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女王不在家
这就是羊绒市场的弊端,还是国内市场太小,打不开局面,大家看别人挣钱一窝蜂地上,一个个赔得一塌糊涂,赊欠人家的被讨债的追上门,欠了银行的被人家告到派出所然后抓起来审问,还有那些搞基金会的,像路奎军那样,最后弄得家破人亡。
沈烈再次想起来江春耕之前走动过的新疆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如果能走通这家公司的进出口指标,把陵城的羊绒卖到国外去,国外市场广阔,到时候何愁没有销路!
沈烈原来对这件事并不着急,他觉得可以慢慢来,现在,路奎军出事了,不少羊绒户出事了,他开始觉得,这件事必须想办法在明年春交会之前搞定。
他并不在意孟雷东会不会倒下,也不在意林荣棠要不要蹲监狱,但是却不能就这么看着那么多庄稼人把血汗钱赔进去,满怀希望上了梳绒机,最后羊绒积压在家里卖不出去,甚至有些人因此被债主逼着走上绝路。
这个时候,小宝儿突然哭了起来,哇哇哇地哭,冬麦正在厨房忙乎,听到这个进来,沈烈却已经把小宝儿抱起来,检查了检查,熟练地换了尿布:“没事,就是尿了。”
冬麦笑着擦了擦汗:“再过一些日子就是端午节了,我打算弄点粽子的花样来卖,你觉得怎么样?”
沈烈笑道:“那敢情好,不过粽子不就那样吗?有什么花样?”
冬麦:“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不但可以放枣,还能放点别的,反正我也在试,看看粽子里放点什么能和糯米融在一起口感好。等做出来后,咱端午节就卖!”
沈烈:“好!我等着先尝尝。”
冬麦又过去厨房忙了,到了晚上时候,沈烈终于想清楚了,和冬麦说起来。
“本来孩子还小,也才出满月,不应该这个时候出门,不过我实在惦记着这事,不能拖下去,我想现在过去一趟新疆,再想想办法,和人家谈谈。”
“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成的,出口指标金贵,沾上边的就能挣钱,人家不可能轻易和咱们合作,只能耗着功夫,尽量多和人家谈。”
冬麦听他这么说,叹了口气:“知道你的心思,你这个人就是心太好了,自己过好了,看别人水深火热的,你也不踏实,我能理解。”
沈烈苦笑:“倒也不至于……我就是觉得,如果能把新疆土畜产这条路子走通,打通了国际市场,我们整个市场就会大很多了,我们要挣的也不只是这点小钱,一群人不至于为了争首都绒毯厂争一个你死我活。”
冬麦:“我在家倒是没什么,有王二婶帮着看孩子,我还琢磨着回头再让刘金燕她婆婆给咱看,刘金燕家儿子大一些了,让刘金燕公公看着就行,刘金燕婆婆一直叨咕着让刘金燕再生一个,刘金燕不愿意生,现在让刘金燕婆婆给咱看孩子,一个月挣几十,刘金燕婆婆能挣钱了,也就把再生孩子的心思给歇了。我估计她们婆媳两个都愿意。到时候,两个帮忙给咱看孩子的,我就时不时看顾下,不用一直守着孩子,腾出时间来,我开始捣鼓粽子,等下个月端午节,正好卖粽子,至于你出门的事,让我哥陪着你走新疆,你临走前,多和胡满仓说说,让他帮着咱照顾下梳绒机,帮咱守夜,再让刘金燕胡翠花多上心就行了。”
沈烈其实现在就这么一个想法,他没想到,他才说出来,冬麦已经给他安置妥当,连后顾之忧都给他解决了。
他挑眉,有些不敢相信:“这些事,你什么时候想的?”
冬麦:“从路家出事,我就琢磨着,等我生完,你肯定得动起来了,可不得事先想好。”
沈烈微微抿住下唇,沉默了一会,终于抬手,握住她的:“谢谢你,冬麦。这个时候,我应该陪着你和孩子,不过我实在——”
冬麦:“你不用说这个,我明白,再说我们有钱,有钱的话,请人帮帮忙不算事,有人帮着一起照顾孩子,你想出门就出门。”
沈烈听这话,倒是笑了:“原来我在不在都一样?”
冬麦也抿唇笑:“少贫嘴了!”
沈烈临走前又去陵城一趟,和彭天铭聊了聊,聊了自己去新疆的打算,万一工地上有什么事,请她帮忙看顾着,彭天铭自然是没话说。
以前大家都处得好,互相帮衬着做买卖,现在冬麦成了苏闻州的姑舅表妹,而她是苏闻州的两姨表妹,虽然她和冬麦没啥直接血缘关系,但到底也算是亲戚了,自然更乐意帮衬着。
沈烈又提起她有香港亲戚,让她走走香港的路子:“总这么往首都上海供货,也不是法。”
彭天铭:“你说得是,最近我爸也和我提起这事了,他说想走动下,想办法走香港的路子,到时候万一能走通,我们再商量下一步对策。”
告别了彭天铭,沈烈又去工地看了一圈,和胡满仓说了村里的事,胡满二话不说,说自己没事多回去跑跑,工地的施工队干得热火朝天,有二红他们盯着,一般也没什么大事。
沈烈又跑去东郭村,和江春耕聊了,江春耕其实也在想这个事,听到沈烈说,正中下怀,只是担心冬麦罢了。
听到冬麦那里安置妥当,也就放心了,开始准备着出发。
沈烈回来松山村,和冬麦说了,先让刘金燕婆婆来帮忙照顾孩子,一切都谈好了,也就和江春耕过去新疆。
沈烈走了后,冬麦在家里倒是还算清闲,两个孩子都是乖巧的,喂奶粉,用尿布,有什么事王二婶和刘金燕婆婆都给干了,她就从旁边逗着孩子玩玩就行了。
孩子睡了没事的时候,她就开始研究她的粽子。
她家食谱上倒是记下来过粽子的几个做法,说是拿秫稻米用水和蜜浸泡,泡三个时辰后,用手搦开,将枣和栗肉塞进去,再用油涂过的竹叶裹上,蒸烂了。
还有一个法子,提到了做粽子用黍米,但是用浓灰汁煮粽子,煮出来带着碱水味儿,再用来蘸白糖吃。
至于粽子的配料,倒是讲究很多,不光是用枣了,还有用栗子和柿子干的,更有用银杏、赤豆的,甚至连香药、松子和胡桃仁都有。
冬麦现在也开始搭配了几个料,毕竟要考虑到当地的出产,她用了松子、胡桃仁,吃粽子的时候再用白糖蘸。
做好了后,拿给王二婶她们吃,一个个都觉得稀罕,大家多少年来,一直都是吃红枣的粽子,哪吃过这个,后来让她们吃了,她们都赞叹,觉得这口味好。
冬麦看她们是真心觉得好,倒不是奉承,才稍微放心,不过她自己尝着,还是想改进下,比如吃粽子要蘸白糖才好吃,但是她不可能卖粽子的时候还搭配一份白糖,或者特意告诉人家,你回家吃粽子得蘸白糖,那样就没意思了。
所以她又想着,再用蜜来腌,腌的时候只腌糯米,这样糯米里有了蜜香,再搭配松子胡桃仁还有一些别的,那口感可能就好了。
不过这事也是冬麦自己想想,毕竟人家书上说的,限于食材,自己未必能全部照做,且就算能照做,到底腌多久,加多少糖,什么火候,都是问题。
冬麦试了两次后,觉得味道或者浓了,或者淡了,或者和里面夹着的果仁味道冲了,都是被不太满意,想着还是得慢慢改。
她无奈地叹了口气,想着是不是应该回娘家问问自己爹,没准他有什么法子呢。
她这里正琢磨着,王二婶却风风火火地来了:“林荣棠她娘为了儿子,可真是豁出去了,发电报把她老大老二都叫回来了!现在林家老二已经到家了。”
旁边刘金燕婆婆正抱着孩子在院子里溜达,听到这个,也是意外:“这还真叫回来了?”
林荣棠前几天被带走,王秀菊晕过去,据说当天就病了,病得一直说胡话。
孙红霞人都不见了,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王秀菊病着,气得大骂孙红霞是贱人。
后来不知怎么着,孙红霞悄没声地回来了,回来后和王秀菊对骂,说你们儿子闹腾得家都给人家贴封条了,我能怎么着,我嫁到你们家,难道你让我睡大街上?
王秀菊心里又憋屈难受,气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当即就要去撕打孙红霞。
偏偏这个时候孙红霞掐着腰宣布:“我怀上了,怀上了你们老林家的种,我才从公社回来,这是人家给的单子。”
王秀菊听得又惊又喜,赶紧拿过来单子看,一看确实是怀孕了,简直是喜从天降:“这敢情好,你终于也怀上了,你怀上了!咱们家也有大胖孙子抱了。”
孙红霞嘲讽地笑:“你还好意思提?现在家门都被人家封了,我要什么孩子呢,我这就打胎去,这日子不过了!”
王秀菊傻眼了,赶紧拽住孙红霞:“你肚子里是我老林家的种,你敢去打了试试,老娘饶不了你!”
孙红霞:“怎么着,你还给我横?你咋不想想,我头一个孩子咋没的,还不是被你折腾没的,你还想让我第二个孩子也没了是不是?你儿子把家都给败没了,门都给人家封了,你让我生哪里去,生大街上吗?”
孙红霞一句句地问到了王秀菊脸上,王秀菊慌了,毕竟孙红霞说得也在理,儿子被抓了,家被封了,儿媳妇人家要走的话真拦不住。
可是儿子好不容易有个孩子,怎么都不能再打掉了!
王秀菊的气势一下子弱下来了,她盯着孙红霞,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说:“红霞,这是荣棠的孩子,这也是你的孩子,可不能轻易打掉啊,你们那边被封了,你先住我这里,好吃好喝我伺候着你,至于荣棠的事,我也在想法子,回头让你大伯哥二伯哥都回来,让他们想办法救荣棠,荣棠肯定能出来!你就忍忍吧!”
孙红霞一听,得意了,扬眉:“你说回来就回来?万一不回来呢?不回来我就在这里守活寡?我凭啥啊!”
她就没见王秀菊这么低姿态过,觉得可以扬眉吐气了,她就是想狠狠地欺负这个死老太婆!
特别是她怀上了刘铁柱的种儿,却让王秀菊来伺候自己,吃她的喝她的,再使唤着她,那滋味,可真是痛快!
王秀菊跺脚,无奈地道:“你且等等,肯定有法子!”
孙红霞倒也不是真要打胎,自然见好就收,于是就住进了王秀菊家,占据了王秀菊家正南边的大炕,却把王秀菊两口子赶到了旁边西屋里住。
她住进去后,就当上了少奶奶,要吃鸡要吃鱼,要这要那的,把一个王秀菊折腾得简直是前跑后颠地伺候,关键王秀菊伺候得哪里不好,人家孙红霞就发一通性子,臭骂一顿,王秀菊也忍下了。
没办法,都是为了自己的大胖孙子!
她就怕万一林荣棠关里面出不来,要孙子的事就没时候了,家里三个儿子,现在老大生闺女老二生儿子,统共才一个儿子,这哪够呢!偏偏两个儿媳妇都不想再生,可是愁坏了她。
现在必须紧抓住孙红霞,哄着她好歹生下肚子里的孩子。
这事村里人都知道,都暗地里笑王秀菊,这辈子张扬惯了,现在倒是被一个孙红霞给治住,那真是服服帖帖当老奴才,还是心甘情愿的!
现在刘金燕娘听说老大老二回来,自然是稀罕:“就算她家儿子从外面回来,真就能捞回来林荣棠?”
冬麦听着,笑了下:“其实林荣棠没偷也没抢的,倒不是什么大事,关键是把贷款还上就行了,如果能还上,他自然能回来。”
可现在的问题就是,他的羊绒都交给了孟雷东,孟雷东拿去给首都绒毯厂,孟雷东到底从首都绒毯厂要到了多少钱,又给了林荣棠多少,谁也闹不清。
林荣棠手头的梳绒机如果抵债倒是可以,就是不知道那些梳绒机是不是林荣棠自己的,他家这账估计是一塌糊涂,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
王二婶听了,却是噗嗤一声笑:“你们不知道,人家王秀菊怎么发电报让两个儿子回来的,说自己病了要死了,把两个儿子和媳妇都骗回来了。现在老大媳妇进家,看到活蹦乱跳的婆婆,气得够呛,当场就说要回首都了。”
啊?
刘金燕婆婆也愣了:“还能这样,那人家不气死了!”
王二婶:“可不是吗,气坏了!所以谁帮他捞林荣棠啊!我看人还没捞,两个儿媳妇先和她闹起来了!”
冬麦听着好笑,也有些同情霍志诚和戴向红,她这两个曾经的妯娌,人其实都还是不错的,现在被这么折腾也够受的。
王秀菊哪里知道,人家城里头可不是闲的没事干,人家得上班,得管孩子,还有这事那事,谁能听你一召唤人就马上跑来啊,来了后听说是这事,估计更憋屈了。
如果人家回来了能解决还好,但这种事,谁能解决?
别看城里头是铁饭碗,吃穿不愁,但其实如果说攒钱,光靠着工资,还真未必攒下多少钱,她娘工作了十几年,还是在国办企业的好单位干到了挺好的位置,这么多年下来,能攒三万块还是把各种紧贴补助还有其它的什么都算上了,她还不用养孩子养家呢,而林荣辉林荣阳又是老人又是孩子的,哪能落下几个钱!
不过冬麦也只能心里想想,毕竟现在彼此不是一家人了,几乎是仇人,她也不好去和林家的媳妇说话。
当下便和王二婶她们说起来,打算回一趟娘家,不过想带着两个孩子,得王二婶或者刘金燕婆婆有一个陪着过去娘家。
两个老人家一商量,就让王二婶跟着去,让刘金燕男人赶车。
冬麦其实觉得太麻烦人家了,可刘金燕婆婆挺热情的:“两个孩子不好带,这是应该的。”
当晚,冬麦早早地睡了,第二天,先过去梳绒机的院子看了看,没啥事,这才赶上了驴车,她和王二婶各抱着两个孩子过去东郭村。
两个孩子如今长开了,走过街道的时候,难免有村里人来看,看到后都夸,羡慕得不行:“当初还说咱冬麦不能生,瞧瞧,一口气生俩,这可真是大福气!”
冬麦听着,也只是笑笑,没说啥。
王二婶却比冬麦更得意,在那里和人家说这两个孩子怎么乖怎么好,又说当爹的怎么疼这兄妹两个,冬麦多享福:“反正不用自己喂,有奶粉呢,香港的好奶粉,一般人有钱也买不到!”
这话说得可把大家听得一愣一愣的,只剩下羡慕稀罕了。
走着间,恰好孙红霞娘从胡同出来,一眼看到了冬麦,她看到冬麦后,马上就转身打算避开。
谁知道却被王二婶瞧见了,笑着说:“哟,这不是红霞娘吗?”
孙红霞娘只好干笑一声:“王二婶,也是巧了呢!你这是?”
王二婶:“我现在闲着没事,帮着冬麦看孩子呢!你最近挺好的吧?”
孙红霞娘讪讪的:“当然好着呢……”
说完,赶紧寻了个借口就跑了。
旁边的人看着,都不由暗笑,谁不知道她家女婿被抓起来蹲监狱了,亏她前些日子还在那里显摆,这下子灰头土脸了。
而冬麦由王二婶陪着,一路上遇到的几乎就是夸的,赞叹的,就连王二婶都感慨:“想过个清净日子都难哪!”
冬麦噗嗤一声笑出来。
她想着,等回头陵城的厂子建好了,自己就和沈烈搬去城里去住吧,确实城里的环境对孩子将来也好。
她家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手头积蓄有三十多万,将来可能挣更多,村里人万元户都是顶顶有钱的,一天两天的,不说别的,她还怕孩子养成骄傲自大的性子呢。
毕竟自己和沈烈都是穷苦日子过来的,吃过苦头才知道脚踏实地,如果孩子从小被奉承,还不知道养成啥性子呢。
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第 141 章
第 141 章
第141章粽子的丰收
冬麦还没进胡同, 胡金凤和冯金月已经迎出来了,满满也兴高采烈地跑出来, 口中喊着姑姑, 一个劲嚷着要看“小弟弟和小妹妹”。
胡金凤忙从冬麦手里接过来孩子,又和王二婶寒暄着,把大家迎进家门。
满满则是依赖地跟在冬麦身边, 冬麦牵着满满的手进屋。
满满现在已经要六岁了, 比之前懂事多了,由胡金凤养着, 平时对胡金凤体贴, 人也乖巧, 有时候胡金凤心疼他, 倒是盼着孩子有个孩子样儿调皮一些。
因为这个, 冬麦对满满格外怜惜, 这次过来,她特意带了一些好吃的好玩的,还有衣服, 都是之前陵城买的, 用驴车拉过来, 拿给满满。
她当然也准备了给冯金月家闺女的, 洋气的小裙子, 会说话的洋娃娃,还有营养奶粉, 麦乳精, 奶豆。
有时候想想钱真是好, 有钱了,想给孩子买什么手底下宽松, 随便买,孩子高兴,娘家嫂子高兴,自己其实也高兴,就好像小时候自己缺失的在这一刻也都弥补了。
等这些东西陆续从驴车上搬下来,胡金凤婆媳两个都看傻眼了:“冬麦,你这是买了多少?”
冬麦笑了:“都是陵城时候陆续买的,也有些是城里表舅表姐亲戚送的,我看他们出手阔气,送的都是好东西,咱们公社里买都买不到,两个孩子一时用不上的,就都拿来了,让满满和小宁儿分着用吧。”
小宁儿是冯金月家闺女的名字,求个安生过日子的意思。
冯金月:“这也太破费了,其实给两个孩子留着就行了,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冬麦:“到时候再买呗。”
这时候胡金凤抱着一个大西瓜过来,笑着说:“咱们地里自己种的,这是头茬,外面市场上估计还没卖的,咱先尝尝新鲜。”
说着,用手指头弹了弹,声音沉闷,一听就是熟透了。
当下切开来,大家都吃了块,也招待着王二婶和刘金燕男人一起吃。
西瓜清甜,汁液饱满,吃着就是好,让人已经闻到了夏天的味道。
满满不吃瓜,躲旁边玩冬麦带过来的玩具枪去了。
冬麦吃完西瓜,擦了擦手,问起自己爹:“娘,我爹呢,我这次回来,还有事想问他呢。”
胡金凤:“你爹去北边地里割草去了,估计一会就回来。”
说话间,江树理已经回来了,他还没见过外孙和外孙女,现在见了,忙就要抱,喜得不行了,被胡金凤嚷嚷着先洗手,这才赶紧洗了手抱孩子。
两个小奶娃儿,一个挨一个地躺那里,他也不知道哪个是哥哪个是妹,抱着不舍得撒手:“这可真好,这可真好!”
他笑得合不拢嘴。
一时说起话来,提起来冬麦新认的城里妈妈,自然是问了许多,最后大家都感慨着这样挺好的,冬麦多了一个人疼。
“再说了,你们这买卖早晚要进城,我算看出来了,城里没人罩着也不行,现在认了亲,不怕那孟家王八羔子了!”胡金凤这么说。
冬麦想着之前的事,其实也是赞同,于是和自己娘说起当时自己月子里,孟家人怎么来赔礼道歉。
她叹道:“我真没想到,孟家老爷子押着那兄妹来,那兄妹低着头道歉,孟雪柔更是好声好气的……”
她如今感觉真是和过去不一样,过去她一直觉得孟雪柔出身好,家境好,是千金大小姐,就像自己小时候得不到的洋娃娃一样,生活在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世界里。
那是她走进去,也触碰不到的。
但是现在,好像一下子变了,这倒不是说孟雪柔在她面前低姿态了她就得意了,而是孟雪柔身上那层光环没了,她更加看清楚了这个人。
胡金凤却没想那么复杂,她只是很有些得意:“要不我说咱家冬麦命好呢,这下子还有啥好愁的,以后什么事,有你亲妈给你撑腰呢!咱谁都不怕!”
这句话说得有底气,豪气四射,大家伙都笑起来。
中午胡金凤和江树理一起下厨,老两口给大家做饭,特意去买了两只鸡,三条鱼,还有一条肋排,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不缺钱,能花的可劲儿花,反正在吃饭上肯定不含糊,江树理厨艺好,做出来色香味俱全,一家子吃得都高兴。
吃完,收拾过后,冯金月抱着小宁儿回去了,满满在炕上睡着,冬麦和王二婶哄着两个小娃儿午睡,等睡着后,她起身,去找自己爹,说起来自己打算做粽子的事,以及现在遇到的难题。
江树理听了,他一时也不是太有头绪,不过还是说了自己之前见过的。
“煮粽子记得水滚了才落粽子,水要淹过粽子面,煮粽子的时候可别加生水,至于你说的粽子,咱书上写的那个,其实叫碱水粽,那是南方的做法了,咱这里不太兴这个,你要是能做起来,做得好吃,市场上肯定觉得新鲜,那个最关键得用草木灰和水一起煮,水烧开后,就慢慢地等它澄干净了,这样上面是清凉的一层水儿,那就是碱水,据说这种碱水粽子煮出来味道比较好,糯米颜色招人待见,棕黄的,看着透亮,咬起来有劲儿。”
冬麦听着大喜,她从记事起,家里就已经不行了,周围人都过得是穷日子,见过的粽子就是北方最常见的糯米包红枣,并没什么花样,哪里听说过江树理提到的这个,当下详细地追问,于是江树理便把自己所知道的各种粽子,以及各种做法,都说给冬麦,冬麦怕自己记不下来,还找来了笔,把重要的都给写了。
记完了后,冬麦觉得自己这收获真是不小,一时笑着道:“爹,你这本事,整天在家里可惜了,你看现在沈烈的买卖需要人,我也想在陵城开店,还有我们的饺子馆,我听二哥的意思,客人越来越多,想再做一个大的店面,这些都需要人手,如果你能出山帮我们,那才好呢。”
江树理听着,咳了声,叹道:“我年纪大了,也帮不上你们啥,就怕反而给你们添麻烦呢。”
冬麦见自己爹这么说,倒是笑了,她感觉爹的话风变了,以前张口就是不想干,现在是觉得帮不上忙了,她笑着说:“爹,现在我这里实在忙不过来了,我也不求别的,就盼着有个人能帮衬一把,哪怕就那么坐店里,好歹有自己人在,怎么都比没有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