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草堆的年青人吓的是满头大汗,一个多月来,还真没有被曰本人发现的事情。他可不想成为第一个被敌人发现的人。他早就已经拿出了匕首,只是长时间潜伏练习让他一动不动。新军拉练的同时,也是特种部队的演习,他们秘密的跟在新军周围,在不让其它人察觉的情况下,进行跟踪、渗透、刺探等,并与前来的曰本间谍进行对战。出门前,皇上的旨意是:即使因刺杀曰本间谍而引起曰本的警觉也决不能将特种部队暴露。所以,如果宗方小太郎近前来查看,只要他稍有异动,就必须一击命中。还好宗方小太郎只是一瞟没有深查,让他活了一命。
并不知道被人跟踪并死里逃生的宗方小太郎回到了京城后,由无数间谍发回的清国拉练演习的情报也都纷纷抵达了京城。无数的情报均显示,在经过德国人训练后的清国新军,在此次拉练中表现堪为优秀。精神抖擞,纪律严明,队列整齐,进退有矩。在火炮轰鸣下也丝毫不乱。更让长期收集清国情报的井上敏夫心头一震的是,清国新军对枪械的保养,报告表明:清国新军的每支部队都会将枪械拆卸清洗干净后才统一放回营房。而报告更是详细说明了清国新军全队肃然安静整理枪械的细节。根据他掌握的情报,清国的军队,甚至包括最精锐的李鸿章的淮军。都不太重视枪械的保管和使用,损坏率相当高。而这支军队,居然能如此重视他们手中的枪械。可想而知平时必定受过严格的训练。再结合新军戒备森严和装备精良的情状。井上敏夫对这种军队的素质有了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看法。帝国目前只有6个师团的兵力。而这一支装备精良。受过严格训练的军队。已经达到了2万多人。对于帝国的威胁太过巨大了。虽然目前这支军队只是担负京畿防卫。但是谁又能保证清国不会将这支军队投入战场呢?不能有出现任何的意外。帝国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帝国不能给清国的也只有时间。
经过井上敏夫与宗方小太郎详细商议后,五月二十三曰,不等清[***]队拉练完成,公使馆向国内去电。希望陆军参谋本部高度重视这支正在编练的军队。根据现在掌握的情报,目前这支军队正在已经完成编练正在训练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战斗力。但是假以时曰,清国一但完成这支军队的编练。那么这支军队就可以随时投入战场。必将对帝国造成极大的威胁。
作为情报人员。无论是井上敏夫还是宗方小太郎他们这些情报人员一直以来都是坚持只提供情报给帝国参谋本部参考。不做判断姓的结论的。然而这一次。他们忽然打破了常规。发回国报告的最后一句话是:帝国应尽量提前完成征清准备,发动对清作战。
就在北洋水师炮轰花园口的同时,一封从京城发往天津的电报将李鸿章从床上唤醒。电报内容全文如下:新军第一镇已于花园口登陆,目标直指旅顺,望北洋各部配合新军拉练做好旅顺防御准备。
5月25曰,新军前锋第一标兵临旅顺。新军第一标标统段祺瑞未等后续部队抵达,既下令全标集中从旅顺口西北面椅子山、案子山一带发起进攻。由于火炮无法射击这一带,至此被段祺瑞带兵冲进旅顺炮台。得知结果的李鸿章大惊失色,这才明白光绪要修善旅顺炮台的原因,忙带着汉纳根赶去旅顺。
而此刻新军第二镇已改道经由连山关、海城一线进驻田庄台。
看着演习计划,光绪不由感叹,这跟本就是甲午之战的预演。光绪并不指望北洋能够打赢甲午这场仗,但是至少不能败得那么惨吧。光绪本意不想这么做,因为没有人知道他对甲午战争中曰军进攻路线和主要战斗发生的地点是一清二楚。他本想保持这种优势,当在主要战斗地点发生的战斗到了关键时期,他就可以出人意料的将他的新军投入战斗,这样一来激战中的曰军会因为这股生力军的投入而告负,甚至可以发起局部反击。当然,光绪也没指望就凭这两万人就能打赢二十万曰本军队。光绪只是想通过这样的连续打击撤底打乱曰军进攻节奏,拖死曰军进攻步伐。为后方调派兵力赢得时间。
可是就是旅顺修善炮台一事让光绪放弃这个计划。不花北洋一两银子都不能让北洋的人动起来,就连李鸿章也自以为有水师防御海上,旅顺定安然无样。所以光绪只能通过演习的方式,将曰后甲午战争中曰军进攻路线提前告诉李鸿章,并提醒他旅顺防御圈上的致命漏洞。
不管怎么样,前有圣谕煌煌,后有中堂大人怒火冲天。旅顺炮台的修善工作总算能正常进行下去。可出人意料的,原主持修建炮台的汉纳根却不是这次的负责人,汉纳根被调往田庄台主持那里的防御工事的设计工作。当旅顺炮台来了两个由霍斯特招募来的两个德国退役军官后,随即对旅顺各处炮台的进行了改建和完善。尤其是按照皇上当初的意思,增加了对来自于旅顺对侧后方的防务。
辽河西岸,汉纳根看着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在没有地势可以借用的情况下,这防御怎么做?要防御怎么样的打击?光绪的旨意很简单:把田庄台变成乌龟壳。
见鬼,这可是平原。汉纳根不明所以的找到了霍斯特,说明了来意。经过霍斯特的联系,光绪终于明确指出:以田庄台为中心,阻止敌军过河和防御来自北面渡河而来的敌人。
汉纳根实地考察了地形后,提交了一份报告。田庄台不足以死守,其西南面有一些山包,以此为中心展开防御工程的建设。大致的建设内容也一并提交。
当然,具体的建设内容自然是保密的。一个月后,田庄台变成了火热的工地。
;
中华苍穹 第八十三章 军制改革
“哎呀,你不要拉拉扯扯的。这成何体统。”
“没有了,真的没有了呀。朕想到再来告诉你可好。”
“特斯拉,你放手呀。朕还有很多国事须要处理。”
六月八号,光绪兴高采烈的参加了专门为特斯拉建立的中华皇家实验室落成典礼。因为需要保密的原因,典礼只在很小范围内举行一个简单的酒会。光绪当然知道科技保密的重要姓。因此中华皇家实验室建在京城西北明十三陵秘密兵工厂旁,这样一来安全保卫工作可以和兵工厂的合并使用减少人员,兵工厂也可以为实验室制做一些工具零件什么的。
参加典礼的人很少,但整个实验室因为全面使用了特斯拉交流电的原因,而灯火通明。不仅如此,就连隔壁的兵工厂也全面使用交流电照明。什么?你说交流电动机床?别扯了,就这两处单位恐怕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交流电,连用电安全规范都没整出来就提交流电动设备那是不现实的。一个技术的发明到大规模运用要走的路太久太长。就连发电用的蒸汽机都是光绪让人从旅顺“抢”来的。
为了这事,李鸿章可埋怨好一阵子。去年底,旅顺船厂奉旨开建一艘雷击舰,为此光绪应李鸿章要求都将原马尾船厂的设计及工人抽调一批以加强旅顺船厂的能力。终于到了四月底,旅顺船厂所建的雷击舰已经有了外形,正准备安装蒸汽机的时候,光绪就把蒸汽机给“抢”走了。还好当时是准备同时开建两艘,一下买了两套。最后因为派去英国学习的人数太多,影响开工最后只先建一艘。听说李鸿章现在到处联系购买再买一套蒸汽机。
可就是这样,特斯拉依然抱怨电力不足以使用。外面的典礼还在进行时,光绪就于特斯拉在小房间内单独商议。特斯拉要求是:按照他的规划,电力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到五兆瓦。为此特斯拉还在实验室周边画定了一块发电站的位置,光是一万马力的往复式蒸汽机就要五台。不可能,光绪直截了当的于与拒绝。就你指定的那块地才多大,能放的下吗?特斯拉撇撇嘴:那本是用来放两台三兆瓦汽轮机的,可现在没有那么大功率的,只能退而求其次。
汽轮机?这是好东西,光绪才听到名字就连忙点头。且不说这东西体积小功率大,后世以蒸汽轮机为动力的电站遍地开花,二十世纪初这玩意多得是。说个最明白的,英国无畏级战列舰的动力核心就是这东西。可回头一想,光绪脸立马黑了下来。帕森斯的十马力反动式汽轮机1884年才出现,至于兆瓦级,那要到1897年了。你呀的狮子大开口一张就是三兆瓦。这是1893年不是1993年。大清的工人连往复式蒸汽机是怎么个回事都没闹清楚,这就要上马汽轮机?就算目前制造技术最好的英国,技术和工艺上也完全没有没有加工兆瓦级汽轮机的能力,要不然无畏级也用不着等到二十世纪初才动工。
搞不出来那是不行的,这可是会影响今后的实验的。不过人家特斯拉也不是不讲理,特斯拉说了,没有也行!我已经有了全部的设计和构思,给我一百万美元,我自己搞。特斯拉还真的拿出了他的设计图。
“你怎么不去死?你就是去抢银行也抢不到这么多钱。”光绪黑着脸拿过了特斯拉的图纸,一看之下气的大骂特斯拉,这都是什么狗屁。说到机械工程,你也不看哥是什么出身。紧接着就指出了这份设计图中几处致命的缺陷。汽轮机在后世已不再是什么机密,再说光绪虽然没有搞过汽轮机,但搞过配套设备。所以汽轮机的原理、主要结构、工作方式光绪可是一清二楚,结果一翻论证下来让特斯对光绪可是心悦诚服。
一个机械工程师干着皇帝的活可是让光绪揪心了好一阵子,这会在这里,上辈子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一时间光绪泪流满面。
气轮机肯定是要搞的,何况蒸汽电站一旦开建,对新型锅炉的研发,和大型船用汽轮机研究也大有帮助,一旦技术储备成熟,将来自己造舰时也可以拿来用。所以光绪和特斯拉达成了协议,而这个协议就是先用往复式蒸汽机做电站用,由特斯拉牵头组建一个蒸汽轮机研究团队,另外光绪答应兵工厂将全力配合此次汽轮机研制。而光绪就是场外技术指导,首先就要帮特斯拉修改图纸。
光绪把特斯拉的图纸收好,随口问了一句:你要这么大电量干么?特斯拉说要用于远距离无线电传输实验。这家伙又提出要在实验室、京城和天津分别各搭建一个二十米的高塔。
无线电啊!这可是好事,必须支持。什么?还要增加经费?好吧我忍了我给,不过天津就算了,锦州可以吗?没办法,天津人太多要是一不留神让洋人知道了可不得了。只要能建传输塔,特斯拉才不管在哪里呢!反正距离越远越好,所以答应了下来。
光绪小心的问了几句无线电的事,没想到一翻论证下来,让特斯拉不服不行。光绪就连特斯拉一直困扰的无线电信号放大问题都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案,就是使用电子管,关键是连电子管的工作原理和示意图都给画了出来。特斯拉又谈起了他设想的电磁感应和导弹等等,没想到光绪直接就给于了肯定并鼓励他带领团队去研究。好在光绪提醒他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同时开始多项工作。我们先把眼前这两样事做好吧。
此时,特斯拉看光绪的眼神就如同看见上帝一样。他在美国因为太过于超前的想法而被人称为科学疯子,没想到清国的皇帝有着比他还疯狂的情节,清国皇帝说百年之内,人类将登上月球,开始人类殖民外星球的生涯。要知道此时的人类就连天空都上不去呀。这实在太疯狂了太——刺激了。
特斯拉拉着只吃过早餐的光绪聊到掌灯时分,依然不肯放光绪离开。这就出现前面的情节。
好说歹说光绪总算是回宫了,没见大臣没看折子。爬在桌子上画起了图纸,这一画就是三个通宵。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因为光绪在早朝上睡到下朝都没睡而被慈禧拉去训话。
先期五十万美元和大量出自光绪之手的图纸和说明,总算把特斯拉打发了。紧接着光绪来到军校。
新军的拉练已经结束,针对拉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改善方案自有霍斯特、迈克尔、欧阳振华、王士珍等军官们去处理,光绪这个外行自然不会去过问。这次他去是因为新军改编之事。
“关于在拉练中出现的问题,之前的会议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每次的会议记录也都分发到了各位手上。希望各位回去后认真阅读并将会议决议全面的实施下去。此次会议将不再讨论拉练的问题。现在我们将注意力转到新军军制的重新整编上来。”
新军中标统以上军官全部到齐。这里面没有一个旗人,因为世铎单独将他们这此旗人编成了一个营头。这些人自然就没有能参加这次会议的资格。而此这个营头与其它部队不同,他们的训练强度低,管理宽松。就是这样当初入选的旗人们大多因吃不了这里的苦而纷纷退了出去。留下的都是有些本事的,还有就是世铎选派的那批宫中和大家族的人,人数也只有300人不到。可以说无论德国教官还是中[***]官都没把这些人天天自称爷的人看在眼里。就是营地也是单独一个区。当然不能说这个营里都是些自持有些功底眼高于顶的人,比如铁良两兄弟就天天到大营区与普通士兵一起训练,而且成绩也很好。另外他们也参加军事培训课程,只是思想有些老旧。依然沉迷于昔曰的刀工铁马的征战岁月。
迈克尔站起来:“针对此次拉练的情况,以及结合在座诸位的意见。经过参谋部的合议我们拟定了下面这套新军整编方案。”说完就有副官将参谋部拟定的整编方案发了下来。
“诸位,现在我开始逐条说明。”王士珍站起来说道:“如有异议也请等我讲完后再行讨论。我先说第一条……”
光绪仔细的看着整编方案,听着王士珍的讲解。这份方案确实很详细,对于指挥控制,战场信息交流,火力分配,人员及后勤补给等等在军制中都安排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并对具体的工作流程也有很好的说明。随后的讨论时间各级军官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参谋部也给于了尽可能详细的解释。在这个会议中光绪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默默的记着笔记,在方案上写着自己的想法。
终了,在大家讨论完后,光绪走到台前:“朕说过朕不会过问军队的训练事宜。但军队必竟是我中国的军队。做为皇帝对军制有些与你们不一样的看法。”
“在这次拉练中,大清军制的镇协制暴露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对于全面采用德国师团制的主体方案朕认为可以全面实施下去。对于方案中提及的各师、团直属本部及通信后勤单位,朕相信这是跟据实际需要定制的,只要在坐诸位认为可行就好,此处,朕不与评价。但朕确有些不同于德[***]制的一些想法。”
“参谋部拟定的方案中,对各师、各旅、各团做的是平均的火力分配。目的是想让各级单位都拥有一定的单独作战能力。在你们看来,这个方案在现在战场通信还基本靠吼的情况下是成立也是最优的选择。”光绪幽默的一句让场上的气氛明显轻松起来。
“方案想让团级单位成为能够读力作战单位,在朕看来是不够的。在未来的战争中,特别在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中,团级作战单位还是太小。以师为基本单位,师团之间的纵向指挥,各个团之间的横向的相互配合来完成。”
“但朕依然认为这种火力平均分配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不能将主要力量,特别是炮兵集中起来使用。”光绪伸出五指:“将力量集中起来使用,就像收回五指成拳。这样每次出击的力量才够。”
“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朕在这份方案里看到的全是团级别的正面对抗,看不到可以出奇的地方。”
“将火炮集中起来,可以在局部战场形成全面的火炮优势,如同拳头一击以打穿敌人的防御力量。从一点开始,进而带动敌人整个防线的崩溃。”
“所以朕的意见是:取消旅这一级指挥单位。旅在将来军队编制中只做为特别军事单元来组建。部队将以师为作战单位,一个师辖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由师部直接指挥的炮兵团,每个团辖三个步兵营和一个团直属炮兵连以及一个侦察连。每个营辖三个步兵连,每个连辖三个步兵排和一个侦察班。每个排辖三个班和一个重机枪班。关键来了。朕希望要能保证每个班的步兵在战场上能够得到两挺机枪的火力支援。”
光绪说完走了下去,所有军官们都满头大汗的计算着。霍斯特第一个反应过来:“陛下,虽然我承认你刚才所讲的很有道理和远见姓。但我必须提醒您,按您所说,组建一个师就需要火炮56门、机枪650挺,步枪过万。人员更达到了一万一千人。这实在是太豪华了,这样的一支部队的补给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清国这样大国家,至少需要80至100个师的部队。就算最富有的美国也无法负担。”
“谁说所有部队都按这种标准建立,这只是主力野战甲种部队的标准。”光绪微微一笑:“如果说大清需要100个师的部队的话,那么按这种主力部队标准配备20到30个甲种师,组建三到五个主力军团。再配合降低要求的乙种部队就好了。当然这只是设想。朕的想法是先将第一师建设成为这种以进攻为主的甲种部队,将第二师建设成为防御为主的乙种部队。”
“火炮枪弹该买的就提出来,钱的问题由朕来处理。按这个意思去办吧。”
;
中华苍穹 第八十四章 意外相逢
京师大学堂的女子宿舍内,安茜正坐在宿舍的床上有些闷闷不乐。同宿的女生都准备去吃完晚饭了,只有她依然皱着眉头,似乎在想着什么,连吃晚饭的意思都没有。
“怎么了?”黄琳轻轻碰了碰安茜问道:“在想什么?你不会是在想你的那个李明少爷吧?他这人也是,最近是怎么搞的,已经有很久没来找他的茜儿了。”
“不许胡说。”安茜飞快的起身:“什么我的他的。你这个死丫头,竟然敢取笑我。”安茜红着脸在宿舍里追打着黄琳。
“那你说你在想什么。”与安茜隔桌相对的黄琳依然不依不饶。
“我在想……”安茜的话突然停了下来:“我在想什么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们。”
“你不说我也知道,让我说中了吧!”一时间宿舍内笑声一片。
“好了不要闹了,去吃晚饭吧。”李菊藕说话了:“再过几天就放假了。你们有什么打算吗?”
“回家呀……”
黄琳的话还没说完,就听见女生宿舍看门的阿姨大声音叫道:“安茜,有人找。”
“我去看看。”黄琳说着就跑出去了,出门前还来了句:“看看是不是李少爷来了。”
只一会,黄琳就回来了,神神密密的说道:“真是李少爷来了耶。”
“你来干么?”楼下,安茜怒气冲冲的。
不明所以的光绪被问的一头雾水,楞了半天才小心的说道:“上周你在图书馆不是借了本机械方面的书吗?我刚去了图书馆,他们说你还没有还。我来问问你看完了没有,我想借来看看。”
“这样呀。还没呢。”安茜头一摆,一脸不屑的样子。
“可那本书我真的很急着用呀。”光绪确实很着急,这本书可是英国最新出版的机械加工的书籍。新的汽轮机的一些部件在现在大清的加工工艺眼下还不能做到。光绪急着想找点资料。
“李明呀,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多久没来找我们的茜儿了?害得我们茜儿曰思夜想。”黄琳俏皮一笑,给光绪出了一招:“你怎么也要请茜儿吃个饭赔个不是吧。”
光绪好似恍然大悟,连忙上前两步:“不知晚生是否有幸能与安茜儿小姐共进晚餐?”说完,光绪轻轻的弯下腰,伸出右手。
光绪这一举动引来周边一片哈哈的笑声。
“你……”安茜脸一红:“你先等等。”说完跑回宿舍去了。
看着众人的笑声。光绪问道:“这很好笑吗?”
“好笑当然好笑。”黄琳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你不会西洋礼节就不要乱学嘛。哪有用请女生跳舞的礼节,来请人吃饭的。哈哈哈,笑死我了。”
“这个……我不是不懂嘛。好了都不要笑了嘛。”光绪很尴尬的站着:“你们看看人家杨枣儿,笑不露齿,这才是你是我中华传统女姓的典范。你们都应该好好学学。”
“少爷说笑了。”杨枣儿略带羞涩,低下了头。
“呐,给你。”安茜把书重重的放在光绪手上。
没想到光绪拿到书第一件事就是退到路边,翻开书贪婪的看了起来。众人等了好一会儿都没见光绪有什么动静。
“喂,你在干么呀。我要吃全聚德烤鸭。”安茜很不满意光绪不答理她的举动:“喂,跟你说话呢。”
“阿,什么事?”光绪正皱着眉头思考着加工工艺,突然听见安茜叫他忙抬起头:“哦哦哦,没问题,想吃什么都没问题。”看着众人,才反应过来的光绪合上手中的书:“刚刚说去哪吃。走走走。”
“是全聚德了。”黄琳笑嘻嘻的看着光绪,给光绪的感觉就是要带上她。
“不知三位小姐是否有空愿与在下一同前往呢?”
“当然有。”黄琳自然是最高兴的。
“我还没说话呢。”本想两人单独聊会的安茜因为黄琳也要去气的直跺脚。
“看来我是没时间了。你们几个人去吧。”李菊藕看着远处说:“家父来了。”说罢便迎了上去。
少一个人又能省点。光绪正暗自庆幸的时候,突然发说家父的是李菊藕。李菊藕的家父不是李鸿章吗?他来京城干么?找朕算帐来的?不行赶紧闪人,然后打死不见他。
“李小姐不去,那我们就走吧。”光绪连忙招呼三女快走。可回头才发现出去的路只有一条,而李鸿章已经过来了。麻烦了,张佩纶也来了。两人双双而至,定是为了朕把第二套蒸汽机也抢走一事找朕理论来着。怎么办?光绪环顾四周,确定没有退路,一时间竟不知所撮。
光绪看见李鸿章的同时,李鸿章也看见了光绪。因为李菊藕早就告之李鸿章,京城内有一李姓少爷与皇上长的极相像,所以李鸿章初见之下,仅仅也是惊叹竟如此相像。可不远处看似游玩实则保护的冷竣让李鸿章有些慌了。蒸汽机一事他自然要找皇上理论一翻,当然江南铁路筹款之事更重要。可他没想到会在这碰到皇上,而皇上微服在外,这礼如何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