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民国立志传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黑胡子
在国外时孙中山只知道国内这几个月形式特别好,却不知道好到如此程度。对于杨洪森针对和平的意见,他表示赞同。袁世凯首先下野,他不会第二次将总统的宝座让给此人。
针对南方的强硬态度以及困境中的军事形势,北洋政府也在加紧谋划着。
黎元洪干坐在袁世凯大厅之内近一个小时,此间没有一个仆人来此,他想走最后还是忍了下来,他知道袁世凯一定在隔壁的房间里,他是一个聪明人,所以他明白袁世凯的用意。对他而言他此身最大的失败,就是性格上太随和了,如果他的欲望再强烈一点,心性再狠毒点,那么现在坐在这时的应该是袁世凯,在隔壁躺着闭目养神就是他了。
一步错,步步错。
“让宋卿,久候了。”袁世凯亲热的将要起的黎元洪请回到了座椅。
“总统,日理万机,元洪惭愧。”
“今日,找宋卿来,对了是什么来着。”袁世凯转过脸向袁克定问道。
“父亲,找黎副总统来定有要事。”
“对,对,要事,我们身居上位者,一定要倾听民声,天下百姓希望和平,我袁世凯是举两手暂同。孙中山提出恢复临时约定,这很好,我一早就想恢复了。我呢,老了也该抱抱孙子了,为了天下和泰,百姓安宁,我决心辞去大总统一职,明日我就拟电文,日后国事就要全靠宋卿你了。”袁世凯一脸和气的微笑,但黎元洪骨子都透着股寒意。
“元洪何德何能安感当此大任,总统总值青春鼎盛,……”
袁克定冷哼一声,“家父心意已决,明日就由你代总统一职。”
黎元洪被吓浑身颤抖,袁世凯这是要抬来出来拖时间啊,自己要是再不上路子,“元洪,必禀承总统之意,尽心竭力。”
袁世凯慧心的笑说,“治理这样大一个国家,这个担子对你来说虽然重了点,但是不懂只管来问我。”
“是,是……。”黎元洪不住的擦着额角的冷汗,离开袁府时,后背已经湿透了。
回家后和黎元洪气恼不己,在北京的圈子里人人都知道,黎元洪信基督教,并且每个星期都会教堂,也正因为他常去教堂,才发现袁世凯派来监视自己的密探,所以他在北京深居简出,没什么事从不出门,儿女们能送出国的都被送到了国外。
“大帅,去教堂吗?”黎元洪朝着副官点了点头。“要准备车吗?”
黎元洪再次点了点,其实教堂离他的寓所并不十分远,黎元洪其实没有必要叫车,只是现在这个时候,还是叫车好,这样好让自己的行踪如实的传到袁总统那里。教堂内英国牧师玛尔珈德以及年轻的中国助手李华正等着他,他们都是社会人民党在京的重要人员。
玛尔珈德说“我在这里要恭喜您了总统先生。”
黎元洪苦笑着,“袁世凯不过是用我作挡箭牌,不知贵党将如何应对。”
“袁世凯以退为进的确很高明,现在元帅与孙先生正在磋商中,我暂时尚未得到进一步指示。”
玛尔珈德所说的正在磋商中,应该是杨洪森与孙中山正处理重大分歧而陷入争执之中,争执的焦点的继续革命到底,还是革命已经胜利完成。孙中山认为袁世凯下野,临时约定恢复,革命的目的就达到,再打一下已毫无意义。杨洪森绝对不会让湖北这只到嘴的鸭子飞走,再者说袁世凯下野是完全不够,按杨洪森的意思,最好让他能到国外考察个一年、半载。
为了改变孙中山的心意,杨洪森再三道,“先生,不可放虎归山啊!忠言逆耳,忘先生三思。”
孙中山身后之人一脸不屑的说,“难道就你一人忠于革命吗?”杨洪森瞪了一眼当面顶他的那人,把他吓的连忙退到了孙中山身后。
杨洪森的提议未在这些国民党人中未能产生共鸣,在这个国民党占多数的房间内,他的提案再好也很难通过,这就是杨洪森反右所留下的后遗症。汪精卫等人向孙中山大谈和平谈判。“这场战场百姓流离失所,光江苏南京一带就有数十万百姓陷入战火之中,我们革命党人不能因自己私欲,而不顾天下苍生。”孙中山终于做出了妥协。杨洪森平静的坐在哪里抽着烟,但是杨洪森的手下却坐不住了,这些小丑上窜下跳,身为“真正的革命者”怎么能他们如此欺骗先生。两摊人马顿时相互攻坚了起来,争的是脸红脖子粗。皖军上下对“和平谈判”想不开,然纷纷致电询问,毕竟现在的形势大好。
什么袁世凯下野,什么恢复临时约法,这都是虚的,最实在的是多占地盘,多拉部队。尤其是湖北一线,北洋军如同惊弓之鸟,近十万大军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内部矛盾严重,湖北的北洋军就是一头案板上的肥猪,怎么能说不打就打不。
湖北这肉他杨洪森吃定了,遂不顾全国性的和平呼声,开始了积极对湖北用兵。
黎元洪及一班湖北籍议员电请孙中山停止内战,让湖北百姓免于战火之灾。英、法、美也在进一步敦促孙中山,而日本政府也希望孙中山能接受北洋的和平诚意,同时不希望持续的陷入战乱之中,否则各国将不得不进行干涉。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听从了左右的意见暂时解除了杨洪森元帅之职,接着又运动其它各盟军,湘军很快退出了入鄂计划,北方的白朗听从了孙中山的建议正准备带兵回归故里。
孙中山亲自拆台让杨洪森大为恼火,还好此刻他脑子还算冷静,没有搞出来“清君侧”这样的事情来,不过杨洪森此时动向关系着整个和平的倾向。
袁世凯通过第三方与杨洪森进行谈判。杨洪森认为谈判的前提是停战,即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立即停止一切对革命军的敌对活动。黎元洪代总统同意,并致电各线北洋军全面停战。
谈判主要内容就是地盘的划分,杨洪森要的很多除安徽、江西外加南阳、信阳、襄阳三镇。
安徽、江西已成订局,不管袁世凯答不答应都是一样的,可是南阳、信阳、襄阳全给杨洪森,日后有什么突发事件,湖北瞬间就会被杨洪森吞并。可袁世凯有办法,他把皖军长期盘距的黄安、麻城、罗田三县直接划到安徽省。把襄阳镇一分为二,变成襄阳镇、勋阳镇。河南信阳镇被一分为二,信阳镇、商城镇。至于南阳镇袁世凯任免了非社会人民党的白朗担任南阳镇守使。在苏北问题上杨洪森与张勋秘密达成协议,杨洪森联合赣、湘、闽三省都督推荐张勋为江苏都督,袁世凯要任免冯国璋为江苏都督,被逼急的黎元洪一刀把江苏砍成了二段。和平的谈判进行的很顺利,南北双方把该分的全分的,权利、责任也都明晰了一遍,革命党人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国内也就没孙中山什么事了。





民国立志传 第一章 马扎传说中的神器
第一章 马扎传说中的神器
袁世凯从总统的宝座上走下来,新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就成为了中国百姓、中国政党乃至于西方各国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在镁制闪光灯下,中国总统选战极其热闹地开锣了。
革命的胜利了,国民党却陷入了内部的倾轧之中,中华革命党与国民党的矛盾在杨洪森所领导的社会人民党退出后,开始逐步激化,这不是孙中山与宋教仁之间的矛盾,而是两党之间的矛盾,这大大的削弱了两党在大选的力量。国民党作为战前第一大党,此时却不得不让出第一的座位。
中华革命党因与社会人民党合并改组事宜未能如约成达,使得该党在大选中沦为三流党派。
进步党在战后突然崛起,成为全国第一大党派,作为进步党的理事长黎元洪当选的呼起最高,他不但有前总统袁世凯的支持,更有社会人民党杨洪森的支持,进步党在首轮大选已绝对多数票击败二号种子现任国民党理事宋教仁。
进步党上下一片欢腾,这是一场真正的胜利,没有一点虚假,是一场实打实的胜利。
获胜后的黎元洪却没有一丝欢喜,因为当天晚上他就被袁世凯给叫去了,回府的时候怀里揣着一张由袁世凯拟定的内阁大名单。这份名单就算黎元洪能通过,其它进步党同志也绝不同意。在党务会议上,黎元洪宣布了这份内阁的大名单,梁启超带着反对。
“是你当总统,还是袁世凯当总统,要不然老头子我当总统。”
梁启超要当总统,绝对有号召力。
全国性的党派矛盾此时已经由战前的北洋与国民党的矛盾转化为北洋与进步党之间的矛盾。
进步党的腰板在西南,蔡锷、唐继尧、陆荣廷此三人手握有重兵,所占之地山高皇帝远,且又有蔡锷这样的名将,再加上一个杨洪森,袁世凯自不敢轻举妄动,不过一切都在布置之中。
进步党拟定推荐杨洪森为陆军部总长,推蔡锷为陆军部次长,电请二人来京详谈。
蔡锷那边更有老师梁启超邀请电,蔡锷本不想去北京,但思虑再三后决定起程前往北京。杨洪森有黎元洪示警,其以安徽都督之职不能兼任陆军部总之责为由,拒绝北京之行。
袁世凯的阴谋反而刺激了杨洪森的军备迅速,作为监视杨洪森的冯国璋压力倍增。
考虑到未来的欧战,杨洪森取消了从德国购械计划,但由于安庆兵工厂产量无法满足军队扩充的需要,御用军火商瓦里奥向杨洪森推荐了优秀的意大利步枪。
“我们意大利步枪是欧洲最为精良的。”
“不是我怀疑意大利步枪不精良,但是你见过意大利部队装备有如此品种繁多的步枪吗?”
瓦里奥耸了耸肩,“我完全能理解您的意思。”
杨洪森很想实现步枪制式化,统一的制式有利于弹药供给,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个计划无法贯彻,但是只要条件允许,杨洪森只买七九口径的毛瑟或仿毛瑟步枪。中国市场上的毛瑟上,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原版,大部分为日本和俄国仿造,日本仿造的毛瑟步枪要优于俄国,质量与德国造不相上下,完全可以冒充德国造,实际上大部分洋行也都是这么干的。瓦里奥从杨洪森手中得到了一笔价值1500万元军火订单。其中包括毛瑟步枪80,000枝,子弹30,000,000发,马克泌机枪1000挺,子弹3,000,000发,山炮168门,炮弹80,000发及其附属装备。这些武器将极大的缓解人多枪少的局面。
在新总统未选举出来前,黎元洪代行总统职责,按照袁世凯的命令,各地首先裁军,裁撤军民由地方政府安置,军械由陆军部统一调配,北洋首先进行裁减,这并不是袁世凯的姿态高,而是因为北洋军在此次战争表现出了诸多不足,袁世凯准备利用这次机会,对北洋内部进行一次清洗,整顿军队,提高素质,这项工作袁世凯准备交由袁克定完成,以增加其在军队的声望。可是事情总是不能如意,有段祺瑞这样的死硬分子,袁世凯想不操刀都难。
杨洪森根本没有裁军的意思,反而进一步巩固扩充部队。将安徽方面军整编为4个军,共计12师3旅,16万人。江西方面军整编3个军,共计7师2旅,11万人,主力部队扩充至27万人,这还不包括郧州、南阳、商城三地的驻军以及民兵武装。袁世凯的参谋们给了他一个较为客观的数字,主力部队约在33万人,非主力部队难以估计。
这么庞大的军事系统让袁世凯感到害怕,闽、湘两省与杨洪森私下结盟,两省兵力约在6万人,只要杨洪森不爽,凭借这么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他可以横扫东南。
袁世凯针对北洋内部的裁军整编根本无法推行,反对者诸如冯国璋、段芝贵、王占元等将领,他们都清楚和平是假象,他们裁军的时候杨洪森突然发兵怎么办,不要认为这种事只有袁世凯能干的出来,杨洪森也是能干出来的,而且杨洪森在南方扩军整备,他们必须时刻保持着兵力上的均衡,不能有一丝懈怠,这时候裁军整编纯属扯蛋。
另一个特殊的人物就是张勋,他与袁世凯貌合神离,“南征”期间与杨洪森有“里通卖国”之嫌,冯国璋告过御状,但是张勋在徐州手握4万大军虎视中原,袁世凯也只好忍了,他不忍也要忍。
张勋不会裁军,更不会让“太子”到他这里搞整编,面对着半公开的决裂,他选择了与杨洪森结盟。
为了防杨洪森和袁世凯,张勋的部队编制很大,军械和粮饷皆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其在苏北开始了大规模的军囤——“种烟土”。张勋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他在北洋系统属后娘养,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双手,而最来钱的生意当属烟土。
“不种鸦片也可以,陆军部的那些老小子先把我这个月军饷付了。”
黎元洪虽为代总统,但是每一笔花销需经过前总统签字附议才能生效,做总统到他这份上也算是郁闷到极点,无怪乎进步党内正在推荐新的总统后选人。
张勋对舆论天生免疫,天下指责他,他就指责陆军部,指责袁世凯,反正都到这个份上了。
袁克定在老头子下野后也灰溜溜地离开了陆军部,气愤之余跟着老头子去了皇家避暑山庄。
“作为上位者要一定要沉住气,你这样心浮气躁不行。”
“父亲,那些家伙一个个拥兵自重不听上命,再这么下北洋就完了。”
“不要满口这家伙,那家伙,段祺瑞、冯国璋都是你的长辈,我是信任他们的,有我在北洋是不会垮的。”
“可是,父亲,那些进步党人。”
“有黎元洪在出不了大事,那些是步党人能蹦就让他们蹦去吧。”
袁克定就知道老父一定还有后招,不然不会心甘情愿的下野。
黎元洪并没有袁世凯离开北京城而松懈下来,密探们依旧在他身边晃荡。梁启超期间找过他,称已将其得意弟子蔡锷召到京师,他准备推荐蔡锷担任陆军部总长,以此来整顿北洋陆军,进而控制京畿。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他还蔡锷取道安徽,见见“讨袁”名将杨洪森。这个安排简直就让黎元洪吐血,这个梁老头子连这个都敢想,控制京畿,你也太天真了。




民国立志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我们被出卖了。”
梁启超说完这句话后陷入了沉思之中,老成谋国的他此刻最信任的便只有弟子蔡锷,其他人包括那个大总统都让他不放心。
“如果让将这些通过报刊公布出去呢?”
蔡锷否定了老师的这个想法,“老师,这只是杨洪森单方提供的抄件,且是袁世凯与日本方面秘密签订。我认为这样做反而会让政府陷入被动当中,而且让袁世凯有了借口。”
“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办法,就这样等着他把我们赶下台,眼睁睁地什么事都不作吗?”
梁启超的胡子都翘起来,盛怒之下脸颊之上泛起病态的色泽。
“老师切勿生气伤到身体。”
梁启超深恨袁世凯这种小人手段。蔡锷平静的面对着现实,他并不反对袁世凯当总统,目前能镇住场子的只有袁世凯。所以,进步党的竞选胜利从本质上说就是在为袁世凯的上台做准备。
“你准备,准备会云南吧,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联合杨洪森拒理一争。”
蔡锷心里苦笑着,那杨洪森真的就那么可靠吗?老师啊!其实我们都不过是别人角力的棋子。
棋子,想他梁启超三朝元老,门地遍地,怎么能甘心做一枚棋子,蔡锷也没有好办法只好电令云南的唐继尧做好准备。
唐继尧早已得知京师不稳,只是他不明白杨洪森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个时候和日本人扛上了,难道他疯了不成。
云南与安徽经济合作正全面铺开,到任的云南支部负责人吴兰芳,带着支票本和机器在二个星期后便到了昆明。
唐继尧对合作的前景的很看好,安徽援建的这些工厂形成经济效益后将极大了充实政府的财政实力。
对于合作的前景的看好,让他更关注于安徽的稳定。
“听说,军政府与日本方面的冲突越来越大,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吴兰芳笑道,“看来唐都是担心我们两省的合作前景,既然都督问道,是否可让们暂时退下去。”
唐继尧让卫兵、副官和其它政府要员退出办公室。吴兰芳这才轻声道,“日本人准备武力扶持袁世凯。”
唐继尧不敢相信的看着吴兰芳,“此事当真?”
“日本在经济和武力方面支持袁世凯以换取他们在华利益,我们在北洋的情报人员取得了日本与袁世凯之间的秘密协议副本,这件事确实无疑。”
“那么说日本人现在是在为武力介入中国事务找借口了。”唐继尧担心起来,如果对付袁世凯,西南三省与杨洪森联手,袁世凯胜算全无,如果日本卷入,杨洪森在东南肯定吃不住,单独面对袁世凯的进攻对他来说未来将变的极为艰难。如果这样的话,云南与安徽结成的同盟还是否有必要。
“唐都对此不必过于忧心,日本人绝对不敢在两江玩火。”
两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除非英国打算将两江让给日本人。这种事想想都不可能。
吴兰芳也只是表面轻松,其实安徽的情况并不那么乐观,英国实际上站日本人这边,美国人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但是否真的能打起来他也说不准,不过道义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中国的“民族运动”规模越来越大,英、美不可能孰视无睹。英、美实际也想知道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秘密条款,他们不反对袁世凯上台,这并不代表他们放弃在中国长久以来的利益,英国还必须考虑日本在两江地区用兵后的后遗症,如果日本政府不能迅速解决掉,那么战争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英国在华利益必然受损。那么要蒙受多少损失,在此之后又能得到多少补偿,这让他们更想知道那份协议的内容,但是北洋与日本都否认协议的存在,并且还用一份普通的协议忽悠他们。
在越演越烈的“民族运动”中孙中山第一次保持了沉默,他甚至希望杨洪森能放弃对日本方而的强硬态度。
孙中山此时对日本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为获得日本方面经济和武力支持而选择了妥协。当然他还不清楚日本与袁世凯的秘密的协议。胡汉民安庆之行的结果是被杨洪森愤怒的驱逐出境,社会人民党与孙中山裂痕越来越大,有些人在党务大会上要求将孙中山的头像取下来,因为他已经“脱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说客,已经没有资格再领导全国性的革命斗争。
“这次安徽之行如何?”孙中山很想知道胡汉民此行的结果。
胡汉民吱吱唔唔的半天道,“先生,我认为您错了?日本人骗了您,他们已经与袁世凯签订协议,袁世凯用未来日本在华权益为条件换取日本的经济和武力支持。”当孙中山听到胡汉民从安徽所带来的信息后感到无比地愤怒,日本政客把他给玩了。
“先生,现在杨洪森以及社会人民党人对您,他们认为你把他们出卖给日本人,背叛了三民主义的理想,背叛了他们这些支持您的革命者们。”胡汉民说到这里声音哽咽,一脸的委屈。
这些曾经的“朋友”转瞬间变成了“敌人”,他来之时与去之时完全是两种景象,现在胡汉民的心里还酸溜溜的。
孙中山深夜奋笔疾书,次日《民呼报》刊登了孙中山声援反帝运动的《公开信》。
精神领袖的号召力是可怕的,尤其孙中山提到了袁世凯与日本人秘密的事,这种爆炸性的信息,不但让黎元洪大为震动,而且让进步党内阁大为震动,迫于党内压力,黎元洪拜会日本驻华公使求证此事,日本公使山座圆次郎否认此事。
袁世凯为此也在旗下“御用报刊”上刊登声明。
孙中山为杨洪森、梁启超挡下了不少明枪暗箭。
日本政府对孙中山支持“反日”不满,将原定给予中华革命党援助全数取消。
袁世凯为了打压孙中山的人气,从日本人搞来了孙中山与日本人签订的协议投放了出去。
这次所有人“哦”地一声惊呼,看向了孙中山,原来论起卖国他已走在了前面。
孙中山“卖国”协议,对“反帝”运动、对孙中山本人打击甚大,孙中山呕血不止,住进了医院。
在各界一片“倒孙”声浪之中,杨洪森却站了出来。
“清末我国正饱受封建腐化、列强蹂躏之苦,孙中山先生号召革命同志,高举民族、民权、民生旗帜,经历十次之起义,终于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创建国家建立特殊功勋的领导人,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
英、美这个时候开始惊恐起来了,因为一场全国性的总罢工在酝酿中,而且这次运动不仅仅限于国内,海外中华革命党支部都会开展声援运动。安惠民发出警告“我们有能力让上海、香港的正常运转停止三至六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此时,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的法国站了出来,他们认为日本单边主义,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各国在华利益,日本方面应当表现出更大的诚意,至于开枪的士兵,他们应在上海接受万国法庭裁决,而不应直接交由中国地方政府,这势必将破坏“治外法权”这一制度。杨洪森立即解除对芜湖租界的军事包围,恢复各国侨民的人生自由等等,法国提出了只在解决目前纠纷的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得到了大多数国家,也包括美国的支持。日本方面迫于越来越大的国际和舆论压力,只得接受了法国的调停。




民国立志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杨洪森与日本人之间的事情绝对不是一、二次谈判就可以解决的,日本人很想拉拢杨洪森,但是在某些问题上他们是决对不可能让步。第一、汉治萍问题;第二、三都澳问题。这两个问题又不同程度的涉及到北洋。日本人对对北洋的支持态度是杨洪森不能容忍的。
1...4344454647...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