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四爷]盛世江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空阶
太子住在紫禁城,倒还好说,几步路就走过来了。老四出宫建府后,若是要经常召见,这府邸自然是离皇宫越近越好。
父子俩坐在一起又唠嗑了一阵,说了会儿体己话,胤禛便起身告退。
……
刚走出乾清宫,就见小十四一阵风地跑过来,胤禛猛然一惊,忙拉住小十四的胳膊,低声训道:“走路也不好好走,哪像个皇子阿哥的样子!”
小十四嘿嘿一笑,拽着胤禛衣摆,问道:“四哥你当王爷是什么滋味儿?”
“你又听别人说了什么?”
“我刚才去八哥那里玩,九哥一个劲儿地夸赞八哥,说八哥怎样怎样好。我心中不服,跟他争论了两句,被他轰出来了。”
胤禛下意识皱眉,板着脸不喜:“谁让你去接近老八的!”
小十四脖子一缩,眨眨眼委屈地看着胤禛,他就是想去炫耀一下嘛,有个当王爷的哥哥谁不兴奋,更何况还跟自己是一母同胞的。
胤禛没注意到小十四的变化,却是想到另外一件事情,又忙问道:“老十和他们在一起么?”
“没有。”
胤禛面无表情地点点头,转身把小十四拉到自己身边,说道:“你现在是要回永和宫,还是跟我去南三所?”
“除非你让四嫂亲自下厨,我好久没尝过四嫂的厨艺了,想念得很。”
胤禛轻笑出声,伸手敲了敲小十四光秃秃的脑门儿,笑骂道:“臭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
兄弟俩相携而行,行至南三所,却见一个修长俊秀的男子立于门前,看到胤禛连忙上前,抱拳施礼道:“四哥……”
胤禛还未表示,小十四先臭着脸,哼道:“我哥不欢迎你,请回吧。”
那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刚才胤禛口中所问的老十——十阿哥胤誐。当初因赛马一事跟小十四结下梁子,幸亏胤禛从中周旋,才没让康熙把怒火蔓延到胤誐身上,因此心怀感激,又暗恨自己被信任之人利用,心里不是滋味儿。既亲近不得那边,亦讨好不了这边。
“你来做什么?”胤禛淡淡地开口。
胤誐面上一喜,忙道:“过几日就是弘晖侄儿的周岁生辰,弟弟备了些薄礼,特意来看望侄儿,还望四哥不要嫌弃才是。”
“弘晖有你们这些叔叔疼爱,那是他的福气。”胤禛语气平静,抬手道,“十弟还是进屋坐吧。”
十四的小嘴撅得老高,狠狠地瞪着胤誐,不情不愿跟着胤禛进了院子。在他看来,胤誐是因为他哥哥封了王爷,才过来假意讨好!
哼……以前天天跟在八哥九哥屁股后面转,这会儿又来巴结四哥。房顶上的冬瓜,两面滚!
胤禛对他这个‘霸王’弟弟很是无奈,轻声安抚了一阵,便打发小十四去找李卫玩儿。自己则与胤誐一同进了书房……
既然对方有心示好,他断没有拒绝的理由。更何况他本意是要瓦解‘八爷党’,当日老八为了对付太子,不惜让老十做靶子,又害得小十四断了胳膊。若不是他早就留了一手,恐怕老十再委屈也甘愿跟着老八。他从未怀疑过老八收买人心的本事!
老十亦是聪明之人,否则前世在那种情况下,他不会只处置老八和老九,而放过老十。但必须承认的是,老十在‘八爷党’里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这次封爵,他略胜老八一筹,又让太子产生了警觉,如今皇父对他的宠爱堪与太子比肩,可真真是站在了风浪尖儿上,稍不注意便会粉身碎骨。
敌人不能太多,盟友也不能暴露,只要老十有心脱离‘八爷党’,不给他暗中使诈,他就放心了。





[四爷]盛世江山 第19章 暗涌
胤禛对十阿哥胤誐的态度模棱两可,虽然接受了胤誐的示好,但并不打算与其有过深的交集。
皇父最恨拉党结派。他与小十四乃一母同胞,比他人亲密倒在情理之中;十三是他的贤怡亲王,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断不能放弃。但老十不同,之前老十一直跟随老八老九,如今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突然向他倒戈,必定会引起皇父的猜忌。
是以,胤禛对胤誐始终不冷不热、不咸不淡……
胤誐心里虽有几分猜想,但不能确定。之后又去了几次南三所,却被胤禛推辞不见,或是打发出门,欲问个清楚明白,却得来胤禛这么一句话:“十弟也是该大婚的人了,经常去慈宁宫给皇祖母敬孝才是。”
此刻方才了然,胤誐心中感激,原来四哥此举亦是为了他好。
众皇子中,除了太子,就属他这个贵妃之子最为尊贵,但不幸的是,其生母温僖贵妃早逝了。那时胤誐才刚满十一岁,在后宫里无依无靠,唯有温僖贵妃生前交好的宜妃对他略有照顾,因此便与九阿哥胤禟走得近些。
胤禟自小被宜妃捧在手心里疼,性子骄纵,有时候连康熙的话都不放在心上,偏偏对老八胤禩唯命是从。况且胤禩八面玲珑、长袖善舞,自然而然,他也就随同胤禟一起,成了老八的铁杆儿兄弟。
如今他已年满十五,胤禩有心拉拢,想拜托胤禟让宜妃做主,将八福晋的族妹郭络罗氏指给他为妾。他本对此不甚在意,不过现在有了胤禛的点拨,心里又不得不多想一层。若他当真接受了胤禩的安排,岂不是就彻底跟老八老九绑在一起了。再则,这几年他与两人颇为亲近,自然是把胤禩的野心看得清清楚楚。
他没有生母,儿女婚事上有诸多不便。纵观整个紫禁城,除了皇父,也只有皇祖母能为他做主。
胤誐算是明白了胤禛的用意,自此,常去慈宁宫给皇太后请安。一来,寻个依靠,涂个清净;二来,又能经常与五阿哥胤祺打交道,也不至于辜负了这几年宜妃对他的关照之情;三来,大可借此把自己从这场浑水泥潭中摘出来。
……
胤禛封王,除却十三十四两位弟弟和南三所的妻妾们,最高兴的当属德妃。她身为四妃之首,与胤禛的关系日益亲密,如今胤禛一举封王,让她在其他妃嫔面前长了脸。心里着实欢喜,对胤禛也越发上心了,每日必留胤禛在身边叙一阵话方才作罢。
虽然母子俩面对彼此仍略显尴尬,但有小十四在一旁捣鼓作乱,氛围倒还活络。
刚下了朝,就见永和宫的管事太监刘广先在太和殿门口张望。胤禛下意识皱了皱眉,转身朝众兄弟看去,只见他们面色各异,有轻蔑、有嘲讽、有不屑、也有欣羡……
“德妃娘娘命奴才来请四爷去一趟永和宫。”刘广先笑得谄媚。
胤禛问道:“可有说是为何事?”
刘广先道:“奴才不清楚,只是今儿一早,娘娘就拿着这届秀女的名单又圈又划,想来是在考虑给四爷挑选侧福晋呢。”
侧福晋?胤禛嘴角一抽,额娘该不会是兴奋过头了吧,这个节骨眼儿上给他招风!
胤禛微微颔首,也不说话,抬步朝永和宫的方向走去。
途径邵华门的时候,却见两三个太监鬼鬼祟祟匆忙而过。胤禛蹙眉,疑心有事,不由得停下脚步。刘广先见状,连忙喝住那几个太监,道:“跑什么跑?没看见郡王爷么?哪个宫的这么不懂规矩?”
为首的太监明显愣了一下,缓缓转过身,忙跪下磕头行礼。
胤禛叫起,目光一直停留在太监怀里的黑木匣上,漫不经心地问道:“手里拿的是什么?”
太监神色略显慌张,回道:“这是太子殿下命内务府置办的和田玉器,凌总管吩咐奴才们要及时送到毓庆宫,走得急了些,没注意到郡王爷,还望王爷恕罪。”
胤禛垂眸,眼神一闪,略思片刻,便挥手道:“即使如此,那便快去吧。”说着让几人退下了。
自去年太子奶公凌普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可真是把内务府掀了个底朝天,太子的吃穿用度,一律比照皇父。不仅如此,还私自克扣宫中其他妃嫔的份例,打压各派势力,几乎掌控了整个内务府。他现在自然不会好心劝诫太子,只任由其发展,过不了多久太子就得把自个儿玩完。
这个方向明明是延禧宫,偏说是内务府。胤禛一声冷笑,看来老大已经按捺不住了,那他就先且歇息一阵,动作太大势必引起皇父的猜忌。如今只需煽风点火,坐山观虎斗,看好戏就成,必要之时再暗中推一把……
……
胤禛在邵华门耽搁了一阵子,殊不知康熙此刻也正前往永和宫,并先胤禛一步到了。德妃受宠若惊,忙携着满屋子宫人起身相迎。
康熙对德妃本就较为宠爱,如今胤禛在他心目中上升了一个台阶,也自然将德妃提升一个台阶。老四对他这个皇帝父亲都如此孝顺体贴,那面对亲生额娘德妃,想必是更为贴心。他来永和宫,与其说是看望德妃,不如说是来多多了解四儿子的。
受了礼,转过身,却见一个温婉秀丽的女子立在一侧,康熙眼里的笑容越发浓了,道:“嘉蓉也在?”
德妃忙搀着康熙在主位上坐了,笑道:“嘉蓉妹妹的绣工好,臣妾看着喜欢,就在妹妹那里讨了几样花色,如今正在刻苦学习呢。”
嘉蓉面上一红,略显羞涩:“娘娘过奖了。”
康熙朗笑了几声,看到嘉蓉就想到十三,夸赞道:“胤祥最近的功课不错,骑技也越发好了。”
“那都是万岁爷教导得好……”
“哈哈……朕看小十三倒是得了你的真传,一张嘴甜得跟抹了蜜似得,尽会讨人开心。”康熙一面笑一面招呼德妃和嘉蓉都坐了。
被称作嘉蓉的女子正是十三的生母章佳氏,虽深得康熙宠爱,享受妃位待遇,但始终没有名分,因此心中郁结了一段愁绪。一来担心几个儿女受人轻视,被她连累;二来苦恼身份尴尬,地位还不如得权得势的奴才。加上她本身心思敏感细腻,来回折腾,竟把自己折腾出全身的病来。
幸而德妃得了胤禛的暗示,小十三又与她两个儿子较为亲近,便时常邀章佳氏来永和宫叙话,偶尔开导一两句,倒让章佳氏心境开阔了许多。
她得好好活着才能好好保护她的子女,现在没有名分,并不代表将来也不会有。
若是把命丢了,即便是有了名分,留下几个儿女,也只有受苦受累的份儿。心里想开了,气色也就好多了。
康熙和两人说笑了一阵,不经意间看到桌案上的一摞宣纸,随手拿了一张,原是这届秀女的名单,道:“都办妥了?”
德妃应道:“臣妾和其他几位姐妹都阅过了,昨日已交给皇太后过目,该由万岁爷决定了。”
康熙点点头,在名单上随意圈了两个,道:“其他的人都撂牌子吧。”
“臣妾遵旨。”德妃接过宣纸,点头应是。犹豫片刻,又道:“臣妾有个不情之请,还望万岁爷成全。”
“说来听听。”
德妃莞尔一笑,柔声道:“臣妾瞧着,老四身边伺候的人少,只有一个嫡妻一个格格,想再为他挑一个,不知万岁爷意下如何?”
康熙听了,双眉一蹙,没由得一阵心烦,顿了一下,道:“老四如今在朝政上颇有成效,万不可因女色误了正事,暂不作考虑,况且他还年轻,不着急,磨练几年再说吧。”
胤禛如今是郡王爵位,身边服侍的人确是很少,只有嫡福晋是经过正式册封的,两房妾室也只是一个格格的名分,略想了一下,又道:“朕记得他三所里有个李氏,孕有一子一女,就将其升为郡王侧福晋,也不至于落了老四的面子。”
德妃抿唇,神色有些遗憾,见康熙不愿谈及这事儿,也只好作罢。
几人正说着话,却见碧蟾打了帘子走进来,恭敬地禀道:“皇上,娘娘,四阿哥到了……”
胤禛稳步而入,不想康熙也在,倒是吃了一惊。给康熙河德妃行了礼,抬头时,又见章佳氏气色较佳,胤禛抬眼看了看德妃,心中一暖,随即转身朝章佳氏拱了拱手。
“额娘这么急找儿子来,所为何事?”
呃……德妃哑口,下意识朝康熙望去,只见他的脸色越发难看了,心中不解,万岁爷为何如此反感她给儿子挑女人?
但此刻万不可惹得康熙不快,德妃心思一转,抿唇一笑,道:“也没什么要紧事,过几日你就要搬出宫去了,就想问问府中的东西可都置办齐全了,若有什么需要,便打发淑娴过来跟我说一声。”
胤禛笑道:“让额娘费心了,这些事交给淑娴去办就行,她办事向来沉稳妥帖,倒是信得过。”
德妃点头道:“如此便好,那我也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这时,康熙脸上才露出些许笑意,又与几人说了会儿闲话,便起身出了永和宫,顺便将胤禛一同带走了,美其名曰是要和胤禛商讨政事,不过是想趁胤禛搬出宫之前多多相处罢了。
……
五月中旬,雍郡王府建成,胤禛携南三所的妻妾儿女并婢女太监一同出宫,住进新府邸。其他几位郡王贝勒也陆陆续续搬出南所,后继者十三十四等几个小的收拾好衣物用品,连带身边伺候的嬷嬷奴才,住进南所。
紫禁城第一次浩浩荡荡的搬家行动,在半个月后落下帷幕。
众皇子出了宫,心境就不一样了,动作行为也越发大胆了。宫外不比宫内,鱼目混杂、耳目众多,办起事来也方便了许多。
胤禛开始着重培养门人,暗中发展势力,且四福晋治家严谨,整个雍郡王府防范严实,从未出过差错。
没过多久,却闹出直郡王胤褆告发皇太子私吞贡品一事,直接牵连到他这半个‘□□’。胤禛虽说心里早有准备,此时也是惊讶不已。他以为老大要对付的人应该只有太子一个,却没想到竟把他也给连累上了。
这日,宫里的太监来报,让胤禛进宫面圣。胤禛接了旨,提起十二分精神,整理好衣冠,便随着传旨太监一同进了宫。
在宫门口却遇到八贝勒胤禩,两人见了礼。胤禛并无话可说,冷着一张脸走在前面。胤禩面上带笑,温润儒雅,一面走一面跟胤禛唠叨。一个人说了好一会儿,都不见胤禛搭理他,胤禩冷冷一笑,接着又淡笑道:“最近弟弟学懂了两句话,四哥可愿听听?”
胤禛顿足,斜眼瞅了瞅胤禩,语气不咸不淡,道:“八弟请讲。”
胤禩俊眉微挑,神情颇为得意,道:“第一句话叫做‘借刀杀人’,这第二句嘛,自然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四哥可要听听这两句话的含义?”
胤禛神色一凛,眼神一黯,脸色越发阴沉,抬起头,却见胤禩笑得风轻云淡。此刻,心里只有一个词语能够形容他对老八的态度——厌恶!




[四爷]盛世江山 第20章 风波
太子私吞贡品,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更何况这几年太子所食所用,逾制之物不在少数,康熙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这事被老大胤禔摆在明面上,无论如何也得有个交代。
康熙看着跪在地上的几个儿子,只觉心中怒火丛生,一来恼怒太子行事荒唐,明敲暗打没有半点长进,反而愈发糊涂;二是气愤老大心术不正,但凡兄弟有半点错处,便抓住不放,闹得人尽皆知,毫无友爱之心。
只是牵连到胤禛,康熙这心里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了……
自五台山回来,他对胤禛便有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儿子的感情,似乎胤禛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都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这些日子以来,他常借各种理由让胤禛进宫陪他,或是下棋,或是赏花,他对胤禛越是了解,就越舍不得胤禛对他那份难能可贵的赤子之心。
在胤禛那里,他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一个做父亲的感受。他那份在太子面前备受挫折的父爱,正悄无声息地转移到胤禛身上。
胤禔瞅着康熙脸上晦暗不明的神色,心中冷笑,难怪老八千叮咛万嘱咐,切不可与太子和老四正面冲突,皇父如此偏心,他如何服气?
若太子也还罢了,始终占着一个嫡字,老四又何德何能,让皇父对他如此重视。
低头垂眸,遮掩住心里复杂的情绪,胤禔抱拳,恭敬道:“就是这两个奴才,将贡品带到毓庆宫,反倒嫁祸给延禧宫,母妃受了这般委屈,又怕惹怒皇父,儿臣心中不忍,便请求皇父给儿臣做主。”
胤禔指着身后的两个小太监,悲痛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隐忍,像是在对太子的行径感到不满。
稍微顿了一下,又补充道:“这事四弟也可以作证。”
胤禛闻言,看了看那两个太监,原是上次途经邵华门时遇到的那两人,又想起进宫前遇到老八说的那番话,双眉微蹙,心中顿时明了,他哪里不知道这场戏是谁导的。
老大虽是个莽夫,但其身后有一个精明的老八,偏不说他参与太子私吞贡品一事,只让他过来当个证人。殊不知,此番言语在康熙听来,却是另有一番深意。
且不管这几年兄弟之间明争暗斗如何激烈,可老四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在康熙心里占了一席之地。更何况,这些年康熙一直将老四当做太子的肱骨之臣在培养,如今太子私吞贡品犯了浑,老四不但没有加以劝诫,反倒是坐视不管。
若不是老四他自个儿也有私心,怎会放任太子胡作非为。
胤禛低着头,他自是明白老大打的是何主意,就怕引起康熙的猜忌之心。可想到这一年来康熙对他的态度转变,却又忍不住想赌一把。
太子私吞贡品一事是小,经此一事,皇父对他的看法是大。
“儿臣并不认识这两个太监。”胤禛斟酌再三,却回了这么一句话。
哪想到胤禛会矢口否认,胤禔急了,忙道:“这事永和宫刘公公也可作证,请皇父明察。”
胤禛皱眉,反问道:“大哥的意思是,我额娘也参与了这件事?”
这一问倒是把胤禔给问住了,回答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论私心,他倒希望能够借此打击德妃一把,替他额娘出口气。可若真借胤禛此言牵扯进德妃,那他今天演的这场戏岂不是坐实了栽赃陷害这几个字。尴尬一笑,胤禔底气不足,道:“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大哥是哪个意思?”胤禛却不依不饶,追问道。
“我……”
胤禔本就是个头脑简单之人,拿太子私吞贡品一事做文章,也不过是得了老八胤禩的点拨,如今胤禛三两句话就将他弄得溃不成军,心中对太子和胤禛越发愤恨了。
胤禛面色从容,神情自若,语气却咄咄逼人,一口咬定是胤禔冤枉了他。胤禔被逼问得满脸通红,进退两难,只觉后背惊出一身冷汗,束手无策,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把求助的目光看向康熙,不由得面带三分委屈,七分焦虑。
此刻康熙看了胤禛的“表演”,心中怒火早已去了大半,眼眸含笑,抬手让几个儿子起身,又让李德全搬来椅子,赐了座。
才缓缓道:“朕知你们兄弟素日和睦友爱,互恭互敬,可别为了这点小事闹了不快。朕平时政务繁忙,对你们管教略有不周。”接着面向胤禔,语重心长道,“你为长兄,自是有责任替朕管教弟弟,怕太子走上歪路,提早劝诫固然是好,可也别拿这些流言扰了视听,这宫里面嚼舌根子的奴才多了去了,难不成你听一个信一个,倒是闹得你们兄弟不合,咱们父子离心。”
视线转移到那两个太监身上,不禁提高音量,凛冽道:“把这两个散布流言的奴才送到慎刑司去。”
“皇父……”胤禔惊得说不出话来。如此光明正大的偏心,他还有何话可说。
“好了,这么折腾一阵,朕也乏了。”康熙给了胤禔一个安抚的眼神,又叫来李德全,“把上次暹罗进贡的茶叶给三位阿哥一人一份。”
又随意说了几句,无外乎兄友弟恭,和睦相处之类的话语。说完康熙便挥手让胤禔等人退下,只留了胤禛在旁做伴。
胤禛一脸错愕地看着康熙,他虽然有心替太子圆场,又何尝不是为了自己。可如今康熙这番作为,与其说借他之言下梯子,倒不如说故意包庇太子。毕竟这事若真闹大了,对太子的名誉和威望都大有损害。虽然现在太子的名声也不那么好听,在朝中除了太子一党,也没什么威望。
“老四啊……”康熙拉长了语调,轻叹了一声,叫了胤禛却没了下文。
胤禛垂手而立,亦不敢多说。
隔了好一阵,才听得康熙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两碗水啊,端不平,何况朕手中拿着这么多碗水。”
胤禛明白康熙这话的意思,颇为赞同地点点头,儿子多了也不好,为了皇位争个你死我活。想到府上刚学会走路的两个儿子,为了避免将来他继位后出现夺嫡之争,胤禛决定这辈子只将弘晖和弘昀两个好好儿养大,再不生其他儿子了。
哪知胤禛这点头之举恰好被康熙看了去,康熙顿时拉下脸来,这臭小子,还等着他来安慰朕呢,倒是往朕这伤疤上撒盐。
……
转眼到了七月,正值雨季,各省各地关于洪涝灾情的折子一批一批呈上朝廷,康熙不敢怠慢,连日连夜批改奏折,着手安排官员前往视察患情,又拨了大批饷银粮食救济灾民,更是下派钦差大臣一路监督。
于成龙请了旨,仍是前往霸州。自去年霸州新河建成,于成龙依照胤禛的法子拓宽河道,加固河堤,到此时还未曾发生过河岸决堤之事,他此次前去霸州,正好检验他的治水成果。河工一事,系新河两岸数万百姓,千亩良田,康熙极为重视,本意打发胤禛和于成龙一同前往,却不想被胤禩抢先了一步。
经太子私吞贡品一事,胤禩对胤禛不免多了几分忌惮。他本意借老大之手打压太子和胤禛,哪知老大那厮愚蠢至极,白浪费他的心血,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不过却也明白了太子和老四在皇父心中的地位,是众兄弟远不可及的。
1...7891011...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