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民国立志传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黑胡子
既然是未来的“外戚”,那还是待在外面吧。
杨洪森与蔡锷相比,杨洪森更像是一个全才,蔡锷不带兵他就只能赋闲,杨洪森不带兵还可以搞经济、玩政治。
袁世凯私下称这样一个人才,孙中山不能用他实在是其没有眼光,不能将其留在北京实在可惜。
可是说句实话,这样的人他也不敢留在身边,虽说可以作为打击北洋老臣子的强力扳手,但是能力太强,再加上外有强军呼应,还有美、英、日等良好的背景,把他留上几年,如果他真的过不了六十岁的坎
杨洪森走了,袁世凯没有多加挽留,送行的人不多,但却是清一色的政府高官,这是袁世凯要求的。
考虑山东的后续问题,杨洪森没有选择走津浦线,而是走京汉线,经陇海转至商邱,沿汽车进入回到安徽,开始了皖北工作的视察。
袁世凯在山东的问题只上演了半场英雄,在杨洪森离开北京后,日本人认为障碍已经清除,他们开始对袁世凯施压。
苏南、上海本来都要划到杨洪森地盘之中,但是日本担心杨洪森势力太大,且倾向于英、美遂开始扶持北洋内的亲日派,他们把目标锁定了赋闲的段祺瑞身上,段祺瑞则说服了老对手冯国璋继续保留苏南、上海,同时适当扩大张勋的势力,以牵制杨洪森。袁世凯对个这个建议是有意见的,因为苏南、上海的部队不足,时间长了必会落于杨洪森之手,于其被杨洪森抢去,不如大大方方送给他。袁世凯心里也打着他的小算盘,但又不得不考虑北洋内部的派系间的利益问题。
袁世凯采取折中的意思“拖”,这使得其在山东问题上一下子失去了杨洪森这位政治盟友的大力支持,没有杨洪森的阻扰,在山东问题上日本人处理起来游刃有余,负责打捞浮船坞的北洋海军完成这一工作后,被日本海军横叉一杠,把东西抢走了。北洋海军当然不服气,想把船坞夺回来,炮舰vs战列舰,北洋完败,如果不是外交部极力斡旋,就连那几艘炮舰、巡逻小艇、运输船都被日本拿走当战利品了。
在其它战利品瓜分上,德国的商船、补给船、工厂设备等等全都归日本,另外,日本将此战中近6000人的伤亡可都计在中国军队的头上,不但要中国政府支付抚恤金,还要支付日本此次出兵的所有军费,北洋政府无钱支付日本便强租了胶济线,控制住了济南。在军费上日本把英国人一起算了出去,这博得了英国人的好感,为此,英国对日本表现出来的绅士风度极为支持。
中国战区的最后结果是中国夺取了青岛,接手的却是日本,他们甚至控制了整个山东半岛。
这样一个胜利局面,中国人民无法接受,北方各地的游行示威,很多文人向政府上书,虽然有御用报纸,但却架不住百姓们的悠悠之口,外交部的风向标再次转动,他们向日本领使馆试探性的提出了要求日军拆出济南,交还的胶济线的合理建议,可是日本人却把中国外交人员冲了回去,霸道的日本人最后拿出了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租借青岛协议,英国政府默许了协议,但是美国私下表示了异议,再见识到中国民族运动的力量后,美国公使将这一秘密协议通过上海的报界公布出去,一时全国哗然。
袁世凯所领导的北京政府不得不面对全国的抗议声,梁启超更是大骂袁世凯卖国,从日本出去至香港的孙中山大肆抨击北洋政府,号召全国有识之士讨伐袁世凯,并且派人游说西南的督军们。
西南的三都对“讨袁”没有兴趣,再说袁世凯卖国与他们何干。
政治盟友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候突显的出现,袁世凯需要杨洪森的政治声援。为了安定其心,袁世凯与杨洪森实现了上海问题的交割。杨洪森提名社会人民党汪道泉担任上海都督,由海路撤出青岛到达上海的上官云峰担任上海警备司令,所属皖军第5师改变上海警备师。这笔政治交易完成后,杨洪森开始声援袁世凯,在安庆发表了山东问题的三点意见,中心思想就是向美国借款8000万,钱到后日本滚出山东。
日本人当然不是为了钱,只不过中国缺钱,他们反对大借款,所以拉上了英国人,英国现在可顾不了亚洲,10份开始,德国在战胜之前可以说是高歌猛进,把他们的敌人打的溃不成军。中国这个舞台上真正有实力的只有美国和日本,借钱和政治干预是两回事,日本想趁欧战控制乃至于吞并中国,美国也同样有这个想法,8000万美元借款,加再上南方杨洪森,美国资本将汹涌澎湃的进入中国,他们将控制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美国经济的强大,在大战前的海军竞赛中让日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外交部积极地谋求美国的借贷诱使美国支持中方。美国金融界对此笔借款极有兴趣,尤其是他们成功向杨洪森放贷后,金融家认为趁着这个大好的季节,同志们应当联合把中国这口金矿承包下来。美国政府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他们担心过度的刺激日本人会导致中国问题的恶化。
有美国外交官认为,“政府不应卷入黄种人的纠纷中。”
袁世凯在外交上缺乏有效的策略,一味地寻求第三国的支持,不知道利用自己的长处,这是他的缺失之处。但是日本有英国人的支持,他们之间签有秘密协议,英国认为在战争结束前,青岛应由日本暂时管理。
中国政府对于英、日协定不予承认,并且提出外交抗议。
“中国是参战国,且又在中国战区,理应交中国接管,即使由日本接管,也应限于青岛一地。”
英国是准备铁了心的帮助日本取得山东。
日本私下表示,他们只要求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并无其他过分的要求。中国虽为协约国,实为同盟国,其与私下苟和助德国坚守青岛,造成日本军人重大伤亡,如果不将山东交由日本处理,日本数十万将士将越过中朝边界,直至中国投降。
英国人退却了,他们担心日本真的如此这般,遂决定将山东问题交由日本处理。
日本希望战后有一个依据,双方遂将这些内容写入了协议之中。





民国立志传 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杨洪森虽不知英、日之间的协议,但是他知道中国被出卖了,在这个帝国主义横行的世界里,他的势力太小了,所以他希望能将苏南划入自己地盘,再用上半年时间,吞并两湖、甚至两广就可能放到议题上去了。
苏南的李纯不但不与杨洪森派去的交接,而且还派兵进入了上海,加强了制造局的守卫。
这个时候杨洪森当然不会袁世凯撕破脸。但是这个时候李纯找杨洪森的茬,那是找死,李纯并不知道杨洪森现正在火头上。
杨洪森将暗杀李纯的想法告诉了王亚樵,王亚樵亲自赶到南京布置工作。
李纯与段、冯沟通决心保住苏南这一“反杨”基地,可他知道自己的兵力不够,而且南京还在杨洪森手中。另外,总统已将上海划归给洪森。在上海的第2舰队还在北洋控制中,且制造局驻扎有一个团,为此他向上海又增派了一个团,这样在上海就形了两家各占一半的局面。可是这激怒了杨洪森。
李纯为了牵制杨洪森强拉壮丁,征收重赋,到处摊牌,大那购械扩充兵马,一下子拉出二师一旅近四万人兵力。在两军交界处,双方时不时会暴发些小的冲突。
上官云峰派人拿着袁总统电报接手上海军政大权,命令驻守在上海制造局部队移驻他地,双方发生纠纷,最终导致交火,其后海军奉命炮轰了进攻的皖军。上官云峰一纸电文报到杨洪森处。
“娘西皮,李纯什么玩意,胆敢如此。”
一通谩骂之后,杨洪森开始调兵遣将,苏南形势越加紧张起来。
就在李纯与杨洪森剑拔弩张的时候,扬州传来消息,江苏都督李纯在家中遇袭身亡。据李家的人称,李将军新娶的小妾与其副官有染,李将军撞破他们奸情的时候,欲打死两人,拨枪时被副官抢去枪,击中了面门,现在副官与小妾在逃。事实的经过就是这样,但是消息传到北方就变成了李将军在家中打牌中去上厕所,突然屋檐飞下几个黑衣人,开枪打死李将军,打死李将军的是大名鼎鼎联省军情处长王亚樵,李家人怕被灭口,不得已才说系小妾与李将军副官偷情,为李将军副官所害。当然关于李将军被杀的版本还有很多,但多数版本都是王亚樵杀死的,他或用刀,或用斧,或用枪,不管如何,在李纯死后皖军迅速进入苏南各地,李纯所征召的二师一旅并没有做像样的抵抗。张四维完全掌控苏南各地后,以反革命十大罪状将李将军治下的数名师长、旅长,抄家,提起公审,经军事法庭一审、二审判决反革命罪证成立,依法实施枪决。
借着李纯遇刺,杨洪森在苏南进行大规模“肃正”,大规模进行抓逮,绕过南京高等法院,通过军事委员会特别法庭,判决、枪毙的人员近六千人。对上海制造局招降失败后,10月8日杨洪森调第3舰队北上参战,由于数名舰长抵制,杨洪森解除他们职务,升任何儒林暂代舰队司令,第3舰队到达上海后即对第2舰队发起了进攻,第2舰队多为老式巡洋舰和炮艇,双方交战中有3艘老式炮舰被击沉,另有数艘兵船、巡逻艇被击沉,十数艘舰船受伤,战后第2舰队并入第3舰队。第2舰队一战死亡3000人,接着第3舰队开始炮轰上海制造局,经过一天激战,在海军的火力支援下,上官云峰攻入制造局,驻守在这里的两个团北洋军,报经军事革命委员会研究讨论,此次事件被定性为严重地武装军事叛乱军,参加叛乱的分子一律枪决。
杨洪森袭取苏南前后只用了10天,行动之迅速,杀伐之果敢,让北洋将领们看清了杨洪森的真面孔。
北洋对杨洪森苏南、上海两地“肃正”没有发表过多的言论。
接着杨洪森依据租界与政府签订的秘密协议,于10月10日调上海警备部队一个团以及青年团进入租界对叛乱分子进行抓捕。上海“双十肃正”,上海租界内到处都能看到被枪决的“叛乱”分子
活动中最为猖獗的当属“少年先锋团”,这些14、15岁的少年,杀起人来最狠,他们身着土黄色长裤和衬衫,左臂上带着红色黄十字带,每个都配有一把八响左轮,不管男女只按名单杀,他们的凶残连工董局都不敢过问。在租界的整个行动共持续15天,共抓捕,枪杀2000余人,其中包括逃入租界的北洋军人、密探、支持者、代理人以及革命叛徒、右翼分子等。
杨洪森将这一系列行动表述为:“这是恢复国家秩序前所必经的阵痛。”
袁世凯对于杨洪森肃清苏南、上海的“国家敌人”表示感谢,虽然这种感谢言不由衷,但双方继续着表面的和平,杨洪森继续奉其为中国唯一的领袖,同时将五省上缴税款中的第一笔800万汇入了财政部在汇丰银行的账号中,袁世凯对此很满意。
对于杨洪森只要其拥护中央,按时交上指定的税赋这就足够,若要他做出大的让步是根本可能的,一味的强求只会导致战争,而袁世凯现在最担心就打仗。
随着苏南、上海的平定,杨洪森将大本营由合肥迁至“六朝古都”南京。袁世凯听说此事后大为高兴,杨洪森一直待在合肥让他感觉其随时准备杀入中原与他争天下,而南京那可是个地方好,离上海又近,功成名就之后,理当好好享受享受。
当孙中山邀请其加入“反袁”阵营时杨洪森再次予以回绝,他现在还没有打算与袁世凯翻脸。
1914年11日杨洪森开始对五省土地改革情况进行摸底。同时,将工作的重点由农业转向经济发展。在兼顾钢铁,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纺织、面粉、火柴三大产业。
当然杨洪森最狠的就是对金融市场的入侵,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都是杨洪森重点侍侯的对象。
1912年孙中山成立临约政府后对原大清银行进行改组,筹建了中国争胜地,实际作为革命军筹措军饷之用,大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接手,总行迁至北京,此时的中国银行是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
杨洪森利用恒生银行恶意收购中国银行股权,同时增加1,000万元“商股”,最终达到持股51%的目标。在对付始建于1907年交通银行时,杨洪森使用同样的手法,完成了持股51%的目标,为此其顺利地将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制于他的控制之下。至于其名下的恒生银行此时以总资本近1.5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
杨洪森这个时候陆续将自己的资产作为特殊“党费”纳入社会人民党党产之中,杨洪森的行动让他在党内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中铁路公司、马尾船厂、兵工厂、机械制造厂等一些“革命时期”个人创办的企业,及其个人存款856万元,都被其捐献了出来。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我党同志应同心协力,实现革命的伟大胜利。”
杨洪森虽说出了不少血,但是他未伤及根本,其手中还有银行,还有航运公司,还有军火公司,还有大片的地产,另外他在美国的那几家公司都是非常有前途的。当然,这些还不包括其在美国股市上的钱。
其捐款与他的总资产实际不能成正比。不过这些捐款在众人的眼的确是一笔天大地巨款,
无数的革命者们都称他为“中国最无私的革命家”。
这让杨洪森比孙中山更伟大,孙中山干了一辈子还是一个穷人,但是我们的领袖革命数年,一下就捐了数千万元,党内的同志开始积极向领袖学习,学习他的“无私”和“一心为党”。




民国立志传 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杨洪森设立最早的纺织公司在上海,真正意义上的纺织公司却在安徽,安庆纺织厂是安徽省最大的纺职厂,最初成本只有30万,几年的发展扩充后达到了600万元。棉纱在中国属于暴利行业之一,投资好一年就能收回成本甚至实现微利,比如安庆纺织公司,盈利率平均高达84.5%,通过政策性调控,该厂的产品垄断整人皖、赣市场。此后该厂重组为三星纺织集团公司,总资产近1700万元,总部设于上海。通过政策性保护其竞争力不是那些民营企业所比拟的。
三星集团建立之初就注定要与日本纺织业做斗争。这是自钢铁业之后,杨洪森与日本之间发生了第二起大规模商业利益冲突。
日本一直希望在东南扶持一个亲日军阀,可眼前这位完全就是一个亲美分子。
除了纺织业外,比如面粉、生丝、火柴行业杨洪森乃至于社会人民党都要与日本商人展开厮杀,抢夺市场份额。
随着杨洪森的崛起,日本正在失去南方的原料和倾销市场,社会人民党对区域内民族资本家的资金、政策支持,使得这些民族资产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日本商人强而有力的对手,而杨洪森更是通过“优先知情权”获得丰厚的利益。
为了对付日本杨洪森紧抱着美国大叔的毛腿,他努力说服美国投资者在中国进行投资。
“我的老朋友,你不是开玩笑吧,在南方勘探石油。”毕逊来到南京后一脸不相信的看着杨洪森。
根据美孚在中国的地质专家们在中国的数年考察,他们认为中国可能出油的地方是陕北延长地区,其次就是四川盆地。
美孚一直想在延长地区进行实际上的钻探,但是日本宣称在延长,他们与中国政府签订有协议,日本商人有优先开采权,为此美、日两人不停地朝对方脸上喷着口水,最后延长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再加上陕西的兵祸,以及交通等诸多因素,这个企化案进行在搁置中。与美孚有着石油合作的毕逊当然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当杨洪森提出在五省区域内勘探石油时,在毕逊看来这就是个赔本的买卖。勘探石油和钻进取油是不同的,勘探至少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先期投入几百万美元,甚至几千万美元,搞不好血本无归,毕逊自认为小有薄财,但是对五省内大规模进行勘探活动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作为公司董事会的股东我持反对意见。”
这次和东南亚那次不同,上帝那次也许是可怜这个中国人,可是他不能每次可怜中国人,难道上帝是中国人,上帝是他亲爸爸吗?
有时杨洪森的确认为上帝就是他亲爸爸。
实际上杨洪森只是想让毕逊和他一起赚钱,不然这家伙到时又眼红,犹太人都这样。而带他一起赚钱以后让他办起事也有积极性,可是这家伙不相信他南方能钻出石油。
“唉,既然这样那就算了,不过我成立新公司后你可要帮忙啊,不管打不打到油,我给你预留10%的股份,怎么样?”
10%股份并不代表着必然的收益,它代表的可能是一种相反的含义。“谢谢你的好意。作为你的老朋友,恕我直言,你这次的投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十倍的风险就意味着百倍的利润。”
毕逊心道:随随便便就能打出井,那么老子就信你算了,还信什么上帝。
杨洪森个人投资300万美元石油创立“洪森石油公司”,听说其要在南方打油井,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个中国投资巨子失败的笑话,在上海的招股活动,应者寥寥无几,最后他也不装穷人了,来了个100%控股,其中200万美元用于购买钻井设备,50万美元用于添置炼油设备,50万美元用于前期勘探经费。11月中旬美国设备就全部运到了,三十辆道奇牌卡车,在部队的保护下进入了扬州地区。钻井平台搭建完毕后,就开始直接钻井采油了,杨洪森把前期的地质考察这类的这些琐事全给省略了,当然他不能冲上去打一口油井,怎么出要先打几口水井,把那50万美元前期勘探费花个七七八八这样才有效果。不管怎么说,没有人对扬州出石油抱有信心。
借口搞美国式的现代化农业,杨洪森向美国人寻求帮助,希望能帮助他建立一家现代化的农用拖拉机工厂。在这一方面美国民间力量持积极推动,不过在柴油发动机技术转让方面美国要价实在太高,这时意大利人斯坦尼勋爵表达了愿意与杨洪森合作的意项,其愿意为杨洪森提供柴油发动机技术,不过前提是拖拉机工厂的设备必须从意大利订购,而且至少要向意大利50台拖拉机。也就在意大利人掺和进这个事以后,美国降低了他们的要求。
“三都澳”是意大利在中国最大的工程,斯坦尼勋爵因此在国内得到了赞誉,他向杨洪森提出了更加诱人的方案,合作开办拖拉机厂,意大利将提供长期技术支持,意大利商人想放长线。,不过综合考虑了意大利的情况后杨洪森选择了美国,美国现代化农业远远超过意大利,在这场竞争中美国战胜了意大利,与此同时,杨洪森代表南方联合省向美国飞机制造商签订了订购100架飞机及相关辅助设备的合同,当然这么一大笔钱将先由美国金融机构代为垫付,杨洪森分期偿还。
美国的军火商此时也蠢蠢欲动起来,他们希望将杨洪森御用的意大利军火商瓦里奥挤出去,斯坦尼勋爵为此召见瓦里奥,这让瓦里奥受宠若惊,意大利是南方联合省最主要步枪、机枪、火炮供应商,意大利对中国贸易出口商品本就不多,如果军火这块再被夺去,那么斯坦尼在中国的“政绩”也必将受到影响,所以他告诫瓦里奥,“政府将全力支持你。”
瓦里奥完全没有搞明白,在他看来杨洪森是军火公司的重要股东,只有他本人不弄虚作假,提供合格的产品,他不认为杨洪森会一脚把他踢开,当然如果美国愿意开一条生产线的话。
1915年元月,从扬州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8号钻进“乌”到一口油井,杨洪森听到后“欣喜若狂”,当即致电扬州,给8号钻进的工人每人奖200元。
上海《民呼报》首先将这个消息捅了出来,一时举国欢腾,中国不出油的历史被改写了,北京政府也对此聘请骚客们发表了长篇社论。
日本驻华公使声称日本政府对扬州油田有优先开采权。
美国商人对此做出激烈回应,“人可以无耻,但不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
美孚上海分公司派技术人员进入扬州地区做进一步勘探,不管美国政府如何表态,美孚公司已经提前行动了起来,洛克菲勒致电杨洪森对其在江苏打出石油表示祝贺,同时表达了合作意项。
日本希望北洋政府对杨洪森施压将这块油田交由他们开采,为此他们向袁世凯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借贷方案。
美国人对油田也是势在必得,美孚公司的技术专家对先期打出来的油井及周边进行勘探后,确定杨洪森打到的是一块油气田,除了石油外,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洛克菲勒已经看到美孚大旗贴在中华大地四处飘扬。
美国政府需要考虑问题可能多一些,但是洛克菲勒所考虑的是自身集团的利益。
扬州油气田的开发意义重大,中国石油产品完全依赖进口,洋油的价格又普遍较高,这导致了消费群相对狭窄,如果能在中国直接生产,直接加工,直接销售,美孚将占据价格上的优势,从而将其它公司挤出中国市场。
美、日商人为了争夺扬州的石油开采权都在私下角力,但谁将取得开采权将由杨洪森说的算,日本人喝在还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利,但是杨洪森还给了他们一点希望,而这不过是杨洪森需要日本人来压压美国人,从中多搞一些好处罢了。
经过xx轮谈判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字正式协议,美孚公司得到了扬州油田四十年的开采权。




民国立志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日本人变性了,居然在扬州油田的问题上出奇的没在继续纠缠下去,这让杨洪森很奇怪。
实际上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日本很想得到扬州油田的开采权,但比起扬州,他们更需要山东,整个山东,这就是日本与美国私下的协议。日本通过放弃对扬州油田的优先开采权,从而获得美国在山东问题上的支持。
1...505152535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