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穿越三国之静水深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舒寐
可是眼瞅着郭嘉护卫们手里明晃晃的大刀片子,管迪是再也顾不上茫然委屈了,直接举枪招架,跟秦东等人战在了一处。英气少年郎被围在一干久经沙场的护卫之中,几十回合竟然不落下风。这现象让秦东即称奇又生气:我说这小子怎么有这么个胆子,敢光天化日拦路谋刺?敢情是仗着自己一身功夫啊。可是有功夫没眼睛,不辨是非,更加可气!
秦东火冒三丈地看着前方战团,手一抬:“全部退后。弓箭上弦!这样的人,没必要抓活的。”
管迪在前头一听,直接就愣怔了,眼下情形,让他压根儿就来不及解释自己身份。只能是抓了弓箭,打算先下手为强。
可是他刚从箭囊里捏出三支雕翎箭就听前头悠悠扬扬传来一个清朗声音:“秦东,住手!”
然后管迪就发现,刚还是对着他恨不得扒皮削骨的侍卫长一下子就变成了恭敬憨厚,老老实实跑到车驾前,对着一个刚拨开帘子正往外望着他的清俊男人问道:“大人您有何吩咐?”
郭嘉没吱声,而是眼看着管迪,眸色晶亮。他刚才在车里正睡的迷糊着呢。连日的赶路奔波加上许都之事的操劳,让他有些吃不消。可朦朦胧胧就听到外头的打斗之声,待掀开车窗帘子一瞧,郭嘉才发现跟他的侍卫战成一团的居然是个眉目俊朗的持枪少年。只是少年脸上好像并没有多少战意,看起来,像是被逼无奈,被迫还手才是。
可是看到少年枪法的时候,郭嘉心里才是一赞:好一手不逊孟起的精妙枪法!等到后来,管迪拿了弓箭,一手三支,搭箭上弦时,郭嘉终于忍不住出声叫停了:这个起手式,他太熟悉了!当年他娶蔡妩的时候,他小舅子的这一招可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叫什么名字?”郭嘉探身出去,没管秦东阻拦,直接望着管迪问道。
管迪眨了眨眼,还是实在地回答:“小子管迪,见过二姑丈。”
郭嘉先是一愣,随即眉角直抽:这……这小子居然是管迪?宝儿的夫君?管休的儿子?阿媚的侄女婿?
还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一旁已经意识到自己办错事的秦东也是神色变幻,满眼质疑地看着管迪,好一会儿才声音发飘地代郭嘉问道:“你说你是……呃……表姑爷……可有证据?”
管迪从袖子里拿出蔡平给他的那封信:“这是岳父大人交予小子,让小子转托的书信。”
秦东上前警惕地接过信,专递给郭嘉后继续怀疑地瞧管迪。倒是郭嘉在看完信后,表情古怪,自我调侃地轻笑了两声,然后对管迪和悦道:“你跟我来吧。去拜见主公。”
管迪一喜,刚要上前,就听秦东不甚赞同地跟郭嘉说:“大人,您不回府休息了?您不是说……”
“不回了,不回了。”郭嘉无所谓地挥挥手,跳下车,招了管迪就往来时的方向赶去。
留下秦东在后头小声嘀咕:“就算是夫人娘家来的表姑爷……也犯不着这么着急。一天一夜不休息的连轴转,谁受得了?万一大人病了,回头要被夫人训斥的还不是秦东?”
郭嘉全当没听见,直接领着管迪到了曹操那里。他倒是没想着刻意推销,直接把人往曹操跟前一带,道了句:“颍阳管迪,请主公考较。”说完就闭口不言,退到一旁当听众去了。
曹操倒是还真没含糊,对管迪还真就仔仔细细地考问了一番,考问完以后想当惊喜地发现:这小伙子却是个难得的人才,稳重,踏实,聪明,有担当,值得一用。
心情舒爽了的曹操在想通此关节以后又有心跟管迪闲扯了几句,然后就惊讶的发现这小伙子出身……还真是一面不错的政治招牌!公孙瓒的后人,管休的亲子,哎哟,这下去乌丸过幽州可要省不少力喽,至少管迪的身份亮出去,他们不用担心居庸关那里会出幺蛾子了。
曹操那时候很开心,只是依旧沉住气没有立刻开口授官给管迪:小伙子年轻,还是得磨磨心性,看看他被晾两天会是什么反应。
结果管迪的反应就是没反应。人家那天跟着郭嘉回了府,和妻表弟郭奕聊天聊的分外投机,对来许都被误会的尴尬丝毫没提,对曹操那明显是冷落的举动也丝毫没说,一切泰然处之,安然若素。
曹操很满意,在听到二儿子问出征时要怎么对待管迪后,曹操捋了捋胡子说道:“这小子……倒是个不错的苗子。好好栽培,他日必能成大器。这次的话……就想让他在……昂儿帐下吧。”
曹丕眼睛闪了闪,什么也没说,就平平静静地退回队列了。其实在场的人都不傻,只要一用心,就会发现曹操这两年做的事,其实有很多是在给儿子们铺路,尤其是为大儿子曹昂的。
对待曹昂,曹操绝对是倾注了最多的心血。从为人处世到用人驭下,从军事兵法到朝堂权谋,曹操几乎都给曹昂配备了最好的老师,甚至不少时候都是亲自上阵,言传身教。
所幸曹昂没辜负他这一帮子父辈的希望,他学的很好,成长的也很快。早已就是曹营众人心照不宣的曹操接班人。当然不用外人多参评,曹操他自己心里就清楚:他身上绝对不会有刘景升、袁本初那样在儿子中蹦来蹦去不知道找哪个当继承人好的窝囊事。
而对于其他几个儿子?曹操转眸瞧了瞧,心里暗暗地点头:不错,丕儿长于内政,彰儿长于军事。植儿嘛,虽然有时候性情有些天真,但文采出众,亦不是平庸之辈。只要不卷入大是大非里头,他这辈子有哥哥护着,也定然荣宠一生。还有冲儿,那小子一样是个机灵讨喜的,将来肯定会成才成器。他就说嘛,他曹孟德的儿子,就算不各个都跟他似的征战天下,但怎么着也不会成了凡夫俗子。
曹操捋着胡子细细地数着自己孩子的优秀,在错眼看到一旁垂手而立的曹昂时,曹操心里没来由地涌出一股后怕:当年,若是在宛城时候,没有蔡威的出现。现在昂儿是不是已经……不在人世了呢?那他是不是就要从剩下的儿子里挑选出个继承人呢?他该挑哪个?他会挑哪个?他们呢……他们又会怎么想呢?
会不会认为:他们同样是父亲的儿子,那个位置只有一个,既然都没有大哥那样正室所养加出身长子的身份。既然同样侧室所出,既然同样各有优势,既然同样各有依仗,那么为什么奋力争一争?为什么非要守着平庸堪堪度日?我又不必身旁那些兄弟们差到哪里去。
曹操这念头刚刚一冒出来,就被他狠狠地掐死了。他目光复杂地看向几个儿子,刚还是盛满欣慰喜悦的脸上一下子染上了层复杂和庆幸:幸好啊,幸好昂儿在。不然,他可真就得在袁本初和刘景升的旧事上走一遭了。这么说来,他好像该谢谢蔡仲俨了。虽然……这人现在给他出了道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难题。
曹操这里正沉思呢,门外的亲兵就急慌慌跑进来禀报军情了:“报~。主公,许子远先生飞马传书。”
曹操眉头一皱:子远飞马传书?会是什么事?他可是还没忘这位老友是怎么被他罚到乌丸做使者的。许攸临走时候,可还嘟嘟囔囔地嘀咕着自己对他的忘恩负义呢。不过那时候他已经懒得他了:反正乌丸那地方不比中原,加上又阎柔看着他,他就是再大本事,也折腾不出什么大风浪。只是现下即将行军北去,却忽然接到许攸急报,真是不由不让他想多。
曹操劈手接过亲兵手里的书信,动作利索,一目十行地展开浏览。待全部看完,曹操把书信往旁边曹昂处一递,随口对着亲兵吩咐:“去叫几位先生,速速升帐议事。”
亲兵眼瞧着曹操脸色,不敢有丝毫怠慢,应了诺就转身离开。
而曹昂则是在接过书信后,跟身边曹丕一道审阅起来,曹彰眨眨眼,也好奇凑了过去,等粗略地瞄了一下,曹彰就抬起头,满脸困惑不解地曹昂:“蔡仲俨……在辽东跟公孙度借道?公孙度居然还答应了?这……这是怎么一回事?蔡仲俨他……他……他不是在海上待的好好的吗?他怎么想起来跑陆上折腾了?”
曹昂把信全交给曹丕,揉着额角头疼道:“你问我,我问谁?他那心思……就是跟他朝夕相处的人也未必能看得透他脑袋里想的是什么。”
曹彰瘪瘪嘴,无可无不可的耸耸肩:反正他是没见过蔡仲俨的。随便大哥怎么说了。
曹昂没理会自家三弟的怪相,转而对看着自己二弟问:“子桓可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曹丕摇摇头:“蔡仲俨行事……当真……癫狂。非我等所能想也。”
这就是没看出蔡威要干嘛了。那成了,等到几位先生到来时候,一块琢磨琢磨吧。
可等到郭嘉他们被叫来以后,把信一看,别人还没怎么反应,倒是郭嘉已经击掌轻笑了起来。而贾诩则是把眯缝的眼睛睁开,难得主动地开口说道:“虽不知蔡仲俨此举动机何在,但是……他想助主公北征却是确定无疑了。”
“哦?”曹操眉梢一挑,脑海中瞬间闪过几许利害关系。他没问贾诩为什么这么说,而是转身向荀彧:“文若可知……蔡仲俨和乌丸部有何过节?”
荀彧偏头思考了一会儿,最终摇头:“蔡仲俨自投军伊始便是在荆州治下。若说过节,他和江东可能会有,至于和乌丸……彧愚钝,实在没有听说过他和乌丸有什么过节。”
曹操又把目光扫向程昱,程昱低头捋着胡子笑道:“所谓动机,不过情理义三字。不过,蔡仲俨既然打算帮主公了,昱倒觉得动机如何都无所谓了。当务之急,是主公应迅速北上,方算承情。”
程昱话音一落,郭嘉荀攸两个就跟着点了点头。
郭嘉斜靠着桌案,漫不经心地袖手道:“乌丸远在塞北,地处偏寒。蹋顿会收留袁尚,想也是觉得主公离他遥远,必然不会前去擒敌。所以乌丸对外防范必然松懈。若主公以迅雷之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可大获全胜。”
曹操眼睛一亮,站起身,立刻拍板:“肃整兵马,开拔北上。”
于是整个许都军,就因为这一次议事,把行军的日期由三天以后直接改成了连夜出城。路上行军速度更是跟急赶着抢东西一样,昼夜兼程,快马加鞭,托着步兵的大军都得跟着日行百里。
可偏偏就是这速度,郭嘉依旧嫌慢,在出征第三日清晨,郭嘉声音有些沙哑地跟曹操建议:“兵贵神速。主公,我军远来而战,本就是兵困马乏,若要掩其不备,必然得保持体力。不如……扔到辎重,轻装前行。”
曹操看了郭嘉一眼,然后就果断的采纳了郭嘉这建议。
两人一个要扔,一个真扔,倒是一点儿也不疼惜。只是可怜了荀彧:这些可都是他这大管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辎重,被当主子的那个说败家就败家,而且这建议败家的还是他挺好的一哥们,败家的原因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荀彧就是真心疼也断然不会说什么,最多,他会建议到了蹋顿乌丸那里,该抢的抢!该拿的拿!反正咱们把自个儿东西扔了,再跟他们客气咱们用什么呀?
就在曹军扔东西扔的热火朝天,荀彧自己琢磨打算怎么敲蹋顿竹杠才能尽快让损失回笼的时候,被他惦记着要大出血的蹋顿在他自己的牙帐里接到了一封让他跳脚的线报。他们部乌丸最靠近辽东的几个部落被洗劫了!而且是被人洗劫一空!连一根儿牛毛都没剩下!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天灾之年,一场大雪下去,部落里牛羊也可能死个七七八八,大不了明年再养新的。只要有人还在就好。但是偏偏这次洗劫,最可恶的就是……洗的太干净了!几个部落已经没人了!
蹋顿吹胡子瞪眼抖着手里的线报,对来人急吼吼地命令道:“查!给我彻彻底底的查!这到底是何人所为?”
送信人战战兢兢:这帮劫匪来无影,去无踪。一下子呼啦过去,整个部落就变得比难民的荷包还干净,连一个人影都没留下。他们就是想找目击的都找不见!查,要怎么查呀?
领命的大人很头疼,可是顶着上风的怒火又不敢说自己的难处,只好放出风声,满世界找揭发检举能提供线索的人。结果找来找去,能举报的人没找见,该被揭发的那位罪魁到自己冒出来了。
只是他冒出来的方式着实不同寻常了些,直接让前来视察部落建设的蹋顿当场气的昏死过去了。
其实也算凑巧,蹋顿早不来,晚不来,等那刚刚重建的部落被扫荡完蹋顿过来了。可是映入他眼帘的不是他的属下给他汇报的帐篷成片,牛羊重新放牧的情形。而是边缘成片成片残缺的木篱,烧着的帐篷,满地乱跑无人管束正因受惊叫的刺耳难听的牛羊驴马。
在往前走,蹋顿脑子就是一懵:这次部落不是被洗劫干净,而是被屠戮干净!燃烧的帐篷边是惨死的老人和孩子,倒塌的木篱旁是已然气绝的男人,而牲口棚里倒下的则是本该在此劳作的妇人。
一家如此,两家如此、整个部落,新迁来百户人家,家家都如此!蹋顿眼望着成片的尸山血海,觉得自己的心如坠九尺寒窖一般,冰凉刻骨!冷得他几乎都不敢看那些无辜妇孺的死相!
那是他的子民,却在他的土地上,遭到如此灭顶之灾,这是对他的侮辱和蔑视!
蹋顿悲怒交加,一双拳头攥的死紧,仿佛下一刻就要掐死造了这一切人间惨剧的罪魁。
“报单于,东南方向一块大石上有人留字。”一个亲兵小跑着过来,在面色不愉的蹋顿跟前小声地汇报道。
蹋顿牙一咬,抬腿就往亲兵所言的方向走去。还没走到,就远远看见一杆黑底红字的“威”字旗被插在那方土地之上。而等到了那块大石处,蹋顿就入目就是一片殷红之色,凑往近前,才看到石头上红色根本不是什么颜料,而是一片一片凝固的鲜血,这字压根儿就是可在凝固的鲜血之上的!
那是一排竖着的汉字。
蹋顿走过去,靠着自己不算浅薄的汉字只是认出石上所刻为:“一点薄礼,不成敬意,望蹋顿单于笑纳。大汉蔡威蔡仲俨敬上。”
而在这行字之下,还有更小的一行字,因为形态不清,蹋顿只好弯下腰,以类似鞠躬的架势看到:“单于客气,能行礼与动,拜管仲仪四十岁生辰祭日。威为表感激,薄礼奉上,望单于勿忘当年乌丸南下时于汉疆之上所为!”
蹋顿见此,怒意上心,紧接着喉头一咸,“哇”地一下吐出一口鲜血,喷在了大石之上,随后蹋顿看着这字就是一阵天旋地转,身后随从一个错目,蹋顿就“噗通”一声晕倒在“勿忘当年乌丸南下时于汉疆之上所为”这句话下。
作者有话要说:蔡威同学存在感很高吧?
下一章,许都大军到乌丸。
蹋顿下台一鞠躬
ps:蔡威观点不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穿越三国之静水深流 221雄关漫漫乌丸道
在乌丸人因为蹋顿的突然昏倒而手忙脚乱的时候,远在行军的曹操阵营,情形也说不上顺当。
在兵进幽州,打着管迪的名义收拢了昔日零散于外的公孙瓒部下后,曹操的行军正式进入困难期。
幽州北部,是年大旱。茫茫然一片黄土,天干物燥,土地龟裂,三天走二百余里竟不见一丝水源。军中战马有青草为食,尚可支持一段时间。可帐下将士们却无处解渴,眼看着就要脱水病倒,零落在北征途中。
曹操既着急又心疼,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咬牙下令:杀马取血,以缓燃眉之急!哪知他这命令一出口,整个曹营都涌起一股凄哀之色。不少的将士在知道自己坐骑宿命的时候,都会不顾形象,扑到马厩,搂着战马脖子痛哭失声。对于他们来说:战马和他们一道行军,一道御敌,一道征战。于他们就和同袍一样。如今……万难之境,二中选一,昔日爱马,顷刻就要成了盘中餐……倒让这些铁骨铮铮的儿郎们情何以堪?
半个月!半个月时间,曹营军中损失了几千匹的战马,直到他们走出那块干旱的噩梦之地时,这情况才算有所好转。
在脱险之后,曹操回头看着来时的路,紧紧地握住了马鞭,下一刻就断然回头,指着前头不远处的一座雄关问身边的向导:“前头这座……可是居庸关?”
向导哈着腰,表情诚恐:
“回丞相大人,前头不远,便是赵云赵子龙将军驻守的居庸关了。居庸关往西的那三所城池就是当年从步度根手底下幸免的那三所城。不过现在这三城都接受的是居庸关将士庇佑。幽州刺史(指袁绍二子袁熙)反倒对他们是……有心无力了。”向导说着小意地瞥了瞥曹操,发现曹操表情没啥大的变化,才在心里暗暗舒了口气,继续介绍,“居庸关往东。靠北一些的就是大人此番要去的蹋顿乌丸部。靠南一些,便是几度南侵步度根鲜卑部。不过现在步度根的军队正跟轲比能他们摩擦不断,老百姓私底下还是盼着轲比能能赢的,毕竟那个……算是咱们大汉的女婿。”
曹操听罢不置可否地轻笑了一声,转身叫过曹昂:“昂儿以为对居庸关当如何应对之?”
曹昂淡笑着扭过头,招手叫了管迪:“管迪,若委任你领劝降居庸关之事,你可能办好?”
管迪其实自刚才开始直勾勾望着居庸关方向恍惚走神呢,这时听到曹昂叫他,竟然没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被旁边的郭奕暗暗扯了扯袖子,才浑身发僵地回过身,张张了口,却是什么也没说出来。
曹昂不以为杵,只是笑盈盈地看着他,不催促,也不着急。
管迪几次深呼吸以后,终于翻身下马,对着曹操父子深施一礼,声音沙哑,很是艰难迟缓地说道:“管迪……领命。”
曹昂继续道:“要带多少人前往?”
“管迪一人足矣。”
曹昂挑了挑眉,驭马往旁侧一让,单手对管迪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交代一句:“快去快回”便当真放任管迪上马离开了。
郭奕眨了眨眼,策马跑到郭嘉旁边小声地担忧道:“父亲……表姐夫……啊不……是管迪这样……真的没事?”
“无妨。管迪自己有分寸。”郭嘉说完轻咳了几声,脸上显出一丝苍白。郭奕蹙起眉,望着后方那几位军医,压低声音说道:“父亲,还是请华大夫来瞧瞧吧。您都咳了好几天了。”
郭嘉摇摇头,声音沙沙地回了句:“不用麻烦华老先生。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
“可是……”
“奕儿,大公子在叫你。”
不等郭奕说完,郭嘉就很没羞耻地坑自己儿子了。而郭奕回过头,却正好就看到曹昂往这里瞧。郭奕不疑有他,在小声地跟郭嘉争辩两句后,又急扯马缰,回到了曹昂旁边。
郭嘉眼瞅着郭奕离开,很是放松地轻笑了两声。他倒是没骗人的自觉,反而觉得身边没有了絮叨的舒坦了不少。至于曹昂到底有没有事情安排给自己儿子,不好意思,郭大祭酒从来不考虑无辜被卷人和莫名被蒙人的心情。
管迪走后,曹军继续往北进发,只是在离居庸关五里之处的时候,曹操忽然下令全体官兵下马而行,从居庸关前,走过去。
郭奕和几个年轻的将领是不太理解曹操这道命令的:不是说要急速行军吗?怎么到了快到目的地了反而开始走路缓行了呢?
可等到了居庸关近前,看到那所苍凉肃穆的坟墓时,郭奕什么话也说不出了。
深秋时节,塞北早就下过了一场初雪。墓碑坟头上还是一片静穆的白色。可是郭奕远远看着伫立在坟前,看不清表情的管迪以及他身后那位即便甲胄在身也难掩周身的睿智沉稳武将时却蓦然发现:其实,这片天地溶于一体的白色才是最适合这所坟墓的,纯粹,宁静,仿佛自建成就和他主人一样不带一丝杂质,只是站在那里,就能惹人亲近尊重。
郭奕不自觉得放慢了脚步,眼望着管休墓地方向,默默地冲那里鞠了一躬。他其实是不知道管休曾经跟他母亲有过什么渊源的。在他看来,这里躺着的人论亲戚,是他表姐的公爹,论交情,是他爹妈的老乡(以颍川论)。可若论论大义,他却是合该受他这一礼的大汉中郎将管休!
他没见过他,却不妨碍他以汉人的身份佩服他。当然,他同样佩服的还有他的继任者赵云赵子龙将军。不过现在……赵云态度如何,是敌是友都还未可知,一切得等到管迪说服工作完成后再做分晓。在此前,郭奕觉得,自己还是该关心一下自己老爹的身体为妙:他来前可是被老娘亲口托付要看好自己那特不靠谱的爹的。结果过幽州那会儿行军艰难,他一个没注意,回过头来他爹就已经咳嗽上了。
咳嗽不可怕,关键是现在不是时候。若是他们人在中原自然好说,反正他母亲有的是法子让他爹好好看病吃药。问题是,现在是在塞外!
缺医少药不说,他们还在行军赶路!他爹身上还有一堆繁多的军务!
郭奕想想就觉得心里头不踏实:以往他爹生病,也不爱瞧大夫,但那时三分真,七分假,有他娘压着,他爹也不会拿自己身体当儿戏。该吃的药、该忌的食,他即便不情愿,依旧会依着照办。可这一回,郭奕却感觉……他老爹好像……有些讳疾忌医。
被瞒着骗着的滋味并不好。郭奕决定回头就抓董信给他爹瞧瞧:虽然董信那小子挺讨厌,但是在看病问诊上,他还是有两把刷子。郭奕决定自己大度一把,不再跟他计较他娶杜若姑姑的事了。
到夜幕降临的时候,管迪才算在众人的忐忑和期望中返回营寨。同样跟着他前来的还有赵云以及应兴等人。曹操喜悦万分,亲自迎出了辕门,还没等赵云行礼下去,就直接架住赵云胳膊,口气万分诚恳:“子龙来前,实乃孤之大幸。”话落,就把赵云连带他随从一道请进了中军大帐。看样子,很有促膝长谈的打算。
其他几个一道跟着出来的人一看这景象,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各自回营:主公这是爱才心起了,今儿一天肯定都是他跟子龙将军交流边塞军事。没咱们什么事了,回去歇了。
1...143144145146147...179
猜你喜欢