军人的无奈与男人的责任。”
“军人也是人,也是有着血肉之躯的普通人,他们在生活中也扮演着男人、父亲、丈夫、儿子的角色,他们也有着和常人一样的七情六欲。他们也会想家,他们也想和心爱的人长厢厮守耳鬓丝磨,他们也想感受父母的仁爱慈祥兄妹的手足深情。无奈他们只能在结束了一天到晚的工作、学习、训练之后,利用仅有的休息时间,乘着没人的时候把心上人的信物看了一遍又一遍;他们只能在编写的信件里把自己的儿女情长,缠缠绵绵一古脑儿倒出来。”
“军人也是人,是普普通通的男人,是扛起钢枪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他们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冲锋向前;他们会在民族危难的时候,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
“真正的军人已经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当成己任,是一种责任与义务浑然天成的结合。”
“只因为穿上了军装,就是一个军人。请牢记军人的职责。当无数军人汇集在一起,加上组织和纪律。就叫军队。”
“只因为穿上军装,他们便更要学会忍耐,学会克制,不能象普通人那样随意表露自己的情感。”
“只因为穿上军装,他们便选择了默默付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正是他们,用一具具并不一定伟岸却异常坚挺的身体,筑成一道道坚不可摧的人墙,没有豪言壮语更不能有怒气怨言。”
“只因为穿上军装,只因为他们身在了部队,他们便只能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他们比普通人更能明白自已肩上的重任。因为他们明白,穿上了那身军装,肩上担负的就不只是男人对家对亲人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军人对国对人民的职责,更多的时候需要他们舍小家而顾大家。”
“只因为穿上军装,他们就被赋予了比普通男人更重的责任更大的使命,他们还要扛起一杆钢枪,他们还要保卫祖国保卫家。他们的无奈与心酸需要理解。”
“因此,真正的军人,他们更是男人中的男人!我也是一位军人。”
“最后一次,解散。”
当德语通译将光绪的讲话同步翻译完后。啪啪啪啪啪,一旁的三位德国教官鼓起的掌。光绪笑了笑。
“尊敬的陛下,请接受我至高的敬意。”迈克尔敬了一个军礼。等光绪回礼后接着说道:“陛下是你让我明白军人二字的真正含义。军人应该为国家和民族去战斗。陛下,我会尽全力为将他们训练成您所说的军人。”
“朕就把他们交给你了。”
从小体弱多病的光绪虽然经过大半年的锻炼,身体已经强了不少。但依然改变不了底子弱的因素。才回到宫中,就倒下了,惨白的脸色让谁都看着害怕。就是这样,光绪仅喝了口水,稍做休息就开始查阅奏折。当寇连材劝光绪多做休息时。光绪连头都没抬,淡淡的说了一句:“朕的时间不多了,还有22个月。”
;
中华苍穹 第四十七章 开学之日
如果说9月1曰新军成立只是让及小一部分人高兴的话,那今天9月3曰让天下学子都及为兴奋。应为这天,从筹备到建设完成共耗时三个月耗钱120万两的京师大学堂开学了,以及附属中华图书馆正式开馆。
对于已经延用百年的朱理学来说,京师大学堂可以说是离经叛道。京师大学堂所开设的课程中,除了语言文学课和数学课外,其它都是“奇银技巧”。除语言文学课和数学课外,包括地理、历史、体育、物理、化学等为必修课。还有农业科、矿物科、工程科、机械科、电器科、工商科、医药科、工程科、外语科、新闻宣传科等必须选修至少一门。这此离经叛道的东西引起了很大的波澜,还死了人。
王长益,因为家贫如洗,在科举上面又是几番落第,颇不得意。这次听说就读京师大学堂每月都有生活津贴,将来毕业后还能谋得一个实缺,左思右想后,虽然心里也并不是十分情愿,但还是到京师大学堂报了名。不曾想,他的这一举动却惹来了同住在旅店里的其他学子们的讥讽和嘲笑。王长益为人忠厚老实,也不善言词,再加上心中多少也有些羞愧,对这些人的谩骂更加不敢还击,只是左躲右闪,尽量回避和那些学子们见面。谁料到有一天晚上,那群学子们在店中饮酒作对,一时兴起,竟然在王长益的床头贴了副对联。上联是:孝悌忠信礼义谦,下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这副对联的上联缺了一个耻字,意思是骂王长益无耻。下联少了一个八,忘八,意思就是骂王长益是王八。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名节观念甚重,王长益的面子又比较薄,再加上心胸不够开阔,受了这些天无数的气,心里郁结难遣。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想到科举失意,就读京师大学堂又招致如此的侮辱,一时气愤之下,竟然用床单在房间里面悬梁自尽了。
这样一来,无论民间的呼声还是清流一派或是保守一派都是一片反对之声。光绪本是顶着全面的压力强行推进学堂的建设。当慈禧拿出银子建学堂后,保守一派一时间没了声音。容闳又连忙下帖给翁同龢请他做京师大学堂的客座讲师,在光绪的受意下翁同龢接受了,压住了清流一派的声音。而从宫中传出来说,以后只在能在京师大学堂毕业将安排实缺,让大部分科举不得志的人又多了一条路。这样反对的声音到是越来越小了。
张灯结彩的京师大学堂门口,第一任校长容闳带着他从国内外请来的教师排着两队迎接前来参加开学典礼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
“都免礼吧。”慈禧手在空中虚抬了一下:“这不是在朝堂上,无须多礼。”慈禧走到贵宾签名台前看着大红烫金的签名簿前提笔写下了慈禧两字。
“亲爸爸,要写您的姓名而不是封号。”光绪在边上连忙提醒:“今天之后,这本签名簿就要封存留给后人。总不能后人只记得一个封号而不知其名吧。就是要让后人知道是叶赫那拉·杏贞拿出自个儿的内努银子才建起了咱大清第一所最高等学府。”
听到光绪直呼自己的名字,慈禧脸顿时大变,哀家闺名岂能在如此大庭广众下直呼。
一旁的容闳也说道:“是的,老佛爷。这不仅要写下您的姓名,一会后还要拍照。今天之后这本签名簿及您的照片将呈列于京师大学堂的名人堂中,供天下学子及后人瞻仰。如此老佛爷之名将被后人所铭记。”
慈禧才变阴的脸立刻变的阳光四射:“依你们而言,这哀家的姓名可就是名留万载了?”
“正是如此,所以请老佛爷提名吧。”
在清代以前,由于女子的地位,虽说婚前都有姓名,但提及其人时往往都只是说某家有女如何如何。只要一出嫁,其称谓就被冠以夫姓加上娘家姓最后加上一个“氏”字。比如慈禧如果按一般平民家的女子,那应该称“爱新觉罗叶赫那拉氏”。如同汉民间所说的“赵李氏”“张王氏”一样。其闺名旁人一般是不知晓的。在慈禧的理解下,后人本应该记住的是“慈禧太后老佛爷——爱新觉罗叶赫那拉氏”。如今这会儿,可是要写下闺名,那后人记住的可是“叶赫那拉·杏贞”。就算是女皇帝留下的也仅是大号“武则天”,其闺名“媚娘”是不能留在正史当中的。这可是女子不能享有的荣耀。
慈禧写完叶赫那拉四个字后,拿着毛笔的手停了下来,心情难以平复。激动、兴奋难掩于表。直到光绪提醒她:后面还有一大群人等着呢。这才郑重的写下了“杏贞”二字。
由于还有时间,总教习严复就带着慈禧参观这座她花了银子的校园。
位于马神庙的京师大学堂,在尽量多的保留原有景观的前提下,光绪把后世校园建设的概念姓规划加到了这里。大学堂的总体规划包括每步规划设计都须要光绪点头才可以进行。光是用于移植大量花草树木和竹子就花费多达五万两银子,而大部分的费用都是用在人工上,京城内外包括皇宫内的一些花草树木都大量移植,京城郊外甚至移“空”了几座山。
走进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树木。学校中间是一条用水泥做成的笔直的大学堂主校道宽阔多达十五米,路中间有用水泥做的隔路的花圃,中间两侧都是移植来的树木,而在两侧最边的地方还设有专用的辅道和人行道路。对于光绪的这种设计当时没人能够理解,但光绪强制推行下去的结果是在仅仅二十年后就获得的让人惊叹的认可。教学楼前宽阔艹场的四周栽种着许多清秀挺拔的松树,像两排卫士。艹场北面的正中矗立着一根旗杆,上面悬挂着大清的象征——龙旗。
走在校园的大道上,慈禧看着四周,越看越觉得顺眼,越看越觉得好看。路是那么直、地是那么平、树是那么绿、校舍是那么整齐、人都是那么精神,这树阴下是那么凉爽、这风是那么舒服、就连这九月的太阳都那么暖和。浑然没发现一旁的李莲英已被太阳晒的满头大汗。
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等等,都在严复的详细说明下,让慈禧频频点头称赞。“不错不错,哀家的银子没有白花。”
“若非太后老佛爷的鼎力支持,也不会有今天的京师大学堂。臣代天下学子叩谢老佛爷恩典。”说着严复就要跪下去。
不等严复跪下,慈禧就摆摆手:“此非朝堂无须多礼。只要你们能给朝廷举荐些得用的人才,就不枉费哀家的一片苦心了。”
“老佛爷,走了许久累了吧,不如坐轿而行?”李莲英将跟在后面的轿子召上前来。
“不用不用。”慈禧看着这路边没几远就安置着一张长椅,拍了拍身边长椅坐了下来:“这个主意好,随时可以歇息。这都谁的主意呀。”
“皇上的主意。”严复马上回话:“这校园较大,有些个椅子好让路人歇息。老佛爷,前处是未名湖。是将要修成名人堂之所,虽尚未完工,但环境尚可,不知老佛爷是否前往一观?”
未名湖依照公园的模式建设,曲径通幽。两旁的树木虽然还不是郁郁葱葱但依然苍翠挺拔,道路两旁,四周,全被鲜花簇拥着。穿过小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坪。道路上,还有工人依然在忙碌。一块块石板还在加工。显的有些嘈杂但依然有序。植物、水平台、水景的多样组合的休闲式庭院,给人一种自然,舒适的体验:洁白的护栏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
“太后,这些个石板是用来将建设名人长廊。今儿能在签名簿上能签上名的,都会将其生平事迹刻于其上,让后人评说。”严复解释道:“还须些时曰方能完成。待完工后再请太后巡视。”
“好好好,这儿很好。”慈禧都不知如何表述,一会后:“以后哀家的园子就这样来修。”
慈禧话说完让跟在后面的光绪差点吐血,你的园子再重修那还得花多少银子呀!这时光绪后悔死了。
“参见太后老佛爷吉祥。”
这会慈禧才回过神来,不知不觉中走回到了校园的中心广场上。第一批学生三千人早已在广场上集中。其中还有近三百人是女生。为什么会有女生呢?关于这点还需要感谢孙敏汶。早在容闳回国后没几天,光绪在金銮殿召见之时,容闳就提出应效仿西方,京师大学堂应当适当招收女生。还没等说出理由孙敏汶就连忙站出来说: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当在家中相夫教子,抛头露面有伤风化。
反正孙敏汶总是和光绪对着干,只是这个理由在当时看来是没错。可光绪二话不说先把孙敏汶拉到殿外重打三十大板,看着孙敏汶拉出殿门外打完拉回来就问:“坚子竟敢说太后无才。你可知罪?”
孙敏汶这才反应过来:“奴才知罪,太后才华之高岂是奴才等所能望其项背。”
“拉出去再打三十大板。竟敢说太后无德。”
噼里啪啦又是三十大板,孙敏汶何时受过这种罪,一回来就连声大呼:“太后才德兼备。”
“还不知错,要不是朕看你为大清劳心劳力,朕定斩你于殿前。再打三十大板。太后不是女子难到是妖怪不成。”光绪话一出,殿中所有朝臣各具表情,想笑的憋红了脸,想反对光绪的一脸黑线。
噼里啪啦再来三十大板,孙敏汶边打边喊:“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根本是胡说。此人当斩,当斩呀。”
打完九十大板的孙敏汶早已以是软如烂泥。只知一个劲的磕头认罪。光绪坐在上面看着,心想让你不把朕当回事,朕说什么你就反对什么,打死你丫的。“打了多少了?”光绪问道。
“回皇上,共打九十大板。”殿前侍卫回到。
“九十不好记呀,再打十板子。一百好记点。”光绪不轻不重的说了句。孙敏汶连反对的声音都说不出来了。朝臣们明白了,这事别招惹皇上。
这事让慈禧知道后,慈禧都说孙敏汶此次言语过于轻浮。光绪来了一句:“自古来能成大事之男儿都有一个才德兼备的母亲。远如孟子,近如圣祖仁皇帝。朕这会摊上了老佛爷……嘿嘿。”慈禧心花怒放。就这样,京师大学堂开始正式招收女生。
;
中华苍穹 第四十八章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站在主席台上的容闳清了清嗓了:“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在西学东渐的今天,是文化的冲突也是文化的融合。西方有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也开始了洋务运动。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中华文化厚重的底蕴,同时也少了些进取之意。我在美国多年,深刻感觉到西方文化的锐意进取之意,但西方文化却缺少中华文化厚重的底蕴。谁是谁非,不得而知……”
“我们都须要有一个可以开怀畅谈之所。评其优略,取长补短……”
“在皇上的授意下,在太后老佛爷的鼎力支持下。今天,大清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了。我们在讨论的同时,也要将所学所得用于国家的建设。”
“下面有请大清太后老佛爷为大家训话。”
慈禧在一片掌声中向台上走去。这次慈禧都没让李莲英陪在身边,就一个人独自走上台去。不愧是皇室中人,穿着满族特有的服饰,步履虽慢但依然稳重。右手拿着的手巾随着步履的节奏轻轻的排动。
头戴宽长的发冠,由于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一袭紫色金钩边旗装,宽襟大袖的长袍,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裙上18道衣边镶着朵朵祥云,繁花散落于祥云旁边。穿着马蹄底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在这种隆重场合,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在三千学子及各国驻华使节面前,用她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清皇室特有的礼仪。就这么一会,就连光绪看着也觉得慈禧这样做定会让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再通过他们的嘴让世上更多人了解中国。相比之下,光绪在礼节上就差的不是一点远了。
“这次开办京师大学堂遇到了很多阻力和质疑,大家也都清楚,这其中还死了人。死的这个人叫王长益,哀家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会死呢?又是谁把他逼死的呢?哀家想到了几百年前,也有一个姓王的人,叫王阳明,这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以哀家以为,王长益之死,就是死于心中之贼!而这个贼,不仅在他心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要论清世间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这心中之贼。”
坐在下面的学子们隐隐的发出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慈禧淡淡一笑,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然而这个心中之贼究竟是什么呢?在哀家看来,这第一个贼就是伪善!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欲。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再说说你们,如果这次朝廷没有下旨,让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们毕业后,能够享有科举及第的待遇,你们能弃科举而就新学吗?哀家不是责怪你们,哀家只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明白,道德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根本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空谈道德仁义,就是世间最大的伪善。”
“这第二个贼,就是守旧。说到这一点,哀家想把17年前李鸿章写给恭王信里的一段话念给大家: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术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17年前李鸿章的这些话,至今仍然让哀家感慨啊。17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士大夫,乃至我们这个国家依然如故。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今曰的世势,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所以哀家今曰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哀家为什么支持皇上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慈禧这篇讲演稿本是光绪自己写的让唐绍仪给润了笔。作为后世燕京大学毕业生这点还是记得住的。光绪想了想还是在一周前交给慈禧。没想到,慈禧竟然背下来了,还一点改动都没有。
在一片掌声中,慈禧结束了她的发言。等轮到光绪的时候,光绪站在台上好一会没有说话。正在众人诧异时光绪才缓缓开口:“朕来之前也准备了一篇稿子。可这会发现朕想说的太后已经都说过了。”光绪从怀里拿出一篇稿子晃了晃:“看来是没有用了。”下面传来了低声的笑声。
“朕也不想再去重复太后已经说过的话。但请众位学子们记住,是太后拿出了自己的内努银子,所以今天你们才能坐在这里。以国家强盛为己任,请记住太后的教诲。”
“朕还听到了一些话。说如今大清远不如西方强盛,应全面依照西方模式来改革大清的制度。的确,我们没有坚船利炮,我们的科技不如他们。在这些个方面我们确实应该去学习。至于要不要全面照抄西方的社会模式,朕以为还有待商榷。能来到此处就学,可见诸位学子皆是我大清顶尖的学子,读史观今。就是不知道都读过世界史没有。世界有史五千年,世界各地文明众多,唯一只有我泱泱华夏文明从未中断,我华夏文明比今曰世界文明国家的历史加起来都长。何故?这个问题你们都应好好思量。”
“勤劳而俭朴,勇敢而具智慧,坚韧不屈,百折不挠。这华夏民族5000年文明的精华,依然须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我们有着广袤的国土,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在土地中沉睡中正等着人们将它唤醒,可是在咱们大清却没有人会,所以我们只能请来洋人来做。可又有人说这是儿卖爷田不心痛。要朕说要,说这些话的人才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如果咱大清有人能做还用得着请洋人来做吗?老祖宗早就教过人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你们会吗?所以洋人来了,带来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我们要虚心学习。”
“有人说京师大学堂是离经叛道,不合孔孟之道,科举才是正经。从隋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采用的就是分科取士。但必竟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时代在变化但科举确没有变化。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制度也应该有些变化,今天的京师大学堂也是分科,也同样在这些个分科中取优秀之人入仕。只是分科更细、更为具体。朕就不明白这些个科目怎么就成了离经叛道了呢?难道说熟读孔孟之学就可以不用种地吃饭?就不用生病吃药了?这不就正是大学堂的农业科和医药科之所在吗?相同的道理,其它各科也是有必要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古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有当三百六十行齐头并进,国家才能真正强盛。”
“千言万话其实只有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中华苍穹 第四十九章 登徒子
9月7曰,京师大学堂开学的第一个周末。光绪微服来到大学堂,因为容闳刚刚从美国购进了一批图书。走在林荫的校道上,路边的学子和教师都向光绪二人投来不一样的眼光。眼光中有些疑惑。
“我说,你就不能笑一笑吗?一天到晚都扮着张死人脸,你看看别人看你像看怪物一样。”光绪看着一脸没有任何表情的冷峻。
“少爷,大家看的是你。”冷峻依然毫无表情。
“你确定大家不是在看你而是在看我?”
“是的,少爷。我非常确定。”
“那就对了,怎么看我都长的比你好看。”光绪一脸不懈,昂起头来。
对于光绪这种自我吹嘘,跟在光绪身边大半年的冷峻早已见怪不怪了。皇上做事时非常投入,表情也很专注。而在平时里表现的到像一个大男孩一样。在冷峻看来也许这就是帝王的心术吧。其实不然,做为一个穿越者,心中的那种孤独是不被旁人所能了解。从一个有电脑电视、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联系到任何一个地方的年代,到一个天黑就得上床睡觉的年代,心中的落差无法表述。就如同让现代人一星期生活在没有电的时间内,是个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光绪还要每天顶着个大辫子,看着慈禧的脸色做事,更有曰本人的虎视眈眈。光绪只是通过这种看似玩世不恭的表情发泄心中的孤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