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女王不在家
大家得意了:“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快把偷了人家的毛给交出来!”
王秀菊看到这个,脸上也是惨白惨白的,她喃喃地说:“我,我哪知道,这双鞋也不是我穿的。”
沈烈却道:“二婶,你是把这双鞋套在你的小脚外面是吧?这样子穿挺难受的,也怪不得你偷我们羊毛的时候,走路都不太利索。”
他这句话,简直仿佛亲眼看看到一样,只听得王秀菊整个身子都软了。
事情到了这里,林荣棠也无奈了,他扶住了王秀菊,叹了口气:“娘,你真得去人家家拿东西了?”
王秀菊嘴唇哆嗦,站都要站不住,儿子这么一扶她,她突然委屈起来:“我是去了,可,可我没偷他家东西啊,我哪知道他家怎么丢了羊毛,我根本没偷!”
旁边的林宝党一直阴着脸,听到这个,突然厉声呵斥道:“你去了,你真得去了?人家家里的脚印就是你的?”
王秀菊又委屈又憋屈,跺脚:“是,我去了,我去了,我想偷,可我真得没偷成!”
沈烈轻笑了声:“二婶,你说这话就不对了,既然你承认去了,那就是你偷的了,不然还能有谁,所有的证据都证明是你偷的。”
村支书一步上前:“你赶紧承认,你不承认,我现在就把你扭送到派出所,让人家来审你!到时候你留下案底,你儿子,你男人,全都跟着倒霉!”
林宝党更是怒吼:“你还不承认!”
王秀菊吓得一怔怔:“可,可我没偷成啊,我拽着他们家羊绒袋子跑,结果跑不动,我只好放下了!”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谁信她呢?
她谎话连篇,各种蹩脚谎言都出来了,谁还能信她,就连林宝党也根本不信,指着她的鼻子让她交出来人家的羊毛。
林宝党:“你还狡辩,你赶紧承认了!不然把我们一家子都连累了!”
村支书看这情景:“别的先不提了,反正你现在先签字画押,承认错误,不然的话,咱马上就去派出所,你直接就被关起来了!”
王秀菊这个时候也是吓傻了,脑子里是浆糊:“行,我,我画押,我按手印,我不去派出所。”
王秀菊签字画押,承认她偷了沈烈家的东西,于是村支书就开始问了,你偷人家东西,那东西呢,你得还人家,王秀菊说不知道啊,村支书说,行,那去派出所吧,王秀菊又赶紧说是她偷的,她得想想。
回头再问,她还是不知道。
如此几次后,村支书怒了,王秀菊也彻底没辙了,她开始装傻,她开始喊冤,她开始装疯卖傻。
最后还是沈烈说:“算了,我认栽了,不能和她计较,不过她竟然跑来偷我们家东西,这是大事,总不能就这么过去,好歹得给我一个结果。”
沈烈要结果,村支书能怎么着,便叫来了林家的人商量,最后商量了一番,是无论怎么着都不能去派出所,听说现在开始严打了,有人随便偷个馒头都可能被关起来,王秀菊这个问题大了,还不知道怎么着。
于是大家商量着赔钱,可是村支书问了问沈烈,人家不但要钱,人家还想看坏人得到报应。
村支书:“沈烈原话,叫以儆效尤,说你们不做出一个表率,以后说不定谁都敢偷他家东西。”
到了这个时候,谁不明白沈烈的意思呢,林荣棠冷笑一声,明白了,一家子商量了一番,林宝党退了会计的职务,林荣棠以后也不接任了,他们家铁饭碗彻底黄了。
成了平头百姓了,也不怕啥了,写检查上报什么的,也不怕了。
至于钱,东挪西凑,终于凑了一百块钱赔给了沈烈,算是了结了这事,可把王秀菊心疼得不行,捧着那一百块,心肝都在颤。
“咱的钱,好好地就赔给他了,沈烈这个人心太黑了!这是欺负人哪!”
“我没偷,我没偷,我真没偷啊!”
她这辈子是干过一些不好的事,可这次是真冤。
但好像所有的人都不信她,没有人相信她。
她恨不得跳进黄河里喊冤,但她不敢嚷嚷,她怕事情传出去,她被扭送到派出所,现在有人偷馒头被判了不少年,她是真怕自己被关了出不来!
所以只能认栽,只能把冤屈咽下去,只能赔钱。
不赔又怎么样,人家这是给她设下的局,她就是这么栽坑里了。
孙红霞听说林荣棠会计的位子彻底没希望了,气得要命:“沈烈这个人太阴了,太阴了,他就是故意的吧!”
林荣棠冷笑:“他根本没丢羊绒,他就是想污蔑咱娘!可真行,顺水推舟,使得一手好计!”
孙红霞一愣,之后明白了,咬牙切齿:“他简直不是人!根本没偷成,他竟然诬蔑娘偷成了!反手一招,可真毒,他也是这么害咱们的,害得咱们帮他干活!”
林荣棠;“他这个人,心性恶毒,我以前真是错看了他。”
孙红霞也是觉得后背发凉,不过想想林荣棠会计的工作彻底没戏了,便忍不住灰心丧气,又觉沮丧:“那以后我们该怎么办,这日子怎么过?”
她当时想嫁给林荣棠,不就是贪图那个会计的职务,结果现在竟然这样了,
林荣棠自然看出她的心思,淡淡地瞥了她一眼:“你放心,我当然有别的想法。”
他的“别的想法”,自然是做生意。
所以他先去找了王秀菊,说了现在的难处,王秀菊经历了这些事,已经是愧疚得要死,恨不得把心扒出来给儿子,现在听说林荣棠诉苦,马上写了两封信,一个给首都的大儿子,一个给陵城的二儿子,要求他们“好歹给老三安置一个位置,实在不行,让他做买卖,给他出一点本钱也行啊”!
冬麦也是现在才知道,根本没丢什么半袋子羊毛。
沈烈其实早就猜到是王秀菊,所以特意找了村支书,要全村排查,故意引着王秀菊惊恐,这样一来,王秀菊狗急跳墙去扔鞋,反而被捉个正着。
知道这个后,冬麦想想也是好笑,王秀菊来偷东西,没偷成,反而被沈烈给诬陷了,还被沈烈从她家手里挖出来一百块。
现在的沈烈和自己不会把这一百块当回事,可是对王秀菊家,这一百块还是不少钱了。
想想就知道王秀菊得有多心疼。
而且她现在是百口莫辩,当贼的名声算是落实了。
不过冬麦可不同情她。
王秀菊两次过来,想偷羊毛,不光是贪财,还是存心想给自己家使坏,被这么折腾一出,也是罪有应得。
再说了,有了王秀菊这个教训,一时半会,估计谁也不敢打自家老宅的主意了。
不过沈烈还是找了人,加固了老宅的围墙,围墙上方都拉上了带刺的铁丝,还将原本摇摇欲坠的大门换了,换上了大铁门,这么一来,老宅的院墙和大门几乎是全村最牢固的,一般人别想翻梯子过来了。
除了这个,他还托了关系想买一把,这种在农村一般是当用的,现在国家管制,收缴了不少,但是农村人管得松,条件好的农村总有那么一两户有这个,路奎军家就有两把,每晚上都会对着天空放一次空枪,这是为了警告周围的人,别想来我家偷东西,我家有枪。
这么一来,冬麦自然放心了,沈烈盯着梳绒机连轴转,尽快把这一批羊绒给分梳出来,同时开始筹划买小货车的事,而另一边,冬麦则是忙着月饼的事,现在纸盒子已经运回来了,月饼陆续做出来,先给路奎军供了五十盒,又给彭天铭供了一百盒,另外给陈亚送了几盒,给娘家拿去几十块让他们吃,其余的则是陆续装在盒子里。
江秋收很有些担心,毕竟做了这么多月饼,万一卖不出去呢,他也没和冬麦商量,就摆在饺子馆门前卖,并不好卖,大家觉得稀罕,但是五块钱一盒,有人觉得贵,并不想买,江秋收为了这个有些犯愁:“咱要做四千块,这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
冬麦过来后,听说这个事:“咱这样直接卖,自然是不好卖,哥,咱把月饼切成小块,放在干净好看的盘子里,然后放上牙签,让大家尝一口,觉得好的,自然买了。”
江秋收一听,恍然,按照冬麦说得做,果然好卖了,一天能卖出去十几盒。
江秋收是满意了,但是冬麦觉得,一天十几盒还是太少了,毕竟马上就要到中秋,他们卖这个,关键是得赶在中秋前卖光,过了中秋,谁家还要这个?
所以冬麦觉得,还是得想个好办法,必须去打打陵城的主意了。
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第 106 章
第 106 章
第106章月饼大卖
于是冬麦和沈烈商量了商量, 便先将盒装的月饼收起来,先不卖了, 只留一些散装在店里, 五十岁以上老人来的话,可以送一块月饼给客人,至于盒装的, 就暂时先收起来。
冬麦看出来了, 公社里东西到底便宜,不是陵城, 没那么高的消费, 五块钱一盒的月饼, 大家还是觉得贵了, 与其这样, 还不如干脆就在陵城卖, 显得高端,公社里不卖了。
商量好了这个后,沈烈跑过去找百货商场, 副食门店开始谈。
其实这些本应该早些谈, 但是最近事情太多了。
社办工厂那里出厂的羊绒达不到他那个样品的品质, 老胡求了几次, 他跑去看了看, 给他们调轴距,给他们研究新的梳绒方案, 以至于耽误下来了。
不过好在距离中秋节还有五六天, 倒是也不算晚。
谈了那么一圈后, 沈烈又找上了彭天铭,彭天铭听说这事, 当即帮着他一起找关系,最后终于,有两家国营企业表示这个月饼不错,可以采购来给他们的员工当福利发,还有几家副食门店都想代售这个月饼,至于百货商场,到底是国营的,比较死板,没谈成。
但是沈烈觉得,有这么几个路子,已经足足够了。
冬麦听了消息后,自然是松了口气,这么一来,月饼也就能卖差不多了,当即找了人家拖拉机,把一盒盒月饼装车,给送过去陵城。
交付了月饼后,才算是松口气,看来月饼这条路子走得不错,粗略一算,自己和哥哥都能挣一千多。
谁知道第三天,也就是中秋节前的三天,陵城那边的副食店匆忙找上了沈烈,意思是那个月饼卖得好,太好了,不少人还想买,大家都抢着买,还想要更多。
而原本要买这个的国营企业,在拿到月饼后,隔壁的工厂一看,也有想要的,都过来谈,这下子,月饼竟然供不应求了。
冬麦得到消息后,忙去找了沈烈,沈烈当时正给社办工厂研究羊绒的品质,知道后,找老胡借调五个工人帮忙。
老胡当然二话不说,直接说要多少人你随便开口。
他们社办工厂的机子是买的沈烈的,技术指标都是沈烈定的,就连懂技术的工人都是沈烈手把手教的,如今找销路,也是沈烈去找他们跟着,可以说,社办工厂不倒闭,多亏了沈烈,老胡对沈烈那是感激得恨不得叫爹,借调几个工人算什么。
借到了工人后,马上盖起来新的烤炉,冬麦便让自己二哥负责技术把关,自己从旁监工调配,店里原本的几个小工加上借调来的工人,加班加点一起干。至于二嫂,如今肚子大了,白天帮着干,晚上时候好好回去睡觉,自然是不能累着。
而沈烈则是赶往陵城,紧急订制月饼纸盒,在那里盯着工人加班加点做出来后,再运回来。
这么疯狂地忙了三天后,竟然一口气烤制出来两千多个月饼,赶在中秋节前一天将这些月饼全都送往陵城,几个国企和副食店一分,竟然还是抢购空了。
中秋节前,大家全都在买月饼,买了月饼分给国企工人,买了月饼送亲朋好友,五元钱一份的月饼确实不便宜,但好在新鲜味道好,而且包装看上去也不错,送人也挺体面的。
最后大家累得要死要活,把月饼交给人家,人家给结算了现钱,回来后冬麦和二哥二嫂一算账,去除各种成本,竟然赚了两千五百多!
冬麦和哥嫂商量了下,拿出来二百块,犒赏店里的几个小工并人家社办工厂过来的人,并且每个人送了十块月饼。
江秋收自然没话说。
剩下的两千多,冬麦和哥嫂各分了一千多,现钱分账,厚厚一摞的钱,直接拿回家去。
冯金月看着那一摞钱,整个人都傻眼的。
最近十几天,她确实也是在忙,可是忙归忙,就这么多了一沓子钱,整个人就跟做梦一样呢!
她有些不敢相信:“冬麦,要不,要不你再多拿点?”
怎么说呢,虽然说冬麦做月饼的法子,用的确实是那本书上的,但是人家调配馅料,那都是心血,想出做月饼的各种点子,以及找关系找门路,那都是自己做不出来的。
说白了,自己和自己男人,两个人对着那本菜谱,就算憋一辈子,也憋不出这么多钱啊!
冬麦却道:“哥,嫂,做生意就这样,既然说了平分,那就是平分,你看你们也知道,我比较忙,许多时候没法一直顾着店里,平时都是你们用心在打理,做月饼也是,全都是二哥在操心劳累,想法子卖月饼这是辛苦,做月饼也都是辛苦,咱就是分工不同,其实都是在为了挣钱卖力,现在挣了这么多,你们就收下就是了。”
说着,她又道:“咱挣了钱,回头给爹娘买点好吃的,好好孝敬爹娘,咱们心里都高兴。”
这一番话说得冯金月感动不已,也就收下了。
不过一千多,冯金月怎么看怎么觉得烫手,来钱可真是太快了!
跟着小姑子这才干多久,钱都是哗啦啦进账,转眼间,他们竟然也是东郭村的富户了。
当晚,忙了好几天的饺子馆工人,也是累得够呛,冬麦把他们叫过来,亲自做了一顿饭,大家伙一起吃了,又给大家发钱,二百块钱,一共八个人,每个人二十五块,这是额外奖励。
大家拿到钱的时候,面面相觑,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现在正式的工人一个月五六十块钱顶天了,而社办工厂的工人,工资比一般的低,也就是四十多块,赶上年头好的时候,会有点补贴,顶天了五十块,结果现在,他们不过是过来帮了三天忙,竟然直接给他们发二十五块,这是半个月的工资啊!
至于饺子店的几个工人,富贵和二英他们,更是感激涕零,这些顶他们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了,一下子得了二十五块,拿回去后,都不敢想家里该多高兴!
冬麦却说:“咱挣了钱,这是好事,也该给大家发钱,以后再遇到这种事,还叫上大家,大家好好干,咱们自己挣了钱,肯定不会亏待大家。”
这话听得几个工人想流泪,社办的那几个,甚至开始琢磨着,他们干脆不要社办工厂的工作,过来这里干行不?
冬麦又道:“不过这件事,也不好到处张扬,闷声发大财,咱自己和家人知道就行了,也别到处往外说。”
几个工人猛点头:“那是当然,那是当然!”
冬麦这才笑了,又让几个工人一人拿着十个月饼:“咱盒子都用光了,只有散装的,一人十个,大家拿回去分给家里人吃吧。”
几个工人感激涕零,一再地说真好真好,大家分了月饼,这才骑着车子回家去。
这个时候,沈烈也骑着车子从社办工厂那里过来了,他是来接冬麦的。
冬麦便让沈烈把月饼装在箱子里,取了大概有七八十块,带回去,打算明晚分给村里的老人家。
骑着车子回去的路上,正好天上那轮圆月就在天空照着,八月十四的月亮,已经足够圆了,夜晚一阵秋风吹过,瓜果的香味传来,甜香便在鼻翼萦绕。
冬麦看着月亮,便想起来许多事,又想起如今两个人红红火火的事业。
她感慨:“今天我们分给那几位工人钱,二十五块钱,他们感动得不行了,我当时心想,也就二十五,竟然这么感动,我们这次赚了一千多,我都没什么大感觉,不过我后来一想——”
她笑叹了声:“我一想,以前别说二十五块,就是几块,我都很看在眼里,只不过现在赚钱多了,好像不当回事了。”
沈烈笑了:“见识多了,想法就变,以前一些重要的事,慢慢地也就不重要了。”
冬麦:“是,我现在甚至觉得,生孩子对我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沈烈挑眉:“你不觉得,人家现在提起你冬麦,都是觉得你能干,你有福气,谁还提孩子的事?”
冬麦想想,确实是,现在没人同情她不能生了,都羡慕她能干,羡慕她有福气,羡慕她嫁给沈烈过好日子,至于生孩子的事,谁会提呢,一个个都想巴结着她,都想寻个门路挣钱,想着她来提携呢。
秋风习习,她再次抬头望向那一轮圆月,忍不住伸手,从后面抱住了沈烈,将自己的脸紧靠在他后背上。
“我们现在的日子真好!”
她想,遇到他,真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福气了。
月饼卖出去了,挣了那么一笔,不光是这一笔钱的问题,这一次有经验了,明年还可以继续卖月饼,冬麦甚至想着,还可以把这个做法改成糕点,以后在陵城开一个糕点店,当然了,目前没这精力。
饺子馆先这么开着,一个月也有几百进账,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把沈烈这一批羊绒成功地分梳出来,成功地卖出去,把那七万块钱挣到手,挣到手后,再考虑下一步。
至于如今,可以暂时先放松两天。
这一晚,月光从窗户散漫地散入屋内,屋子里的一切都好像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冬麦在那汗水淋漓中,望着奋战的男人,就在她的上方,他宽阔有力的肩膀和雄健的身型形成一个暗色的剪影。
他滚烫,挥汗如雨,他让自己卷入无法自拔的愉悦中。
冬麦半合上眼睛,让自己沉浸在其中。
当眼睑合下,睫毛落下,朦胧的月光消失在她眼中时,她竟然忍不住想,两个人这样,是不是也挺浪漫的?
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第 107 章
第 107 章
第107章发月饼
第二天是中秋节, 不过对于农村人来说,该下地干活还是下地干活, 也只有小孩子们, 整整一天都高兴得活蹦乱跳。
不过按照农村的习俗,这天晚上大家都会在院子里摆开供桌,供桌上会放苹果梨子桃子各种水果, 还会放油条, 当然最主要的是放月饼了。
在这一天晚上,这些水果和糕点在供奉过后, 会分给小孩子, 可以说这是小孩子收获满满的一天。
沈烈看着这些孩子, 倒是想起一件事, 问了问冬麦饺子馆还有多少月饼, 冬麦算了算, 大概还有几十个,沈烈便干脆过去饺子馆,把那些都取来了。
到了傍晚时候, 他便过去和村支书说了声, 村支书一听, 挺高兴的, 当即用大喇叭在广播里说了, 说是沈烈冬麦今年做了一些月饼,免费送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 家里凡是有老人的, 可以领一块, 凡是有小孩的,也可以领一块, 老人小孩都有的,可以领两块!
这个消息一出,大家都振奋起来,因为大家隐约听说,冬麦的饺子馆竟然开始做月饼了,还听说刘金燕胡翠儿几个在冬麦那里当梳绒工的,都分到了月饼,一家五块,听说那月饼特别好吃,还说冬麦的月饼卖出去不少。
于是那些有老人有孩子的,一个个都特别兴奋,赶紧跑出去场院,结果发现场院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村支书和新会计王奋进吆喝着,让大家排队,说月饼肯定是够,来的都有份。
冬麦倒是算过,全村三百个人,老人小孩加起来顶天了一百个,手里的月饼肯定够发,应该还有剩余。
大家伙排队,冬麦发月饼,沈烈还讲了几句,意思是现在他做月饼,冬麦开饺子馆,以后会争取为大家多创造做工的机会,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父老乡亲互相帮助,共同致富,听得大家热乎朝天群情激昂,有的人甚至当场问沈烈:“咱还缺人不,我们也想给你干活!”
沈烈笑着说:“等以后我们的生意做大一些,肯定会要人,到时候大家都要机会!”
这下子大家更高兴了,一个个鼓掌叫好,沈烈又把话筒给了村支书,村支书赶紧说了几句,说了改革开放,共同致富,又说了大家要学习沈烈,以沈烈为榜样,努力建设新中国之类的。
其实他卖力地说,下面没几个人认真听,大家的心思都在月饼上。
老人领到了,小孩领到了,其实大部分不舍得吃,打算留着晚上供月亮奶奶的时候吃,大家小心地揭开油纸包,闻一闻那月饼的甜香,满足地收了起来。
发完了月饼后,还剩下大概几十块,沈烈给了村支书五块,会计五块,给了电工刘顺儿五块,其余的十几块,回来后便随手分给了往日要好的邻居,王二婶家的,还有别的几个来往的,大家拿到后,自然都感动得不行了。
其实沈烈冬麦在陵城卖月饼的事,大家根本不知道,只知道人家做了月饼卖,都以为是在公社里卖呢。
不过即使这样,大家还是觉得,这可是公社卖的好月饼,竟然免费分给自己家老人和孩子,想想自然感激。
也有的人说沈烈这是有良心的人,就像过去时候乡绅给村里修桥铺路一样。
一时大家散场了,老人们珍惜地将月饼藏在怀里,小孩则是高高兴兴地攥着往家走,大家议论纷纷的,都是在夸沈烈。
走着间就遇上了王秀菊,大家一看到王秀菊,便想起过去那一茬来,一个个都笑起来:“二婶,你怎么不去领月饼啊,人家沈烈给老人家发月饼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