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生活在明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某某宝
“这些也不要紧,无非是少挣些银子。不过孙可别忘了,铺子关张后,会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虽然关张了,但客人并不缺在你孙家买地货物,这个时候,若能迅速开张,便表明,你们铺子的问题不大,那些不明内情地人,仍旧会上门买货”
“第二个阶段嘛,便是你现在所处地。铺子关张有一阵子,客人们有需要必到孙记置买的物件,跑遍全城也买不到。心中便惋惜孙记关了门,盼着你们开张此时铺子大门一开,又添了许多新鲜而见所未见的货物……客人自然源源不断地上门儿。”
说到此处,苏瑾顿住,带着些占上风的笃定,向他微微一笑,“现下,你们已过第一阶段,那么年关便是孙记的最好契机”
“哦?”孙毓培挑了下眉毛,兴味浓厚地问道,“苏所说的第三个阶段又是?”
苏瑾笑了笑,“第三个阶段么,第一阶段了。最需要孙记的时候也了。本地大商户有了筹建新的南北货行。到时要不要孙记,则是可有可无了归宁府的分号对孙记商号意味着,孙必定比我清楚,这间分号是你们孙记的六大分号之一。就赢利情况来看,在所有的分号里,排行应在前三位……”
西斜秋阳照在她的脸上,那自信满满的笑意,突然让孙毓培有些恍惚,这番道理,他心中隐约明白,却未必能说的这般透澈。且行商之人,多半儿是在货上下功夫,象她这般关注买货人心理的却实为少数。虽然完全落了下风,完全被这小丫头拿住了,但心中并不恼怒,反而是有种淡淡的钦佩。
不过他的表情却没带半点钦佩之意,反而有些心不在焉,“听苏这么说,孙记似乎只有应了你的条件才有生机?”
苏瑾很诚实地摇头,“那倒未必你们孙记为商多年,自有叫商号再起死回生的办法。我不过是在向孙分析,你们过了此时,再想重新救活归宁府这间分号,是要费大力气地。你们到时付出的,会比现下分我两成货物更大的代价而已。”
张茂全在一旁不由失声道,“苏,可这两成的货物,且是无期限,委实太过……太过……”
苏瑾笑而不作声。
孙毓培淡淡摆手,打断他的话。望向苏瑾,“若我孙记应你的条件,不知苏能用办法叫我们将这小食快速做出来?莫非你有配方么?”
苏瑾摇头,“并无配方。不过,我会吃哦,不,是品尝会告诉工匠们哪些味道儿做得对,哪些不对”
孙毓培眼中的笑意扩大,“会吃么?”
苏瑾心中嗤了一下,不理会他的取笑,点头,“嗯,是会吃”
孙毓培收起笑意,追问,“如何能证明苏的话?”
苏瑾笑了笑,这好办呐,扭头向呆呆立着的梁小青道,“去叫奶娘来,叫她做个见证”
“啊?”梁小青呆了一下,“叫我娘做甚么见证?”
苏瑾推她,“只管去叫来。”说着,眼角又余到苏士贞自正房中出来,象是很不安。
孙毓培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大约也明白苏士贞地意思,叫张茂全近前,低语两句,张茂全向苏士贞而去。
不多会儿,常氏匆匆赶来,立在五六步开外,疑惑,“叫老奴做甚?”
苏瑾笑道,“奶娘,你与孙说说,我是不是经我品过的菜,再让你调调味儿,味道便会更好些?”
“哦原是这事儿。”常氏松了口气,向孙毓培笑道,“我家这话却是真的。经她指点的菜,味道儿却比老身之前的做法要好些。”
苏瑾虽不会做菜,却会吃。前世的零食之类,几乎没她没吃过地。但凡出新鲜地,必定先买上一包回家尝尝。尤其是几家老字号地零食,日日不断,那味道早已熟悉。甚至于不同批号的产品,她都能吃出其中的差异来。
孙毓培向常氏道了谢。转向苏瑾,“即便苏会吃,可最终地配方还是我孙记做地,这两成的货物,确是有些多了,还有期限也不大合适”
苏瑾含笑反问,“那依孙之见呢?”
孙毓培略想了想,讨价还价,“一成地货物,期限为十年。苏意下如何?”
苏瑾摇头,“十年的,我苏家不足以成为大商号。两成的货物,期限二十年”
这个理由倒让孙毓培有些诧异,苏家也想做这类地商号?他沉默了一会儿,修长的手指在桌上轻笃两下,抬起,“好。就依苏所言。不过,在下有个条件。”
苏瑾点头,“孙但说无妨。”
孙毓培道,“孙记初定于腊月前重新开门,在这之前,苏要为我孙记配出至少十五味小食。”
苏瑾心中盘算了一下,十五味嘛,确实不难。单落花生一种,便可配出四五样来。点头应下,“孙可还有旁的要求?”
孙毓培有些惊讶,看她的神情,这十五味却是他提得少了?正要开口,苏瑾已笑道,“孙没了要求,苏瑾倒还有一个。此次配制的小食,除孙记之外,只能在我苏家的铺子里发卖,期限也是二十年我苏家应得的分成货物,第一年不取地,应累计到第二年,第二年仍旧不取用,应累计到第三年……”
“这可不行”孙毓培突然意识到问题地严重性,有些急切地反驳。不过随即轻咳一声,正色道,“苏若故意选在原料少产的年份,一次将货物提走,我孙记岂不是无货可卖?”
苏瑾本没这么想,虽然无商不奸,商人不做赔本地生意,尽量使利润最大化是商人的本份,但她却不想与合作伙伴使诈。但她并不想向孙记讨现银。现银可没要货物合算千两的货物,转手出去,至少是一千三百两到一千四百两的现银而且苏士贞早先说过有些独门的货物,普通小商户根本拿不到。指的大约便是孙记铺内那些明水木器妆奁等,要银子是干脆利落,但她心中肖想的这个货物渠道,怕是要断了。
略想了下,解释道,“因我家地杂货铺子到何年何月才能有起色,苏瑾并不能预测到,因而有此条件。至于孙说地,倒也有道理。不若这样罢,前三年,货物累计便好。三年之后,我苏家每年必取应得地分成,若不取用,则将货物折算本钱后,由孙记支付银两,如何?”
孙毓培无声笑起来,拿自家的银子买自家地货物,也亏她想得出来
苏瑾也笑。
秋阳斜照下,苏家那棵已没剩下多少枝叶的老枣树下,两人相对而坐,相对而笑,任谁看都是一副极惬意优美的画卷,但却不知两人谈地却是这世间最俗的俗物。
“咚”一颗干瘪的红枣自枝头落下,砸在桌面之上,发出一声轻响。
苏瑾伸手将它捻在指尖,轻轻转动着,淡笑着道,“孙即无异议,咱们就借此机会,签一纸合约,如何?”
“好”孙毓培收起笑意,果断点头,“借苏笔墨一用。”
苏瑾忙叫小青去房中拿纸笔来,由孙毓培执笔,在关键的条款上,苏瑾口述,用时近小半个时辰,方才合约写好。
苏瑾看他签了名字,按了手印儿,叫梁小青去请苏士贞来。
苏士贞方才是即觉得让女儿与年轻男子单独相处不妥,又觉此为正事,女儿尚且坦荡,他却心怀……正在正房由张茂全陪着儿,听见梁小青来请,愣了下,“合约?”
梁小青点头,“是咧。孙已签过了,叫老爷去签。”
苏士贞忙点头,出了正房。
…………………………………………………………………………
是 由】.





生活在明朝 077章 合作伊始
许是因秋阳太刺目的缘故,自苏家出来,孙毓培仍然觉得似有一个人影,沐在阳光中,在眼前淡淡地轻笑着。轻声慢语将孙记所面临地困难一一道破,又从容不迫地逼他签下这为期二十年的合约。而他居然也签了,理由竟然是她会吃
将眼睛闭上,那人影不散反而更加清晰,淡淡的笑意中,带着一抹让他有些不服气但又不得不服的自信。
孙茂全见他如此,却以为他是累了。毕竟自到了归宁府,虽然少爷几次说过不管地话,可却没真正放松一刻。突然有些心疼,不由轻声道,“少爷,诸事已办妥,只差宁波总号汇来银子,这事算是了了。不若今日您且歇歇,去听听曲儿?”
“嗯。”孙毓培仍旧闭着眼睛,可有可无地嗯了一声。
孙茂全又劝道,“虽与苏家签了合约,但若这等小食做不成,也不过是一纸空文。若是做得成,咱们孙记还是占大头地。”
“嗯”孙毓培又淡淡地应了一声,靠在马车上的软垫上似是睡了去。
相比较孙毓培,苏瑾却是极高兴的。送走一行人,避了苏士贞的询问,回到东厢房,叫梁小青替她磨墨,将她所记得的休闲小食的大致口味儿写下来。
比若落花生,可做外挂糖霜地,也可做成怪味地,五香地,或者蒜香味儿地。至于在口味的适应度方面,她倒认为问题不大。至多象怪味之类的零嘴儿难以推广些罢了,但不试试怎知百姓们接受不了?
苏瑾正写得起劲儿,苏士贞自院中进来,苏瑾停了笔,偏头笑问,“爹爹有事?”
苏士贞眉头轻皱,审视着她,半晌才一叹,“瑾儿,爹爹你想为家中多多地挣些银子,可实不应该如此骗孙。”
苏瑾一愣,骗?她可没骗,她说的这点子真的不能再真了心思略转,放了笔,笑嘻嘻的走,拉苏士贞到正间坐下,“女儿没骗他呀。那孙精明着呢可能只凭我三言两语便能签下这合约?”
这是苏士贞最最不解地,因问道,“若非你骗他,你何时学会刨制小食的法子?又如何晓得哪种口味好卖,哪种不好卖?”
苏瑾嘻嘻一笑,“爹爹,你这可不知了罢。前些日子,我看谢所著的五杂组记,里面提到这世间有一种人,天生地对味道敏感,因而他们做地菜味道便格外好吃些。我大约便属此类人罢爹爹只管放心,我是诚心帮人,必不会叫孙记白白的费了银子地。你且叫我试一试如何?”
苏士贞不止这一宗事看不透女儿,方才她在院中与那孙家谈话时,那神情象是变了一个人,那是一种非经高位和时光磨砺而不能散发出地光彩,一直叫他不解。
苏瑾便笑嘻嘻的任他打量着。好一会儿,苏士贞才摇头一叹,“你现在主意正,爹爹愈发管不了你了。只一样,且莫大意害了旁人。另外,有些事不必去亲自去做地,叫张荀替你跑腿,可知?”
苏瑾连连点头。
送走苏士贞,苏瑾微微摇了摇头,环境使然,总让人有放不开手脚的感觉。可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日,她将整理好纸张,叫张荀送到孙家去。这些是她在孙家人搜集的原料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口味建议,真正的配料却一字未提,一则是她并不懂,二则有些略记得一些的,却不想表现太过,孙家即找了工匠,且先给他们一个大致的方向,叫他们制出来一些,尝尝味道再说罢。
五六日后,姚玉莲到苏家来,带来四匹好缎子并一件做好地皮袍子做谢礼,道是在丁氏铺子里发卖了货物,每家多得五十到百两不等的银子。这是那些人凑的银子置买的礼物。
苏瑾看那皮袍子毛色洁白,肩头领口袖口以后腰皆以梅子红地锻子将皮子缝封了,红白相衬分外俏丽,心下极爱,不过这皮袍子价值不菲,苏瑾可不好收,连忙往外推。
姚玉莲却将它拎起来笑道,“这是我和我哥哥发卖完货物,特意在盛记挑把你地,你可不能不收。来试试”
凭白得了价极贵重的衣衫,苏瑾心中有些过意不去,但看姚玉莲态度坚决,又觉推来推去太过小家子气,便含笑受了。
留姚玉莲在家中叙闲话儿。两人正说得热闹,突然院门响,不一会儿,梁直匆匆跑来,“,是孙家地人来了。”
苏瑾一愣,“孙家人?是哪个?”
梁直道,“是个大叔”
苏士贞早上去看铺子里冬鞋卖得的如何,此时并不在家。苏瑾整整衣衫,随着梁直到院门儿口,见门口立着一人,正是孙毓培的贴身伴当张茂全,问道,“敢问您找我何事?”
张茂全上前行礼道,“前些日得苏指点,坊中工匠已配制出五六味小食,我家少爷差我来请苏前去尝尝味道如何。”
“哦”苏瑾点头,五六日的不算短,但对有些小食来说这也足够了。即有合约在,苏瑾倒也不推。自打与孙家定了这合约之后,她便盼着这批小食做成,须知年关可是挣大钱地时候。
问清张茂全地点,便回了房间。姚玉莲愈发惊奇她何时又跟孙家做上了生意。
苏瑾淡笑,“不过是因盛的关系,略帮一个小忙。姚,我们改日再聚罢。”
“好”姚玉莲颇知趣地站起身子,往门外走,走到东厢房口时,突地又顿住脚,扭头不好意思地笑道,“苏,我哥哥自关外,便闲着,若孙记有我哥哥能做地差事,你可否……”
苏瑾微怔一下,因知姚玉莲的哥哥尚算踏实肯干,她则算是苏瑾儿的密友,不肯一口回绝,想了想便道,“我与孙家也不熟,且看看罢,若有适合你哥哥地差事,我见机提一提。”
“谢谢你啊,瑾儿”姚玉莲笑盈盈地道谢,“我家最近可真是沾了你地光了。”
苏瑾摇头,“哪里有”
一路说着闲话,将姚玉莲送走。临关门时又见林寡妇往这边看,看见苏瑾她又欲跑来,苏瑾连忙缩回院中。失笑,这林寡妇最近对家的事儿好象特别关注不过这种人在哪里都不少见,总有人喜欢探旁人家的事情。
用过午饭,苏瑾换了见客的衣衫,叫梁小青与她一道出门儿,常氏不免又叮嘱几句早去早回的话。苏瑾点头应下。
约定的地点正是在孙记的仓房院落。这院落共有三重,最前面的一重,便是仓房,后面两重则是孙家在归宁府的别院。但后面两重院落却是在侧街开了正门儿,张茂全在仓房院落处接到苏瑾一行,亲自指引到侧街正门,马车侧门进去后,苏瑾天色还早,便吩咐张荀,“你且去忙罢,待会我自。”
张荀不是很情愿地应了声,赶着马车出了孙家。
张茂全引着苏瑾和梁小青转进一座小小的院落,迎面扑来浓郁的桂花香,抬眼望去,只见院子一角,有几株桂花开得正盛,不由笑了笑。
这间小院仍是孙毓培的书房,布置得极具江南韵味儿,清幽雅致,几处假山石,几丛修竹,还有一小片开得正盛的美人蕉。
孙毓培自窗中看见来人,仍旧是素淡衣衫,简单的发髻,只插一只碧玉簪子,比之在丁氏府上见地那日少了些惊艳,却又多出了些不一样的味道。
起身迎出正房,拱手行礼,“有劳苏移步到舍下。”
苏瑾也知他这是不便到自家去,便还礼,“孙不必客气。这生意做成了,也有我苏家的一份儿,我自当尽力。”
孙毓培作了请势,苏瑾举步进去,只见当门摆着一张花梨方桌,却不见工匠之类的人,微微有些疑惑。孙毓培似是看出来,解释道,“工匠师傅皆在一旁侯着,苏请坐。”
原是这样苏瑾大方坐下,低头看这桌上之物。共有六样小食,两样肉脯,几样干果,并不见果脯之类,心知果脯制作周期长些,便不再发问。
伸手拈了一片肉脯拿在手中细看,颜色暗红,微有光泽,凑近轻嗅略有碳火之气,放入口味细品,有甜有咸味,另有些香料地味道。微微皱眉,“糖盐皆太多,香料的味道也浓了些。初时入口倒是好吃,不过这般重地口味只吃几片倒尚可,吃多了会腻地。”
张茂全在一旁连忙记录下来。
苏瑾细细品着,半晌又道,“可加些辣子进来,嗯,偏甜口的也做一些。配比正常的也做一些。”
张茂全又记。
孙毓培坐在一旁默默地品着杯中香茗,心头升起奇怪的感觉,她说地这样笃定,倒象是极懂地,可就了解的讯息来看,苏家不过是普通地小门户而已,她这样的自信哪里来地?
………………………………………………………………………………………………
集中回复一下评论区:
1、关于女主病了请“太医”的问题。那个此“太医”非彼太医哈。晚明世风就是如此。民间称郎中尊称“太医”。理头的汉子叫“待诏”。茶水店小二叫“茶博士”。
2、其实文中仆从称主人家为“老爷,”等,也是为了好理解,行文顺畅。实则自明初起,平民不准畜养家奴。有钱地人家便以认“义子,义女”的方法养家奴。一般而言,民间仆从称呼主人家为“俺爹,俺娘”,丫头称呼为“”。这点《***》一文中很明显哦。
3、关于第76章 一纸合约(二)中,有亲评论说这一章太夸张了。嗯,大宝想说,做为一个穿越女,不论是否有专业技能,就新事物而言,确实比古人得多一些。为了写这一章,大宝特意去了查了关于古代零食的资料。在我所能找到文献中,古代零食的记录非常少——糕点比较多。
至于原料,在《如梦录》一文中记载的确实有不少。(如栗子、榛子、落花生之类)因而有了这一章的情节。
在查零食资料时,大宝无意中看到关于胡辣汤的来历:起源是明嘉靖时期,是练丹药的道士为皇帝无意中配制出来的药汤,被嘉靖帝称为“神汤”,到明朝灭亡时,被宫人将方子偷出,带回河南老家,并在此配方的基础之上,做出了胡辣汤。——但现在的胡辣汤遍地皆是,即使不详细配方的同学,只要吃过再综合日常生活经验,大约都能说出几味配料来吧?无小说网不少字当然不喜欢喝地的除外哈。
我想说的是,饮食一道不算高深的学问。但和不之间差别甚大——比如我本人,在不可乐鸡翅这道菜之前,是不可乐还能做菜地。
女主说会吃,一半是掩饰,一半是确实是那些畅销的小食品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儿——不需要花费大量的去检验市场,她熟悉那些味道,可以指点工匠们添减配料。只要经过不断地试验,配出对味儿的小食品,她几乎不用验证,便能放心大胆的叫孙记继续制作生产。但孙记的人显然没有她这种对市场判断和如何进一步改进配方的经验。
至于市场消化的方面,三言二拍中多处有记录干果之类。——那个时候的人喜用干果这类小食下酒,这些算是酒桌上必不可少的。
只所以写明朝,是不想太意yin,想尽量写一个真实的朝代。但写了之后才,社会风俗与民生、商业等,并不象朝代历史大事一般容易考证。尤其是商业部分,象商品的价格、商人们拥有的资产状况,赢利水平等考证起来,相当费神。
嗯,如果还是觉得太夸张,就留言给我吧
是 由】.




生活在明朝 078章 合作伊始(二)
凭心而论,孙记的工匠师傅手艺还是不错地。且苏瑾已知孙记最先发家时,是以金华火腿、茶腿而闻名地,在肉食烤制薰制上,确有独家秘方,坊中并有一拨擅长此道的工匠,因而肉脯之类的她最满意。至于花生干果之类,制作起来本不费事,味道也尚可。
不过怪味之类的小零嘴儿,大约因她写的时候只写了大概的方向,不敢改得太过清晰,工匠们摸不着头脑,用料复杂且不好配比,调味粉料的味道过浓,因而这些味道便差些了。吃得苏瑾心头一阵一阵的恶心。
孙毓培忙亲自倒了茶递过去,摆手让张茂全将那怪味小食撤下。苏瑾接了茶水,避到门外漱了口,方进了室内。
孙毓培重上了新茶,细长地眼睛含着笑意,“苏小姐辛苦。此乃徽州地松萝茶,且润润口。”
苏瑾谢过,吃了半杯茶,又道,“上次孙公子曾问过海味之类的小食如何做。早先与盛夫人说起时,只是随口一句,并未细想,因而上次未回答。这几日苏瑾倒是想了想,此地离青州不远,可使人去青州走一趟。有柔鱼墨鱼之类地,可贩来一些,我隐约记得这两样味鲜,略带海腥,若将这两样以烤制肉脯一般烤制,味道想必会好些。”
孙毓培眉头微皱,“这两样做小食么?”
苏瑾并不多解释,只是点了点头。看他眉头微皱,不觉笑了一下,道,“孙公子若不信,可自在归宁府的海味店中找一找,若能买来,请师傅烤制后,先尝尝味道。这生意也有我苏家的份儿,自不会胡乱与你出主意地。”
孙毓培略沉思了一下,点头,“好,此事我立时使人去办。”
苏瑾微微点头。事情办完,她正要告辞,院外匆匆进来一人,立在门口回复,“禀少爷,宁波总号汇的银子并调拨来地货物,小的已叫人去码头接了来,正在仓库在卸货。另,夫人遣张保和张保家的随船一道来,说是替少爷寻了几样稀罕小玩艺儿,送给王妃娘娘和盛夫人把玩地。”
孙毓培淡淡地点头,“知道了。”
苏瑾趁机起身,“孙公子有事,苏瑾先告辞了。”
孙毓培眼角微微跳动一下,跟着起身道,“苏小姐若无急事,孙某还想请苏小姐移步仓房,指点一二。还有苏小姐方才所言,工匠们未必能领会透撤明白,也须苏小姐当面指点。”
苏瑾有些意外,但,她对孙记这样的大商号本就好奇,有机会能去仓房看一看,倒也正合她的心意。点头笑道,“指点不敢当,苏瑾也趁此机会多向贵号学习学习”
“请”孙毓培微微一笑,率先出了房门。
苏瑾紧随其后,由侧门入了孙记的仓房院落。孙记的仓房院落乃是院中套院。自侧门进这院子,便有两人值守,入了大门却不是开阔地院落,而一面高约二丈五五的围墙,两墙相夹,形成一条宽约二十来步的清幽道路。道路两旁,依旧是高大地秋桂。
秋阳温暖,香气浓郁,沁人心脾。
孙毓培一边缓慢走着,一面向苏瑾讲解,“孙记的仓房与货行六房相对应。这里面共有四座小院,前面三间院落,皆是东西相对两排仓库,下有地窖,日夜有人值守,沿此路到底,第四间小院乃是工匠房院落,我孙记所售地茶腿酱菜等,便在那里腌制……”
1...3132333435...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