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现要李明来了,他借着列强的相互制约为中国找到了一条能走出去的路,他借着国外敌对的势力用铁血的手段果断的摆脱慈禧的制约。他用巧舌如簧的语言骗取了失势的慈禧的信任,最终让他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利,然后选择了一批有志于国家富强的班底,开始了他们的强国之路。
当国外贷款进入中国,当工厂越来越多,产出的商品数量比之农耕时代就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随着道路的廷伸,越来越多的物资开始了大范围的流通。而这一切就意味着国家财富的大幅度增加,百姓手里有钱了,再节俭也会想着改善一下生活。于是地方的贸易量也自然开始增加。
别看一个小小的集市,这才是反应一个国家真实经济的地方。随着国家物资的丰富,随着普通百姓收入的提高。集市的人流量和物资进出量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反之亦然。从宁波这个集市可以看的出来,这里比李明娶亲的那年更加繁华也更加大了。不说这里可以代表全国,但至少代表了宁波周边一代的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了。
李明笑呵呵的走在繁忙的集市,望着脸上已渐渐退去那干枯的黄色显露出健康的红色,李明就开心。看着一个个壮实的孩子。就说明这些年的教育伙食没有白投入。只要能再延续二代人,国人的体质就会比现在有一个明显的提升。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全部以律法的形势给固定下来,避免人为的原因产生变更。
李明与非要恬着脸非来跟来的严复讨论着这一府一地的治理,却在一个猪肉摊子边李明停下了脚步。一位身着简朴却干净的长者从怀里掏出一叠钞票却只拿了一张小面额的买了三两五花肉,接过猪贩子用草绳扎好的肉条子,嘴里乐和的说道:“今天买上三肉猪肉做好个菜,就算是过节了。”
李明上前拱手道:“敢问这位长者,看你衣着也算殷实人家,相必平时这猪肉也常有食用,却为何过节之时不多买上些?”
长者停下脚步打亮起眼前这位年青人,看他衣着上好就白了他一眼:“这好日了才过几年,就开始败家了?不过年不过节的吃什么肉食?这此年也就摊上了好皇上才过上好日,没想这又没了。谁知道以后又会来个什么样的皇上。这都是享福造的孽哦。年青人,能省省点。这好日子呀,怕是到头了――”说完垂头丧气的走了。
“百姓们还是有危机感啊,总是担心来年换了皇上收入会低了,就想着先多攒着点。”严复叹了口气:“您还是早些回京吧,这样才能安定天下民心呀。”
“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李明还没走远,女儿恬恬就开始大叫起来:“爹,爹。我要买这个书包。”
既然女儿在叫了,李明也没了心思去看这集市了。李恬已经六岁了,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了。距离新学期开学还有七天,这上课的文具也到了该采购的时候了。可李明说了半天,看着女儿非要抱着那个好丑的书包,李明无奈只能掏钱买下来。
“看来得办一家皮包公司了。这什么破书包。”李明愤恨的说道。是这年头的审美水平太低,还是自己眼光太高。
“您这么干不合适吧,都说您不能与民争利。可您偏偏干的起劲的很。”严复不乐意了。一个皇帝去实际操办一个公司,这完全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李明没搭理他,说他不务正业的大臣严复也不是第一个了。满朝文武都对皇帝办工厂有意见,实在是皇帝的号召力太强了。只是打着皇帝亲手设计的名头,狗屎都买的掉。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了。至少全国六成的服装是出自皇室第一家企业――大生制衣厂。
李明不管,老子又不偷税漏税,凭什么不能开的正大光明。老子也缺钱花。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事的时候,一双儿女对路边的小吃上心了。
千层饼、香糕、豆酥糖。这些宁波当地的特产李恬买了一堆,说是要回京的。到不是京城没有的买,随着交通的越来越便利,如今全国各地的商品都在四处贩卖。只是说到正宗。还是得到当地来吃,必竟这年头还没有足够的保质条件。带些地方特产回京到没什么,儿女还是很孝顺的。只是他们要带回家带给奶奶们尝尝,不知道他们的奶奶还认不认他们这个孙子孙女。李明笑的有些僵硬,因为看着儿女们的笑脸,他不知道如何向儿女们解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就在李恬李纯还在为奶奶采购吃食的同时,北京的颐和园内。慈惠百般无聊的望着屋顶发呆,而殿内慈禧却阴着脸来回踱步。世铎已经来报,各路军马已准备妥当。他还联系了原来董福翔的一支人马二千余人愿意继续为太后效忠。只是他们已经被收编为地方武警部队,除非朝廷有调令不然他们是不能离开防区的。同时在京津各地也有旗人开始秘密组织家丁采购武器,准备平灭叛乱。可这李明在江南被严密保护着。此时也不敢贸然派出刺客,一但行刺失败,必然遭到最残酷的报复。慈禧很清楚现在大清的实力无法跟李明正面交锋,唯有等他进京再一举将其刺杀而死,这也许是大清国最后的机会了。
“叮呤呤――叮呤呤――”刺耳的电话声音响起,两位太后一起望着电话。谁打来的?
慈禧坐着没动。世铎不会通过电话禀告这等要事,这时任何电话对她来说都没有意义了。慈惠理整了一下衣冠。虽然大清灭亡就在眼前,在还没有正式宣布大清亡国之前,自己还是大清国的太后。
电话是从宁波打来的,恬恬稚嫩的声音是慈惠这些日子以来唯一能让他的能开心的事了。虽然她不是自己的亲孙女,但这孩子从小她抱着的时间比她母亲还多,可以说恬恬是在她怀里长大的。这份情谊总是摸不去的。
电话那头李恬甜甜叫着奶奶,跟奶奶说他在外婆家的好玩的事情。她告诉奶奶爹爹带她下海游泳,舅舅带她们出海抓鱼。恬恬告诉奶奶她要回京上学了,今天买了一个好漂亮的书包还有好漂亮的文具盒。恬恬还告诉奶奶,她买了好多好多好吃的,是要带回来给奶奶吃的。慈惠再也忍不住的低声抽泣起来。
“奶奶,你怎么哭了?”电话那头的恬恬在问道。
“你走了这么久奶奶都看不到你,奶奶是想你想的哭了。”慈惠摸了把眼泪笑笑的说道。
“奶奶不哭,后天恬恬就回来了。”
慈惠还没来的及的说话,心中长久一直憋着火的慈禧突然一把抢过电话咆哮着叫道:“这里没有你奶奶,你就是个野种,野种――”
慈惠反手抢过电话,她第一次朝慈禧叫道:“你在干什么,你会吓着孩子的。”然后她立马对着话轻声的说道,但那边并没有回声,而身后那一声咕咚没能引起她的注意。
李恬确实被慈禧的咆哮吓着了,电话都从手里掉了下来。坐在一旁的李明立马反应过来,搂着恬恬轻轻的拍着她的背轻声说道:“怎么了?奶奶不高兴吗?”
“大奶奶骂我是野种。爹爹,什么是野种呀?”
“野种就是没有爹妈的孩子,你爹妈可都在跟前怎么可能是野种呢?爹爹跟你说呀,是爹爹犯了点错误,所以大奶奶很生爹爹的气,跟咱们恬恬可没什么关系哦。”
李恬脸上的惊恐不见了,一脸的怪罪的模样说道:“都怪爹爹害恬恬挨骂,哼――”
“都是爹爹的借,爹爹向你道歉。后天你就要回家了,快去收拾你的行李吧,奶奶还等着你的好吃的。记得要帮爹爹说几句好话哟。”说完李明在李恬的鼻子上点了一点就让她回自己的房间,原来还满脸笑意的李明在李恬离开后,顿时眼中全是杀意。朝堂大事是孩子能明白的事吗?你再敢拿孩子撒气,朕就敢拿全天下的满人泄愤。
李明拾起电话放在耳边,那边的慈惠还在叫着恬恬。李明深呼吸调整了一下情绪后平静的说道:“恬恬没事了,已经去玩了。”
“我就想再看看恬恬,行吗?”电话那头的慈惠已经是哀求了。
李明笑了笑:“您是恬恬的奶奶,奶奶看孙女有什么不行的。您这个孙女可是给您带了不好吃食,居然连我这个当爹都没份呀。”李明说话着想让谈话轻松一些,这是他离开京城后第一次与太后通话。
“恬恬是个好闺女,你要好好待她,别让她被人欺负了。说到底你终就不是我的儿呀――”
“我可没忘当年您变卖家财到田庄台来支援我。说实在话,我是不是您的儿子这并不重要,只要您还是恬恬的奶奶这就够了。您说呢?”(未完待续)
中华苍穹 第三百七十四章 回京
8月29日深夜,北京火车站。
轰隆的火车缓缓的开进站台,火车上的人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到了。从上海到北京的火车要三天两夜,原本是下午就要到的,谁知道在徐州一等就是四个多小时。没办法,恰好碰到一列军车,所有车辆都需要让路。结果等铁路调度通知可以起程时,他们在火车站已经待了四个小时。
火车上的人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已经有人走向了车门,列车员也已经站在车门口,就等着列车停稳后打开车门,等车上的走完了,他们也可以下班回家了。
但今天很奇怪。列车停稳后,车头始终没有发出开门的信号。本已就已经晚点的列车还不开门,引起了乘车人的不满,已经开始有人叫喊起来,还有一部分推开车窗准备爬窗而去。
不过叫喊的声音很快停止了,才爬出去的人高举着双手背紧紧的车厢一动也不敢动。这一切只因为一支军队开进了站台。这可不是车站里的警察,那是身着黄马褂的皇家宪兵。他们可不是一个会讲道理的军队,要是惹怒了他们,说把你干掉也就干掉了。只是他们来干什么?这让他们想起了车尾那列有卫兵把守的车厢,那里可能有个大人物。
当宪兵将整个站台封锁后,杨枣儿才拉着女儿的手走出车厢。
“作为男人本不能让自己的女人去趟路。可无论是大臣们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军事上对战略的要求,都不能让我去,所以只能把这个试探的任务交给你和女儿。说到底是我没用。这次只能委屈你了。”
下火车时,杨枣儿想起了李明的话。他是皇帝,皇帝自然不能亲自试探敌人,而杨枣儿不认为自己会有什么危险。满清的目标始终是李明,如果提前对她们母女下手,那必然会遭到无情的报复,没人会干这种事。而真正用来试探满清反应的是隐藏在侍卫中的一个李明的替身。
杨枣儿才下火车。就看见以李鸿章为首的七部汉臣尚书早就着便服在车门口迎候。瀛台总管寇连材更是哭鼻子摸眼泪的。大家相互问候之后这才缓缓走出火车站。这时封闭已久的列车这才打开车门,火车上的在纷纷走下列车时就在纷纷议论。这后面两节车厢里坐的是什么人?
坐车上后,李鸿章正在向杨枣儿汇报这几日里京城里的变化。李鸿章指着站在旁边警戒的士兵说道:“别看他们还穿着满清的制服,其实满清朝廷已经无法调动他们。如今就等着皇上进京了。”
“皇上不在京中许久,全靠李相一人支撑这朝局。如今有这局面。皇上当感谢李相才是。”
“哈哈――娘娘抬举了。老臣自从恩师曾国藩以来,就明白这满清必不能久。这些年也努力想提拔我汉人,然而满清势大,老夫以为在有生之年是看不到复我大汉衣冠之时。却不曾想上天怜悯,为我中华降下明主。老臣不过顺势而为,实当不得谢。”
杨枣儿还想说些勉励的话,不想坐身边的李恬拉了拉她的衣服问道:“娘,咱们现在去看奶奶吗?”李恬实在耐不下心思听大人们说着她不懂的话。
杨枣儿抱歉的朝李鸿章笑了笑,对女儿说道:“今天太晚了。明天一早我们就去好不好?”
“那要是奶奶看不到我睡不着怎么办?”说话时,李恬还一手撑着下巴担心起奶奶来。
小李恬一幅大人模样引得杨枣儿和李鸿章哄笑起来。杨枣儿抚摸着李恬的头发说道:“奶奶年纪大了不能熬夜,已经早早的睡下了。这时去打扰奶奶睡觉就是不懂礼貌了哦!”
“好像是耶。”李恬想了想突然指着李鸿章说道:“可李爷爷也是很老的年纪了不也没睡觉吗?”
杨枣儿一时话结不知道说什么。李鸿章到是呵呵一笑说道:“因为李爷爷今天很晚睡觉,所以明天早上可以偷懒多睡一会。但你奶奶一早就要见宝贝孙女了,所以今天才要早早的睡呀。小恬恬今晚先睡李爷爷家,明天天一亮就去看奶奶好不好?”
“那好吧,我答应就是了。”李恬坐的笔直的点点头,一幅小大人模样又引得李鸿章呵呵大笑起来。
杨枣儿出嫁前就是在李府暂住。出嫁后曾经住过的院子依然保留着当年出嫁时的样子。虽然再没有人住过,但清扫却从未断过。杨枣儿回京前李明特意先通知了李鸿章。所以这个小院子又重新装饰了一遍。
杨枣儿看着屋内陈设还和她当年出嫁一模一样,就向李鸿章行了一礼说道:“六年多了这里居然一点都没变,李相有劳了。”
“娘娘能驻跸寒舍已是下官无上荣耀,不敢当有劳一说。”
回到李府后,一起去火车站迎接的大臣们也没有各回各家,反而在李府坐了下来。杨枣儿回房看女儿睡熟之际后,这才悄悄掩上房门,在寇连材的伺候下来到李府大堂。
杨枣儿在主座上坐下后,手在空中虚抬下一下:“诸位大人免礼。本宫知道诸位大人想知道皇上之前的事,无非是想确认皇上到底是不是汉人。但对此,本宫实也无话可说。”
“娘娘,恕老臣直言。”孙家鼐站起来第一个说话:“前唐之时,李世民创下盛唐基业,治国也以汉礼为基础,于国于民都算得上的圣主明君。就因为他是鲜卑族人,所以李唐皇室一直不被中原士子认可是汉人。以至于李唐之末年天下大乱之后,再无一人举义旗要复兴李唐。相比之下,汉晋之后的杀胡令、两宋之后崖山数十万国人殉国、前明举国赴难。这些都是李唐所没有的。娘娘也是汉人,血统正宗乃是大事,万不可马虎。”
看着齐点头的众臣。杨枣儿摇了摇头:“此事我也问过皇上,可皇上跟本想不起任何之前的事情。不过依本宫看来,可以肯定皇上不是满人。本宫也见过不少旗人王爷,他们长年不洗澡以香囊遮味,而皇上必需每天沐浴。即便是彻夜议政再过疲累,也必需沐浴过后才会入睡。皇上也曾说过,一身臭汗不先洗洗哪能睡的着。本宫身为皇后。与皇上最是亲近,皇上的习惯本宫再是清楚不过。单是皇上的饮食就偏重于汤水之类。每顿若无汤水佐餐必然不欢。”
“这点下官可以作证。”王士珍站了出来:“田庄台上皇上就是如此。即使只有土豆,拿清水放盐也要有些汤水才能进食。而且皇上尤其爱吃鱼,每次在参谋本部用膳必定要有鱼。”
翁同龢点了点头:“这些只能证明皇上出身不是北方。但南方也有其它少数民族。”于是所有人又望着皇后。
杨枣儿笑了笑:“虽然诸如此类的习惯比比皆是,但要确认皇上是不是汉人。本宫也无办法。”
“难道皇上就真的一点都想不起来?”
见皇后摇头表示不知道后,大臣们便纷纷议论起来。
“皇上到底是不是汉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等如何把他写成汉人。”良久没有说话的李鸿章抬起了头:“老臣记不错,这次娘娘回京随行的有一位皇上的替身。以老臣之见,不如让这位替身公开露面,先坐实皇上有替身一事。然后再慢慢宣传,总之要坐实皇上就是汉人,只是皇上再出面承认。那还有什么问题呢?”
“老臣明白了,这就回去准备。”孙家鼐起身行礼告辞。其它众臣也纷纷上前向后相二人行礼告辞。
“噗嗤”,一个似乎憋了很久的笑声突然从房顶上传了下来。
“谁?出来。竟敢夜闯相府,好大的胆子。”李鸿章怒呵道。同时称步到皇后身前。众臣也是大惊,皇后入住相府之前大内侍卫就已经将相府戒严,文武重臣齐聚议事,不管所议何是也是要严防消息泄露。就在这严密防卫之时却有人突然出现在房梁之上,如何不让人惊慌。王士珍、欧阳振华二人的配枪已经打开保险指着屋顶了。
房梁转出两张年青的面孔,一声大笑之后。一个翻身就从房梁上跃下,二个身着劲装的少男少女立于堂中。他们对指着他们的枪毫不在意。恭谨的向诸位大人行礼:“晚生卫斯理(程心)见过皇后娘娘、见过李相、见过诸位大人。”
“本宫见过你们,你们是那个南门边上的习俗调查办公室的人吧。”杨枣绕过李鸿章走到最前面:“今日乃是朝局议政,与尔等并无关系。你们来此何事?”
“回娘娘话,是的。”卫斯理拱了拱手道:“近期习俗办公室会有一个行动,原本与皇上约定可以任意调动一支团以下的部队。可如今朝局变幻莫测,皇上远在南江,晚生不知道皇上给的满清令牌是否还能随意抽调部队,而此此次所需并非普通部队。不得已晚生只得借诸位大人齐聚之时,特来向诸位大人求援。”
所有文官一脸惊骇的望着欧阳振华和王士珍,习俗办公室有随意抽调团以下部队的权利?兵部和参谋本部能直接调动的只有各自所属的宪兵部队,即便是宰相最多也只能调动中央警卫旅的一个营。要知道,没有皇上旨意任何作战部队的非法调动都将视为叛乱,即便是武警部队的调动也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原本以为只是皇上因为个人喜好而组建的小单位不想却拥有比宰相和直接军事主官还要更大的调兵权,这是不是皇上的一个安排?如果是,那习俗办公室就必需要在朝政中重视起来了。
王士珍尴尬的没有说话。当初皇上是在参谋本部直接下的旨意,还要求保密,所以到现知道这条旨意的除了后来传达到兵部外,其它文官还真不知道。王士珍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
欧阳振华是一个标准的军人,他就没有这么多顾虑:“确有此事。皇上是在参谋本部当场下的旨,后来传达到兵部要求必需配合。”
“是的,虽然皇上下旨时未做任何说明。但参谋本部会依旨意行事。”有了欧阳振华的话顶在前面,王士珍也不那么尴尬,转过头来问:“卫斯理,只要是皇上发出来的令牌那就是有效的,你们只管执令牌行事,本官相信诸位大人都不会有意见。”
文官们虽然震惊于习俗办公室的调兵权,不过既然参谋本部与兵部都认可。那就是可行的。李鸿章站出来说话:“既然皇上有过旨意,那你们照办就是了。”
“并非简单如此。”卫斯理摇了摇头:“此次我们需要一个营的特种部队。而西山大营内驻守的特种部队仅剩不足两个连了。所以特来请参谋总长与兵部尚书二位大人从前线调回至少两个特种连。”
“不可能。即便是皇上在此,本官也会断然拒绝。”欧阳振华一脸怒色道:“已派出的将士都是有任务在身,断不可调于你们所用。事关国朝百万将士安危,即便是皇上亲自下旨。老夫也会呈其利害请皇上收回成命。”
欧阳振华的一句话堵死了卫斯理的要求,从小就接受精英教育的他们跟本不明白政治中的妥协与交换。一时间手里拿着令牌说不出话来。
李鸿章笑了笑说道:“将已经派出去的将士突然调回,整个计划就要进行战略上的调整。如今箭已离弦收不回来了。如果可以,还请告之你们将前往何处,本相再让兵部调派合适的人手。你们以为如何?”
卫斯理与程心两人低着头小声的商量着什么,只是他们说话的语调高低顿挫如同唱歌一样。大家能听得出来他们说的汉语,可偏偏所有人都听不懂。
看着脸露探究之色的诸人,程心笑了:“我们说的是汉语没错但这是古汉语,很多字词的发音跟现在不同或是相反。所以诸位大人听不懂也是正常。我们计划要去西藏一趟,大约要二个月左右。所以我们需要最精锐的将士和装备,以及一些特殊器物。这是清单。”说完程心从袖笼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呈给欧阳振华。
欧阳振华并没有立刻打开。只是看着王士珍,必竟要从哪里抽调兵力,还得参谋总长先说话。
王士珍想了想说:“特种部队确实的军中精税,无论身手还是武器都是第一流的。不过,如果要去西藏的话他们还真不合适。西藏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我们长在平原上的人去了那里只要剧烈活动就容易头晕眼花。而目前特种部队还没有开始这方面的训练。反到是东南军区赵尔丰所属之山地第一师他们反到有过这方面的训练,所以他们才是你产这行西藏所需最佳的兵力。”
卫斯理想了想说道:“王总长熟知各军情况。也许您的建议是对的。但王总长也忘了,山地第一师的官兵大部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大头兵,执行军令沙场拼杀自然没有问题,但我们此行不是打仗更需要的是机变。特种部队的官兵有足够的见识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大头兵不行。”说完,手上的拿着的金牌轻轻的晃动起来。
“特种部队是精英部队,人数本来就不多,如今京城留守的也就一个连而已。当然,皇上的旨意臣下自然会遵照执行。此次事关国家命运,你们不会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只为完成你们自己的调查的吧。”王士珍淡淡的笑了笑。
“好吧,可以借调山地师的一个营,但至少要给我们配备一个排的特种部队作为指挥官,这点没得商理。”卫斯理举起了手里的金牌示意他的话代表的皇上的圣旨。说完,卫斯理与程心盈盈一拜后,转身走了出去。可没走两步又倒了回来。
“忘了说了,皇上李明就是汉人,这点诸位大人不用过虑。我们已经验过皇上的血脉,确认是汉人无疑。这可是上古就传下的法子,还借用现代西医的检验手段的。另外,因为有变动,我们需要重新修改计划,这在期间内请诸位大人协助我等准备相关器物。预计出发时间在一个月后。”
直到门房回报卫斯理走远了,欧阳振华这才打开信封却大吃一惊,这份习俗办要求置办器物的清单无所不包。厚重的冬衣、丰厚的食品、各类枪械和弹药列的满满的,甚至还提到了兵部刚刚投入研制的装甲火炮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