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什么?如今的皇上不是真的光绪皇帝,而是被人假冒的?”李府书房内,李菊藕听到这个消息大吃好多惊,这事跟本没办法去想呀。
李鸿章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这些年来,每当李鸿章拿不定主意之时,总爱问问这个女儿的意见。这也是李菊藕嫁了人却住在李府的原因。李菊藕一屁股跌坐在椅子里,一时半会儿的也不知说什么好。
都说当局者迷当旁观者清,出现这个差异的原因其实是两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同所导致的。作为执政宰相的李鸿章考虑的是如何稳定朝局,平稳过度到新皇继位,国朝正在实施和即将实施工作和计划如何平稳的继续推进。而李菊藕想的却是,如果换了个新皇帝,对李家来说有着什么样的变化。自己的张家已经和李家捆绑死了,李家倒霉,张家一定完蛋。所以在将来朝局中如何保存李家,这才是李菊藕在考虑的问题。
李菊藕突然出去吩咐了几句后,就在偏厅里一直等着刚刚出门的仆役回来。良久后,仆役都回来了,每个人都向大小姐小声的回报事情。然后大小姐又低声吩咐几句后又匆匆离开。
不一会儿李菊藕回到书房说道:“父亲,女儿刚刚派家将四处查访。刑部尚书的礼亲王世铎竟然没有直接去颐和园向两宫太后奏明皇上一事,反到是在家召集了不少满臣和在京满人。看样子他们正在密谋什么事情,一定他们做出的决定就会立刻奏明两宫太后,估计就是明天一早。”
“世铎竟然没去颐和园到是出乎老夫意外,看来这么些年的朝中历练也是有些长进。”
“孙大人和翁大人去了史部,打探的消息说二位大人正连夜调阅各地官员名录。不知是何意思?”
“还能是什么意思。只要是官员就总会有出身派系的差别,孙翁二人查阅官员名录,就是从中找到自己一系官员的详细位置。同时仔细分析其它官员可拉笼的可能性。说到底。就是在为自己安排后路。”
“那父亲,咱们家该如何?”
“为父为官多年,这事都记在脑子里了。回家路上为父已经安排下去了。现在想必大沽口的船支已经准备好了。”
“父亲还是这么老谋深算。”
李鸿章突然奸笑几声:“朝廷波诡云抉,哪能不留条后路呀。张之洞现在在干什么?”
“张中堂到是一幅气定神闲,在家中并无异常举动。”
“嗯。这也就是张之洞从来不争权夺利,这样的人不会威胁到别人,也不会有什么人去拉拢。”
“恐怕让父亲想不到的是。父亲一手举荐的严复与唐、林、王、杨、欧阳几位大人以及冷局长、周局长一起去了参谋本部。看样子,真假皇上一事必然会让整个军队体系全部知道。这些人掌握着大清的财权和兵权,他们才是能左右整个朝局的力量。父亲。这些人您不拉拢一下吗?”
“拉拢,怎么拉拢?这些人都是在这十二年里起来的后起之秀。可以说这些人才是当今这个皇上最核心的嫡系和班底,他们与当今皇上可以说是捆绑在一起的。别看老夫身为宰相龙宠不断,实则老夫等人不过只是皇上用来暂时稳定朝局的棋子,只要这些人起来之后。必将取待老夫等人的位置,严复就是其中之一。可当今皇上今天这么一去,最担心出变故就是这些人。因为不管新皇是谁,都必将要削去这些人的权职。而这些人却偏偏掌握着整个国家的财力与武力,这是一股能决定天下归属的力量,所以这些人才是要注意的呀。”
“女儿已派家臣在参谋本部周围观察,只是咱们家的人还进出不了参谋本部,不知道他们会说些什么。但四周进出要地已经被严密监视,一但有人进出。他们会立刻来报。”
“即使家将们将整个参谋本部团团围起来也没用。他们都是将军,他们最有保密意识的一群人,他们真要做什么哪里走大门大路。老夫就知道参谋本部有不少于五条可以直接联通外面的密道。那连老夫都不知道的呢?所以要监视参谋本部就要分析他们会怎么做。”
“整个京师周边的兵力有丰台大营的第一师和西山大营的侦察团,以及城东的军校。而且当前国朝主力全部集中有北方,他们也一定会派大将回去把持兵权。女儿知道怎么做了。”
“你还是不明白呀。今晚参谋本部外面一定不止咱们一家的家将,你能想到的他们也能想到。你漏了一个地――明十三陵镇。”
“那里只是一个精密加工中心呀?”
“既然是精密加工中心,能没有守卫机密的军卒吗?虽然都是些退下来的军卒,但都是功勋赫赫老兵。这些人打起仗来才是真正的精兵呀。如今是拼硬实力的时候,孙翁张几人无力左右朝局。不用去管他们。留下少部分人监视世铎就可以了,其它人全部撒在参谋本部周边。”
“是,女儿这就去安排。”说完,李菊藕匆匆出了书房。这次很快,不一会儿就回来。此时的李菊藕却皱着眉头说道:“女儿方才想起一件事来。皇上在南海南门边上成立了一个习俗调查办公室,皇后曾跟女儿这么说过一回。有一次习俗调查办公室的少年进主楼内向皇上呈报事务时,用的却是汉礼。父亲,这么些年您不一直在把汉臣向朝中安插吗?女儿觉得这次是个机会,不如……”
咳咳咳咳……不等李菊藕说完,李鸿章突然咳嗽起来:“北进计划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各军武器补给已经全部到位,如今皇上离去皇位悬空,但凡军中有人动些心思,都是有机会的。历朝历代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不说了,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这夜是熬不住了。你几个兄弟都是些没用的,晚上就劳你盯着点了。”
李菊藕也笑了起来:“父亲就安心去休息,但有要事女儿定报于父亲知道。”
李鸿章熄灯睡下了,此时的参谋本部内依然灯火通明。
“事情就是这样。现在皇上走了,朝中无人主持大局,我等何去何从。就请诸位各抒己见吧。”说完严复就坐下,端起茶碗喝起茶来。
“真皇上十二年前就死了?这些年坐在朝堂上的居然是假皇上?这这这……实在太不可思异了。”
“何止是不可思异,天方夜谭都不带这么说的。”
“皇上说没就没了。那北进计划还要不要进行?”
“准备了这么多年,等什么都准备好了却出了这么档子事。要是不打,这么多年的功夫不就白花了吗?”
“打,怎么打?现在连皇上都没了,拿什么打?”
“怕不是拿什么打的问题,怕的是还能不能打的起来的问题。皇上这一去,朝廷必定要新选一个皇帝。新皇帝到时还让不让打都是一个问题。”
“……”
为了北进计划能顺利进行,各地军事主官全部回京参加最后一次军事协调会议。等什么都确认了却碰到了这么一件无法理解之事。一人说一句。整个参谋本部就像菜市场一样喧闹。王士珍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都安静下来:“李相曾明说过,一但北事大定他将告老还乡,到进接替李相之职的就是你严复。到时朝堂就以你严复为尊,我就当着所有将官们的面问一问严相。不管将来朝堂有何变故。这北进计划还要不要进行,准备了五年多的仗还要不要打。”
“打,当然要打。”严复很肯定的说道:“这战不是为政争,这战是为国家为民族之战。我严复今日就托个大,无论朝堂有何变故,本相决不容许有任何破坏此战计划。”
“既然有严相此话,参谋本部就知道该如何去做。”王士珍示意诸将都到近前来:“只要军队不乱,朝堂再乱也乱不出北京城去。寿山、梁华殿、聂士成、刘盛休,诸位将军立刻带亲兵出京回归本部。注意军中传言并适当弹压。诸位将军此刻麾下更是集中的是我大清逾一半的兵力,几位将军回本部后不但要控制好部队,还要依原计划着手北进计划。吴德仁也立刻回旅顺坐镇太平洋舰队。林永升回广州坐镇南洋舰队,任鹏飞回哈尔滨空军基地。左将军坐镇军校,冯国璋坐镇丰台大营,杨东子回西山大营,段祺瑞去十三陵镇待命。”
“那京城呢?京城的中央警备旅谁去接手?”
“中央警备旅虽说是军队编制,但实际控制权一直是由皇上亲自掌握。如果此时兵部直接插手中央警备旅容易让人误会是咱们要搞兵变。如今朝堂动向不明。此时不易接管中央警备旅。老夫回兵部坐镇大堂,只要有老夫在。中央警备旅就不敢擅动。”欧阳振华出面说道。
“没错,我们已将京城周边所有兵力控制在手,但凡京中有变我们可以随时大军合围,一个中央警备旅还翻不了天。只是咱们都是皇上一手提拔上来的,在外人眼里咱们就是皇上的心腹,一但新皇登基,难免会对我等起戒心,这点不可不防呀。”程诚一番话让在场众来无不长叹一口气。新皇有登基必然会谋求对军队的控制,这是所有帝王上台第一件要干的事,眼前这位皇上不也一样吗?
程诚这里存了个小心思。新皇登基之初不会动军队,但时间一长肯定会找机会下手。陆军就分布在京城周边,海军中也不会先动这些掌握兵权的将领,那么自己这个海外派的海军总参谋长一定会是第一调整的。要先做准备呀。
“m的,皇上这一跑搞出这么大事来。要是他不跑就好了。”说话的是吴德仁。吴德仁嘴上好像是在抱怨,其实心里也是打着鼓的。他媳妇可是皇后的贴身侍女,这皇上倒台皇后就完了。等人家开始清算假皇上,他家能跑的了?
“真皇上的骸骨都找出来了,他这个假皇上不跑留在京城里等着砍头呀。”林启兆也是唉声叹气。他掌握着的是国家的财权,可无论盛怀宣还是席立功都有接手的机会呀。这新皇上台后,他的位置也是岌岌可危的。
一时间,整个参谋本部全是哀鸿一片,哪个人能没点自己的小心思。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句空话,这是用无数臣子的血换来的教训呀。
久未说话的唐绍仪站了出来:“这里都是汉臣,我也明人不说暗话。如今我们掌握着财权和兵权,诸位同僚就没觉得这满清统治我大汉江山的时间久了点么?”
“唐兄慎言。如今朝廷还掌握着大义的名份,而治权在手的李相也是太后的人。不说别的,就算诸将强行发动北进计划,只要李相不配合,地方上官员把补给拖延这么几天,这仗就没法打了。”严复垂头丧气的说道:“说到底,还是我们底气不足,最后还是要看李相的意思呀。”
参谋本部哀鸿遍野,礼亲王府就是哭声遍地了。这些满臣和在京满人哪里能想的到,在大清皇位上坐的是个假皇上,还让他做了十二年之久。难怪他会重用汉臣排挤满臣,这原本他就是奸细呀。皇上说没就没了,这大清的天下还怎么办呀?
“王爷,如今大清的皇上说没就没了。咱满人除了太后就是以王爷您为尊长了,这今后的日子要怎么过就请王爷为我等做主了。”
“诸位切莫哭泣,今日请诸位来就是来商议上事。本王以为,为今之计只有尽快另立新皇才能稳定局面,延续我满人天下。”世铎抱拳道:“本王明日就奏明太后,诸位回家后就召集家丁仆役以备万一。只等太后旨意一下,我等立刻迎接新皇登基,到时候还请诸位把场面搞的宏大一些,以震宵小之辈。”
“王爷放心,只待太后旨意传下来,我等定奉旨行事。”
此刻在南下的火车上,枣儿带着两个孩子已经睡了,光绪却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黑夜出神。真是事事无常,谁能想的到当了十二年的皇帝才发现自己原来就是个假货。十二年,让一个普通的机械工程师成了一国帝王,但这十二年没白过,总算为国家民族争取一个最好的局面。不过就凭着自己这么些年的功绩,也不是没有机会重回京城的可能。十二年的布置,十二年的心血,到底结果如何,就看大臣们如何看待他这位当了十二年的假皇帝了。想想寇连材告诉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就想笑,脚先出世这条不说,一个闪电把自己劈来也就算了,竟然是头朝下。好在那是烂泥塘,要是硬地还不得当场脑袋开瓢呀。这恐怕是最离奇的穿越方式吧。
呵呵,说到底,谋事在人,成事却在天呀。(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三百六十七章 危机四伏
日升月落,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有很多人希望太阳永远不升起来,这样大清国没了皇上的消息就永远不会传出去。但是月亮还是到点落下去了,太阳依旧张开了自己的笑脸。
当太阳的第一屡阳光洒向北京城时,参谋本部的大门打开了,各位将领按照昨夜的商议,朝着各自的目标飞奔而去。李菊藕帮父亲整理好衣冠,恭送父亲上朝。李鸿章面带微笑,踱步官步,悠然自得的走进国务院的大门。
国务院内,不管曾经有何恩怨,每天早上前来上差的官员都会相互作揖问好。只是今天让他们感到有些奇怪的,几位主官大人似乎心情都不太好。
“看来昨晚大家都没睡好呀,刑部尚书礼亲王怎么没来。”作为总理的李鸿章,一上差就召集八部尚书及相关人员议事,却没有在会议室里看到世铎,所以发问。
“回李相,刑部尚书今朝一早就去颐和园给两宫太后请安去了。”杨度起身答话。
呵呵,整个会议室内响起了各种各样的若有所示的笑声。
“看来这真假皇上一事今天是瞒不过去了。太后得知,必然会另任新皇以继大统。在新皇进京登基之前,老夫身为总理大臣,这朝局总要稳住的。诸位有何高见,不仿直言。”开会的第一次发言,李鸿章就很明确表达了在如今混乱的局面下的自己的政治主张――稳定。
但稳定自然是第一要务。这点谁都不会有意见。因为只有一个稳定的朝局,国家大小事务才能顺利的推进。所以有一个稳定的朝局,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也就是说。李鸿章说了等于没说。现在他要别人发表高见,别人就算是真有高见,这时也不好明说呀。
李鸿章自进会议室后,可以说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严复身上,他的一举一动都收入眼里。可今天的严复除了显的心事重重外,还真没有异常举动。因为无法探听到他们昨夜商量出了什么结果,也不知道他在担心什么。所以李鸿章就直接问道:“严复。你身为副相,先说几句吧。”
“下官也算饱读诗书之人。这真假皇上事还真是闻所未闻。下官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李鸿章呵呵一笑:“既然副相不知说什么好,那总领大清战略的参谋本部王总长有何高见呀。”
王士珍没有客气:“下官就是个当兵的,这朝堂上的我也搞不明白。北上计划已准备多年,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个时候有任何波折。因为这对整个国家的犯罪。”
“没错,本相也是如此认为。只有彻底解决了北方隐患,我大清才能全力南下与欧洲列强争一争长短。在这个问题上本相会与诸位保持一致。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但新皇明旨不得发动战争的话,诸位该当如何?”
“还能如何?所有准备都做好了,到了发动的时间自然是该打就打。”欧阳振华平静的说道:“官总领天下兵马,这将士们求战心切本官还是知道的。可最让人担心的是,一定今上离去的消息传出来,对将士们的士气将是最沉重的打击。这才是如今北进计划中最大的变数呀――”
在政治中。最让人反感的就是中间派,将来无论哪派得势第一个要清除的就是中间派的人。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严复也需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北有沙俄南有列强。大清夹在中间两头受敌。如不借此大好机会一次性解决北方隐患,绝对是我们的失策,因为有着庞大国土和资源的沙俄在将来的一定是我大清最危险的敌人。如果我们因为朝局动荡而放弃此次机会,子孙们将来一定会怨恨我们,他们会让我们在坟墓里也不得安宁。”
“严相说的极是。此次当借大好之机彻底平灭北方祸害,如此我中国将来便可集中全力南下与列强争锋。”唐绍仪说道:“下官以为。既然在座诸位都有此意。只要我等全力发动,想必也无人可以阻止。”
“谁说无人。新皇继位。必定要重整朝纲,这时的政策重心应当是放在国内而不是对外争战。历朝历代新皇登基皆是如此,今上也是亦然呀――”这才是李鸿章最担心的,所以他长叹了口气,却也是无可奈何。
对此,林启兆有些不同的看法:“下官以为未必。若我等臣子联名上奏新皇,想必新皇也不好公然拒绝我等,必竟这里集中的可以朝堂八部的中的七部呀。”
“若新皇铁了心不许开战,诸位该如何自处。即便我等强行发动北进计划,新皇也许会迫于无奈同意,但这却是形同逼宫。不管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逼宫都是大罪,大战之后我等堪忧呀――”
“不能吧。若是打败了不用新皇说我等自是死罪,但要是打赢了这可是在扬我大清国威呀。”
“国威是扬了,可新皇的颜面怎么办?无论事情对错,逼宫的哪里有好结果,几千的史书上都写着呢。”
“不一定吧,当年迎娶贵妃之时皇上本意是要亲自前去,我等大臣一同拒绝时不都跟皇上吵起来了。那时的皇上怒火可都写在脸上,也没见我等如何呀?”
“那是今上不是新皇。”
“再是新皇又如何?北进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新皇才登基就是开疆扩土的功绩,自有清以来哪有如此战功,那可是足以上表天地的。”
“上表天地的是新皇,跟我等有何关系。我们现在说的是逼宫,不要转移话题。”
这一人一个想法,谁也说服不了谁。场面顿时乱了起来。李鸿章站起来敲了敲了桌子示意大家先安静下来:“我等臣子逼宫于今上,今上不于追究那是今上宽宏大量。今上之眼光和心胸远高于常人,可你们谁能保证新皇也有今上之胸襟?”
李鸿章的一句话让所有偃旗息鼓。李相说的没错,但凡新皇心眼小些,逼宫之罪最算前下不清算,总会有清算的一天。一时间会议室内众人是哑口无言。
严复没有参于刚刚的争论,他低头着摆弄着手指。今天的会给他一个不好的感觉,李鸿章从头至尾都在说新皇的不是之处,严复想不明白。李鸿章这是在试探众人还是别有所指。在这个时局还不明朗的时刻,最好还是看仔细些。
会议室内就这样安静下来。谁都不敢保证新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也都有自己的心思,这时谁也不敢第一个表态。良久,也没有人说话。
终于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众人,寇连材得到允许后推门而入:“诸位大人。两宫太后已从颐和园起驾向此地而来,礼亲王随驾而行。据颐和园总管小卓子来报,两宫太后得知真皇上已死哭了好一会,现在可是气势汹汹而来。诸位大人早做决断。”说完便退了出去。
众人只是互望了一眼依然没有说话,到是李鸿章却突然脸色大变:“京城外的兵力想必参谋本部已经安排妥当了,留守京城的中央警备旅就由欧阳振华亲自接管。你是兵部尚书,这本来就是你权责之内。记住,必要时动用重刑也必需将中央警备旅牢牢的控制在手里。现在,全部去前殿。本相要召开在京官员的全体会议。”说完也不等众人有什么反应,就急冲冲的离开了。
欧阳振华与众人相视一笑,本来控制中央警备旅就在他们的计划之中。只是为了不让其它官员以为要兵变所以打算暗着来。李鸿章这一下直接将中央警备旅推到了他们手里,于是众人点点头快速离开。
前殿中,所有官员都停下手里的工作在前殿集合。光绪昨天离开不是秘密,皇家禁卫营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哪能瞒的了所有人。加之并无旨意留下,而一大早各部尚书就开会现在又突然召集群臣,想必跟皇上突然离京有关。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事。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再说有电报呢,再急的事不过发一封电报给皇上。很快也会有皇上的批阅下来。如今朝局平稳,皇上一时半会不在也没什么。
“诸位同僚想必也知道昨日皇上突然离京南巡之事,这没什么好瞒着大家的。本相之所以一早与诸部尚书议事,原因是因为皇上走的太急没留下任何旨意,而皇上此刻还在火车上也没法联系。所以方才本相与诸部尚书就在商议此事。皇上离京南巡虽然没有留下旨意,但朝廷却不能停止运转。本相以为,在联系上皇上得到旨意前,朝廷内部就由本相监国,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严复最震惊的,刚刚的会议上可是一句都没说今上离开后朝廷的安排。可这一转眼李鸿章却主动提出要亲自监国,这是什么意思?加上离开会议室前李鸿章突然让欧阳振华接管中央警备旅之事,严复仿佛一刹那间好像摸到了什么,却又没能抓在手里。严复明白,李鸿章一定有了决断,只是他还不知道李鸿章到底想干什么。同会的众人也有愕然,不知李鸿章此举何意。
外交部侍郎梁敦彦出班奏道:“以洋人例,一国皇帝或总统离京之时,行监国之权就是首相或总理,这是洋人律法中规定的。我国虽无此律法,但之前也有先例。当年皇上南巡广州之时,留京行监国之权的就是李相。此次皇上南巡既未留下旨意,那就依前例由李相监国乃是应有之义。”
梁敦彦的话让众人纷纷点头以为然也,于是众人纷纷表示附议。
李鸿章呵呵一笑:“本官身为总理手握相权,也是当仁不让。皇上此刻在前往上海的路上,本相已电令上海府官员行接驾事宜。后日当皇上抵达上海之时,本相自当再请皇上旨意以示天下。在皇上旨意下来之前,本相暂代监国之事。在此期间,本相也不会做任何改动。诸位办差仍照现例使是。”
众臣行礼称是。可不等众臣直起腰来,有人反对了。
“老太婆还没死,还轮不到你来监国。”慈禧手持龙头。第一个走进大殿,慈惠跟随其后。
众臣纷纷向两宫太后行礼请安。李鸿章知道,两宫太后得知真假皇上一事,必定会出现在国务院,他本意就是在两宫太后到来之前拿下监国权以稳定朝局。李鸿章看到两宫太后红肿的眼睛暗自叹了口气也跟前行礼,看来这真假皇上一事,终就是瞒不下去了。
1...200201202203204...2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