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入戏之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暗香
下了这么大的本钱,太子也得罪了,就差当面反目成仇,现在要是事情做不成,当真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找上门与襄王合作,可真是想得出来,做得出来。
瞧着苏辛夷脸黑如锅底,晏君初把人轻轻一拉抱进怀中,慢慢开口说道:“阿沅,这世上也只有你能真心真意为我着想了。”
苏辛夷听着这话怪心酸的,伸手抱住殿下的腰,“殿下不用担心,我一定会为殿下出口气的。”
“出口气?”晏君初笑着问道。
苏辛夷点点头,“这动刀动抢的也不是非要打上门去,也可以让人自己送上门。”
“嗯?”晏君初一时想不到襄王怎么能自己送上门来。
“每年都要进行围猎,往年都是在行宫,今年没有去行宫避暑,总不会不办了吧?”苏辛夷抬起头看着殿下笑着开口,京城的猎场还空着呢。
闲着也是闲着不是吗?
晏君初立刻一本正经的开口,“你说的没错,明日就上书围猎一事,经过今年与鞑子的交战,皇室子弟,名门勋贵之后,京城各大卫所也该出来练练。”
殿下脸上的神色实在是太过于义正辞严,若不是这主意是自己出的,她都以为殿下真的为国为民呢。
俩人四目相对,同时笑了出来。
第二天,太子果然在朝堂上提起此事,京城自从鞑子开战以来就没轻松过,现在胜仗也打了,夏日宴也过了,是该好好放松一下,围猎是个不错的活动。
再加上漳平府内奸一事,朝堂上的气氛很是凝滞,陛下最近性情变化有些大,围猎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得好一些,这个主意得到了朝臣一致赞同。
襄王:……
太子真的是太滑头了,他怎么就没想这件事情呢。
围猎的事情很快定下来,苏辛夷得了消息就准备去见皇后娘娘,等见到了人,就开口说道:“母后,儿媳觉得咱们也可以组织一下京城闺秀参与一下。”
皇后惊愕的看着苏辛夷,“围猎?”
苏辛夷点头。
皇后木着脸,“这怎么能行,猎场上危险重重,一群女眷能做什么,还是别添乱了。”
“母后,这怎么能算是添乱了。太祖当年起兵还有女子组成的战阵,况且就儿媳知道的郑国公的孙女,熊指挥使的女儿,赵指挥使的女儿,还有神机营徐指挥使的女儿,可都是身手不错的闺秀,人不用多贵在精,到时候儿媳带着她们保证给母妃脸上增光,这可是您带出来的女子兵。”
皇后忽然很心动啊,别人她不知道,但是苏辛夷这本事可是郑国公都夸过得,若是真的能在猎场上拔的头筹,她这个皇后脸上肯定有光啊。
瞧着皇后心动了,苏辛夷心里微微松口气,然后说道:“母后,效先人风范,是吾辈之荣耀。若是这次能一展神威,说不定以后鞑靼再敢来犯,您就能振臂一呼,便是不能参战,也能为您助威。”
皇后现在最大的心病就是娘家倒了,若是能自己立起声威有了无人替代的荣耀,不用依靠任何人,那她这后位就稳固了,管她谁进宫,她都不用担心。
这一刻皇后的心是火热的,她当然知道苏辛夷有自己的私心,是要借她的手得到陛下的允许,但是她不介意,这是双赢的事情。
她只是动动嘴,苏辛夷却是要动手动脑,俩人分工合作,完美。
皇后强压着心里的激动,看着苏辛夷说道:“你有把握?”
“母后,这世上的事情没人能说十成的把握,但是我会尽力去做。”苏辛夷笑。
京城诸卫能人辈出,武艺高强者数不胜数,只说一个秦观生就不容小觑。
苏辛夷没与秦观生交过手,但是他打仗时那一身骁勇之姿是她亲眼看过的。
不过,为了打爆襄王的狗头,便是刀山火海她也得闯一闯!
------题外话------
第二更送上。
太子入戏之后 325:容王在修城墙呢
皇后觉得此事大有可为,虽然有些困难,也可以试一试。
定下心思,看着苏辛夷便说道:“此事我已经知晓,你回去等消息吧。”
“多谢母后,儿媳告退。”苏辛夷笑着起身见礼,然后转身离开。
等苏辛夷一走,皇后看着赵嬷嬷道:“襄王要倒霉了。”
赵嬷嬷一时没听懂,就听着皇后娘娘叹口气说道:“当初太子妃不就是在猎场吓唬容王的吗?”
赵嬷嬷一瞬间就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还在猎场救了殿下呢。
“娘娘,就算是这样,难道太子妃还想在猎场对襄王下手?这不可能吧,这么多人呢。”赵嬷嬷迟疑地说道,太子妃又不傻,这样授人以柄的事情怎么会做。
皇后嗤了一声,“她既然敢开口,肯定有法子,你别忘了,她可是从小跟山林与山里的野兽为伍。又不是要了襄王的命,只是吓唬吓唬他,让他丢丢脸还不容易?”
赵嬷嬷:……
娘娘说得有道理,好像是真的可以啊,那襄王是真的要倒霉了。
赵嬷嬷一下子开心起来,看着皇后说道:“若是真的能成,娘娘也能出口气,当初容王殿下被太子妃吓唬,李贵妃还看笑话呢。”
赵嬷嬷提起这事儿就不太高兴,当初娘娘为何对太子妃不喜,还不是李贵妃煽风点火的,以至于娘娘跟太子妃之前的关系可不好。
如今她瞧着娘娘与太子妃越来越和睦,赵嬷嬷心里其实是松口气的,容王殿下瞧着性子不大好,其实心善,而且对太子之位根本没有野心,就这样还怎么跟太子殿下争,自家殿下根本就不想争。
既然不争,就只能拉拢,好不容易娘娘与太子妃关系缓和不少,赵嬷嬷自然希望能继续下去。
“娘娘,您要怎么样促成此事?”赵嬷嬷觉得娘娘要是直接去找陛下说此事,未必就能心想事成。
皇后就道:“漳平府一战,襄王没有任何的功劳,李贵妃心里只怕比谁都着急。只要有机会能让襄王出头,李贵妃必然不会放过。你放出消息,就说今年行宫围猎不能举办,因此有人进言想要在京城猎场举办。”
赵嬷嬷听了娘娘的话狐疑地说道:“娘娘,就这样能行吗?”
“行不行也得试一试,若是不行我再去见陛下。不过,李贵妃现在可比我们着急,她更盼着有机会让襄王一展风采好压一压太子的风头。”皇后冷着脸开口,这会儿就格外想念儿子,若是儿子还在,他去陛下面前求一求差不多就可以了,哪里还用自己出马。
这种吃喝玩乐的事情,自己的儿子是做惯的,陛下都见怪不怪了。
可惜人不在。
儿子不在,当娘的只能顶上了。
赵嬷嬷好好地想了想,觉得此事不能让玉照宫那边以为是元徽宫的主意,还是得避开皇后娘娘,免得李贵妃生疑。
赵嬷嬷思来想去,让人故意在齐贤妃的人前透了消息,齐贤妃一向是个骑墙头的,哪边风大哪边倒,有了这样的消息,便是为了给李贵妃卖个好,也会说一嘴的。
苏辛夷可不知道赵嬷嬷把主意打在了齐贤妃的头上,她刚回东宫,张鉴就带着先皇后库房册子来了。
“太子妃,东西已经入库,殿下说让太子妃管着,属下就把册子送来了。”张鉴恭恭敬敬的说道。
这可是先皇后留给殿下的,结果殿下都没过手就给了太子妃。
张鉴本来就知道太子妃在殿下心中的分量很重,现在看来比他想的还要重。
苏辛夷并不意外,之前她与殿下都没说这些东西的归处,现在殿下送到她这里来,她竟然觉得好像殿下会这样做。
翠雀结果册子递到太子妃手中,这才弯腰退到一旁。
苏辛夷拿过册子一翻,还挺厚,随意翻了几页,就瞧着上面有不少好东西,没想到先皇后的私蓄这么丰厚。
“辛苦张总管了,既然东西已经入库,就先封了吧。”苏辛夷没打算用这些东西,殿下要是用的时候再开库便是。
张鉴应了一声便告退,出了德阳殿笑了笑,太子妃还真是坦坦荡荡,就这么入库封存,居然一点也不心动,要知道东西入库的时候,他看着都觉得心口怦怦跳。
难怪殿下这么信任太子妃。
张鉴回了明光殿回禀一声,晏君初随意地点点头,摆摆手让张建退下,继续跟王策等人商议漳平府后续的事情。
“殿下,容王殿下的信中说,漳平府那边被损坏的城墙修葺,还有损坏的军械补充修理,除此之外还有边军的补充,这些都不是小事情,兵部那边已经从全国各处勾补军户前往漳平府,只是新补充的军户还要操练,这也需要时间……”
王策的声音虽然不疾不徐,但是也能听出几分隐隐的焦虑。
鞑靼虽然战败退兵,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卷土重来,漳平府,榆林卫,云襄卫这些遭受战火的卫所城池,只是修补就要花费重金。
除此之外还有损毁的良田需要重新耕种,百姓要安抚,粮草要补充,一件一件的都不是小事情。
花费的银子不少,但是户部却没拨出这么多,往来扯皮不知道要耽搁多少时间。
国库不充盈,户部尚书抠的简直是铁公鸡,拔一根毛比登天还难。
马上就要进七月,夏耕的农时都要过了,不知道漳平府的农田补种了多少,若是补种不及时,只怕今年过冬的口粮都成问题。
王策最近丑得头顶都要秃了,但是也没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天时不予,莫可奈何。
黄仲声看着太子殿下也开口说道:“殿下,此事可大可小,微臣觉得还应该户部上折子应对此事。”
要钱,花钱的事情一向是户部的职责,现在户部尚书缩着脖子不吭声,想要他们殿下出头,这是人干的事儿吗?
此时户部尚书江浚正在自家书房叹气,书桌上摊着写了一半的折子,剩下的一半怎么也无法落笔。
哎。
江夫人提着点心进来,瞧着自家丈夫的样子,便开口说道:“还在发愁?”
江浚瞧着自家夫人进来,打起精神道:“你怎么过来了?箬兰就要出嫁了,你还要给她备嫁。”
江夫人打开食盒端出一盏参茶,还有几碟点心放在桌上,“老爷先吃点东西吧,箬兰的嫁妆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你就放心吧。”
江浚确实有点饿了,虽然没什么胃口,但是还是坐在桌前慢慢的吃着。
江夫人陪坐,轻声说道:“还是为了漳平府的事情?”
江浚微微点头,“两年前与鞑靼一战户部就几乎见底,这两年各地天灾不断,陛下奉行仁政减免税赋,国库其实没能充盈多少,今年这一战就把底子差不多掏空了。现在漳平府后续修葺安民事宜,样样都要钱,可是户部哪有余钱。”
户部尚书这个位置瞧着风光,谁坐谁知道多烫屁股。
江浚早就想换个差事,奈何陛下不同意。
江夫人看着丈夫愁得饭都吃不下去,想了想说道:“我听岳夫人说,江南贩盐之地十分富庶……”
江大人就打断夫人的话,“不可,李纪的事情你忘了?”
李纪不就是倒在盐引上?
“你这脾气真的是越来越急,你倒是听我把话说完。”江夫人没好气地说道,“我听岳夫人说盐引难得,很多商人挤破头都拿不到,白白拿着银子无处花。”
“李纪到了之后,朝廷对盐引管的更为严苛,若是谁都能拿着银子买到盐引,岂不是乱了套?”江浚沉声说道。
“你说盐引也是有销处的,你说若是把西北的盐引卖给南边的盐商,能不能行得通?”江夫人不懂这些,但是她听岳夫人说得多了,倒也有了几分自己的想法。
江浚一愣,看着自家夫人道:“你说什么?”
“我的意思是让江南的盐商拿到西北的盐引,运盐去西北不就行了吗?”
“运盐去西北?”江浚皱眉重复一遍。
江夫人也就随口一说,笑着说道:“我是听岳夫人说的才有这个想法,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西北路途遥远,运盐过去本钱比盐还要贵,一般商人谁能干?”江浚道,家底不厚的,这一来一回连本钱都不够,便是能凑出本钱,路上还要防着被人暗算,这就要请人押送,这生意不是谁都能做的。
江夫人哪里懂得这些,听着丈夫这么说也就没别的法子了,“那就没办法了。”
江浚总觉得自己脑子里闪过什么,但是一时间没能抓住,起身在屋子里负手转圈。
江夫人一看这倔劲儿又上来了,自己悄悄地收拾了东西回去了。
江浚就像是拉磨的驴,转了不知道多少圈停下来,衣服也没换就直接去了王丞相府。
王丞相正在跟自家夫人商议女儿的婚事,女儿的婚事波折多,相看了好几个,不是这有问题就是那有问题,王夫人都要愁坏了。
与女儿年纪差不多的苏辛夷都嫁人了,江箬兰也等着出嫁,便是韩文茵的亲事都定了,是她父亲的学生,虽然现在只是个翰林编修,但是走翰林的路子,只要走得稳,走得好,过个十几年前程可不差,不过就是熬时间熬资历。
王夫人看着丈夫说道:“苏二夫人请了人递话过来,你说咱们家要不要跟齐国公府联姻?”
文武不同,王夫人不知道丈夫什么意思,只是女儿的婚事着实令她头疼。
“说的是谁?”王丞相听到齐国公府先皱了皱眉头,苏家出了个太子妃,跟他们联姻自然有好处,但是相应的危险也极高。
“是苏家二公子,苏祁。”王夫人见过苏祁,以前就觉得是个俊俏的书生样子,哪知道这次还立了功回来,都成了百户了。
当然百户算不上什么大官,但是这苏祁第一次跟着出征就能拿个百户回来,不得不说苏家的孩子还真是不坠祖宗威名。
王夫人对苏祁的印象不错,就是不知道丈夫怎么想的。
“苏家怎么想着跟咱们递这个话?”王丞相看着妻子问道。
王夫人便道:“老大家的是苏四夫人娘家侄女,这你忘了?”
王丞相还真是一时间没想起来,一时脸色微僵。
苏四夫人这些年很低调,几乎没什么存在感,都让人忘了她娘家是高家了。唯一能让人想起来的就是她是太子妃的嫡母,若是不细想都想不起来她爹是高大学士。
王丞相沉默了。
王夫人挺看好苏祁,长得好看有本事,关键以前是读书的,在学院也有点小名气,能文能武,家学渊源,而且兄弟姐妹都争气,这么好的婚事,唯一让人有点遗憾的文武之分。
她怕丈夫不同意。
“老爷,我瞧着苏祁那孩子挺好的,虽然如今弃文从武,但是第一次出征就挣了个百户回来,以后的前程肯定差不了。而且这孩子品性也好,家里人管得也严,身边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人,瑛瑶这孩子有些傲气,这婚事一直不顺,我就怕她胡思乱想……”王夫人是真的觉得这婚事不错,文武有别又怎么样,那太子妃还舞枪弄棒还不是被陛下选中嫁给了太子。
这要是换做以前,谁敢相信一个太子妃这么彪悍?
陛下这选儿媳妇的眼光如此清奇,他们家挑个女婿还非要墨守成规,自然是女儿为重。
“你让我想想。”王丞相也心烦,这结亲是大事,结不好,有可能一家子都赔进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便来人通禀江大人到了。
王丞相挺惊讶的,江浚怎么这个时候来找他?
王夫人一件有客人,就起身回了后院,越想越觉得这婚事可以,脚下一顿转弯去了女儿的院子。
王瑛瑶最近都不出门了,闷在屋子里看书,听到她娘来了这才起身迎出来。
“娘,您怎么过来了?”王瑛瑶把母亲迎进门笑着问道。
王夫人看着女儿脸上的笑容心里就发苦,不想女儿多想,就道:“我过来看看你,又在读书?”
“闲着也是无事,随便看几页。”王瑛瑶道。
王夫人看着女儿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如常,“你大嫂今日回娘家回来说苏家的二少爷封了百户,你听说了吗?”
王瑛瑶摇摇头,“大嫂跟我说这个做什么,不过苏二少爷封百户,辛夷肯定开心。”
“在外不要称太子妃的闺名。”王夫人忙说道。
“我知道,不会的。”王瑛瑶笑着点头,她与辛夷也好久没见了,做了太子妃便不像是以前那般自在。
“你觉得苏二少爷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王瑛瑶莫名的问道,“我跟他又不熟,没见过几面怎么能知道……”说到这里一顿,眼睛望着母亲,“娘,你想说什么?”
王夫人:……
知道自家女儿聪明,她这一说她怕是想到了,轻咳一声,故作自然的开口,“也没什么,就是苏二夫人很喜欢你,托人递话,想要与咱们家结亲。”
王瑛瑶都愣住了,脑子里一团浆糊,本来就没多少印象的苏二少爷的脸,这会儿彻底一片空白。
“这怎么可能,爹肯定也不答应。”王瑛瑶道。
“你管你爹做什么,你就说你怎么想的。”王夫人看着女儿问道。
王瑛瑶又给问住了,半晌才说道:“女儿也不知道,我跟苏二少爷又不熟。”
苏夫人一想也是,思量着说道:“不然找个机会你们见一见?”
“娘。”王瑛瑶摇摇头,“您先跟爹爹商议好再说,再说那是太子妃的哥哥,咱们家要是与苏家结亲,这就等于上了太子的船,我爹未必愿意,既然这样不如不见。”
别弄到最后,她跟辛夷的友情都变了味儿,朋友也做不成了。
王夫人听着女儿这话心更酸了,拍拍她的手,缓声说道:“行,娘知道了,我不着急,等于你爹商议好再说。”
她女儿才貌双全,怎么姻缘这么坎坷呢。
前边书房里,王丞相听了江尚书的话人都愣住了。
“盐引置换?”王丞相惊愕的看着江尚书问道。
江浚点点头,“王兄,不瞒你说,户部真的是家底都空了。大军出征花费居多,战后奖赏三军,还有后续战后的各项事宜那样不要钱,这流水的银子花出去,户部顶不住啊。”
王丞相知道江浚就是个铁公鸡,这么多年把户部看的比自家都严实,所以陛下从没想过让他挪个地儿,现在来跟自己哭穷,可见是户部真的是无余粮了。
“这件事情不能轻易开口,事关重大,就怕一个不好盐使司就要跟你翻脸。”王丞相皱眉道。
江浚看着王丞相,俩人多年交情,虽然在朝堂上也有针锋相对的时候,但是都是为了公事,此时他轻声说道:“你忘了容王南下干什么去了?”
“容王南下干什么不说,现在可在漳平府修城墙呢。”王丞相说起这个对容王还挺刮目相看,这么个在京城横着走的霸王,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干这种事儿。
------题外话------
第三更。
太子入戏之后 326:陛下的羊毛不好薅
江浚看着王丞相走了话题,立刻又拉回来,“容王的商队。”
王丞相看了江浚一眼,心里直叹气,俩人虽然有时候政见有些不同,但是这么多年也算有些矫情,听了他这话,想了想点了一句,“商队的事情原是太子殿下提议,据我所这支商队两年前就组建了。”
江浚一愣,看着王丞相问道:“两年前?”
这时间可不短了,但是他这边居然没有听到风声,想到这里看了一眼王丞相,果然是老奸巨猾,这种消息都能知道。
王丞相微微点头,“盐引置换这个主意只怕难以行通,你不如求见太子殿下,请教殿下询问一二。”
江浚听懂王丞相的意思了,商队是太子提议的,商队的情况肯定殿下最清楚,所以能不能行得通,找太子殿下问可能更稳妥一些。
江浚立刻起身,“多谢丞相大人指点,我这就去东宫求见殿下。”
王丞相忙把人叫住,“今儿个天都这么晚了……”
“再晚也得去,户部真的是无隔夜粮,我这心里发慌啊。”
江浚急匆匆地走了,王丞相啧了一声,老家伙装得倒是像,要说户部存粮不多他信,无隔夜粮他不信。
江浚这么个铁公鸡,谁没钱他都不会没有。
打发走了江浚,王丞相又开始思量女儿的婚事,眉头皱得更紧了,与齐国公府联姻,这件事情要仔细思量。
另一边江浚去了东宫求见太子殿下,便将盐引置换的事情仔细地询问一番,晏君初听了江浚的这个主意很意外,但是细细一想未必不能行得通,两人细细商议直到半夜才散了。
此时早已宵禁,江浚被杨津亲自送回府,回东宫的路上,杨津也在琢磨这件事情,这可真是个稀奇的主意,听起来太大胆,但是以殿下的意思也不是不行。
边关苦寒,商队很少过去,所以当初太子妃才建议自己组建商队,若是真能以盐引来吸引商队过去也不是不行啊,但是朝堂上那些老古板未必能通过廷议。
一旦要是实行盐引置换,不知道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盐铁本就是朝廷命脉,多少人的眼睛盯着呢。
晏君初并没有莽撞地直接在朝堂上提起此事,而是等到下朝之后求见陛下,先私下里探探口风。
皇帝正因为江浚哭穷的事情闹得头疼,户部再穷,漳平府等地的用银也得挪出来,他虽然贵为皇帝,但是有些事情却也不能一言堂。
现在听了太子的盐引置换一事,皇帝的眉心紧蹙,“怎么忽然想出这样的主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