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打不过就跑呀,不是从朝鲜跑到了辽河。打不过就赔钱割地呗。反正大清大着呢。”黄琳不屑的说道。
光绪大为诧异,怎么在京师大学堂里还会有这种想法。
“那退的也只是叶志超之类呀,其它将士不就是在皇上的带领下最后打败的曰本了吗?”
“那只是运气好而已。”
“怎么会只是运气好呢?”安茜不同意这个看法:“黄琳,你别听你哥那朋友说什么就是什么。当曰本打过鸭绿江的时候朝廷都有议和的准备。唯有皇上是带着兵迎着曰本人去了。最后,也不是就因为有皇上在,最后才打败了曰本吗?”
看着脸色不善的光绪,李菊藕再次拉了拉安茜的衣服:“算了。别说这些事了。这天下大事应该是他们这些男子的事,我们小女子就不过问了。” 李菊藕拉着黄琳不让她说话:“我们就剩那边最高的烽火台没去了。我们上去看看。”
光绪虽然很想继续问下去,但此刻没有拦住她们。只是站了起来神情黯然的独自走了一边,倚靠在长城上出神的远的远望着北方,很久……直到有人站到了他的身边。
“你怎么不跟她们一块去玩玩?”光绪没有回头。
“吃的太饱了,不想动。”杨枣儿反问道:“那你呢?为什么也不去?”
“盛极而衰,不必了。”
一时间,两人间再次无话,只有北风萧瑟。杨枣儿思虑了很久,还是决定说出来:“你是不是因为黄琳的话才生气的?其实那不是黄琳的想法,黄琳的哥哥黄兴有一个朋友,他是这么说的。”
“是谁说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同学中肯定有很大一部人同意这个说话。”光绪转过身,斜靠在城墙面对着杨枣儿低声问道:“我就不明白了,我们在前线拼死拼活,皇上以身做饵吸引曰军,用了那么多兄弟的命才换来今天的胜利。怎么到你们那就成了运气好了?这种说法对战死在前线的将士们公平吗?”
“其实同意这种说法的必竟只是很少部分的人,大部分同学还是不以为然。”
“我很想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他们说,那是皇上自大而已。那时候在辽河,大清的兵力是远远超过曰本,又是在自己国家作战。有着各种优势。皇上自以为御驾亲征就可以鼓舞士气,让将士们为他拼死厮杀,可是他错了,要不怎么会在辽河被困。就因为他是皇上又被曰本人围困,辽河各部才会拼死进攻。要不然皇上战死了这些个将军们也得杀头。所以他们才会说皇上是运气好而已。”
光绪自己在辽河拼死拼活以身为饵,为清军最终战胜曰本打下了基础。没想到在有心人的眼里却是如此解释。光绪抬头望着天空,目光中全是一片茫然。
杨枣儿这时也觉得这么说是对不起战死的将士,此刻她像一个道歉的学生一样,红着脸低头说道:“我知道这样说你一定会生气的。我也知道你们这些新军的军官都很骄傲,也忠于皇上。我们同学们同意这种说法的真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我只是好奇想知道,将来再和曰本一战时,若无辽河之优势皇上还敢上前线吗?”
原来在辽河的清军还有优势,若真有他们所说的优势,又何必要皇上亲自为三军断后。光绪此刻突然想哭:“君王死社稷,如果不能胜利,皇上一定会选择战死沙场。相信我,皇上一定会做到。”话语中一片决绝之色。
“你又不是皇上,你凭什么给皇上担保。”杨枣儿突然轻轻的捶打了一下光绪,笑着说:“逗你玩的了。是不是你们这些男人都是这样的,满脑子的都是国家呀、民族啊。我知道你也一定希望国家能够富强起来,这一点,其实你们都很像。”
“谁都希望国家能富强起来,可要走的路太难了。他们还说过什么?”
“他们说我们这个国家要想富强要有希望,就必须推翻满清读才。像美国一样建立明煮共和,成为一个民族自由的国家,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富强。你觉得他们说的对吗?”说这话的杨枣儿明显有些激动,但说完后突然调皮的吐了一下小舌头:“我知道你是皇上身边的人,我们把你当朋友才会说的,你不会说出去?”
“不会。”光绪肯定的说道:“那我问你,你认为如同按他们的说法,我们的国家就会富强起来吗?我问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杨枣儿低下头来有些忧郁的说道:“其实我也说不好,也许将来可能,但眼前可能会出事。我就知道要想保卫国家就一定要有军队,如果他们现在推翻满清,他们哪有军队来抵抗曰本人呢?”
“我很高兴你能这么想,但想的还不够深。我们大清国内的地方督抚们对来自朝廷的旨意都是阳奉阴违,皇上手中虽然有十个师的精锐部队,但面对这些督抚们都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就算他们有一些部队,他们以为自己高举着共和的名义就能让这些督抚们放下手中的权利听他们号令?在这个还有着90%的人是不识字的国家,有几个人能明白共和的意义?满清或许不行,但此刻的大清必竟还有着国家中央的大义。没有了中央朝廷,这个国家将会群龙无首,地方督抚也将各自为政。如果这个时候有外敌入侵,他们的共和有能力调度全国力量进行反击吗?他们以为自己举着共和的大旗就真的能号令天下吗?”
看着平静如常的李明问出一连串的问题,杨枣儿撅了撅嘴:“我在学堂里学的是国语师范,你说的太深奥了,我听不太懂。”
“听不懂没关系,如果你有机会看到那些人,你就这么帮我问问他们,听听他怎么回答。”
一时间,两人再次无话。光绪看了一眼远处兴高采烈的三女,转过头看着南方,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当今国家中的满人还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汉人却无时不刻在想着恢复汉人江山。在外敌未平之际若再起内乱,就真的会变成民国那样军阀混战的局面。如何能融合满汉二族,何时才能实现中华一家?安内忧平外患,任道而重远呀。。)
中华苍穹 第一百八十三章 群斗
当萧瑟的北风从长城上掠过,也带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身着黄马褂的侍卫高喊着:“报――”然后喘着粗气快步跑到光绪身前单膝跪下:“启禀皇上,一个时辰前数千旗人聚集前住京里面师大学堂,说要报仇。寇公公让奴才急报皇上,请皇上尽快回京。”
光绪眉头一皱:“旗人要闹事?立刻回京。”光绪明白这下子要出大事了。光绪转头却看见早已退后数步远的杨枣儿捂着嘴一脸惊恐的看着他。
“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对。” 光绪微微一笑。
“你……你……”
“我就是我,犯不着去冒充皇上。不过你刚刚那些话千万别再说了,就算是熟人也别说。要是不小心传了出去……”光绪把手放在自己的脖子轻轻一划:“要杀头的。”
杨枣儿只是木讷的点了点头。
“好了,去叫她们回来。学堂出事了。”然后光绪靠近杨枣儿小心的说道:“就算是战死我也一定不会逃跑,相信我,我能做到。”
也许是因为看惯了后世拥挤的街道,光绪在几乎所有的燕京新型大型建筑的前面都喜欢安排一个大大的广场。燕京火车站如此,军校如此,京师大学堂也是如此。
自从这块荒地建成了学堂、来了先生学子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慢慢的聚集在这片地方开起了小店做起了生意。马路两边的店面越来越多,商品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这门外的大广场,早就被买各种吃食的摊位所占据,特别是那些卖早点的,往往天没亮就支开桌椅吆喝起来。虽然学堂自己有食堂,但依然有很多学子愿意出来吃饭。看来学生的钱好赚。放到哪个时代都是通用的。
只是,此时的京师大学堂的广场上却是空无一人,聚集而来的叫嚷着要报仇的旗人们让这些生意人都赶紧搬走自己的营生,来不及搬的东西被砸烂了也不敢说话,只是远远的避开了去。
这些旗人真的嚣张呀,跟本不说话,一个巴掌打在前来阻拦的门房的脸上。然后领头一挥手,数千旗人就推倒那铁门冲了进去。激动的旗人们跟本不由分说的见人就打,嘴里还不断的骂着汉人奴才,这彻底的激怒了原来还想讲道理的学子们。年青人热血一冲脑门。就与旗人们打了起来。就在大门内那两栋教学楼间的广场上,报仇的旗人与前来阻拦的学生们打成一片。
随后跟来的是荣禄,因为清朝衙门极低的效率使得他得知此事后跟本没有时间去阻拦,只能带着些官差急急的赶了过来。可他还是晚了,等他到了才发现两边都已经开打了。一边是朝廷的贵族(虽然是已经没落。但在朝廷中依然还算是贵族),一边是皇上给予后望的学子。帮那边也讨不了好。而他大声叫喊希望两边停手的声音也在打杀冲天的声音中也显的那么微不足道。而荣禄也不敢让这些旗人出身的衙役介入。也只能先让衙役们拦住看热闹的人群。而看热闹的人群也只敢远远的站在马路上眺望,也不敢大声喧哗,生怕一不小心激怒了那些衙门的的官差把他们给锁了去。
正在荣禄不知所措正欲向京城回报之时,受两宫太后旨意赶来平息事端的军机大臣们到了。
“荣大人,为何不让衙役分开两边的人群?”刚下马车的李鸿章怒斥荣禄。
荣禄委屈的说道:“中堂大人,非卑职不愿。实在不敢呀。卑职原以为只须阻拦故所带衙役皆为旗人呀!”
李鸿章顿时明白了,要是让这些旗人衙役参和进去,他们只会一起去打大学堂学子。而且这些衙役都带着武器,这些人要是参与进去了。那学子的伤亡可就大了。
当下之急是要分开两边激动的人群。李鸿章也顾不得许多,当即指挥着带来的数名宫内侍卫冲进人群。并大声叫喊到:“老夫乃朝廷总理。所有人住手,所有人住手——”
身着黄马褂那就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虽然只是侍卫、虽然只有数名,但黄马褂就是黄马褂,没人敢真的对他们动手。李鸿章也就在这几名侍卫的保护下挤进了人群。
因为内宫侍卫的加入,让激斗的人群稍为缓和。可一个嚣张的声音从满人堆里传了出来:“李鸿章你算什么东西,就算你是首辅军机,你也是我们满人的一条狗。”此话一出旗人们更激动了,都开始纷纷推挤着面前的侍卫,欲冲进还在激斗的人群中去。
听到此话的李鸿章气得脸都变形了,这是对朝廷法度的藐视呀,可他却不能说些什么。自有清以来,虽说均会设满汉两位大臣,但从来都是满臣大于汉臣。他李鸿章可是头一个架与满人之上的大臣。
“本王是礼亲王。刚刚谁在胡说,站出来!”原本还站在外围的礼亲王世铎赶紧出面也挤进人群当中,虽然他一直不满皇上把李鸿章排在他前头,但他也明白当下还不是议论这个的时候。
有世铎出面,这局面可以开始去慢慢控制了。最终,所有努力都白费了。虽然的人群中总会有人叫嚣着不同的声音,但有满朝军机大臣们压场,两边到也停了手。直到旗人们喊出:爷就是打了,就是打了你们汉人奴才又怎么样?一根钢管从学子们中间飞出,砸在一个旗人头上,当场就把他给砸晕了过去。
“打死人了,打死人了。”“汉人奴才要造反了。”“打死这群狗奴才。”
随着旗人们一句“冲呀——”,局面再也控制不住了,冲动的人群再也控制不住。旗人学子们都朝着对方冲了过去,拦在人群中间的侍卫们都成了两边共同攻击的目标。再也拦不住的侍卫们只能护着李鸿章和世铎从混乱的人群中挤了出来,但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侍卫们就不说了,单是李鸿章的官帽就没了,官服也破烂不堪,身还有不少脚印。世铎是保住了官帽。但他却捂着已经肿起来脸颊在破口大骂:谁tmd连本王也敢打。
场面已经完全的混乱了,学子们不知从哪找来了钢管木棒,把旗人们打的头破血流。此情此境让荣禄再也无法约束旗人衙役,旗人衙役参战了。
如果一方能取得绝对优势,那将会很快结束战斗,那也将大大减少伤亡人数。可是,旗人们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们的身体素质早已被酒色掏空。学子们虽然人少,但在皇上强制的体育课里却练的个个身强体壮。而且也因为场地容不下好几千人同时群斗,这变被成了逐步添油的群斗。势均力敌的群斗想要结束变得遥遥无期,除非一方完全倒下。
“完了,完了。”看着失控的局面,李鸿章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不管最后这里的结果如何,这件事只要一个处理不当。就能将满汉间早已蠢蠢欲动的对立彻底激发。那时候,这场事件就会真正成为大清分崩离析的起点。李鸿章这时也追悔莫及。若早知局面早已如此不堪。当真应将皇家警卫营全部带来。他现在所能希望的就是能少死点人,而且最后能指望的只有皇上了。
“驾——”光绪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四女们也紧随其后。经常跟着光绪四处游玩的她们对骑马早已不再陌生。而十数名侍卫早已将准备在身上的黄马褂穿上,如半月状保护着前行。
京师大学堂就在前方,而喧闹的打杀声也变得清晰可辨。这时三左三右的六名侍卫突然加速,从水泄不通的围观人群中挤出一条通道。而光绪一行也不减速就冲过通道。
刚刚转过围观的人群,展现在光绪面前的是一幅惨烈的场面。数千人喊杀震天的斗殴,此起彼伏的钢管木棒和四溅的鲜血让光绪大惊失色,他怎么也没想到过事情已经变得如此不堪。还没等马停下。光绪就一眼扫过全场,看到了手足无措的军机大臣们正在无力的叫喊。
“全体鸣枪示警。”还没下马的光绪就下达了命令。侍卫们立刻将背着的枪高高举起,枪声响起。
“砰砰砰砰……”清脆的枪声惊醒了正在激斗的人群,大家都不约而同停手,看向枪声响起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也就这时,寇连材也到了。他奉了太后旨意带着龙袍来了。寇连材一眼就看到了满脸怒气的皇上后,就大声喊到:“皇上驾到——”
龙袍在光绪的展开,光绪两手一伸,伸进袖中,威严的五爪金龙就在北风中飞舞。寇连材端过龙冠戴在皇上的头上,光绪也不扣龙袍的前襟,就任凭北风将它吹来。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就边伤着也不再呻吟。只有龙袍在风中高高飘起,被吹的猎猎作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官员们跪下三呼之后,围观的百姓们也纷纷跪下。交战的旗人学子双方互相的看了看也跟着跪了下去。
光绪对跪下的人群视而不见,只是大踏步的向校门里走去,身上的龙袍在身后飘扬着。光绪没有直着向里走,而是斜斜的走了进去。
跪着的军机大臣们看到怒气冲天的皇上正朝着他们走来,个个都是惊若寒蝉,有些人已经开始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大学堂出了这么大的事,不管怎么解释,这处置不当之罪是跑不掉的。唯有李鸿章安安稳稳的跪都会。可他们都错了,皇上跟本不是冲着他们来的。
刚刚走过校门,光绪就住身边的柱子上一靠,转头对着跟在身后的寇连材做着很夸张的举动,用着兴奋的话说道:“寇连材是你来晚了没见着呀,刚刚那几千人打群架的场面可是叫一个火爆。朕就只看了那么一小会儿就看的是心潮澎湃,等一会他们再打起来你就知道了,那场面在咱们大清国除了这一回,估计是没得看了。”说完转而对群斗的人群说道:“都起来,都起来。继续,继续呀。”
说完,光绪斜斜的靠着柱子,一幅饶有兴趣的表情看着场中。其实光绪想说的是让他们“继续打”,但打到了嘴边给咽了回去。他不能说,因为他是皇帝。如果他说的“继续打”而两边真的又打了起来,那就是奉旨打架,这后果可就得算到他光绪身上。光绪不敢说,因为早几年前还真干这种事,给果给慈禧骂的是狗血淋头。从此,光绪明白了一个道理,皇帝要么不说,只要金口一开就必须落地砸出个洞来。
旗人学子们都站了起来,虽说都是恶狠狠的盯着对方,却没人真的敢动手。也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急促而整齐的马蹄声。驻扎在丰台大营的第一师第一团,在收到总参电文后由师长段祺瑞亲自带领赶了过来。光绪没有调动宫中侍卫,大规模的调动宫中侍卫对朝廷震太大,所以光绪让人去总参传令,直接调一个团前来。
第一团来的如此之快出乎光绪的意料。这是寇连材的功劳,他在派出快马通知皇上的时候,也从派人通知了总参谋部,而王士珍也立刻命令丰台第一团做好出发的准备。所以当光绪从长城返回时,前往总参传旨的人刚到,一封电报就送到了等候已久的段祺瑞手中,早已做好准备的第一团立马开拔。
段祺瑞手一挥,后面的部队冲了进来将场中近三千人团团围住。全部枪支平举,一片枪弹上膛的声音响起。
啪的一声,双脚合、拢站的笔直段祺瑞在光绪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告,大清皇家陆军第一师第一团奉命前来,请指示。”
光绪回礼:“将两边人分开,如遇反抗就地枪杀。清点伤亡,立刻抢救伤员。”光绪的声音不大,却最能震动场面。如狼似虎的士兵们将两边人分开,没有人敢有丝毫的反抗。因为他们真的敢开枪。士兵们将伤员抬到一边,大学堂的医官们也背着药箱赶紧上前而来。
“将所有前来闹事的旗人全部驱逐到校门以外。”光绪的这道旨意却引起了旗人的愤怒。
“皇上不分是非就先将我等驱逐而出是何道理?”旗人中传出的这句话引得旗人纷纷愤慨起来。
“呵,你们到别人的地方闹事打人还有理了。”光绪眼睛瞪的老大:“说话的,站出来。”
没人出来。光绪手向前一指,一群士兵们冲了进去,一些旗人刚想站出来,就被一阵枪托砸倒在地。最后乖乖的让出一条道路,看着人被抓走。
被押出来的满人依然强桀骜不驯的说道:“皇上,大清国是咱们满人的大清国,这天下都是咱们满人的天下,更何况这学堂。哪有咱们满人想到就到哪!老少爷们说是不是呀。”听着满人那呼应之声,这满人还像模像样的回过身去,对家挥了挥手。
“想去哪就去哪是?是不是想说朕的皇宫也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光绪怒不可遏:“拖下去,打。”
士兵将他拉了下去,就当着所有人的面用枪托开始砸。撕心裂肺的哀嚎声音不绝,直到那满人再也发不出声音。
打死了?。)
中华苍穹 第一百八十四章 冲突
也许是因为看惯了后世拥挤的街道,光绪在几乎所有的燕京新型大型建筑的前面都喜欢安排一个大大的广场。燕京火车站如此,军校如此,京师大学堂也是如此。
自从这块荒地建成了学堂、来了先生学子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慢慢的聚集在这片地方开起了小店做起了生意。马路两边的店面越来越多,商品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这门外的大广场,早就被买各种吃食的摊位所占据,特别是那些卖早点的,往往天没亮就支开桌椅吆喝起来。虽然学堂自己有食堂,但依然有很多学子愿意出来吃饭。看来学生的钱好赚,放到哪个时代都是通用的。
只是,此时的京师大学堂的广场上却是空无一人,聚集而来的叫嚷着要报仇的旗人们让这些生意人都赶紧搬走自己的营生,来不及搬的东西被砸烂了也不敢说话,只是远远的避开了去。
这些旗人真的嚣张呀,跟本不说话,一个巴掌打在前来阻拦的门房的脸上。然后领头一挥手,数千旗人就推倒那铁门冲了进去。激动的旗人们跟本不由分说的见人就打,嘴里还不断的骂着汉人奴才,这彻底的激怒了原来还想讲道理的学子们。年青人热血一冲脑门,就与旗人们打了起来。就在大门内那条林荫大道上,报仇的旗人与前来阻拦的学生们打成一片。
随后跟来的是荣禄,因为清朝衙门极低的效率使得他得知此事后跟本没有时间去阻拦,只能带着些官差急急的赶了过来。可他还是晚了,等他到了才发现两边都已经开打了。一边是朝廷的贵族(虽然是已经没落,但在朝廷中依然还算是贵族),一边是皇上给予后望的学子。帮那边也讨不了好。而他大声叫喊希望两边停手的声音也在打杀冲天的声音中也显的那么微不足道,而荣禄也不敢让这些旗人出身的衙役介入。也只能先让衙役们拦住看热闹的人群。而看热闹的人群也只敢远远的站在马路上眺望,也不敢大声喧哗,生怕一不小心激怒了那些衙门的的官差把他们给锁了去。
正在荣禄不知所措正欲向京城回报之时,受两宫太后旨意赶来平息事端的军机大臣们到了。
“荣大人,为何不让衙役分开两边的人群?”刚下马车的李鸿章怒斥荣禄。
荣禄委屈的说道:“中堂大人,非卑职不愿,实在不敢呀。卑职原以为只须阻拦故所带衙役皆为旗人呀!”
李鸿章顿时明白了,要是让这些旗人衙役参和进去,他们只会一起去打大学堂学子。而且这些衙役都带着武器。这些人要是参与进去了,那学子的伤亡可就大了。
当下之急是要分开两边激动的人群。李鸿章也顾不得许多,当即指挥着带来的数名宫内侍卫冲进人群。并大声叫喊到:“老夫乃朝廷总理。所有人住手,所有人住手——”
身着黄马褂那就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虽然只是侍卫、虽然只有数名。但黄马褂就是黄马褂,没人敢真的对他们动手。李鸿章也就在这几名侍卫的保护下挤进了人群。
因为内宫侍卫的加入。让激斗的人群稍为缓和。可一个嚣张的声音从满人堆里传了出来:“李鸿章你算什么东西。就算你是首辅军机,你也是我们满人的一条狗。”此话一出旗人们更激动了,都开始纷纷推挤着面前的侍卫,欲冲进还在激斗的人群中去。
听到此话的李鸿章气得脸都变形了,这是对朝廷法度的藐视呀,可他却不能说些什么。自有清以来。虽说均会设满汉两位大臣,但从来都是满臣大于汉臣。他李鸿章可是头一个架与满人之上的汉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